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在格律上主要有哪些规范?最好举例说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6:51:40
律师在格律上主要有哪些规范?最好举例说明.
x|inJV&@uW6Hd!PBjeͳ-[eْk[-ۚLF9'HQ*U0`0?jUj bRY*ū:=\SWUkwwްR)ܓ&S =ٛS`<):ǂTTg[ϘMGGfNO~ٛ<jy<(maU*x[ɜ|FnuG̾=R3^&a&Y*ur&4[쟨^eDtYj;y駟h<~3:u3rg]+vli^4窔 P_]yp?/~@~ճ*9 Uܕ+ UycɐL VJMT:Ҫ #jBƂ[ v3^{pG/;r %4 7h#{2bZ_r @H8!"C1c\3pQVȫg1o$>X0L0]?1KEߦͲiĮ6|8Z/r9b[sI@8i/strV[4(>oULO#!jskTɫ:'0EKAhtqLX5 ,Tӗ@!o<ɑնj[%̳IzD]$@WUjMy6 z\$ /A[5ʩyWԁcgL65)貊?ᲽWݜy;'r䍽(fnlsٛKՋ4TO0b*IBe/4o[{׶7E6"砸(DL\%W;w^?ٛ_#-kiwYz P~/$Vkmd D֟){׹;7=[ޙSJEÏ U<4I .uW7E(uQEdުd,2 ЌeS*fϳGkh F 1Iz$bzX#c7IpF4);,D*(q؃WGX: !ogUt:}/z#[:Kj\e*<.pդ޻gV2F/s#PѲmu+]@>ЉV,#9D <'clpC0;]/^J"{LxaMA9,ִ:HE@kH>vb+IuK=r@_RpȟffU,LM2άΛeg<,aɳӣݣXҟVJV'bYx8^]tTy""1Ӟl O$ڂ_xBp6~ToFlD5,>J6pȎd0|(bK_R"ءHWΊ:҆ U*V(,8 YIrMN<l? .ȍQSXeD(b+d >:l=:Y`IXS_>Wcu<^5U603ա;󽏢Dpb؏/Ec/ RbDLW۔mZ/` ыY-10eU lc%R﫡jMHO3KKWo)S|ĩp'K(jL1/<9̻j,t~$NXh0'(H"=HK< RmmJZ._d|Nq 2%͎0yT6&lBy`*1o:AswE]` .'FL("|WoQuv5^jbwVSc=;ׯt[zZC3$ݦ|ǴS}WmnueU({́?Wʼnz9շb|G+B7M؉؄r}8WM!afL'|\<;V$iҔ"%I9`r 5aNC)dI' hgM\,F٦07Г%{UqV XB=1~T8iǡnwn Ǜݝ[)y?(*n7j'S :B8;d^ GG5?VB_UŞn lޭt[)]+J^F lqE|G>FP֩U:E]utM==U ݡsu1SRw?ZIA9"l (xZ&$Pxlk[EM%U,ejΦ,HdSlTa*P3K<H CJ 6UR,iJX"%R9;ӝImn%Lۂ4L`g$*칀yY8Ȑ-B| IGʂ\.`} 5,}9\c7%evIELafWN J} l ֗4\ g:[Y$E(K2.er6pn ]ɰPk_e*k|ԙt% SATԜLNOd&eْ$)wHL/ 1-5ia¨>L]RȣuZڍ ـH<e# j؊`4#L@V IUW3lPG JJbSwQ< G!b$4܆8d5Ջ1p3)ѬT|f/!DgiIS~Ϣ#/8߸oWwdL%t׋޹ZG^>wgowT!8ôѽ>b~DGJ}1%H.]`}/"":F`挒وr Ő-MČ|2-B=>3' Q)zRX Faa.6¦pʃh"d|r$˔scE=sZCi(=#{UطC t"oݵ %+)CA\kC+^fB!I>[#T~E=C+PP)IZb?