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0:34:47
无
xWYrJJ/ CG^@GE U ca HRV^>WIa\GuD眛>Z'O_>03/BPovped T; 5:2F {*пELjCpӕYRә !oz!v_&A2{nR.%2s{t5Pr,p"AW cpy.< vzk\KTElU:VDK"\WDmmE$]p.#?H6`ï.Qda/ { 1]j `Du3m=F64ю9}&)VSۊЯ{Xyٽm,zoyy5z5mB4Bg/R)Fć1u*ɜ"*Q't ̕rq*WK\\IH^3"[gh kJJmهҶ. =X*4*|4=ɸՊsr[܄0wiCo'UV6ڥ0 T`Jx=I% qЃ977?Ĭes9yЭ"2=wk᪈c*F{u=m]i6 GK62N>˟$8F?GRפ)M(?ϽWM_6(`)(R*kj W<%u#f%6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出自一则佛教典故.据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记载,当时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其佛学造诣极高,常被各地请去传道讲经.一天,他应邀到佛寺讲经时,有僧人施礼请他解答关于佛教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问题.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唱了一句偈语:“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为如果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那么,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即使修到百足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继续用心去做,仔细去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语出自《景德传灯录》,讲的是景岑禅师的故事.
景岑禅师是唐朝时湖南长沙人,师从于南泉普愿(沩山),法号「招贤大师」,世人称为「长沙和尚」.
一日,一僧见过了南泉普愿,景岑派小和尚去问话.曰:“和尚见南泉后如何?”默然.再问.曰:“未见南泉时如何?”曰:“不可更别有也.”
景岑禅师听了小和尚的汇报,作了一偈:“百尺竿头不动(坐的)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尺竿头不动”是很高的境界,是一种寻常人不易达成的豁然开朗.也许这就是顿悟,是由凡入圣境.到了这种境界,已然得窥法门,已经是“得入”了.当然,付出的艰苦和经验不一而足.这一点,我以为非常重要,世界虽大,人生的路也长,但并不是经常会有这种机会,有这样的感悟.大多时候,只是感觉在爬山,在往前走,而这种“一览众山小”的享受,只有在一定的巅峰才得体验.山外自然更有山,大家对此自然也有各自的理解,但我以为,要有这样的震憾,还是很不容易.
可是,百尽竿头还不是“真”,还得更进一步,那如何进步?小和尚和我们一样困惑,向景岑禅师问了同样的问题:“百尺竿头,如何进步?”景岑禅师回答道:“朗州山,澧洲水.”小和尚还不明白:“弟子不会.”景岑禅师进一步解释:“四海五湖王化里.”
我理解,景岑禅师所说的,就是由圣入凡,出空入有,到生活中找回悟的价值来.山水海湖,十方世界,都是“真”意所在,都是烦恼即菩提的世界.洞山良价有一句偈正好做注脚:“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要归炭里坐去.这又好比是顿悟后的渐修,到生活中去实践禅.景岑禅师的老师南泉普愿说死后愿做山下农家的水牯牛,这又是化我为万物了,也许正是“全身”所指.到了这样的境界,我想才真是无拘无束,无可无不可了.
于是想到陆游的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不知是不是有竹竿偈的意思在里面.
回过头来再一想,这竿本是要爬的,百尺的竿,爬上去自是不容易,再进一步,我想,多半还就是滑下来吧.

百尺竿头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长竿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