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型的发展演变是什么样的从最早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都经历了那些节阶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2:00:51
汉字字型的发展演变是什么样的从最早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都经历了那些节阶段
x|َ3ɕޫ}MT eC4-b-*JNέ6nEP0݌}DYx fB!qĉsD?iQ?0Ųn{/SڳQl6Hy'=< ^-^گoIuBԮpkfM!1&ka5ȬOOF?b:,[:`D|6V_bs,/4K@G&4ձ);E_u }Oiu_R^vtԔH^ÿڻ^jCW; t̠fbf׸ `]%F'*x4OVN/lf^y4ͨ׬t~y0g8'䑞Ǩa=b_@:dd#p|d}(cfN]+Cz+jwA:ȭۏ _/v܂Vd0_R(wBs׫L R%?AğM˗p(omnlQLF[1k߿x&g|XzO7SciռշG(D!=50#: ~AS}[>. ڏ`apy9|ˢskwGa?m黖Irԯ429Lb ʯ@9I.~ݕSR19hܳ9$4h7voIl2c\Y?o nA`8d: '߿Tw]$&3b>܅G% goH |n~F #E&? 1RB?6 xJbc-R *S_ʃ^M1WD+4ՊE aYz ;?v {%Rž*s/4'}8Duw̕I͆2uDly#nԇmSR Ԯ>^YIJk8OU7c!%u7$s~+܄.~BdKw4v!;wZT]uC3S{Q<2?(mt^r^՞t :Vw<#ԝ#1p1[am-pI"&La+gܤIۥTy?S'2;]ZӴXw`tvQf;fќ~.눩nbXi&cޙ*4$b F@OaMٲ5U]%-&R{jeKwT|}-  Rq4%z![`/Tgu+CνZ>\dq%Ǹ [T/‹mzoSm>NQ zH,8Pɍ)NL +<|{fWpEH⛔9jG]4R=}w!|_^]| Ѳ]T9߃."So \}d8HVϏ);j~b_=^='kJ?^t̛kmWt_yQC3m^[dnr;QS8&) %^ûRqlj )r`WZ>PZ<:&z65<,lp1(%Qxf`0;[@b$ _0ֳQ%͂m1T 1ŌWsE &o7!j7D*qȬh!~0z0Q ζvF ]z :^x({;l>/"#DsKKe D* UԴr&~;q/"h@EC%'b4X[$"+ؔd)BoښlXp4iPlrpLցG:47#4RrW+# } cx$O"S(xGp,*v Vз!曖uǑ-1?½{B#p?L+ :wOA;h޾l_ZD*^8/&xi֯C 'Ϭaio9i-s"``DtQ_t1dD\FӳWfy v:Ӡ%Ę ~Rt2)<<b92pC\|:-TB2mC`F-F\lA]=h'%+ÆVEps7iZKzܒ[aX.V%:͢6n %t bTJŗٲ=g't}1Δca5,]BG*Q^Kw#52Mf[VbE;R|e,5?9;G یL,[JЃn\u.}ܟoOLzjDvJUY‚%ꄝΆvu~BemI5L*ގu'}TB{Vq- cX z2<6 ]O( >q 6n1aۡh=3S 1Vt4߫^ڞR*Q8g P{7dě27Ѹ5Nrǽzoz7qos2EsKJ CF4z!&BUO<xQ=N#9wHp^ghWK9Ў }NS$4IQ. ЇU:qAѢD#Ħ)UH@ReΈ[א/oA53pVU=_Fwj=v/i:bݶX3|*ygZ;ljd~ۅxتu.ӈ*KF] tzޖMX3toLE@9F;`ty!p^?'Zw`5k.WB|BA1}aoB<und qկNf`ZP[ ,Է P^`;lŔ"hـ:O%8;}$2|tO+ǝur6sRFGy }HxzbSl8,e>% Cl73ׂ*FL}oDdx ݄Wԣl}Y@dDndTr*"'sv%/Eߗ%p%v%y>U`%$kD•è D|m~+mb(7{>{ "= /=Ll{fa$`\.4jm6׆¸LTÐX;~ QAم4jS Tf(dS|nѹ^HF|`3zd :M.W0rr9Kr|TtЂ^+dosLb沣4=V+0K-Z ihrY6bqIsQ1)\Fs]ۊJoS!p#g* ܭ:>>=>}#mV3?&bd,.YľƋ(a!`1nm"$rgcd#ۉFU W >P@Uj- }H;*}D&jO=ĀһW;ak=C:-~Oz{ 3ȽQg03bA\9MXhq4&]vy^EXx\+x^PU٭nJ6:˵ @OKP؛(?)SHĮdȐԘ?xQ ʻ6vCMJ$H nq@!xG5l@Fy wjC55(Vhf\jJ&"!BS!Z,8E Z}x0wxXm%|GqA7z+Ujb90h l7K~&$eR{=3'໶ ^zl]ܿLig/'oU8| LB\Hˏ]vDm+o}.