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有那些动物?他们有那些习性?如答案很好,可适当增加悬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02:26:41
澳洲有那些动物?他们有那些习性?如答案很好,可适当增加悬赏!
x}Yo#Y_dfeU~46J-q(R"E%q>_s#dV50)2"n{Y]_Νg^l^·uw?G1v>8s7?MUvSf2W:웋9s7_7WƱ_&_.g?SOOÛ07I͇581{Y3-|V&yfvݫm/nMj4&;ۼr0-ɻyOycn:t>.[x"ʧ7d;jfYlMLwͼP>u{ؼ3Ŭ꘸oeEm`={ow9Q$ -[uO|b eR]oev>9Ǐ=,.O\ZirgP8 YL;f[YNYM0' ';'ܣ[7U197*- 2q_.8Iu>Θ黎1׼3Off/x=+7t N41j Kx1]nĻ둵r' pb'QHQe$X>OԼ{x6?kwǿ6Y~bfE͙71]./!< [{zwɗOK|䃝NW{]n "sٸ 'eѭ ̸@ntC ;"uy;Xi){| Ɓ޷Yһݕ5)ڟ,8??w,dxM\] VE.ya=>$6jQBxUlaJdg=U' 2;`{Rًkacӛk<-ؕtȓŃ!3xu̳EQ@e@Q´d(p]?ݗ[w<8fނJxN5WIK*5 rݛp ~AzӰ ]I:>^v`f[މ͇4rsNޥWapf2Ц}wo]Zk޴iм?"_C!W`;},j'9.wI,-oH P EzԂr(YpvA oݼk$,n8B-wn!] ~y?P)9ہqywN E&2fGPmaB{~7_>~0;~m /nW>u'M vgevya斧Ԅ)pgЍ-V6R`s =`{z/'CHV< ].aJ\9k <p2%g"q΢FzwSvb1iƢ ܚ+5PqB ;KSԛo\%_UƥSv 5b츹4M!vPf_#&f|s5p*27tK)0+.]_!*b`,ic#XxM *"pb2m: SkG 0G$!o-A$!W5٪7# W N.l5W[?'. X%00Xox:r@D`Bv{ugˬbh%'-!t#\ c:!vx 0_P.2{mmt#vn d3R`jD)B1,ˀ`Wv9Ntzۋ?Pe 򋍜)d܃*X ' PC?,EeD-q߻%GR s5(w7ώn 9.Ky nM䍎cJcSc b1X1=Nsggz}e*z>Bj/\bn=wz(i ?I:kvܱ[TӔj>izzq8cB_NGzt"z ˘ L--i%!h"Rr %ro)}Ɋ.I q |f&XHMipUߴ_^[iF?`XDǴ8=9CMm'&7 NSe;i\&}!r̰ab ʱ8~`;xVI'Bó͟<7sv-ng$rωGԼKtc}WtKk\컅y_bijs\o 2u&3`pA{TEx'dhQΰ{Eϰep YáoL,TԡFn`y ~LChEցeYR'c>r#.j>,ݧ3OBe>&KGX}o[NG rZoKZ5'=4 L'A,Mdg hφW'}%:3?xA = 1XlZ9#x9!XZIq+G^+]ӑP3/0ա (Hqяgvޭ^*>2tiH\Qf˰_ z8Bt!Ŧ0E J5޼۸7őV[)qtrw[ :?Z')17e>o6MwhYgn`l}ۗ!*&M ;|ָbea Bv$nW"%띏kmPOIԣX A8|`PNg?\haOi wp6NM$4]>z7j }|i; MpS}-f.옭ULկuLA:;~PB1[ kr0( RJR `>+ᇃRcd}ިSY)yU(! M\t`lz pt0ٱv_P5fѝ[++}6'<氇MywۘTȠ8p-)UoRZ4`mS%ED=Ay&x/y;k*僚x@3=#J# * I+w7cD\O#Du FGDD\7cnܭU vcK6Q_S85s/UHa;0;/ "_r@7\)T0ܥ̗vCS +p aܫ :dJL!W ly;ꌐ嚝~,߆'Tg ݙr% G#2ݸ}m8Cٽl0HbzotCt 3)\+& oEu6;bjȶn#'CuAr;A1~m3"9Bj956%a{Fٔ -?԰[j'[`U(Z KVLQ.6idޙ>f=->d4&CɇףNZ@C>1z]九%I/JK$&86sviS$% ,Mv3\1%' 9@(E샒.!:+Ќ" ;s7qt=Pi>\3i1)y{v1*  (xv_3ĜS|؎͇mDly% V숲i:O`%2&f(XH8!i> /Zl[A>}y[Ni" =*qmMCٛg6rNZqLm?c @\x^”ܽ4DeEQ Һ _~@$_6pCulFa:դVIЏCPΆF60+ ĨV`pV;8ۀ.8a4$ǩ)w"`$ckT(e|I7ⲮU_Ni!)؇.D2Z, eZ%(nz<:_]؀ :3tŬHD\q*z;6ZOO.9.§Y!eԠ[?gOY( -߼́8`{,y~#sw~-K?(Rdam1ݳtJA20U4mTxMM^WGoǩVrV ͏˭n8O<’wSaBb1+_oz_kxӔTu> ;wO.d1n0JjB vgfGtצuq5#'n*i2g4,;2kD>_zܘIΛNώQ~Ͷ5Ŏy:MN;n,(ksÓB>[`ˡ:H$e-pL8Ј~׆\p#@R p2q:`J%VPcsa+,ؿ+Hjbl7byl{=i MA2$TDݸ"ڈ1a&8tR',;~ |BL='-#}vnLE;dQd"Yp=qLUWxnWok|BjQ>Y%KT2 T BJRy`)L LU?dlOqs#*TH8yZ~L`t|`-~yKUA:/N/S9%p֪G4kAjܳJPqtYI\m}a2 wSiqVvo\@R}d=? \pǘpm^3PtLgXKrybNkM>kkGA堌ɳyȅר|yq'@cj j4.