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地震灾害及地震后的知识谁知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7:39:56
预防地震灾害及地震后的知识谁知道?
x}ncەޫ(0uݶ;,;Dq'DR#)J⠡$wisWBo}9N>{X{?уi FOOMT MA_o_~cړ ÔWvG LdFfpԆ:lל1k}d?z;Lk LSwdvm\ Oa`tgZaT1)W38md U4ŴFac ؤH}p{۷q+l'I4n룗*Ϻdn{f2$x1M35S6U,q_szm|x}OL`hJ,μݖ=^[Hxl\nu!eë<Ӏ 8l[HJmZּG3^ 0L.Rqd?y4PL9|mԞړl5W .F8kO 71SlIv <<ՙK{'x?(k{?Ɲmpxm2\ f8HҹOIDdU>yC̓Gg1Kǿ63!.DFMR'3P[!0\ /^3xÃ8[ӴW80|K:5J0$肄U)DF *`Þ磭ox?oS6;e3}Ħ({B %VY5 a>%"?8P¿kZUCG5/L_-5`\;<&c o(ZO LBY?* tvS~<-fPY%X1Mv',;OY_:ym2/`kIGlx3nptT{i0 $BgK }~xz7 >f? ^~=A{ZZdZӼ/3y럼:[sE"Mc7 ǀ`z/blX`zmF5^AɅ[2IRq݀h@%{g rΖOY<g%K{NnOnàg*l`)C\cU?jrwuL:w&>om\9> j!ͼ_}]י)y>4Q5\h%k\asYQ\Gd`OqB ߚiET'xc-yMyJE Kx|ay]:v]NM\y x`պ7C)LgI`2 7,4P9]mO"塉Ijx VjrYo*6C2bIÿ,) bľ3.lI=嶐ۚ{6#P=Lm\=qйyK+¨hâרF @5_28w4[UUmAu/s֧_%u0UA:Ȼ2TT_DS۱#YKV]~`̐;yOwX#=s ߜSph'މ2LXap+FH5^EUS0ٯ@zcܔdʣ=\Rm2;q?Qm޸ 0%pȚTò@sY} W5ͨ^WCz||ŗUG?d-?BwG} o>Cl_`@Kf'*£׽3Xn: ̃TfV?zhPfDT¤9dwOQ̪ SUoX?r)lOգwV Թ[sLzhj70]u j֢MY;_2-e_fGnCJFӓ]ܐ`M*x⫴K XS~ 0@~uK@`PH)B yOop8jTzX[* eCؿ?aAqX[>9ak*5;iVlcN|0l%F>|CO~3nbg J_t0W1\i![M 6@rwl4;m|[ݨ7vD%&{,zyt*zBDLJb,hx |Ԥvf~1)Xv:H+*ࢀ[3k; c"I=Bitd\&}kgtKu҃RtT[妺<-ŷ 5J)yoA8,\]LWj_jA1[ҨD~I%uo#G&Ẇ0Da #S<\El d=.6=N ;~<$DaZ6FR[rأvژۄiܞXgYg˂+{#wWbdo ' g~aq.0Sֻ̀~Mդl3+D hO_UP(ݩK/ ] EjyxZ8M[Hԏ@b08{ ~kأRv; p;9<2$Gkpyy2[;bJALkS&5|Ge Bmx}gyLxR .,F@3%_:pqqx ļ`~>Q/Ҏv ' _?ܿj=qE,B$&5_ñ߻p]x`1Ey8qHe3/?3hsNNZ fvBoZg0 <{?Ƙm1qD7j98Wt(ԅ8ԙNGhĘ_h*?(_???s5Ս)\-b_=RW5_J mMoWvWef.Gu" L|akVv4JNa\1á; @]U=Pg4`Q>HU;J9>i#經-tմ%7FَWb %v$.5] [b٧2tmq/L3s^k!^3_~F@QDKGZʲgU.hrMc<@JF744o=fOjK(iG}ȺB8C,gLR(*lOlޏ),-'hW j lJ*Qͅh%SEeM堘Lgi515k JΦFV8Vn8)<\3&@u+;mtvafՠbH-6U i{Dz(ԴfBvNc'(%Ʊi.7l h]/lSX!}`ې(j7ud>aI0^@rrcQP6h<ؒNNU HML-!-j\KhCy3ա-.~ 2 C| 7kk)jprZ4.ݿƂ+(%֦6#-T:I!QgÐ@&`\Hn'BZPMJ.FFsv+V(E)#mX~WGn*\bDᬡz8q*&.iw8_8-(#n+sNɹ~Jq](SǏ˩S ܕ_̢%f)om::k/VY6jx_#`=ut̊:-QSgK,C%.7v#bEzd6 W n0k0 ITIkz/ozW2USCu4)ʕk0Wl+l`߈$Taq5wuִy /dk&[(P=-)l>TZ9K"$b%6sOv?J0@'Fk]E/]Hd!FRqLT?S5KgR]釷,ol:wR\dT(ĐܖwJ[K>uHu{ [:mGYءsH m\x(2B˯n['?VO'e`Qܳ&zJʦ~ +$ ē%3KIVm0ښjd"Icj$FQwPaMc`ydSʸu)@ޝ+|7: eoȄN^a A !4 I2)%.wJ q{_n@vo~$!;2yy[ 8)qt~T@1(5i}F*32ʂdx\vTQ FbI)j'i`)'?7s㈺n#rIذ|W<XE}KBm/VN>y2O/.k]6ډM%: f5"8@b Uحh 'JWl /^-4f% XVf&#CA}.s@{ N^2Έ]Ge?