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论语》十二章 翻译? 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4:49:21
有谁知道《论语》十二章 翻译? 谢谢
xZR#Ihe<2me=?bъTZ2I -Rz_sz1êBs/[p{Wfx-Rڟ[%~'ۯV>~u?ޯ/[zZXGNaE7'?ܖ+{-ݹ??u9Qݏ{OȠv!Nɟumv& [Ǡ9JsvPU8UnKa~< OgE}<+=Rbh@_<|)YtC&6Z=ʫ^?eQx䄫S5 ˺2)U ӯXu/cFjoZv 6oKxF:2HsBMuyUofm4vޓ8Nlʀq/h1i<;v҆SxƦF\V vn#89wBbΘA%cdW-I渏OTMs);q?| sOUhqc Ƃ50v'|Ӗy6ҕєi3îuvk BlؿZg )#D?w@{k{j⧺wm}ւ/@հ}У ߹(H<ԚBhJO 5չьŮnYp36| .~y2cp_&*]^׊4Qá7!p|΂f<@s #EY-HZ%>ozEH ԥO\$j %FלLU /$8py ZL_N(Gq1\e1'׃kxTujPSUEe;[. qk+({idz"#Zm< *4_L sNu^O<#+: B!ڠnDLW*\'0&GA(GɸtޞyTׁd4;_ur1wpurZHPxBpP.a79 *=`9R+f#!2NOeu}@[Hp::#,m4Tyt l%0 sK=# q.لlaj:]7*ډsͤsj&03o@yßw)j'r) ٝиǗֻSVW[$I#GտBWǠu(ؤ?ġa*h/Ycj!HE1Kjd^Cа 9Uv&z|cp΂+Lb|ɤF͆e{mq l-3ph)1' hIv#4X}#ÃҪVf-Lp8!;-8љyI7dc`)O6::y,[md**H/F _z==8UF8B`1bW =O !7}b1U K+}6BZjlZ| *lt_ɵsݺQ3Y¡ުݣP`(=z &gDrU ]&#D#D&6j5/94g8!\~O' fxO<*~ z;9ia((I $1J߮?2UF[ WdJX&F=A^R }DOR.XI_Ys1 ǖ peiTqLToyMK8aANb~+q_gP֜Prdf##ڸtR+kwx  wn@uoM e-ڦH*,1@ ИUh OGcn=j<.m>RJ2{R.~|SX՟Ҫa&N# _`g9]1ve1ҏ |Cҟ'HDb*p8ʟױ EqL|޲pm}z. y`KgH{mv>a(C@<_:1P0e#ٵ'qb[}qh%0PiR]Ue,afx9xs3X o|*Qt\ߞ-4Luwi&!vꭆo5d`dV$sK *$iȯ* i{ }r xℭ&̶ F(?eM ,o|r2Kg}ȂG-♎MպR 4ZgKf d#J wR0%]ݲ mR7VrNA MeRNi;oUPe̥O:E$B%1n,FbK49jk}}0D;b~&G}1AL ;TgMK"iG x'yaC [9:T/lޘ^u檽00po(-as4 [%Ĵ%'*OWFA0F"Y4{MJБ7ėFd&1 2j{u"`bV4)0XKc!U]JR.mXFl.4*UawjՔ}D](5]uRM%&қ+o:׼ 9L'8{q>քcyLJA#q-\D$? Kybej?3fؚ4 Q?zyJ70Fðq112;?T @QR;wɕ,#ON1Fɒ>S =D°1 ܓRRlF-q\s^8BxȜv/fLxyBIQj&,dAɡ7IZuQM=\M`)$h8 3Ry׋N\oU.CO?Rbv 1dx`ҏ;Lz0n4- "R]=ٌze$;w-x!  3߉4 ݝjZtwfKè–rݜźxA=!a1":qDгJjq"&jykJ@5p7^{"W{0C{8-MyL?2 :DmM |:0ȆE3}L |y;m q}C~>')&e4pi)_qmZZ֙)V;[sy4\a%KIr%`@Qi43A[3ǚ+Y3Ӌꪲ'j~?gGs1cڋm6 ͕OG:)ŶRL÷0$͵Ѧn#-5J<4Y(Aꗟǯ's t3H

有谁知道《论语》十二章 翻译? 谢谢
有谁知道《论语》十二章 翻译? 谢谢

有谁知道《论语》十二章 翻译? 谢谢
【原文】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规律去做,这就能得到仁了.只要“克己复礼”,天下任何人能得到仁.一个人、想要得到仁,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能由别人(为你带来仁)吗?”颜渊说:“请问得到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该看的不要看,不该听的不要听,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做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我的理颜渊是谁?是那个听孔子话的穷教师.他问仁,问的是什么?是怎么样才能成就自己的理想;仁是什么?是条路、是条通往理想的路,——我在《里仁》中做过解释.
