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阅卷现场】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②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1 11:21:58 高中作文
【阅卷现场】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②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阅卷现场】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②作文

【阅卷现场】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②

2015年高考湖北卷佳作欣赏

内容25+表达25+发展10=60分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作文试题以情景类材料的形式呈现。试题材料叙述的主要内容是:泉水在地下默默地蓄积,一旦喷涌而出,便汇成溪流,奔向远方。没有地下泉水的默默聚集,就没有地上清泉的淙淙流淌。然而,地上的喷泉引人瞩目,地下的泉水却鲜有关注。同一种泉水竟有如此不同的“际遇”,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很容易引发考生的联想,使考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富有个性和创意地表达自己关于人生、生命、成长等的认识和思考。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思路:


⑴关注泉水与清泉的位置关系和相互关系。泉水在地下蓄积,清泉在地上喷涌,其“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这一句是旨意标向性的语句,是文章立意应该把握的重点。据此,我们便可以把立意点确定在“厚积薄发”。这一立意点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写作时要注意辩明一个关系,即“泉水与喷泉”之间的“积”与“发”的关系,前后者是条件关系。有了泉水默默不语的蓄积才有机会喷涌出令人瞩目的喷泉。要想成为喷泉必须在底下蓄势待发,磨炼功力。比如:梅花以春夏秋三季的默默酝酿,只为了冬天悬崖百丈冰上的俏丽与芬芳,这是自然现象向我们诠释厚积是薄发前的酝酿;李时珍远足旅行,尽千难万险,终于在60岁时写成巨著《本草纲目》,这是人生的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成功之道。写作时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处理好“积”与“发”、“不积与不发”的关系,就会切合题意。


⑵关注泉水与喷泉的情态与形态。喷泉骄傲地涌出,泉水默默不语,这是情态的对比;喷泉不断的喷涌,泉水不断的聚焦,这是形态的对照。“泉水”是试题材料的中心物象,用“蓄积”“默默不语”“不断聚集”等带有褒义倾向的词语对其进行描述,这些很明显是对泉水的颂扬,是对“泉水”在背后默默付出、积淀、积蓄、准备、努力等精神品质的赞美。据此,我们可以把立意点确定在“默默奉献者伟大”。由此拓展,我们也可以认为,泉水的忍耐,默然无语,甘居卑下,是一种素养和智慧,是变成众人瞩目的喷泉的序曲。但泉水是没有掌声的,他知道成功的真谛不在于鲜花和掌声,也非别人的认可或肯定,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升华,据此展开“现象与本质”“静止与发展”“眼前与长远”等哲理的思辨,也不失为好的立意点。


需要提醒的是,考生如果从个别词语出发,而不从材料整体出发,可能就会造成审题偏差。比如抓材料中“一旦有机会”而谈“机会”;或就材料中的“聚集”而谈“团结”;或就材料中的“默默”泛泛而谈亲情感恩等,都不太符合题意。

【满分作文(60分)】

积聚力量 完美喷涌


湖北考生


    冰心奶奶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艳羡它现时的明丽,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汗水。”正是因为花儿在黑暗中的努力萌发,才迎接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正是因为花蕾的坚持绽放,才触摸到了人们赞许的目光。


    泉水默默积蓄力量,最终才有了那不停喷涌的骄傲和荣光。烈烈骄阳下,是他酸疼躬曲的脊梁;闷热枯燥的杂交实验室里,是他紧锁的眉头和沉思的目光。袁隆平教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实验田与实验室间穿梭,紧咬牙关,默默坚忍地在失败与汗水的河流里奋游。终于,在某束阳光的亲吻下,杂交稻绽放了它饱满的微笑。中国沸腾了!世界沸腾了!正是袁教授的默默坚持与不断聚积力量,才迎来了中国的荣光!而我心中的女神,发明“抗疟神药”的屠呦呦女士,亦是如此。默默耕耘,才拥抱最甜美的花香;坚持积蓄,才亲吻最耀眼的太阳!


     泉水默默积蓄力量,最终才有了那清凉甘甜的美好和芬芳。


     阴暗幽森的集中营里,他用坚定的眼神鼓励他人决不放弃;硝烟弥漫的谩骂声中,他用勇毅的双臂告诉敌人他永不退缩。曼德拉总统从年青到年老,始终为争取平等自由蓄积力量;从青丝到白发,不忘为造福人民而坚持奋斗。终于,黑人白人平等了,黑人再也不必像老鼠一样奴颜仆相地过日子,幸福,自由,从此都是平等的了!正是曼德拉总统的默默坚持与不懈奋斗,才喷涌出了全体黑人的幸福之泉!


