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秦始皇 焚书坑儒 和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什么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6:05:26
比较秦始皇 焚书坑儒 和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什么不同?
xWrkI:>vE@S]. ]F!ACC$<T#y);yNuP'A`4+w;QR[Iո::O)Rw~OknyonQS8j^QN?dۿ?pŵg4S;W *sfOs<54gk=]M^8V˱S{tnm9MTMW#|suy++pJo!SQG5~5GK5id!CW*םJL/@+tN;Oޭ& O+V;UTx5mǮC.K|K{bd\#*Tw=FȯVFGisޔ%)h_[^ﯜLKg ӂj 92$9:\WzZvSpJߨ\ݕ'D=UGz/=-\X/t6n k/UӉYƘ>v?Q Y ~ 1]rHY=1;40J޻oBw p0e/ǽ©.lB%&*XP_УCj<Qh5F 'Tqq\Dj\ߥ$-ty9c{Þ;YTMNT!y4;2SGDL!B$jr`WN:Yo[-KZ89J3iHhVdܺ.wYMTI-7L*iȱ2%Xg!{7e]3ʩ|Ӌfr/ۢŸ;g*WQ7!ڵl)$=[ lY~ō=z3G3>b@u !ܧ\H"?{F43ͦҷ̒tvt*bQ}IR;w qUx ||k|R3tm^<ԠFP^6{sz(1I~ BfTtVaKり%$2`0i5>Xo$]ԭeh:1_#Wg0Z?; Tajv֍b GBhZ=*Q?1opKD(K\ɷ>"|[bW"9/հbCAԈ?ڣ_5 -4N1HL,K-N'}rr%^LKv\[gbu'бH¡3,iz=jp`@:zЏ$νhvlh$SI(DN`.C "VEC 8אDF=Hg3 sЦ7qHu^ݰ*ށ"Kac!)i\7²j'3g`0*b<-~Я@Xhsl O$Iah/yƚXfmS >`oZ5r͍]y[T]$6)޸; U/HQq] m5֐_)j}bbaB !WTxM)ZNRp|sP/ zխ.*%Nؙ}&v"~> j#ȲdB[ie؁јuSQ7b< IˁCO@XZ_, :9>֠&TGNk3VYY`,$OL,Vf-R,nE ?j4kj:U+.x^@u\ڲ$D}HxD2^(pisܢmj"Lݽ1)^NV %`|qACeچ?{R:)U$M&':괜BiFy9V: tc-L &iB쪘П@%F|!DMq6朓h;O[}dS5RG9:!0|5(@E1j>(!Ghҹ1ر?M6PJBD nFuae@"ɯȯc'ZjnI<=iq5RFh@lPdgDM[P'm2oA ]^gp(%+f!P'\Gȟ48> BbByr^.bj {$5d[=!?q|Ժ:+IBvŦ'K V',7&{l|ްx qNˬ6@ra)  gCC s`ii5Ih~A\>A֬ja}[ c?r '7J Bgd:md;풵dԐ PEEF]lw0wрJ/ 'ۚB _D(DğfhVa9vX%g-7~J|ܮ;&C8^uU¤4N3Ы +* _ah BhkӪ MqQFIY%&DL:wͽ~2DV'!m"J_[ 'I* 2.<{>KH·hEH9V{H)vm'vNH;_j4Ӷ޹EjWlN,n\D!qpwXv"*^]ϥ&+'j^A=ls: >hP`VUr }q):4Bq` TG0A^&MqPOCK?Rz:sYgNq,$/DddAqbƓOI@`=ƁUZFZU6<8b <OuE;ؕoU.ca(]:cdƐpn<0w΄u~ O'Yt wf^sHgo%l=q똓SC(8:.B(to8fD gԥgd0hGCDN"5V:D9=u[pЁ>iqqH[.g)>%nƏ =' yT'ID/=rQըIlzAr,d_piz%&N՜!ߺwK?\'ƱpMvN[]1W C/LjLtc+%0z@qP=2$ t(>û9הx2Vo/k(BlB_ )Nj{7qr[y׾wdWh,#s#9vzl KJ' &܆a PD.GoI.Ҝ#/ǕaI]k| 1π'Fx,vX #iKFx&q|)qȦ_p{qx  n5q$zoV2ڽ+Vؼԉ2^ϛ0\O&٧w5NPXY3F5dX;(HG:ШXxp]#57y\JVy=$(a:O#:!0_ y>x9X< 9o3q{h$b ^=IԖHg^{ٱ5QHO$xJU,e$)TTqtR5NE>ChXDWY&y¤$iWp>eq"Jض׽ kIr6p:Yg% ^qZ>̊>~,1 Md#NpVb[xᙛːЃ̷- zvهo sU:v5!O5rncak,]?c(il־E []IҩfKgywk?xUZ¿11%(F4f{`$,IR4DH"e",1ƺׄ\ Uyj`k4%*smLYg&d3.;8#hc v@@E;wky[!v}ċg!]u.Q,M+ sL35OÞbB᠄MyIQ$aq ?$Er.IvGCX2;.o 'K5H Q8 wgR\HFa29mOgkX(!Y&IrHMHZOSQ'K*2{Rkf#h2dBisdІX?\fevIViZac2Ln[MΠE+q)Jʬ퉺r]sD9NM$ 31I8vZ>f +Į% 3W_S yJpΖCWkI ` :܋".kI+/Rā9CfՉO:{/W#Y&X1 "{ j r~,=wd-5 ڨV_qzo G 0E Opoc^`/H]!C?xwy)|g!藦))eU`b. |O(?91B ;yo7pF߸Q;wt^A [,Q L?;b`Үpܯez"`Bgs YѴ!у69~O+$ o~e'd1}-"6^H[ F[T+B]$ JasF|jL!