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知老子《德道经》与《道德经》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版本,为什么?请尽量翔实,有说服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2:53:58
请告知老子《德道经》与《道德经》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版本,为什么?请尽量翔实,有说服力,
x}n+I导e^4ЋDtWUDgŢjE8%R$%JOf\?2hΕ~Ϲ(T/hps?>轚h-11g\1] AZcR}3:4o:yׯWb0Zcast,ʫޓWϛLW7Y~u{R0{[y#`wj1]{>o~'׮z8]t6ygCտXۗ}+CN;Κj m '~5*Zvhy}l j%r^)^{΋?ϯ.Wܸ^e cX$Ry/ <&X<8!c9ؿ sqN~=0V-;|0ˑqXb{GI c{g8m S)S:bJCpYc٤I%F*{6aYD2{)49<0b\baz,SM:03(KaiM1̓x]n{uL (wV7l_A&Jb4 .L׿&2eI#Htp}Y_& UW21תۡߍE S ?HU7ets޳@ 7زʲ:{\p׺B%5L*+H~n` Rtk-q!./suŔnR.#$P{᧏ڐ״aT4Q3PiErjO-G9.UwF˟;\QzhG;vh,K)_ī|F& sALi,o+|5Gsg@,ttZ[~#4aފ}Ɍ[ {~ȍG0;il[gܡRC-nA4>Ls.ϿykJ=-Z˜[A;ʶ~5xj%4Y2|]12f<ʶ[{ Tp<>{npq3BLP5ʡ͕0gh)rxb1&9"Mw-J{;G [ajv~L_KqB9^1]r~% %w丆DZ3[ữߓbUK=*I{rөC8F+]Wݟ @[>![3~,̬L$dƲL z{7շ!U42i'S2*(;ׯV^nn Br4.!SWg AO׻UXJ G a f ;]Dțlsmqo`{Yq­^A|& j4tð$Jأ)k6`jyRNb[G&7nd0;OcH7,?' Եpv" r# ?yT|uj})~ fQ H{~9# AǹħJ /8&B! _? ȍ"ċW۪jFO}l,Rŧ8^P7[e}P,36Ndv]RJt[BiZvv=4a.u$FI[ٙ֗ b)L!ҫa{VVvl%񖯀#msVH< fЍmR1/9g5zeNd lHs[nR"`zɉF4wӿ}Ȳ9$*ݓ&9R~;? j67Odzx7H|JN "󢴯Ýz[yah#bڏ۴BEZ9;_3BuIŦ5OE4F7N H㺸=.’<8v{Q51&# Z <;%m^ ?,ėۢWGg>^.g\^I6y癌͆W*njOul&yRLW0]XЕ5찅wwY+#(M/u tz\Nէ0 #\RP}h USף!T ';JZ#G_Oq%>T:5r0IbԳy7;apm/dT XN\Fn`,,dT(zw͏]%]YW54@6*19$3K69WbX0R&/aw^6NMh԰/%ڰmDk!u̦Ήj|*XԽmɋ; @I/bؖkN>`2hH+h |}mUu8iBi㤬juq?YH)ES{:S5}p;W¢BsI|;oa L,,+s̀{zHFފqmkHCa{؋-E/5@L损E:Ǧ^.Tq-DYVvO=jFn(iz@ԗVwE4epwy;U]ÆN鸋9*@t~"jz eDfjMdDSX˝c/`H 6uOECfH^)%aZ|VPubS*b:PwxkZ}@_܎z ~/~ IBJ@A[*CT/+ l_!*R!ontڝRL$Ĕ?M_-4ߪN9+LE*k X 2̤GLU OSH`w5ɞZoQ h=/)@ oÕZM LiრW0h;Y]T qʫ,oڕ)-HESP'v~EqJZlD1uo^jB'9ա#|{j6&C8l H1'~V;~P }AB+-R/B%%QQA RD._?s!*!H ^DM_{#(UJf.@6zM".)ۦ,YYنr9%A?W5"=k Ys>Iop̔vP[(1 ~s@>E~ f?