     而我心中的男神,“无手无脚无烦恼”的尼克•胡哲亦是如此。默默学习,才征服咆哮的海浪、奔腾的骏马;乐观坚定,才抚摸到生命的柔弱!


     然而,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可以值得被历史铭记的才华。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默默和蔼力量,喷涌出青春的活力与积极芬芳。若是在春天的早晨邂逅一只受伤的雏鸟,我会包扎它的伤口然后放飞它;若是在夏日的正午遇到中暑倒地的老爷爷,我会扶起他然后送医院;若是在冬天的大雪中看到迷路的孩童,我会牵着他的手送他回家。可能我只是渺小的一滴地下的水,但只要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汇聚起来,便会涌出充满正能量的清泉!


      默默积蓄力量吧,少男少女们!待喷涌那刻,你会看到,周遭花木葳蕤,绿木繁阴;你会听到,天空中的小鸟轻啼,啭啭动听!你会被清风轻推着,荡入世界这幅完美大画卷!

点评

     立意切合题旨,论证严密充分。标题由具体的“泉水的蓄积”提炼出“积聚力量”这一抽象的观点,很好地揭示了地下“泉水”的价值和意义。而“泉水默默积蓄力量,最终才有了那不停喷涌的骄傲和荣光”“泉水默默积蓄力量,最终才有了那清凉甘甜的美好和芬芳”则是对这一价值和意义的具体阐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论证过程中,作者选用了事实论证(袁隆平、曼德拉)和比较论证(我们普通人与名人、伟人)两种方法,逻辑严密,说理充分。


    材料传正能量,文句有表现力。文章所选的论证材料典型,给人正能量。袁隆平、屠呦呦是科学家,曼德拉是政治家,他们都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敬仰的伟人,材料在充分证明聚积力量的同时,更给读者予灵魂的洗涤,有感染力。文章虽是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但许多文句形象生动,有表现力。比如“终于,在某束阳光的亲吻下,杂交稻绽放了它饱满的微笑”,比拟手法的运用,让科学亲切可爱;结尾“你会被清风轻推着,荡入世界这幅完美大画卷”是对聚积力量的价值和意义的形象表达,意味隽永。


欣 舞

篇一: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亮点点评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亮点点评

在高考(微博)阅卷现场,我们总能读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委婉,有的长于说理,有的精于记叙,有的如出水芙蓉清新自然,有的似洛阳牡丹典雅厚重??它们争奇斗艳,尽显风流,它们摇曳多姿,风格各异。下面,我们一同感受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的馥郁芬芳,揭示它们夺魁的秘诀。

秘诀一——针砭时弊,追根溯源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文章,总能散发出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给人以警醒与深思。写议论文,如果能从社会现象入手,然后追根溯源,分析事物的本质原因,那么,你的文章将绽放理性光芒。

【佳作借鉴】拒绝平庸

众多的大智慧者,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正走向平庸。拒绝平庸,对他们而言,是如此必要,却又相当艰难。

还记得一年前的四月,在校礼堂聆听周国平先生演讲的情景。我怀着一颗极为敬重的心,去感受一位写出澄明而深刻文字的哲学家的思想。可结果很是失望,我没触摸到他的深度思考,反而感受到了,会场中充斥着的恶俗的商业味道。

没有人否认周国平先生是一位不平庸的哲学家,善从哲学的高度辨析人生和世态。不能说他已变得平庸,只是,毋庸置疑,在那个无法用哲学气息掩盖商业味道的上午,在某种程度上他正在走向平庸。他自己很清楚,他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一种平庸。”但他无力拒绝。

对于有“孔雀王”之称的杨丽萍而言,现实同样如此。

当她在自己的舞剧中加入类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吗”的吆喝呐喊时,一位著名的舞评家说,这是中国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

但杨丽萍又能如何?当《云南映像》这样的精品都带动不了票房,“拒绝平庸”四个大字显得多么苍白无力,走向平庸,乃是无奈之举。

是什么,让这些大智慧者拒绝平庸变得如此艰难?

