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汗之争中,为什么刘备胜而项羽亡不好意思 是楚汉之争中,为什么刘邦而项羽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2:11:59
楚汗之争中,为什么刘备胜而项羽亡不好意思 是楚汉之争中,为什么刘邦而项羽亡
x}YScI_)*3;ڦ_}{mlH@,I-H/rWO ss].Y]S _?QWKUwS^bܩ;q?2U@]l0u`;w2:Л99Z ~;ۓK?WƯ5]/?ŗqAis܉z ۃ//;ٰ:'NMIr\]-8á*UM?1q/TY r TlWUX%*s+ˁJ߫D~<<5_ZCC!KMҾS+*RWGV1r ;i])KmZdIm9LЀ55FpC[3%h)t,}§}H[W X0Ώ*6VmSFz*6tYiSm)}l*ֽs C*-T 'U;d#69C{R;$YZ3*4V? Gx0\5C4l]mp_VVuo6=xi5jW'vh# }&||[S/LÂjnܫ'tÄւpVNKRUl\ JDiish'V Aѐ*{ڥ 0WK*R[m (W`[H_8ᠯҫn.f/ehsT%nE*%ᵓ~́(,M3551=*O>Շ*GZU˫Om|s:G3М~[3(YҔuɹa.q,,q~WUSd{YE͔x+8 HI55W[mb,a1I;n!N혜Ic7n`^+/%KĈۆĹ4(;` @bAR?;xV RqKLhVX 90$BEm휊"eP2qzPLD&BW0F@eKk(Ժ󬺛L0NiWT`P0E {b2ǛjQp@c s(-nU#>6Wy]{GӦ]7O/U*9E5B,[\Ao/!/đWО" e/= ##H(C;m5U';DFM5/.GHQP[)DUk/bIoh?IT8_魊AT>e-5}I0OJCzfnvH1[YYIė7 }ub5t]OT'yٜ }*`/ CP T(RYdwGed[aǛ\cLSL+7٭cI;`o,| @hV-^@Me-Ja:wY}2~+5 Fd47NT&,zT 3Ez.l?D$;F_"r tzq%D@PFZl %D8t/:ZDp u^UCl*ğP<D"ֈD =4/yԧݠzdI!} z'E)y~j%WVS zFA>Aex/@`xu6Nc$ WG#)P=D;8d⃠lEꊊCl;:C[ *yBc$Jr!\Q~MgB@p5Dd wwV&)cjٚ09KPBlP#Ω'Mh;*'Ġ5ج&|pAW6\1^ѲA4Z{b<xs#Nnh~ }hق/fCXQB9qY{;ѪfQk$NRi%^>;s3"rdkޅ`HbښA͙roG&#e KpQ=4E}7Tg4[fk"B#RJ#i0JSweI4p!AЇ[^"g 40C+Ư38FET*nTU'/:*L/)ɏӀeC^ 506¾O_ UR]X#kό<zjg6RQ.IJXEB!)am~ğl!w~?!n>AM:BbT>- 0VOzMUy`V8YM Ӗ]ǜYQp_'ßXV>ɢlQ؈\.ò `Tv<1a2(Fs>} $ K50'ryBZp3'0uunX1Ӄ@ *mRce'4 ]q&1Hln fhx5[&4XZ?]]LFVZ4:$%YG*% FA6Aq87 /!~)x/Hn48 @R[Z %EK*ܸԑaߗ426T# a#Hi2JKEM#v47o&LH rqLS^!(B%V"H+m? }ww(u@z'pVSBHpDD ^44Bd0=ӪN0N % 3857TZwP8#WzY1ޥT+,pNrBNQgD_B Qd7"6WfJv5.$i%aQTD_X 7`)E .D۫H͂{14R;0H;6: buͅc^Fu6sgl_DWL=bʔD @5?:%Yeȹ(w'/;c ̂cD&GT=56X90br$"83PtWfٙVh@փ4e 3 u&Uې9u1~~MDcœ/_hps? 1h9|f;5Qa$6})HN:#D_WVV~V@%|.2 uJ&k;5H~ZIW;$M8H{Xz$~3}Ihvج bF [*O3AA~"J}OW32`MpҪY}݅4aj2RGW! u_~Euxɡ Wz`/C"OnT b]$3X<=Yө)@x&ό,'L $S1P;a˾* *GK mMinFha@22 7۩Ca0$4iQ|>g4 >M *'p@qڃ(V&vN[_MLe_@-lES:)ŕ1vhu9j$8':F{SKD8Iѝ?ڨolmWaXakJ6jIH7@G|%ryA$ g*QiVBj&$BO[0=jF.̛"Gƃ،Ψ; ~JI/d@]l#qn AHFha&۹5RSңOB5 Uҩ}vXDcɒT6*Bd / -dxG?$gqA„V(nptk5'-u1JPAULHkbfԷd,xRDTyU#GKq^-B `x zbraлVH7By`(齦1Y87r":JTB+,06I'nB,B@M7M`Y, hDl鄏9!Rtj$lw*au$Ƒ&<&(\pJ0[=qxjDw` 8s-Ò}2: 2̋XaKW?bO#xK4ō̑UrZF2>A rgT$KtTFjB\`";HnS*#aS7\{=MO Jv ҭ?Ҷ:ʦ}c6v.PݡTD/{DjJcY'mUo |M93S%;m]ZB;Ql$_ |>i \B z7ܿͶMvyO=/ ihbA&23~c`5mY0KL{2͙yJBPD E~LrP5jVt۬΍:!tN&brIHT駸hDl cH{H9YbDk3U M!ͅH(A<* 5.q-"ĩg2Z[垸4i.BQ}̈ÛBkE3[A!