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唯物主义历史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03:30:25
什么叫唯物主义历史观?
x}nkIݯ$]Y mbn~&%QI@j+$Sq/x9YtM"S$ĉakajϙgpϛ| oo?/ozOƔ7&iغ=j֕*=۰jpf=zݨ7ǏP[ ~ 32l%=Ϧmc| 5s>.Sɩ-/g2`G~&;@apܿrtK%~ۿnM~LDB2L\pZ5??Q^F;/' p#e̘V?ޚw^˨]Z%maMtYluTlԶ{*kQk pP(,WҨXN=xY+J=}b ggDY~)n@EҧeV [ F^-+PظZ=lM֥llpf^Aa6T06z{E,EbB;bSf|G6 ҆(2tM͆Bxgr*ʞ[EPv2N6&/U0RSK?0ޫMcM(Ǚs( ޲& :l7Ǝ )*nB9NZ YN Z#*UD`&pܨ5d|D [^t ?~E6bdX U&olI&Sy@^g [b+&*_ʔEʍ>Gsӹpc gdk䖈ư2@l לcJo{ܚKtTn uCշ@oD4qwu [«ȽP@mU󛯆-aMcG=,Cm M헡6;$hǁsB|=576pt_)t<[ ŵϼ"tVgd>Q{1(Dm.y/Rf]DWSrT=yB #eY-ؼa?γ%E5luS_ؘ IDd cK!CBn;UϼƻnU`"L|>#lOd;мqN?}l~wcybmS esOO'FjZČwds3lG,4w ˞ 0Ffނ|;.%3Y GptS2B{PP%:I^ 0k +]w񡝈cT%rxR"W)^&CX~\ aaePBq S` 7Ab$ )b\8kmn&8:zP\ jy u¬2śi"ilߙZ}o ~98W9QA& c`kV*H*@/EG.c= e&vx`S謷::qb""J}TG[ bhӳ`8h.} #r#8e'Rh",")w4Yb_;5,+#R&|%Xpj6~6gX+U[N, uh) oٰ hߘ-uَཐoe10yBD4} B]Jd2O.d[ǰA]Ϙ#7KؾRI#8Gܬq L]^ƿ(h?Gi~Ե'޶M+$ O DD6|k3h_ڽ~^J'JMS*ζ=pMnS@%f. HO5L 79S=B6(2h0C؉Y8oIL~Yֈ޸,_fXpN!!RUVpfjA~!OVU(֙wŐ7~qۿ j=C0l4RݜoC$aGy=,=H ap ?ۢl OY yRlAo'>'9s}zgrj8lcEIcԅʲh`2tc@I$Y՞yS:܄'0]0{c͔.czNBT 0 涝;ļ!"\7S$`td3H zx]"F imNOl1՗WY`J?Nj(BC 4+)gT_)I:/%5bf_Ҷq^/ȋqڃsY%A(u ՙ.DBF(_hp:7OT./SDE*0R7B.";˚vd#E|DcH!#IG7i$/.66T)s΃὆|mQ~ 'dalt =f4цMK߳\L1{OTPm]03v1Vs~r޲…Hp_K">aucK5^PdIueN}_ r({rAm`n^СNԭ`~(7IG gak_n6y0da sJ:Hb Uğv B`{_.2w{ tQcxc9Qfl6XnmAΑ ǧоxZ\Mlo1EvʃnGX]Lm ׋F1j5S,-,lYBNyDo#WݵHSs`xar[!6̈mNpޱyFaPu YGg4]Z:?&ZfN7H*^Dw,iN>>|`V"±c*~lfE~ r;L.[L EM=5S_ߋHE=XػL]IK9H_'73dOt0F/ˋ8eXam8n ڦ]}Jʹ!`SWP_? V<0TTnsX^:"FGOD+6NJd`,c*@`Δ\E *U}س,8H@< D-ԄOr/C€emsIG \sv͖DRBw}y$䁫 X7aF8EwOA=Kʄ80XF[@Rw!(M J[Mwϋ}24u 5VGz\F+a'ZEgN?D qad JG1ZSi ׄ&kxƍOiPp~":2'^!/v-n +?>ቨ s޴c9]dZ˞G+\jӎ'@$sHZ96H^y%pRN\YB3vn1Q2K}1L9A&u{->0حԷ2MWHP1Ѩ0QugIoK'b^0$׏J,4&z {1R|j@N_mC 0 WNjYdD tu8U]Y$4IG\['b79%oZ=q}r]_&=?bW #yƅ#Ǐf{ӞNtOe;LĹ6]8|f>r&(i`C6]ڹGS[JiH׼dDȟ꿺S/[A]q *õ}1ܹb%}(fǧx^cy&phE2كNhҧΞy\z!RW޾{{qX,5f+,&i4f!^|%PA/,zKNea!xV'Պxx Lpɖ$4PU/\O-Y+ GFZ>@u枢'.4YGmNyG~q?ц҇=${~AzLџZ:/KP;Ok \ >)R\|PM2Lƛ>í_gGC̈z9۳ 9 ES#GY$qtT>R8FIL@tfN +H6B`Iqrts}i [n$]̏D}ġ(NcBOTqPM]ϝ?w, Uu<[߂U+`: yȘIb +5$z5t gXr,`#-Ǥ|-S+xMOQutNc[u^Ҍp jubvKD׽כ+:Aim? E)a MZпZZ]ZŁx(.żm^SՓd9q OW08RAx-tmNM G0|R")n?^ſjdl_L~Ȃ88=՜ӬOm x6뮒b4u69ͨdk$<5ޔ |'lh  ]i#0h wO/XI%69jZ"o)٭xtCdADt;L7v+/ĔlGPMa!Y=o>"6N~zdNb/j2Q$#004OP9:w e0ō4kt{ȔWWfrф5g"rJV7DՁ!L;S j![gQ9g4:\Z7K.JbςHD]ʓNP]_z mA?