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三主要内容是什么?(概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9:25:17
放言五首其三主要内容是什么?(概括)
xXr"11-kic~o #$!$$ 4肀&tVW?/d'݉~tFrd޼{k_RfN7)fh8G^ї;xq󧿾zpO7 v*KAeq,:5Þ*N/Yt}yN7{*1P9K=}9}rzpNK&$FtiNmXo cQydpZ}3+\Ӡ8\B}r_;v\4,ѥN `*MTyJs''O*tK>.pe.,m'?U>ըqF3O#x8CTDUZ?~A'/Y;y^ uB]enWOA&i[KԩN_v%Hnp*p"maQ:z%3JEo׿ +8W 'I(?d9.rx$Wn[~N靾2F{pB(z2?۞{8)*gnfxC H‡bIrը03[vH!o?o&pOSzW]JTjqxJNUQ ON4>)7Q9 *Jyf^k#9h!-S;FQ+խ;+Ek\2)䪹~Lˆ>lX# @k0x5j'VG|lG.Ck1"'xEt?G^ϴ:əNܨHַ$A2gN/EG1Lzrk3dEnQ VCwlseZUBj}8-/ ۬@>GSق*Lby8`"danA.S9s)  |* En 8.?EpdK=v+reI:4*(S?m(]Y/)u7趨DO;[^cnb6,q/p2s!&3im $l0Y@fq"rM/|xkII므c`@4ON5MF<]%rt LgPl>n jTA)tABDB!t%]h2Lk%`/"Ρ2>}6-[YV2"Ib%\5C(D1ÿΟ=1q D>UDɿF.Q(1_*Y39E->Iq3=RnB6Nr/dQn?3.Kб,I >.n<Б,KXVXR54$pq(4|(L?8G(j2@v'ed'-;-hrŒ@0 ĩAPo.;mYύ0,G0G zH3կBaY'f /W /-fuvo6O|vJ! Â,1JNn|r F)y G<ҵ0[Z͌ᬣrSZP.$K{ʈtUe=8~Xy[GݡAhjq M'[ rKGh*pN%Bf%BQ`g-cDF,d$:ak[ ,kn?;(۟73 torI#3糅  xɈa~H؄`TZK8ϓQk+㗦DyW A.$qq)@4#PZ˙|}+qe3qm$ɵNLc&ıfdw1k t͜tAYw*F si? k{t6gW^|7B1(V3-KI4l6Pʟd#ހ7`3N-,oBcY Oxܜפ?gעZPCEP)(Urv1R273Pao܂#)}@F.6*܊=_'Mbh]/{!2@19< nȔ@ͫ}[{

放言五首其三主要内容是什么?(概括)
放言五首其三主要内容是什么?(概括)

放言五首其三主要内容是什么?(概括)
主要内容是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具体分析如下:
1、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2、字词解释.
(1)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2)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3)法:办法,方法.  (4)决:决定,判定.(5)狐疑:犹豫不定.
(6)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
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7)试:试验,检验. (8)辨:辨别,鉴别.  (9)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10)期:期限.
  (11)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武王死后,有人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
史上证明他对成王是一片忠心.
(12)王莽:汉元帝皇后侄.在汉末时,他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许多人.《汉书》
记载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后来王莽篡汉自立,历史揭露了他的虚假面目.
(13)篡(cuàn):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14)向:之前,先前.使:假如,如果,假使.  (15)便:就.
(16)复:又.
3、诗歌鉴赏.
我送给你一种解除心中狐疑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或蓍草茎来占卜吉凶.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如当初这两个人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4、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赠君一法决狐疑”,诗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用了“赠”字,强调方法的宝贵.“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使诗歌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
诗的第二、三句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诗人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辅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