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结与知识梳理,要详细,最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4:40:56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结与知识梳理,要详细,最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
x}[ocG_!MD\m{[ 4 QFU;YxjLvԅ7%DI[J$uMþϏa̓琒˳3opɌ̌[Fd~mܥ5/67:oj{WƬWkw^13qr=7ϝZ)x)G[ 28\/x32133m\!@T??6BP6FsY,0nO3 Ww֦ggmoU?܄F'qSj{Ƥ3[q7h>x TO?=pE-罵n@uNv;9{0x(/&ty75F0Ou5R{~.8epoZr:-j}.{T)!U˩xS3zTPۀWjIw]sԡ[[o&[Wм*v\HXۮ=;+z^v@ww^w'qjοpnr4ڸӼ$Rgn)z;N]nJ>89rfΛ483,>f+>~n5?urx]/,jʁN5zFӡ2qS07cSSHH;wRPW",}N߆ɏCCDŽ轹kMdL@Q-;3K[`qD躭>Ey+_ o+ '5*;udsIx; eCFHZiIЃ =74F8l9鳄0j{3/ѐgŏ?P}|Ix,<#?ByF0 2[荻nd0zxvNv2nc2f4XAX"J-mQy"MF'ݩ)t&":ՙtXhUz!+,;Ly5&սҹ;.8z nXc1~K +R#2V4j9=;z1E Sa)65ne&USWQ.\#;Ը{ݡMgrk3q4*o b'%Z(29HP;%4\A@GMJqE 7lY .zʣ+1kmwuiFitRVZHsmꝓhwt;'쌻r ?7լ{爚j 1HR%A;YaHnnuJ!S`_2׿ f&|H:`D,kQ7uv$C 0PmxV&s'yEԘ显3ETw@qG/F?<wYM;S8{xQZ)G߫7ĿOLaG b+B3 `[ H={ v?fǯAÄr0ƝZE-6D$fiDj T]fL/'НmX:Й]{w~`k xH( XAFj'bOZTqLf&k`!3F'1g_eoZsW՜ (qPq:ċB6fی:inHG~ _}> ʰѺGXn$\]wm+,>ZCmMPqdnKjdޢBm-ЛD͙a wMKY!&NOb8s$#PZvZH/ k`ZPʯ0a6s;,$xzRoƓ^z˝/]\헦 1FyKMvxr,s0(o :m#5 SZNCmx-ZN]^$rNc߫;<( $}BۇT1P0̐)!]E<ʹX7Wdx(aQNQ=}45^Dv;RY9Xiuagi8@i &S魶[Ds.kD`KP=D\ϭ1sY>%XߎjIt[0DKiLE[o(' {[;N捙EipSͯ6jr'jA)EGcwY4ajUT !&SnɝH; "t%y0O|xq紀;C@K7c'oh,\,PìHVxkg/)) aC 4Iӝ}!EYbQnȘrZ2,>9 Aʤey9[Vt; DSnz'(SܿD`l¸KC]6"*CSneOyډ^>ڰZ hq']y)Fzݦy7NvWvkEm7n~&6n6iXCb(Z-7(AJQeRT#,R`;3+1b%3 ۇ,h"܈D$hbN}U48^xKG2s ",iGޕF . b 3rCGԒr>%4$~?jm]hX =SmlDF쪖K. cT+HC4ka^gjM8G;{Dш7gIPBc]&Yn'Ecn B,G߸ =H&WfYR M[q戵c 9O^b.i]bՓ.s J"yf_Cj3q(R3Rto@6l*Vpi R23gXhȹyp~CPS"͝55_S;-ATӎfJǶ P~❭{џ|F#dD!Mw~TjDwV\Sw72Cf'\O@>`Q*bL1u][RNPU xύRaGvVA3mAQ2YWTk 4JMM6%I(n[> " IҦ}*61[;`Eg(Qg<2_wx&7M"W H^0E1}A519U ,W4R.?L=w<v3cӤŦtC*ՆOi.RǶ~:Q(M\ _&19?&RjbDK^Yrq8nt/܋*H9Eq PG 8rMwo:zpX~ZEڄl 4lOyHycm,Uؐ -3*rh8= Fŋ*[WyB:)ST(! o,Ǒ,{ hVnJtgzquEPr3K`Ϗ>prpXda ~’) 5>gG ؖ"Oԛ؃^jlPhA=f$87Cxx+ݘsyoZq8Lu\Rwe_=lcH lث rQY &n! MTq55-0MFM4e*aG8Oɶ4N lVLzS84ͶQH8"Օbb>Y;}!';q̹#G 0 '"`X.3b4g!TEQJAMY5m_ B5%j!