}le~"(8ШťԆ\ym10a~ "VbT+4=Wb. /U1{XSgO M\z;;KP N5@JSRiɪ%[j, Q򗷴UI +CX^E=Yc>Љ"G d[B!*c-b}+ pg~t0n/QW$ xfLIv9y CjP~}nd1F]n<vᶚ5݃)ǽAC6cD*-:Hq&xjRPt17A,U&-1dY%J"4q"N.Z#XJiz%=&;t%_Qjq+3y,u!z67Nx|Id/XpaH]2Bh 5a̾4 .y4@BS[;K 7kXEKU:_pD} $֟\mM)A6vI5 Rh_cHOYUi+Iި4|,}yF3sx7]{T.ԐE`Dk*!\L?θv ؜r ulB3^DU:0 #̀I$TvI%@3kzFXnlj:tY3&sfGז{Jc8J5vGnu=rO?J m\MGM$o$E$íiEt騈)b]$$,M[ju{I̖sg搟7~%X9`74&H(Zt ;8H?XֲcDWNggVݔz#n T?Qu^,f ق9>E'ppH5=mư^̕q S Uvi?la33jH\Dˬ֩Sy9\ߢ GL AR럶c0BC\* [^ʯf~ukѬ0cU12:DHV?Y3Gzx(C"ST;rѫ\ټGamvYa2 Wl o_QZHkVL҃uDU1_[(a~_O-k0&k`FlVb݊+vOPV\`Lؚ֭OlR#z.hrBQ DkW&;YDeF.y Uȏ8zzkp'x[|{0i32>Ë y[9hI댱%E ]CTd9ƶg<|!DɒD?u|U//)f{ioLi|fMhi?Lyp+Hl3C`|jj'?)IvXLNJ}j&{j"1E`Qݴ?-:4*BβĚ%`Q@b3(А饏cGu@A;$c>aq|fŌJRLy5| mtPW(Zb̨ƍ,=SBQD~"z2`uB>@ B>Wtr1 !Pw:n7>_.3'YBPeLMW?Ӯuy^Cj2WoSwn mK"K-=Ցq&b$YE6,DyWLʕ-'W^1g:Uv:g|%dr6ŚC^3/;Uy$p YԦ"S0Y-[j{&qGi)-;4F`nռ꩘1t֮+~$[/m$=z7 ng qʳ.ur ް_("VIRZQe*-ÐaW,f[oQsΣ(fcFfD Y!B->#JLw)]uI ѾEG'yv}K^}~܋{>ew+z';dRO =9*70_3lvjTѷ[1fgfdE'6IC}xQhX_*ӎwz3~Vo ^՛*Ӧ\dcWܕ?O5ZqLu4!/r4>cj!4^:)HcI\3eV@/jT"\5X V)F~M}Da ;(c{!K "QXW,Y9q}NS8GZJQjD[YAmOAUmsIJ0EsRTD$7 P;ŘrL <%sYėU5$CI'V0wJfK%yY2mF.b$6I$ٕrlLt)ɥ^s:R'5h wvDY!?*l}~t [V9KtwLٛQ@UøS.!mJi<֛盄ua4>4%S-΋MMՠɑ7g=< cɣ*)vKvCj6ӂ^ ɁK}0>؄vش5M(RD[Av]7Jb ޖ//FzCp& UMC_OFtRD(W&9aE׷=l7:Σjh܄,ŏbmS~z`^̇_b /5)?h!~NQ呚ɤѝbxq#DD|U4r>t-7>hyZ=ڧRPmmkrF"eB:#dqq3U*4D%cTu;08ִ*؃"X%ĉ:ksO4~ RڊxA 0h;Z4lp]p{@k=f̣6V@Mw헨nTG[zWVY*FYc]? yihA!Me}:ݸnzmM R= ǑSCu2Hu\3/JtAH:3i)Y]nM5ij I\ZcRÈZ\JtV=LXp%Eƚɩ{ sNy*N < #h18l6#4K%j`\p j{E瓡:eT޳tMW"!>lЧ%ʼno @U ňIWģiΆ-wno6$1Â*"^m.A.8La/ZbDIZT?~om5 $ybE_6.O *y [$,}6PBT8/k+c$PQ^Pd  :zFh~ 6,B.4̋d^CTy:}lwY > Ep=&;4"VÑOAbN߯Q[$AZϻ~w[w^ ?u Xơ O{fJ=v%m էƨ-5xtF1FERnϧ?)R|ߞcZ E:7!!D193`hT數 =C} &?OI[<M Z'3HM[jo&7r*Ay4V]Yǔ!?7&ϸe҇qh6ng$ttt_ZGi3ۚGK&bJO| ޼Buo{OwgʦczlXKU-lzyѡJfdq֧RMږKkWv_ q7.]{\v u3qRڈЃwEޛ䜴K#1įIÎMtxP]$>Gu:'ݰvb-zh~Q+O& | Ͷ9h6]eg@-CacBRpcs 5, 'L 2JW?&"T%͇{ tal}z-a !'V҇pЎ턚34-HS$֩x` 6&McZ' ^vc3eKȋV*;Kʹְ[yfM)Y[+Zl 4ݶ|i\#%c'lBҷ9H'`Q'Bk)RT묯k".T|.$YYz6˔Y"8B[S @Z>(z>2> #( ?ֈu^'nMثj9UWOK91N QF!LĿl+=.v{Չ&ٽ3f7wgSSPz`>G%ɯMTX%'Xb0ԴgIaܜTjUZ^ :8܍^&-}c#^?mX[qKtJxudP3ď?[fXb7nQ`LG>mf:鹢q#)t%org"'hj_'Nm{8 ;5/Jc(4y@bZ&H..8Q'a?ķ̄HҖr8#~6cq+ }h Y3}y*:@D#GtlUtF*"Ӌ|udo >Ss˾m:LeAK 7\.}~ǁmQӔ$k͒9ŘoK$_LeTmTw%*3W`mf[biM['*9n6cf(kM*hWmfgs