答案很简单,是当下文化环境与文化品位的日渐平庸化和商业化。

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留给大智慧者的生存空间十分狭窄。而就在这样狭窄的

空间中,还挤占着商业利益等许多相斥之物!越来越狭小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渐渐放弃自己的坚守。因为拒绝平庸,可能意味着放弃生存的机会。

但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不平庸的大智慧者,他们的精神与思考,引领大众思考的航线。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如果缺少了不平庸的人们的思想航标,那将会有一大批人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只是太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觉得大智慧者的拒绝平庸与自己无关,于是站在一旁冷眼相看,保持着集体的冷漠。

为大智慧者提供拒绝平庸的空间,是一个时代的任务、一个民族的任务。

拒绝平庸,更是每个人的任务。

【亮点赏析】

这篇满分作文的亮点,大致有二。

其一,目光敏锐、针砭时弊。高考作文需要作者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现实中寻找写作素材和灵感。作者从周国平与杨丽萍的身上,隐隐约约看到了什么叫平庸。一位是受人尊重的学者、作家,一位是技艺精湛的舞蹈艺术家,他们都难以拒绝平庸,这是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作者以此切入,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其二,追根溯源、思想深刻。面对崇拜的对象,他不是顶礼膜拜,而是客观认识,不是头脑发热,而是冷静思考,难能可贵的是,在批判之余还能客观分析,指出“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不平庸的大智慧者,他们的精神与思考,引领大众思考的航线”,触及事物的本质,足见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冠华作文网)

秘诀二——领异标新,独树一帜

千古文章意为高,高考作文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个性特色。“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立意不落窠臼,想别人之所未想,发别人之所未发,定能让你的作文独树一帜,赢得高分。

【佳作借鉴】世间再无真“狂”人

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众时说的

有诗云: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吗?从社会的角度看,是的,而且是不得不。看看那些名人,有谁敢不低头以示谦逊?有谁敢锋芒毕露?大师是清一色的戴一副眼镜,腋下夹着书,低着头行色匆匆,显出儒家风范;大官是清一色的西装革履,笑容满面,手里提着公文包,见人就笑;还有专家、成功人士等,这些“成熟商人”无不这样,但他们以前完全不是这样的,是功利的社会改变了他们。他们为了人气,为了知名度,为了粉丝而不敢锋芒毕露。就以那知名歌唱演员来说,她因为一句“大家好,我来了”而在社会上栽了不少跟头,她人气低,红不起来,于是她变了,变得圆滑了。

因此,当整个社会都变得圆滑的时候,世间也就再无真“狂”人了。为此,我要高呼:世间曾有真“狂”人,世间需要真“狂”人!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自述:“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他金榜题名谈及恩师时竟狂言:“居然是无名小辈王植!”这自然是他“亦狂亦狭亦温文”的个性的体现。当代学者钱钟书更是对老师极不满意,而戏言老师太笨、太懒、太俗。狷介之士刘文典更是狂得痛快,他狂言:“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

敖等人的事例,作者信手拈来,运用恰当。综观,本文立意高远,不落俗套,文笔大气,论证严谨,亮点频出,不愧为满分之作。(冠华作文网)

秘诀三——因事悟理,以小见大

写作来源于生活,当我们空发感慨、胡编乱造故事时,不妨把笔伸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从亲身经历的事情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因为自己亲身感受,知道其中细节,所以容易写得具体、细致、生动、感人。因事悟理,从小处感受精彩的世界,感悟非凡人生,让我们的文思如清泉般汩汩流动。

【佳作借鉴】拒绝平庸——风沙渡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邈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高考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雨吹凉了满腔热情、浇灭了心中理想,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而被丢弃在脑后,他们早忘却了自己接受过高等教育,忘却了父母的期望,于是一个个变得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他们身居陋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甘于平庸甘于卑贱,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必先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拥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者与出众者的最大区别。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坚定的眼神,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脚下的路,我坚信:终有一天,“蚁族”也能“扶摇而上九万里”。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一定不是一个平庸世俗的商人。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

高原的汉子,也必是满腹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透着豪情与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一笑出门而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因你而精彩。

【亮点赏析】

作者因赶考时看见一家名为“风沙渡”的小餐馆,由此生发,情思飞扬,联想到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发出“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坚定的眼神,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的感叹,事由虽小,但阐释的却是人生的大道理。生活中处处有文章,看我们是否有心而已,作者从细微处着笔,由此生发出不凡的人生哲思,让人折服。

另外,本文视野开阔,旁征博引,才气逼人。即便化用诗句,也饶有情趣,你看“与老板相视一笑出门而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句,潇洒之态跃然纸上。

秘诀四——融情于物,意切情真

记叙文写作如果借助某一物体来反衬所描写的主体,融情于物,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行文时,若借某一物体点明中心,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卒章显志。

【佳作借鉴】向日葵没有眼泪

从我记事起,家中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金黄向阳,是重瓣的那种,花期很长,在盛夏的阳光里常常开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是哪一瓣在反射着阳光,只觉得耀眼眩晕。