>B|Zzр,Eq$cފPs;Gh7|E /hO/va>+8-ҾxfMXS)g]4̜_Jh?VYyY k -!=o W C;ʥʖ_mIH6II٤6n]T/JMfˆYs9ٛAYsI/ӴM:6E&HMM|&czaPapc C_,xd-ao#C _~޸|<:j/'5˖kĮv,L28™JHW'PCO>q()+;TAc< 5$q{=S EH@%bohUD&tT n%i񎪴Fέ G- "-g dꇐsmV#T\JqAoχ8Tۡ>˅&j!JogėSQXEq"# PXWGW6pdV;lCuVj6JMe^ Sӆ:՜;O<0vܽ.Ji4>wR^#wB6Tvj_h7c Aj!+ oR4`j׋ܼr< -DJ/4 o}$cX`T Sm U(_]Cao+(4zen I5IuvM*ߐWW5hٙgS Kw5 ,q"G\vkMplW~]U<+GE vMf)_U$ RGp\1P*VSao\('d_6 #VZ")ő6ݚ0~\6KJs#f'hz[1&O8¥It~@H;tt6Z.luVYFleҽCQ\"h%lCքb[[v҈*Gq'b~.@q8]xRT2>vzl a!qJ/cr7{^mBLoTHDyNFʣcKBJjLmAY08 P& :<^&ݑ; M'vKXoqͯ!ZֿdnEOG&FA" #F\7E 48ƅqui-~.Ԕ͜S{\?nc^űăK.+윉Vtmn 9 )O=3ayIPԼ Ӥ+g^v]nEFnđ' ֲ'%F̞SW1ÑEjS?imG1D]1XYHB}7!||?9AmjGnɶ$mD0=0uIzt?+DHz$b$\ʶ$EFs!5qc GW(?T?ю+у' ~Rs֊|D NYy S/F'9.'n3/M3,l齓GugBdpRq>[o$~G/峗 >sLՋQ#+[b}:/mK/b,7iRzf%2F^74v/u YBA=a;SS'QZ:-XEsfV0i+L#)u uŸce=o;ۛҨhcv+ɵ{Hes7̜rh aNl_d!=bToeՖUir,{/%Aq3_ C5UL 1i>"8 Ф $cUl//Ld?&0*{dWk Q(cwR n#!_AcW0,'^HciL=v*ƾQ7`v=WoױO_ʙtsDjL͊}._F* @Yf[(Ev+y[ح⿈x!TkwZ/a@Qz+EqyB3[-N?B}м-RŔLFX3jVve;F Q+*W{V peP^q s65H p IAzV\y' D僧]B(nkN/i9'K# U/O&:KB.TTo얖M Y(!yZ$xۂt# ^`^{֞š"RA(gⲐ)*Cא׳ :z.׉rQln]A~]e;E vOyD–ÝUZbxJ篕Zޔ̚4B1)FDT3F9*DzaMo9tY5Z", m 6e@z/["C qB8I˹"I"84ſ;ٶJp PަN_*5@WTUJVX'<P bk, 9*NSwU^v 7DLC4xR`A7b_o;AFUO-qOժ;SvI1lMaցSpZ2Dgyu'+e"tߢDt4UIl@ EWI7l ϳ|=Iiz[rnBD?0D$AǑ9`s[0n"_1δ_#ӖIJ6kZ~fl[*ZWaQ0gko6Pđ ɶ[dt g̬r"힠ٲފKmT_9$INWvïX unnjY[9@A,7+ŕN,[IeL%&m /5Gty+ٸNc s^yʰaf@MǝF-~oTLͣoՑkd!8pa̫oA1i?xwNNzwT,t3߃V{ q>(9-3K?+ph)BeNNP}v2 Bـ E3'ez9q*xwusA)HNՖ|EDLymD2m)97K8=$jDb Aa/,9ܿ1Vhm,ÑTlkdZ\2 soPYAPm|T2سr]I7y]3}9C0l^"͏isބVii-.`X0fnaINWsg0]EG"3M ODrWTJhZP ,>ip2b]Pzg֫qJ>Jf ~a!e?´bfꧼ4 2;B*Ӈ% yO {z{czA+;*)'aIX L Dy5As8&[Lz.q)#қҁ3' {ekaڟAwR ACszvQ&mx"[> UuTtg Dm}Μ^g25\ݜCPsnۚ`BgK (l Y1l#%#z Ճ? 9 bЄXǶGީ}XO'bκM63a@DDܿi?7r+\SIr:m^g,߶%E\9rl|`OH|(Ƨɰ WWn%3 -\K+f\+q^R81z+[:)ᄃ"bV=.ka ZṰ6 2 $1LXfM `}FeBw5j-E ۔