>ζL!;Ao#_:;y;WK~3@ܮ`Ff|$~d5?5"%J l bR:D Gpŋ^Ltѓ/YI:Z碐!Ȫd|{G*|;l2KiO J%o:Do~W>HeV!;[T!בJj+T-t:Q?|l`OTo1sZgi42 ijv (g#Cߪү _F鞀W|i]zj)A|`O=|TzlI%*Tjٕ;0{ȫ3 o ~8%bE&(FYbT"%P 7o,6uHgkp6E٤DŬBOԷrH,h۽Bxi zF@+2#yI_ӎ  Ra2ڍ%T&BQd| X ˆ΁ V8ׇ^*f6*:>yXXvS l[,pՙij58k|5t`#ʖ`)Xp%^6xAHu\"W8/Z[Ee+`?~)(c],~ ,Ixq՛rTzKGO-"l/qx9ȼ8cq+5-=0o.ݕo 48Uqk^3mZ7v@i;}DpQ}SX嗓^$Qj6>^ި@~ LK@ӹ~ J1 ='Sݤ>S# zK95lʍ pي`ƾsz'2MUY$3|5q7G#SC:#  6z~~ y6a0#/yq.J0!rT)eBrLd*b x:ɳ$E"ps` 1I#H*''yFG㞍4pscOsC6.Pz]͜jx돥@ ڴ3EP6g$snL}r b ?¸~FbmI³.*4ɦFˡh<pkuF FxB&2XT[ȉ䩎K RN1 9Yֶd{bP9MR+&{$}z3OGJE!Qh1Э1뻲} 1={6IB3ЙIBm~ɩ>N6~G/t܇Y/ϋ&Eֳ](D̈́BJjhWRbuV!Fflj{B  ~`e8j)@Hu @oM/mJ $_ Q:fpܜU4^+DEye#\FMJ޴s`}.sba) &ٙVS] {%6g N&R|EŖ(Ip~{g)-.\$x x,L{vX~:Xk:-9|I MZɲe0X HioǹtS4-; !f! p}MP+_נ?}IK$㈗ωiL!)>q45O%ٖ_G'}C;kKC=V'uR*Km/ 7 EPnVg/iHNl5MlVb'{q6>*a Eʧfɼk{1y?tN[=ej\n\$H´}@L09&{^^3/=V) mK̘rDi<cOCB+< *gybB>{6Dv+_=mvV!OmAs#Ǭ3AV=qbзߪB`NДn34+pU$zOXfE]JR $|]}.:.nPr; 86/I_$iAFK;- 'Sˆ\.]DԡAs_9Ra-%wXFs.E| j69?J(i> ;I|!M3Fm8TYBj9Fȓ%ЯbՑ84i(n5Zv7r-ͥ N-<ElCHP/ I/0ں0LL ;pIe@rYD5rM[G%dDs{xJNɪ͹vk>)]~W_t{&GKٟBb*Rw%ov2%Hi|б&,9Ac!ZL8x3q4 BQۀ}lGb_~)da`C\!;x]zc)]b>V=P3QwE᣽̔'aCq=ӏg#2}pP,':?E5K84ʿ,;D-'XpR΀iIڳK0$vISn*uzbXsd T jG% X1)=Yna_W^߭8-ˑ=@9S`Yoyg WZ FIyg8ă%۰@Wig+Zm„WU$ԓY0H<%- B3D^p#SrN: G v%$s^L'#֓?31 N Ng)}H\~5/ Lsrc O:?6>6%8/) X1 w HF(=R~bi ~7ykrZNNAx." 1Gxk 2L%^@xQV+pȧ5-oWuo#)U$\7Wc+64-)%ǖ9x3-A*,,hdn"&un:y`.!X<ϸA{"CE͡)A,b<$TgjK~SWLbEQA{U,YnIL&hc; nc_ȶ|GhΧGa _ $ٿofӗ%NOdIXt%(gQg7OPg3twhz>軼~du!eȁâJ`a Ahز2[vs-ʨ,B@"vm`(Kj6YrbrUqvgб I}Ls9:ѸGBM 1+d$hւ.}cv>znw,AR7挎\չtl$d:IpsuոCcTL4/9I vjvF 5oN2uM'HD]! VW/|9BWiG]@)>dql_gwldmGM$p$8 ?f;KIɁ:7="{+kXŞۘBQ`nz|&TΘL :5o2"Rl5]8 =ǽ[糖23+QhUp"X`y(K. ^G~M3YbI|Y lu &]Y$8' |Pa"4{er#mRC0~)9*#p  ˽ &/Vtjs9m9]qVtM\ust &z3';c4l/41K=ey_s\)3AT cSJHk?(q`<,enRh"rhS&hK q -!$1|5|%)!4*;՞SXj#`Re{|"ћ<53CQmЌZ떢06"gYjF$I "_j%E[YUG7_J3wjR`)\=K>)*Vr˔F^髩Rf8>Ѭ]#45lWn f'P5 D^v)cjRy|gih v*> lvJO6ɕ~%#P) x/DrE2/(j=תQB~/8\A*|0J}jl߬v+90A ̫϶_A]FM4tW/_))h%ЖFϟHP(W>@a$oi!&ڸdԹnP;+Pc0Tx賃kuMIg N\eE-$9ČysŢE)P$&[8}|C2 7̺%5k.5X. %oWFo->ȚhGUTZt91 /+˲_/FW~ ;U_Y n.UܨsL0]ڶ٭kp.֦lNLI:#\ړ8;`__skk;yB-!0QD>=epZ07Y#-;NV 1ax7hF&ԝC('Yn v])^MAS>eIu@~#].{A +e̍&Xj[M\@lkN4K:48<{ L=ԈJW-cQwgHӗ A?4! T:Jz5Hw2)0nǏLh9S|YO/¹?Pz-H}Ԉ|aӧBݭo5/Gyߛ}_GmbqFmLVY)W˰"I7V$Inz M߉l|GfÎsOƘ0gjk4rz|T+znW>6<}G͎!I)Bn7L,s{:Nͥugv&n1MCOZmE脥 ’g(\Jc%c@sOʒkuYg nPggRyE.NU \&D-728YI_GqVqAv\negg9|S;mDBvJc4gL`cꋒ2iZB/T4c#5uܡ6C-qN-&4z`zT3`ˉ%0&ᙺr MzpaW%đ?Y;,S.