#H3 /tb˘F`6\՚C|/Ns[Mg9hT-^CD'+A?Nj0bfr'3l4|懏6 o>}aVQ!c.DskwF"R@!C{7*f6|BAYƷOo(.; LkmmJ)<M|h3 WGKyhBĿ/Pny)F0Ĥ k>w̠/|![G#,ɃgLhY= wt{{ԥOԲDUeA[RrNf̸֟-:dB[E cڭ$D8O;LBd\)kaK3Q:=Hv7iHSHŔ\Gw1/%U.e"6T CNdD>RԴmtԦVV[ CFܓĮmv-5pk+ѻRB屗i97L];I<NAyDڂnV֥b4/.bns ͐R ,0xqnd,81a+%aTJF|X`߫s͂ԣ8*򌖱l[O7xl>= nu*M MgfJ }MG󔰛Ge_>UOQRTNڍ7-ȇW.܍!0nXMS2@uIcZʭ !«傡R*@ iZM=1s\v)9jwV8oVp.sZҋ>?{-Zbea%e܃lMM#se^wGj~]*n龲KQ/eacWVL7/Iq*Dbqu`SƼ6wݖwAYbhj[ BPȴ\ {zG >Ԋ?xcaZ^eJ)\T 1oђQҖO29~W# c0&|5o˛=?5`THorkp3wסjBo"PjEfF6 BPxs n\%ר݁ QC~0V>&ܳI-,IN`e{q;;fx J(3|s I{%4j{] =o LU` -k6J+ OXG2crd .e^e@զi%ɩɰsңb ]3Ʋ^WnIEތQkeqջU`̎k;/RA,s•⦆mq'}2aN)({hv R`+2\`颬iME 6&mr#ݣS2k[ުMi3foxoLO0Z}n;Zd&-q)iJث~ϝӳ}cRwj+g0@H惔ԑuw^s(E4PTr+WaܶR/8F ktM!d%CS {' Htͷf_/-DζiC4e%z[ EW Ҷ+G:vo ҹ>-"$? '5nSd#Jl!˼טFm׳@i!tgPFw n3wYFJɱ}FԿ{[Ij}DiI[s퓠-h9'ui2iaR@ \Vz0`KeiFA*R&cMOT).i\SIWQ5I?\-axk<4m/]S.U7 {R.\jtd]87ubQ@<ׯ2qز :E˂Wa_e8撳:K h##J|T?Jtoq8КJ8yeRhbER;@L|gZ2oQzO-9b-!+s#rCQ*(툀+j5ԡUC:oFmP3Z+Gw9Z Dhxĸ-8f Emw#}R~CI<4[1 ~~g} ب.E9v+Y+ObRUnl}KD)w)_vAF&"+W r R+5Vg}7Ti@$ː ;Qk ,;WkDYa}㡢~dl=p `[ T"Es/6o?3G9mg2/d{7O`Z\$,-́īHsrӧ 4vX}LK1X@Zgqgl4F;$)0'Tz.-؈b3gm486'I;ܲ`厛!햤 T}(SgRR|VȖ^<J_(&hݿ$|@}\^$LϚ\`(ڻq3O.z8pL(8X;zҬeU = \s]nRɵ[܎<ZMfQ8j$&,>o0A9G3|k*s;P#JLG")4~JI4YF@I1e2ZLVZYқ*߇.ȶ!ŝȌ#S6¯9 lPV WXI/f*T۫`׬/# Й*H2ӛXc=}9 i▢}:Z9z淇Oɋf=I¹" 5T6Kڸb=9\;&73sOLsT1P,O3 R*f)c[6&=Jl6{WڡφvdKMVNaλ ԑYT'/§YԿ[S&,Q9K,<3To[ׅN;;YĘS4eeV9GNh`%'yU&Dw.z~Ϯ4K0F ޚ%1q˯鎞f&.E2{.D!z7t~( !'#]PAojVX~`6 $(T܉ “R91eqY%꾟k Y& VԋtK1~ hX]+JWcn^ eY6rqUbg͹nfB9^7VE  ' Ƀ4-X݃1]9Gq7r؅ĩji^['P,5VE+;0?Ol`x`MX6dr5/'ig4Hl6#Y?( 7,Yy}#7x&] x^x #k9I0A%Lv}D%cRׅ$~fklh$0Hܷpm<}ϟo# RIJX9.bG)ؽ4&^<)) RRz%޶Snz }%`O}!MF!YOhMǧp5kSs#/˜%U?EcuF{§xm%-t&q|m}1`S,9=fca?U9UBb)zB]t` V~9%HMɓ5ޭƖ ڃ5Ny>݅cԷ:TH7lUM:Hꊇ4ت4 $V+GD[HTqWSfQk1!l(1Q̶ŏcϧk&3?dlxle@c ]F˳lI.975c, hC_9 &^^:CH˸*IJ wuw||wzRC !6עߕ.la$&˯bQ<}E/eQa1e;܈QEAį5 %v=c 5Jgqhc?]ٯm0 [׎VYy\O Fh7s5~(Ur@GM4kx4tσ֕qݚ۸W&]5ƣx eZm^&9ʷP;KgSʌ&l:7puilޘܫr-GpgmKL;R19-VOvz7<{`Ĥ'S@ew CK{+uލBǍvȤҾ/AS*izaOmE.-.Eb<6`+=Z.w5Fwx;*~.4ۖx_1pp*NC;)L{葸 d+nP)=NF33SFp۸7tN<1PlgXm1]VVh4U/WV fX vǀHlx'^=@@Ýq_^X~/9RTf˧$ŧ79::=9%ؙ*9 UnKMd-4LaroهUf :Yi)A* Aq/SXM1Px<+3lw D 4Z79 ;S~#C"t1RY $rD)jM,R9$Nh-dp>XQlQ1 t,x:g|Hf q}k׏<`AԸ-ӂpEX]u *^庴HdSox4W?cÅrlhF> zz-b_>~!tw5ָG\޵Ju-}D. GI_WRy[ σ~䏾hD.