名人的成长故事要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3:36:31
名人的成长故事要快!
x}Yr#IU"{Ȭ)<FZf.X$It_qyO.`dH"ASNz=oo& ӭJLz,nϿ~\ gʞߝ Ѥs%}׿nOM:1Sѣ) mmQTM,xӯ6[(i)%g$,¤nntl)G'e+Lm.:u\ǻ>k[<%r+9l+NP\x^ʶyUl]K:*cnt&}鶶v Cm͸y7&6EG`fx2(ݓv6Ŀi-|æ{%!zC+?6cڦ=N*x^?9"f]MtZ k)5P:Ax󧶹ɭf\s!ʕhІnl0WA{{XrOudhI+ۅ _Ϲ=o(;Oc{~5Tۇp r44g_9PsUO_ay#]3DŴY[& ӓMiszxyp W>BDan5 08V5ƌYI_ o91l'p3p"G)wsw?zC6  -P{f!BӍ{ݳh?p=Ix( N' Fx LR 9"\U;]ହe Y.܀E~akAip(*M.pnA{KNf+0|MB ~@G`B2WM!GQxb@~ق=( Zo"=AoXlDQ>Dp \T4'@6[I\ U NvGyۢQVrmC8!aT Pʿ Ai/5|W`aÖȒad.' >B 0YPK ZiZ`Y7`h¢bWJT!Arkx raʐ7A?(-ABF Įie앲ngՖK^-qy k쁷^Me)pJ߈n+A]>@Zki(@"-Vml=?)`#$tffHOa@Bq'G~')ynzzDQղՐ:wq|M\^4*ېT˜ƿO65 1x,?5x FAzS@Y3`RB<0kt}5qVͫNE Fc@oLw4G+q@=XRo#Z[h\sf<( & 1C 1E 9TD2̤wN69 7p{E|@m4gNj:7IS=;q]>P9em!a&Fऊs(7Q75~'*f!u,G[LyI 8m5p6nd{KT+G )8lʗW8N/sqq}ۃ+55KQw0_hu  zI1$?؜tSX8~sh?Һ=(߆?q1,Z$xYؾ$ho&] GC[E%rؓ`K*LrpJon VucQ pm5|15Lj^k&-0RTS0x 4ƓMZB0+SBWkV J/A0vr p;U̡e՚Ԙi'F?U 2 /l!NcSfw]Uv- sM?Ad֩~aUBZY_Sp~j\Mfіσ_>o~/i1(nA0|>(?4"$Ǖըvɮ=z ';.ѻvsC) (F~Z 7ofYJNjL˂&%*٘UWRu,-aoR vrk58K?i\OK[8w IU;HTXV&a!t5:+/w9&C ,D)|ؕ} Ks vznliytY d2ew<( ?pgnOD5cN}_g:ߌ3$)=Vf"ꖝ8(HIg$D_/,!?bm1m;v6bRgq#< (ѤfJJ9 EH󹸊KӺ*6,$X,V'ƍTZD$i味8 !]yR8٦~-pbzc(|`"ǛD߶ulI̗}"!Y4Miz*ަQ=BGs[u,wƉ"O'"jeg+"TW #\&}Z{.SI=UY+5s_SCgWu0xg^s30x=ySpk>.hU@̳&3ã`!@0HNOAMe)#=<ݻˁ̜F毦fNQ|sgpgֽRE,hw|l-iR$7j] ع/G";U xwa<Ǿɡ|ypzk;"Lc0HjFO NKeA@X` HT3".f O96mSߜ)Ʃ&}fz%R̢~Eg$rf%¨5%fo_mĸJ\@WV~˻ryZ&Hc&h,$^sZlˤ0RH& Ɠk*M6nACOOay~D V[y9yXڑ2 2sTwKYVH'zf!<Wsw w9Ȼ9$ҰH;8.<g l2 LλUK5jYݠ9ͳ 5@FmJv/Gf#{&_$$zIC64Hx^%SyĦbs34>ݽtxMշmsM9P*e5OX^\`i.42ŎAwzp(ڤsxO!