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美国记者认为,中国的“新闻”定位在宣传.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4:26:30
论述题:美国记者认为,中国的“新闻”定位在宣传.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x=n#Iv‹)Uub42A0(DHJ$RI\$Q$TDFD&Fb{_ -o5Ϗ,Nגh.K=tEs8_m1Q~-Ƚ;"hHr{k` {PtEi% ]D}}WppeOX`0}sN wok_NZ98r u Q;KUdƢs: =Ӝ3c?VmooŲ.ʇ@"ⴲΨ8ْgM`"sc[%oD{?an m&qe[U ;9K@E|$%C$,N|"7_m3\u8,΢&G8UڽEX)rWTvEif4֙=i~޷8jCTg/[)P@z9PSI.4Ð)@NJ=ߝѨsN+В`^抐DW$M`vzVE3?;a|!BU4ݺ!.(x֢tqq]嫍9gYsުtd*R{&`p8,HbYesH\xÙX9! lJ%IV1i65.ŢL;?1wP>] D,"{Y(s>(Ɲ;19vavgj7ThC5LpɊ<l6!Qb -uDi9F .tn=5aA(QKci6dU -ޕa##Q B(` D`\KP i;m O?! rZ(Q(veOh#eb$U󋈔 ? ڣHwq2'Ӌz ]Hby#mZ.A(쭂@`Aa },Bd QJHy(q9C*o On1n*s|I l gx aE($Ir(W .+ ) Q~m#+*\wFS";b\ PD*o]-Yә9šhC3>Q4Zh/+,Ӛest:Z 3{#ˋh6ˠ)1/Q;$Ip|\Xu%qJEYmu0F*M?IW+x{+Qh7\Bbgy[hʢWFhmz\50=lޤc`&!:H^h4㙗Kj8`AǰqW} ) @08@m0AM>'EgeS ~vFC Ze'=ulSW2:XT!g%Avh=Ģ!Nכ"# ͆GqSw?1^ǔ'0wZw`oBםcUt'ڊP!>H,q9bUIЭF ) \uW,T1\%IG/"1C mܘ(1 DdsP7Q03?>(N+UD՜O[O(Z`-+q{qPrf< i|܄oLͫdo2F.a ASy6dCh`poyf{{ $OjAR ]ghraхiIN+/@ ̀Djec\6)j4Hm  eLCxE PRL"0ތpR%Bp R4fe[7qbg==IlL9<쮿m0T(B>EwFvhiKP*^1eqU}jۡp*ۡ4#ʈ6r;b|8>ڷy'ʒٸ!'^fgu @pf(hr EYϳQaB2h~ 甅2.FSZROvIڵ܀sP֣JE*"R∘.gs?fG4U2 68%?`<-?(aF2Pg xJ*/V m02,k_eUkRȭt{s 5RPcz sMny:0g)n\g:?T1kОߡ3*-69K] 8 &D&1ؘӨĜvc @ja"׍@`$@RXrR *¬gR]XlEd[v}n )3FjZVD|_e$u1Pq#+FFg뗡XlcS OL[^aGվ7f'dq10G "j t7 ~;`}7'P{sO^DD3`4əVxO9O FU}Y`'؁it.c?]:0eq@J|jKV8ӎe3DQ\`GBIˢӸp3C )1}G@˅C"d`FcypdH=n^1xkβ/2MgLd Z`+)(H2fcfB2$PDFްq$@8VaTNiʶqE/2c4t`x ({ZwXH  Q8{ŭ,~PDeԐףtv9<~^0WRې˿x$VUd]ѵhR=N v0 ie(8ălXEXT (zj*!DQW7_Fǫ]RL]L[*0ri_zN4}*4snSH-Oi¯{98uQ~İ(R2r2A˘ i{O/Nw\EEObYW Y~3NGrt&#^3H"}*ɉ@E&yUA}v˪l,DDMP/>$b[/ !zKY9$݀(EbL|,WGOr譁Pj̰Bq:27^my}'3r3ϼXe O~3j`pQ` qq ;qU,OvYb첁@@Mc cD9Qɰ`@*H6ƅ&@2F 8j  H),rr JAL|5Zpwd.>AsbTZ,\MQ+'fkUGsu 4P `D9 YqC* 9l.b1*r{^zC0hU:6PUm%TYLN֒eW﷍"s&H{",-V1?(:&TnK"Uq3>w7Vh6O2zm|7Ҟ mL%YQv:j9<9F]1+3<"#A*Q(Sxs YЭn#'w&sQ\`VҚ( ND*^¦MM[dm|"@1I -Cȧ`Ȓ}⟡*af0Zk"5@!hbcȌQ$DH @!gOPٕna B1~U@44%"}n&p}ľACtk\Ce+" BIC̖Rtjܮa VDm|[EC!