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 装满昆虫的衣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9:29:19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 装满昆虫的衣袋
x\R+I4LO?u}@Ў.b !KUFdSœJ Yɪ23ǗuN.q>:yOw-OA!,a!OLVؼ×_P_wJDԣVx4Aբ}~-5.RW੟QJ`TQ8tWUT.{x*>|\SUݩ^za"STw~Y^-Qw[ .U׮ѕ\*7ޮ94d¨?T/rLޑjTeSMˁgհjjXW'5 ٹU&Zc*} I#} ۞v)|R(gT1J8bb7 GoʧY=fDx9 -q`I Uej FdF$fw5`)vfvV!:57Nᬠ<<ܰV:`>omy{&gyts{.Uuph$f=y岮TqHu1>hW\Ty:&҅1gJm[yID'wz Vg>w h3a( T߷A{\cvDi5*G=r~4 槫9K2k!|b[h?b(w'_E2&*s L3','AIụKie Vܭ2 .3`#/ yzX&WTǑ U&c&l>}~r/5 @Y5F>1O3l4A|BD)`/aXӶk-_`5i3xU-a`co#g.'Q U< g;0#5\ y&@ <^ TX=mˌFҧ{1ꖨ)ieGVtKLar s<”PL 'd:+p#`dF*V{Y,^{Gi;M}u1Z/0ROq>/Mxf欆prwr6MPՂDl>43HϓS҄(>u:U۰BwƉ?p"Y3Fqx>1Mg?˜x[/wq3* o/)p}U-g +Gwp>K0ٰ<데1 #uS|(QYo=Y?4*x o(N(4t븘bc`> b”zFvCxa98%b?zJlϜԢ9'-' NIo:+GYa;YfíW/ަrba4G^Ꮷb F݃RQ'e#QP8߿?:10G)je?W̭ϣZ0hPCMx!) A2 o,Z  APq%RWSC"&+?l>8uTcLI].`zc.<Za8\'.`%P^wUW(nI8u Oh3DD}}q_Gxq#w%TϮ(z#QaߟY](s\] :@fEdf ɸ'&mt`LOTIӻHSÎʽ15:: mXmtZm^N:&Q%3hZQ0MŃr|h;v=i>Z>~)FM rHѠJ692&JVNȻ !!A_:I暒 "gsCr*!⭄O|Su?WZ8.C'FNGʐޚHИFb) ؈:9$lp!̪sh(?GdZ:#;TDQ(Mj\]Mb'׬w0[K鶏GM8y{^4 ; 6jjI ~o@zPmY,C!e@NʫjQ-$V eMEC K4e$r0@cF%L23;w(TZ-#kǗ R.<&l$NO}{??[Hge&FLxL@<0;p]9kݽ۴!a[37\QnʣBF&D3 %5xwD[_ҵo$$7*J)GZh'F>]:@MyxN%2:U0Ԃ"0# U^"?쭆xI DOVޱ.|q"frA6LN(O[t1Kl828Zai_0ާd-ECHwn\ Q׹#,bK\Q"Gblڨk@p7[< MqY"'?&a`:yQg0B]KdXn$+ \u-3hمo.t,iOoIN׋%G?kxdDTF/%13M̈́[SR-q$#;1IvKIFO9ZN둜Xz{ Fo/~Hx.$L7 5bk6/b_ itiui$}m0$L uyX߳г=~Qwņr<m?듩ua=>DxVϢѫ-Veq RꈈjOsIlxMe#4.zޔt(r]-wOҩ΄ő(/,]hEYw!@| 1C,s0?@syZ#IgϮ6+42s|L&ug5}uD)~ 8 &U\_!X2. Go K.dirOV (_R7ꘃ)K6LJd+y9AZbo/)ƊzŒ~޴{GߘVU"[<{G`2j+ɤ3<.]!z$V Vad%,ixOO樞Nu,g8w1 ^7GVA0#u vULm+ 7OHp> &uؓ?9EVU]v8o׮NU^R tElq6LJ8'Hp< RLz ",~wY0o!ww='"h:j?=${R*`e-M=[iBw_BƓ7 b*MYB@p "py >gx&"n7+Lg{I6GCL p0[`"^Q.Ö(~.GNG<[cY+,(LƷ$8[Y6ߟ.3j 6̊P;` lyJ5T \=a|X^|ZQH8(3]3Su7t0ChGxqɣz45/F Rwc2}V3 p_b^Eʽ;]T-f[y$2UZ$3d,q7Hձ2K͇ty#Bu>~Q:GVve6c#TK)J/}Y8%`w#siy"=(S޳z|mY' = ULCã*WR`_aibuRc7oRi>'OL(dVu=uDNݭ 9H0,ڶ FYfi@ZHNȎ04'Ҍm0l)Aō:_)i{9ςtk62LV}|N~jzCnY8C #rŤ@HkK -*t!F,2b%&-JZL]\4gT1$~S4W׏L&Y2 ,s uHb>wIVmf4g'\d[dDU塙MeKYr)9xf ?`KP]JQ~S-i atr L .oA01*X3PޢM7=th,(NW/]W?}|Tϯu Vg{oXn@s7ʚ 1*Iݬ<?3q:OpG[${уS?&jNh5)M05)/l2FG)p.KWKٜ33GƥJ^]b'`< K<)Hϣ%X 7,Ӓrgvi]NʕnR*&R6/󮲌eC6e`ji~v=Iwcr4d6.֙`*mg 6M:)iCIhޑ'͹ԞM}Hک~$6ݑB}Ż8bR#طuAg#Yz|ڪ3GB;(`A=ݏLwfl߀ m3wc<)2kz!3uW,>mTs@NI*0ܻޱԬsf?`j'oX'6 j0{p"ByԖde&dz٩ab:/eb d" t`A[[*[/{ۓcjt':l^4>x T=I46hcjn^P+\NTCnkPQS#4` "d6V%^ܹ;TbJ鰊%[Z4,oKkķl2G=g^0eNUBK3}}S2=!IF,\'EtC-RXX;\z4g:Mwo4pVⷔ5(xϖcO[r+s#$5f M 4% F[iI̓0l:Lx`RQC5w3#IsшΫzḦTEޠu#ʄVkW2P@\a_h<4ҡjg9`Ϊl\30m'w?b0EҔ̂)g$l ; iF0}_&{ ߅͛>Gm턥V|ZiV./'<堻{%[ f@Ć B:>bu yOވfBy i\5DKXhT!kҩht~c{F:gIzΩW0e틊 UR5"s1Ȉҙ:DE|hafda;7&2S/DL$`(;=&>p!S˶E&FM!nvRyi`j=W.r>w W=-c[eS k&MՋqI̘3dAxbpK1 /[dbI2Q & 3,dqK/^=O=s9ì LS[kyM(Sv$UvEͯ]u{"$c?z}W6 |5PzoJž v)s],Ƚ\t=g2zY门mӍɽÔ[(Uf"nNA= ~~N,Gٲ:l1 oVacO߸?