|ۛ *zR9 n[jhc ,d\Ng^UbM+,݃%j=laHOR(عOjQ2i%ІUx$SfφeqJIy YxCMJc;n-;fi>E[m S=Mj9J@Q=w>lB`@_b*2yZTVZ% l=N Og#Mm:XT?!Y[gE!yȣfF_-&}`.Lƻ?6".yL_׍%׺vˍ Ra`o諶x‘ḃ³ݧ3s~(}>5YuZ/O ()5gZOٟb*.}ǖU!,i0RMjMjgwJ `,`,߂.n]/Wz.҂(S{g z(9UR<e[F`rA/6z@KGE

澳洲有那些动物?他们有那些习性?如答案很好,可适当增加悬赏!
澳洲有那些动物?他们有那些习性?
如答案很好,可适当增加悬赏!

澳洲有那些动物?他们有那些习性?如答案很好,可适当增加悬赏!
袋鼠(kangaroo)原产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所有澳大利亚袋鼠,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里的除外,都在野地里生活.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   袋鼠是食草动物,吃多种植物,有的还吃真菌类.它们大多在夜间活动,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动.不同种类的袋鼠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比如,波多罗伊德袋鼠会给自己做巢而树袋鼠则生活在树丛中.大种袋鼠喜欢以树、洞穴和岩石裂缝作为遮蔽物.   所有袋鼠,不管体积多大,有一个共同点:长着长脚的后腿强键而有力.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远可跳至13米,可以说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大多数袋鼠在地面生活,从它们强健的后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将其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袋鼠在跳跃过程中用尾巴进行平衡,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   所有雌性袋鼠都长有前开的育儿袋,育儿袋里有四个乳头.“幼崽”或小袋鼠就在育儿袋里被抚养长大,直到它们能在外部世界生存.   袋鼠属有袋鼠为袋鼠科,结指鼠儿亚目,袋鼠目,有带类,哺乳动物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它们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哺乳动物,在澳洲占有很重要的生态地位.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别发达,常常以前肢举起,后肢坐地,以跳代跑.袋鼠一般身高有2.6米,体重约有80公斤.   袋鼠图常作为澳大利亚国家的标识,如绿色三角形袋鼠用来代表澳大利亚制造.袋鼠图还经常出现在澳大利亚公路上,那是表示附近常有袋鼠出现,特别是夜间行车要注意,袋鼠的视力很差,加上对灯光的好奇会跳去“看个究竟”.但因为袋鼠的繁殖率高所以即使不小心撞死了也不需要负责,会有专门的人把袋鼠的尸体收走.   袋鼠通常以群居为主,有时可多达上百只.但也有些较小品质的袋鼠如wallabies会单独生活.   袋鼠不会行走,只会跳跃,或在前脚和后腿的帮助下奔跳前行.袋鼠属夜间生活的动物,通常在太阳下山后几个小时才出来寻食,而在太阳出来后不久就回巢.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 30-40 天左右既出生,非常微小,无视力,少毛,生下后立即存放在袋鼠妈妈的保育袋内.直到 6-7 个月才开始短时间地离开保育袋学习生活.一年后才能正式断奶,离开保育袋,但仍活动在妈妈袋鼠附近,随时获取帮助和保护.袋鼠妈妈可同时拥有一在袋外的小袋鼠,一在袋内的小袋鼠和一待产的小袋鼠.   [编辑本段]袋鼠饮食   袋鼠以矮小润绿离地面近的小草为生,将长草与干草留给其它动物.个别种类的袋鼠也吃树叶或小树牙   袋鼠不会行走,只会跳跃,或在前脚和后腿的帮助下奔跳前行.袋鼠属夜间生活的动物,通常在太阳下山后几个小时才出来寻食,而在太阳出来后不久就回巢.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 30-40 天左右既出生,非常微小,无视力,少毛,生下后立即存放在袋鼠妈妈的保育袋内.