ĝ䯈P2I-&_I ބ'&pa|܍1D d7 ޞc`LT"^̌ѶSWO~8s4HT~P}FL6BNou#7?Y8Pp\L0 1CFCڈ ;J%*6g:);Sbvc:P1G hv29ȃPw$6 F9$5IOmZUƵ5g{Cg|q'C O]jhBn~ԗׅ chP^OmDР7{G?3D:6Y>c@Id ]A;LP",hEl`R#.Rvb.yPu,>g&2"Xgc6z 5jHI(Ϝ#&2?ӛVmd JL?:C'k܁1PfXUS @sy~4,NiPfM/corc=`= cN0s0ݬŢ X9Ȓ5$#^z[n$v nȽP$2ӓ U"(:ɢՋ$x{,RB!iG񨖟DJ 8dpqI 2|+*[23g1.n)8BOѥ+}peR$fړ7 줻%!ΛHA\cl1*{fD kC4Ʈ, dIMX3:Sw^;nb}ؙZ-5sU=eXwv";8@Ps˘sa"K,.waBJ d8_\;XNQ@ET}HwO, 9 %BǭIƴmgyN6qEkR[cX'Q9L*?K;aɀ"u/kԳ} [d#ʺQӅV:-S{ѳ?|~ +g7Y 4z4jyj\M,#wl ԉ&rHb M*7{eD׻B !qӏMZ7xpr돮 د{8+I2[b [EڅV/*w+Ebp0^""eCr.X Ժd)bB fcsJؽ.CFI"@H*aUpJR΍օ 4ɀN`Ld%XI%0IPpPpSnQ{)ĭ}O=ň(;w)AhfJƥ܅Gn TD4sG`.!p3[aV*x:aǣ'ٻE;ŽU~cRES-w`^D[C$Z\JF/JpHLvi} :xc-׎ )um#w`M:5y#Q!Tf4pEJI! JL lfg]1l15'?u nA1g3?ũOڕ˱`{V',QiP>.> 2N5roƻgFc}ՠ^Qs- س$2x"r،"(i8D{X5|=A "rFgKye*$-{EM\ ګv& 1 ()Ghx$Om .mno䐰@4K5 ̶rPxHDWד0D9ʳ7z# XJ =c߯hw6|Gs'cT"0T=%`|' pV½+&?5Ba,H#6q :I Fc ka$ 'xu@5ح6!{#1A ֦$ΒaQʝHqs"W!]N= t-"a.ss/{Ɵ8˲zF]+nP OƘnH#,~BȗOg?\^fȕ5 3;3s,r \|Pp"t)[6ЂĤ ,уu[\G,S>f< `UDͪ5s~xT16"g*rLH/Ec6>8H,'"rj=KeuAl2rF!;:ñ**>w aX#F,|?0KHZI߼(T'YSBubGNTe zB9MIl].Ӛ2ֽ]8lotQ]gah. a&~ʉɩ1_OGZLL9L!b'㮠n%\Ί\J+aW旒8&0PW;l`$iv;= TlWL NL/"54L )04G{Qu4l7c ެ;"nJJʹWA<i@'Ư)21Icg]ܧK+g.FchC'/|[!F#{B|J`BN(fġBR{G&-%nK9  /^Qt[)LA agWH49Pe9) F+ N;A ŋ Dx]!%fuĢzp=pvtL=h -\+NqR:x$˗FI_bMxQfoḭ aw_-ɏ,LK\ c0y ۤv2&Q:`K4Y{\eǗqO5Pd+$,`IB3VH?7ƣ#U;hgA{m.N*1C)`eKT#P-G;Q,*lq#Gv BQ0ou6֩jw_eP霅uwJj&XqQnBv'XB"ds0Ɵ 8<5Z/| |&#偠^EDSi0ݙ3T27ڃ8ƁHػ$I81,`;N>%7,-<99N87(UT<#Tdo 5n܍ rr^V}l{lclԄO(n[De͎q Srw'YC>p#8^1F&0n;bs]eięق&ķ刾\/G5 Q;T;MMAZylm츈\cnǃ rɂsS%NM&$^Eg-' 戨oH\9lGyĀ7TmD`Gb͓ba& We>[VD. '% c,6Q;{# 3:L[ȎD&ȟ;2ɪkF$$+fry>nS$U,cu 9X<ļ N }x/ӗ(Pm#TW$b";#,M§ B&~ESѻFHt>C ÇIn<,#\-8P8nР\jnO3 S9%!M8',:7Xی 8o9ٽ::y$O&%u2N[9lKˇ+S\,֥|l.E>@ A> (U*$g?hZmgg!vknUDll&B(".ZD%5# @\qe rxNh>>|I(05+S5B^ `<|Zb"EJ`Ip/Uƙ~Gq1"A(}5ՁQt2^\F 3n\_l28  VrX$`pɸԼmXE3xSBf8 ;Csȝ?ꢍEbo8Vh}huS"4V؃Oc#}2@7K=\Rw̹(Qw[86\Ge?˱X=g` #G)s*nmBvDm*(8tMιRgT,5]H#~ y-Rp^8~/w)L3 nB}z 4wB]8[ ߐ:07=07iCw*-q=w$RnɭW+$Mܑ9J]#raC.y\LvXŞ()\ %d4l0?(Zh˩^1w3ܳlAce" qdrpH$!DFmz~\µuM-|ur ƽ[ŧzϿ. ޼y'*)c Nf,aQ@LJ/Rճ*racH'v&C)!7CɎ#!ez=¤n#EMȖgZEbu߹1úf曼w|y9|<W ҿ>~WI9GOt::ls_""-#27\M(= vYa3o_R1VRu^#PІ_) )NW~+_t,2ß+ .h F5r! A\Cn_eeeYs O,_.vsOeqϝ/ϠkT]O|]6[|.._?3S:{tϧ̈́ɔPNLC4'^H<|r]kgؕuOŬ^e5w슽 3 p_kדf?&ᮃ=rwj0.}?OI|y]GFjry##^%[ / ,]{x_$?/2"jeE}//T"Flf^nmש4_wj/ӕ3|^U_,x41+3 z=@>UXH; bϦev^G^Ŏy |gPޙA$ w|0*:lBs?]y^F_y9}yˑ?ח+2z}[ Fz|B__w*_wʱo/I+ᗧmdbpy_7W'IˈF_s::guuߙ( Kk1g'fϗJbf7+*)oVͿ|[)H 6_A+[1_q.2-2-/o/S/.S/.S/.S/N_S/L&^&