_rBq>4[צ}c|Fr|z,P5̵|031⧎:S<8OfcB%T6ڰb^qʱ11=cg=ѿ]5KD?>쪉Lˋ..ȩ8<-]6Bֵ]v['I^`MEw X y }HI8x-V%jj-1Iw`fUc8~g+ _]w:*܂TRD[9L3 p6?=,)Y=໣r.q /8ak2SzsU2xEeY<զwɖxcΒ])YI<|=ǃT4ڄһ|_1D`TW?C' w&IꗨL|  Kc'ąe_OK3Tp`W&JI">λ,Xm\k1?qO^-Ək!G ^"MS8u"w{S-aq *@wmpvuqtNia(QB$ &jM]zwI=>^_{x\Q΂@gB5:4HFhMp2MtY1*I4cR3R$I!/bwKw r?l 葥݇6*N\aS0I_w|?wDb"O0Q4Q0WaMd<.YS*Ҭ|ڕfpcԓ."[*Ejwq`+EHa;w.͐餛rny\D-*P>,Nm1B6yRX!*Lmz-Y"?|Y HfkT Ѥ8"T=Yx(ui(*?߃3sG"ʇ\cɪ(,wl& Ra@zq`r((ቓ>Q!ivnvLAM.Pm1Pu0:҉ןQcW@8T#̗@Q-)ٛVe32jx9jn`58Fd;=i xUb {oֳP1`xe 'D{ޔk#jxyN?gВ.Lθ1 $xlQڳt' D%̷}⩗tn|Vtp8 K 1hW6]! 8ުמJW6>=7h3Jd"w)eMa`-Z.u'pjK $"q:i_q&:^$K)DCetݮbF EcszyXRD| `Y"B  %<[cI$Ww䀣Z\AOM ^'O*n_Q/vyf :TeRݐ8`Kp 5k)꓎X>HޅE%[:aqcVĊ; Lbh[ZlQ,kX8M~̽6{c࿬=W_A}J^^Br%QohHXhǷCh5I>i'kn~0ũbP4ӣ.?)eFFu w֨ !p09T(Y#IS v{Gsh[qbPww%Gd"\aY5?\-iM 1mxR0U 20N^36i|\-ZjBZ6wA55K>~Of {{S}C"Uu8>!Rʨ81rd1ngGbxǘsFٱ(bϡz TibD \Dv"5mȜ]W4TA]üzwpX%TT9-e`5}:)Q@(b),*1 f,πBm0> Ir}OHg=~Vi6Wov<|΅`&@FGNVņaNO_ :s9k$<ս.]C为OTp,yU*h6q;-=?zO7;BWw]#tuG;B]]zo~jխofu#FՍAnK@Wn 4M@M3 @W7nwuhWn\Hn\oV~n\sugfV7~n\鍟Ysum>W}.\]sA,\su;>Ww|峯\]su5k>W|\]su5|_V

什么叫唯物主义历史观?
什么叫唯物主义历史观?

什么叫唯物主义历史观?
唯物史观即首先承认世界是客观物质构成的,不是由个体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历史规律及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客观事物做基础依据的.从物质存在论出发去研究世界的一种世界观.

定义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 唯美
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
宗旨
  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

全部展开

定义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 唯美
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
宗旨
  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
标志
  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唯美
编辑本段唯美艺术发展
唯美主义定义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发展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认知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代表人物
  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芬葛·欧佛雷泰·威尔斯·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

收起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指义务的存在作为真理的标准,例如说鬼的存在,唯物主义者认为,他们没有见过实物,也没有谁能证明它的存在,因此他们就断定不存在,一件衣服的存在,他们能看见,实物也确实存在,因此他们可以确定,衣服在世界上是存在的是一个事实,这只是帮助你理解,希望对你有用,另外还有唯心主义,基本相反!...