%'+TU/n.mՖOqt ( oP7bmg+5Vkr{Nv||+U24?'S6sIT[vμޔku:V7^#t悘C,D_t|ļө,k%"QnLˁ86р̝ОpiYv >cK(x0 I|9,3ꉛJn=,XSOgDd-O%s.X'PNT. I9p8zd:),}aR_C tW8E7M ]/hƒ NE@aDJ 5d^okEAzR"<_佃C՛#/ANkĨoXvt>x$f࣓XNp=:v;^1-L^J Id.&R+q& NY{tΣItbk@lUC⧈/f,&!n*0O|aO{<'Hc+(W.8~EiE.vz+^g(p-juOƜ|BFA0w\!cX$wk[ߡK-/LJ"v[LO"-,8Z&~LJ [H7I*.o?8dYxj\-wT0ӆ "W̴Mբj2eb&XZK=m%^hC2~tޥia9JOW7j4|\~.|JnHPa<ĤVs9~΁)seA pE[3@dexyH_OLǛ<0@:5],%@Ԡ5BI ҿ wi)9"{=MW.;5J!^OSu1(9D$m )E N ݸ Y7%n择'SD1\ĎZ:rI+p.@\3|s ayEc5G^-ҿV:Vܭn\'pIlbp~ >2r21JzP$V$"^$Y]%i̫E[ PU@0`#*I- ~Z:ZAƼ w-H.hgU=zK4fE_x,W+G]mIɰ^u)W/D3O~uBUFois,^TYnID̂\ )eis*rF9uX l!XW4g-Vw礯}8w#ߧiŲ>XW/'6&׭,x7/`΍%hAeWί5I2)JOr~ik$LQX9 Nq[ rvDt2[*紴fp}B-%mMsR/BޓP@5mݗqj#ZCg@B9&܉qL >}htf QuZ?Edjj0T"}H8Q *?QxPąj\H奔`P[lu';8(1C!֖#ﮫK2 4΋- K2uIW-1v6jO@1箛"˼opܦ*+St8C;( t.@?^~ `vO(vš}Ӌho=mlʹ4*iFHwOՌRPMdked*{B"t!kY_ou47bɑ i"3ܫ֏HxKn'㹛"^ ܖX5v[Ͻ~a=AƓߵ:tms%=M0>U*Yb׉P>%m# H*}fa/N6i܌hѲrN~nۿnw&/ -0 o̞*B[3ㆧaں$ry9O3!ysEǨtHSqYop \ܯ d'riN5?NzH&d F@uBgս" U?'ڬV!BrFtj'PH#,7)PDc\mM$/glIu-ݛ9#H 4(YOG,g3?[DG$? Κ)l :iJU$YcgWTIGJxo71ZHٙ~pƨ 2/w`8"*PucCR, p8u/iw`(>EaZHs~%l12x18_#nkOE¹e VȝMlV* B\7N}O ³NQt5ݺt@Fs{BIݸ$(Q=xRx&ʾ6usj՞6J+g%Q]FhDP\$g҆D.[340W !אO^mv>߼\ZZȡ&X:4ج @{& Gs\R&M`}0?uQkfBKnuҪuӛb&`im*7 Hgxxen%NrKKFhX {#|A`C6#:uR^FuP8>%efi"o wU=kQN$#a=Ibo0>k#N 0!myݘFj%kVivUs;9f^؞ir3”ZZP#%7}) < JHR"D ͛,Ah΋VUjRC=)cƭA!B_M1'q]8&3fb/)id 0[{DPDhg5TsJqD˱z3h##G檵u܎ηIUL5䞍* '͌ RqMuAD*Hlfs5J׆K` ')קdI{ rfryr $pa7/$m ]^p^ [#0!Fg Xo\X 0?5w?|f'\-ןc!a_Α}WEq#90q-a! 9o ~HD.E?}9~9:?)!unEW*aIdM`oya[rYir$"nܣ."@u%ز DXX߲-j0KLKw 8[kdZMDh͢Kz"?#靶V,a+rQaB+W撴!㞎V>/`TdOi(:$]vg$a&\OBҶ 9i{Ņ;1w|3_l\mM ]6=ke12fIVRᏰ+R%5I( fY_MRWcFRrK%g^/?fQRbdoJ_- %^*TեUf3f :I1VlĜ$,E hO8n}g)XSHAܹ!WHԢ j);$rU; +YRBa2H0`CPSa']sg5$Q;㜖n㴳#@ܗHތVU&zGwnjg4ni3noqL+'?|A D/Iͮcؼ8݌ZrnƩXy0JvHXN>ú0iI5l1D\M4@'aKWA4;2F0tJ^;#-s~ˁw{]SY;G$ھ Tҡ>|A 9Ij+Pn℘ӬH!i_t&7{űORcWŽĿIk#?쇯8oB*_o'wN P,I10nkq^l2$Nq8,e/^^Kb=#RAlO[+Ki=- 9a6tpsȠjXN9z,X';p[kNH:Hx S@q;w~ktT;j HHg-[+j;-O=īu Ŝ; FDkYt﷈ZK 9HFtqzÂV\FķWMi $Lo6ck~&4"ܐD0蕐4-\' XM sasn[qobF!r_>Zm*#v`CM:u7YtF{EH[p2*,S`]t.cYmySY%yK!fdud5 ;^وf1XNC% j~~Dߝ[Q^K}",7qnoqzQ8_>Kw I:]zZ`.eQP [q{DkS]Tlv/W+o^ח$0 X'}tg>>C^j5ised3b~ p6v$G4,_p}.= ֧xRpIp e yAUVP gĉ^qXK: )^Sx&Pp5"H D"MbpLxy\T'&!d;zpHEK ćm\qbǜlĝkߋqu\!ip^oI#xxchHP=="t5G mvͯFN1:14\z9SOax['Տ $X׋89.$֊Q.I<5+ :dJSsa/wya2pEn5wɟ##{^ pl$X뭝<8D XM4J QyG&cVϤgd~ r .8. T:ٸ\߆ {ydw_eYMT֤/iX!d>GZB"⫔@hcW M®@E"q5yds^S_cc fz GZ qT8&[;Ar7Ѷt$n`yмbNL;,3ء$q֦乛&h;!5HV,y/Ե.YAb*L_2sK[q

