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出版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02:07:32
济南出版社
x}Ys#Ir_vMgX۬VHke? H'x'.S=22 Yd=5qqzD?s[P s3i1S~?>^RU;Ysu7sqw) s߾;|wFeO=J,_%nZ;ŦZɹygv^ޟ{p1%⸛VMegwIBKϩa-TzaQO3͸sAT=͸ n;yUIcT~b*u'CwֻjPw RGO^*KG)]Kn?Oayjz[1*q7 b~mūlY=a 7;}xXkrh ^Wn$%$hN\_%#RTMr;׻RewŰGIf*[ju+ԅ.T*^r@=ZzZ4rV{vh!Jn71XFSfkL%L=MKyu@xZԳ.2R Tq(JV+/*m7h4Txa ;ԙY JSs6h#`9k[^mzUʞPԟiع> [JKNVHJHlzϩ5;aRwAʘNoM͛wtQ,U0~ wA?W{dd[,PmΩ/y7ڤ=R}J -lܙc`"*?;%~^߮n 6ى7q?xISN!?OZT+2\y$Ǹn)3i3n8D.AG5' 9Mc¾:;ث^ߜ衟qGSQ9ۋM0R4Et_vh+'R)JQ+^PhS[ 2Bm^mH&2jE>U .-hLt4`@?6gOC~C˜OQ(o1-PUvܭ/s=c?d7Ta #[1t:Bj<2bF~|Ne4{"ҐT6so>%Tq}?ǗX|vďU }ոjn;qN'O~HO Y(i!l4kk#|em6kNGR$ھߊOIyoX ?;TMu2qivUa$L@Eq4?ǫԐMF|F~ uT,߹02"@#$D)"@LL{B J.-ƨע-ADڮS[0k70> 5B[>ArbnV Ӯ mHٓظ_q { h=YM4 b@`^ I27dgH/~|[KK͗TC*_$fS%,j&C7[LGd6qEb<\ W -&Itw癦yGa+j J/_$ў&A4YM elFTZ6&4jܹK{ 0sbdU!2-_:`6T|U@=,8,BtXq>Do; ѺY&.8Udnu jvY5ג9s'T={ !9C Ʌ}d砹P\ OWn74OR1q,R t-ڷP)\8+cku[zD-})A'`g,ȀK"G;uR9Hp߹PeԙSּII7@7l` ѕ *)@NBl!1x$GRM*4C˶[%D;7Q@qV P{1CȊ֣{"?OHDhucv2ZLP: b:Sf ucRtJ"|W;C3D˜5xWqT:lg9z7Ğdf@c 9y(=t}PX)NZN=j>ʉ2yua =w/s 6UӶME>+~h ~aHXjI/*xYQ鄾}*7CYSqTonv"dbªVs\~u1eY3^G B $)h9<+zb`Ц=TAڛfp,ϴ#Rb&Nu]g˶ݫ zaĶ] c21Vl?gK@J\B Oսe&vQ !kڢ1UUcb׮]7\1C2*B<(U`C\6ƕ% C0%>,D)&GF bӯyJ dRaeaXĬ"VÚwvL^ "V2+z6 ļ% @(vg8~˪6;}2? /MYyvMX:EvC5N~OiC(f#0z{:J{}stPbA T.%vZi[xN/hL!qy$ ?b8W&sLP.d/.;57ݏW6Xɳ۳b[VF '~6fe 9_ϒN0_jۯB7W0{E а`DTb4m"JXޱivd0UQsl_G$ ,DM.`/ --K۹^h wOIpaHkX58sbgh65Jk~W* /2p ~ /fV.+5#ZM[wס7٢G1άǃd'׼TYHKliϊ'6Qdi/z5*lg =jteT23Z}3`>I|/wiY'\ӑ,1K"7[3-Pxl} [4&ɊT>nF~sֶf#&\ڮr %:nz{SWjwԮ.AjCAZL ;ԭSQjݹ80G)"]m7FiH!*qj Y $?"x0U0_".()%' Mpb0f&3ݓjͿ'o NDgMŏZ򡧽׽ {2穞*=Pِ~VK U!d:2%l瑟Z^vy,zezC5OQ0؃ƽ(Q8?