直到 6-7 个月才开始短时间地离开保育袋学习生活.一年后才能正式断奶,离开保育袋,但仍活动在妈妈袋鼠附近,随时获取帮助和保护.袋鼠妈妈可同时拥有一在袋外的小袋鼠,一在袋内的小袋鼠和一待产的小袋鼠.   [编辑本段]澳大利亚的袋鼠   袋鼠属于有袋目动物.有袋目是哺乳动物中比较原始的一个类群,目前世界上总共才有150来种,分布在澳洲和南北美洲的草原上和丛林中.在有袋目动物当中,红袋鼠是最有名的.   大袋鼠只有澳洲才有,被澳大利亚人民视为他们国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就有大袋鼠的形象,我们动物园里的大赤袋鼠、大灰袋鼠,就是直接来自澳大利亚的“贵客”.   在欧洲人进入澳洲大陆之前,大袋鼠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澳洲大陆.然而,到了四五十年前,澳大利亚野生大袋鼠的数量却急剧减少,不少人甚至担心这种珍贵动物会走向绝灭,呼吁人们保护它们.以后,由于得到了妥善保护,袋鼠的数量又逐渐增加.据估计,澳大利亚一共有1200万只各种种类的袋鼠,这是个很惊人的   袋鼠更能适应澳洲的气候,抗病力比绵羊强.绵羊只挑选可口的牧草吃,剩下许多难以消化的刺草,这些刺草蔓延开来,成为牧场的祸害.然而袋鼠却偏偏喜欢吃刺草,它们有出色的咀嚼消化能力,为牧场清除了大片的刺草.结果,既保护了牧场,也使得袋鼠的数量倍增.正因为这个原因,据说,要使绵羊的头数增加1倍的话,大袋鼠的数量就要增加3倍.这是一种有趣的生态平衡现象.   [袋鼠的特征   袋鼠前肢短小,前爪可以抓握东西.后肢长而粗壮,弹跳力特别强.受到敌害追逐的时候,它们可以一下子跳出七八米远,跳两米来高.在欧洲的一家动物园里,有一次一只大袋鼠突然一跃而起,越过两米多高的墙头,跳到隔壁的河马池旁边,用前爪抓伤了河马的鼻子,吓得河马不知所措.   在野外,大袋鼠被敌害追赶的时候,有它们独特的反击办法.它们背靠大树,尾巴柱地,用有力的后腿狠狠地蹬踢跑过来的敌害腹部.然而在动物园里,大袋鼠还是比较温驯老实的动物.它们受到精心照料,吃营养丰富的饲料,习惯了动物园   里的生活?寒冷气候,就搬进装着大玻璃窗的暖房里生活.   [编辑本段]袋鼠的繁殖   有一年,我们这里的一只大灰袋鼠怀孕了.能在动物园里繁殖,这可是件稀罕事!我专门负责照料怀孕的母袋鼠,每天给它送去营养丰富的食物,还仔细观察它的一举一动.   母袋鼠怀孕40天左右,就产仔了.它的产仔方式非常特别: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小袋鼠,是自己从母袋鼠的泄殖腔里爬出来的.   小袋鼠的身长只有2厘米,体重不到一克,还没有我的小手指粗.它的耳目紧闭,后肢被一层胎膜包裹着.浑身肉红色,像一段蚯蚓似地蠕动着.   这时候,母袋鼠半仰着身子,尾巴从两腿之间伸出来,静静地躺着.它已经用舌头从尾巴根部向着育儿袋方向舔出了一条潮湿的“小路”.小袋鼠虽然又聋又瞎,可它凭着本能,用有力的前肢,沿着母袋鼠舔出来的“小路”,左右摇晃着,艰难   地爬呀爬呀.爬了好一阵,终于爬进了育儿袋里.一爬进育儿袋,它就开始寻找奶头.育儿袋里共有4个奶头,幼袋鼠摸索了好一阵子,终于含住了一个奶头.一含住它,这个奶头就会很快地膨胀起来,塞满小袋鼠的嘴巴.在这个奶头上,一挂就是好几个月,在妈妈的育儿袋里继续发育.   小袋鼠不会吮吸奶汁,是靠妈妈奶头的自动收缩,把奶汁喷射到幼袋鼠的嘴里.幼袋鼠也不会排泄,光吃不拉?   这只小袋鼠在育儿袋里生活了两个多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天,我一早去袋鼠房检查袋鼠母子俩的情况,踏进门去,就发现那只幼袋鼠竟躺在地上,母袋鼠呆呆地蹲在一旁看着.显然,母袋鼠在夜里受了惊,把育儿袋里的小   袋鼠甩了出来,小袋鼠没有能力再爬回去,母袋鼠出没有办法把它拿起来放回袋子   我赶紧打开门进去,把幼袋鼠拣了起来.一摸,它全身冷冰冰的.我吓了一跳,赶快把它揣在怀里,跑到锅炉房去.   我把小袋鼠捂在自己的衣服里,蹲在锅炉的旁边,怀着一线希望,希望它能缓过来?我又把它揣回到母袋鼠那儿,一面用手轻轻抚摸母袋鼠的育儿袋,一面小心地把小袋鼠放回育儿袋里去.虽然我也知道这样做很危险,袋鼠的后腿强劲有   力,据说在澳大利亚有人曾经被袋鼠踢碎了脑袋,踢断了大腿.然而,为了抢救小袋鼠的生命,我也顾不得许多了.   总算一切顺利,小袋鼠被放回到育儿袋里,得救了.这样的事要是发生在野外,小袋鼠就性命难保了.   小袋鼠长到四个月的时候,全身的毛长齐了,背部黑灰色,腹部浅灰色,显得挺漂亮.五个月的时候,有时候,小袋鼠探出头来,母袋鼠就会把它的头按下去.小袋鼠越来越调皮,头被按下去,它又会把腿伸出来,有时还把小尾巴拖在袋口外边.有时候,这么大的小袋鼠也会在育儿袋里拉屎撒尿,母袋鼠就得经常“打扫”有几袋的卫生:它用前肢把袋口撑开,用舌头仔仔细细地把袋里袋外舔个干净.小袋鼠在育儿袋里长到七个月以后,开始跳出袋外来活动.可一受惊吓,它会很快钻回到育儿袋里去.