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七下的历史期中复习提纲标明单元和课时重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8:08:43
求七下的历史期中复习提纲标明单元和课时重点,
x|n#IݫٚV-]U`k0 P*QID*IE$?J #3_LRdd,z%׿.0T> nU#]7w/I^U,e=~Z&r_wM"LiCJe*3#j4-̬Y=c14y?wK-Ͱט-^m,,gN?";?ObCUSo'qlc?jɲ{vʪ1V# V7niE5{wYQ2:]U'Wz}jxWrS>5|p5$Oq p{a9o.H:,'{}'sN-W|Ob']Uh,&Wì[`P^ًZ/Q^T1CoRQ0twRq^_P'Igca!?yga_ɜ)4[]Bh xk1}noPs31(A-3wĉ@TbTџ;(Uƞqa8rȯ#JiVO>qbU~FB360﵅@pv13H> t/|}c(0 6L|%DX6,?x'q1U@&:9yxw(,Qk0H͔52gʞbMU) w۫]옽=qA`zE;*f~ 讚SNJN`nbuRŢӎ{65WCxxVvX'+/qm?q /e(^懗CKG0/C LyP7׳0ڶ|9P>d ݓ#M'G`u8,܇|1\8w[IAbf V8# oa߭ J?Fk9Sj L X'l9d͇&A P5vdy9tĆ8,oyJ߬Ѭ2 y&Sv4Z@씊!>B{gX~"ބOAӮ0޾aUF+Gl! ,+'޾v1XXTC49S.ϋLlmb!R\Fp2'Dyh5HƸ +1 I)eiȐݡC=Z58G= RwBt#/әk0W꿒"xSH4Gb"ON@B`gyr55 ; zF[":|IJ{T+,FOn&e7BlW(Z1(&bEÁ=-M76 LEEA{တku72MQ=S*y:C 9^P!t=8! Әx&RN;GR+S%OzĦCFuDU MV& YGUE<9bRd`OsQBPZޤ  Y->,ʼnk~mKO=&O\Us>Gn Zs2z8q2*:bW,_eX1ZVb'@,с%ÃuW?/V>@~Ђ!볿i\3 `HI"$%BRC]9>qV ۪/&GaL̦ t+4q5>^SOv &V|>W#P{ObA5\Mld]fmoLkĿ*#ڴ~kϽtkp~Y+,~r ErxI_4O)mLMbchdV4D$#jpVB7UgZD0B24MmSWj \$gr3-yB2ҖݍWhd3Esl˛~EƃuK])<1 HVBLkEVvI$1+ Ra~!nTzڬ3d[m_ OݼqZHͨ0!Ct ıV VX'6lmQa'GE8%C ƁܡkYAbRm* H`pW_UsN# WgG6TbVo$Jxd1hCm ȬzU7X @LkD+0`3q6r8 {A=̈o[e5HLw2޷0@Y:c.~k##n:VF@bGbʽ?;;$A?a2ż*)#frn#L$]p%K:% ]v ǀQ(tT{̎P% {}R'U O$;6WfWiY6;x<{Neso4lg$!a|0J2x _zP<;r `~Tx]u'5oZx,&p+SN,.T ϘTy}d9fC?J#ՑxwρSfYLԷ ixI"DŰ /O&%ӻƦvG֡oZۗM)بD!© dپ_jjt+d8!j0)OOZ 3;TxhnJd+k$}Yjx x8|`'sOg& 6p<,~i4+@)srK028_i%?#[CO&Wb T߭\vu焗Q[3dVvt`lTcPPCU"^\&`aݑ.qS "n7dh<[;~j-}i B_u9ʡI^UIfH]»ɰ`},=vT-gM.D0Ը*:\Xϯo* bƷRޕN+@ƔF脉$_3$1Ꮴ$-}hJg1CaqK( dC%!8vRbɬ41WyWk"3Aߡ5) kؓ-vbwC`ɾ|5d5=->42,eq&<3ѳCh-!vLƯ $9XL$8<>fd?R/YD߰\:ou$a)6XúO,khh[?鰆"s8k"K:j`Juz5;5Tfu%.@“z}qleoSJ5E`WɄ*SXx%4}1JӐ1):7xD"P ۜ. QBBd^`ytzjՀNH& &XTrL}˕4I^Jod]?}usŽhą3M uiʈ@'=2?wu @Z%ACG(~>H O(/UXE7fǒ6:y1T(D  &p84Fzb2b-BI!Te2A0~}{[5:J=J숃G6_*'UVE}I+[zrI`+2TJ'X)GV8L= J@G, T9 6LR9{FIvFW# U H>sHQ#9vU0&OhN> hqDT`y~yGU/6~el>IBEj֊0KyWvX] m !d;|򭯆;@w  6=և_Ǧ;h"5i\2g(ߍgC4іbmG]fK.0H2yp 4/spߝߩ[f;]Ȩ2ИVz"17-?M|"AvV SaN1h5*C8X ?cASre"/X;,޲^V}Z˦lCamcTy=S:0Y R{\Md-j#c˘Kx akD>D1J.Wzє(3/QQ#!MP M4qIVX'<=wll`6bq~4P,TW:wC%Ѷ(p0鐦aG]jo2 &$ЯΙ )ܰ&'\w5)J: jQ>^;EHN?