楚汗之争中,为什么刘备胜而项羽亡不好意思 是楚汉之争中,为什么刘邦而项羽亡
楚汗之争中,为什么刘备胜而项羽亡
不好意思 是楚汉之争中,为什么刘邦而项羽亡

楚汗之争中,为什么刘备胜而项羽亡不好意思 是楚汉之争中,为什么刘邦而项羽亡
楼主指的一定是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在秦末的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在楚汉相争的四年里,实力占有绝对优势的西楚霸王最终被实力弱小的刘邦和韩信围逼到乌江边自杀了.
他们争夺天下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那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们先谈谈西楚霸王的错误:
1.就是西楚霸王为人骄横霸道,不懂得爱惜天下黎民百姓,屠城和抢夺是他在战后所做的最多的事情.后期的时候人民对项羽是又狠又怕,人民自然是不希望项羽能做上皇帝.
2.就是项羽不懂得用人之道.项羽手下人才济济.足智多谋的范增是个有见识,有辅国之才的人,可是最后却得不到项羽的信任.才华横溢的韩信,在项羽那里只能做个持戟郎.陈平者,良相也,却始终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象项伯,项庄这样的庸才却得到了他的重用.你说这样的项羽能不失败么.
3.就是项羽的骄傲的弱点.他打心眼里看不起刘邦.开始的时候将刘邦安排都四川做汉王是对的,刘邦烧了西蜀栈道之后,项羽就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以至刘邦东山再起.在与刘邦的战争中过于轻敌,看不起韩信,这样也导致了他的最终的失败.
4.不懂得安抚降臣.当项羽进驻咸阳的时候,秦王子婴已经投降,没有任何抵抗.可是项羽却把子婴给杀害了,火烧了阿房宫,那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就被他一把大火烧的一干二净了.他这样做以后谁还敢向他投降去归顺他呢.
5.不懂得纳柬.范增曾经向项羽提出许多好的建议,项羽是无一采纳,还有谋士陈平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良臣的建议不被采纳,他怎么能胜呢.
再说说刘邦与项羽比较的优点:
1.刘邦爱戴百姓,是刘邦最先进驻的咸阳,可是他与士兵约法三章,与百姓秋毫不犯,离开咸阳,还军于坝上.在西蜀的时候鼓励农商,减免赋税.你说这样的君主百姓能不爱戴么.
2.善于用人,待人宽厚.运筹帷幄的张良,被刘邦奉为上宾.贤相萧何,人尽其用.还有韩信,虽然开始的时候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韩信要走,萧何月下追韩信,此后,刘邦知其才,拜为上将军.陈平的智慧在刘邦这里也充分得到了发挥.你说这样的君主能不强大么.
3.为人谦逊,懂得“夹着尾巴做人”,懂得与项羽示弱.这样也降低了项羽的戒心,从而在项羽的手里逃出来,免过一死.虽然是刘邦先进的咸阳,本该由他来称王的.可是为了避其锋芒,退出咸阳,还军与坝上.让项羽进咸阳之后再进咸阳.
4.安抚降臣.象韩信,陈平,英布等一系列打击项羽的人才,那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后来他们都投靠了刘邦.刘邦从来也不为他们之前的所做所为耿耿于怀.反而更加器重他们.一系列降臣都得到了重用,其他诸侯当然是更愿意归降刘邦了.
5.懂得纳柬.刘邦本是一市井泼皮,就是现在所说的流氓.可是起义之后对张良的话是言听计从,进入咸阳城依照张良的计策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不犯,让秦王子婴继续住在皇宫里,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仁慈君主的印象.听从陈平的计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己亲自带领士兵维修栈道,骗过了项羽,为韩信大军暗渡陈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大军出蜀势如破竹,最终击败了项羽.
楚汉相争四年,刘邦败了三年,可是就是这第四年,刘邦就把项羽打的一败涂地,自刎乌江.
总上所述,就是刘邦为什么能在劣势的情况下发展起来战胜项羽的原因

Year!关公战秦琼!

纠正你一下是刘邦,说难听点项羽有永无谋。
说好听点刘邦能人善用足智多谋!
综合点做人要有容人之度,能识才善用,灵活点别以为世界上大家认为对的就是对的,现在能人的理论是过程是次要的,关键的是结果!

楼主你太有才了
项羽没有用韩信,刘备用了诸葛亮,哈哈,

你说的是刘邦吧。
原因多了,

楼猪都这么有才了,
当然不知道原因了。

楚汗?刘备?项羽?

你有没有发现刘邦的许多大臣都来自项羽,像陈平等
1不知道人材的作用
2出了汉歼,他的一个叔父,也不知道大义灭亲

狡猾的人总能干掉一根筋!

刘备!!不曹操吗!!

楼上说的很好啊
不过我想你去听听河南大学文学系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讲,会明白的更透彻的。

刘邦胜利以后,曾经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将相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刘邦提出来说,请大家说一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项羽丢了呢?你们大家都说真话,不要隐瞒朕,全部要说实话。这时候就有两位大臣,一位叫高起,一位叫王陵,就出列说实话了,说我们认为,陛下这个人很傲慢,不尊重人,项羽这个人仁而爱人,很仁厚,也很体贴人,这是实话了,当着刘邦说,但是为什么像陛下这样又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

全部展开

刘邦胜利以后,曾经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将相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刘邦提出来说,请大家说一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项羽丢了呢?你们大家都说真话,不要隐瞒朕,全部要说实话。这时候就有两位大臣,一位叫高起,一位叫王陵,就出列说实话了,说我们认为,陛下这个人很傲慢,不尊重人,项羽这个人仁而爱人,很仁厚,也很体贴人,这是实话了,当着刘邦说,但是为什么像陛下这样又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得了天下,那个仁而爱人的项羽丢了天下,我们认为是这个原因,陛下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分给那些功臣,得到了什么好处呢?也分给我们大家,所以我们乐意拥护您,您就得了天下。刘邦说,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你们看到一方面,没看到另外一方面,他说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在指挥部制定战略方针,然后指挥远方的战场,取得胜利这个方面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就是治理一个国家,保证后勤的供应,这个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带领这个军队去作战,每战必胜,这个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我们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那边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刘邦认为,这是他夺取胜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邦看来,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就是刘邦的成功之道,也就是他的领导艺术,我总结了八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也是我们讲到领导艺术的时候,经常要说的一个词,但是我们要分析一下,什么叫知人善任?我认为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而刘邦却恰恰是有一个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个是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孔子治理国家讲施政,他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叫北辰呢,就是北极星,众星拱之,你看我们北极星,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北斗七星是动的,北极星是不动的,领导核心就是个不动的,让别人动起来。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所以刘邦能够取得成功。
第二个特点是不拘一格,一个有着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会有知人之明,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往往也很难了解别人。刘邦由于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也很了解别人。而且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
在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人都有。然后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是一个杂牌军,是一个草头王,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叫什么呢?这就叫不拘一格,这是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