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在我出生时种下的,每年留种,每年播种。

模糊的记忆里留存着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起了大早,我忽然发现花丛中蹲着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正在悉心清除杂草,扶正微微倾斜的花株。

“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上面怎么沾满了泪珠呢?”彼时的自己总是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切都是这样。

“没有,傻姑娘,向日葵是没有眼泪的。只要太阳一照射,它们马上就坚强乐观了。”年轻的爸爸少有的耐心模样在那一刻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中,好看的眉眼,高挺的鼻子,说话时微微张合的嘴唇,还有那浅浅的微笑。

下页

篇二:2015年天津高考作文评析-新瓶旧酒,不难上手

2015年天津高考作文评析

新瓶旧酒,不难上手

一、天津历年高考作文的难易程度

高考作文的题目难度,大概可以分为三档:

最难的,是“旧书”、“母语”这样的题目,要求考生从文化的高度入手,不单要求熟稔文化事件的相关细节,而且要求提出文化层面的体悟和评析,操作起来,难度最大;

次一等的,是“手机”、“老规矩”、“兽首拍卖”这样的题目,要求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现实,或是对具体事件展开层层深入的评价,或是要了解当下社会的宏观特点,并围绕相关话题加以展开。如果考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上手就不大舒服,写偏、套作的情况,也就容易发生;比如2015年其它地区的高考作文题目,广东“与自然的远与近”,就是介于一档和二档之间的好题目,或从文化高度谈对自然的体认,或结合天气预报、网络搜索,谈当下社会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而河南的“给违反交规父亲的一封信”,则显然是

一句,是俗称的“穿靴戴帽”,会吃大亏。

选材上,尽量把常见的大俗例子,李白屈原司马迁之流,扔到一边,尽量选择突显个人色彩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有两个要点:1、材料中有没有细节,表明这个材料是你认真积累、而非道听途说的?2、材料中的这些细节,是否是直接支撑你的论点的?这两个要点,是拉开看似同类作文档次、分数的关键所在。

结构上,要注意层次段落的递进,注意蓄势到升华的节奏把控,无论是学而思东学堂语文“常挂在嘴边”的“六段式”,还是利用“小标题”整合旁征博引的材料,亦或是单人传记式写法,处理这样的题目,都会游刃有余。

语言上,须知:比文采更重要的,是整散结合的句式节奏把控。比喻、拟人加排比,这种语言综合运用题的必备技巧,已经被大家用滥了。尤其是男生,如果你没有办法操控散文化的抒情语言,细腻生动地描摹内心某一瞬间的触动和感悟,那么利用句式格式的排列组合来调控文章节奏,就是让文章脱蛹成蝶的关键。

立意上,与其说比拼的是大家对“范儿”理解的高下,不如说比的就是对个性化选材的提炼和升华,关键还是选材。须知:一切没有具体材料细节支撑的“高远立意”,都只是空泛的侃侃而谈,对于提升文章档次和分数,并没有什么用处。

三、备战高考作文的要点

考虑到天津高考作文题目的实际情况,未来一年的高三考生,并不需要在审题上下更大的功夫。考生可以多研究天津高考历年题目、乃至全国高考题目之间的主题分类关系,较其它省市的同学更早进入到主题迁移的归纳当中。犹记得我02~03年在耀华中学实验班备战高考作文的时候,一年以来历次考场作文的写作都有成型的套路,算上选择例子,构思一篇考场作文都不需要花5分钟的时间。考生是完全可以做到,利用暑期集中备战作文,然后一年“坐享其成”的。

真正需要强化的,是以下三个方面:材料对于细节的积累和把控,把控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于结构的递进意识,这一点千万不要糊弄自己,不要偷懒;对于语言的节奏把控。一般二类下甚至三类的文章,练好这三点,就可以稳居二类上,冲击一类文了。三类以下的文章,可能需要在审题(关键是扣题)、主题迁移(关键是减少套作的痕迹)、基本语言表达(写书面语,不要大白话、注水文)三个方面,下大力气提升。

考虑到未来天津可能顺应全国趋势出现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必须得兼顾到二档和一档作文的要求,做一些额外的准备。对于时事评论来说,学而思东学堂语文会建议从“传统”、“现代”、“后现代”三个概念的关系切入,使同学面对纷繁复杂的时事现象时,可以“身怀利器”,快刀乱麻地对其加以归类和整合。而对于

文化品位来说,我们可以帮助大家从理论的高度拆解文化现象,从中提炼出此类作文必不可少的“文化情怀”。考生自己复习的时候,可以先从天津07年“有句话常挂在嘴边”这样的题目入手练笔,由浅入深,逐步触碰“母语”这样的题目。