全部展开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指义务的存在作为真理的标准,例如说鬼的存在,唯物主义者认为,他们没有见过实物,也没有谁能证明它的存在,因此他们就断定不存在,一件衣服的存在,他们能看见,实物也确实存在,因此他们可以确定,衣服在世界上是存在的是一个事实,这只是帮助你理解,希望对你有用,另外还有唯心主义,基本相反!

收起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

全部展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恩格斯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704—705页)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 “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观定义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特征
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编辑本段
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87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上,中国政府宣布自己在1956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断言初级阶段至少一百年。
  
编辑本段
鲜明特点
绪论
  凡是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那么他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就具有了以下特点:
一、承认历史,尊重历史
  一、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承认历史,认为历史正是所有事物的来源,这本身就解决了哲学中的一个命题——事物的来路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必然有其前身或者前因,而我们的现今都是前身或前因的变化或后果。也许大家要问:这个问题简单,难道现实中还有不承认历史的情况么?怎么没有呢,事实上是有的,比如我们有时就批判某某数典忘祖,甚至有怀有阴暗丑恶的目的的人不但不承认历史、而且还歪曲篡改历史。那些不承认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一心要把台湾分裂出去的人不就是数典忘祖吗?日本国的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承认历史上的侵略、篡改历史的行为不就是不承认历史吗?还有现实中有的人达到一定的地位后,就羞于提及原来的穷困状况,甚至在众人面前和自己老实朴素的亲人不敢相认,这也是不敢面对历史的一种表现。看来承认历史有时还是需要勇气、正气和骨气的。
  只有首先承认历史,才能够尊重历史。尊重历史有很多表现:承认历史的真相,承认曾经的错误、承认先人的功业和成果、承担应有的历史责任、享受应有的历史权益等等。牛顿曾经谦虚地说:“我可能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许多巨人肩膀上的缘故。”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坚持了历史的观点。难道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和条件不是从先人那里继承而发展的吗?天才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承认曾经的错误,那是流氓和无赖;不承认一个国家既有的领土和主权,就会有侵犯别人的借口;不承认法理上的顺承关系,就会有逃避承担责任的行径……看来,不承认和尊重历史,不仅是态度上的问题,还可能会产生严重而错误的后果。
  尊重历史,肯定祖先的丰功伟绩,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才能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今天有不少人,从生活富裕的狭隘角度出发,加之对本国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存在不满,有着比较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缺乏爱国爱人民的崇高品格,民族根性彻底失去,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人性的悲哀。
二、联系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联系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是如何运用历史的问题。
  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
  首先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就会有更强的理解力和包容性。有一句话:“历史造就英雄”,这也是历史的观点。这就是什么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什么样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历史人物造就的历史事件,我们今天很多人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只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可能很好理解了。比如: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而发动玄武门事件。古代人为了争夺皇位竟然杀掉自己的兄弟,多么地残酷!其实只要了解了当时的两种势力的形成、差异和水火不容的情势,就会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已,势所然也。比如毛泽东为什么会发动文化大革命,今天的人很多都不理解甚至痛恨。实际上只要联系毛泽东本人毕生追求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当时国际、国内复杂的严峻形式,你也许就会对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核心集团发动文化大革命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文化大革命的本意和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在选择形式上存在缺陷,使得后来发展的情况和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恐怕也是毛泽东所始料不及的。
  其次,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形势,分清利弊,从而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有一句话,叫“审时度势”,这也是一种历史观点。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开展什么样的工作,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乱来的。在国家危亡、民族患难的时候,我们就要把保家卫国、解决民族危机当成首要任务。在我们贫穷落后、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发展生产、解决温饱当成工作的重心。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就要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如果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候发动群众闹革命,那就是民主革命、进步的革命,是大英雄;如果在国泰民安、政治清明的时候,发动群众“闹革命”,那就是反革命、疯子,这样的道理,大家是很容易理解的。运用到一般的问题上,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我们要创立一个公司,首先就要调查研究:产品需求问题、人们消费习惯问题、生产原料问题、设备问题等等,这都是历史条件,只有考虑周全了,我们才能获得成功或者更大的效益。