作者: I惊鸿一剑I 2006-12-9 01:45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百家讲坛】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10)刘邦成功之谜
第三个特点,招降纳叛,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你愿意,欢迎,欢迎。比方说韩信,比方说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多,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投奔项王,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当时陈平来投奔刘邦的时候,他是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于是刘邦“大悦之”,非常高兴,然后问他说,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什么职务呢?陈平说,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马上任命他做都尉。任命以后,舆论哗然,很多刘邦军队里面的老资格的将领不服。就开始嘀嘀咕咕了,说我们大王也真有意思啊,项羽那边一个逃兵,逃到我们这儿来,说了三句话,就马上给他这么大一个官,和他坐在一个车子上面,议论纷纷,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陈平。这就叫做招降纳叛。
刘邦用人的第四个特点是不计前嫌。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刘邦已经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因为功臣他这个功怎么样计算,封一个什么样的爵位比较合适,这个事还很费商量,就把封功臣的事,一直这样拖下来,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里面走,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在那儿嘀嘀咕咕嘀嘀咕咕,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刘邦就问旁边的张良,说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啊,他们在商量谋反啊刘邦说子房不要乱讲,天下刚刚安顿,谋什么反啊,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你的亲信,像萧何这些人,还有一些以前得罪过你的人,他受了处分,现在这些功臣们都在想一个问题,说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是不是可以拿出来封赏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像我们这种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于会被陛下找一个岔子,给咔嚓了呢?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他们在那儿商量谋反。刘邦马上醒悟过来了,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为之奈何”,子房你说怎么办呢?张良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呢,又非常地恶劣,有没有这样的人?刘邦说有,有一个雍齿,雍齿这个人非常地可恶,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侮辱朕,朕早就想杀他了,可是他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张良说好了,请急封雍齿,以示群臣。请你赶快把雍齿封了,刘邦马上接受这个建议,立即封雍齿为什方侯。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你看雍齿都封了,大家都知道这个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人,他都封侯,我们这些人,都放心了。这叫什么?这就叫不计前嫌。
刘邦用人的第五个特点是坦诚相待。我们知道人才,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尊重。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多发点薪水也不错。但是最重要的是尊重,信任他,你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都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说请大王想一想,你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了这样的问题,说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实力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是由于刘邦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件事情都是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确实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这是坦诚相待。


作者: I惊鸿一剑I 2006-12-9 01:46 回复此发言

--------------------------------------------------------------------------------


刘邦用人的第六个特点,叫做用人不疑。我们有一句话老话,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要用一个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怀疑他,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这是最忌讳的,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是让很多刘邦的老人不满意的,我们跟着刘邦跟那么长时间,建功立业,出生入死,也不过就混到现在这个位置,陈平这个小子一来,就给他那么高的职务,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盗嫂受金,反复无常。
什么叫盗嫂呢?就是和自己的嫂子通奸,这个事情大概是真有的,就是陈平原来在家乡的时候和他嫂子的关系至少是暧昧的,这当然是不道德的。所谓受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接受红包。陈平来到了刘邦的军队里面,就开始收红包,这叫受金,这当然也是不道德的。再一个就是反复无常,反复无常的证据就是他原来在魏王那里,然后又跑到项羽那里,现在又跑道刘邦那里,这一状上去以后,刘邦是不能不当回事的,所以刘邦就把推荐陈平的那个人魏无知,找来责备他,说你这怎么回事呢?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结果你给我推荐一个盗嫂受金,反复无常的人,那不是小人吗?你怎么推荐给我呢?魏无知的回答是这样的,“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就是我向你推荐的时候,我讲的是他的才能,而陛下现在责备我的,是讲的他的德行,这个才和德那可是两个概念,有才的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也不一定有才,而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现在是一个非常艰难困苦,需要突出重围,走向胜利的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才。
但是刘邦还是把陈平叫来了。又问他,说先生原来事魏王,后来离开魏王事项王,现在离开项王又来跟着我走,先生的心是不是太多了一点,陈平这样回答他,他说是的,我原来是追随魏王,但是我的计谋,我的主意魏王都不接受,我只好去投奔项王,项王同样是这样,言不听,画不从,而我又听说大王你广纳人才,求贤若渴,是一个会用人,敢用人的人,我才来投奔大王,我陈平是光着身子,一无所有,一文不名,来到大王军中的,我如果不接受人家的赠送,不收一点礼金,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我现在向大王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大王觉得我这些建议是可以用的,请大王采纳。如果大王觉得我的这些建议,我的这些计策,我的这些谋划,是没有用的,他们送给我的礼金还在,我原封璧还,从此告辞,行不行?刘邦说,对不起,我错了,寡人错了。寡人慢待先生了,请先生不要介意,请先生继续留在寡人军中,用人不疑。
那么正是由于刘邦的这样一种信任,陈平愿意为刘邦效力。刘邦和陈平有个谈话,刘邦说,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这样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这样天下何日能够安定呢?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我陈平原来在项王手下当差,我很了解项王,请让我来给大王分析一下,项王这个人是很高贵的,是很讲道德的,也是很讲礼数的,因为项羽是一个贵族出身的人,他待人接物,他是按照贵族的那一套,恭恭敬敬、彬彬有礼、客客气气,所以那些有道德的,那些高风亮节的,那些看重自己身份名誉,爱惜羽毛的人,都集结在项羽的麾下,这些人虽然对项王忠心耿耿,但是项王这个人多疑,他是跟刘邦刚好是相反的,刘邦是用人不疑,他是疑心重重,我们可以使反间计,让项王不再信任这些人,砍掉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刘邦说这个主意好,这是好主意,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这个费用就没有问题了,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大家注意不是金子,是铜啊,四万斤金子那还得了?实际上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铜,黄铜,黄铜四万斤,交给陈平,这些钱就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你爱怎么花怎么花,你只要跟我把项羽搞掂了,节约归己,这是当时这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