- To1R LKF pn[Ӡ@1<\D$|2H }0b~/*2THsKG׽'FS> @Tظ< !-ȶJl'h~c5>\YbV2; n(= O|]ut4 O| JI*_ ^J 17WIB_G*F8#LVV/<uT%.WצN,kG׼naA9D"oA4x&M#X(cpt- 糄 iʮrm(圭A}uAAҢ %OQ`S51yP73f1t"B<hMBŃx=zzkff$٢ t%9U}jzJ9QQ!K?]P/'H@o O& ًbl;Z0h}*oV3ެ#2#~3B5F8&J? cEA ;N4K3C\R."5X/v?ԫJ {gcepP(Ǣ y~!ѿyĠcܮD_&0v,>vіgMyjɃ*Ҙw9JH4Hא\AJlT.F>Hh|c%h)o]Kz,n:MWiQ;j0| Gh@/a{Yr,QyFV-^),"ڏL+̌go'"W<~O֕uO^S<4E&ح &w: =AzZ_lw;)bSX6˻63 UOL`69ÙF7\z_3 ` NjԽ֥._13V=(̙iiANO{{V(188%%"xq9(0] LZԶX5oEj<^EUzR W$˔~n~]3wXP1lm?0"p97AM#s 00 2HVRO>vU:2l5]Jhެi #ЁUk|5)w$zcdppMnMFPȱqK\Q&6`CvT4Cn'~c'!als8%:(ṅ̛bܥPVR py"Vn+?hQZ#sCH;Z午DE LTj?}]+C ny:Zp;E-$GRv5R k(Pt@o@'Ul{`s\1GS&?`ƋU'\1to,1Q)B7kuՍg~P|]+Eba <x׉@O/lo||6mk~M"`ENG55҈&`YPηBmeɝ:'FOb77MFfcJbYf,jd_<.u̟ZJD07P~'4)mXMmLƎyF"!e95z\NeQw)XLoD{d=C}z.zm?X\݁zI3.ejQA)ʌ2%Ǡ9$ph-"1|y f+:~ ]w69/"pFg/Џwپ&%Y8ha"žSVMs0QBhn)4Doqnc>2Y&jX qDFa7~PU'@R #t<5 ?<{4G7Z-âFBbK]cv3λ5=*É`Q#3:FI

论述题:美国记者认为,中国的“新闻”定位在宣传.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论述题:美国记者认为,中国的“新闻”定位在宣传.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论述题:美国记者认为,中国的“新闻”定位在宣传.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是做一样的题目,我考武大传播,要是不信就问问招生单位的电话:研究生和科研办公室:杜生鸣 027-87557353
新闻学院行政服务机构
另外附赠详细大纲: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传播史论》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新闻传播史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必考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比较扎实的新闻传播史论基础,以利于进一步深造.
适用对象为参加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学科范围
考试范围:中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
三、评价目标
(一)了解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初步掌握各历史时期主要新闻媒体、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事件与新闻现象的基本情况,并能给以历史的分析与评价.把握新闻事业在变化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规律;能借鉴历史说明现实.