比较秦始皇 焚书坑儒 和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什么不同?
比较秦始皇 焚书坑儒 和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什么不同?

比较秦始皇 焚书坑儒 和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什么不同?
有2种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秦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刚刚建立,一些儒生攻击郡县制度,儒家思想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武帝时,一度泛起的分封势力被铲除,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统治阶级总是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选取治国思想.统治者采用哪一种思想治理国家,取决于统治者的主观认识和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被独尊.同样是两个封建王朝对儒家思想却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陆贾曾指出:“秦非不欲而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久而用刑太极故也.”
秦统治是要把法家的路线彻底化.秦政对儒家的打击,除了在政治实践上一贯依靠“力治”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焚书坑儒”.这是两件有内在联系却在不同时空中发生的事.“焚书”的直接背景,是儒家人物淳于越博士,对秦政提出批评,要求借鉴殷周的王道.但这一建议立即遭到李斯的批驳.李斯所使用的理论,就是法家的一贯理论,即政治必须立足于现代,拒绝从儒家传统“德治”中寻找智慧.为了对儒家进行致命性的打击,李斯建议焚烧以《诗》、《书》等为首的儒家书籍,并很快就讨诸了行动(时在公元前211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大规模的焚烧书籍的事件.但是,对于“焚书”的起因,“焚书”究竟焚烧了哪些书,历来有不同的说法.钟肇鹏先生的《焚书考》,对此作了深入的讨论.在他看来,商鞅、韩非已经有销毁儒家书籍的主张,这也是后来李斯建议焚书的理论根据.
奉行“力治”或“唯力主义”的诸侯国,其最典型的就是秦国,其关键性的实践人物,是秦始皇和李斯.从一时的政治实践结果来看,“力治”在秦国显然是成功的,它为秦国带来了强大,也使它有能力把分裂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但是,它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它的失败之处. 统一中国之后的秦帝国,继续强化其“力治”路线,以吏为师,严刑峻法.儒家的“德治”观念,在政治实践上已经完全被边缘化了.
“力治”使秦国迅速崛起,但也使它很快走向灭亡.对此,我们固然可以从许多方面,总结其历史教训.但是,其中一个最大的教训,就是“力治”决不是万能的,正如“德治”并不是万能的一样.贾谊的《过秦论》,可能是是对秦国灭亡原因作出解释的最早文献.照他的说法,秦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弱为天下始.”法家“力治”的核心是获得强大的权力和物质力量,在于控制百姓,使之成为统治的工具,而不是立足于民意,以民为本.但是贾谊认为,与民为敌的,最终将被民所颠覆:“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焚书坑儒是秦王朝想在思想上统一全国,进行愚民的残暴手段,也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一次摧残和破坏. 焚书坑儒可以说是法家思想的又一次重大实践 ,直至汉代的“独尊儒术”才将它拉还“政教合一”的轨道.此外,焚书坑儒对文化典籍的破坏和对文化人心理的伤害.
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大事兴作.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矛盾逐渐加剧.因此,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由于儒学思想对于封建统治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后的历朝历代,都成为封建统治者进行文化专制的思想工具和封建专制文化的统治力量.
此外,由于儒学的统治地位,对后世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将儒学延拓的学术理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
2加快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荀子学派法家学派与孔孟正统派儒学的斗争,集中表现在中央集权(地主政治)与分封诸侯(领主政治)的争论上,终于爆发了焚书坑儒的大破裂.前二二一年,初并天下,以丞相王绾为首的群臣,都主张在离秦较远的燕齐楚等地分封皇子为王,独廷尉李斯反对分封.秦始皇从李斯议,确定行施郡县制度.前二一二年,秦始皇大宴群臣,博士齐人淳于越倡议,主张学古法,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丞相李斯斥儒生不师今而学古,各尊私学,诽谤朝政,惑乱民心,建议禁私学.办法是除了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记一概烧毁;除了博士官所藏图书,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书一概送官府烧毁.下今后三十天不送所藏私书到官府,罚筑长城四年.聚谈诗书的人斩首,是古非今的人灭族,只有医药、卜箍、农作书不禁.民间求学以吏为师.秦始皇从李斯议,实行了焚书法令.前二一一年,方士求神仙不得,畏罪逃走,秦始皇太怒,活埋儒生四百六十余人.这个焚书坑儒的野蛮行为,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极端尖锐.李斯主张中央集权,是适合时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学派(与韩非派法家合流)却是一种极端压制人民的政治思想.王绾、淳于越主张分封诸侯,是违反时宜的,他们所代表的儒家孔孟正统派(包括阴阳家与神仙家)却是讲仁义的政治思想.政治上学派上的斗争一直发展到大惨杀,把孟子学派的儒生大体杀尽(东汉赵岐说),李斯算是取得了胜利.但是,焚书坑儒,丝毫也不能消灭学派上的分歧,而且还促成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实行李斯的主张,皇位的当然继承人长子扶苏,替孔孟派儒生说话,秦始皇发怒,使扶苏到上郡(在陕西绥德县)监蒙恬军.前二一○年,秦始皇出巡,在路上病死.李斯怕扶苏继位,自己不得宠信,与韩非派法家宦官赵高用阴谋抑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为秦二世,伪造遗诏杀扶苏、蒙恬.不久,胡亥赵高又杀李斯.秦失去颇得民心的扶苏与拥有威望的大将蒙恬、丞相李斯,政权落在胡亥、赵高手中.胡亥厉行督责,昏暴无比,是完全的独夫,秦崩溃的条件全部成熟了.嬴政的极端做法,导致的是秦王朝的短祚,仅持续了15年.晚唐诗人章碣在其《焚书坑》一诗中写道:“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以至于现在某些人一想到这个历史事件,仍然耿耿于怀,恨不能掘墓鞭尸,恨不能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对秦始皇敲骨吸髓.这种仇恨实际上是后来的文人们潜意识里面的集体恐惧,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从感情上来说,老僧也觉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手段过于激烈,对当时的儒生们的确是太过残酷,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缓和的一些方法.不过如果要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最好从该事件产生的效果来评价,而不要采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标准.那么焚书坑儒的历史效果是什么呢?我认为通过这件事情之后,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
先来看看“焚书坑儒”的实质,“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因此,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行,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而当时最大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偏偏是新事务,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这些东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当时六国贵族,也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到了几个儒生茬之后,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是激烈了点,但客观效果明显的.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秦朝“坑儒”,和汉朝的“尊儒”,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统一思想.实际上从汉朝以来,所有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阳儒阴法”,或者是“实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采用儒家观点,实际上却是法家的手段.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统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学说教化百姓.法家强调的是权、术、势,古人把这些东西当成是帝王术,作为驾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学说主要是强调仁和礼,仁和礼最大的益处就是从道德上形成行为自觉,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好工具,所以历代统治者都用儒学教化天下.而当年秦始皇由于没有认识到可以儒学是可以利用的,所以采取了激烈手段.焚书坑儒这种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它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本意是想把天下的读书人都杀尽,把书烧尽,让天下的百姓变成愚昧无知,李斯曾上书说:“...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乱世,惑乱..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如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这便是要天下沉默,不能说关于政府的话。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比这缓和的多,他只是认为儒家的理论比较适合封建统治着的思想,并没有说去焚书坑儒,当然我们不...