刘邦用人的第七个特点是论功行赏。我们前面讲过了,你要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呢也应该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的实实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话甜和人,说你这个人不错啊,你可是人才难得,你是我们的骨干,一分钱不给,这个不行,有贡献你就得奖励,奖励你要奖励得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你要多奖,做得一般地,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你要赏罚分明,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功臣们。先是大家开会讨论,那还有个谱?所有人发言都是我功劳最大,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功劳最小的,而且说得是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也都是事实。最后刘邦裁定,萧何第一。
这个萧何第一的裁定裁出来以后,所有的人都不服气,于是大家都跑到刘邦那儿去提意见,说陛下这样好像不合适吧,我们这些人可都是浴血奋战出生入死,我们是提着脑袋给你打江山的。我们在前方厮杀的时候,那个萧何在干什么?萧何是待在家里面,管管账本子,管管粮草,管管后勤,做两件衣服,怎么他的功劳第一呢?刘邦说,诸位知道什么叫打猎吗?知道啊,这都是将军,将军谁不会打猎,知道知道,刘邦又问,那诸位知道猎狗吗?知道啊,那好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打猎的时候,追兔子的是谁?猎狗啊,对,谁让猎狗去追兔子的,猎人啊,对,你们就是追兔子的,萧何呢?是让你们追兔子的。所以萧何是“功人”,你们只能算“功狗”,原文如此,原文就是“功狗”两个字,“功狗”这个词也是从这儿来的,实际上我们现在都知道功臣,不知道“功狗”,还有“功狗”。
刘邦这么说,大家其实还是不服气,大家心里想,就算我们是“功狗”,那“功人”也不是萧何,也是皇上啊,对不对。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呢?这个里面当然有一个亲疏的问题,萧何是原来沛县的人,跟刘邦一起起义的,有这个原因,但是我觉得萧何列为第一功臣,至少萧何列为第一等功臣,还是有道理的,萧何最大的功劳在什么地方呢?在抢救了文书档案,就是当时刘邦打进关中,进军咸阳的时候,军队冲到咸阳城里边以后,这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抢东西,金银财宝,在强奸女人,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把它保存下来,最后刘邦夺取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天下的形势,比方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有多少人,哪个地方人多,哪个地方人少,哪个地方产什么,哪个地方有些什么东西,有些什么情况,了如指掌,靠谁?萧何。因为萧何掌握了这样一个资料,从这一点看,萧何确实是一个治国的良材,就是做总理的人才,他知道这个资料的重要性,就是我们现在说资讯,或者说信息,它的重要性,所以论功行赏萧何是第一。
刘邦用人的第八个特点是暗中控制,我们刚才说,萧何被列为刘邦的第一功臣,而且刘邦建国以后,萧何就担任他的第一任丞相,就是现在的国务总理,后来又拜为相国,在政府当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刘邦。打个比方说这个时候的刘邦集团,如果是一家公司的话,刘邦就是董事长,萧何就是总经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给予极大地信任,但是即便对这样的人,刘邦其实是暗中控制的。只不过他控制的不动声色,不像项羽,一怀疑,那个怀疑就写到脸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刘邦这种猜忌和怀疑是不动声色的。



--------------------------------------------------------------------------------

汉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带着队伍去平叛,萧何留守宫中,留守京城,他是相国嘛。在这个战争的过程中,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回来一次就一定要去见萧何,一定要说皇上问,箫相国好。皇上问箫相国最近在干什么,非常关心体贴的样子,所以萧何很为感动,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的作战做好后勤保障,这个时候萧何手下有一个门客,就来跟萧何说,说丞相觉得陛下对你怎么样,萧何说,哎呀,皇上对我很信任,你看频频派使者过来,关怀我,问我最近好不好,问我最近在干什么?萧何的门客就冷笑了一声,哼!我看丞相死期不远了,萧何说这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你以为皇上是关心你吗?那是不放心。不断地派人回来看看你在干什么?你是不是想谋反,你想想看你是大汉第一功臣,你已经没有可以加封的余地了,他怎么能够放心你啊?萧何说,哎呀,好像是的,那怎么办?门客说,那只有一个办法,什么办法?自污,就是把你的形象搞坏。怎么自污,贪污腐败。
刘邦平定了英布以后,回到了京城,收到了很多平民百姓的状子,告状,告萧何,利用职权,低价强行购买我们的土地,现在我们流离失所,没有土地可耕种,请皇上为我等做主。收到一大堆状子,然后刘邦就嘻嘻哈哈地拿着状子给萧何看,箫丞相你干的好事,你就这样治国的?现在老百姓可是没地种了,你看着办啊,开玩笑的口气,萧何说什么呢?萧何说,老百姓没地种,这个事好办,陛下不是有一大花园,叫上林苑吗,那个地方大得很,陛下可以让那些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到那里面去种地,刘邦说什么?你搞到我头上来了,你这叫做“卖主媚民”,关起来,下大狱,带上脚镣、手铐,给我铐起来,就把萧何关监狱去了,关进去以后,过了一段时候,刘邦把萧何放了出来,萧何放出来以后,马上就是披头散发,光着脚,跑过来见刘邦,罪臣萧何叩见皇上。刘邦说算了算了,起来吧起来吧,哎呀,丞相也没有什么错,朕也不是个好皇帝,朕之所以把丞相关起来呢,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丞相是好丞相,朕是坏皇帝,好了吧。这萧何才免于灭族之灾。
所以刘邦的用人之术是典型的帝王之术,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四万斤黄金交给你,不要报销,另外一方面,肚子里极度地猜忌,只不过他猜忌的不动声色,他手腕高明,这是一切所谓有为君主的通例,也非刘邦一人而已。总而言之,刘邦应该说是懂得领导艺术的,是具备一个作为领导人的素质的,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从而战胜项羽,走向胜利。刘邦认为,这是他成功之道的根本所在,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

收起

有以下几点原因:
1、刘备的出生得晚,所以刘备能从历史课本上了解项羽,而项羽则对刘备一无所知。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备是胜定了。
2、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一班文臣武将,与项羽打仗时都可用得上。而且,刘备还抢在他老祖宗刘邦之前接收了张良、陈平、韩信、萧何等人。刘备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以他三顾茅庐的精神,搞定这些人不成问题。...