  再次,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才能谦虚吸收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少走弯路。被前人通过实践而证明了的理论和经验,我们要毫不怀疑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古人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都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实践换来的经验,一定要加以坚持和发扬。国兴于清明,毁于腐败、兴于团结,衰于分裂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无数次证明了的不变真理,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能蹈前车之覆辙。有一句话叫做“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也许可以忘掉仇恨,但决不能忘掉教训和敌人。
三、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
  三、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这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
  运用历史的观点,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是接受还是摒弃、是褒是贬、是全盘否定还是有选择地利用,这是我们必须做出抉择的。纵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认为:借鉴历史经验、立足历史条件、顺应历史趋势、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推进者,做最崇高的理想的实践者,这就是一个革命者应该采取的科学的态度。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我们要坚持同一切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作斗争,这就是:有选择地继承、发扬历史理论和经验,反对全盘否定。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连续的动态过程,割断历史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凡是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理论经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凡是被历史证明有错误的和有害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抛弃和改正。否则我们就会重犯错误,重蹈覆辙,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人力和财力。我国就发生过也许仍然存在着“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潮,这是非常有害的和危险的。
  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脱离历史条件的空谈蛮干。“实事求是,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有机联系、浑然一体的。坚持历史主义,必然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反对官僚主义、主观臆断,反对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空想和蛮干。尊重客观形势、尊重客观实际,才能制定出符合规律的方针路线,我们的事业才能胜利,我们才能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毛泽东当初设计的农村公社——“吃大锅饭”,就是过高地估计了当初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科学的预算和纪律要求的保障下,采取了过于理想的社会模式,从而使得很多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消积怠工、投机取巧,使得许多管理水平低下的人走上领导者岗位,加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破坏等因素,从而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
  认清历史形势,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时机,敢于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也要防止那些“教条主义、保守主义”等呆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行为。不能清醒地认清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不敢变革或不愿变革,也可能坐失发展良机,给以后的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形势日趋复杂、能源日益紧张、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腐败势力十分强大、道德认识存在多元化矛盾化等等情况下,如果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及早采取加强国防、反腐倡廉、利民惠民、统一思想、加强德育、发展周边关系等一系列果断措施,必然会给我们将来的事业带来难以控制的损失。
编辑本段
辩证性批判
  马克思并没有赋予自己的哲学一个具体的名称,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但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在不同场合把自己的哲学学说称之为“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将费尔巴哈之前的唯物主义都称之为“旧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相对于旧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它既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又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称之为辩证的唯物主义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唯物主义也可以,名称和内容并不能画等号。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反复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重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说,在历史主义的方法中涵盖着辩证方法的原则,在辩证方法中涵盖着历史主义的内容,二者是统一的。但是,受原苏联哲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哲学教科书人为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它在社会历史中的运用而已,这与马克思的原意不符。
编辑本段
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作用