ՑTGM/e=X uB\ôF .4xӚ.'dn7JfֻLyPw.03$Bš:tTe"$UכlcIz1."9Z 9I8\Z z~F ̲,@ф}&Np8^LH3E%8gU0\]!1Ľ+AlCǘfۭ;1=ӫ!1VRvs~e\ e<11 oD) 'p~O7^VS:wl۸CT%?UVm A{?fhrnDMK(D7 rPF9HizCŚysW=jUBPu4+>JQ\{Fo^U^eg- Y  yRߑUnī//JH[5 Rʋ@$5*G`wC 90j>lyd!j = mb |L8UP1*/fM4T#&5子}icE.2qoT~uagDo'G3TBҀ޳=BckBj#\ (, @AD QXW~gfkVH,r-U5M f)wa0ٽa_"L12sDҖjneY5Z)6ZS%5+2 q)5\ g0´1"`>. ,6u}Vxn:BHEF/;x{xD\BK!1m)gf3P=51P,\Aȵ9r+y!8 [v20@whN^[hty+ . b/9nyyO Sh{6 oj{,7ZMR tةbKXdǁ^)wLK o] .WziCp_*P{pKŒyai۽em& ?^$H=~(@T~JU,w%yjК n)Mhví4G}Gf7AhہDe41v}uAHݮ_e9"NjHw"G_+IP.NzD,Y~]oHEK6̕9?jg)XqM窔ӎHZUgl\Fܝ PIs'O_t/>qP +n DħR KF.ii#p w Ҳ^ ۈ%yyi.FƼV{-h4wOʋ(AotIg*- kTe¬WMbpUoC𪯒| ܷſTfp:Ւy qy3/{[~ W͜Bևp@J׶4^`ʦWzԗv.bf@}+ ~#50Q pMHh>@Ҷ ,AŪaE- _i{ĺ͟B+'ڸPTٰ:u*!L)Vπd]?_TzKZ"ԥǛa--7ioy ,ޟˢʯì9XU4eHɉmlֆ"I4!.*$m!IӮ#Z1[!VHT8+[lsc@omXoKv_RY^Z 2SC+)MQ򧟀LXug)}tdc5TÒfFlL9J̄U<;׈đ?'.eHEx6_XlFK@i \ܚX@m$8^V\&ILͫA=F_ـxGxN> 7j0S 2k9#l5D^Ȥ!3fT18B1&.Q8Sȍ~թŪ "G lsxvLv-OAvd֦ۅo9.`9BĬ8r YmĴ~o!]kA1{H1U6Mv<\2CRk#%9} 258RC*?kj;|[5ŰwE#x:zoLJ.\P5MӮ(PX b߮dN\wI,rub=鶟Dx}UL~]pZ2yu9 _VM'q-?,LI@a ^7$FK@@`*<`:t̏#,ȩe;dL`܆rF.^nF|v}xJA$n߆Vm bٶ'<|)@%>M`\D6L_D!VTzCx̌ މ4]Offi{3ƵC~T΄~Eݏ*{ݰ0{oJm: fOm9a x-o{#*@OՖL7xûAm5dbcߌEw[Yq.I a%U8n+!x;4r5#xzĭ껓$.poqC;M D;h kƒ*|ӐgrF4!Xu!GAz3^5m_ .:_6|JxS "ZR?A HG!z$D8&3bԠ@ :uKԶyGU81jgz&ă\b/.%%q8pb!MU*o-H`Šz/Bʿb3E=~ ]+cgɌ:Hx[^C :CIiiw6P.yzWֈJT @z2#~7[n+ǼsU|6uK3@P7*1s+<49Jc~O{lʺ k\56&ٽaòMADx,"C# }⭀$! V_W}U]^@Xb;npBg`7ޭuNaPPՅ]A-&Tԉ?RkJ;qX8/@H4`@$4Nă8@8|MTFXR>b\^CN /A ;rF "ټ"Z,qځjP+(W^s>فẺh%I(A %1%ZUNdw{ (Q9o,3;5ohs=TOaNc`TA,d )f #>eAg[\cXC8ۺqF1;3ݴ.Qt[?qN*ifIt3Yv9u+ l)zilx O@u:<,ur7mR\ is|ۋ# ;9 .~uг`G}eNObz&QwÀ=xɌs=̖0%ohZ"я9@(݂(t-:~-G0Yi-_W6MXi'Nu4|E85o hMRlQyb#@(::#=[rWF 5qNli:P'. GgKawf~z6pi׭~iΧ8l8\]!@{Y#FU͸KoRe 8rQT#jg`# =-Oe:z ^~DT#ʎ40? M+o= 7祿oDQa5J.?T }ق]l LIh_<#N#͖>av}XGŘ$Rew*5$(전{`f_OKr*_6cH p g7_ca̤'Vu<ҼPʻǗ7&: n@΄xoD'G"1(7_I|NݥJBjl0(ո +P%}i~ڧ$`acPqScJb8}+( qz. c;U%5D< H A,7JB {L NBHCXLh#Ľ!f20j8/J!H+l̷.rɇ2+p툚}A(WN%px;sDN]'!j\ZtV_; kF.