żVDgnե:qx )NKK_|N&~D k^렌 ,R6Ų=ZWnעuN>іN j64qS!e((ks)~j r|a"!qAԙw:X`1#cW<*`t/ˁJȳLHp0m@pCt03ʹmEiK #bim }b}!Oj$% #4!&kA=q(|Ͱ^(bl 4V[9HaxYeQS59-HX٤O<+f]O3K+3eҴIE9;p>¤hcmadAͬAk zZ-̂wwTP[{*S LUXW;+̌ i@|ii{6X}M{f1yՂf j>k۷6\/[PK7{.8_t]P ܋O{/J%_pk^2;0H\ gg bֆY_nĠ$bP›o龥5doǵdP'YSewe_n̠Q'pfdf{=s Ii#IP~ҨAAU[T]Ìy=028>B[ԘIf[3~=&ٽAZCӯh&41ߩ= Tz~ h|g+]潠  b^>A׽W;8jBhÌ($rxEϒ|ǁ?s\c~wt !\,.uPFޔmDs7xD_jϷyP.|AdWZ=PH-Cֆx6j@Ifۇb?|ּƛh@Z@<n G/z@] Tľ;K2~O/ 2'ӎ!Rb~o,%MϚB8m!d+_i *K!49DXH;ۤ_>k|`}e%7`Y˅xiW5J]m<#)[aaAܬ1Ni? E0[T/̌ ;H-=>^] PY9^^{742+Y3w M>kLæ+!(<^Uh`MG>ljsn`+E%|C/.4c:l=p6l5f*.„: HWKG^rf[9c JjI \,MSC|ZtL]s\_y>L6$Zĺ9Y5Bw L z g2S|$UƁ C ]-cksUa3 zޢx{I\od)#&sefݞMRTzaD‹Qps֦wxJ:Gϒ|ۻlɖOBkxĜ+ܸbf.=mr]$UXLΚ}5MG\ڎ{7~I:-ɞU@NszXQBej5۞kay;ޒn2;?@ߐd紶D&0{#?ycSP"u%M ʒxPf’G yj[0I74ߴ+7U_GnLcTÆ'ab}-{͝^?5xmM1{-!U5ٖ)N]*r  ۊPtwx`SOoj;M\h4$\z  HA)\ȋEWڐl'h&MGLxņgIjR!otdGш`2]J900f8{s_nʏZ eۣ.pFJp&7?_s KWIr^ō.ZKSvxbeҩ#</8 jv P BWShs'e:e_\cеsȴiC5bOB=3ʰ\pliÉN(WBIih,@ %wש !n' m]@*yB%+Y<7,n.IJ݃`&u(CN. +%b5w̛X06?](V[=KІ)HiHL$etIbA_:(=`E mc]0+}dUۼ`qwǖ% U=Ct^y3w,4v/Ӎ)H99=1/}K3g!$?'מbږ}M,e/]:ٯ8U.Lbcǖa{Ȝۄ_4Ya ^C; 6'7RDHl6B`ejeOEęThŦw8w)`?kqL6xmѥM8M_\H+Oȋ.?J'B7"}>"kSq<$WMKVgįJmZ2"yIf@Xz#*XqB%w!Rk":j AGCPyYz7l}N&0pMnfXJ5I? 6ʡFJtF< z{+4a ]=砎ox},R)y'XvЍ-)ЧhnNSHEAWԖO(3dps\y7((Vv t d> K#TO?b54 n,Ꝇbp>!Dͻ18[pZ 9-~ipu0 U'l^Qo,M.0!}QE-P/- W{.,WUӬjK:-Hc:8m}osĝu͘M݆Ɲn!pE'[h!\&"ЄM*Y|*ӟ#vNЗ#=|wˀJԹ7z b[YYmVx̶Bw)}V"O Bnը5"j[8WLX~FQ]JC RK/\g m|YO̖!}|I[1v׻2֛UP,_6Ԁ7mrVEt` 0ĔTrt rz+umeaDs>*p)*3E k̫vx(1@Sfƈͬvi2 m_ж>Aόv+ e=EZnA,Q=E]4%igzMPfRP'㎬ it>i>MM=9t?.VPF88FQ**KS5IRt$t03gxrj?$(l?nȰtzg=qG,[GcDMQhXw$ߝP|l=

名人的成长故事要快!
