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许的祖先是谁啊我是福建晋江的请问我们姓许的祖先是谁要对的不要瞎掰而且要知道是谁 哪迁徙来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7:52:42
姓许的祖先是谁啊我是福建晋江的请问我们姓许的祖先是谁要对的不要瞎掰而且要知道是谁 哪迁徙来的
x}r+ɱݯ#vĎ93#FQ?ɏ~?q$WH& $HB2BUw?Vfuɽ%El@*++s?뿘NAwdr.^96k»O7o /n/2>[r?(W~2;_E??ȏWW}o˯?3yA4k0O1͙vT{;.(ez-9XQ=6-vM9\СϦyb0ײ}ߪZ9v ;{~y-}FYm^,5OY 6,;LQ&,wAs|e'G ĵa*6\cT럣rR {~9*~ưz^ڔn5ȼG{ ?`k&7v0 c;eЙvcaj7"\4r\S!L}gj6j%/谆a ٌ`9{9ؽ\NM>G/D;O4$Pv/?ChMGJɌgau=WAvu9ncm]Q_/GZٜ<|}g}L9(E .<3}x&}rrO_Rw4:%u_<0h!y}pk :-{;]N6%:^:1_BO WK(MMûarifp;hִE>mleVTBŤ^ZSU4fWdMli~0b. Jdfot^hdr~Tw M?'v3G)ӂã)׃V@$k@$Zߢ8m QꕏΗox<=/2ĥvTӇMwT/j[ʴ+k4܊\>\sGWPoE^}`6Ë"PpKPzlrh6ZK!`L*#$ZѡSl_OQmт$CWpE!g0`cVKwb ԏC^9ЁMo]Cnʚ3Sg"VI5!(އ" TKS".]SUEe{*e͹erLQgj[|[n{m?71ld>n*Gx'nLmJo7uaڢlikɖk9HvlmQQ:Ե6~B+*~~yb t@V9]ZЛBEte͡^i<ˏ @/𸌋a%'&iok.֖>9 ASWbC&, g8]RC9[,5~?k0ܕ7C5\/ƗǥhM0&d%&0$;52j0d@޽h@5h:dFGO1E5qۄ]|`;hhNYr-yޑ!QpΤː7b ZhpTweh|;~~^(@+*.@D  Dږ]/ӲXmnqޛ!Y2׶.j,Aȋ^p+W5. Gx|CK yjk'q#.O#b+inO6W 7 "T3 (U];u+bF}XNjA_W W1~— [ G/ ttՎjWAs"ij4fQ$nXCgDGz}3Edjs,jF]GgQ H%!m<㿯'B!U }."Q0뮖ԢS8Ǘ~+${tĕaQMH,-w jRZ<+4 ƓDz\PIAMTGݘ8r^#{#b4F]P\gq1튀ѲݿEVpwX)JT Ɠ9MJœ;ЙS?&SoG>I? de>Mv Yf{7L7HW765v|~)vgLUq)D87PD/@Á/%)êO{0j5<%,Z7fr>:. r'iVځ "NM.r Fq(\%ie{@'Ag4Hpnf m 'sE^%#TT&Qs3&tz5MT l`D5akЇo{~M1ƇLr6 Z9^O'>!3Kff+z#.Í#;%uDmUDi1R-6LZB} >A|QTT%iв 1h)s6#GG{`L+߬gϣ u jWK&6f&2WnE##Ǖ>ؔDB<bTvqe5l֒`4dD &tFF"=cvL7ofߢL#!Fo+\y\NJjmn ~l*{IÓpxgY4v>[21<ç1`;}dFFb*'ee8ˠx-.3Z3f?g, ix!sM?TZ_҆Iz-_:'H|d0^lIjcXkfR?tchqLR2gaV$^l^[7=] ]aw$(!8bjK!Kr@ocH As_yY1!4|1G3? {9{ it @"76OJlcegO(Wã}J6?7J2~J%TDg/.cĔ,Jוu /XU`E;D$xkd~s: k$-bcVB&R R͈A\A /H?NW/ x4%:kaI`Mjt=}T*M6A#U= ˆnW]Nv4tQrxyR[ʯqjâ4bXĆ(WC 5UcjDvMMRi)״29:[T<A؇6ax2:Rɒg c]qz9 g+4n+Xx~UYUnDvW]T8qwaaH<%A[9pp#g LfkS4gW9[nV,_x.u%1W^"OI~3S7^enۺ }k+y#Oqm5 b,` T&diffg}D":Vr|V_FXɀ.NLf:򈊨*ܬś(0\,PΛR޺Rf^Xж"LM#νPD~+Ot@u|06|l uM&-@m*h( Q%Akt.23N, B3e-ncwa/5Rӝ2,/$P;Cɵ٥a=k:kRWmrR$׍]:E)}+}VCж9 |BV9qI]T̓z`  C4bfº7+\w[O7/~Dx^Y}k4[f>˘_lx]NNUoOg+_oN5U{E Ofv2k\@õRij&{Q*D8!