(二)准确理解新闻学基本原理,系统掌握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运用有关原理解决新闻工作实际问题.
(三)较全面地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现实传播现象.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新闻史部分:50分
新闻理论部分:50分
传播理论部分:50分
(四)题型与所占分值比例
1、新闻史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2、新闻理论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3、传播理论部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10分;论述题20分;综合应用题10分.
(五)参考书目
1、吴廷俊:《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程世寿、刘 洁:《现代新闻传播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申凡、戚海龙主编:《当代传播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 新闻史部分
1、绪论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与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历史的一些特点.
2、中国封建社会与古代报纸.
[1] 中国早期的新闻传播情况.
[2] 朝廷官报的出现与其沿革、性质及作用.
[3] 非法民报的出现与其演变、特征及意义.
[4] 合法民报的出现与其发展、特征及意义.
[5] 对中国古代报纸的评析.
3、列强入侵与在华外报.
[1] 鸦片战争前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的出现.
第一批外文近代报刊的出现.
[2] 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
教会报刊的发展 .
外文报刊的发展.
外商中文报刊的发展.
[3] 对在华外报的历史评价.
4、资产阶级的诞生与国人办报的发韧.
[1] 国人办报的历史背景.
[2] 中国早期办报思想的孕育.
[3] 早期国人创办的一批近代报刊及其命运.
[4] 王韬与《循环日报》.
[5] 报刊政论文体的创始与报刊政论时代的开端.
5、维新运动与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
[1] 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2] 梁启超前期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3] 时务文体与耳目喉舌论.
[4] 严复、唐才常、谭嗣同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5] 汪康年的报刊业务改革.
6、改良革命双重奏与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
[1] 戊戌政变后改良派的办报活动情况.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活动情况.
《中国日报》与革命派早期的报刊活动(1905年以前).
《民报》与革命派中期的办报活动(1905至1907).
“竖三民”、《大江报》与革命派后期的办报活动(1908至1911).
[3]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报刊大论战.
[4] 梁启超中期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5]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
[6] 中国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
7、民国成立与中国新闻界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
[1] 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原因、标志.
[2] 黄远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3] 邵飘萍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4] 林白水、徐凌霄的新闻活动.
[5] 报纸副刊与文艺小报的发展.
8、文化运动与启蒙报刊.
[1] 启蒙报刊的产生与特点.
[2] 陈独秀、李大钊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3] 《新青年》与《每周评论》.
[4] 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5] 周恩来与《天津大学联合会报》.
[6] 启蒙报刊的业务改革.
[7] 中国新闻教育的拓荒.
9、革命与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1] 中国无产阶级报刊的诞生.
[2] 瞿秋白的新闻活动与对中共党报理论的贡献.
[3] 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报刊.
《政治周报》的出版.
《热血日报》的出版.
[4] 私营报刊的发展.
《申报》、《新闻报》的发展.
《世界日报》的创办.
《大公报》的续刊.
[5] 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出现与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
[6] 中国新闻教育的发展.
10、十年内战与两极新闻事业的形成.
[1] 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与改革.
“中央社”、《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
[2] 共产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形成与发展.
国统区革命的新闻报刊:《布尔什维克》的出版、左翼新闻活动.
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红中社”、《红色中华》报、《红星报》.
[3] 私营企业报的分化与发展.
史量才与《申报》改革、《大公报》的政治态度、《立报》的办报特点.
[4] 抗日救亡时期革命的新闻传播活动.
范长江的西北采访与延安之行.
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活动与新闻出版思想.
11、日战争与两极新闻事业的共处.
[1] 国统区革命的新闻传播业.
《救亡日报》的创办与特征.
《新华日报》的创办与在武汉的宣传,“青记”的成立与在武汉的活动.
“国新社”的成立及其在桂林的新闻活动.
《新华日报》在重庆的斗争.
[2] 解放区的新闻传播业.
延安的报刊.
