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包括秦汉、隋唐、元朝、明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1:46:42
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包括秦汉、隋唐、元朝、明朝
x|RcIfeuҪuhIA B @Sgx_:DTOiX$ak_W/kjSOog{g;kyƿ+b+|۷cdxV0UbR^_2~?&7~v??7}̲Nb1nXK{XI}&W?`+6^Ä'ϋ8ܞfyC ^8+6_Nb}?i-pq92_bcvojcs8Gx48ɞAcL¼VΑWM7bp4鎔hGFajCdÇ?2mIY2پ>v/IƽbpYw# s0qMg[3+lzGSxǯ^ 6럦9߼ypQiQ7 ~[rsr&[4|j1͕ Zใb\L% yWjskVXK/&-7\zP531U(ex87?iscbZ0O{d&DM;YoB*1&'y}Cy Ɗ )ļi *΋;8bTo01Mw^1 Jо6Յ[mls tA;P7%Yrs\7h\cF|f5<58쇙ʆtT9hD) '5)XEo[] p0l{1iaQ*{*T;B/*hPBPmBp;.2Ҍik1ZI`H[^ovH&A>m_x .45]m3%ߏUa?Rr?` Xp?2jLfQʂ^0?y3<lF+<ĠYe 8A NJ 림ELҰ~nd*Vޚ & ѡ.o7L)?Y-5dM0iAdiwûȘHhTÇݢ9ч|(t1 lgOo?j!ݯ:VA%K n_) 1EGs}"g/&OxT/+j=~ λ6DUσ/ƹ/zbxffg7f{Q:]<Soɡ7g'80 2_ۣI!faIaH{L&>cw 'TZ /. sa5Z|b{C5b3J9̴B;Z.g,HPc"v8^h>\w]ō'+D~"N;}4%6`dXT9WO&zf.i0JE1Й]}kAv~n3`Eq7?1s;!WX ' ԃw|0%dm bp0Wr'm t[A/M%S.Or Ƅ7bd3Lrǟd P">@Hc#  ?A|_~R*~R5 Ư]rW\#ixF<~ K{WlmEF3,=k%jɚtarXKU%n|qIpp)<i1)Ut,4ra?E'-C P_h~"qUE9ГG3PsnҌn8'Fx 4'B>'r6hx5|ToKׂ%0﨣s x^Ւ;#e /-\9*lcv<+V崒8S2!kQ+56#%WH1<&b\b@@m7qHAbɞ4#, xC-aJp9򥅣&;v*ܔNdkI{{'RzI 3dϿF}&I~*y=g3)s튝2;0}xNR$QWR,"AklcM@} JQ7{,ݠun[<+gLO:+t*k@&dU吵 &Rrܢ.{l2_vVkiCap^ 9l`rJRA@F-Y -T0'߃ <.Kaex|fEE$2i C>N thAcVDVP $(h֦@3+U8XYFl4Ŝj;2JZsڛ\Z]* |eո摞6 h%nfEM l͵*zF s Tr Jŏfz)UZPh FEpk+z4Ep! Q87á7xuNQ !j_-1š5+xG}=:!(@Z6۪)Mx8xLΠB ρA xqA"Mjti5Me U6AQp4(9~LF`0qO )W% h#K cr6qIӒF$q r ǯR L8X9F[$N&DmW(΂chMUN^5oGs, J@3mα_(JÎd^@&Θ"uZ{NJݟis%2T"[J]{ZmkqͱLƸ*xL~AQ *MR.&eX 2Ć@斏%_%\2ux `r'\0IZP,<܄pX8~չm2}h^\LeV@@+RUyR C%}$#փT{wDFDl=d- Q 9c^JtB9yJs7>w<~ Abdzd*+1X#cZ>u s/t""͠/|Č _>箤otY$0= ؒSjJuq˷Z[`_FsmBTvRY$[ V&;*(ʵm@դ-y#%r&m H 8pQbQL{'}v+S 3Űvq3[*6i@*cX;DSsk#NG>rN2NnCe:n4dC\ZQJa?)\V׬V.տQcki Yo%uVE4 8x\& u9qKFCCJy.AVg f$)رR,g52F v\{ҮO鏵 ˂qeűP@O6oa؝ﳲ7:2O5uaһyg=`fŅWib p1-E7]3F#Bq_~ IP%-6H,j(RDGիkQ$(Ԥ+ |-HMҫvA<&{]omam~\܂EHJ78<ۈ0>JS;J])XŜ= zJ,)Mmc)]EBbW"ޗ5E&y#<'ۈ7IwH1k?:t-`WMYGXkJu#˹M+A슳FrOy._U#i[~'BVRڐ/:<=hXD^!ThMcsɢIʌ^+}\,Yߺ *|?#ɗ w%=CKR2Oڕ5Y%xCk?9X^E]Q""C;- z_z㈟|+ iYp7w&v%Fn"z_?Ebȗ:՜ԩ=Ik_MǦހۿ%4dR~YA k5o]u mAr6-J