؊l0D\ISY׀D^q9m g`WH'(#$I c'(  põ)wmܽ|4ш%al2h,l[vB.Vsdz`[z!x,뤰+V%]/SC] E&!y :AYR0K~JZqC1"MK 7qN%%5ODk{t'8;Mr桓1D|&|]&7Z4p)Cb?FȐa܈,#}AH+h*tQG@h.J6~bE0Own}Q$[٠'|nb8 e^ES1cSv452plgGXݎu4h<g&!P\v¡ I_ly\L9H\:~gH?n|u0}cpmg ԍL=o.oBm_ 0WpGv;Q;D!Ch7*1qp6x!_3h<2qiedɆO̖v:%ː6׃h ƒ6>;d<֦1ш ñ4O:fExT#ʰA:]'6 5]Qm`krFRB2|Y)l!jp\](K/3?ÙRrzwNjҲ\hѼ~P6tƹ,:wiڔ<7t{S߼R%I_Y?aqr]^;f[BhIP;Bݎרgw}Cܚ˸̚!ފ';N$L kut`<(ho.Uh54:m(sB!X.)-&Di9F̌dreZs c rIް=LUom[;EÃTn-CތO-jŖؿ^SPԡ>P L]4p\e7 f-<+neGR<#b4>o`Z4M"$ MvF+*hÊeĔ~`m>lldUahj,=M:"Uot .϶LF)b9U&NtF%\5v.sk1YK<8% KߧNOSAGIuB$p..ߓdWp׫욱$Ѯ8~8A]J;1J)Y>W39 _y127Zsn63"7gel/9,.}yqLΠY_7ٜǗsH8lNgduТyә1_%cٝC t~gV| Ϧ,gy~Hrg 3C4tW,=~Xgv|$sğ;sG2Dϗ͌~X ~Ϣ"mw|hlg@,yLv-ALڦ9[ mТ |yfޟ m\^B:jͲ_eNjߗ;≼Tn=O@_yrT#yIꐌ O ?aC\gh$UcMXgYmZ ~y2WW`lՌ45NGGg#yDX3>4x݋3Z>Q.#ޞmm[,[ {Yk)hk\q눼s]{_P+滎>wks^?Lk6!uDdfsE19J$is`K`hy66$O xlؘcEt#6O͊W֗?.367ѹLeǶOy`=!@crdP{ul =' @6S͕NB?-T>_ɘ :چ f ʛ}owL Oζ!Ay(;Z͘͡%E[y+2i۾ ͥϦ-c}U>66'sjG9j=|h^mfֆrkSd-'_ۂ3lGα=T˲/˳3mۺ_!׶g{Mp"^q;?Qm3 uX3Ȼϙy;D46Eo[/5FN8r6m+|>'Xzt%B+ss)sӄs>wnk=Y' =;SLݢ\!^fvɌ\y>k7Z~6o7;yݭ?p^[ ݠx?4ġ22y z*7yOAcy3zZ9YmzS擙mmxܩFG>47,1;zeop '7 G3 ma}>4//u#>

济南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动物运动的形成: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 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记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6300多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4%.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
B 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C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与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鸟类——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扬子鳄.两栖类——大鲵.鱼类——白鲟、中华鲟.