  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在于空间形式宇宙在总体时间向度上不是辨证地发展的,而在它的每一个从混沌转向有序的上升波段上也同样不是发展逻辑在起作用。第一:这里仍然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用武之地,充其量不过是两次对等的否定过程之一——有序对于混沌暂时占主要地位。两个相反方向(即上升与下降)运动的机会是均等的,哪一方也不占有绝对的优势。第二:有序实体并不是借助于对自身的否定的逻辑环节来实现自身的建构的,而是由参与这一有序过程的所有要素的运动方式和结合方式所决定的,有着确定方向的建构。不同的组成要素只能按照自身所特有的结合方式向系统所允许的最大有序度运动而到达自己的终点。正是沿着这种模式化过程,星云中的物质微粒的引力作用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星体、元素的电磁力作用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分子、氨基酸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细胞,细胞的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有机体。可见这是一种个体的形态和行为方式决定了整体的未来结构的既形式固定又有始有终的有序的运动过程,而不是什么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无限发展过程。辨证历史唯物主义把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如生物进化)理解为辨证的发展过程并把这种过程看作普遍存在的无限发展过程完全不符合客观实际。究其根本,辨证的无限的发展观的要害就在于把存在当作了承载变化的时间向量来看待,时间是存在的唯一属性,存在就是变化的事物的流,只能建立在永不停息的抽象的时间流程上,唯一常住的只有规律。其结果,存在的空间形式被抽掉了。空间形式只是被当作时间进程中的载体和道具,按此逻辑,认识存在不必着意于任何一种空间形式。因为一切现实的空间存在形式都将消亡,都只是手段,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都是应该为未来而牺牲掉的,一切合理、完美的东西属于永远的未来。难怪用这种理论解释人会得出人没有其决定于自然的普遍本性而有随其社会存在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属性的结论。但事实上,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本质上是空间形式而非时间形式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并没有绝对的时间,时间是相对于空间而存在的。而空间同样是没有绝对只有相对的。相对空间实质上就是相对独立的空间物质结构实体,即自然界在从混沌向有序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宏观存在物,如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物有机体。正是这些相对的空间存在形式才使得物质世界显现为我们所见的存在,单纯的虚空即绝对的混沌是存在的无。也正是这些有序空间形式的存在才使得时间成为现实。因为时间就是这些宏观存在物体的运动频率。对人类而言,时间就是地球的运动频率,正是有了它们才有了年、月、日、时。恒星的寿命决定于其内部氢核聚变反应的频率、动物的寿命决定于细胞分裂和心脏跳动的频率。因此,时间存在的前提是作为从混沌到有序自然过程结果的宏观物体的存在。一旦这种宏观自然物终止了其有序的空间存在,时间也便被划上句号。换句话说,空间存在形式是时间的限度,是空间存在形式派生了时间,而不是空间存在形式在时间中运动。时间只能随空间存在形式的波动或振荡而诞生和存在。另一方面,过程所显现的时间性效应只是作为空间形式的运动的轨迹的累加,一种统计效应,如人类社会中的史书、文物,自然界的树的年轮、地质层等等。一个质子的衰变期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历史感,它也许永远不衰变。而一大堆质子的半衰期的度量事实上只是统计的而不是时间的。而具体的时间流逝如地球的转动频率并不具有决定具体的存在物的空间结构的作用,即空间结构并不是时间变量的函数。一天的时间在一个懒汉的眼里和一个勤奋的科学家的眼里决不是一个同等的量度。所谓空间存在形式就是物质的相互关联形式,在形态上是不同物质层次与结构自身的和与外部事物的三维空间联系,这种三维空间联系是一切组织、结构、系统的最一般、最本质的特征。任何存在物除了自身具有的特定空间形式之外,又存在于将其包括在其中的上一级三维联系中;每一个生物物种本身作为一种空间形式,它又同时存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它们之间是一环套一环的,每一低一级的空间存在形式都是高一级空间形式的组成部分。遵循着宏观涵概微观,较小的宏观又被较大的宏观所涵概的结构规则。组成不同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的质子是禁闭在其中的夸克的空间结构,而由它们所组成的物体从原子到分子、晶体、细胞、生物有机体、星球、星系乃至宇宙无一不是空间联系形式。这种空间的联系是包括静态关联和动态联系两个方面的,静态的联系构成组织、机体的结构,动态的联系构成组织和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即动态的相互作用空间结构。两者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不同形式。它说明空间存在形式不仅需要组织上的静态的相互作用联系,同样需要动态的相互作用联系,运动只不过是自由度较大的相互作用而已。因此运动也当然地属于存在的空间形式而非时间形式。存在物的结构和运动的多样性正是通过静态和动态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的。就人而言,人的机体是一种空间结构,人的大脑中的思维、意识运动也是空间结构的,人的创造性活动——实践也是空间结构的,人与自然界在生理、心理上的密切关系等等也都是空间结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性的背谬就是将运动普遍化和抽象化,并由此臆造出所谓历史的运动及其规律。事实上客观世界只有具体的运动而不存在抽象的运动和历史运动。而且一切运动只能依靠具体的空间形式而存在。没有原子就不会有化学运动,没有细胞就不会有生命运动,没有大脑神经系统就不会有意识运动。一定的空间形式产生一定的运动形式。运动的多样性来自于有序存在物的空间形式的多样性。
  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规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结论
  由此可见,承认存在是物质的空间形式要比只一般地承认物质的普遍联系更符合存在之本来面目。因为宇宙物质的存在原本就是具体的空间形式的。把存在看作是空间形式的还是时间形式明显地存在着如下的本质区别,后者对存在的认识着眼于变化和逻辑规律,而前者则着眼于存在的结构、成分及其价值和意义。两者孰优孰劣昭然若揭。以时间形式看待存在的规律论者并不关心什么东西存在着和各个存在的物种之间的本质性差异,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暂时的,都是只为规律和逻辑而存在的。在他们看来只有规律才是永恒的、第一性的存在。空间形式的存在观则着眼于空间形式下的存在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因而它所关心的是“什么”存在着。并且作为存在的追问者,他所要解决的存在论问题是从自身的存在出发的自己的存在形式和他与其他存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本质,明确什么是适合自身本质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克服自己的导致极端性的病态存在的不良行为。因此,作为哲学的对象——存在就应该在特定的空间形式上被考察,即考察人生存于其中的那个物质世界的空间存在形式,揭示存在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脱离了这一目标的哲学存在论研究毫无价值和意义。
  而把存在论研究建立在任凭这种空间形式的变化上的哲学更是对人类的不负责任和犯罪。如果从超脱的角度,假设从上帝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级空间形式的变化都不足挂齿,因为在上帝看来,永不停息的毁灭已有的和创生未有的过程本身就是存在。但是哲学作为人类对存在的内容和意义的探索者就不能不关心人类自身居于其中的特定存在,不能不从人类自己的存在命运出发去研究存在。因为人类存在于其中的这个空间形式对人类是性命悠关的。它的变化,它的破坏是人类的灾难。