全部展开

有以下几点原因:
1、刘备的出生得晚,所以刘备能从历史课本上了解项羽,而项羽则对刘备一无所知。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备是胜定了。
2、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一班文臣武将,与项羽打仗时都可用得上。而且,刘备还抢在他老祖宗刘邦之前接收了张良、陈平、韩信、萧何等人。刘备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以他三顾茅庐的精神,搞定这些人不成问题。

收起

刘备与项羽 不可同日而语

刘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除非刘备到地下去找项羽,应该是刘邦把!
我认为原因如下:
1.项羽太过自信以致轻敌。
2.项羽为人过于严苛失人心,而刘邦属于笼络人心。
3.美人害国(虞姬),虽然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4.项羽对刘邦心存仁慈,在鸿门宴上不能杀刘邦,而后将他逐入蜀中。
5.刘邦忍辱负重,被逐入蜀中后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6.韩信等一帮有识的协助。(明修...

全部展开

除非刘备到地下去找项羽,应该是刘邦把!
我认为原因如下:
1.项羽太过自信以致轻敌。
2.项羽为人过于严苛失人心,而刘邦属于笼络人心。
3.美人害国(虞姬),虽然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4.项羽对刘邦心存仁慈,在鸿门宴上不能杀刘邦,而后将他逐入蜀中。
5.刘邦忍辱负重,被逐入蜀中后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6.韩信等一帮有识的协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7.其妻吕雉的扶持,这是一个有远见,有谋略的女子。(且不说建汉以后她的专权)
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个将才,但他并不适合主天下。

收起

楚汉相争的四年里,实力占有绝对优势的西楚霸王最终被实力弱小的刘邦和韩信围逼到乌江边自杀了.
他们争夺天下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那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们先谈谈西楚霸王的错误:
1.就是西楚霸王为人骄横霸道,不懂得爱惜天下黎民百姓,屠城和抢夺是他在战后所做的最多的事情.后期的时候人民对项羽是又狠又怕,人民自然是不希望项羽能做上皇帝.
...