这时候的育儿袋也变得像橡皮袋似的,很有弹性,能拉开能合拢,小袋鼠出出进进很   方便.   最后,小袋鼠长到育儿袋里再也容纳不下了,它只好搬到袋外来住.可它还得靠吃妈妈的奶过日子,就把头钻到育儿袋里去吃奶?   经过三四年,袋鼠才能发育成熟,成为身高1.6米、体重100多公斤的大袋鼠.这时候,它的体力发展到了顶点,每小时能跳走65公里路;尾巴一扫,就可以致人于死地.   而母袋鼠呢,由于长着两个子宫,右边子宫里的小仔刚刚出生,左边子宫里又怀了小仔的胚胎?袋鼠长大,完全离开育儿袋以后,这个胚胎才开始发育?鹊?0天左右,再用相同的方式降生下来.这样左右子宫轮流怀孕,如果外界条件适宜的话,袋鼠妈妈就得一直忙着带孩   有趣的是,袋鼠妈妈这一套奇妙的育儿方法,还引起了医学家的兴趣.1984年,两位美国医生从袋鼠的育儿方法得到启示,发明了一种养育人的早产婴儿的新方法.早产婴儿的生活力很差,过去都是放在医院的暖箱里养育的.没有暖箱,早产婴儿很容易死亡.这两位医生挂一个人工制造的育儿袋,婴儿放在育儿袋里,又温暖,又能及时吃到妈妈的奶.而且,婴儿贴着妈妈的身体,听着妈妈的心跳,生活力可以大大提高.   最著名的袋鼠是红袋鼠,其体型最大,生活在澳大利亚干燥地带,其地带的年平均降雨量在 500毫米以下.由于袋鼠的食物含大量水分,所以他在没有活水的地区也能生存.红袋鼠实际上只有公袋鼠是红色的,母袋鼠为灰蓝色.   树袋熊又叫考拉、无尾熊、可拉熊, 学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英文:Koala 来源于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为考拉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而它们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   生活在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属哺乳类中的有袋目树袋熊科.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尤加利树林区.   考拉虽然叫做无尾熊,但大家不要被名字误导,考拉不属于熊类,最简单地说,熊是冬眠的,但是考拉是不冬眠的.这充分说明考拉不是熊. 同一物种的定义,是在自然条件下自由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一只考拉和一只熊,如果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因此,考拉和任意一种熊都不属于同一物种.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和习性】   树袋熊身体长约70-80厘米,成年体重8-15公斤,性情温顺,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软的浓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 生有一对大耳朵,耳有毛丛,鼻子裸露且扁平,没有尾巴,这是因为它的尾巴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退化成一个“座垫”,因而能长时间舒适潇洒地坐在树上.它四肢粗壮,尖爪锐利,长而弯曲,它的爪尖利,每只五趾分为两排,一排为二,一排为三,善于攀树,且多数时间呆在高高的树上,就连睡觉也不下来.以桉树叶和嫩枝为食,几乎从不下地饮水,这是因为树袋熊从桉树叶中得到了足够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饮水,所以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就是“不喝水”. 但这和它生活的环境有关,澳大利亚土地比较贫瘠,所以桉树摄入的营养物质比较少,而考拉正是以这种树为食,自然而然,考拉从桉树中得到能量也相对稀少,因此,它们必须要减少自己的活动量,来储存更多的热量帮助它们生存,而且,考拉很喜欢晒太阳,经常爬在树上不动.   树袋熊的怀孕期为35天,每胎只产一仔,刚生出来的小熊不足一寸,体重仅5.5克重,在母亲背上的育儿袋中生活6个月后爬到母亲的背上生活,当幼崽长到1岁时便会离开母亲独立生活.到3-4年性成熟,寿命为20年左右.   树袋熊独居,它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桉树上,但偶尔也会因为更换栖息树木或吞食帮助消化的砾石下到地面.它们的肝脏十分奇特,能分离桉树叶中的有毒物质.桉树叶是他们唯一的食物.   树袋熊通过发出的嗡嗡声和呼噜声交流,也会通过散发的气味发出信号.   除了猛禽外,树袋熊几乎没有其他的天敌.   