《解放日报》的改版与解放区新闻界整风改革.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与意义.
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活动.
12、解放战争与两极新闻事业的最后较量.
[1] 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
[2] 民主报刊为争取民主的斗争.
[3] 宣传“第三条道路”报刊的变化.
[4] 私营报刊的最后抉择.
[5] 反“客里空”运动.
[6]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7]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8]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中心进入城市:新华社、新华广播电台、《人民日报》》进入北平.
二、新闻理论部分
1、绪论
[1] 新闻学研究的三阶段:报学研究、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
[2] 新闻传播学的定义、新闻传播学与传统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关系
[3] 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 新闻本体论
[1] 新闻的本源与新闻的定义
[2] 新闻的特点
[3] 新闻价值及其构成
[4] 新闻信息:定义、特征、新闻信息量
3、新闻传播论
[1] 新闻传播的模式和新闻传播要素
[2] 新闻传播的原则:社会公益原则、集团利益原则、时效性原则、受众最大化原则、针对性原则和适量性原则
[3] 新闻传播的功能:基本功能、直动功能和连动功能
[4] 新闻传播的效果:分类、影响效果的变量
4、新闻事业论
[1]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特征
[2] 新闻事业的媒介系统演变及影响
[3] 新闻事业的体制:定义、中国新闻事业体制变革轨迹、当今中国新闻事业体制特点
5、新闻记者论
[1] 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
[2]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3] 新闻记者的素质
6、新闻受众论
[1] 受众含义及地位
[2] 有关受众的基本理论
[3] 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
[4] 受众权益内涵及受众权益保护
7、新闻舆论导向
[1] 新闻事业与新闻舆论
[2] 新闻舆论导向的含义与内容
[3] 新闻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形式
8、新闻自由论
[1]“新闻自由”的由来
[2]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3]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不同的自由观
[4]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5] 新闻自律
9、新闻舆论监督论
[1] 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
[2]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与对象
[3]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4]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方法
10、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论
[1] 新闻传播社会控制的含义及其特征
[2] 媒介产业化的动因
[3] 新闻传播社会控制因素内容及其控制方式
11、新闻媒介产业论
[1] 媒介产业的含义
[2] 媒介产业经营管理模式与组合模式
[3] 中国特色的媒介经营管理模式
三、传播理论部分
1、传播
[1] 传播的定义
[2] 传播的基本类型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传播学
[1] 古代传播研究的萌芽
[2] 近代传播研究的背景
科学的背景,社会形势的背景,传播技术发展的背景.
[3] 传播学的确立
现代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原因,传播学奠基人及他们对于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层次.
[4]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传统学派,批判学派.
[5] 发展传播学
3、传播者
[1] 传播者的类型与特征
[2] 传播者的任务
[3] 传播者的权利与责任
[4] 记者与信源关系的三种情况
4、受众
[1] 受众的类别与特征
[2] 受众的接收动机
[3] 受众的权利
[4] 反馈
[5] 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
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别论,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
[6] 受众的选择心理与选择行为
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受众对媒介形式的选择性:需要程度,难易程度,成本高低.
5、传播媒介
[1] 传播媒介的概念
[2] 大众传媒各自的特征
报纸的特点,广播的特点,电视的特点,网络的特点.
[3] 网络传播媒介
[4] 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鲁汉的理论,对麦克鲁汉理论的评价
6、传播内容分析
[1] 信息的概念
[2] 符号的定义
[3] 符号的类型与特点
[4] 编码与译码
[5] 语义分析在传播中的应用
[6] 内容影响受众的理论
模仿论,含义结构论,强调信息来源的理论,感性诉求与理智诉求的理论,强调内容的一面理或两面理的理论.
7、传播的效果
[1] 枪弹论
[2] 有限效果理论
[3] 适度效果理论
适度效果理论的概念,使用与满足模式,议程设置理论.
[4] 新强效力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社会期待理论.