全部展开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本意是想把天下的读书人都杀尽,把书烧尽,让天下的百姓变成愚昧无知,李斯曾上书说:“...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乱世,惑乱..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如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这便是要天下沉默,不能说关于政府的话。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比这缓和的多,他只是认为儒家的理论比较适合封建统治着的思想,并没有说去焚书坑儒,当然我们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政治上的强迫,到后来科举制度的兴起使得读书人只知圣贤,迂腐得很。

收起

七年级历史 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上)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由谁何时建立?都城定在何处?
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由秦王赢政在公元前221年建立。都城定在咸阳。
2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
答:(1)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

全部展开

七年级历史 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上)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由谁何时建立?都城定在何处?
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由秦王赢政在公元前221年建立。都城定在咸阳。
2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
答:(1)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统一的规定;(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4)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分布焚书令,实行“焚书坑儒”;(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
3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此制度的基本内容如何?秦始皇推行这一制度对巩固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重要特征是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内容:(1)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意义:加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全国大统一。
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的主要目的及其东西起止点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起止点: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5列举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答: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领导人、时间、地点、起义军建立权政的地点及历史作用各是什么?
答:爆发的原因是(1)根本原因:a.秦的暴政 b.徭役繁重 c.赋税沉重 d.刑法残酷 e.秦二世更加残暴。(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而误期,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被迫举行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政权的地点:陈建;历史作用: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7秦末农民战争击败秦军主力的是谁领导的何战役?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哪支农民起义军?秦朝共存在多少年?
答:是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的农民起义军。秦朝共存在15年。
8“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是陈胜说的。这句话是在公元前209年(或秦朝末期)陈胜、吴广等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而误期,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的情况下由陈胜提出的。在当时起了振奋人心,号召大家起义的作用。
9列举五个与秦汉有关的成语及该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
秦汉时期有关的成语
该成语有关的人物