大熊猫---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
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扬子鳄---古老的爬行类,被誉为“活化石”.
& 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纲要》
▲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
▲ 微生物: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细菌包括: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氧条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人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出精液的尿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婴儿产出(分娩)、月经排出的通道.
3、胚胎发育的过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成熟胎儿
卵细胞 第二个月末
& 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4、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分为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出生后的发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
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
▲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 植物的无性生殖:
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2、组织培养:
&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染色体).
&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对+XY;女性,22对+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则生男.
▲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
①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应用)
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如上例的变异.
▲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科复习提纲
一、概述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的分类位置(按照由低等到高等排列):
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
动 物 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动物门 草履虫、变形虫
腔肠动物门 有口无肛门 海葵、海蜇、珊瑚虫
扁形动物门 涡虫
线形动物门 蛔虫
环节动物门 ...

全部展开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科复习提纲
一、概述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的分类位置(按照由低等到高等排列):
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
动 物 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动物门 草履虫、变形虫
腔肠动物门 有口无肛门 海葵、海蜇、珊瑚虫
扁形动物门 涡虫
线形动物门 蛔虫
环节动物门 身体有许多环状体节 蚯蚓、水蛭、沙蚕
软体动物门 身体柔软,有贝壳或内壳的保护 乌贼、章鱼、河蚌、蜗牛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身体有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有两对翅三对足,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蝴蝶、蝗虫、蚕、螽斯、蝇、蜻蜓
甲壳纲 体表有坚硬的甲 虾类、蟹类
多足纲 蜈蚣
蛛形纲 蜘蛛
脊椎动物 鱼纲 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一般有鳞片 鲨鱼、中华鲟、(青、草、鲢、鳙四大家鱼)
两栖纲 幼体用鳃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
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水陆两栖 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
爬行纲 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 壁虎、蜥蜴、乌龟、鳖(甲鱼)、蛇、鳄鱼
鸟纲 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卵生,体内受精 企鹅
哺乳纲 体表被毛;体内受精;胎生、哺乳;用肺呼吸 鸭嘴兽、袋鼠、虎、蝙蝠、人
2、目前已知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3、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
(1)体形流线型;
(2)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p3页鲫鱼图,鳍的分布):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3)用鳃呼吸:靠口和鳃盖后缘的交替张合来呼吸水中的氧气。
4、陆地生活的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1)体表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的角质鳞或甲;昆虫的外骨骼等。
(2)一般都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
(3)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5)哺乳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a)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有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体毛的保温作用;用肺呼吸;血液循环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b)肉食性动物牙齿分门齿、犬齿和臼齿,盲肠退化;草食性动物只有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
5、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1)体形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的阻力。
(2)身体被覆羽毛。
(3)前肢变成翼,可用于飞翔。
(4)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有利于扇动两翅飞行。
(5)长骨中空。
(6)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和排出粪便都很迅速。
(7)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物质和氧的能力强。
(8)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和散热。
(9)体温高而恒定(恒温动物)。
6、图:p16页兔的牙齿和狼的牙齿比较图;p17页家兔的内部结构图;p25页蝗虫的外部形态图。
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自由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它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飞行、游泳、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
2、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
3、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4、识图:
(1)p29关节模式图,知道关节各部分的结构名称,知道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
(2)p30屈肘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图:
(3)p31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②。
5、哺乳动物的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协调配合。
6、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7、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如果按获得的途径来看,可大致分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实例如小鸟喂鱼等;先天性行为保证了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2)学习行为:又称“后天性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实例如蚯蚓学会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等;学习行为使动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8、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1)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举例:如白蚁(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之分)、蜜蜂(有蜂王、雄蜂和工蜂之分)、黑猩猩、象、鹿等。
(3)群体间的动物靠动作、声音、气味(如昆虫的性外激素)和光线(如萤火虫)等来传递信息。
(4)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三、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的现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但是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