名人的成长故事
要快!

名人的成长故事要快!
多给你几个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赵修复,我国当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类学家.
赵修复小时候是个顶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野外玩,特别喜欢各种虫子.
有一次,赵修复和另外一个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颗树上挂着一个蜂窝.他对哪个孩子说:“大家都说蜂窝不能捅,一捅,蜂就出来蛰人.我们想个什么法儿捅它两下,怎么样?”那个孩子来劲了,说:“好哇!你说怎么办吧!”赵修复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回家去拿一顶蚊帐来.不过可别让大人知道!”哪个孩子便跟着他去了.他俩拿了一顶蚊帐,又回到那颗树下.
赵修复爬上术,从树枝上吊下一根绳子,把蚊帐挂上.然后和那孩子缩到蚊帐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拼命捅蜂窝.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顺着竹竿飞过来,想蛰人,可是蚊帐稳稳当当地把蜂挡在外面,那个孩子跳着叫着:“好哇!好玩!赵修复也开心地笑起来.他捅够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飞走了再取蚊帐,便坐在蚊帐里看着蜂飞来飞去.这时候,蜂发现捅自己的窝的竹竿没有了,便成群结队地飞回去重修蜂窝.赵修复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们怎么会和人一样修房子呢?”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小动物.”
上学后,他更喜欢昆虫了,老是一个人趴在地上看蚂蚁,或抓个蜻蜓、蝴蝶什么的小虫子,仔细地观察、研究.
一天,放学后,赵修复和同学们一起回家.路过厕所时,赵修复让同学等他一下,说要上厕所.可是一钻进去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他出来.同学急了,掩着鼻子到厕所里看看他出了什么事.一走进去,又好气又好笑.原来赵修复发现了一种会跳的蜘蛛在捕吃苍蝇,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记了外面的同学在等他.
赵修复年幼时,就是这样喜欢和昆虫打交道,长大后,他真的干上了研究昆虫的工作.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著名女作家.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穷教师家里.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家去世了.年幼的艾米莉和姐姐夏绿蒂,一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姐姐都要到有钱的人家去当家庭教师,她就在家里做家务.艾米莉非常喜欢文学.爸爸的书,她早就反反复复地看过几遍了,她多想能有些新书啊!可是家里穷,没有钱让她去买书.她只好到处向人家借.为了看到更多的书,她抓紧一切时间:做菜时,一手炒菜,一手端书;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往不了带上心爱的书,有好几次她险些撞上了马车.
有一次,艾米莉洗完衣服,开始做午餐了,她把面包送进烤箱烘烤,自己就在一边看书.这是一本新借来的小说,书中一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完全沉浸在悲哀之中,根本忘记了烤箱中的面包.这是,姐姐回来了,一进门,感觉有股什么怪味道,就喊了声:“艾米莉,什么东西烤糊了?”艾米莉此时正伤心地擦着眼泪,没有听到姐姐的叫声.夏绿蒂到处闻闻,发现烤箱正开着,那味道正是从那儿传来的.她赶紧跑过去关了电闸,然后端起烤得黑糊糊的面包,递到艾米莉眼前.艾米莉吃了一惊,抬起头,红红的眼睛望着姐姐:“这是什么?是那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吗?她一直都吃这种黑面包……”夏绿蒂知道,妹妹看书又看呆了,便笑着说:“不,这是我们几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艾米莉这才想起,面包早就该取出来了.
