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民族的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至少3个,内容多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1:31:38
各个民族的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至少3个,内容多些)
x[Yr2͕݊;^1IHIPL{̪ }Nޤ@7GRQdps_tbnNmF_ n-ur*djT#F{*Roܟ{wC5TA[:>zXQ\UߔGwxP_`~kxz7/qN)TiwU w;-|ɵ.̛Xɵ7u>AjGy:<۴#W3UN<_x0''&Q {$a TLf20>41/Vml#v~٭fW*y:9$NSDLrbpW}8C:E"6*x Q#'4uGk'ΕO%'v H$ނw_ws_&x:xV/44ny_s iUH1`/R;(숳w=ݺ 3H.NcݜL0MB Fk+J9䠞2WBfq%7AH {vOUNT>OL|o֟CE/3PH}0dYܨM]Le&zQ-"1_vv_ nZ ,: -"(\ȧv dT`ܭVFL@V_Uj@dÁYT Q+/(IE!NE /jUҦǀm{ypﯞNi;vۼ@_):x<~R)DE{:ґ {9\%]/Gk Fዳ0pæp- @`\cL,DP´-Q#lP}Ax#k'f_ቸn%@ q`6N{lˁjvj)QE<hȉZUܖ0|6D=j |qPL# f ~u&۪[PȞ!hvkU5/㨀44 ] c~0wio1м/ N.>9nS8&%prJO*=$xN.@9 Q݌ͻhCWհ\s?^fTҔI\ '!+o84X6 'nS}LWٟږx6e/t蟖rW>6n:`R ,36}/"V# ]6wi.J{ tq t@^^c7fS-c(yϽZ(]% 4w0qe$aHcrRXKHw_j0my.Ae\6J {!LI߉[&x~qB|QsqGf$ (5ZhYѕM7^q\sF c>!8ĊOg ,Z k-F3Ipxz[=ȇF W=|-31l, v18G᲍I+Fھo!xIޭ@Tg6JTEM^ ,ϡgfy/F Φٌ%pQrA^Վ ~dUI!ɝbom|5jE_6.kB]O߃;XLHpN!&(cgENY* /x'fq S(cXV)0QXզuiɴ3Lzp?9@fI%6!5],p!EÔ_mnn8y@LlU\C Cq a$[#htraוO"rvm!hvP$jը/U- d6^ ;ɹ.V4YVzf 'dSL#mnRg@~aJm"g%}~תBn]4&b# m̾RW6Y ' C4M,'&& \@H@x19d/ge0wæd7HmS 8y wH:C@5̶R@t & [[ + 2hp~@ uCEx>,-L 3*nl(ݖ*YY؆ȶ',6؞+I:CD&l?)gɝd3ϵw'M*HV}f^nACOA񋼝^.4Au֫ ]V$2ͺB+%HT.Oy9:Յϫ:N m_RoA Ol(M`O¡zD4Z|Jo ?zwҵH2KGYm"a%?γd*N/0MN+9aگzϮB'[A`$<3ɵD-]t(mxv°Թ1m>V̢I@|FCg#mga=ָl)SI;?b{"%? G*jƵ$av~ˋ<ܔ 0vfX,Kʒci# :3HInH9'mŕW@?`uY֓)1ua`%?,s15b6Y`q$,(1# +O )-@LWnc[d@ 9-5 A0(I>' okpN_.1i-%^Oص7JE /}_,U !1HU$<J>&!PBl'LAFaحE7ڡG 序 /x>1kF%3/RhlY׹}ѹ/O0}?Oqy2V6 HTE^rF"Bc Lo7>Lo/mK.fq]ڹ(I=-8.Ím ^z?\@g xKvNG b|YQ</zd*/urV=lәdO$_U.ʯ)a9oܾy=KDt«ӭa@Ww[KƤ5[` j[!+!Γmޱ =zjҲk27P ނR" HrćVmn굅5b4|* @{'~EBe&b62JH.vݶ.1d(}ႪdLrrؐfouݻy[UM{ ƾޙ!D"{ʉ.jMInf'}(3ڑG՘AxOc/\i隤[[Lec1xR%T8#ee\x3xKjJЅ픙(p} HW!J8L˖{nj/m*7{9Wˑ؜Σ!(j?}B K}}r]BWaf 3UxYQzs>8@*// NP=U p!Sb\fݰI DǏY!yFJ?,@SE0EEfa}u z[y`e{lA症R#\K PڃJ>JOaE^s#Gls6LK6', p-Tlk/Y00x*GnJsZwj:WvGom@`;Hה0Gx U[I+ gtq38\aaGcRER\n8#[ZK[L5ieV"3Lڗl7 DzعDj]x흰X[8mm#H[)u[d kFvt\!x}nߣRp}7uXl_%(sjKX;mrK:Lac`SeTsM!: Vݻ@be_m"eξiLK q9% +`o~D

各个民族的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至少3个,内容多些)
各个民族的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至少3个,内容多些)

各个民族的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至少3个,内容多些)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节日期间喜爱举行抛花包活动.男女青年各分一队,双方相距约50米,划出界线,互相抛接,凡抛出界线或没有接着便为输者.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初一这一天,举行传统的“打土块”活动.他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这一天,年过花甲的老者也要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去大显身手.