>DI iELķMP(j^=טoL#5o7b1֒y?} Z#_}dhmOlXkЯX )s) [=ncY A,>N.Ն￷jmlFpaT!0-oho}5 ^7V=ﰀ렚|oh VMl ?f#؄;CS߿NSo[_E~7^TJ ?'Ӌ25SʔW  ? ~vl>u86o~a^o2@ HY!%ӢD]X%sh>{tGgn)6K5t0[HCdxMV=vdɟY pk{ ߶diyX8 "ݏ!0F#g:w^Ų.i.T ކnazS3{AgE7*B2$5^?u\/q /%fhP7}uR}3[`)Jqg<꧞aC8)s)6 .φ Խ%mc7eIթi^DhK8fDЈȲE;boKǰ_eE.+mv Fwn#V0SrUv[/=Sa7F`g}P$Ӳ{&-cZBoh_eEOE>mb3%rzWRKSZ XWf0+j㲪P]{d}(: ALh8.pxC$ɷ c0 6aCt×qbVS$`hxWj4I:L(koFMSBVٰj6s:+wE^}y, >rɞ}Y OVF֖ݩ',QCT'nG[║U3@Oc L J{Q{HrO Hw\a0A%4?(B2s-W >^"Yw֭knYS*{ۏq vWM 8n+GDAֻ<'%f#ڧiKȔ3vf{,'$oeWr1߯sLfj)B h6`o02A^]eo%O5lt1k7e'*zHn;%ɍ '>dRPdKh (ddlaQD- 7eZKZM Ln kF =zlt QF4CT6b!dmvU7]Yl:zo|0 ֶ@}s%%Yǎ (1grKRǰreKp'ud2gpz/ qz?Hʮi3J?޺bӑkPLH5;;(a[s~x8ڼȊG*sr[Ѡ_B9c/U+5I1Kj®=E'I#$ŘE?({Z㜑&VW$߂Yy|$3U<^Ec!wLo NrA|YV6zә|T)}``=T['BLB6ח-C,:ʒ?J ҿ#Q~ISbVs^m~l!ݿ݁gL4ߣ{Kxp+ͤsE<9&3̴ u]F:Mg5nLyw(?K+w) 'a{''gK\83Ye̝$0!I֤)$ c~:ZR;y-% PL Γ\ ynRPi$[tk[<=УUX/G, N+~l߽r \/nR:>/8GoɤHPٳ%55ɻ:…S&0 .UՊ(:vL9')3$R/P {˃ԵrL% ̗J 6<:\54٘Ћ_2Ǖ35-l/6 \sr`:e V”vֳdFY a6w$_J27p=&WR7& :Y"X 3xaysM<,bP οڊ]M>o  +D G#*ktu`ʂ,rqK]x98YM-( 窟mjzR%hWo #\?JwfO "sqSuBkCBtn!LHQ r+($s( zvfQY!WO^>f3F ׺E ,Mā(Op/@n$hWgp9Fimi)徢5R%I?1LϾ>nt,pgNoѩW'k2nr])(eW@n2X ͰXN7eOdn(XqTElR@eCw om,D mJ6Y`V>oudbC]v[5~Gv|է<#eOZN>n_ *  :Sźw~x3buפH[ $8|*NSdfPE@@s jyrZ>}+xjq4Z0 vB((;9VRk/)WOt.jӿ`w,Q$ d! 7@.=gٕڕ=9?pKdsju]JeEF łŨc.g^5ͮ&[(5{0w~1Cǁt t8 Zu)8*\|8+bylͻh3hzQ.C]]hˇme~)ג3'/wRŒqJU[)P$$U>; L~ U8tGPp~>C!J\~anN.o${ QD*BL5jR4W|o*lk)qϲ ۵-{M)(aّb;z%? S:`V~*2i,B !yw󽇠}_C+ge#bF0KD י_X'Sh:9υP( e6S7dJSS]W2S[ꁟK4dCZe jzEϋ.@;y_4R IMg)ڔERo~̉‡ԇMw"v֚{NLvTCO;/gFPţTQr-QQDpPղXd!KB|x X#?H*'el(BX:%d`hZv2hnz6{Z$U Fk.t(u!Gn[SikTն7~\GOMޝ08`ǦC9ŜS!ȪRJ^g7k88^ י`XL $ꒃ9.() A֮TtawͽY놇k15Ayʹn7q@ZϧjLÿP =ѳl؄8KtlO:CW]*izl{kU\ fq$<(2pI uTu*Yt"AuA4Ɛgz VEfC3,BuiYX73d vÒ;n࠱lSBh3dU|?K·'GHCV'"*!9_|Z`-3trh`ꦍ2ЭX\?$4.]gexU\ 2=#(V :ׅĬA׌ڬ쎭{]w->zh6G"[}S |b͉\h5 xju|W6}kFC_[E 5ٟVta,=GzwL{&[x7]K>I:5bT9.s*;M}<s/KW0SafhR5aj3Ϯ'V:(ߙǚ_\$Kו!PB<_|v{֮{JCdۍ֐utM:qrFVWa {[3^w~Ͽ_z?ß_~?~o鏿b?