全部展开

楚汉相争的四年里,实力占有绝对优势的西楚霸王最终被实力弱小的刘邦和韩信围逼到乌江边自杀了.
他们争夺天下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那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们先谈谈西楚霸王的错误:
1.就是西楚霸王为人骄横霸道,不懂得爱惜天下黎民百姓,屠城和抢夺是他在战后所做的最多的事情.后期的时候人民对项羽是又狠又怕,人民自然是不希望项羽能做上皇帝.
2.就是项羽不懂得用人之道.项羽手下人才济济。足智多谋的范增是个有见识,有辅国之才的人,可是最后却得不到项羽的信任。才华横溢的韩信,在项羽那里只能做个持戟郎。陈平者,良相也,却始终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象项伯,项庄这样的庸才却得到了他的重用。你说这样的项羽能不失败么。
3.就是项羽的骄傲的弱点。他打心眼里看不起刘邦。开始的时候将刘邦安排都四川做汉王是对的,刘邦烧了西蜀栈道之后,项羽就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以至刘邦东山再起。在与刘邦的战争中过于轻敌,看不起韩信,这样也导致了他的最终的失败。
4.不懂得安抚降臣。 当项羽进驻咸阳的时候, 秦王子婴已经投降,没有任何抵抗。可是项羽却把子婴给杀害了,火烧了阿房宫,那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就被他一把大火烧的一干二净了。他这样做以后谁还敢向他投降去归顺他呢。
5.不懂得纳柬。范增曾经向项羽提出许多好的建议,项羽是无一采纳,还有谋士陈平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良臣的建议不被采纳,他怎么能胜呢。
再说说刘邦与项羽比较的优点:
1.刘邦爱戴百姓,是刘邦最先进驻的咸阳,可是他与士兵约法三章,与百姓秋毫不犯,离开咸阳,还军于坝上。在西蜀的时候鼓励农商,减免赋税。你说这样的君主百姓能不爱戴么。
2.善于用人,待人宽厚。运筹帷幄的张良,被刘邦奉为上宾。贤相萧何,人尽其用。还有韩信,虽然开始的时候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韩信要走,萧何月下追韩信,此后,刘邦知其才,拜为上将军。陈平的智慧在刘邦这里也充分得到了发挥。你说这样的君主能不强大么。
3.为人谦逊,懂得“夹着尾巴做人”,懂得与项羽示弱。这样也降低了项羽的戒心,从而在项羽的手里逃出来,免过一死。虽然是刘邦先进的咸阳,本该由他来称王的。可是为了避其锋芒,退出咸阳,还军与坝上。让项羽进咸阳之后再进咸阳。
4.安抚降臣。象韩信,陈平,英布等一系列打击项羽的人才,那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后来他们都投靠了刘邦。刘邦从来也不为他们之前的所做所为耿耿于怀。反而更加器重他们。一系列降臣都得到了重用,其他诸侯当然是更愿意归降刘邦了。
5.懂得纳柬。刘邦本是一市井泼皮,就是现在所说的流氓。可是起义之后对张良的话是言听计从,进入咸阳城依照张良的计策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不犯,让秦王子婴继续住在皇宫里,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仁慈君主的印象。听从陈平的计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己亲自带领士兵维修栈道,骗过了项羽,为韩信大军暗渡陈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大军出蜀势如破竹,最终击败了项羽。
楚汉相争四年,刘邦败了三年,可是就是这第四年,刘邦就把项羽打的一败涂地,自刎乌江。
总上所述,就是刘邦为什么能在劣势的情况下发展起来战胜项羽的原因
回答者:sql610 - 助理 二级 1-7 14:45
楼上说的很好啊
不过我想你去听听河南大学文学系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讲,会明白的更透彻的。
回答者:N度夕阳红 - 初入江湖 三级 1-7 15:04
刘邦胜利以后,曾经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将相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刘邦提出来说,请大家说一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项羽丢了呢?你们大家都说真话,不要隐瞒朕,全部要说实话。这时候就有两位大臣,一位叫高起,一位叫王陵,就出列说实话了,说我们认为,陛下这个人很傲慢,不尊重人,项羽这个人仁而爱人,很仁厚,也很体贴人,这是实话了,当着刘邦说,但是为什么像陛下这样又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得了天下,那个仁而爱人的项羽丢了天下,我们认为是这个原因,陛下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分给那些功臣,得到了什么好处呢?也分给我们大家,所以我们乐意拥护您,您就得了天下。刘邦说,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你们看到一方面,没看到另外一方面,他说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在指挥部制定战略方针,然后指挥远方的战场,取得胜利这个方面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就是治理一个国家,保证后勤的供应,这个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带领这个军队去作战,每战必胜,这个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我们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那边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刘邦认为,这是他夺取胜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邦看来,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就是刘邦的成功之道,也就是他的领导艺术,我总结了八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也是我们讲到领导艺术的时候,经常要说的一个词,但是我们要分析一下,什么叫知人善任?我认为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而刘邦却恰恰是有一个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个是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孔子治理国家讲施政,他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叫北辰呢,就是北极星,众星拱之,你看我们北极星,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北斗七星是动的,北极星是不动的,领导核心就是个不动的,让别人动起来。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所以刘邦能够取得成功。
第二个特点是不拘一格,一个有着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会有知人之明,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往往也很难了解别人。刘邦由于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也很了解别人。而且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
在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人都有。然后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是一个杂牌军,是一个草头王,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叫什么呢?这就叫不拘一格,这是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
作者: I惊鸿一剑I 2006-12-9 01:45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百家讲坛】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10)刘邦成功之谜
第三个特点,招降纳叛,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你愿意,欢迎,欢迎。比方说韩信,比方说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多,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投奔项王,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当时陈平来投奔刘邦的时候,他是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于是刘邦“大悦之”,非常高兴,然后问他说,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什么职务呢?陈平说,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马上任命他做都尉。任命以后,舆论哗然,很多刘邦军队里面的老资格的将领不服。就开始嘀嘀咕咕了,说我们大王也真有意思啊,项羽那边一个逃兵,逃到我们这儿来,说了三句话,就马上给他这么大一个官,和他坐在一个车子上面,议论纷纷,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陈平。这就叫做招降纳叛。
刘邦用人的第四个特点是不计前嫌。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刘邦已经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因为功臣他这个功怎么样计算,封一个什么样的爵位比较合适,这个事还很费商量,就把封功臣的事,一直这样拖下来,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里面走,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在那儿嘀嘀咕咕嘀嘀咕咕,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刘邦就问旁边的张良,说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啊,他们在商量谋反啊刘邦说子房不要乱讲,天下刚刚安顿,谋什么反啊,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你的亲信,像萧何这些人,还有一些以前得罪过你的人,他受了处分,现在这些功臣们都在想一个问题,说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是不是可以拿出来封赏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像我们这种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于会被陛下找一个岔子,给咔嚓了呢?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他们在那儿商量谋反。刘邦马上醒悟过来了,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为之奈何”,子房你说怎么办呢?张良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呢,又非常地恶劣,有没有这样的人?刘邦说有,有一个雍齿,雍齿这个人非常地可恶,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侮辱朕,朕早就想杀他了,可是他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张良说好了,请急封雍齿,以示群臣。请你赶快把雍齿封了,刘邦马上接受这个建议,立即封雍齿为什方侯。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你看雍齿都封了,大家都知道这个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人,他都封侯,我们这些人,都放心了。这叫什么?这就叫不计前嫌。