}A*] U8A-Ebm+힚e/t~ydGJA^VUJ xCw8A˳M3@\Nc٬Jdz$V\:hބKu~awP2X&(ޕ)ؼ 3zJ{RjR>p=7tB\VmĿ?6ѯݴ>IgI K!I8HaA]f_8*pmqֆ! ,hn<,Ū1zPyFfrf6Uؓwƻӻ(ڪ [Y"F oɚTUIvy?t">XSrRD 'NHJ$]o!#j=878I1`H1**\ +H "'R,q6kB0"A>[aAE쪩nȂ>Y6 .Ǐ9mkK=f{zԉZJێm*5lVMRǽ +Ƌ,)\6F-CbbMzh`eScra?HEw^r/8)Xl4Ș[( 9ϩfkU[}mL N-Y*"%MG"GU13zrwU3i1Lyբ?(Y)b\[]ӕ_o]};bU6Tw\>7ƣE_HyYS@m6M, F`&5!s%!_Ol՜Pk\=1&v9m=o?PFH=XT)W䟂d?3=pKxZdRR 3\fRPAʖtAf*O#qnK0;9RzV.%iI.[nMƟԋνS鯇4A~ltm+kѢbǁőij[J*QGsM1E*$.;Yj<# Cԁq_0t3).YҙLn)K4z;"%¶ ['*4 %j]uŞu3Ǧ» H){iZ5k`zQ՟@uIf&D$o3XbYQ N!aO85+|߰+P#fx;L*xW/?,&qH{Qb -q_n҃I1,g,m0Y9kOɒрp4l`paT!opy?Ey1)Q.$} z/Vy 5d; 5F6v^˥2rpY0!8@I+=ԇR2R& ջElxweIOQe u⧠LLzf:odq"*#^ՄQ >*v$r132R:FHp\QL%9#m1ܲ]^ fX"K=8f%|X]bv5(-)ם=9&:~+&Dn-]uYڤ]'c(IrQjt_Xj] ϣF<+gw uy6ֹ1LESogkmVy`noB* w~67a{6H^M{n]m}pLNow_>1AxJf^K_]#-o`,8TV<751lt ?}.qENOߪ)V繆Mʒ=r` ,2T(-.5/|EX}\GΊ`![1#lG3^ғgeRa0Wm:ќw5t}}0JY8mD])!ᶒҢB(zG؇Dl]j@V>R81M72%t*E!h21 lmg l!S3YͷќNלÄE#`R+W3zW{9W/ٿN> 0kz4״D1?M㍩0Q[acJꭁItˢ J";l r!Q~rus FJh%U0ۢy870omdc5(rtZ,f>˶ؔj,Ca,gT`#9~;&GC de2{vOȆSbn#T{_MEy56`dPzΆ1!^ǻZQF k`dP Ac!UK˻ąOғ5b5Ť93}e.dKWiɡjTiڴDr~QGhJDxֲO[ /+*1-#EJff=$aq|w f{bBh{㯚Z1w, ætn9ιpxXV8k9Z?+0OTm&Xyndt6.pdgٿ%)] d@OA[,uy}n`1ت}M\0u9n*ݱTgonp(+w6_bdZ^J#U-3WmǻsL[̱:ώ OLLFtFt-X峸wcfRm"p 5}Jc!? G嗨sFŬ_O3 UA+L9&ү/E>f℠L YzsFt4X/meXΤ?ri]X9c#B(pbKh #VK8%{KoS_mY vi.3?Qm?gS/g R`{G59Im@Ԥm_ɨG$A͉(}IZj>&wWQ_Yٝ /q=]`f3",Ԡ/K|ɋНo \BeڧvLm}ih˷^-!wW[PaO+ ZI20\c.ҕ!_30kV;nW=} $b !eìLFb*6hWTT>?$-+KeV']4=}dyM><5) A>!jl7iCZ4}?LhWA,&dhaDrŞz@Ε.2rڂn(M9ԡYUfrf&ES6Ԧ^& @eyUӐ;.Ϋ)y#3[H du 9 g.b? EmrWx5ˋ&>U [@?%ƣ2|?)z;V)%=,7i9ޑϽFF0-΂ )]}n]6O 4gի$bl: [t.(J36s@2bW,l^݅G坔fi;#-xK?GgYAgY*/_KL4H[Y8_bV?>n[A>.֔;WOjh¡F!xۺǟcB_K)1F&z!+Q弬 ʔmڍbt983F,j6]4ڦ] bٻ0=Ӝ 2f{H8Rгks&.PdB@QX8(Q>{o'%ZT6aNH#y5B}?r_p &z+bsǛYF}htO7QW9Z}?Lby85)jv(8b\PGV GA|Tp3$T0O<%d