Ϧx'm4x)EU-‰vj`xz TNaK}[&(lW r_O^fO.ep[e?~WY*[ 3U5J/j3 'iqmA>s(AܔX'݈~9t|b:a3$郺X^c'=- dW\(ڑ׼ tA>w=6M|'^!]Fg`ƞMYLl+WR"~6Q[@ؤ xW-oĦDgʕv2ϲ- @XPb=!7E˚`)wS{7@(\,&DOGA^fҧi/{evܫKxOͺkVs4iH}$( lRg[ g&5!8u3Ss ِv#W 3U0,;" |8H_ 5DWovyypvܳ?9xmVNSTM@z#=pp%a~(u&Mc0Q0]N G^w8@Ц Px|v`y G_K0$Jܭ ٩{xxYIp Àz Pg& : 7a7"7Ԯro*dBY@4#'LyCW'M Ӂ:u j %'Ynb\:ɦJ |]K:F빯ȁSYN00"*.a& >HY_țq8p>}存C"N0[4mQ꽅"Zg3m\x>$'Ytg}7yM<7I/_53z0:Iҥ_iYBơ Q7Qvo- >*3yʐѪz2 QN$T9-VT57U8*Y+ܱAt7MCMEooiumv[9?{Sǭ ]թS"TkNnu11$X'ubSya2A -8 !|!Jxʥ79h#/̚}K!I l(M.Vjuo0 39؏ka\^l--k056mR N.mcAf Π>)hiq\kP " if1`װ~ؒC*TQ)ٖ7K)uZH2./v8 TyG`/OFN?SݬzϼinHVT?#?wuu-\ge6E't@$Ƙt1:sV8uv8VRW\S7}D,g1?^vTԍ-U! TŻI:$]*Y:ONjŦ0x⼃k8Y}t}f4X1-zE"坹gw\ Q#$=n}Z:!dـ5c ro2r1v P}JR``oE^xqR'y$49q7{V9*X\AHLKBF?vE=OE H=?nnD|1/62ؠ -{N.y6qXm dvhSK䬦 FȚG+eGvp!{ mYwhťꎔx-&Z^:1\`[| Se\&/FSessG3ޖ`bٍuZ}hc!w#D4+<-} K<XIHm˭+j7fnM'-+@-`:+ٌ-&e. R?d0q\2hX6af u k?=ce]d%vީ;Nxǂш-ÄBzy%1p?:pVi;"Yw0m L{Yud uHy=Nh(U +ܢV?S ?K*/\69<24 #уy!$H3K6j-)DBJj.X@l&Pg1kB=N\WI߾ Os6 \i$g)W]ڔsg]݉gc;%6LZ!tM1n͈G(JsvW??] azb\G]dfRi[d2oT,Lce՚8kVK`#|lPs|^.-@Ekg`kJV64n\xeQ}YSڑHcE*| dUqJ{;|+wLnrSvsKYӎRo{ v"(<_3́U)&sHMzn#]B5Dmg37@F*zc\)3Y#7 sVq۳nr7ZB R Tej_v]2DB|eJa j5涴lP7L숄rN>LT\oհ[sI}9k^p#ogEw%AA7)>g(>hY!{r BIYo jJ I KPZNrz6aӲ7V ϼ&#soIkɦH#+w~l2c~t35b- C|G Hx+s-K.&Ʊԑ x`Gk.󓷈'z.Á;朹XSR-(2u L69(J{ U6.y/ሲYI;fz9w3KݫxEo=턭:zp6v3f 황t(Fth$lY8"C"'ΖW۽?C8R%'p L^vˌu66hIl:r HO'hc^-D3r =e|7c5Ous":ȴ*}*ܚ2>3r 3w43 1?Y^+/2VO+󤳬쩝jt٘M|p,4Y{57c:[vK+nTwUa}PƗ_R1bX+B9|ivct>lv?WCO_AA?lY S> X->^uK,\+@X1ʷIcJa~@W(B//_}:}&u'kw-M!fY+t}Tݚ}|L6E obzKdd+>62 Zρzbj~S6g0o2h8Ab\]c4˩2jz)ed}?ɺx1*~?]&[_ɐdf/1Jߵ7X +P޾IfL;jB/GE Yů#^+#q4Y>g'Uk:oHWmv < ^.G5{$ߣۀrmIr[K7տy&c.CZR(Ij&N36 WKRqS_?'!՘ZwկUʌ&WT5ftU!Hl7BN.F tm W =8e=GӅ=ޘY?=e\ZnVxŷfIn/6`zlo]y풣*>;م7w/_?b:x>{#Ux[v, KO/_(~