&C^Fc,`M#e+8m7ɑY{!nI,*bBۊAѮ ;-Wfa=J U㊙d֪p+iXɅÎ2&;$G8E"w`{ű #CqH,)ud!H(l5pyVTJGI´AҘ \*Ѭ8Hgs 3\﨓K4/G:'h΍AΆJnp# OA&e,oP]:ys ifJ u?(@Z񙎐~ txKwT$]&J7.1Zk ?帪Ī&^yDC,D21n.L-hőJE٠4r%+.ݘL\Ay2 dInID&XXx\ VPaW澊[=;ޢrqk]XV>q3*cgcc4V.2l%$d JI:z`m0%ԗL^)ݎ.JE-<R+R7js_`CkOYyfYaEo43u>, qj9?yŻʦ-^C7!Q?Mlޓ>0SD۞y$ 1Bۗ>ܚ 7ZMwM%xim{,([2/*-hH«Y,Y:3^c1c[̎)t+Ԁ]T%[?{av=0Żl[$!q5DQb ]NKVR>mK 4 Oa80=UYig2:d^'hKsA|7IvF"Tf-ev{R"XbOHpMg[t?+ ѸTN:{9jkG+\+L2Y iC0S2Ӫ}8ULab}շYÛL &zuiUdJRzW05Ir\r|G[*eáml rGs,qԼy )v^X~U8;B㩂?nzޱJ[ q6}-rizoKbV#p>`: .Uv"ـY>9DF麑 2naXtqubD }>E!7pM<ݿWؾ/p ͒|5˂M^\A9$3=&͘g٬lpMX;DPۂ-Vݴ\wnW_%y NopZ(hϴ Z-^۽A /HJ @`yy=nTƗ? &Q}>ZSE^]e #KfPoɆAȎ1Gհ?^Ź|Y/GbvejQjd =Fu4r\ Z?VyNͱ) aaWGGa%ÆndjeBkCM$0 =Poh\rg&]) 8y4oq]d_y?:*24[kQ7Ief2K}4prQܯ Lћv\)baO挻hlT&UiMtOls2.RJj.i0ꗒ~qۉxyE:ywF- "7~w5^aeD QwQ[;iA ?z&)s`ӎ3@淶A}FJޮ3Ȍ^dz2L1}ōP+j7̖ÒBbL'?ނɊӝ7nH५guK&s]'mx'J_#[fXhQ5AZ"",A Lw$Xy@ SdfFxqrkohkq)=p+O#a E_j+Mu댝j%N@OEGg18R}ZPb=eCQagAusf1l;{gA)Hc)C 09d( +WKӒ-q6\X$I4jU"d(HR1 .scAAC$iV;#tGP;oh!Uyr٩|tsdIDR!U5iu##I0dNOrHIocuLj?ZOĂH~Ԩl6pS\!ң~&WWB0qØ<_o࿐Y͞`8~1ngɅu)Ep[Wld̰E|d>|:̵>$2ƌVv5qe5|Z8J Z9TN3{~^$:x۩?G |~cTM|3 !m3N,qc] WSrclT񊷏# ?O88{P/kfhFq\1﵏(gFwa66-Ue3W{tDDe-q./\kUxG3  P{2]S5GX(>W_GwN$jP d㏺}D),̽$P5NNwi n>Qأ/wQj7Jweʞvy9nrzv»p۠ Vf6kӌh` ;8trce`d2P۩k[5f{h}B8ktLB n9JO^Ϭ /pJncR aB .v0=4&EnvOnV}'+nC@-gvFT$ ;^[NnɲZ3@qfޜ7!1u[ܩP1ou|R,<=2e%H`U׷{&hD95RҾtǁTTil2a= `A%ɚRg=}~2(3Kd1a^dͰo3h&<2ßKrSei-|!0AC[8!uX#x@uX=y K O'&ak*%U/UB,9Iv4t/PQD4ymd  Ki Ǣ Ѿx&USjO~S9#oUxM Xt й|{+#(0TЦ0"GИ2!SEFpߧR T~%x'r-3 (K=w\]tz=w|Dg3u+m* )$ueh<ӹ(mȎvB[a6ho :qVkxw^v8Ɣ܂yt@FX(9܍N4+8MPGrIc.l3ʨ#@.*A[& Nf⿬Ji#zU7̶iWF+IfQڴŦ;EIw1KR3*³ VI'ap଎H& :/iCN|`\)Gww\2^FacF'&R{7w d_aR*b9f}fR -qOf09Vx9SbS%VkNq-,b(Kt쏻8{GDX мrӬ6 'VAnaЙ ;02ܑT Z 5˩N崞g>C~Wx|Gmf!r ؂xeçkNٝt8JEsݓ#SO/3$;[ y$-+21NI`**_;ca"\}Ǐx?oܟ~v5Q!p.4n\PdA^r{Bc#ĒNL_Pܡx]iPPy<9rs?K!FĆ:IJk&\L(w4+SH)@u |ܓFLߘ> gvo˦z֯(b&=s&h*%-Gm[Q-i-➏9z6;ϦABvn ChL *,'AU%7rcv,K7,2miٻ=CcCБr9ԯc{2-Ë+dz\b}RՑ 8⓼Gr+&Nj:wUY6YIwj@ WL#:|@toMqkn9^l ZLE,+8PA7hCN,gAJzJcTW-t;V,͢'ac='Gk8ɶ4SCE\0" K]U8MΆ})0ՉE/p⻏xK*(##)[LP+4=GξO.!