艾米莉就是这样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一个心思看书,琢磨,就这样看了许多好书.后来,她开始写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写出了一部文明世界的作品——《呼啸山庄》.
-------------------------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更是成千上万.人们非常尊敬她.然而,她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却因她是女孩子,一点儿也不喜欢她.
巧稚是个聪明的孩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时,哥哥和弟弟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而巧稚因为是女孩,被爸爸留在家中,她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弟弟上学.可她非常想读书,于是,就去求妈妈了.
妈妈心软,总算答应让好去试试看.巧稚高兴极了,对妈妈说:“我一定好好学!”
上学后,巧稚学习很认真,许多男同学的成绩都比不过她.男同学不服气地说:“一个小丫头,看她有多能!?”
一次,期末考试快到了,同学们都紧张地复习功课,课间休息时,巧稚和几个女同学在讨论问题.这时,几个男生朝着她们大声地叫着:“这次考试可难啦,你们女生准要考‘糊’,能及格就不错了.”巧稚听了“呼”地一下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女生怎么啦?女生照样拿第一.咱们比比看!男生拿100分,我就拿110分!”
为了这句话,巧稚加倍刻苦学习.别人看一遍书,她就看三遍书,别人做一道题,她就做10道题,别人9点钟睡觉,她却要到深夜11点或12点钟睡,样样都要比别人多花功夫.
不久,考试到了.巧稚每堂考试都认真地答题,仔仔细细地计算.考试完了,成绩一公布,林巧稚果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男生不得不佩服地说:“林巧稚真行!”
以后,巧稚自己说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样样都要拿“110分”,样样都要比男生强!她靠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终于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妇产科女专家.
-----------------------
苏步青出生在贫苦的农民的家里,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准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这一来,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步青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高小去读书了.
在高小的第一个学期,他考了个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表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这是“零布头”帮了他的忙啊.苏步青晚年,事情更多了,可他还是写出了许多数学著作和其他文章.他自己说,这也是抓“零布头”抓出来的呀.
-------------------------
外国报纸曾经这样介绍华罗庚:“他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以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那么,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如果你这样问的话,那么,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他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他的成功,靠的是顽强、刻苦的自学.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
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正在这时,他却得了伤寒病,躺在床上半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左脚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在贫病交加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我们会在熊庆来的故事里,讲到这件事).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要干几个人的事,仍继续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
---------------------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爱看“闲书”.一次放学回家,他在放杂物的平房里找到一部刻印的《西游记》.尽管这部书是木板刻印的,有的字迹已模糊成一片,可是,他书一拿到就爱不释手,拣那些可以看的章节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茅盾的父母对此并不阻止,还找来一部石印的《后西游记》给他看,抽空给他讲《西游记》中的故事,与他谈论书中人物的功过是非.父母还谆谆教导他,看小说不能只拣插图有趣的那几回看,而要细心琢磨,把文理看通,使语文有长进.茅盾读高小以后,读小说的兴趣更浓了.《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他都抽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许是受旧小说中那些精美插图的感染吧,少年时代的茅盾很喜欢绘画和篆刻.他学绘画不仅认真临摹《芥子园画谱》,练好基本功,而且喜欢变化和创新.茅盾的母亲找来好几本不同的画谱,让他细细加以揣摩,博采众长,画出新意.茅盾学篆刻用的刻字刀,还是他自己用一段伞骨自制的哩. 除了看小说、绘画、篆刻、唱歌,茅盾还进行农事观察.每年养蚕时节,茅盾特别兴奋,放学后就围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就叫儿子拿蚕具,喂桑叶,引导他细心观察蚕儿从“收蚁”到“上簇”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茅盾后来创作小说《春蚕》中运用的养蚕知识,就是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直到晚年,茅盾还深情地说:“我童年时最有兴趣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宛在眼前的,就是养蚕.”