论语是一步步、逐步递进、层次分明的,如果你不看开头,直接就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问“怎么克己?”答“不食不语.”问“如何复礼?”答“跪着不起.”那就剑走偏锋,我无可奈何了.
我们为什么要“克己”?因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里仁7)——都到第12章了,如果你脑袋还被你的屁股决定,那你就只能被人“观过”,而不能“知仁”.
为什么要“复礼”? 《雍也》25-26段说的好:礼不见得一定对、不可能永远对,如果我们只是被动的、机械的守礼,我们能得到的不过是“弗畔”,而不能“得仁”.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则告诉我们:最最好的为政,也只能是给我们一个“追求幸福的权力”,而不能把幸福硬塞入我们的手中.
——把我们不需要的幸福强加给我们,那不是我们的幸福!更何况:古往今来,最不值得相信的东西,肯定包括了“西方的政客、中国的官”.我们由人尚且不能,又怎敢由官?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述而》22段“三人行……”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习好的、改正错的”.那么,好和坏怎么评定、有什么标准?
在这儿,我告诉你:有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三人行”,当三人做同一件事情时,我们要看好的、不看差的——这叫非礼勿视;当三人对同一件事发表不同看法时,我们要听有理的、不听无理的——这叫非礼勿听;对于他们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们加以劝说时,要合理而且合乎礼仪;如果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我们更要做合理的事.
上章颜渊丧时,颜路就没做到“非礼勿视”——他看别人“用椁”、自己就想用,却没想过“用椁”不合礼;“子哭之恸”、门人劝的时候,孔子做到了“非礼勿听”——他认为门人的道理不对,所以不听;颜路请车时,孔子的话非常隐晦,为什么不直接说?可能是“非礼勿言”,——他觉得直接说会伤人心、不合礼;孔子不配合、不给车,可谓是“非礼勿动”的典型.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如果大家真懂了这段话,就要记住:别人做过的事我们不见得能学;老天爷说出的话我们不见得能听.我们对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都要用礼的标尺量一量,看它合不合礼.我们的说和做更是如此.
我们复礼时,还要跳出自我的圈子,否则再合礼,也不过是自我的、狭隘的礼.
现实的社会里,“为政”通常是官的事,《为政》中也是如此.《雍也》却说“为政以简”、“以民为政”,一个太极、把“为政”推给了民.
仔细想想,到这儿,“为政”还真成了民的事:1、《为政》开头讲做官的前提——“当官要做民选官”;2、《雍也》开头说做官的目的——“当官的终极是没官当”;3、到本章、没官了, “为政”该由谁为?只能是民.
到了完全为政由民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就不再有刑——也就是说,没有自上而下的法律了.有的只是礼——它的表现是1、乡规民约;2、过往案例.
随着时间流逝,乡规民约会过时;过往案例呢,从它发生的那时起,就过时了.
它们是礼吗?是礼;真的是礼吗?不是礼——它们只是过去的礼!
这样一来,我们既没有刑、也没了礼,怎么办?——继续向前怎么走?我们要不要回到过去、再找个官来管自己?
颜渊问仁就是问这个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
为什么要控制自己?因为除了自己、没人能控制你了.为什么要复礼,因为所有的礼都是过去的礼,你只能适用其中的部分.