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春节时,盛行爬山比赛.谁先爬到顶,谁就得到姑娘或小伙子的礼物.姑娘赠送自己刺绣的侗锦,小伙子献出精致的竹盒、斗笠,这项活动往往持续半月之久.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年轻人在节日期间,连村接寨举行打鸡毛、打毽子、打花龙、打鸡蛋等活动,还伴之以歌舞,尽情欢乐.
哈萨克族——春节期间喜爱开展“姑娘追”活动.这种活动风趣动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哪个小伙子获胜,姑娘就会把水酒作为奖品送到他的嘴边.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春节时,人们身着盛装,一对对兴高采烈地玩跷跷板,彼此一起一落,谁在空中做的动作优美,弹得高,谁就领先获胜.
水族—— 按照水族的水历,正月的第十二日为“端节”,即“过年”的意思.节日的夜晚,寨子里举行联欢,在锣鼓和唢呐声中,男女青年尽情唱歌跳舞.联欢会上使用的锣鼓类型很多,最大的直径一米以上,锣重一二百公斤.鼓面画有花纹图案,鼓身刻着浮雕,既是民间乐嚣,又是工艺品.
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独龙族——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下旬举行,具体日期由各个家族自己卜卦决定,节期长短也视准备的食物多寡而定.由于独龙族没有文字,过去邀请客人过年节,就只好用刻木或结绳作"请柬".一个家族决定哪一天过节后,计算出离过节还有几天,如果以刻木记日,就在特制的木板上刻上几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后剖为两半,一半自己留着,一半送给客人.以后双方每过一天就削去一格,削到剩最后一格时,就知道第二天要过节了.如果用结绳记日,离过节还有多少天,就结多少个结,然后将结绳送给要邀请的亲友,自己留一条,每过一天解一个结,解到最后一个"结"的时候,就知道是过年了.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布朗族——春节期间开展托球活动,活泼有趣.参加者围成圆圈,先由一人将一只用竹片做成的小球托上空中,然后按顺序接球,并用手心将球托向空中,接不到球的人,要罚唱一首歌.
新年的禁忌
俗话说“新年头、旧年尾”,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与“春节”,所以过年时言行要特别谨慎,中国人希望一年的开始能够事事顺利,有个好预兆.
在春节时期有诸多禁忌,主要为了保平安,在来年事事顺利,春节这天妇女不许出门拜年,俗语叫“忌门”,女儿嫁出去的更是不能回家,如果在新年回娘家会吃穷娘家.小孩子不许哭闹,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也不可以和别人吵架起争执,犯了会使一年都不顺利.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无论有什么病痛,都不许请医生,请医生会一年到尾都生病.初一到初四不可动刀(主凶杀)、针(主长针眼)、剪(主口舌之争),也不可以扫地,扫地会把财运全扫光了.春节这天不可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当中,出外旅行时一定会碰到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