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包括秦汉、隋唐、元朝、明朝
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
包括秦汉、隋唐、元朝、明朝

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包括秦汉、隋唐、元朝、明朝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咸阳为都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巩固统治,秦朝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方面,第一,至高无上的皇权.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管制和行政机构.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文化方面,第一,书同文.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以上措施的实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一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2.两汉时期:两汉基本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是,汉朝在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他还颁布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限制藩王活动.诸侯王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3.隋唐时期: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隋朝的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有利加强中央集权.
4.宋元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元世祖健全了统治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5.明朝:明朝建立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中央和地方管制进行了调整: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户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
明太祖统治期间,制订了《大明律》.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先后设立东厂、细长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
6.清朝:为了加强皇权,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最后,给你一个大概的说明: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秦:正式建立
两汉:巩固
隋唐:完善
宋元:加强
明清:强化,到达顶峰

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度的王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分权加强皇权···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内阁制的确立及演变 军机处的设立
元朝的中央机构 汉与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是历史作业就好好的翻书查咯,历史教科书上都有清楚的讲解,自己做的最好...

全部展开

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度的王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分权加强皇权···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内阁制的确立及演变 军机处的设立
元朝的中央机构 汉与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是历史作业就好好的翻书查咯,历史教科书上都有清楚的讲解,自己做的最好