-~Y*Ih&Hu: *wO r`jF}]+皅*:;ML\p1 d-dn8 c)A?4{0$0H~>ȏm}@jL1A@(~7RitRj5G0wYƕr&/%={@=^n"oqR~՗xrx ,rw})ѹ.I>]ZAp/gvIvncvm5PWʾSôV1K V\@}"OND``?Z~}}}}섓 <5W|͒8GkY͓I!Ǒ:T)\19mF8hwϧb^E QczxMnU$ȐVu,rQn:;/k_S Q/ӖNVjG]0U4r&etqvxwhsLn_3*m aҍLK.5{UwnKMf1aNrf&"$nM+Bs5=|" >חwNjQspwP,_85(fζTfXk@ψ/]a6٥[`=N'Blʡև<\4JL aEUbbb>ݫ3Sza0hT4BlxBbEQQPVYt gVwVΝݝ9_ J@N6No9uD+GVi6'Mb>+L"|&t۴u<6BT\ >wfbgkt  Ne957lG{]7}q\L ρ[|ge'؛-|ˌWzTOLg2'@z&YO2Flw7O@;ܟvɨ qy%}dTeu }hKj"2M̙h7\gGlrȩp#nx VS&Z5b|iK]לy,:\Nmc '׌ϯu7 ~+*ff lVu%9S2d}# ;p87ΛmǏ*+뎭*mj[h*!p4%О5}ְ[~_au` SEO0|U/azS.tj;NylVǠ )}g>鿜ZJ6ƂҖw!Kx2/ǂ=auzKCѐJ2f^lc*wurLDZcB)p&3RV}E !˔SX~S\kW}L 6j9-__ #y{T`ûφs_LRc 9eNMV]Y%33+6q OW8P@Y ^pwPDjkHN`tI6(S|KΣl!ǐD{#X? O~apz^-LcwW*RɪwkrO~ QRhw"I([igϡ~ZkXনEnjȑ3<6Bȗ>,`Y_$bp(ǒ|·Ϗ#o ?6r#Z^­0+QűtXHYLn<ve@pe:I |sIfz۪,v)KD&i95SwY7`?\kJL)OCF6\1en@iRʮ N w3oR%`}U+c/hgՀo ; j~؟(m[U7Z^0ۅqo|_J%ulSFhV^RZ;?-%k%~+JYw~&(&B]-ZnU>Qĝ :KRJ%ŞA2}JćrA0[ٽ-iuoe$+7+HkoKJGf(xbUyEgf7M>aS) VBxh~b9@z@i^v#%$YLT|{ͯ$ W7BَJ=?!U\@P$|.T޶/צ{oSR$r`ES]ԪW3M2ٳk}&Moű鴸̘;Т}xTnhm!ӻ v-C[_ٱy; ;BaYɓ:5^[r5j|zkxpƞsb:z,(lsPw|imx= a` d'Ír֐wI'I"z;5Q jL>yE\b%{U1!{1|Ǜߙ<Ց-@7yl&zcb^(-mD;SЊ=`68yVA_f<.̿Tݿʁd;)aԲ+WmX\p?rFzMoW."Pgʿ(,*C,䬇z觾]fVK9؍fjJ_XԳ-a޷0AjBw=S+<ӽ$OE—lOz.f~p^W˸aZ Vه I@y'

姓许的祖先是谁啊我是福建晋江的请问我们姓许的祖先是谁要对的不要瞎掰而且要知道是谁 哪迁徙来的
姓许的祖先是谁啊
我是福建晋江的
请问我们姓许的祖先是谁
要对的不要瞎掰
而且要知道是谁 哪迁徙来的

姓许的祖先是谁啊我是福建晋江的请问我们姓许的祖先是谁要对的不要瞎掰而且要知道是谁 哪迁徙来的
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 .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一看到楼上的答案,我真的笑死了,一开始我也这样想,后来看楼主说不要瞎掰,我就认真地查了一下资料,希望对楼主有参考价值。
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与许国,称为许文叔。旧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前533年迁都叶,前524年迁都白羽 ( 今河南西峡县 ),前524年迁容...