焚书坑儒
秦始皇、李斯、儒生

巨鹿之战
项羽

狼狈为奸
秦二世和赵高

指鹿为马
秦二世和赵高

揭竿起义
陈胜和吴广

10西汉是谁建立?定都何处?“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那么,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西汉是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定都长安。“文景之治”产生的原因是(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2)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3)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4)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七年级历史 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中1)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措施和意义各是什么?
答:原因 (1)客观上: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为后期的大一统打下基础)
(2)主观上:汗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1)政治上:削弱诸候国的势力,诸候国越分越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3)文化上:在长安举办大学,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4)军事上:反击匈奴,巩固了三国的大统一。
意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2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不同点: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13匈奴族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民族。该族最高首领的称号是什么?秦汉之际该首领是谁?他有什么行为?该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该族最高首领的称号是单于。秦汉之际该首领是冒顿单于。他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贡献:(1)匈奴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创造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14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汉武帝是怎样取得出击匈奴的胜利的?
答:西汉出期,经济萧条,无力对匈奴展开反击。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有能力对匈奴展开大规模的反击。汉武帝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又派大将将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痛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雕对抗,部队匈奴人开始西迁。
15《中国历史填充图册》P20第2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请回答:
(1)材料描述的景象应发生在什么事件之后?
答:应发生在昭君出塞之后。
(2)当时的匈奴单于是谁?西汉皇帝是谁?
答:当时的匈奴单于是呼韩单于。西汉皇帝是汉元帝。
(3)材料所描述的景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材料所描述的景象说明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
17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说明原因吗?
答:相同点:目的相同,即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
关系;
不同点:不同的是前者是被动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
原因:因为汗初经济萧条,国力不强,无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武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意与汉朝和亲。
18、两汉时期的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及其历史作用各是什么?
答:两汉时期的西域指的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第一次:(1)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2)时间:公元前138年。
历史作用: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交流打下基础。
第二次:(1)目的:与西域各国通好。
(2)时间:公元前119年
(3)历史作用: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并使西汉在公元前60年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裂的一部分。
19、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答: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价值和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0、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中原地区,张骞出使西域后,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如果你想去西亚商,从中原地区带什么物品,应该怎么走?
答:如果我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中原地区,张骞出使西域后,我会吃到来自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挑、苜蓿 ,还可看到汗血宝马等良种马。如果我想去西亚经商,从中原地区带些丝,应该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21、秦汉时期,我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其中领先世界水平的有哪些?
科技成就
造纸术
数学
天文学
医学

领先世界水平
造纸术
数学
地动仪
华佗的麻沸散

七年级历史 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中2)
《中国历史填充图册》p22第2题的(2)p23面第3题。
23、从时间、地点、教义、传播、影响等方面去了解佛教的传入。再从时
间、人物、主张、影响等方面去了解道教的兴起。
(1)佛教传入
时间:西汉末年。
地点: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教义宣扬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也,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教,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传播: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兴建起佛寺。
影响: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兴起
时间:东汉时期。
人物:创始人(张陵)、教主(老子)。
主张: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影响:迎合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对我国文化也有深反影响。
24、《中国历史填充图册》p24第5题。
2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于哪部史学著作?作者是谁?该著作的记述内容和特点各是什么?有何价值?作者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
答:这句话出自于《史记》。作者是司马迁。
记述内容: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特点: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价值:成为后世界传史书的典范。
26、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那么,这个时期雕塑艺术的杰作是什么?该雕塑有何特点?有什么价值?
答:这个时期雕塑艺术的杰作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特点:造型精美,生动传神,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
价值: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27、为什么说汉武帝是位有作为的皇帝?
答:(1)政治上:汉武帝允许诸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进一步削弱侯国的势力;重视选拔和重用人才。(2)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3)文化上: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夹击匈奴,使匈奴从此不能再与西汉抗衡。(5)民族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由于汉武采取了以上各方面的措施,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实现了大一统,上进入鼎盛时期。所以说,汉武帝是位有作为的皇帝。
28、请列举出你所学过的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包括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等方面)。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项羽 秦军主力
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为最后推翻秦朝奠定基础。

官渡之战
200年
袁 曹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奠定了统一北方
的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曹 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 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剧混乱的状况。东晋在南方取的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七年级历史 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下)2007-10-27 16:26
29、阅读下列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请回答: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答: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统一中国。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失败了?
答:因为在官渡之战中善于用人,战术得当。在赤壁之战中却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船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
(3)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答:(1)政治上:把汉献帝迎到许,“挟天子以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2)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实力不断增加,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军事上: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其统一奠定了基础。
( 4)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30、《中国历史填充图册》p26第2题和第3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西晋统一了南北,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局面,似乎很兴旺,但是个短命王朝。
请回答:(1)西晋建立者是谁?何时建立?
答:西晋建立者是司马炎。266年建立。
(2)西晋何时灭亡?被哪个民族所灭?
答:西晋316年灭亡。被匈奴族所灭。
(3)你能归纳出西晋统一的原因吗?
答:三国时期,魏国力量最强大是基础,人民也希望统一。
(1)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答:(1)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体迅速腐朽;(2)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的皇帝纷纷起兵争夺皇帝,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总之,西晋的灭亡是因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不断激化而发生的。
32、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开发的情况怎么样?有何影响?
答:原因:(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小,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情况:(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恳为良田;(2)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你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4)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的开发。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33、《中国历史填充图册》p27—28的练习题。
34、《中国历史填充图册》P29—30的练习题。
35、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有哪三位?他们有哪些科技成就?他们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他们最值得你学习的品质是什么?
答:著名的科学家有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
科技成就:
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利用并发展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贾思勰: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累积的生产经验,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写出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产物、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七年级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上)
掌握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建立存亡的情况.
民族名称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存亡中的大事