“三人行”,前面有三个人走路,那你不可能把自己分成三块,分别跟着走;前面有三个人做事,你也不会把一件事做上三遍.所以,你只能选择其中的部分.
再举个例子:《子罕》3段“麻冕,礼也……”,在这里,麻冕或纯麻我们只能取一种;泰和拜下也只能选一个.从众或从下怎么选?就是要通过“复礼”.
“请问其目”时,孔子说:“非礼勿视……”.也就是说,我们参照过去的礼时,要想一想,这个礼过没过时;到现在,这个礼还是不是礼?
民耻且格——当我们作为“民”,想到“耻且格”时,就要想:我们为什么耻——因为未能克己;我们为什么格——因为礼不是礼(礼只是过去的礼).
颜渊是孔子的最高子弟,所以,当他问仁时,孔子对他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原文】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会客如同去会见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朝廷上没有怨恨;在家里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我的理在《为政》的7-8两段,我们谈到了“敬”和“色难”, 怎样做到“敬”和“色难”?首先要自己无怨、其次是以己度人、第三是“端”.
说到端,我免不了又要说到“尊严和面子”:你自己要面子时、也一定要给人留面子.同时再抬头看看天上的鬼神,如果能再给它们留点面子,这才好、这才能称得上端.
仲弓就是《雍也》中的雍,也就是他,在《雍也》1段中提出了“居敬而行简”的概念.也在那一段,孔子说他“可使南面”.
上一段我才说“为政由民”,本段却拉出一个“官”来.这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再想想《八佾》最后的两个词:“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小国不是无国,无为还要有个位子.《论语》提出了“为政由民”,但并不能就此认定:论语的体系里没有官.
“可使南面”的“使”字更告诉我们:论语有官,但论语里的官是被民“使”的.
也就是说,到了这里,我们的官已经完成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
“仲弓问仁”,仁是一条路、一条前进的路.所以仲弓当官,他并不是想开“论语的倒车”,而是想“怎么向理想更进一步”.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里讲的还是一个“敬”字:敬民.
在说到“使民如承大祭”时,我们不妨在此与老子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做个比较.
刍狗是什么?是草狗;草狗又是什么?《庄子》将“草狗”与“土龙”相并列,由此我们可看出:“草狗”与“土龙”相似,都是神或神的代表(就象现在庙里的神像).区别在于:它们一个是草菩萨、一个是泥菩萨!
把刍狗视为猪狗是现代人的创造,如同把木鸡变成呆鸡一样(见《庄子》“呆若木鸡”).
所谓大宾,就是地位高过你的宾客;所谓大祭,就是敬大神.由此可以看出:在雍的信仰中,他把民放到了非常高的地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谈官的主动性:服务型的官、也是要做事的——用现代的官话来说,叫“施政”.在他施政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被施政人要不要他施的政?
——不受控制的“施政” 权很可怕!
先谈官本位.
在中国,官本位源远流长,但不知道你们想没想过一个问题:官、是从哪里来的?
通常,我们的官都是大官派来的,大官是由更大的官任命的,……最大最大的官呢?
最大的官是皇帝,他的官是哪来的呢?
皇帝自称天子,意思是“天的儿子”、他当皇帝是“天”叫他当的……现在、这话只有鬼才信.
俗话说 “枪杆子里出政权”,一句话,道出了“官本位”存在的因由.
我们不可能通过“枪杆子”消灭掉“枪杆子里出的政权”!要想消灭它,只有用另外的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讲的不是官本位,而是民本位.我们通过它来理解“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在邦无怨”,民用你了,把你提到了官的位置——这里的官是要做事、为民服务的,所以有人不想做很正常.但对于雍来说,他不能埋怨、要勇于做事.
“在家无怨”,事做完了,民不要你了,把你丢到家里去,在这时,人们通常是会埋怨(说什么“过河拆桥”、“吃水忘了挖井人”之类的话).但对于雍来说,他不能埋怨——求仁得仁,又有何憾!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雍是怎么事的?请结合《雍也》5段理解“在邦无怨”;《雍也》1段理解“敬”和“在家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