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逍遥游》第二段通过朝菌、蟪蛄、冥灵、椿,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它们的“所待”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9:51:04
庄子的《逍遥游》第二段通过朝菌、蟪蛄、冥灵、椿,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它们的“所待”是什么?
xSmV@Ǯ]@|$""*ŏ$d/:of[qw{v).Ѹ:g~ZV0|j4''*g^н}p*UASw]O+YjTMr'HSR~]ٞ%.bgo7Vvn*VuÊ2nkW8Qm S"/&6'1Ki-3"TPeH4@'4/RVDn/+Wjп> rdteA.؀Vc5hmr@TYxa"NOUj5EhrnbjZu*8 Ú4[,pesbU1C'[

庄子的《逍遥游》第二段通过朝菌、蟪蛄、冥灵、椿,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它们的“所待”是什么?
庄子的《逍遥游》第二段通过朝菌、蟪蛄、冥灵、椿,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它们的“所待”是什么?

庄子的《逍遥游》第二段通过朝菌、蟪蛄、冥灵、椿,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它们的“所待”是什么?
第二段承接上文,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与大的区别.中心意思还是说明,小与大等一切关系都是相对的.本段也有两层含义.
庄子指出,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相比,普通的人与彭祖相比,以及上文的蜩、学鸠与大鹏相比,都是小与大的区别.这种“小大之辩”是从现实的层面上来看的,也就是从“有待”的层面上来看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从“无待”的角度来看,那么,即使是长寿的冥灵、大椿、彭祖,他们依然受到“知”“年”的限制,依然没有达到完全的自由.人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只是徒然感叹人生的短暂,羡慕彭祖的高寿;或者只是看到相对关系中的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那么就和庄子前文所批驳的蜩与学鸠是一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