契丹族
辽(契丹国)
10世纪初
阿保机(辽太祖)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族)
与北宋签订澶洲之盟,此后双方保持长时间和平局面;后被金灭亡。

汉族
北宋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今开封)
1127年被金灭亡。

党项族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与北宋议和;后被蒙古军灭亡。

女真族

12世纪初期
阿骨打(金太祖)
兴庆(今银川)
后被蒙古军灭亡。

汉族
南宋
1127年
赵构(宋高宗)
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与金议和,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于1276年被元军灭亡。

蒙古族
蒙古国
1206年
铁木真(成吉思汗)




1271年
忽必烈(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元灭南宋后不久统一,结束了唐后期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1368年被明军灭亡。

女真族
后金
1616年
努尔哈赤
赫图阿拉(后迁盛京)


满洲

1636年
皇太极
盛京(后迁北京)
1644年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下)2007-10-27 16:02
5元世祖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哪些?
答:农业:(1)多次下令禁上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2)治理黄河;(3)推 棉花的种植。
6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中书省制度这一制度的内容如何?有何影响?
答:内容:(1)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2)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3)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从此,行省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6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元朝统一后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和。
(1)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
(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4)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7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名称、时间、发明过程和影响)是什么?宋元时期我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名称
时间
发明过程
影响

造纸术
西汉
用麻做的纸,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

东汉
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印刷术
隋唐时期
已有雕版印刷术

北宋
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后,我国刊登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北宋时,毕升又发明了话字印刷术。

指南针
战国
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
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火药
唐代中期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朝末年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期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领先世界的科技有: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十二气历”)
8列举宋元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答:(1)史学:《资治通鉴》;(2)悲剧:《窦娥冤》;(3)绘画:《清明上河图》、《秋郊饮马图》;(4)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5)“宋四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6)书法家:元代:赵孟、苏轼。
9.《资治通鉴》一书的书名含义是什么?它的作者和内容各是什么?请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举一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并说明理由.
答:含义:在这本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作者:司马光。内
容: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
值得今天借鉴的事:例如唐朝的繁荣强盛就值得借鉴.唐初的统治者能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发展生产,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开放的对外政策等,在在今天。
2列举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难移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答:原因:(1)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2)自然条件的变化,使南方更加适宜农业发展,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表现:(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2)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
朝跃居粮食产位,主要产地在南方;(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4)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3宋代人民的衣食住行等习俗有哪些变化?这些习俗的变化和热闹的“瓦子”的出现,节日的欢乐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
服色方面:
宋代
官员
百姓

初年
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
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末年
衣饰精美华丽
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妇女缠足出现)
饮食方面:
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方人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饮茶、斗茶。
房类型:
农村住房的特点:
(1)百姓:住房较简陋,多为低矮茅屋;
(2)稍富人家:以茅房和瓦房相组合,构成一组住宅。
城市住房的特点:
(1) 平民: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
(2) 稍富的: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院内还种花草;
(3) 贵族官僚:宅地相当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出行方面:
(1) 主要交通工具:牛车.驴车.骄:
(2) 使用交通工具的差异:①达官贵人:乘骄;
②士大夫:骑驴.骡;
(3)邸店的出现
4为什么不能称岳飞为民族英雄?对于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的侵扰及南宋军民抗击金的侵扰的历史作用你有何看法?
答:因为他不是在对外的战争中抵御外政,全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辽.西夏及金的南侵都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民抗击辽和西夏的南侵及南宋军民抗击金的南侵是正义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追加给分。。要不对不起偶发的手抽了

收起

其实秦始皇有焚书,但是坑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全面的 当时被坑杀的人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方士,也就是古代的炼气士,真正的儒士倒并不占大部分。 焚书为的是愚天下之民,使他们不再有作乱的念头,坑儒是受了当时那些人的议论 以及之前方士寻丹不理的结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适时的对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做个改变。不过根本愚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巩固皇权...

全部展开

其实秦始皇有焚书,但是坑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全面的 当时被坑杀的人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方士,也就是古代的炼气士,真正的儒士倒并不占大部分。 焚书为的是愚天下之民,使他们不再有作乱的念头,坑儒是受了当时那些人的议论 以及之前方士寻丹不理的结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适时的对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做个改变。不过根本愚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巩固皇权

收起

差远了。焚书坑儒是不的民心的,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只选一种而没有禁止其它的,只是你学其它的没用,性质一样,但方法不同,效果也就不同了。

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不同点: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全部展开

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不同点: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收起

焚书坑儒:不仅仅针对儒家,是秦王朝对“百家争鸣”的恐惧而进行的而文化清扫!
罢黜百家:是变相的“焚书坑儒”,同样是文化屠杀

有很大的不同

老秦是是粗人,不懂得尊重知识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的事件。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