--------------------------------
革命先驱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做作业时,全神贯注,从不受外界的干扰.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妙—— 呜”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他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时,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互相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来.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可是李大钊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作.他做作业,多么认真呀!
------------------------------
有一次,甘地衣著不整的走在大街上,正好被出来购物的母亲给撞见了.母亲看不惯甘地那一付不正经的模样,当场就说了他几句.哪知道,甘地不认错也就罢了,竟然还理直气壮的顶撞母亲说:「妈,你也未免太小题大作了吧?偶尔不修边幅又不碍事,你又何必如此……?」
母亲没等甘地把话说完,就连忙摇头制止,说:「孩子,不注重细节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能成就大事吗?再说,连自己的衣著都整理不妥不贴的,将来又如何能仿效你的父亲处理众人的大事呢?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现在就向我低头认错,只希望你日后能改过.」
又有一次,当时的英国政府派遣杰鲁士督学到学校测验学生的英文程度.杰鲁士一共出了五道题目,其中四题,甘地都答对了,只有「茶壶」这个字不会写.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来.这时,老师刚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见甘地还有一题没作答,就频频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脚,暗示甘地偷瞄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愿偷看别人的答案,反而很快的就把考卷交了出去.当考试成绩发表之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对他说:「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麼关系?这次全班同学都考满分,只有你一个人考八十分;如果你听老师的话,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们就可以接受表扬了.」
从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就是这麼的择善固执,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险精神,反抗英国殖民政府的无理压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悯人的胸怀,为印度全体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并且成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圣雄.
-------------------
华盛顿的父亲是大庄园主,家中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也夹杂着一些杂树.一天,父亲给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而且他还再三叮嘱儿子,不要伤害一棵果树.
在果园里,华盛顿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杂树,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苹果树,他又着急,又害怕,生怕被父亲知道.
傍晚,父亲来到了果园,尽管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但却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故意问:“你没有砍掉果树吧?”
听了父亲的问话,华盛顿想了一想,认真地对父亲说:“我不说谎,爸爸,只怪我粗心,我砍倒了一棵苹果树.”
对于华盛顿的诚实,父亲感到十分欣慰,他对华盛顿说:“砍掉了苹果树,你该受到批评,但是你没有说谎,我就原谅你了.这是因为,我宁可损失一百棵苹果树,也不愿听你说谎话!”
-------------------------------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

全部展开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收起

赵修复,我国当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类学家。
赵修复小时候是个顶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野外玩,特别喜欢各种虫子。
有一次,赵修复和另外一个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颗树上挂着一个蜂窝。他对哪个孩子说:“大家都说蜂窝不能捅,一捅,蜂就出来蛰人。我们想个什么法儿捅它两下,怎么样?”那个孩子来劲了,说:“好哇!你说怎么办吧!”赵修复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回家去拿一顶...

