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怎么答,能得高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0:47:12
语文诗歌鉴赏怎么答,能得高分
x|r#Wݫpvt*I%zH*)fžq oE Ix_zsD`Q%M`]|KO胘+NM fW)ZNxeP/ӿsmk` s㈊vVI,g M`3I^GryA59&rI*A/X1Ջ!D:R ;q p"wžT><-2n$N!"M5S*6 Um;}/ԕhdNYD p$m ֜j8PU{u=oxlbmov53 IWnA)'{a|a61' Lqm:w W*~:e,oۤ.T^/ʙ }: =CmeZőiGQ}Ї"ШU,Y{ 9)hUqccaM~lUGѭDC\"E*aO. s ؝ħ3Bp "^^LA0NbS@E1^FEV}/ϓM0R|KxMֈ eÙn/vfܭł/YAȽܣA]ɷ̺# 659m -UT5"v5,O,PX=sSC~a=!O%UCz8o:)OE-DY$9ݹ->pkDjRϧ ͎ Gl=W !ܫjʌĨ2-;r쳝Jl*5㄀4`LR(re=B~FEW8o%_^~Oxeg3*GWfȮ# mQ e`9.8kח{w[#T4]N qsw/R^coWpVP"!r}(ǰ6#Cv~6GTiv !:e<6Xl~औPHKM0J`:s%q&?{  ^ܱ= dK.铜H(TٺLg_x>KLBdCIJ|x8V OsSaR#LK]=՛ٔ=DGYMV 6ږ[-`%P߲ MaTf`-c Tks!9; p۾}^M5}arǮt(Z]|:^(Z%^~ Xa-IF{AH^JtP_7O.\72mؘ 빱S|;`zKy]Q߼c 5p p\?R8YSwW`)uSD5< Kru@-h0ni}RV>.Yez'n[z>'̑k$"trzcK!Ӱ0.pA[g5%P]7 FSc 4;u{‰OZu]o#{׶-vi7[;a՘t}œ%rJ A 9.LȬhyloOExr51cZ]MT69tJuXKzydRvJM.?=4Nq U@J(c?8Gx{cA>~ >i;~5UU"r|"PiaYjR]ڦXV8uv2 kg<,񁻿u^vPi5S8[=ttg"̷(jQp|5:['Xb( F Kot 鋣ρX߲Z*Oɍ%tIqhQ2oBYU* eaV$Ӌ_?K39=0QSU`Y`SL}M 0rKv4 k#O,, (+zVFR?adti z̓i'P߳%*~JS F,Ce Q<` Q_bC{9uzI~S54zGy>1,]9SzE]b|gAcTf y+`rMP7gU$M@= 0P{q̀@) lni0m;c Da @܋ZKFhc`b.LL3Qwpd֡ޗ$I&,2NgI&iQtYj R2eV!lݫhgsӺ45Ժ Xd0ZTOwIe^"ڬ# w.G`Qnc ݀~un'i :Kx~kCB5WMډ|1G0GB&H&E![3R$G4d 9+){!N/,]sԦ$,gh0e1|У;]; 7cXKȢ|zH ^M$wi$/bL*iu'oB'D y5c"@5𣤞e./LfosZ$>< $o.n,Cy8EJ0E_fY 57mBWoM!0.N%1X̀i~EeJ p]qa|31쀘]Y'1՞N,h^ x#as]cE.G CNR Yps0i.yY~2uF1giS-]L>CƩ\iZSWZdQ\PG0npx`AcypK1m{Dr*lǠK\q,<]:`qK4gTAa qK"8? !sk2/ѦfG5L\IO; ;az. WcMe$,2&tRӁ V"zN WKq?kUmd)EѦx/,7~Mbfܝ)5t)hH-^RKKR&*DOTTQj,߳J _vcLG`.Sidy7URˌ7O*Y1Y:t@mgQQ}AGn(?|ܲ.ʄ2DH%senRdPFska2<~\MbFrpcIdS&'yXR=CgeH*y7NÂ(G ӃM+ۙJljWsbC"v6Ra!Sn{RgYbqN3\0 |oLA [I)!VU5kvк\*rps1^I|&>,box}%7͕f܏X+#^2WPK*tx)%3Awg'K-xMO2-W;ڧiF;9n읻&.y|臬܆gTzCB3lʁ%H(n3SSdu r3]*jT`c7Y1wc-$vsNi> 6\!+pɍ3Ysڲ#ch/m|jW {qb/:ǫq\ߞ却W8Py- QFf㏒z)"imliNɳыxnǥ)߹]4kYYA7PV2Vp1P/<ݕ{z[dK #*ee7jz5+X!tqbr 'xVt˻8ܸgd`< H[N B)M;;,a]D2<`YIY3 iIJsjtH,y*ٷ35}x TƢʴΫ X{,lN&dc Lp6dW ^J(߲ uBDj*%7;~Թ\f`|< ph͢szÅK`_K){B c,"G?ҡ{Nd)8@44t. n^ %0u öćy/UmU{vy5nAr %W]R:)i6.lV i vufPReYE^ǠJH`rkGs AP9,d$h`bJ+`O7>iIˆ]Ea|Kװj6CS6jZli%Se}3)X%N !0kڋ};٤cWVKOro YĚDT=KM'L |lH}fLhf0kL;K7&Fd&2&{´ &dS~G߷M\MTż)F}#Gl0Nir_w!I_\(]ʗi7;Rq۔CrS]nZє;уSȀĘXƍKsZ(s6ߗ͋2O,f؁wvoU(gY1? #jńyDf㉩CICE==TsPΞ6k-՜p%tOv!$(C* WT<@H/f a7ʰoJy|ad49 {ehy0ei9ezr@G+PCYYq=`XN=&cN s1#$)GT6_`[I{}[+`sZM(.I7\eS|mo-K/z%PXfd~}O1-R酸Hԛu8ݼůQԼONØReآALϩÎaފJjtMwvj9#vj/vOjO-$A6Z8=LZ9D˦pfH&FaP/Vb3p`+@.>*OwW*s&oܾv!,2КT`acL#4lr A7Yib!Q:U:Xo˗s{N/.#%wtgnvܜfM-v>31S_َ(bzyk b4o xM Tؓx_`"2Em]l}Aae[Bu,[u TXnq8-HDxPu: zocde^_|- &X0f_2gYgIW5y^~`d2f̬Ao:9SGǦME_PbUMļ/h6MGی{v=#5-`6ta^j Q 2w|a61ӹjQ1o/5&_>竃lyCHΚiz<)!.O=~jGvKzx[l .{,EBYu'-{nE!ݜWL#[~"Ֆa"܅s+gpQ\U?E=G\J ",(~!˗%jR6pY?ZM}xg&wq_?~g~|7?}~w߽}cSlfԫ%Xb˥jZ9-t@QfY/$߂"ѿ?~囯yo޿_.

语文诗歌鉴赏怎么答,能得高分
语文诗歌鉴赏怎么答,能得高分

语文诗歌鉴赏怎么答,能得高分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1.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5.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6.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8.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该部分引自百度文档(免费)
  http://wenku.baidu.com/view/1a218f5177232f60ddcca14d.html
  挺全的,自己找的.我都一直在用、
  恩.我们老师给我的课件.
  诗歌鉴赏(一)http://wenku.baidu.com/view/a9690417866fb84ae45c8d18.html
  诗歌鉴赏(二)
  http://wenku.baidu.com/view/7d32e53610661ed9ad51f318.html
  诗歌鉴赏(三)
  http://wenku.baidu.com/view/ae00f9eef8c75fbfc77db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