<N~>. kUN֞ATj~P:p3'I8Ma>iٻnF$7Wk?G* 56F6o>laF{Ҙa*qՄ2nV @^tCUWW(.iwҜpWC!7}MvuleuX}u C9i>CK3kS@jɤ߅={M^ɆMu:MevgjLIoh<b{S_o4ǰsU ӈX vCn;gI8m)y%$ݛ[g]ĕK mJ%R|+8 Yv\*:}x)²嬯]]po&ɡC/=9GV0QT{lc֕W&5΍Î!PK?XcH\#Â/BZL_r!KFJNr[_~E' VWTXy[l *>kBƞ8'"PS% RVorL$$s(]Mq4%eMÀFjJQ۔*u)wٶ'̀oiw;ɩ8;NB'N?%a!I 5hUGHpV!ynR4OĞ h\m43 ?Ӷ% H@tηǕg% oe`Z&q L`s9Yl#_2Bv?G!:;.ˌlނ|lxuRBɯJZ3p=~dP``弈4b9^Z f}=tls) u$,~$Wx(FMwG*ACv944EkuYָb } qI<՚ĕΩ5iz02SG+}%> n[,נZ]Hm؞^"U! 1"*Wu=N e_ ⯉f2 榸=)y(5I zTD Ve,]\VZ6Fo6a6H.ACбVCu}d#fvUfmZ4F2`|<~g¨!XH[~e ᘟOqY9E<:CeD ѯ*Ƌ굹hDd@z_brT 8ucE/wz*k wA[9-ymI> I?ӆ Vϸ$'7)l2"vawy$N2"5yv7hӐ vVt/l^ JwR;sdKLk$}1y=^jsZćxN#us-Zv5Bzڭ\RF"iث Z웏 m{*E؊3 Tuz ) ZaJG'Ү3E,xÆAEL T)9?z„!B93[B!VO}S-+JA|@?]'Ǿz?$r٥i%R?|b-ra\ͪNGiAU:2q%4 (?{)[13r:;+@ +7s,^7ߊXIbzڸsۛm{ u.%WvX,f|++ʢ U֔uߠNJwC՝PʳRtZ@lWf۟ \}4j|UTqo:0_y`> Nw')PQ=9{/ÅmHR]N - |>@(\&ɀ钼T.78ԈcŒltʁ_xdNJE`­ِLK!*{g|sA>(U"l;3gfAeOVZfNÁP.W wADz,8گ3tik]eE ofNoIwǨiҬaYXv#S7ٿO֫n{}j.N¢W:VĤw#6K[SFMOG6&ͦRulwTWo[>q } `҄;ugƻP6TC@*,oyG>}E7kMm ʯBi0@hEkRuSk%lړ]bwS"YF)Rʬqk\&Iqpt[??W{R­dXНwIJR):!ܨlÈՀYM!p}Lztq0P.)TbKUH-dΉٗJ#äMbG2ٷYAi%(P"[hK/^/)ͯ±CYӺ‚ qg%Hjn88t=ӲmX.%1^v9ׅ u01WH Cwl#pd&SŖE9)ZR G  & Spv9)V?uh#M+-p*50JM$x yA]z a^Xcvꊑ ǸY9ǹ ZV|Į9$!n_Մ ]NJ;X+dAm3hāQuwf_mP, rM MUDqͽEA-Xǔ,'(tG/ƨ2NkQ͠o|O:^ֈ^iڬ!Swʝ`|3P`3 <|5GBb<-vqLW{޿dg{(i#k5;͗NXbJ =do{O|B֭NE3!> fR)wcO &8k*XXȠjNl?~мI1OA j5y"cqϞSXœ  Z*zhV1k8z4 L(h0}M-m%uQi^'yowZomWM0eٞ%cυ4WFܣ'AH@Nڌ}~ ~_>ã76p2U| [{ C=ݧirk:9'Go14Bڀ9h=W#QVAm/S0Im1H{&7pws18Ўo#O,*f2D[-";y) *!vf,"luR"$.:vِ\B=I42vv8hn?V27rEBe/"x 7v`d_b|Im |?}^OVb A\roց\'/'/qχBay)|Jlʠ Ce~J ibZ$Y-{ln9}Bg =C-Qh K{(Fv硷X*L;g.GڮФ*h\d=:U+~(wBq#!zaOf%龓P >/sh_<'[a,?gibzrJNBCP+nZYQk`U'0}w8Lt1)w+'it顈Fz*Jb߉S fעɖ3 H\5b9JjDDDpmĜS> \=H /4,@R4EM+RD*SG]!&>" 9;YyݍwVWS3Kӱ8Ugf[c42>c~톸 <>~"}2C3_3¿nEIB~;,[yv_C daईYvO1%(+肄thU1ܫ`\ V֍BHR$Ru! }MjR琱(^9o)Ҋ@4X=(ӤbT2,S)!`+(}Yj+l!;>$^rΎ2>Vw֋foO8)?k{d P-.،,UՉ7)^a[cFm VkM&J1n%̇e0] {ӆUwHs)i(L:Ļm 'Dp{pɲ=ǹPP$afg .re0#]TFpGFV0#T U,4N=;ɽ2펡ѠcFg,.h'0p) VrfN s <θNfs Ք1&0/ -STE.*s4ZSv(LHIKX^x{+=}SmΧT7V+AEʙL s-ۣCnh>B(1|h-s7gPgߜHB9a lV3i!