*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 装满昆虫的衣袋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 装满昆虫的衣袋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 装满昆虫的衣袋
《装满昆虫的衣袋》修改意见稿
李蓓蓓老师执教的《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旨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第二部分,通过两件事来生动地说明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入迷程度.一件事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另一件事是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母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第三部分写了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着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根据对教材的解读,李老师设计了四个教学目标,通过李老师对教学设计的解说,现在从以下六个提出修改意见.
甲:关于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的修改建议: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所以,李蓓蓓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我们觉得教学流程上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学流程应该清晰地呈现出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同时,教学流程的每一个步骤目的应该非常的明确.李蓓蓓老师在初次的文本设计中,教学流程共分了六步,分别是:激趣导入新课——自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精读课文,批文入情——总结全文,情感升华——布置作业.针对李老师的设计步骤,针对课文的特点,我们觉得应该做如下的调整:
第一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每堂课的导入都是必然的,而且良好的开端必定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门独到的艺术,它犹如小提琴伴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又好似下棋,第一着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局的输赢.所以,作为语文老师,精湛的导入艺术,会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的情思,会自然地引导学生走人文本之中去.在这节课中,李老师采用让学生摸摸自己口袋的方式进行导课,与文本的关系的确不大,而且学生在触摸自己口袋的同时,课堂秩序显得有些乱了,所以建议李老师采用朗读一段精美的《昆虫记》片段,或者声情并茂地讲述一段关于《昆虫记》的故事,以此吸引学生,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这样,既体现了课前的资源的拓展与运用,同时又体现了与文本的紧密结合.
第二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因为在前面的学情分析中李老师已经介绍到,五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关键是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预习指导,尤其是预习题的布置直接关系到预习质量的高低.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就已经对文本进行了整体感知,所以在授课的第二个环节中,直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快速浏览后再来检查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基本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为下面的精读感悟做好铺垫和准备.
第三步:精读课文,批文入情.