  人类出现和存在于自然界是人类绝无仅有的机遇。在没有人类之前的世界,存在只存在于自身之中,因为没有存在物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外部世界的存在。因此存在不对谁成为问题,也没有价值可言。正是人的出现才使得存在对于一种存在物成为了对象,并且这种存在物通过以存在为对象证明了自己不同于一般存在物,是能够懂得存在的真理及价值和意义的存在物。从这个意义是讲存在只是这种存在物——人——的存在。
  因此,存在是物质的空间形式的提出给了哲学一个实实在在的根基和唯一正确的方向,那就是,对于存在,哲学必须具体地揭示客观世界建立于何种统一的空间形式之上,同时在这种统一的空间形式中探索人的空间形式,揭示探索存在的存在者本身——人——这个所有空间存在形式中最复杂最高级的空间存在形式的秘密,即回答人是什么。这才是哲学对于人类必须担当起的责任和承诺。
前提
  建立在时间形式上的存在论无视存在的空间形式,相反由于其理论和实践建立在否定之否定逻辑基础上,因而是以破坏现存的一切空间形式为前提的。从这一理论出发它拒绝给予人以全面、系统和统一的空间存在形式的认识,即不承认人的普遍本质。无视人的与自身生物结构本质相适应的有意识的和有着丰富的感性和精神需要的生存本质,并在实践上予以限制和剥夺,狭隘地从人的肉体生存和排斥异己的占有欲出发,驱使人不断地异化,沉溺于单纯追求支配手段(即交换价值的数字指标)无限增长的数字化生存。其结果,把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存在形式——生物圈生态空间当作人类的巨大加工厂的原料仓库和垃圾场。全然不顾整个生物的生存空间是一个在物种的分布、能量与物质的循环等方面的高度有序的空间存在形式,人类和与之息息相关的其他生物正是在这种有序的空间形式下才得以存在的客观事实。到头来,无视空间存在形式的,建立在时间形式上的发展,必将于在这种空间存在形式致命的改变的同时以毁灭人类自身为代价。
综述
  毫无疑问,自然界一切存在的空间形式,一切物种和类都不能摆脱涨落即从产生到毁灭的规律。对于无意识的物种和类而言,涨落只能顺其自然,因为它们没有能力作用于这一过程。但对于人类就大不相同了。自然界中能够有意识地自主和自觉行为的存在物只有人类。人类的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范围。他能够利用远远超出自身生物能所及的力量去施加作用于自然界,从而也就具有了能够决定自身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涨落速率的能力。也就是说,人类操纵着对自己和整个生物界的生杀大权。人类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是自掘坟墓还是协起手来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机遇中共创祥和美好的符合人的本性的生存,人类大有选择余地。如果人类有序地展开自己的类行为与自然界的有序存在相协调,人类就能够大大拓展自己的生存时空;反之如果人类放任在无序的竞争中掠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那么人类就将注定被提前开除球籍。

收起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

全部展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综合描述
   恩格斯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704—705页)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 “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观定义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特征
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87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上,中国政府宣布自己在1956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断言初级阶段至少一百年。   
编辑本段鲜明特点
绪论
  凡是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那么他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就具有了以下特点:
一、承认历史,尊重历史
  一、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承认历史,认为历史正是所有事物的来源,这本身就解决了哲学中的一个命题——事物的来路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必然有其前身或者前因,而我们的现今都是前身或前因的变化或后果。也许大家要问:这个问题简单,难道现实中还有不承认历史的情况么?怎么没有呢,事实上是有的,比如我们有时就批判某某数典忘祖,甚至有怀有阴暗丑恶的目的的人不但不承认历史、而且还歪曲篡改历史。那些不承认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一心要把台湾分裂出去的人不就是数典忘祖吗?日本国的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承认历史上的侵略、篡改历史的行为不就是不承认历史吗?还有现实中有的人达到一定的地位后,就羞于提及原来的穷困状况,甚至在众人面前和自己老实朴素的亲人不敢相认,这也是不敢面对历史的一种表现。看来承认历史有时还是需要勇气、正气和骨气的。   只有首先承认历史,才能够尊重历史。尊重历史有很多表现:承认历史的真相,承认曾经的错误、承认先人的功业和成果、承担应有的历史责任、享受应有的历史权益等等。牛顿曾经谦虚地说:“我可能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许多巨人肩膀上的缘故。”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坚持了历史的观点。难道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和条件不是从先人那里继承而发展的吗?天才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承认曾经的错误,那是流氓和无赖;不承认一个国家既有的领土和主权,就会有侵犯别人的借口;不承认法理上的顺承关系,就会有逃避承担责任的行径……看来,不承认和尊重历史,不仅是态度上的问题,还可能会产生严重而错误的后果。   尊重历史,肯定祖先的丰功伟绩,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才能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今天有不少人,从生活富裕的狭隘角度出发,加之对本国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存在不满,有着比较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缺乏爱国爱人民的崇高品格,民族根性彻底失去,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人性的悲哀。