白天,树袋熊通常将身子蜷作一团栖息在桉树上,晚间才外出活动,沿着树枝爬上爬下,寻找桉叶充饥.它胃口很大,食路狭窄,非桉叶不吃.虽然澳大利亚有300多种桉树,可树袋熊只吃其中的12种 .它特别喜欢吃玫瑰桉树、甘露桉树和斑桉树上的叶子 .一只成年树袋熊每天能吃掉1千克左右的桉树叶.桉叶汁多味香,含有桉树脑和水茴香萜,因此,树袋熊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馥郁清香的桉叶香味.   [编辑本段]【考拉的家域范围】   考拉家域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其未开垦的栖息环境质量,其中一项重要的标准就是考拉采食的关键树种的密度.考拉的“家域树”可以定义为:作为边界线标志用来标记不同考拉个体间树木归属的关键树.在人类看来,这些标记并不显眼,但作为考拉,却一眼就能看出某棵树是属于自己还是属于别的考拉.   甚至一只考拉死后一年之久,别的考拉都不会搬进这块空的家域,因为这段时间,属于前一只考拉身体留下的香味标记和爪刮擦树皮标记的自然风化与消失时间.   当一只年轻的考拉性成熟时,它必须离开其母亲的家域范围,寻找属于自己的领域.它的目标是发现并加入另一个繁殖种群.发现别的考拉比发现适于居住的栖息环境更重要,尽管环境也是一个先决条件.   总是有一些暂时游荡于稳定群体之外的动物,作为考拉,这些动物个体则经常是雄性,常常观望于繁殖群体边缘,等待加入其中并成为永久性居民.   所有的家域树和食物树对于考拉群体中每一个成员的福利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其中的一种树木的移动和消失都会破坏考拉种群,广阔的空旷地对考拉种群来讲也是一个潜在的破坏因素,因为它会将考拉置于被狗攻击、遭遇车祸、营养不良和疾病侵扰的不利境地.   [编辑本段]【考拉的生命周期与繁殖】   在澳大利亚,考拉的繁殖季节为8月至次年2月,期间,雄性考拉的活动会更旺盛,并更频繁地发出比平时更高的吼叫声.年轻的考拉离开母考拉开始独立生活时也会如此.如果考拉生活在偏远地带或靠近主要公路,那么,这将预示着,这期间也是考拉护理人员最忙碌的时段,因为考拉过路时,会因为遭遇车祸及狗攻击等等因素而增大受伤与疾病的机会.   雌性考拉一般3—4岁时开始繁殖,通常一年只繁殖一只小仔.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野生雌性考拉每年都会繁殖,有些雌性考拉每2-3年才会繁殖一次,这主要取决于雌性考拉的年龄和栖息环境的质量状况.平均起来,野生雌性考拉的寿命大约为12岁,这就意味着,一只雌性考拉一生中仅能繁殖5-6只小考拉.   考拉的怀孕期仅为35天,出生时,小考拉才2厘米长,不到1克重,没有毛发、视力与听力,看起来象一只粉红色的软糖.   出生后,小考拉会在完全没有母亲帮助的情况下,凭着自己发育良好地嗅觉与触觉能力、强壮的前肢和爪、以及先天具有的方向感,独立自主地爬到母亲腹部的育儿袋中.一旦安全地抵达育儿袋,小考拉会紧紧地含住2个乳头中的一个,从而保证小考拉生长所需的食物来源.同时,母考拉会收缩育儿袋的肌肉,以免小考拉从育儿袋中跌落.   在头6、7个月的时间里,小考拉只吃母乳,且从不钻出育儿袋,期间,小考拉的眼睛、耳朵和皮毛等等会慢慢地得到发育.大约22周龄时,小考拉才睁开眼睛,并从育儿袋中钻出脑袋,窥视外面的世界.22-30周龄时,母考拉会从肓肠中排出一种半流质的软质食物让小考拉采食.这种食物非常重要,不但非常柔软,易于小考拉采食,而且营养丰富,含有较多水分和微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这种食物将伴随着小考拉度过从母乳到采食桉树叶的这段重要的过渡时期,直到小考拉可以完全地采食桉树叶为止,就象人类婴孩在吃固体食物之前,会吃一段时间的粥状的半流质食物一样.   小考拉从育儿袋口探出身体,采食母考拉从肓肠排出的半流质软食时,会将袋口拉伸以至朝向后方.所以,母考拉的育儿袋口是向下开口或向后开口的说法,严格来讲,并不准确.   小考拉采食半流质食物期间,会逐渐爬出育儿袋口,直至完全地躺在母考拉的腹部进行采食,最后终于开始采食新鲜的桉树叶并爬到母考拉的背部生活.当然,小考拉也会继续从育儿袋中取食母乳,直至1岁左右.但是,小考拉的身体越来越大,再也不能将头部伸进育儿袋中,于是,母考拉的奶头会伸长,并突出于开放的袋口.小考拉会继续与母考拉一起生活,直至下一胎的小考拉出生为止.这时,小考拉就不得不离开母亲,寻找属于自己的领域.如果母考拉不是每年都繁殖的话,那么,小考拉会与母亲一起生活更长时间,当然,小考拉成活的机会也就越大.   [编辑本段]【考拉的栖息环境】   考拉栖息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岛屿、高大的桉树林以及内陆的低地森林等各种环境.然而,数百万年前,考拉的祖先却是生活在热带雨林中,长期的进化,使得考拉逐渐地退出了原有的栖息环境.