汉字字型的发展演变是什么样的从最早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都经历了那些节阶段
汉字字型的发展演变是什么样的
从最早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都经历了那些节阶段

汉字字型的发展演变是什么样的从最早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都经历了那些节阶段
一、汉字的形体演变
1.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
(殷、商) (西周、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
2.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
二、利用楷书形旁推求字的本义范畴
1.部首
(1)把有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成为一部,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该部之首,叫部首.如:札、李、椅、核、树等,其部首是“木”.
(2)以义定部与以形定部
①《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义类来确定部首,叫以义定部.如,甥、舅均为“男”部,施、旗“※”部.
②《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为方便检字,不再考虑字的意义,纯粹从字形出发确定部首,叫以形定部.如,施、旗均为方部;到(从至,刀声)刀部.
2.分析古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1)根据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字(词)义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有直接联系的是本义,由本义引申出的意义叫引申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没有联系的叫假借义.
如:戎:本义指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征伐,假借义指你(们).
(2)造字法四书在探求字的本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表意性由强到弱递减.象形字、指事字直接表意,会意字间接表意,形声字要把意符、声符、口语读音联系起来才表意.
3.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义类:
亻儿:人 冫(仌):冰、寒冷 刂(刀):刀、切割
力:力量、用力 匚:盛物的器皿 口:嘴、口
囗:围墙、包围 土:土、土地 女:妇女
子:子女 宀:宫室、房屋 山:山岳
巾:布帛 广(yǎn):宫室 弓:弓箭
彡:修饰 彳:行走 忄(心):心情、心理活动
扌(手):手、手的动作 斤:斧子 日:太阳、季节、时辰
月:月亮 木:树木、木材 欠:张口、出气
殳:打击 毛:毛发 氵(水):水
灬(火):火 牛:牛、牲畜 犭(犬):狗、野兽
王(玉):玉石 瓦:陶器 田:田地
疒:疾病 皿:盆类器皿 目:眼睛、看
石:石头 礻(示):鬼神祭祀 禾:禾类植物
穴:洞穴 立:战立 (竹):竹子
糹(糸):丝麻绳索 缶:陶器 罒(网):罗网
羽:羽毛、翅膀 耂:老人 耒:农事、农具
耳:耳朵、听 月(肉);肉、肉体 舟:舟船
艹(艸):植物、草木 虫:蛇 行:道路
衣:衣服 见:看 角:兽角
讠(言):言语 豕:猪 贝:钱财
走:行走、奔跑 足:脚、行走 车:车辆
辶(辵):行走 阝 右 (邑):城邑 酉:酒、酒坛
门:门户 阝 左 (阜):山陵、台阶 隹:鸟类
雨:雨类 革:皮革 页(xié):人头
飠饣(食):食物 马:马 骨:骨骼
髟:毛发 鬲:釜锅 鬼:鬼魂
鱼:鱼类 鸟:鸟类
4.注意以下问题
(1)古文字隶变楷化后,原来的象形字不象形了.如:
题:从页,是声.本意指人头.
杂:杂,从衣,集声.五彩相会也.
(2)现代字典辞书上的所谓部首,指的是检字法部首,要仔细分辨才能确定其形旁及本义.