全部展开

一看到楼上的答案,我真的笑死了,一开始我也这样想,后来看楼主说不要瞎掰,我就认真地查了一下资料,希望对楼主有参考价值。
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与许国,称为许文叔。旧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前533年迁都叶,前524年迁都白羽 ( 今河南西峡县 ),前524年迁容城 ( 今河南鲁山县 )。战国初为楚国所灭,其后代逐有「许」氏。
二 ; 传说帝尧时许由的后代。历史上并无证实记在此人,为神话人物。
家族名人
许由 字武仲,生卒年不详。上古之高士,阳城槐里人。据传帝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于箕山;尧又欲官之,由谓其言污耳,乃洗耳於颍水之滨。死后,葬於箕山顶,尧号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许慎 (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性淳笃,少博学经籍,师事贾逵,专攻古文经学,时人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官至太尉、南阁祭酒。著有五经异义,今已亡佚。又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许景澄 (1845~1900)字竹筠,清浙江嘉兴人。同治时进士,授编修。光绪年间出使日、俄、法、德、义、奥等国,庚子时官至吏部侍郎。后因诋斥义和团,触怒慈禧太后,被杀,后得昭雪,追諡文肃。著有外国师船图表等书。
许世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功臣,传少林寺出身。
地望分布:河北高阳郡,河南汝南郡。
许姓起源参考之二
许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五,在台湾排名第十一。许姓出自姜姓,许姓的始祖是许由,他是炎帝的后代。许由是帝尧时期一位十分有名的贤士,尧因为他的贤德而想要把帝位传给他,但许由不肯,并且逃到箕山隐居。后来,尧又想邀请他做九州的长官,他就跑到□水边洗耳朵,表示不愿意听。许由的后代,就世代居住在许昌。到周武王时,许由的后裔姜文叔被封在许,建立了许国,春秋末期,许国被楚国所灭,许国的国人就有一些用国名自己的姓氏,从此姓许。 发展和演变:许姓最初在河南发展,战国时因为战乱,开始向四周迁徙,发展到了山西,湖北,湖南,河北。到汉代,又扩展到安徽,山东,陕西,云南,江苏,浙江。唐朝初期,河南的许姓开始有人进入福建,到宋末,已经发展到广东。明朝,福建许姓有人移居台湾,更有一些,迁入湖南,广西,福建等地,并且融入当地的少数民族,如侗族,壮族,土家族等。许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许昌,容城,高阳,汝南,长乐,新城,善里,安定,庐江,长安,昌邑,昆明,会稽,谯郡,安陆,晋陵,中山,太原,长沙等。
许姓起源参考之三
我们在地图和很多书籍中可以看到,有些地方的名称是和一些姓氏的来历有关的。比如萧县、上蔡县,它们和萧姓和蔡姓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的许姓,它的发源地就在许昌,可以说,许姓的始祖许由和文叔,他们都在许昌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在众多姓氏中,许姓是一个古老而悠久的姓氏。它的起源至今已有四千多年了。
说到许姓的起源,在《庄子逍遥游》、《荀子成相》以及《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等众多古籍中,都提到了许由其人以及有关他的传说故事。
在上古的尧舜时期,有一位高士叫许由,是昆吾族部落的首领,他以农耕而食,重义轻利,从而广有贤名,尧帝知道后,要把君位让给他,许由不愿做官,就逃到箕山下隐居起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他又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种话,最后尧才把君位传给了舜,几千年来,尧舜禅让的千古美谈,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在姓氏专著《急就篇》中,就把许由作为许姓的开山始祖。
据记载,许由带领着他的部落族人主要在今天的许昌市鄢陵县和登封市的箕山一带生活,从此,源自许由的这一支许姓后人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另据《姓氏考略》和《姓源韵谱》记载,另一支许姓的祖先是源自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伯夷。
许姓是炎帝神农氏之后,到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朝分封诸侯国的时候,周武王把伯夷的后裔文叔封于许地(现许昌市),建立了许国,由于许国比较弱小,经常被郑国和楚国所威逼,所以它的都城就不断地迁徙,到了公元前506年,战国初期的时候,许国就被楚国所灭,许国的子民为了怀念自己的祖国,就以国为姓,从此就姓了许。
现在看来,无论是源自伯夷还是许由,许姓的历史都有数千年了。而这两支许姓的祖先,也同样有着辉煌的历史。有意思的是,这两支许姓的发源地,都在许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姓名人为数众多,战国时有一位农家叫许行,他是楚国人,跟随他的数十名学生都身穿布衣,自食其力,以织草鞋,席子为生。许行主张人人必须劳动,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朴素的理想。东汉有一位著名的文字学家叫许慎,他集古文经学之大成的著作《说文解字》,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在《说文解字》叙中许慎写到:“曾曾小子,祖自炎神……自彼徂召,宅此汝滨”。意思是我这个许家的曾孙小子,祖先是炎帝神农……我祖上自许昌迁往召陵,从此就居住在汝水之滨。短短数语,许慎就把他祖先的来历和迁徙的情况说的清清楚楚。