当然,真正能够帮助考生在高考作文阅卷现场脱颖而出的,还是在审题恰切的前提下,是否能够发现并呈现、突出自己的个性。在空气燥热、老师疲惫的阅卷现场,一篇个性斐然的文章,不啻于一缕清风。对于准高三考生而言,在你正式开始备考之前,你必须问一问自己:你和其他同学不同的地方,体现在哪儿?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你也就掌握了这一年里,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015.6.7,天津高考题目公布后,

篇三:201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及优秀作文赏析

201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及优秀作文赏析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

【满分作文一】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毛主席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满分作文评析】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

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毛主席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尽管行文中有个别不当的用词和错别字,三个史料也有排列顺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

【满分作文二】

远近结合,感知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根据考题材料的内容,认为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现代科技间接感受自然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离自然“近”,但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后者离自然“远”,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可以认识自然的规律。

因此作者主张取两者之“利”,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围绕这一观点,文章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列举了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说明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规律和本质;而今人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所以今人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

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思路较清楚。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绝对化了。文章个别句子有语病。

【满分作文三】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满分作文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提出现代人类当用科学认知与亲身体验二种方式感知自然,具有辩证思维,故立意较高。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结构全篇,清晰又合理。文章在有限篇幅内运用了自然、文学、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充实。在表达上,文章征引名谚、古典诗文,有效地增强了该文的表达效果。

此文章显示出了考生把握问题的一定思想深度、较为广阔的知识视野,以及较好的文字表达功底。当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地方用词不够准确;文化知识把握亦似是而非。但对于一篇高中生的应考作文,自不可苛求。

【满分作文四】

走进香山之中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一处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间小道,踩着落叶吱吱作响,微风吹动,一片片绿的、黄的、红的树叶轻飘飘地散落,带着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们的嗅觉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么的柔软,踩上去如同踩在一块海绵上,时不时浸出一点水来,使鞋子沾满土的气息。落叶铺在地上,形成一道红火的小径,待秋天一过,它们化为养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树长得更加茂盛,也让这里的风景更加美丽。

茂盛的树上有鸟类鸣叫,婉转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引得我们幻想这些鸟类的模样,它们的样子肯定是极可爱的吧!一只不知名的鸟儿从一处枝头扑棱扑棱地飞向空中,带着自己的希望向天边飞去时,也让我知道了这个自然的神奇,鸟儿带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

秋天的香山,美的是这里的树,红中夹带着黄与绿,错落有致,树的根须向地下垂直蔓延,突出它们的年龄以及经历过的沧桑。这里的树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们的名字呢?我们是来亲近自然,而不是辨别自然的,自然这么美,为什么不多去体验呢?你看这火红的树叶飘散是否会让你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美丽的景象是否会让你“停车坐爱枫林晚”呢?自然啊,你为何这么美?让我站在香山里为你驻足!

天气不似预期,天空中风起云涌,树叶沙沙作响,散落的叶片层层高。雨,毫无预兆地下了起来,香山中的花果清香、丛林气息霎时间融入雨水中。人们似乎在雨水中更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爱。当你也随我撑起雨伞走上半山腰,再俯视山下的树林,雨模糊了它们,却给它们带来一场美丽的交响乐,也给它们绘制出一幅美丽的油画,这等美景是在电视与电脑中体验不来的,因为这里还有自然的气息与自然的声音。

雨渐小,自然的气息依旧弥漫在空中。可惜时间给予我领略自然的太少了,匆匆忙忙踩着混和树叶与雨水的土地,带着这里的自然味道跟随旅行团离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

【满分作文点评】

“香山那么美,我想去看看”。这篇作文是记叙散文,选材立意都符合题意,而且中心突出。文章表达符合文体要求,语言有文采。

符合题意表现在,作者自始至终紧扣材料,比如作文的

中心突出表现在,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在写用视觉、用听觉、用嗅觉、用触觉、用心灵去感知香山这个小小的生态图。

这篇文章文情并茂,记叙散文特征突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等诗句的引用,文章先指出电视网络等科技手段在感知自然时的不足:无法让人感知自然的美和力量。用孩子、画家和作家面对屏幕等媒介的表现证明自己的观点,又用迟子建的言论作证,事、理结合,言之凿凿,使论证严密。接着,文章提出一个深刻的观点:亲身走进自然的意义不止于对美的感知,更在非常自然妥当。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