预防地震灾害及地震后的知识谁知道?
预防地震灾害及地震后的知识谁知道?

预防地震灾害及地震后的知识谁知道?
您好!
一旦地震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生,但至于怎么科学逃生自救,还得听专家的.地震局官员介绍说,万一地震,身处不同场所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夺门而逃是最不明智的选择,除非你住在平房里,在短短几秒钟内能跑到安全地带.否则,最好就地避震,等首震过后,再迅速撤离.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地震发生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 "救人第一"崇高美德.
如果你在家里,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或站在房间中央,更不能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应该飞速跑到承重墙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处.住在平房可躲在炕沿下,但要避开大梁.住楼房者,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到阳台、楼梯、或去乘电梯,更不能跳楼.因为阳台、楼梯是楼房建筑中拉力最弱的部位,而电梯在地震时则会卡死、变形,跳楼无论怎样,最后的结局都会一样恐怖.
如果在学校或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地震,首先要做到听从老师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应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撑物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尽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地震过后,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撤离.
如果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发生地震时,还应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以及高大、摆放不稳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货架.
再次,如果在户外发生地震时,应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可以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如果在野外,就要飞速避开水边,如河边、湖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还应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不要在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野外还应注意避开变压器、高压线,以防触电.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1.地震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

全部展开

1.地震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2.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
○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3.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应急要点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4.地震时切忌惊慌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人员密集场所,就地躲避最现实。我国有过地震并没造成任何破坏,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教训。
○不要跳楼
○要相互关爱
○人员密集场所不要拥挤
○学生要听从指挥

收起

1 躲到厕所等有很多主管到的地方 因为在这些管道比较多的地方 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应力
2 桌子以及床下边 避免砸伤
3 在平房就跑到空旷的地方(四周不要有高层建筑)
4 基于现在住楼房的最多 注意在床底下储备一些厚被子 饮用水以及实物 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个录音机之类的 这些都是为了在高震后楼体坍塌 可以争得更多的生存时间 以便于他人解救...

全部展开

1 躲到厕所等有很多主管到的地方 因为在这些管道比较多的地方 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应力
2 桌子以及床下边 避免砸伤
3 在平房就跑到空旷的地方(四周不要有高层建筑)
4 基于现在住楼房的最多 注意在床底下储备一些厚被子 饮用水以及实物 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个录音机之类的 这些都是为了在高震后楼体坍塌 可以争得更多的生存时间 以便于他人解救

收起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

全部展开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自救大全】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震后救人时间要快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4、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
大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情况包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专家建议,在北京这样以楼房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应该有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适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具有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破坏的能力。专家建议,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1. 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 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