许姓人氏早期在河南境内繁衍生息。战国后期开始向山西、湖北、湖南等地迁移。到了汉代,许姓人氏已发展到今天的安徽、山东、陕西和云南、江浙等省。唐初,陈政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氏将佐随同前往并在福建安家落户。
到了明代,就有许姓人氏从福建开始向台湾迁移。
明代的永乐年间,有许氏的族人叫许冲怀和许申二人,带领着许氏就入台了,到了台湾的台南,开荒种地,创立家业。到了清代的康熙元年,又有一支许姓从泉州漂洋过海,到了台湾的新竹、彰化这里来开荒种地,建立祖业。
如今,许姓人氏在台湾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发展,已从最初的居住地新竹、彰化等地发展到台南、嘉义、台中、台北等地。据统计,在台湾一千多个姓氏中,许姓被列为第十一位大姓。

收起

许仙 字汉文
妻子:白素贞

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 。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

全部展开

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 。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
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颍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的所在地,这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所以,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事实说明,许由是许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文叔和许由一脉相承。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的由来。这些许国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并不姓许,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是许姓的另一个得姓缘由。
由此可见,许姓得姓好象有两个源头,一是许由,系以人名为姓,一是文叔,系以国名为姓。而事实上二者是可以贯通的,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伯夷封许,故曰许由”,许由和文叔一脉相承。此外许由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许国的疆域也大致相当。因此,可以认为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许姓乃出自人名国名的姓,今天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收起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许国的历史,也是许姓的来源,LZ可要仔细看啊.
从许文叔封地建国,到公元前375年为楚所灭,许国绵延700余年。由于地处要冲,安享了500年太平时光的许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各诸侯的必争之地,以致战事连连。为躲避郑、晋等国的侵扰,从许灵公起多次迁都,导致国力衰微,在郑国的刻意征伐下,许国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全部展开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许国的历史,也是许姓的来源,LZ可要仔细看啊.
从许文叔封地建国,到公元前375年为楚所灭,许国绵延700余年。由于地处要冲,安享了500年太平时光的许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各诸侯的必争之地,以致战事连连。为躲避郑、晋等国的侵扰,从许灵公起多次迁都,导致国力衰微,在郑国的刻意征伐下,许国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文叔开国 创许国五百年盛世
提起许由,就不能不说到文叔,作为3000多年前“许国”的开国君主,文叔在许昌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是许氏后人世代景仰的先贤。
关于许国及开国君主文叔,宋代刘恕的《通鉴外纪》记载:“武王封文叔于许,以奉大岳之祀。”
清代陈厚耀的《春秋世族谱》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许,以为太岳胤,今颍川许昌是也。”
许氏文化研究专家史友仁先生说:“大量史料及古今学者研究证明,许由与伯夷、四岳应是同一个人,是炎帝的裔孙。而文叔是伯夷之后,也就是许由之后。”这样看来,从许地到许由,再到许国、文叔,这段缺乏文字记载的历史,应是传承有序,符合历史规律的。
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为了巩固周王朝政权,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藩屏周”。在初封诸侯国时,周武王便将文叔及其率领的氏族部落分封到许地,从此文叔在许地圈地建国,授官设吏,树起“许”字大旗,成了统治一方的“诸侯邦国”霸主。
当时周天子分封的“诸侯邦国”,主要是以上古时期的氏族部落为基础而分封建立的“诸侯家国”。就是说,它是以以前存在的氏族部落为依托,以“一邑一族一氏为一国”,改氏族部落为诸侯邦国,分封地依旧是他们生活的原祖居地,由他们的部落首领或族中德高望重的名士任国君。从此,这些过着游牧生活的氏族部落逐渐定居下来,周天子也以此限制和约束了各个诸侯国的行动,使统治地位更加牢固。