【满分作文点评】

本文围绕“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立论,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周密。文章开门见山,于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先从反面论证“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电视等的出现使“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成为了可能。通过科技,我们不仅能看遍世界的美景,还能更深入的探索自然的奥妙。科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让我们更好的感知自然。

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见了世界的壮美与辽阔。目前,一组“世界与内蒙去感知自然虽然“未尝不可”,但是“远远不够”,再从正面论证只有走进自然才能收获“自然赠予人类的无限美好”,结尾再次点题。行文连贯,照应严密。语言整饬流畅,句式长短结合,富有节奏,蕴涵情感,显露出较为坚实的表达功底。稍微有些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引文不尽准确,个别地方“得”“地”不分,个别句子因存在掉字现象而损害到语言之美。

【满分作文七】

带您去看花海

昨日之时,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

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仍记得小时候,父母外出,外婆你总是在乡下带着我忙农活。正当夏时,天气炎热,忽然一场大雨,你放下农活,笑眯眯地翻过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说:“囡囡,热了吧?走,外婆带你凉快去。”一个激灵,鱼跃而起。外婆打着把破旧的伞,肩上骑着小小的我便出了门。外婆所说的“纳凉好去处”竟是村里的一片莲藕地。地是小方的浅池塘,有一间破木屋,我们进去时已湿了身,外婆顺手摘了片荷叶搭在我的头上,浅浅的荷香,仿佛我就正是荷花欲开时刚醒来的花仙子,我离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冲刷了盛夏的暑气,连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凉的,溢着花香的。

荷花淡淡开,在风雨中舒展姿态,绿色的裙摆随风扬起。我偎依在你怀里,糯糯的声音问道:“外婆,为什么下雨了就会凉快?为什么荷花夏天开?为什么??”“哎呦,可问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晓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后天呢,大后天呢?”我追着问,你捏了捏我的小脸,说:“那要等囡囡长大后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惆怅,这片荷塘已离我有些远了。

是啊,长大了,我会了。我会牵着你去散步,瞧见路边开得正烂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着它,告诉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热解毒之用??那是金钱草,因为它的叶子圆圆的像铜钱??”你笑而不语,脸上尽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样的状况。但你眯着眼,总是看不清,觉得天更远更远了,自嘲的说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你的手背,翻了翻手机里近几天的天气预报,说“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这个星期都不会下雨,我们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诉你荷花有哪些药用价值哦。”我扬了扬手机,天空就在这里,自然也在这里,不远。我们可以离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谢你,带我去看荷赏雨,让我亲近自然,获得感性认识;现在,我带你去看荷花成片,给你数数荷花的药效,让我们理性认识自然,不必遗憾。

我们,去看花海成片,细数花名。

【满分作文点评】

大道至简。高考场上的作文亦然。本文的“至简”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标题简。题好文一半。高考作文要求“题目自拟”,该生拟的是“带您去看花海”,此题是全文一以贯之的线索,拟得很有诗意、很能吸引人眼球;用“您”这个

篇四:11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

11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

【作文真题】

七、(60分)

23.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关键,就是要解析清楚题目中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确定立意。

“这个世界需要你”这个题目很显然讲的是“这个世界”和“你”的关系,“这个世界”是主语,“你”是宾语,他们之间是需要的关系。弄清楚了关系,考生可从各个要素下手,不断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你?”题目中这两个要素是需要清楚的。至于“你”到底是什么的确立,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作文的高下。

这个“你”可以是具象的,比如周总理,可据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来写;可写昭君,这类和平使者;甚至从反面,写巨贪和珅,做反面教材;鲁迅、雷锋、焦裕禄等等;甚或某些不看重生命的自杀者??.

这个“你”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道义,比如良知,比如绿色,比如创新,比如和平??

总体而论,山东的作文平易,学生有话可说,还可以从中考察学生的生活态度,人生责任等,导向性是明而良好的。

【满分作文】

这世界需要你

一首歌,一个回忆。我一不小心走进了你的回忆,喜欢戴上耳机静静听那首Vae,从此我的世界里再也不能没有你。

--题记。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你展开音乐的翅膀,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抚平我们的忧伤,美好的曾经,自废的约定,夹杂着你的歌声,如樱花飞舞,如落英缤纷。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白堤柳帘;粉色信笺,盛满思念;如果当时,红雨瓢泼;半城烟沙,金戈铁马;有何不可,解冻冰河;灰色头像,坠落升空。你的音乐充满回忆,眉目当年,流转心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乐溢满伤感,人生若之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飞蛾扑火,单人旅途,仿佛都是无奈的选择。你用音乐眷写青春,你用音乐道出了学生时代最明媚的伤,我们的世界从此有了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位心灵医生。你本该拿起手术刀救死扶伤,却用音乐为我们疗伤。你告诉我们,我做我的改变,又何必纠结;你告诉我们,不是穿上情侣装,就可以装情侣;你告诉我们,如果爱,就请深深爱;你告诉我们,我想牵着你的手,逃离这个星球;你告诉我们,一缕青丝,一生珍藏;你告诉我们,一起踏过了几座春秋,领悟了爱不是追逐占有;你告诉我们,玫瑰花的葬礼,埋葬着深深爱着的你;你告诉我