全部展开

赵修复,我国当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类学家。
赵修复小时候是个顶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野外玩,特别喜欢各种虫子。
有一次,赵修复和另外一个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颗树上挂着一个蜂窝。他对哪个孩子说:“大家都说蜂窝不能捅,一捅,蜂就出来蛰人。我们想个什么法儿捅它两下,怎么样?”那个孩子来劲了,说:“好哇!你说怎么办吧!”赵修复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回家去拿一顶蚊帐来。不过可别让大人知道!”哪个孩子便跟着他去了。他俩拿了一顶蚊帐,又回到那颗树下。
赵修复爬上术,从树枝上吊下一根绳子,把蚊帐挂上。然后和那孩子缩到蚊帐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拼命捅蜂窝。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顺着竹竿飞过来,想蛰人,可是蚊帐稳稳当当地把蜂挡在外面,那个孩子跳着叫着:“好哇!好玩!赵修复也开心地笑起来。他捅够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飞走了再取蚊帐,便坐在蚊帐里看着蜂飞来飞去。这时候,蜂发现捅自己的窝的竹竿没有了,便成群结队地飞回去重修蜂窝。赵修复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们怎么会和人一样修房子呢?”从此,他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暗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小动物。”
上学后,他更喜欢昆虫了,老是一个人趴在地上看蚂蚁,或抓个蜻蜓、蝴蝶什么的小虫子,仔细地观察、研究。
一天,放学后,赵修复和同学们一起回家。路过厕所时,赵修复让同学等他一下,说要上厕所。可是一钻进去半个多小时还不见他出来。同学急了,掩着鼻子到厕所里看看他出了什么事。一走进去,又好气又好笑。原来赵修复发现了一种会跳的蜘蛛在捕吃苍蝇,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记了外面的同学在等他。
赵修复年幼时,就是这样喜欢和昆虫打交道,长大后,他真的干上了研究昆虫的工作。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更是成千上万。人们非常尊敬她。然而,她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家里却因她是女孩子,一点儿也不喜欢她。
巧稚是个聪明的孩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时,哥哥和弟弟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而巧稚因为是女孩,被爸爸留在家中,她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弟弟上学。可她非常想读书,于是,就去求妈妈了。
妈妈心软,总算答应让好去试试看。巧稚高兴极了,对妈妈说:“我一定好好学!”
上学后,巧稚学习很认真,许多男同学的成绩都比不过她。男同学不服气地说:“一个小丫头,看她有多能!?”
一次,期末考试快到了,同学们都紧张地复习功课,课间休息时,巧稚和几个女同学在讨论问题。这时,几个男生朝着她们大声地叫着:“这次考试可难啦,你们女生准要考‘糊’,能及格就不错了。”巧稚听了“呼”地一下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女生怎么啦?女生照样拿第一。咱们比比看!男生拿100分,我就拿110分!”
为了这句话,巧稚加倍刻苦学习。别人看一遍书,她就看三遍书,别人做一道题,她就做10道题,别人9点钟睡觉,她却要到深夜11点或12点钟睡,样样都要比别人多花功夫。
不久,考试到了。巧稚每堂考试都认真地答题,仔仔细细地计算。考试完了,成绩一公布,林巧稚果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男生不得不佩服地说:“林巧稚真行!”
以后,巧稚自己说的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样样都要拿“110分”,样样都要比男生强!她靠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不断进取,努力奋斗,终于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妇产科女专家。
苏步青出生在贫苦的农民的家里,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准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这一来,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步青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高小去读书了。
在高小的第一个学期,他考了个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表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这是“零布头”帮了他的忙啊。苏步青晚年,事情更多了,可他还是写出了许多数学著作和其他文章。他自己说,这也是抓“零布头”抓出来的呀。
外国报纸曾经这样介绍华罗庚:“他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以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那么,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如果你这样问的话,那么,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他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他的成功,靠的是顽强、刻苦的自学。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
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正在这时,他却得了伤寒病,躺在床上半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左脚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在贫病交加中,华罗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我们会在熊庆来的故事里,讲到这件事)。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要干几个人的事,仍继续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
列宁小时候的故事(1)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把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 (2)
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客。小列宁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然而,母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能主动承认。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姑妈就会原谅他。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客。小列宁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然而,母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能主动承认。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姑妈就会原谅他。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收起

1. 华罗庚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

全部展开

1. 华罗庚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2.科学家有他的祖国 巴斯德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3. 钱学森 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5.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6.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7. 生物学家 童第周怒斥皮诺
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与他同住的俄国人皮诺挑衅地说:“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见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你可以代表你的国家,我就代表我的国家,从明天起,看我们谁先取得学位!”皮诺哑口无言。4年之后,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扬,他为自己争了那口气,也为祖国争了光。
8. 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积极支持。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助光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抗战提供财力和物力的帮助。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
达30亿元之巨。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
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