全部展开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的事件。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焚书坑”及“坑儒谷”遗址坑杀。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于社会逐渐进入青铜时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面对纷乱的社会状况,希望通过思索和钻研前人治世理念寻找到一条可以使社会安定,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的救世之路。于是产生了诸多的学派学说,并撰写出无数著作,史称诸子百家。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进言,说愚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六国史书和私藏于民间的《诗》《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需要特加注意的是,从李斯的上书可知,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朱熹也云: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隋朝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西汉末赤眉起义军入关,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魏师入郢。而刘大魁作《焚书辨》,毫不客气地指出:书之焚,非李斯之罪,实项羽之罪也。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帝国的珍贵藏书,就此付之一炬。可怜唐、虞、三代之法制,古先圣人之微言,最终只化为若干焦耳的热量而已。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
这件事是由两个术士的畏罪逃亡引起的。原来,秦始皇十分迷信方术和方术之士,以为他们可以为自己找到神仙真人,求得长生不老之药。他甚至宣称:“吾慕真人, 自谓‘真人’,不称‘朕’。”而一些方士,如侯生、卢生之徒,也投其所好,极力诳称自己与神相通,可得奇药妙方。但时间一长,他们的许诺和种种奇谈总是毫无效验,骗局即将戳穿。而秦法规定:“不得兼方,不验,辄死。”因此,侯生、卢生密谋逃亡,在逃亡之前,还说秦始皇“刚戾自用”,“专任狱吏”,“贪于权势”,未可为之求仙药。始皇知道后大怒道:“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是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遂下令拷问咸阳400多名术士,欲寻侯生、卢生。事后,将相关460名术士全部坑杀。此一事件,后世往往和焚书并列,合称为焚书坑儒。但究其原委,所谓坑儒,本只是对良莠不齐的术士队伍的一次清理整顿而已。这被活埋的四百六十余人,乃是候星气、炼丹药的术士,并非儒生。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也有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可见,根本就没儒生什么事。
除了坑杀在咸阳的四百六十余人外。同时还谪迁了一批人至北方边地。事情发生后,始皇长子扶苏进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不仅怒而不听,还使扶苏离开咸阳,北监蒙恬于上郡。
加快了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意义
虽然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并且手法残忍,残暴。
荀子学派法家学派与孔孟正统派儒学的斗争,集中表现在中央集权(地主政治)与分封诸侯(领主政治)的争论上,终于爆发了焚书坑儒的大破裂。前二二一年,初并天下,以丞相王绾为首的群臣,都主张在离秦较远的燕齐楚等地分封皇子为王,独廷尉李斯反对分封。秦始皇从李斯议,确定行施郡县制度。前二一二年,秦始皇大宴群臣,博士齐人淳于越倡议,主张学古法,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丞相李斯斥儒生不师今而学古,各尊私学,诽谤朝政,惑乱民心,建议禁私学。办法是除了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记一概烧毁;除了博士官所藏图书,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书一概送官府烧毁。下今后三十天不送所藏私书到官府,罚筑长城四年。聚谈诗书的人斩首,是古非今的人灭族,只有医药、卜箍、农作书不禁。民间求学以吏为师。秦始皇从李斯议,实行了焚书法令。前二一一年,方士求神仙不得,畏罪逃走,秦始皇太怒,活埋术士四百六十余人。这个焚书坑儒的野蛮行为,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极端尖锐。李斯主张中央集权,是适合时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学派(与韩非派法家合流)却是一种极端压制人民的政治思想。王绾、淳于越主张分封诸侯,是违反时宜的,他们所代表的儒家孔孟正统派(包括阴阳家与神仙家)却是讲仁义的政治思想。政治上学派上的斗争一直发展到大惨杀,把孟子学派的儒生大体杀尽(东汉赵岐说),李斯算是取得了胜利。但是,焚书坑儒,丝毫也不能消灭学派上的分歧,而且还促成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实行李斯的主张,皇位的当然继承人长子扶苏,替孔孟派儒生说话,秦始皇发怒,使扶苏到上郡(在陕西绥德县)监蒙恬军。前二一○年,秦始皇出巡,在路上病死。李斯怕扶苏继位,自己不得宠信,与宦官赵高用阴谋抑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为秦二世,伪造遗诏杀扶苏、蒙恬。不久,胡亥赵高又杀李斯。秦失去颇得民心的扶苏与拥有威望的大将蒙恬、丞相李斯,政权落在胡亥、赵高手中。胡亥厉行督责,昏暴无比,是完全的独夫,秦崩溃的条件全部成熟了。
嬴政的极端做法,导致的是秦王朝的短祚,仅持续了15年。晚唐诗人章碣在其《焚书坑》一诗中写道:“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
“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以至于现在某些人一想到这个历史事件,仍然耿耿于怀,恨不能掘墓鞭尸,恨不能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对秦始皇敲骨吸髓。这种仇恨实际上是后来的文人们潜意识里面的集体恐惧,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从感情上来说,老僧也觉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手段过于激烈,对当时的儒生们的确是太过残酷,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缓和的一些方法。不过如果要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最好从该事件产生的效果来评价,而不要采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标准。那么焚书坑儒的历史效果是什么呢?我认为通过这件事情之后,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
先来看看“焚书坑儒”的实质,“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

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比较秦始皇 焚书坑儒 和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什么不同? 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急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后果是什么?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是什么大家帮帮忙啊 怎么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对思想上的改革的作用?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类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对比.(异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的启示.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于不同之处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诸子百家不同思想态度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根本出发点啊 不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者焚书坑儒什么的.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什么 A.儒家思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什 比较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类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请简要一点,最好从它们好的和不好的方面来答.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什么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发展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文字狱的根本目的?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我觉得应该是C,老师却说是B, 请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材料一:秦始皇焚书坑儒.材料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