们,花开后花又落,轮回也没结果;你告诉我们,缓缓流淌的爱,芳菲不尽;你告诉我们,你的城府有多深,我爱的有多蠢;你告诉我们,惟爱你,你的声音是幸福的动力;你告诉我们……你已经占据了我们半个灵魂,睡觉总会不自觉的听着你的声音,我们的世界需要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没有你的世界会降温。你像夜空中的那轮清澈的庐州月,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上,给迷路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喜欢你那迷人的烟花笑,都说烟花易冷,而你却独自灿烂,温暖我们的明天;喜欢听你的雪花谣,像是时光倒流,睡在了妈妈的怀抱,安静的独享这久违的幸福感。你是个“坏孩子”,独自承受这变化,因为你懂得“真情or假意,自知冷暖”。我们世界不能没有你,没有你的世界仿佛是世界末日。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道看不见的风景。你“潜伏”网络,保持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用你的低调谱写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你一直在那不遥远的地方,为我们鼓掌,却不被所谓的“正统”接受。你“破冰而出”,签约海碟,空降全国,签售专辑,走上荧屏,锻炼自己,我们终于看到了你这道靓丽的风景。我寻你千百度,你在那灯火阑珊处。你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你。

你的音乐才华令人叹服,你的低调让人佩服,这个高调的世界,需要你的降温。

你说,我们的恋爱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你说,该在的会在,该走的会走。我希望你是我们的珍贵,永远都不要离开我们的世界。

这个世界需要你

人若惜,皆可怜;

一纸笔,千句言;

这个世界需要你,各放异彩尽欢颜。

——题记开辟鸿蒙,世何所需?吾以为万物生灵。而论及人世,鉴古今,览内外,当付谁人?以一言,这个世界需要你。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谁能诠释那份对荆楚富强的赤诚?谁又能演绎那段对庶民安泰的追寻?无奈人心不古,报国无门。汨罗江畔,浪声铿锵,执著的唯有那份毅然。满目的冰霜,琳琅的哀伤,终落尽,一世繁华。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世人怎能畅览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又怎能感慨那般“受极刑而无愠色”的淡然?无奈时光流逝,终千年,未见来者。穿越空间的洪荒,追随你的,原来只剩下那份残影。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那烽火连天,战乱纷争,将未成而万古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累累血案何以终结?那边疆稳固,民族和睦的安定又何以企及?拂尘入胡,大爱无言。时间飞散,青冢独留向黄昏,灵魂撕扯过,终不忘,是你对祖国的切切思念。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怎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狂放不羁?有怎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霸气巍然?唐朝的大气与华美也必定会黯淡一分姿色。因为美女丝绸,终不敌,你的那份豪情。文字中浸透着你的风骨,恍惚间,足以填满整个盛世。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那部绝美的生命交响曲何以融进万千心灵的音脉?那

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又何以在世人眼前绽放异彩?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虽穷尽一生的灵魂,终不悔,只为演奏那曲最炫烂的挽歌。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谁来担当那份扫恶打黑,除暴安良的铁面无私?又是谁来书写那份嘘寒问暖,扶危济困的柔肠百转?你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心网如织,雨滴是泪,愿用最动听的歌喉,换取你浅浅的驻足。

这个世界需要你,若不是你······

这个世界需要你,是你初生牛犊的锐气,是你风华正茂的意气,是你老当益壮的牛气。冰封王座,舍尔其谁?

这个世界需要你,而你,就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

这个世界需要你

“临行密密缝”,缝的是浓浓的亲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的是深深的友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连的是浓浓的爱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崛的是爱国之情……充满真的世界才是美好的!