许国的管辖范围,从都城向四周辐射,方圆30公里左右,包括今许昌县及临颍县北、鄢陵县西南这一广大地域,许国作为“中原之中”,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当然,周武王平定天下后,分封各诸侯也是论功行赏,他按照当时各派系对周天子的贡献大小、亲疏关系和宗族势力强弱等情况,分封了众多诸侯,史有“八百诸侯”之说。
如此看来,许国国君文叔当时是颇受周天子器重的。
周武王初年,许国都城就在今天许昌城东20公里处张潘古城的四周,这里成了当年许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顶着盛夏的炎炎烈日,记者与许昌县文联的刘向阳先生一同来到了张潘乡古城村。在烈日的暴晒下,历经2000多年风吹雨打的毓秀台更像一个老者,向前来瞻仰的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刘向阳指着毓秀台旁边一大片高出的田地说:“这就是许国都城遗址,早在南北朝时期,许国都城连同汉魏时期在都城基础上扩建的许昌宫、景福殿、丞相府等,完全毁于兵火,荡然无存了。”
“荡然无存”四个字,是记者在采写“寻根许昌”系列报道时听到的最多的词语。
从许由算起,许昌大地4000多年的悠远历史,在给我们留下无数璀璨文明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无数遗憾,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按照《括地志》上的记载,周代关于城郭建筑的礼制,“王城方九里,诸侯城按七、五、三递减”。许国作为一个五等诸侯国,城池方圆3里至7里。到了曹操迎汉献帝莅许后,曹操又在许国故城的基础上,盖宫室,筑殿宇,建官署府第,修粮仓武库,扩街道,辟园林,使这里更加壮阔。
刘向阳告诉记者,经过文物工作队的钻探,许国都城分内外两层,内城即许国国都。他们已经在废墟上探明了主要街道的走向,以及宫殿基础所在。更令人激动的是,1981年,文物工作队在门道张村征集到一块完好无损的战国玉璧,直径26.4厘米,晶莹碧绿,上饰龙、凤、鸟等图案,最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85年4月1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邀请考古专家在许国古城遗址召开论证会。专家们认为许国古城遗址在历史上、特别是在研究商周及汉魏文化上,具有重要价值。1987年,许国古城遗址被河南省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周的封邦建国制度与宗法制度相结合,加强了周天子与诸侯的纽带关系,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统治机构,使西周王朝在前期380多年间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当时的周天子被尊为“天下宗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诸侯谁也不敢犯上作乱和向外扩张,否则就会被天子惩罚、征讨。在这样的情势下,许国借助周天子之威,过着太平宁静、无忧无虑的生活。
诸侯争霸 祸及许国国破家亡
光阴飞逝,380多年弹指一挥间。公元前770年,以周平王东迁洛阳为标志,中国进入春秋时期。此时王权衰落,盛世不再,天子已无力控制各个诸侯,一些逐渐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称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相继崛起,许国如同一叶扁舟,在诸侯争霸中风雨飘摇。
由于许国地处中原要冲,四周豪强林立,虎视眈眈。许国只好小心周旋于强国之间,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即使这样,北方的郑国却始终怀有吞并许国的野心。
郑国国君郑庄公是一个老谋深算的野心家,他借周平王东迁之机,相继灭掉对他有恩的虢国和桧国后,就把许国当成了下一块肥肉。
想攻占许国,首先得建立一个“桥头堡”,郑庄公把目标定在了毗临许国都城的许田。
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向鲁国国君鲁隐公说:“天子东迁之后,我们前去朝觐,路途遥远,多有不便;而你们去泰山祭祀的时候,沐浴歇息也缺少落脚的地方。不如用我们的‘汤沐之邑’(今山东费城东南)和你们的‘朝宿之邑’许田交换,这样大家都方便一些。”
鲁隐公当然洞晓郑庄公的觊觎之心,婉言拒绝了郑庄公的提议。
可郑庄公不死心,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卒,鲁桓公继位,他认为时机成熟,便与鲁桓公会见于垂亭(今山东菏泽境内),再次提出交换之事,并将一块晶莹无瑕的玉璧送给鲁桓公,从而达成了以许国为牺牲品的这宗交易,史称“郑伯以璧假许田”。从此郑国有了向外扩张的理由和军事基地,并将矛头直指许国。
公元前712年7月,郑庄公以许国不听周天子号令为由,约齐国、鲁国联合攻打许国,相约谁先攻陷许国都城,谁就有权分割许国土地。一心想得到许国土地的郑庄公亲率雄兵伐许,直抵许国都城。当时的许国十一世国君许庄公率领将士、百姓死守城池,怎奈郑、齐、鲁三国兵将三面夹击,破城只是迟早之事。
到城被围的第三日午后,在郑国兵将的猛攻之下,郑大夫颍考叔手执郑庄公大旗,不避刀矢,奋力登上许国城墙,然而未等站稳,突然一支箭从背后飞来,颍考叔中箭后大叫一声,从城头跌下。原来,平素与之不和的郑大夫子都忌妒他夺了头功,就在城下暗施冷箭,中国成语中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是从这件事而来。
颍考叔刚跌下城头,郑将瑕叔盈立即冲上去,接过郑庄公的大旗重又跃上城头大呼:“郑国国君登城了!”郑国将士见城头旌旗招展,更加奋勇当先。许庄公见大势已去,便打开城门率军民突围,杀出一条血路奔向卫国。两年后许庄公客死他乡。
许国都城被攻破后,郑庄公虽然想霸占许国,但又怕各诸侯干涉,就假惺惺地让齐鲁两国国君看怎样处置,齐鲁二君认为许国没有犯灭国之罪,应酌情发落。郑庄公只好命许国大夫百里“奉许叔(许庄公弟)居许东偏”,并让郑国大夫公孙获率兵居许西偏,把许国君臣完全置于监视之下。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到了公元前697年,郑国发生内乱,许叔乘机夺回都城,赶走郑国军队,复建许国,史称许穆公。从此郑国视许国为仇敌,屡屡兴兵犯许。据史书记载,在春秋五霸争战的120多年间,许国先后遭受侵伐11次,其中被郑国侵犯就有9次。
