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官修史书的程序与利弊中国史学史范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3:28:08
唐宋官修史书的程序与利弊中国史学史范畴
唐宋官修史书的程序与利弊
中国史学史范畴
唐宋官修史书的程序与利弊中国史学史范畴
官修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传统,统治者为了垄断修史大权,往往通过设立史馆来掌控对历史的解释.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史书编纂一般有两条途径,一为官修,一为私撰.而官修史书则主要通过设馆修史来完成.
唐宋官修史书的程序:
唐宋官修史书程序相仿,宋承唐制,逐渐形成了以史馆为基础,起居院、两时政记房、玉牒所、日历所为常设分支机构和各种修书局为编撰机构的修史体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修史程序,建立了严密的收集、报送史料、档案的制度;皇帝干预修史趋于制度化.统治者对修史的重视,促进了士大夫阶层对历史,尤其对当代史的研究兴趣;官修史书大量流入民间,为私家著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条件.
有其积极作用:
一是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和丰富的史料,为修史提供优越的条件,二是官修史能集众家之长,三是有助于纠正前朝史籍中的隐讳不实之词等.历代统治者重视史馆修史,一是通过修史借鉴前朝经验,二是证明新王朝的合法地位,三是笼络士人、点缀升平,四是垄断修史、控制褒贬大权.
弊端:
巨细无遗地征集资料、垄断正史与国史的修撰、规范统一的编纂体裁、完善的官家修史体制,是因为统治者和史官都有着异乎寻常的政治热情,试图通过修史来完善天朝大国的形象、提高传统的地位、强化史学政治化.完成了许多私人史家不可能完成的宏大修史任务,但同时也因循守旧、扼杀才智,既是中国史学的骄傲,又是中国史学的悲哀.一切唯上的修史规矩使官修史书流弊重重,集天下之人才,将一个原本丰富多彩的史学天地拖入一种思想、一种笔法、一种模式的沼泽之中,用一种思维规范统领众多史官,是史馆修史的最大流弊.
唐朝官修史书制度确立的时间(识记):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
宋朝利用档案编史发展的标志(识记):一是宋代编纂档案文件机构的增多,二是利用档案编纂史书的范围更加广泛.
简单叙述了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