情,这世界需要你。情,在这世界的每个角落。在中国,有一位年迈的母亲,她在灯下劳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她将浓浓的母爱缝进衣中,伴远行的儿子出行,这是伟大的亲情。

在外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叫丘索维金娜,她的儿子患有白血病,为了给儿子治病,33岁的她仍活跃在体操赛场上,她说:“一枚奖牌等于几千欧元,多得奖为的是多拿奖金为儿子治病。”当看到她33岁仍在体操赛区场上奋力表演的时候,你是否会心生感动?是啊,这是伟大的亲情,它足以感动任何人。

情,在这世界的每个时代。在中国古代,当廉颇多次侮辱蔺相如时,蔺相如的一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让廉颇无话可说,因为怀有爱国之情才让蔺相如有如此胸怀,也正因为有爱国之情才让廉颇负荆请罪,才会有“将相和”的千古美谈。在现代,有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当他大学选修历史学后听说“九?一八”事变。他说:“不学历史了,学造飞机大炮。”为的是保卫祖国。钱老留学毕业后,放弃了美国的富裕生活,投入到祖国建设中,他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也为爱国之情,让他弃文从理,让钱老成为我心中的英雄。

倘若没有情,世界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出行的游子身着破烂衣服,饥寒交迫;丘索维金娜的儿子因无钱治疗而离开人世;国家因廉颇、蔺相如的自私而日益衰败,最终国破家亡;钱伟长留居国外,享受优质生活,没有情,世界将毫无生机,人活着将毫无意义。所以,情,这世界需要你,是你让人互相帮助,让亲人互相体贴,让爱人互相关爱,让世界充满温暖。情像灿烂的阳光照耀着万物,像清净的流水滋润着万物,像柔和的春风抚摸着万物,情穿过岁月的风尘而历久弥新,越过历史的长河而亘古不变。

情,这世界需要你。

满分剖析

没有情的世界是可怕的,这世界需要情。这个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和爱国之情。文章

和最后一段,引用、排比、比喻、感叹的灵活运用,不仅仅让我们体会到文章的语言文采飞扬,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文?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岷竦奈幕自碳捌涑涫档哪谌荨?/p>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20分+表达分20分+发展分20分=总分60分

这个世界需要你

落雨的屋檐,蓄满夏日的鸟鸣,我看到了你。

你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中,看春泥啃进笨重的犁耙,你是亿万农民中的一份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那些充满阳光与丰沛雨水的粟粒,那些在拔节生长的青青荞麦,那些穿梭在农田沟垅的彳亍躬行,是你播种的希望,是你沧桑面孔中条条的沟壑,是你留下的记忆的年轮。

这世界需要你,你伏在长满万物的大地,耕耘着一片世外桃源,你收获丰收的果实,金灿灿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胗吵哪愕男α常颐堑玫降氖枪沟牧甘常愕玫搅讼苍糜敫行弧?/p>

城市的森林,铜墙铁壁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你。

一双双劳动的手,为你弹出黏合平凡人生的哀乐,一曲城市交响乐可以让你饱满的灵魂延荡之无穷。你是暴晒在烈日炎炎下的建设者,我看到你铺砌的一砖一瓦。你的汗水浸渍出城市的宏伟蓝图,一颗心似乎要飞往天际。也许底层的工作让你卑微,让你逃避,也许你的心胸更大更宽,也许是我们的苛责与吝啬,但城市的建设需要你,这世界需要你。

这世界需要你,你穿行在城市的森林,搭建了生活与发展的阶梯,你的肩膀承担着城市建设的重任。我们得到了这遮风挡雨的屋檐,你得到的是满足和赞扬。

万千平凡人生,你与我别无二致。我们都是耕耘在平凡岗位的人,拥有各自的悲喜交加,拥有各自喜怒哀乐,我们一同踏人时光悲愤的河流,看那些或喜或悲的心事泅你上岸。字句联袂而起,人生笔耕不辍,你——平凡的你,添给这个世界的不仅是脚下的位置,还有人生纵横的路。

无数相叠的路途织成世界的网,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世界需要你,人生的大戏你亦有许多角色,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对这个薪鲜的世界,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活铺给你一条交错的路,生活筑造给你一座繁华的城,生活交给你将人生穿针引线。

这世界需要你,不管是行在田畴的你,不管是敲出城市叮咚的你,也不管是平凡的……卑微而伟大的你我,都是缀缝世界的绵密针脚,都是落笔生花的笔触,都是曲声叮叮的音符,都是泼墨的绿荫里的点点光斑。你给予了世界生花的妙笔,你给予了世界油盐酱醋的美好、自得与惬意。与他人的人生交织这世界,绘作一幅绚丽画卷。

(山东考生)满分剖析文章撷取了富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农民在田间的辛勤劳作、农民在田间的巨大贡献、人生大舞台的种种角色,用了总分式层进的结构,表达了主题。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