这一环节也是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重要环节,既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自我发展.李蓓蓓老师的说课设计中这一环节有些凌乱,建议做以下调整——分为四个小步骤,因为课文的第二到第十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通过两件事情描写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所以建议对第一件事情教师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策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然后和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后,引导学习运用方法自己学习第二件事情,最后是全班交流自学情况.这四个小步骤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方法的总结,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效果的交流.
第四步:回读课文,理清结构.
回读课文很重要,学生在经历了对文本重点内容的感知后,再回过头来读读全文,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很好的回顾,同时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就是整体——部分——整体.在这个学习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因为《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本文在写作结构方面的特点先概括介绍法布尔,再具体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最后再概括介绍法布尔.对于学生写文章安排结构这是一篇很好的范例.也就是说,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感悟一篇课文写了什么,也有责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第五步:课堂练习,情感升华.
每一节语文课,必须要有适当的练习,在对文本的感悟结束后,安排适当的读、写练习,或体现对语言的积累,或体现对语言的运用,或发表自己的见解,都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语文的策略与方式.在适当的练习中,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认识更加多元和立体.本课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设计练笔,设计对名言的积累,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走进这位科学家,激发学生对名人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第六步: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建议李老师在作业的布置与学生的发展和对文本的课后拓展结合起来,同时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可以是写作方面的,可以是摘抄方面的,可以是阅读方面的.
乙:建议李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凸显自己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其专业素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就是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课堂教学的功夫.通过李老师刚才对本课设计的说课,基本上把握了本文的主旨,课文通过两件具体的事例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了兴趣,可谓如文中所言——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本课的重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具体的语句感悟法布尔的这种对昆虫痴迷的情感.但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李老师对文本的段落处理不是很妥当,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以及课堂中每个环节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建议进行如下的调整:
课文的2——10自然段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其中2、3自然段为一个故事,4至10自然段为一个故事.这两段文字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李老师的说课中力图体现对第二三自然段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然后总结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4——10自然段.结果整个过程给人的感觉是始终牵着学生,尤其在后面的环节,教师的课堂表现比学生突出,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和课堂的前半个环节的处理基本雷同,这是不足取的.所以希望李老师对课文4——10自然段的处理策略重新考虑,大胆放手,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进行体会,交流的时候根据学情教师只是点拨,抓住课堂的生成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及时地转化为课堂宝贵的资源,使整个课堂呈现一个立体圆融的学习场景,课堂中学生找到的每一个句子引导学生在现当时的情景,运用说再现,运用演再现.多种策略运用的目的在于体现教师教材解读的功夫和课堂教学的功夫,相信李老师会做得很好.
丙:建议李老师要关注课堂评价的积极性.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的点评犹如一面镜子,有力的折射出一位语文老师的素养.在语文课堂中,老师的点评语言应该是丰富而生动,针对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教师的评价内容应广搏而深刻,根据学情展开开放性的评价;评价的情感应该真挚而诚恳,情感的挥洒,会带动学生深入地接受作品.所以,在情感的带动下,使课堂的氛围呈现这样的理想状态——读山,有山的挺拔,读水,有水的轻灵.本课中,读法布尔,应该读出法布尔的执着与痴迷.李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了及时的跟进,而且形式比较单一,比如在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的时候,学生起来朗读自己找到的关于法布尔喜好昆虫,结果因为找纺织娘忘记回家的句子后,李老师只是说“你真会读书!”这种评价非常的模糊,学生的会读书表现在哪里,是因为停顿适当、语速适中、语气温和、情感到位还是字音准确,还是态度认真,因为评价不够具体和准确,也可以说评价的笼统模糊,不能很好的为这位学生的发展和其他学生的表现起到一个示范和导向,从而导致教学的过程没有起伏,课堂没有波澜,气氛比较沉闷.所以在这个环节的朗读中,没有看到学生出现越来读的越好的现象.还有,李老师根据“终于”一词展开想象,想象法布尔在这三天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李老师预设了四个学生的想象可能是:纺织娘这只小昆虫的声音时断时续,很哪找;纺织娘藏身的地方很严密,不容易发现它;纺织娘有翅膀,它发现了法布尔就立刻飞走了;周围草丛密集,根本不好捉到纺织娘.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想象的非常好,可以说李老师在这个环节对文本的处理时独具匠心.同时这一环节也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创新思维,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经验超越了文本,这个时候如果李老师预设一下自己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独特想象,结合文本特点用自己的评价语言为学生创设一种语境,注意了文本的价值取向——用心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喜爱,从而实现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统一.教学效果一定很理想.所以,建议李老师在此环节预设一下自己的评价语言和评价角度,发挥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这样能够为我们的这节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穿越的课堂,师生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丁:建议李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价值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从李老师的教案设计中,我发现本课中对学生连连发问的现象太频繁,而且老师设计提问的问题很随意,本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的,第三个目标就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全文如果围绕这一目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课文的重点语句你看到了或者说认识了一问怎样的法布尔?效果会比李老师一次次对学生发问好.例如,在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李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法布尔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从2、3自然段中看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短短的两段文字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发问,这样的问题,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还有第4—10自然段的交流中李老师连续进行了近十次的发问——比如说有:你能发挥形象,他还会看到什么?把“欣赏”改为看看好不好,为什么?这一天,他还捡了什么?什么叫鼓鼓囊囊?他带回家干什么?爸爸妈妈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放进”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一连串的问题使课堂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和感觉,建议李老师在这个环节就设计一个和前面学习一样的问题:读课文的4——10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说说你从中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法布尔.这样,全文的学习重点明确,问题突出,主线分明,层次清晰.学生也能够根据这个大的问题进行静心的阅读和思考,学生的回答也会避免肤浅和苍白.在此,也建议李老师重新对文本进行解读,重新理解目标的确定,只要把文本和目标装在了心中,课堂教学就会有条不紊.