=rkףb6$cMؙ5 ["8TOB (¯b30:xQrWxSj^w#Ϣ==z. 8~ NpGfu]rJI=y*|׆`ijo"&C&3ş* jĺ($dIʯ1=VMm~CLup{jM"ʶaUV*yjU1wb[V9Z]wc2z,65C0e w;"G_ӿߣGߎ>~H6|48˥?G籿W"TQE'>{:)ei[^lV=3GO>'Rgo0'խ|m@PO9*$ط4]ё'F%5OaSRک&#'?3:x9 <~O?"FV(VPig) C>}MU}AAȧJ!`Q*Qk ;dR\4f]nͶICʔbA||F? MN me3xB@ =u~E6[0䘜.Z1HPM; %fż n{=&ujL~:sRҜ^]ԩ|߫pUz$^S59X_`i,rs*aDoBLf˭7諊ݻf,aiXBGm g){oZv:[ RFtP>M0<.4ثOV7IͼOpdCruOUjLC0u'Pt62D DHV1sNiiLh 72tQ6[BBNNSְT Y}}ϞNq}aUL3)F#3*\(>]ǀ$\FlbG~Lޞ\CJhʉSŮ{a30t\U e*S?;3gFE3/i"1!bژr{3)g-*m[QTЬHh|·k(goP53U|ǰڬt ]-h&XW4J'cZ<?tr\[6TujdD{NgDyz|Kt,o, 72G8),+[RLL#34F uGLjB(itZN>jnQ {U&] &~06a J^OV ʁtmHq[U=A>#)q.g|CwJ#,~.O G5tO1 T[?>@1(WţH ~zoT$}G+4";*Z8*/ w4o쎘& &8;, t!P p?sjKg\o3M".A}vk rޝ1vwVD-Nաe(]\fok]3&(NyjOuPHbZ2KYm'=4ѹ`HS|k&"[)qLH41"QǐvK|,ؗ6FxI`a)iRQ '\\ m!HrKk^Yˎat[lZT\ *{kNf IֽoOyLyw (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结与知识梳理,要详细,最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结与知识梳理,要详细,最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结与知识梳理,要详细,最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
九年物理知识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天平:
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单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 下沉;(2) < 上浮; (3) = 悬浮.(不会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 1J=1N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
推导公式:P=Fv.(速度的单位要用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热运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引力;引力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已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二、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三、比热容
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四、热机
热机原理:燃料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做功又转化成机械能.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常见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1、吸气冲程;2、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排气冲程.