二、联系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联系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是如何运用历史的问题。   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   首先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就会有更强的理解力和包容性。有一句话:“历史造就英雄”,这也是历史的观点。这就是什么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什么样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历史人物造就的历史事件,我们今天很多人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只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可能很好理解了。比如: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而发动玄武门事件。古代人为了争夺皇位竟然杀掉自己的兄弟,多么地残酷!其实只要了解了当时的两种势力的形成、差异和水火不容的情势,就会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已,势所然也。比如毛泽东为什么会发动文化大革命,今天的人很多都不理解甚至痛恨。实际上只要联系毛泽东本人毕生追求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当时国际、国内复杂的严峻形式,你也许就会对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核心集团发动文化大革命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文化大革命的本意和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在选择形式上存在缺陷,使得后来发展的情况和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恐怕也是毛泽东所始料不及的。   其次,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形势,分清利弊,从而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有一句话,叫“审时度势”,这也是一种历史观点。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开展什么样的工作,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乱来的。在国家危亡、民族患难的时候,我们就要把保家卫国、解决民族危机当成首要任务。在我们贫穷落后、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发展生产、解决温饱当成工作的重心。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就要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如果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候发动群众闹革命,那就是民主革命、进步的革命,是大英雄;如果在国泰民安、政治清明的时候,发动群众“闹革命”,那就是反革命、疯子,这样的道理,大家是很容易理解的。运用到一般的问题上,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我们要创立一个公司,首先就要调查研究:产品需求问题、人们消费习惯问题、生产原料问题、设备问题等等,这都是历史条件,只有考虑周全了,我们才能获得成功或者更大的效益。   再次,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才能谦虚吸收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少走弯路。被前人通过实践而证明了的理论和经验,我们要毫不怀疑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古人曰: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都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实践换来的经验,一定要加以坚持和发扬。国兴于清明,毁于腐败、兴于团结,衰于分裂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无数次证明了的不变真理,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能蹈前车之覆辙。有一句话叫做“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也许可以忘掉仇恨,但决不能忘掉教训和敌人。
三、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
  三、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这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   运用历史的观点,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是接受还是摒弃、是褒是贬、是全盘否定还是有选择地利用,这是我们必须做出抉择的。纵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认为:借鉴历史经验、立足历史条件、顺应历史趋势、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推进者,做最崇高的理想的实践者,这就是一个革命者应该采取的科学的态度。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我们要坚持同一切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作斗争,这就是:有选择地继承、发扬历史理论和经验,反对全盘否定。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连续的动态过程,割断历史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凡是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理论经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凡是被历史证明有错误的和有害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抛弃和改正。否则我们就会重犯错误,重蹈覆辙,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人力和财力。我国就发生过也许仍然存在着“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潮,这是非常有害的和危险的。   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脱离历史条件的空谈蛮干。“实事求是,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有机联系、浑然一体的。坚持历史主义,必然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反对官僚主义、主观臆断,反对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空想和蛮干。尊重客观形势、尊重客观实际,才能制定出符合规律的方针路线,我们的事业才能胜利,我们才能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毛泽东当初设计的农村公社——“吃大锅饭”,就是过高地估计了当初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科学的预算和纪律要求的保障下,采取了过于理想的社会模式,从而使得很多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消积怠工、投机取巧,使得许多管理水平低下的人走上领导者岗位,加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破坏等因素,从而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   认清历史形势,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时机,敢于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也要防止那些“教条主义、保守主义”等呆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行为。不能清醒地认清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不敢变革或不愿变革,也可能坐失发展良机,给以后的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形势日趋复杂、能源日益紧张、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腐败势力十分强大、道德认识存在多元化矛盾化等等情况下,如果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及早采取加强国防、反腐倡廉、利民惠民、统一思想、加强德育、发展周边关系等一系列果断措施,必然会给我们将来的事业带来难以控制的损失。