[5]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信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对象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环境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8、传播功能
[1] 传播功能的早期研究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赖特对三功能说的补充,拉扎斯菲尔德的三功能说,施拉姆的传播功能说.
[2] 传播的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
传递信息,社会沟通,社会整合,社会教育,消遣.
[3] 传播的消极作用与虚拟功能
9、传播控制
[1] 传播控制的必然性
[2] 传播控制的思想
[3] 传播的内部控制
布里德潜网说,对传播者的控制,对传播内容的控制,对传播渠道的选择.
[4] 传播的外部控制
经济控制,政治法律控制,道德控制,习俗控制,宗教控制,受众控制,技术控制.
10、传播的模式
[1] 模式及其功能
[2] 传播模式的产生
[3] 传播模式涉及的理论
传播模式与结构主义,传播模式与“三论”.
[4] 线性模式
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2] 控制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德弗勒模式.
[3] 社会系统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
[4] 互动传播模式
11、传播学研究方法
[1] 传播学研究的程序
[2] 实地调查法
[3] 控制实验法
[4] 内容分析法
[5] 个案研究法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传播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新闻传播实务基础是我校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硕士生必考的专业基础科目之一.旨在检验考生新闻传播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
1.必考范围:新闻采访学、新闻报道写作
2.选考范围:新闻评论、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
(备注:选考的四个部分中由考生任选一部分)
三、考试形式与答题时间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内容比例与试卷结构
(一)必答部分包括下列内容(占总卷面分数的60%)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60%

(二)选答部分包括下列内容(占总卷面分数的40%)
在新闻评论、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4部分内容中,任选1部分答题,占总卷面分数的40%
(三)题型比例
题型 名词与概念 简答题 写作题 分析论述 操作
(四)参考书目
本参考书目由两部分组成:基础+报考专业.
1、基础参考书目:
申 凡.当代新闻采访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
2、报考专业参考书目:
新闻学专业部分:
赵振宇. 现代新闻评论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广播电视专业部分:
石长顺.当代电视实务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传播学专业部分:
屠忠俊、吴廷俊.网络新闻传播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
广告与公关专业部分:
余明阳、陈先红.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新闻采访学
(一) 采访活动的哲学基础
1. 采访态度与唯物主义:采访工作的出发点是搞清事实,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程序不能颠倒与简化,要有检验地吸收间接性材料.
2. 采访方法与辩证法:采访方法使用的顺序与采访方法体系的排列顺序,采访中认识事物的方法不能片面,选择的方法不能机械呆板,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能简单化.
(二)采访的工作路线
1.采访中与各级机构的关系:与自己业务分工有关的机构加强联系,争取多参加这些部门的活动,与政府部门有意见分歧时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广交朋友的群众路线:把党的政策与群众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考虑,以群众的“知”为新闻采访的标准,对无意听到的群众说法、意见要分析,注意使用群众中的新闻源、信息网.
3.深入实际的基本功:积极到实地去抓第一手材料,对所报道的战线、行业情况有全面调查,定期对重点问题做调查研究,建立自己的采访基地.
(三)采访的选择
1.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概念,新闻敏感发生的过程,新闻敏感的作用,新闻敏感的培养.
2.形势观念与报道思想:报道思想的概念及其产生,报道思想与采访的关系.
3.新闻价值与题材选择:从变动中抓新鲜事物,从重点方面抓重要事实,从和群众有切身关系的方面抓有接近性的事实.
4.新闻线索及其收集:新闻线索的概念及发现渠道.
(四)采访收集材料的方式
1.准备与查阅材料:平时准备与临时准备,采访前准备的作用,采访前准备的内容.
2.访问与提问:平时的概念及搞好访问的条件,问话的原则,问题的种类,按认识事物的过程展开问题,提问角度.
3.开座谈会:座谈会的作用,开好座谈会的方法.
4.观察与现场采访:观察及其在采访中的作用,新闻观察的目标,新闻观察应注意的问题,多感官感知.