2、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关系:
(1)食物用;药用;观赏用;生产用……
(2)作为“生物反应器”为人类生产某些物质。如“乳房生产反应器”。
(3)用于仿生学:如萤火虫和冷光、长颈鹿与克服宇航员的失重现象(宇航服的设计)、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等。
四、细菌和真菌
1、细菌的主要特征:
(1)细菌个体非常微小,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
(2)细菌有杆菌、螺旋菌、球菌等不同形态(p59页图、平面图);
(3)细菌的基本结构(p60页细菌的结构示意图,平面图);
(4)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DNA集中的区域);有细胞壁;没有叶绿体;有些细菌有荚膜和鞭毛。
(5)大多数细菌营异养生活(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为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7)遇不良环境时细菌可以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8)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2、真菌的主要特征:
(1)分多细胞真菌和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两大类。
(2)青霉和曲霉都是多细胞真菌:其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注意:有成形的细胞核)。
(3)真菌一般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4)青霉和曲霉的颜色是由孢子的颜色来决定的。(p63页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图)
(5)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6)真菌都营异养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p66页图,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2)寄生在动植物和人身上,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链球菌);臂癣、足癣(真菌);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真菌);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互利互惠,缺一不可):
a)地衣: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
c)动物与肠道内细菌(如大肠杆菌)
4、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既有利也有弊。
(1)有利:
a)细菌和真菌用于食品的制作。(利用发酵现象)
酵母菌:酿酒和面包制作(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
乳酸菌:酸奶和泡菜制作(葡萄糖 乳酸+能量)
醋酸菌:制醋 霉菌:制酱
b)细菌和真菌用于食品保存。
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主要的食品保存方法:脱水法、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用盐溶液或糖溶液渗透保存
法、真空包装法、罐藏法、巴氏消毒法(牛奶)、冷藏法、防腐剂保存法等。
c)细菌和真菌用于疾病防治。
抗生素:有些真菌产生的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如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利用转基因技术使某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如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d)细菌用于环境保护。
在无氧条件下,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分解物质,净化污水,同时产生沼气(甲烷)用于照明、取暖或发电。
一些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e)有些大型真菌可食用或药用:如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等。
(2)有害:细菌、真菌和病毒可使人生病。
五、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p94页我国特有的部分珍稀动植物图)
1、金丝猴
2、白鳍豚: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
3、朱鹮
4、扬子鳄:古老的爬行动物,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
5、银杉、银杏、珙桐(中国鸽子树):植物中的“活化石”。
6、藏羚羊: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六、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树都位于世界的前列。
4、我国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种类居世界第三位。
5、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6、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7、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除此之外,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地保护、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8、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
9、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健全法制,还需要全球合作。

收起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全部展开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动物运动的形成: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 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记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6300多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4%。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
B 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C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与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鸟类——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扬子鳄。两栖类——大鲵。鱼类——白鲟、中华鲟。
大熊猫---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
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扬子鳄---古老的爬行类,被誉为“活化石”。
& 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纲要》
▲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
▲ 微生物: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细菌包括: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养>(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共生>(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氧条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人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出精液的尿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婴儿产出(分娩)、月经排出的通道。
3、胚胎发育的过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成熟胎儿
卵细胞 第二个月末
& 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4、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分为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出生后的发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
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
▲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 植物的无性生殖:
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2、组织培养:
&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无染色体)。
&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对+XY;女性,22对+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则生男。
▲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
①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应用)
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如上例的变异。
▲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婚姻法的规定>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