刘邦用人的第五个特点是坦诚相待。我们知道人才,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尊重。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多发点薪水也不错。但是最重要的是尊重,信任他,你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都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说请大王想一想,你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了这样的问题,说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实力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是由于刘邦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件事情都是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确实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这是坦诚相待。
作者: I惊鸿一剑I 2006-12-9 01:46 回复此发言
--------------------------------------------------------------------------------
刘邦用人的第六个特点,叫做用人不疑。我们有一句话老话,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要用一个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怀疑他,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这是最忌讳的,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是让很多刘邦的老人不满意的,我们跟着刘邦跟那么长时间,建功立业,出生入死,也不过就混到现在这个位置,陈平这个小子一来,就给他那么高的职务,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盗嫂受金,反复无常。
什么叫盗嫂呢?就是和自己的嫂子通奸,这个事情大概是真有的,就是陈平原来在家乡的时候和他嫂子的关系至少是暧昧的,这当然是不道德的。所谓受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接受红包。陈平来到了刘邦的军队里面,就开始收红包,这叫受金,这当然也是不道德的。再一个就是反复无常,反复无常的证据就是他原来在魏王那里,然后又跑到项羽那里,现在又跑道刘邦那里,这一状上去以后,刘邦是不能不当回事的,所以刘邦就把推荐陈平的那个人魏无知,找来责备他,说你这怎么回事呢?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结果你给我推荐一个盗嫂受金,反复无常的人,那不是小人吗?你怎么推荐给我呢?魏无知的回答是这样的,“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就是我向你推荐的时候,我讲的是他的才能,而陛下现在责备我的,是讲的他的德行,这个才和德那可是两个概念,有才的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也不一定有才,而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现在是一个非常艰难困苦,需要突出重围,走向胜利的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才。
但是刘邦还是把陈平叫来了。又问他,说先生原来事魏王,后来离开魏王事项王,现在离开项王又来跟着我走,先生的心是不是太多了一点,陈平这样回答他,他说是的,我原来是追随魏王,但是我的计谋,我的主意魏王都不接受,我只好去投奔项王,项王同样是这样,言不听,画不从,而我又听说大王你广纳人才,求贤若渴,是一个会用人,敢用人的人,我才来投奔大王,我陈平是光着身子,一无所有,一文不名,来到大王军中的,我如果不接受人家的赠送,不收一点礼金,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我现在向大王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大王觉得我这些建议是可以用的,请大王采纳。如果大王觉得我的这些建议,我的这些计策,我的这些谋划,是没有用的,他们送给我的礼金还在,我原封璧还,从此告辞,行不行?刘邦说,对不起,我错了,寡人错了。寡人慢待先生了,请先生不要介意,请先生继续留在寡人军中,用人不疑。
那么正是由于刘邦的这样一种信任,陈平愿意为刘邦效力。刘邦和陈平有个谈话,刘邦说,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这样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这样天下何日能够安定呢?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我陈平原来在项王手下当差,我很了解项王,请让我来给大王分析一下,项王这个人是很高贵的,是很讲道德的,也是很讲礼数的,因为项羽是一个贵族出身的人,他待人接物,他是按照贵族的那一套,恭恭敬敬、彬彬有礼、客客气气,所以那些有道德的,那些高风亮节的,那些看重自己身份名誉,爱惜羽毛的人,都集结在项羽的麾下,这些人虽然对项王忠心耿耿,但是项王这个人多疑,他是跟刘邦刚好是相反的,刘邦是用人不疑,他是疑心重重,我们可以使反间计,让项王不再信任这些人,砍掉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刘邦说这个主意好,这是好主意,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这个费用就没有问题了,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大家注意不是金子,是铜啊,四万斤金子那还得了?实际上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铜,黄铜,黄铜四万斤,交给陈平,这些钱就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你爱怎么花怎么花,你只要跟我把项羽搞掂了,节约归己,这是当时这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
刘邦用人的第七个特点是论功行赏。我们前面讲过了,你要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呢也应该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的实实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话甜和人,说你这个人不错啊,你可是人才难得,你是我们的骨干,一分钱不给,这个不行,有贡献你就得奖励,奖励你要奖励得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你要多奖,做得一般地,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你要赏罚分明,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功臣们。先是大家开会讨论,那还有个谱?所有人发言都是我功劳最大,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功劳最小的,而且说得是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也都是事实。最后刘邦裁定,萧何第一。
这个萧何第一的裁定裁出来以后,所有的人都不服气,于是大家都跑到刘邦那儿去提意见,说陛下这样好像不合适吧,我们这些人可都是浴血奋战出生入死,我们是提着脑袋给你打江山的。我们在前方厮杀的时候,那个萧何在干什么?萧何是待在家里面,管管账本子,管管粮草,管管后勤,做两件衣服,怎么他的功劳第一呢?刘邦说,诸位知道什么叫打猎吗?知道啊,这都是将军,将军谁不会打猎,知道知道,刘邦又问,那诸位知道猎狗吗?知道啊,那好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打猎的时候,追兔子的是谁?猎狗啊,对,谁让猎狗去追兔子的,猎人啊,对,你们就是追兔子的,萧何呢?是让你们追兔子的。所以萧何是“功人”,你们只能算“功狗”,原文如此,原文就是“功狗”两个字,“功狗”这个词也是从这儿来的,实际上我们现在都知道功臣,不知道“功狗”,还有“功狗”。
刘邦这么说,大家其实还是不服气,大家心里想,就算我们是“功狗”,那“功人”也不是萧何,也是皇上啊,对不对。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呢?这个里面当然有一个亲疏的问题,萧何是原来沛县的人,跟刘邦一起起义的,有这个原因,但是我觉得萧何列为第一功臣,至少萧何列为第一等功臣,还是有道理的,萧何最大的功劳在什么地方呢?在抢救了文书档案,就是当时刘邦打进关中,进军咸阳的时候,军队冲到咸阳城里边以后,这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抢东西,金银财宝,在强奸女人,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把它保存下来,最后刘邦夺取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天下的形势,比方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有多少人,哪个地方人多,哪个地方人少,哪个地方产什么,哪个地方有些什么东西,有些什么情况,了如指掌,靠谁?萧何。因为萧何掌握了这样一个资料,从这一点看,萧何确实是一个治国的良材,就是做总理的人才,他知道这个资料的重要性,就是我们现在说资讯,或者说信息,它的重要性,所以论功行赏萧何是第一。
刘邦用人的第八个特点是暗中控制,我们刚才说了,萧何被列为刘邦的第一功臣,而且刘邦建国以后,萧何就担任他的第一任丞相,就是现在的国务总理,后来又拜为相国,在政府当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刘邦。打个比方说这个时候的刘邦集团,如果是一家公司的话,刘邦就是董事长,萧何就是总经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给予极大地信任,但是即便对这样的人,刘邦其实是暗中控制的。只不过他控制的不动声色,不像项羽,一怀疑,那个怀疑就写到脸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刘邦这种猜忌和怀疑是不动声色的。
--------------------------------------------------------------------------------
汉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带着队伍去平叛,萧何留守宫中,留守京城,他是相国嘛。在这个战争的过程中,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回来一次就一定要去见萧何,一定要说皇上问,箫相国好。皇上问箫相国最近在干什么,非常关心体贴的样子,所以萧何很为感动,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的作战做好后勤保障,这个时候萧何手下有一个门客,就来跟萧何说,说丞相觉得陛下对你怎么样,萧何说,哎呀,皇上对我很信任,你看频频派使者过来,关怀我,问我最近好不好,问我最近在干什么?萧何的门客就冷笑了一声,哼!我看丞相死期不远了,萧何说这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你以为皇上是关心你吗?那是不放心。不断地派人回来看看你在干什么?你是不是想谋反,你想想看你是大汉第一功臣,你已经没有可以加封的余地了,他怎么能够放心你啊?萧何说,哎呀,好像是的,那怎么办?门客说,那只有一个办法,什么办法?自污,就是把你的形象搞坏。怎么自污,贪污腐败。
刘邦平定了英布以后,回到了京城,收到了很多平民百姓的状子,告状,告萧何,利用职权,低价强行购买我们的土地,现在我们流离失所,没有土地可耕种,请皇上为我等做主。收到一大堆状子,然后刘邦就嘻嘻哈哈地拿着状子给萧何看,箫丞相你干的好事,你就这样治国的?现在

楚汗之争中,为什么刘备胜而项羽亡不好意思 是楚汉之争中,为什么刘邦而项羽亡 垓下之围中项羽为什么要说天之亡我 夏日绝句李清照为什么要赞颂兵败而亡的项羽呢 李清照为什么要赞颂兵败而亡的项羽呢? 为什么说“明朝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 史记中 项羽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他为何说自己是“天之亡我”?理由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的亡是什么意思? 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输了,按照人们所说的是因为刘邦要比项羽聪明,刘邦善于用人,熟知天下仓生,而项羽只是匹夫之勇.请教一问题,就是在他们决战的时候为什么刘邦的人马要比项羽多那么多 小论问楚汉之争中项羽为什么失败怎样评价他?300字 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 楚汉之争刘邦为什么威加海内 项羽为什么时不利急. 为什么楚汉之争时,赢的不是项羽,而是刘邦?如题 楚汉之争为什么取得胜利是刘邦而不是项羽积极互动 隋朝为什么会二世而亡, 项羽本纪中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项羽的“为人不忍”,你认为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呢?为什么? 项羽之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了项羽怎样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