热值(q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的热值.单位是J/kg或J/m3.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例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六章、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一、 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叫化石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核能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不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核能)不可能在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可再生资源:(水、风、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二、核能
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产生的能量.
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应用:核电、原子弹.
聚变: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
应用:氢弹.
三、太阳能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太阳能的利用:1、利用集热器加热;2、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
四、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火的利用,柴薪为主要能源.
第二次能源革命:机械动力代替人类,由柴薪向化石能源转化.
第三次能源革命:以核能为代表.
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五、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加剧.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未来的理想能源:
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2、必须足够便宜,使大多数人用得起;
3、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不污染环境.
我看了一下,总结的很全,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 三 物 理 知 识 点 1、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但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 2、 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或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

全部展开

初 三 物 理 知 识 点 1、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但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 2、 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或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动能增大,减速运动的物体动能减小,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它是否运动。 4、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度,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底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降底)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标志:相对水平地面,物体是否被举高。 5、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体而言),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6、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非匀速运行,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相当于上升运动)动能减小(速度减小)势能增大(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增加),这一过程卫星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相当于下落运动)动能增大(速度增大)势能减小(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减小)这一过程中卫星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在近地点上,卫星运行速度最大,动能最大,距地球最近,势能最小。在远地点上,卫星运行速度最小,动能最小,距地球最远,势能最大。 7、 分析下列事例中能的转化: 1水平面静止的物体: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2加速升空的火箭或气球: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3下坡时刹车的汽车: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4匀速上升的电梯: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5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6水平地面上刹车的汽车: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7出站的列车: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8光滑斜面上滚下的钢球: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9不计阻力时上抛的石块: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8、 当物体中空中自由运动时,若物体上升,则把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若物体下降,则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在转化的过程中无阻力,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若物体匀速上升,则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这时,不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而是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机械能增加,若物体匀速下降,则动能不变,势能减小,减小的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而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9、 皮球弹跳过程可分为四个过程:上升过程(皮球从高处下落到刚好要着地)是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皮球刚要着地的瞬间动能最大);压缩过程(皮球与地面间发生相互作用,到皮球形变最大)是把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当皮球形变最大时,弹性势能最大);恢复原状过程(皮球恢复原来形状到刚要离开地面)是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刚要离开地面的瞬间,它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上升过程(从离开地面到上升至最高处)是把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然后又要下落,重复以上过程。 10、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1、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包括: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 分子的直径是用10-10m来量度的(或百亿分之几米)分子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13、 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其此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距(间隙),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扩散现象之所以能发生,主要原因是分子无规则的运动,能说明无规则运动的事例有: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另一原因是分子间作用力很小)2水和酒精相混合总体积减小。3装有油的钢筒在高压下外壁渗出了油 14、 物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物体难以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气体分子可以到处漂移,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引力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15、 1当分子间实际距离大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2当分子间实际距离小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3当分子间实际距离等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等于分子斥力,合力为零。 