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讨论性善论性恶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8:57:56
为什么讨论性善论性恶论
为什么讨论性善论性恶论
为什么讨论性善论性恶论
人的天性中,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去恶扬善,就是修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问题,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扬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究竟哪一个的主张较对?大致上,后人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因此,也可以说佛教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佛说“ 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主张佛教性善论的根据.事实上,佛教虽可说是性善论,也可说是性恶论,佛教的本质,却是既不属于性善论,也不属于性恶论.众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论; 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这是性恶论.因为,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还归于善,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 两者观点不同,目的却是一样.所以,佛教可以左右逢源而适其所适.若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的本性问题,说性本善与性本恶,是从哇哇坠地时算起的,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业,他们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他们也无从再追究.孟子偏重了理性价值,所以说性善,荀子着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其实,他们都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从这一点上说,佛教既非性善论,也非性恶论.因为,佛教看众生,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的目的达成——成佛,从当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我们的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是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