野生的考拉只会在适合其居住的地方出现,其中有2个重要的因素必不可少,其一是居住地必须有考拉首选采食、并有适宜的土壤和降雨来保证生长的树种(包括非桉树树种)存在,其二是早已有其它的考拉在此定居.   研究表明,即使已知曾被考拉选择用作食物的树种存在,都不能保证考拉种群数量的稳定,除非有考拉首选的或特别喜欢的1、2种树分布于该地区.   所以,这就是仅仅种植考拉一般能采食的树种并不是个好主意的原因,为恢复考拉的栖息环境而遗漏种植关键树种,往往只会徒劳地浪费时间和精力【考拉的身体特征】   考拉非常适于树栖生活.尽管不象其它诸如树袋鼠之类的树栖有袋动物一样,考拉并没有明显的尾巴,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它出色的平衡感.考拉肌肉发达,四肢修长且强壮,适于在树枝间攀爬并支持它的体重.前肢与腿几乎等长,攀爬力量主要来自于发达的大腿肌肉.   考拉的爪尤其适应于抓握物体和攀爬.粗糙的掌垫和趾垫可以帮助考拉紧抱树枝,四肢均具尖锐的长爪.前掌具5个手指,其中2个手指与其它3指相对,就象人类的拇指,因而可与其它指对握,这可以使考拉可以更安全自信地紧握物体.脚掌上,除大脚趾没有长爪外,其它趾均具尖锐长爪,且第二趾与第三趾相连.   当接近树木准备攀登时,考拉从地上一跃而起,用它的前爪紧抓住树皮,然后再向上跳跃攀登.所以,当一棵树成为考拉的家域树而被经常攀爬的时候,考拉的爪在树皮上留下的刮痕就非常明显.另一个证明某棵树被考拉所使用的标记就是,在树基部会有考拉小球状的排泄物.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当处于安全的家域树上的时候,考拉会自然地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坐姿和睡姿,同时也会因为躲避太阳或享受微风向而不停地在树上移动位置.天气炎热时,考拉会摊开四肢并微微摇摆,以保持凉爽,而天气变冷时,则会将身体缩成一团以保持体温.   考拉下树的姿势是屁股向下地往下退.考拉经常下到地面并爬到另一棵树上去,这时,它们常遭到家狗、狐狸、澳洲野狗的攻击,或是被过往的车辆撞死撞伤.考拉能游泳,但只是偶尔为之.   考拉身上长有厚厚的皮毛,这对它们保持温度的恒定很有利,而且,下雨时还可以当雨衣使用,以免身体遭受潮气和雨水的侵扰.考拉的皮毛呈现出淡灰色到褐色等多种颜色,其中胸部、颈部、四肢和耳朵内侧具白色斑块.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中央具有一块特别醒目的棕色香腺.   考拉尾部的皮毛特别丰厚,这是因为考拉经常将它作为坐垫来使用的缘故,而且常常被污染,以致考拉下到地面上屁股朝向你时,一时会难以发现它的存在.   成年雄性考拉体重一般在8-14公斤之间,而雌性则为6-11公斤,分布在南部的考拉,因为需要适应较寒冷的气候而拥有较大的体重和较厚的皮毛.   考拉大体归属为夜行性动物,在夜间及晨昏时活动旺盛,因为这比在白天气温较高时活动更能节省水分与能量消耗.考拉平均每天花18-22小时的时间来睡觉和休息,仅剩余4个小时用来采食、活动、个人卫生清洁及与其它考拉进行交流.过去,因为考拉几乎整天都在睡觉,所以,人们以为考拉是采食了桉树叶而中毒的缘故.考拉这种几乎整天都昏昏欲睡的状态,实际上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进程中形成的适应低营养的食物、同时节省能量消耗的有效的低新陈代谢适应机制.   考拉最明显的特征是鼻子特别发达,它让考拉拥有高度发达的嗅觉能力,能轻易地分辨出不同种类的桉树叶,并发觉哪些可以采食,哪些有毒而不能采食.当然,也能嗅出别的考拉所遗留标记的警告性气味.   考拉会发出多种声音与其它考拉进行联系和沟通,雄性考拉主要通过吼叫来表明它的统治与支配地位,从而尽量避免打斗消耗能量,并向其它动物表明它的位置.   雌性考拉不象雄性那样经常吼叫,但也不一定,例如交配时,雌性会发出急促的尖叫声,给人以正在相互打斗的印象.母考拉与小考拉之间也会发出轻柔的滴答声、啸叫声、温和的嗡嗡声和咕哝声,温和的呼噜声则表示对对方的不满.但是,当考拉感到害怕时,都会发出一种类似婴儿哭叫的声音,同时伴随着颤抖和摇晃.考拉也会用它们的腺体产生的气味在树上进行标记.   [编辑本段]【考拉的历史】   四千五百万年以前,在澳洲大陆脱离南极板块,逐渐向北漂移的时候,考拉或类似考拉的动物就已经首先开始进化了.目前的化石证明,二千五百万年前,类似考拉的动物就已经存在于澳洲大陆上.在漂移的过程中,气候开始剧烈变化,澳洲大陆变得越来越干燥,桉树、橡胶树等植物也开始改变并进化,而考拉则开始变得依赖于这些植物,20世纪40年代,考拉曾被认为灭绝.   一般认为,土著居民于6万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来到了澳洲大陆.