戊:建议李老师关注课堂中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我们常态课的教学过程中,借助文本运用有效策略进行情感体验凸显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是大多数老师能够意识到的.而情感体验老师们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往往是朗读.正确有效的朗读的确是学生感悟文本的必经路径.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李蓓蓓老师设计的朗读环节和方式也很多,有浏览性的阅读,为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有带着提示的小声读,为的是渗透学习方法,了解人物特点;有运用方法的默读,为的是学生能够在方法的引导下提高能力;有在学习后的感悟读,为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不管是哪个环节哪个形式的朗读,建议李老师以提高和发展学生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灵活的驾驭和调控课堂,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朗读,而且关注学生朗读的变化,跟进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对文本的朗读中,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法布尔,认识法布尔,感受这位科学家的成功的根源在于自己从小就有执著的精神和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自然得到很好的熏染.但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建议李老师设计一个练笔的镜头,而且也希望李老师在每节语文课的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练笔.这样的环节同样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关心和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唯有课堂练笔,才可能真正体现全员参与.学生哪怕只写一句话,也是自己思考与表达的结果.在课文的最后,学生对文本有了认识和理解后,建议李老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来到法布尔发雕像边,你想说点什么?请写下来吧.此时,学生对法布尔的敬佩,对向他学习的欲望,法布尔给予的启示等会顺着笔尖流淌在孩子们稚嫩的文字中.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己:对李老师这节课其他几处细节的建议:
首先是学习方法的提炼与出示这一细节.课文2、3自然段的学习中,老师出示学习提示后,学生自己读书,然后教师引导大家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完后,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这两个自然的学习过程,运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然后依次在黑板上板书这些方法:抓关键词,用心品读;发挥想象;概括标题;感受人物特点.这些方法的概括和出现很突兀,学生会有些发蒙的.再者,用心品读和感受人物特点是模糊地,怎么算是用心品读,怎么算是感受人物特点,定位都不够准确,所以建议李老师在这里究竟要教给学生怎样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在琢磨一下.关于学习方法的出示如果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概括相机板书,会更合理一些的.方法溶于学习过程中,不是游离于学习之外强加给学生,更体现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其次,关于学生情感的提升要体现对文本的有效拓展.当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含义,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后,老师引导学生交流课文对自己的启示,法布尔对自己的启示后,应由法布尔这位科学家的成功拓展出去,法布尔只是众多科学家中对社会对人类有作为的代表人之一,物理学家牛顿,天文学家张衡,镭的发明者居里夫人等,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就成功,所以,介绍其他的科学家或者名人成功的事迹,出示关于成功的名言或者警句,这是文本有效地拓展,是体现对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一种理解,而且这一环节体现的是我们用经典在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孩子们把这些名言警句记在心里,说不哪一天会生根发芽.
再次,建议李蓓蓓老师注意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其实这是需要老师在执教路上时时注意的问题.教师的语言体现了教师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老师,语言不仅要流畅,更应该有激情和节奏,力争我们课堂上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能给学生或震撼,或感动,或温暖,语速语调的变化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当我们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巧妙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行走在语文的路途中,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针对李老师的教案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提出以上修改建议,相信修改后再来执教的李老师以及她的学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预祝李老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