(五)采访材料的整理与核实
1.记录与整理材料的技术:心记与笔记,需要记录的内容.
2.材料的核实:材料核实的必要性及方法.
(六)采访中对写作的思考
把采访与写作结合起来思考的好处.
1.从主题需要考虑采访的方向:报道思想与主题,对事物的认识与主题提炼,上下结合的思考.
2.从体裁方面调整采访视角:采访中选择新闻体裁的根据,采访中思考新闻体裁的条件,采访中思考新闻体裁的时机.
3.从使用角度考虑收集材料的标准:材料的准确度,材料的深刻性,材料的全面性,材料的细致程度.
(七)采访活动的形式与类别
1.机动记者与常驻记者的活动特点,对机动记者与常驻记者的要求.
2.专业性采访的特点:专业采访的共同点.
3.事件性新闻的采访:事件性新闻,突发性新闻的采访,预发性新闻的采访.
4.非事件性新闻的采访: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特点之比较,非事件性新闻采访中的注意点.
(八)采访心理学及其应用
1.采访心理的特点:记者心理,采访对象的心理,新闻事实,社会环境的相关关系.
2.采访与记者的心理品质:稳定正确的采访动机,适应社会活动的角色心理与个性特征,突出的顿悟思维特征,自觉、自制、果断、坚韧的意志特征.
3.新闻事实与采访对象的心理定势:有利事实,不利事实,无害事实被采访的心理定势.
4.采访对象心理分析与处置:访问要注意采访对象的个性,提问要适应采访对象的能力,应对拒绝采访者的策略.
二、新闻报道写作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因.
(三)新闻报道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写出感觉来:“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六S”报道的特征.
4.要“讲故事”:新闻报道从现场写起有的好处;“讲故事”是向受众提供信息的最好方式;“华尔街日报式”的小技法.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当代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评论
(一) 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入世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 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份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 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 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 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 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 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 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 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四、电视实务
(一)电视写作(上)
电视解说词的作用;电视写作的特性.
(二)电视写作(下)
电视新闻的基本形态;电视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标题写作;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区别;电视专题节目的结构;电视专题节目的风格.
(三)电视编辑
剪辑原则与剪辑规则;镜头组接与镜头长度;镜头段落的转换.
(四)电视调查报道
电视调查报道界定及发展;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
(五)电视谈话节目
电视谈话节目的特征;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电视谈话节目构成要素;电视谈话节目制作方式.
(六)电视栏目创作
电视栏目设置定位;集纳型、杂志型、专题型新闻栏目的特点及创作要求;电视社教栏目的分类;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特点和要求;生活服务类栏目的现状;电视娱乐节目的类型与创新.
(七)电视节目编排
节目编排的基本原则;节目编排的竞争策略;节目编排的基本方法.
(八)电视频道运营
专业频道专业化与差异化;综合频道特色化;品牌栏目的构成要素及培育创新;频道品牌识别及营销.
五、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因特网)之前的新闻传媒技术
1.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3I内涵、3C技术
2. 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3.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4.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因特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1.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2.第四媒体(因特网):因特网传播(网络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媒体(因特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1.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2.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对传统媒介的挑战、共存、双赢战略
3.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1.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2.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1.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2.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3.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4.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1.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2.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3.商业性ICP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1.因特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2.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六、广告实务
(一)广告策划报告
广告策划报告的主要构成,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广告策略、广告计划、效果评估等.
(二)广告市场调查的内容、范围和方法
(三)产品认识、分析与定位
(四)广告战略设计和广告预算
(五)广告媒体特性和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优化组合、选择方法及原则
(六)广告表现策略、推进策略、实施策略
(七)广告创意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创意者的素质开发
(八)广告文案创意的基本要求,主题创意的方法,结构创意、语言创意的基本形式、方法及技巧
(九)平面广告创意概述、报纸广告创意、杂志广告创意
(十)全书的策划案例赏析和创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