公元前576年,饱受晋国、郑国侵伐的许国已经痛失大片土地,无奈之下,十五世国君许灵公(字宁),把许国都城从许迁至叶(今河南叶县),成了楚国的国中之国,完全成为楚国附庸。(2002年4月,考古工作人员在叶县澧河南岸的悬崖边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古墓,出土了大量编钟、跽坐铜俑、青铜鼎、青铜戈等青铜器。铜戈铭文:“许公宁之车戈”、“许公宁之用戈”。著名考古专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认定:此即许国十五世国君许公宁之墓。)
即使这样,许国仍未得到楚国的照顾,楚国不时令其迁徙,许国都城先后迁到安徽亳州、湖北随州、河南西峡、河南鲁山等地。经过这三番五次的折腾,许国已是国穷财尽,徒有虚名。而郑国却仍怕许国东山再起,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许国已经无力抵抗,十七世国君许斯被俘,许国遂遭灭国之祸。《左传》载“郑灭许”。
此后,在楚国的帮助下,许国后裔重新立国又持续了100余年,直至公元前375年,史料记载“许二十四世为楚所灭”。绵延700余年的许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可怜许氏族人,从此流亡天涯。(未完待续)
"澧河岸边许公墓"之二:受欺凌,许国流浪二百年
许穆夫人情急无奈写下了《载驰》,她自己也没想到这首诗真的挽卫国大厦于将倾。许穆夫人因此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第一个留下姓名的女诗人,拉开了女性走上中国文学舞台的大幕。在许国的历史上,许穆夫人是一抹亮色。
许国在列强环伺中风雨飘摇,不得不多次迁都,甚至迁到了别的国家境内。就这样颠沛流离着,许国也继续生存了200多年。许国的历史显示了春秋时期文化的特殊性。
许国的生命曲线
史书上对许国的记载很少,因此一般人对这个小国很陌生。但从叶县出土的许公墓来看,作为中原文明的一部分,许国的文明程度还是很高的。
许国这个国名,和传说中的高人许由有关系。传说上古时,尧帝起初想把帝位让给一位名叫许由的高洁之士。可许由是个宁愿死也不愿当官的另类高人,听说尧帝想把最大的官让给他当,许由就逃到箕山(今河南登封东南)下,靠种地生活。后来尧帝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便到颍水边洗耳朵,认为耳朵听了那消息就不干净了。据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当时有人比许由还另类:“尧又召(许由)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牛上游饮之。”
不知道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是不是在中国真的存在过,但“许由”二字后来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很多清高的人真诚或者矫情地崇敬着他。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姬姓和姜姓结成同盟,联手干掉了商王朝。西周初年,周成王把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封在许由曾居住过的许(今河南许昌东),称为许国,姜文叔因此又称为许文叔。
封在中原腹地,对许国并不是件好事———周围都是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没有多少发展空间。起初被封在边远地区的楚国、秦国、晋国,开始也都是小国,但他们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后来都成为疆域辽阔的强国。在西周时期,小国寡民的许国大抵还太平无事,但到了天下大乱的东周时期,许国的日子就逐渐不好过了。最先欺负到门口的,是位于今天新郑一带的郑国。春秋初期,郑国出了两位雄才大略的国君———郑武公和郑庄公,他们让郑国最早成为笑傲诸侯的霸主。一开始许国老跟郑国“挺头”,于是郑庄公带兵从新郑出发奔袭许国。就在这次战争中,成语“暗箭伤人”诞生了。郑国大军集结在许国城下跃跃欲试,这时候,郑国的名臣颍考叔与号称当时天下第一美男子的子都(据说是郑庄公的“相好”)发生了矛盾,两人为了争一辆战车大打出手。郑庄公一声令下,郑军挥着盾牌,架起云梯,猛攻许国。颍考叔身先士卒,挥舞旌旗,呐喊着登上城墙。子都一看,难压嫉妒,从后面拈弓搭箭,向着颍考叔一箭射去。颍考叔中箭,一头栽下城墙摔死了。“暗箭伤人”就这样产生了。
虽说郑国这边发生了内讧,但弱小的许国最终也没有抵挡住强大的郑国,郑军破城而入,许国国君逃往他国。郑庄公在许国公子中挑了一个面相比较乖的立为新君,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并派军驻守许国“维和”。许国经这一折腾,再也没有兴旺起来。
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对待各诸侯国比较“厚道”,许国还时常追随齐国组织的“联合国军”四处“维和”。齐国失去霸主地位后,天下更乱,诸侯相互攻伐、吞并,许国风雨飘遥史书上关于这一段时间的记述中满是“郑人伐许”、“宋人伐许”、“晋人伐许”、“卫人伐许”之类的文字,尤其是在北边郑国和南边楚国的挤压下,许国怎么也站不稳当。
为了生存,许国国君不得不多次迁都。到叶县澧水墓主人许公宁的时代,许国已经迁到楚国境内。许公宁的身份似乎很难用现代词汇表达———说他是一国之君,可他没有固定的国土,在别人的国家内立国;说他是流亡者,可他分明还有自己的国都和臣民。用当时的词汇说,许国已经成为附庸,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用后世的逻辑很难解释许国为什么还能长期生存,只能说这是春秋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后来在楚人的安排下,许国又先后迁都到西峡、鲁山等地。前后算起来,许国颠沛流离了200余年!