求七下的历史期中复习提纲标明单元和课时重点,
求七下的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标明单元和课时重点,

求七下的历史期中复习提纲标明单元和课时重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1、★★ P.2、南北重归统一
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灭陈,南北重归统一,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P.4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P4《隋朝大运河》图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隋炀帝从605年起开凿大运河.
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端点: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四个河段:从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P.5五大水系: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隋朝的政治统治,促进了我国的内河航运的发展;但另一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朝暴政的重要表现.
(4)运河与家乡:淮安地处运河的邗沟段,淮安有漕运总督府,运河之都——淮安.
(5)评价:“开凿大运河”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P.8---9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1、★★主要表现:
⑴ 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⑵经济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
⑶文化昌盛: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⑷民族关系和谐: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⑸外交开放:唐政府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对外贸易,那时中外贸易活跃,交往频繁.
2、主要原因:
(1)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
(3) 唐太宗能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贞观年间名将、名相辈出.
(4)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现实意义:(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三、★★P.9武则天的政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主要政绩为: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保持了唐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延续和稳定,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二、★★评价唐太宗
﹙总评﹚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1、政治经济上﹕
P.8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
P.8②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年间,名相、名将辈出.
P.8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2、文化上
P.18④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3、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
P.9⑤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共同拥戴,北方各民族尊称他为“天可汗”.
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⑦唐太宗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派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友好往来.
﹙总结﹚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对外交往更具开发性,社会出现了国家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关系友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同时,他的统治也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不愧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P.15含义: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称为“开元盛世”.
二、★★原因和条件:唐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基础;武则天时期的政策延续和稳定为开元盛世提供了保证;唐玄宗本人的励精图治.
三、★★表现:
1.政治清明:P.12任用贤能(姚崇、宋璟),整顿吏治.
2.经济繁荣:
(1)农耕技术提高和农业的发展P.13---14: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兴修水利,水稻种植采用育秧技术;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西域蔬菜的传人;茶叶在江南地区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行.
(2)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发达,越州的青瓷和刑州的白瓷以及唐三彩世界闻名.(3)商业繁荣P.15(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四、地位:唐朝历史的全盛时期.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1、科举制度诞生的背景: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1、 科举制度发展的概况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于隋朝:
①P.17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于唐朝:
①P.18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P.18武则天开设殿试,增设武举.
③P.18唐玄宗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3)P.89明朝时发展到鼎峰:明朝时期,采用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准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个人见解.
(4)八上P.117鼎盛于明清: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
3、科举制度的影响
(1)P.19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隋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用人制度改革与创新,也是世界最早的考试制度,它的诞生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同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P.89明清时期的影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形式和内容走向模式化和固定化,成为封建统治的御用工具,许多读书人考中做官后,成为皇帝忠实奴仆,同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创造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P.2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原因:唐代文明的先进与国力的强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唐政府具有博大的胸怀,外交的开放.
二、表现:
1、P.29遣唐使及唐对日本的影响
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来,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他们成为推动日本社会改革的核心力量.
唐对日本的影响:
①政治方面:日本仿照隋唐政治制度,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废除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仿照隋唐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定期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并向他们收取赋税.
③文化方面:仿照唐朝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参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唐诗在日本广为流传,中国书法深受日本的喜爱.
④社会生活方面: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如日本的建筑、饮食、茶道、钱币、重阳节登高等.
2、P.30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并精心设计了日本的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3、P.31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同天竺(古代印度)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千里迢迢,不畏艰难,矢志不移,辛勤讲学,回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三、意义: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中国人被世界称为“唐人”.
四、启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和平交往.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P.33赵州桥
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类似的桥早七百多年.
2、P.34雕版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诗的繁荣
(1)原因:唐玄宗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2)表现: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3)P.35李白、杜甫、白居易及其成就
诗人
生活时代
代表作品
备注
李白
盛唐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诗仙
杜甫
唐朝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
“诗史”“诗圣”
白居易
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乐府》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1、P.38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
颜真卿的书法雄浑敦厚,人称“颜体”;柳公权的书法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人称“柳体”.两人被后人合称“颜筋柳骨”.
2、P.40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
阎立本的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吴道子画技高超,人称“画圣”,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
3、P.40敦煌莫高窟
隋唐时期开凿的莫高窟座落在今甘肃西部,是隋唐艺术成就的全面集中体现,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P.50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 注