请告知老子《德道经》与《道德经》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版本,为什么?请尽量翔实,有说服力,
请告知老子《德道经》与《道德经》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版本,为什么?请尽量翔实,有说服力,

请告知老子《德道经》与《道德经》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版本,为什么?请尽量翔实,有说服力,
比较流行的是《道德经》,但正确的版本应是《道德经》

道德经
没有理由,根本就是

秦汉时德道经,魏晋后道德经

《德道经》的确定,是因为马王堆帛书的出土,而更让我们想起了《韩非子》解老与喻老“先解德经后道经”的顺序。而考虑到这个墓葬的历史背景,是在汉初盛行黄老之道的时期。
所以有文章这样说,《德道经》可能是法家以及黄老时期修改的排序,以有利于其学说的阐发;而《道德经》却很可能是原来的面貌,因为从文意上来看,道经在前更加顺理成章。
反过来,如果说《老子》原本是《德道经》,那么有什么理由后人要把...

全部展开

《德道经》的确定,是因为马王堆帛书的出土,而更让我们想起了《韩非子》解老与喻老“先解德经后道经”的顺序。而考虑到这个墓葬的历史背景,是在汉初盛行黄老之道的时期。
所以有文章这样说,《德道经》可能是法家以及黄老时期修改的排序,以有利于其学说的阐发;而《道德经》却很可能是原来的面貌,因为从文意上来看,道经在前更加顺理成章。
反过来,如果说《老子》原本是《德道经》,那么有什么理由后人要把它改成《道德经》呢?
而郭店楚墓竹简的出土,更对《老子》原本到底是否完整成一个系统都提出了诘难。
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一切还只是个谜。

收起

比较流行的是《道德经》,但正确的版本应是《德道经》。

《道德经》乃老子所著,又称《道德真经》。是一本哲学书,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第一章内容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如果你所说的老子《道德经》与《道德经》第一章都是此文!并且都...

全部展开

《道德经》乃老子所著,又称《道德真经》。是一本哲学书,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第一章内容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如果你所说的老子《道德经》与《道德经》第一章都是此文!并且都是81章,那肯定都是一个版本啊!

收起

楼主,同一本书而已!现在通行的版本,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道德经区别不大,好在仅5000字,附后参考!
需要竹简道德经的话,给个邮箱我发给你!
祝学习愉快!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

全部展开

楼主,同一本书而已!现在通行的版本,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道德经区别不大,好在仅5000字,附后参考!
需要竹简道德经的话,给个邮箱我发给你!
祝学习愉快!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原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chén,通假字“沉”)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jiàn),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泊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恍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chì);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shè)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 ),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zuī)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披褐而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收起

道德经

无所谓正确不正确,比较古老的版本是“德”在前,可能是因为以人的角度来说,只有先修”德“才能得”道“。但是后人可能从自然的角度考虑,“道”是先于“德”而存在的,所以把“道“放在前。

《道德经》是正确的版本。可以在各个书店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