身为国君的许公宁,死后陪葬了大量珍宝,说明他生前地位仍然十分尊贵,也说明许国仍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但这些编钟为他鸣响的时候,恐怕他感受到的不只是安宁和愉悦,他内心是酸楚还是无奈,已经没人能够了解。
中国第一个女诗人
别小看了编钟盛行的那个年代,那是一个产生老子、孔子、孙子等思想巨人的,充满智慧、热情和活力的年代。穿越时空存留下来的编钟,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有专家认为,编钟是“最早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完备的技术体系和丰富的工程技术语言,具有世界一流的铸造技术……堪与古埃及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相媲美”。那是一个技术和艺术都活力蓬勃的年代。
记者查阅了有关许国的史料,发现这个弱小国家曾经出现过一位极为杰出的诗人———许穆夫人,这是一位美丽率真、敢作敢为的女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女诗人,她的出现,拉开了女性走上中国文学舞台的序幕。
许穆夫人原是卫国“公主”,性聪敏,有才华,貌美多姿。她本来有可能成为齐桓公的“太太”。当时齐国和许国都来求婚,既然婚姻注定要和政治连接在一起,这位美丽聪慧的女子觉得齐国近而强,许国远而弱,因此愿嫁到齐国:“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一番议论,见识超拔。但卫国国君执意把她嫁给了许穆公,于是她就成了许穆夫人。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了许穆夫人的远见卓识。她和她的诗歌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和卫国的一次国家危机有关。尽管远嫁许国,许穆夫人也为自己所热爱的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按照史书记载,许穆夫人的一首诗歌挽救了卫国的灭国之难,让卫国得到了喘息和复兴的宝贵机会。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女儿家多愁善感,也自有自己的道理)。”这是卫国国难当头时许穆夫人写下的名句。
公元前660年,狄人借卫懿公荒淫奢侈、国人怨的机会,大举进攻卫国。卫国国都被攻克,懿公被狄人所杀。宋恒公连夜把卫国臣民救过了黄河,在曹邑另立戴公姬申,聚拢遗民共有5000余人。戴公有两个姐妹,一个嫁宋国,即宋恒夫人,另一个就是许穆夫人。许穆夫人得知祖国将要灭亡的消息,毅然返回故乡,希望能拯救卫国的危机。但许国君臣胆小怕事,担心惹祸上身,派遣大夫追赶许穆夫人,以礼制的名义要求她返回许国。许穆夫人十分愤怒,写下《载驰》(见《诗经》)一诗,斥责许国庸吏,表达了奔赴国难、拯救祖国的强烈愿望。
许穆夫人的果敢和激愤随着诗篇传扬,感动了齐桓公。齐桓公立即派车三百乘,并资助牛、羊、鸡、豕及建筑材料,帮助卫国建立新都———楚丘(今滑县卫南坡)。此后,卫文公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崇尚节俭,让仅剩5000名臣民的卫国逐渐复兴起来,使卫国又存在了数百年。
《诗经》中有许多以女子口吻写的诗,但作者并不一定是女子。而这首《载驰》,确实是许穆夫人的手笔。
许穆夫人一生诗作很多,但由于战争,多数散失,留存至今的仅有三首。《竹竿》是许穆夫人怀念祖国的诗作,她婚后远离故土,但一直怀念着自己的祖国,于是以竹竿为题做诗,追忆儿时在卫国用竹竿垂钓的情趣,表达了对故土人物、风情深深的思念。许穆夫人的另一首《泉水》,以泉水起兴,表达了自己思乡忧国的无限深情。
许穆夫人给后世留下的三首四言抒情诗形象鲜明,情感炽烈,文意真切,脍炙人口,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受到历代名人推崇。
许氏的源流
许国颠沛流离200多年,至战国初,再也按捺不住的楚国灭了许国。许国人四散奔走,国君的子孙宗族以许为姓氏,一般认为,这就是许氏的起源。一个国家灭亡了,一个姓氏却发展起来。尽管许国历史乏善可陈,也缺少贤臣名将,但许氏后来却人口众多,英才辈出。

资料显示,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向北迁徙。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后入晋江石龟。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剩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移居海外者。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收起

姓许的祖先就是“许仙(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