收起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初创、确立、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地方行政制度、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选官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更为深远。
1.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包括周朝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金朝的猛安谋克制、辽朝的蕃汉分治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的僧官制度、后金和清政权的八旗制度、明清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全部展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初创、确立、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地方行政制度、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选官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更为深远。
1.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包括周朝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金朝的猛安谋克制、辽朝的蕃汉分治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的僧官制度、后金和清政权的八旗制度、明清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认识: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度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和巩固边疆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猛安谋克制以及蕃汉分治等我国少数民族政权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僧官制度和土司制度等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2.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时得到巩固,隋唐时完善,北宋时加强,元朝时发展,明清时期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认识:发展趋势:一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结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明太祖废丞相,使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基本上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局面。二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条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缓和,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三是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消极影响:①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概括地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危害尤为严重。
评价这一历史现象时,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即使是明清时期,这一制度在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反击外来侵略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选官制度:主要包括汉朝的察举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
认识: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但是,舆论评价一旦与仕途沉浮相联系,就容易被某些有权势、有影响的人物或社会集团所控制、所利用。曹操审时度势,提出了“惟才是举”的用人原则,这既是对处于乱世求贤的需要,也是对汉代“选举失实”的刻意纠正。在汉末军阀混战的冲击之下,乡里组织遭到破坏,“乡举里选”的传统做法难以为继。在此情况下,三国时的魏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整个两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只是按照门第高低分配权力,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出身低微的地主的要求,而门第高的士族腐败,因而加剧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地方割据分裂的倾向,说明士族制度已经腐朽。同时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尤其是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非常渴望进入统治阶层。隋唐时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选官上实行了科举制。由于一般农家子弟生活贫困,能读书应试者可谓凤毛麟角,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绝大多数是庶族地主。因此,科举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士族的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了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消极影响:明清时专重“四书”“五经”,以八股文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其种种弊端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端强化的产物。
4.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及其阶段性特征
西周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
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政体,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志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大鼎盛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如选官用人制度,自察举制经由“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过渡;中央中枢机构,自“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军事制度,出现于北朝的府兵制,发展成为隋唐府兵制的基础;赋税制度,曹魏的租调制是隋唐租庸调制的滥觞;土地制度,从曹魏的“屯田”、西晋的“占田”发展到北魏的“均田”,为隋唐均田制所直接继承。这些发展中的重要制度,不仅在魏晋南北朝时支撑着国家机器的运转,而且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提供了制度保证。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继秦汉以后又一次大的发展时期,其确立的基本框架,一直影响到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隋朝统治者采取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确立三省六部制,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改革地方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科举制,扩大地主阶级政权的基础。唐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由统一的封建王朝走向分裂并再度走向统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民族融合空前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域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元政府在澎湖岛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明初对专制政权进行了全面强化,皇权具有绝对权威,成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清朝军机处是总揽军国大计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的设立,既减少了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环节,又提高了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和保密性,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的体现。理藩院的设置,空前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各民族的管辖。我国的疆域得以最后确定。对西藏宗教领袖的册封制度、金瓶掣签制度、驻藏大臣制度等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并为后代所效仿。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包括皇帝制、官像政治和中央集权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为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②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并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它既包括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包括对地方及各级官吏及百姓的控制,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对战国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西汉巩固
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王国问题,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武帝时,又颁布了推恩令及其他举措,解除了王国的威胁。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得以巩固。
④隋唐完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过程中,不仅要伴随着克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且还要克服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原为丞相的权力分散于三省六部。这项新的措施,被唐朝沿袭并有所发展,从而使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也是与当时政治制度的发展相适应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官僚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⑤北宋加强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等举措,收回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议,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使北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⑥元朝新发展
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大统一。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既是元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功的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是对古代郡县制度的重大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⑦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建立后,为处理君臣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使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走到了尽头;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势力进一步削弱。明朝还遍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持统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分散的个体小农,也需要依赖于政治上强大的力量,以稳定社会,抵御外敌和抗击大的灾害。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其承担着两方面的国家职能:一方面压迫、剥削、镇压人民,另一方面也起着组织公共事务的职能。
其历史作用是: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民族融合,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活泼发展。这种制度又往往取决于君主个人政治品质的优劣,因为皇帝个人因素对政局影响巨大,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外戚干政等)可以说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副产品。其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越来越大,特别是明清以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造成了生产力的停滞。这也是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收起

秦统一天下,使用郡县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朝政和军事。到了汉朝,前期承袭秦朝的制度,但以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利,设置尚书省,把朝廷的权利从丞相所统领的外朝转移到内朝。设大将军统领全国军队,分太尉权。到后来建立刺史制度,一度用州牧制度。到隋朝,开始设置三省六部制度,唐袭隋制,但是唐中后期实行节度使制度。元朝承袭宋,以枢密院掌兵,中书省领朝政,地方上实行路制。明...

全部展开

秦统一天下,使用郡县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朝政和军事。到了汉朝,前期承袭秦朝的制度,但以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利,设置尚书省,把朝廷的权利从丞相所统领的外朝转移到内朝。设大将军统领全国军队,分太尉权。到后来建立刺史制度,一度用州牧制度。到隋朝,开始设置三省六部制度,唐袭隋制,但是唐中后期实行节度使制度。元朝承袭宋,以枢密院掌兵,中书省领朝政,地方上实行路制。明朝,朱元璋废丞相制后,收回了大量的权利,但是后来的皇帝没有大量的精力打理朝政,所以以大学士组成的内阁,建成拟票制,以司礼监和内阁一起处理朝政。地方上改路为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