编辑本段辩证性批判
  马克思并没有赋予自己的哲学一个具体的名称,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但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在不同场合把自己的哲学学说称之为“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将费尔巴哈之前的唯物主义都称之为“旧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相对于旧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它既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又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称之为辩证的唯物主义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唯物主义也可以,名称和内容并不能画等号。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反复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重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说,在历史主义的方法中涵盖着辩证方法的原则,在辩证方法中涵盖着历史主义的内容,二者是统一的。但是,受原苏联哲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哲学教科书人为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它在社会历史中的运用而已,这与马克思的原意不符。
编辑本段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作用
  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在于空间形式宇宙在总体时间向度上不是辨证地发展的,而在它的每一个从混沌转向有序的上升波段上也同样不是发展逻辑在起作用。第一:这里仍然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用武之地,充其量不过是两次对等的否定过程之一——有序对于混沌暂时占主要地位。两个相反方向(即上升与下降)运动的机会是均等的,哪一方也不占有绝对的优势。第二:有序实体并不是借助于对自身的否定的逻辑环节来实现自身的建构的,而是由参与这一有序过程的所有要素的运动方式和结合方式所决定的,有着确定方向的建构。不同的组成要素只能按照自身所特有的结合方式向系统所允许的最大有序度运动而到达自己的终点。正是沿着这种模式化过程,星云中的物质微粒的引力作用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星体、元素的电磁力作用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分子、氨基酸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细胞,细胞的的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有序度是有机体。可见这是一种个体的形态和行为方式决定了整体的未来结构的既形式固定又有始有终的有序的运动过程,而不是什么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无限发展过程。辨证历史唯物主义把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如生物进化)理解为辨证的发展过程并把这种过程看作普遍存在的无限发展过程完全不符合客观实际。究其根本,辨证的无限的发展观的要害就在于把存在当作了承载变化的时间向量来看待,时间是存在的唯一属性,存在就是变化的事物的流,只能建立在永不停息的抽象的时间流程上,唯一常住的只有规律。其结果,存在的空间形式被抽掉了。空间形式只是被当作时间进程中的载体和道具,按此逻辑,认识存在不必着意于任何一种空间形式。因为一切现实的空间存在形式都将消亡,都只是手段,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都是应该为未来而牺牲掉的,一切合理、完美的东西属于永远的未来。难怪用这种理论解释人会得出人没有其决定于自然的普遍本性而只有随其社会存在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属性的结论。但事实上,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本质上是空间形式而非时间形式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并没有绝对的时间,时间是相对于空间而存在的。而空间同样是没有绝对只有相对的。相对空间实质上就是相对独立的空间物质结构实体,即自然界在从混沌向有序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宏观存在物,如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物有机体。正是这些相对的空间存在形式才使得物质世界显现为我们所见的存在,单纯的虚空即绝对的混沌是存在的无。也正是这些有序空间形式的存在才使得时间成为现实。因为时间就是这些宏观存在物体的运动频率。对人类而言,时间就是地球的运动频率,正是有了它们才有了年、月、日、时。恒星的寿命决定于其内部氢核聚变反应的频率、动物的寿命决定于细胞分裂和心脏跳动的频率。因此,时间存在的前提是作为从混沌到有序自然过程结果的宏观物体的存在。一旦这种宏观自然物终止了其有序的空间存在,时间也便被划上句号。换句话说,空间存在形式是时间的限度,是空间存在形式派生了时间,而不是空间存在形式在时间中运动。时间只能随空间存在形式的波动或振荡而诞生和存在。另一方面,过程所显现的时间性效应只是作为空间形式的运动的轨迹的累加,一种统计效应,如人类社会中的史书、文物,自然界的树的年轮、地质层等等。一个质子的衰变期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历史感,它也许永远不衰变。而一大堆质子的半衰期的度量事实上只是统计的而不是时间的。而具体的时间流逝如地球的转动频率并不具有决定具体的存在物的空间结构的作用,即空间结构并不是时间变量的函数。一天的时间在一个懒汉的眼里和一个勤奋的科学家的眼里决不是一个同等的量度。所谓空间存在形式就是物质的相互关联形式,在形态上是不同物质层次与结构自身的和与外部事物的三维空间联系,这种三维空间联系是一切组织、结构、系统的最一般、最本质的特征。任何存在物除了自身具有的特定空间形式之外,又存在于将其包括在其中的上一级三维联系中;每一个生物物种本身作为一种空间形式,它又同时存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它们之间是一环套一环的,每一低一级的空间存在形式都是高一级空间形式的组成部分。遵循着宏观涵概微观,较小的宏观又被较大的宏观所涵概的结构规则。组成不同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的质子是禁闭在其中的夸克的空间结构,而由它们所组成的物体从原子到分子、晶体、细胞、生物有机体、星球、星系乃至宇宙无一不是空间联系形式。这种空间的联系是包括静态关联和动态联系两个方面的,静态的联系构成组织、机体的结构,动态的联系构成组织和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即动态的相互作用空间结构。两者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不同形式。它说明空间存在形式不仅需要组织上的静态的相互作用联系,同样需要动态的相互作用联系,运动只不过是自由度较大的相互作用而已。因此运动也当然地属于存在的空间形式而非时间形式。存在物的结构和运动的多样性正是通过静态和动态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的。就人而言,人的机体是一种空间结构,人的大脑中的思维、意识运动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