三、 汉字用字现象
用字现象 定 义 术 语 特 征
古今字 同一个词,先后所用的不同的字,时代在先的叫古字,时代在后的叫今字. A,后来写作B 古字一字多义,今字表其中某义.
异体字 意义、读音相同,完全可通用 A,同B 音、义完全同,形不同
繁简字 繁体字与简全字合称.多数繁简字属于异体字,只是其中一体较为简化. 一对一 字形上:异体字
笔画数:繁简字
一对几 注意对应关系
假借字 假借字 借用一音同或音近的字表示某一意义不同的词 本无其字 本义消失,形义间无联系
通假字 本有其字 A通B 仅音相同,假借字有另义
合音字 两个字合为一个音节 A,BC的合音. 狮、飙、虎
一字字音析为两个音节 例:狻猊、扶摇、於菟
避讳字 因避君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 1.改字形2.改读音
(一)古今字
1.从词的角度看,同一个词,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的关系.先有的叫古字,后造的叫今字,也叫后起字、区别字.
从字的角度看,一个字形原来表示多个义项,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就另造一字分担这个字的某一义项,这两个字在这个义项上是古今字的关系.
2.古今字不是异体字.因为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某一个义项,不能完全替代所有义项.如,“说”——“悦”,“悦”不能表示“说话”的义项,仅表示“说”所表示的“高兴、喜悦”之意.
3.一般说来,今字出现后,古字仍然存在,只是表示的义项减少了.
4.今字产生的方式
(1)以古字作声符,另增形符.如:文——纹; 景——影
(2)改换古字形符:如:赴——讣; 没——殁
(3)完全改换,形体上看不出联系.如:身——娠; 亦——腋
5.古字的多个义项可以通过另造新字的方法来分工,也可以通过改变字音来分工,于是就有了多音字.如:
衣:名词,衣服,读 yī ;动词,穿,读yì.
食:名词,食物,读shí;动词,吃,读sì.
词由单音节逐步向多音节过渡,也是出于区别其意义的需要.如:危,有“高、危、难“几个义项,后来,后面两个引申义分别演变成了危险、危难,(均是同义连文),使其意义更加明确.
(二)异体字
1.为何有异体字
文字不是一人在一时、一地造出来的.由于造字的人不同,造字的方法、造字的材料、构字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同,就有了异体字.
(1)造字法不同造成的异体字,如:
泪(形声)—泪(会意)
岳(会意)—岳(形声)
考(形声)—老(会意)
(2)造字材料的不同,选用了不同的声符、意符.如:
辉—晖—煇 暖—暖 鸡—鸡
歌—謌 裤—绔—絝
(3)构字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同,如:
峰—峯 略—畧 案—桉 鞍—鞌
所谓异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定时间性的.如:喻、谕,都是让人知晓、懂得的意思,从字形上看,它们原来应该是异体字.但后来“谕”专指上对下的诏谕,“喻”专指譬喻,就不再是异体字了.
考、老,原来均指老年人,是一对异体字.后来,“考”指考试、考察,“老”指年纪大,就不再是异体字了.
(三)繁简字
1.有的词有笔画繁简不一的两个字形,这两个字就是繁简字.繁简字从字形不同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一对异体字.
2.繁简字现象历来就有,正是繁简的矛盾促进了字形的演变.
3.简化字的来源
(1)历代的简体字或俗字:如“乱、体、对”
(2)新造的简化字:如“鸡、队、邓、进”
(3)用笔画较少的同音字.如:
云(说),云(云彩)——云
后(君主、皇后),后(前后、后代)——后
谷(山谷),谷(五谷)——谷
(4)利用草书楷化的办法:如“书、为、伟、乐”
4.注意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1)绝大多数繁简字是一对一的关系
迁—迁 处—处 体—体 举—举
(2)一对多的
里(长度单位、乡里),裏(里外)——里
余(我),余(剩余)——余
复(夹衣、繁杂),复(往而复来))——复
发(出发),髪(头发)——发
干(干戈),干(才干),干(树干),乾(干湿)——干
升(容量单位,量器),升(升起),升(提升)——升
遇到一对多的情况,要认真辨析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从而确定其原字.
(四)假借字
1.借用已有的文字来表示语言中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所使用的字叫假借字.
(1)本无其字的假借
有些词,本来就没有给它造字,一开始就是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叫本无其字的假借.现代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其字形与基本义之间无联系,书上一般也不指明,但容易识别.