4当分子间实际距离为平衡间距10倍时,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近似为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5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r> r0),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的更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6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rR2,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它们两端的电压U1 U2,通过它们的电流I1 I2;若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U1 U2,通过它们的电流I1 I2, 26、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注意:在叙述该定律时,“导体中的电流”必须放在前面。 27、在常温下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若测得值为R1,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测它的电阻若测得值为R2,发现R2 的阻值大约是R1 的10倍,这是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在开灯瞬间经过灯丝的电流是灯炮正常发光时电流的10倍。故灯丝烧断往往在开灯或关灯的瞬间。 28、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 ;需要的器材有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及若干导线;实验电路图如右,在实验时需测量的两个物理量是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在连接实物图时开关应断开,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位置上(图中的b端);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电流,以便多次测量,得到多组对应的电流、电压值,求出多个待测电阻值,再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29、电阻相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使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所串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电阻相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使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所并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长工电阻的倒数之和 30、在家庭电路中每多开一盏灯,电路总电阻将减小,干路总电流将增大,电路中的总功率将增大。 31、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W=UIt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32、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电功率P=W/t =UI 。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3、电功的单位有焦,度、千瓦时;电功率的单位有瓦、千瓦。1KWh=3.6*106J 34、用电器上一般标有电流值和电压值如“220V 60W”,220V表示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两端所加的电压),60W表示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35、测定小灯炮功率实验的原理是P=UI ,电源电压应高于小灯炮的额定电压,电流表量程应略高于小灯炮的额定电流,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电流以便测出小灯炮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36、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Q=I2Rt,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也就是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此时电流所做的功W等于产生的热量Q 。 37、重要例题: * 一灯炮上标有“6V 3W” 则 a 、灯丝电阻为R=U额2/P额=(6V)2/3W=12欧 b、 该灯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I=P额/U额=3W/6V=0.5A c、 若在该灯两端加上4V电压时它的实际功率为I实= U实/R=4V/12欧 =1/3A P实 =U实I实=4V*1/3A=1.33W d、 若要将该灯接在9V的电源上,则应串联一个多大电阻 ,R=UR/I=(U-UL)/I =(9V- 6V)/0.5A=6欧 e、 若将该灯和“6V 2W”的灯串联在9V的电源上则两灯的实际功率为 R1=U12/P1=36/3欧=12欧 R2=U22/P2=36/2欧=18欧 I=U/(R1+R2)=9V/(12欧+18欧)=0.3A U1`=I*R1=0.3A*12欧=3.6V U2`=I*R2=0.3A*18欧=5.4V P1`=U1`*I=3.6V*0.3A=1.08W P2`=U2`*I=5.4V*0.3A=1.62W 38、电能表上所标的电压值和电流值的乘积表示能接入该 电能表用电器的最大功率, 39、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40、高压触电的两种方式是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41、安全用电的原则:不 第三部分 电和磁 1、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软铁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软磁性材料,电磁铁的铁芯应用软铁,钢磁化后磁性可以长期保存,称为硬磁性材料,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2、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感线是为了形象的描述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 3、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跟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一致,跟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受力方向一致,跟经过该点的磁感线的曲线方向一致。 4、地磁场的磁感线从地磁北极(或地理南极附近)发出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附近) 小磁针指南北是由于受地磁场的作用,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并不重合。 5、奥斯特实验(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正是电流的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该实验还表明:电流方向改变了,磁针的偏转方向也相反。这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奥斯特是第一个发现电和磁之间联系的人。 6、能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7、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电磁铁的极性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改变 电磁性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还可以在电流一定,外形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线圈的匝数来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8、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发现的: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9、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它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0、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了电动机。 11、直流电动机之所以能够连续转动,是因为有换向器,它的作用是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换向器就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12、两个重要例题 1)5欧和10欧两电阻串联在6V电源上,求电路中的电流和每个电阻 所分的电压? 2)有一只小灯炮,它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是8.3欧,正常工作时电压是2.5V。如果只有电压 为6V的电源,要使小灯炮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电阻?

收起

买一本人教版的初中总复习的书就应该行了,在这写会看得你眼睛花花脑袋发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