如同其它澳洲动物一样,考拉,也成为土著文化与文明中许多神话与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鸭嘴兽   又名: 鸭獭   [编辑本段]栖息地   现生哺乳类中最原始而奇特的动物.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约克角至南澳大利亚之间,在塔斯马尼亚岛也有栖息.   [编辑本段]鸭嘴兽特征   澳大利亚的单孔类哺乳动物,最奇特的要数鸭嘴兽.所谓单孔类动物,是指处于爬虫类动物与哺乳类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虫类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哺乳类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热血;而单孔类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虫类动物的重要特性.   凡见过鸭嘴兽的人都说它长得实在太怪异了.当初英国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发现鸭嘴兽时,惊呼其为“不可思议的动物”.鸭嘴兽长约40厘米,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脑颅与针鼹相比,较小,大脑呈半球状,光滑无回.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鸭足,在行走或挖掘时,蹼反方向褶于掌部.吻部扁平,形似鸭嘴,嘴内有宽的角质牙龈,但没有牙齿,尾大而扁平,占体长的1/4,在水里游泳时起着舵的作用.   雄性鸭嘴兽后足有刺,内存毒汁,喷出可伤人,几乎与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伤,即引起剧痛,以至数月才能恢复.这是它的“护身符”,雌性鸭嘴兽出生时也有毒距,但在长到30厘米时就消失了.鸭嘴兽为水陆两栖动物,平时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时眼、耳、鼻均紧闭,仅凭知觉用扁软的“鸭嘴”觅食贝类.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与自身体重相等.   母体虽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长,但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体产卵,像鸟类一样靠母体的温度孵化.母体没有乳房和乳头,在腹部两侧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兽腹部上舔食.   幼体有齿,但成体牙床无齿,而由能不断生长的角质板所代替,板的前方咬合面形成许多隆起的横脊,用以压碎贝类、螺类等软体动物的贝壳,或剁碎其它食物,后方角质板呈平面状,与板相对的扁平小舌有辅助的“咀嚼”作用.   澳大利亚的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非常特殊乳汁单孔目动物.它的嘴和脚象鸭子,尾部象海狸,是世界上仅有的三种生蛋的哺乳动物之一(另一种是针鼹和澳大利亚的有袋小刺猬),鸭嘴兽没有奶头,但在肚子上有一小袋,内分泌乳汁,小鸭嘴兽靠添乳汁长大.   成年鸭嘴兽长度有 40-50公分,重量雌性在 700-1600克之间,雄性在 1000-2400克之间.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鸭嘴兽生长在河,溪的岸边,它的大多时间都在水里,它的皮毛有油脂能保持它身体在较冷的水中仍保持温暖.在水中游泳时它是闭着眼的,靠电信号及其触觉敏感的鸭嘴寻找在河床底的食物.它以软体虫及小鱼虾为食.   鸭嘴兽生殖是在它的岸边所挖的长隧道内进行的.它一次可最多生三个蛋.六个月后的小鸭嘴兽就得学会独立生活,自己到河床底觅食了.   鸭嘴兽在水中追逐交尾,卵似乌龟蛋状.小鸭嘴兽孵化出世后,靠母乳喂养4个月方能自己外出觅食.鸭嘴兽是夜行性生物,它们惯于白天睡觉,夜晚活动.   鸭嘴兽能潜泳,常把窝建造在沼泽或河流的岸边,洞口开在水下,包括山涧、死水或污浊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它在岸上挖洞作为隐蔽所,洞穴与毗连的水域相通.它是水底觅食者,取食时潜入水底,每次大约有一分钟潜水期,用嘴探索泥里的贝类、蠕虫及甲壳类小动物以及昆虫幼虫和其他多种动物性食物和一些植物.鸭嘴兽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是形成高等哺乳动物的进化环节,在动物进化上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