一般地,表意比较抽象的方位名词、代词、形容词、助词、连词都是假借而来的.如:
旧:本义指一种鸟,借表新旧之旧.
之:本义是动词,往,借表第三人称代词.
汝:本义是河名,借表第二人称代词.
(2)本有其字的假借
写作时,本来该用某字,却用了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叫本有其字的假借,这是用字的假借,一般也叫通假.这种假借中本该用的字叫本字,被借用的字叫通假字.读的时候,读本字的音.
这类假借类似于今天的写别字,但性质上又完全不同.别字是不被认可的误用字,属于个人行为.而通假字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有一定的社会性,在一定的时期大家都可以这样用.
2.所谓音同、音近是从古音的角度讲的,不能以现代读音为标准.判断是否是通假现象,应当有文献资料作证明,不能凭主观臆断.
3.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关系
古今字是历时关系,即是先后出现的一组字.通假字是共时关系,即是同时存在的一组字.今字产生后,与古字共时存在,此时,如果二字仍混用不分工,就是通假字的关系了.
(五)合音字
两字字音合为一个音节或一字析为两个音节,叫合音字.反映在用字上,就是一个字可以析为两个字,两个字也可以合为一个字.
1.两字合为一字的
(1)投诸(之于)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2)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之乎)?”(《论语·述而》)
(3)大耳儿(刘备)最叵(不可)信.(《后汉书·吕布传》)
(4)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zhān之焉).(《左传》)
(5)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nuó奈何).(《左传》))
2.一字析为两字
(1)狻猊(suān ní 狮),日走五百里.(《穆天子传》)
(2)抟扶摇(飙biāo)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
(3)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dù lóu头).(《搜神记·李寄斩蛇》)
(4)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wēn huò污)乎?《史记·屈原列传》
(5)君看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wū tú虎)
(六)避讳字
1.因避君王、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叫避讳字.
2.避讳的主要方式是(1)口头上说的时候要改变字音;(2)书写的时候要改变字形.
3.书写时避讳改字的方式有:
(1)换用近义字:如:
正月——端月(《史记·秦楚之际月表》)避秦始皇嬴政之讳,口语中“正月”也读为zhēnɡ yuè.
邦——国“万国为治.”(《史记·夏本纪》)避刘邦之讳.
民——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治——理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避高宗李治之讳.
(2)避名称字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对刘邦及其父亲都没有称名.
(3)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
虎——武,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唐代苏州“虎丘”改称“武丘”.
(4)书写时有意缺笔:将实在无法替换的字少写一笔,表示避讳.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

全部展开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表一:汉字书体的演变)
1甲骨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二)。
(表二:甲骨、金文对照表)
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如图3)。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如图4)。
(图3)(图4)
2大篆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图5)。
(图5)
4隶书
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 角变成有 角。 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图6)。"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图7)。图8虽为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
(图6) (图7) (图8)
5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图9、10)。图11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是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
(图9) (图10) (图11)
6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图12)。
(图12)
7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如图13、14、15)。
(图13)
(图14) (图15)
8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9电脑字体
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如 下图(其由左至右依序为:迭圆体、综艺体、古印体、勘亭流及海报体)
汉字的起源是一个未解之谜。说到汉字,不得不提甲骨文,得到考古支持的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现在3300年前,这比古埃及的文字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字都要晚近2000年。至今共发现了5000个以上的甲骨文单字,其中可以认识的约有1700字。从一定程度上讲,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没有理由落于人后那么多!思索的同时,我们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会意和形声成分,在这些甲骨文中,“会意字”不到80%,形声字占20%多。这与古代埃及人、苏美尔人等其他早期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远远不如古埃及、古希腊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经用巨大的石块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时,中国却只有夯土建筑。在古埃及人已经在坚硬的石头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图案时,中国却只能在兽骨或龟甲上刻出粗糙的划痕。但是看看中国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却又远远高于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图形。似乎汉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阶段,直接进入了一种更抽象的较高级阶段。汉字发展经历的象形阶段:表意—形声的途径中,象形阶段几乎没有,所谓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阶段就已经被高度抽象了。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更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当希腊人建造帕台侬神庙的精美雕塑,罗马人建立万神庙的巨大穹顶时,中国还只有秦汉时期夯土的长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经是一种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了,汉朝的隶书与今天的汉字已很接近。无论是跳跃着前进的文字?

收起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410142.html?fr=qr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