契丹族
10世纪初
阿保机
上京
澶渊之盟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女真族
12世纪初
阿骨打
会宁

南宋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临安

2、P.53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金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组织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但权臣秦桧却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P56—59表现:宋代南方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繁荣
(1)P.56农业方面:引进了越南占城稻,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有很大发展.
(2)P.57手工业方面: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P.58商业方面: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市舶司.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①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基础;②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五代十国时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④南宋时,完成转移;⑤元代时南方继续发展,形成北方倚重于南方的局面.
P.5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因素:自晚唐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同时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③自然因素:宋代时南方自然条件较好,更适宜于农业生产,三国以来南方经济的开发,也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4、对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②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③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④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等.

第11课 万象更新的宋代社会风貌

1.宋代的衣食住行
P.61衣:北宋初年,崇尚节俭,政府对衣着有严格规定,后来,奢侈之风盛行.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
P.62食:京城夜市小吃多,北宋羊肉多,南宋时南方人多吃鱼.
P.63住:百姓住房简陋,官贵宅第宏丽,贫富差距大.(“杜甫朱门……路有……”)
P.63行:普通百姓多用牛车、驴车,贵族出门乘轿,士大夫骑驴、骡
2.宋代的娱乐活动和民俗
P.63乐:东京城打破了唐朝城市的市、坊格局,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业的场所,叫做“瓦子”(“蹴鞠”是足球运动的起源)
P.6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甚为隆重.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P.66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后,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他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二、P.67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忽必烈即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忽必烈的统治
(1)政治:建立元朝;创立行省制度;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2)经济:重视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重修运河,开发海运,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3)外交: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
3、行省制度的创立
(1)主要原因:疆域的辽阔.元朝的疆域比以前任何朝代都辽阔.
(2)主要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3)基础:秦朝创立的郡县制.
(4)主要内容:①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附近地区;②其它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吏管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③元政府还设立了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5)影响:①奠定了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的基础.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特别是中央对台湾和西藏的统治.③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便利了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
4、★★★P.69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
(1)P.69主要原因: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统一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各民族彼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加强了,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许多民族在一个地区交错复杂的局面,这不仅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P.69主要表现:①元朝时,许多汉族人外迁,为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贡献.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③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4)认识:①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现象和最高形式是民族融合.②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是暂时的,民族友好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③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有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宋元时期.④民族融合的作用在于它提高了民族素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5)启示:①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③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祖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构建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P.72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州才出现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2、P.73---74指南针和火药
战国时人们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州,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P.77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P.78---79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词人
生活时代
风 格
苏轼
北宋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李清照
两宋之交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
辛弃疾
南宋
悲叹山河分裂
3、P.80《清明上河图》
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1)P88---89改革行政机构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案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直属中央.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归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P.89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握禁卫、监视、侦查等,P.91明成祖时,迁都北京,继续削藩,并增设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3)P.89加强文化专制.沿袭前代科举制,采用八股取士,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影响: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这种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也给明王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三、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它是明政府政治高压的重要表现,表明中国封建政治制度走向衰落.(明朝的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封建经济制度走向衰落的重要表现.)
.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到您,祝您愉快,有问题欢迎追问,满意请点右上角或采纳为满意答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