< <3"b G#Ƞ)ŝ,4-GX_IF Qn# j`Q9OTDjN0'o*d-{P2q2T?%J/FBY rô M"5K}pV՚諅ƨ겇MJ'a0wzG}?u#0ŞE|؀`Ұ _1$pk\4L6 Mj$H vO20*=\4؈ReY8 KQ7VY':A\5,:?^B@7Hw~mHљB{M3 KcP{`(>Ov٧>?fv gdth}ӭ' 5kJq[Ieh@S.sT8y( XjbIE/@,}tntDa\]27atSySx|+sIYڷ=8Av $EHk-K- P(P֗01 ? wX߃;"_H[iPgM($DxϷNNZ5{o(yС^7s³P{#[4(RjoRq~錄SħQɂڞ˲z17pON8T [r)3>ʽ#; /ϔ#_]#_BDzۉT+i}A%dEݍ,)׮u+%3]NNQwBcK=/ d1xmG JyA#Iѥ6Oո ˜bG ًpU?±)=4;3N{.4RV]H1ûV);5:uUKkц꿪m;:ugoؑpHR]gʃtO$Chii]~[>%%/#ƅoƶSrYnE ,@B14hhd[aN3L`&!ZtAd 6F^=͔ ukmFy}8Ե(-?#& N]yOŌ\~I'Ssuaa7<_XL * *=@KQU}$Q2󹽡(Y[ T㰽X*vu::pQ2dͽ뫉[Ƌ 킝^ `3ĽUj0)Dc;Ә'ķj99y@zȗ}f2ib.DE~?gF >ڥ&C PƯwubnevY_=^ Z `AVrHPV,떻7KH}Œ N+uUg'{\_ò菅T,nN`!USfvƺT+32a:ʁvZRX5":e<go, YBTӎG .sv̄Kc6,;J۾:0~hJߕݷOJOc͇gmE "rf@tkݪ sY*qJe`USmt*+:;^[|ValoVjsQ 썹SzsJpq!cuDGpfB]RZ C @ lEH4S4<"h dFi0gݨ|A^UHK"tzs j/M% uŶv[,c@E7qMgގWNW,8 BsC9O+f[nR٬WקjT:/dTń^=1@_S ~ne.e:IrvMc {c8Ud%ufқ4v i[vUxuOzVtU&Pq8J+S%s.zCLrzRXA.x!B3{~#/CJߧJRbh~S 0 %RYdMCv泍>y(/=\ H &n}q OK`x`=$'Ddtz/߲NTdM L\y!Rsoq @,g:'/h.4j5|{Tޚ8 *0WJyabӋO^]iTʜ驦0DN4jXr'DIƛ/Ւd)K'I Kj¹SE 2K~ɶpg}*0[mG)^LSTp !xj~X|J9%Oѣ[QBHaf@Jҹ^Ir6-/uo7oRQ SSD&toU_NQye@(/`I awn`]4I^S%m;FO)d 1SIaJ$hA>K%T^;Ct*/ՐvWoQx!aU'Kr<XP.3LSX#BkaL$l3C5wN#p~fhA~{Ln|6gXY-%#'DѸ/?$AnH*[\ևk;<<21R7&HC^el{ NJn? dYOS{qۧ܇{ņY[wo;/zC+[/fRəWP4u>9=%vЦA%wqZ,LF|(ӅM"$H`8aVB߅ XGpggQդ@Fxn_B0GV岩g/z4dCaHDnwNnEԝu$jlUēkɬQ36u͌՛I3]qᣏ{*aR'dRODT l@&R}j!]MzZj>a`̾oHھm^VnϯçCp׹5eջҝO">1TfG"wȤ8NQ3 PvQHo;hۜwQ..dVnB?o]K(!xZŧMFKsڡK?Q^wG4:&Kݜ6KEpqE?x+<},`X$1fud챔؂Pe|}HK#sЬ)c$NS1,^0\չT4>ȡr!U(':v'-*97k*`,^'Ÿ0)ٚA4|?J4[778ȽB(ל4BWueыp=٫wI?Вh!0Lg< lWES$m2C^uEV8ԕwr7Wݻtv/Ƹ\:c(޹wR7bV\wK/0W}qQ^Vzqdk>~M^`E״3څ*'S;3j*yxEDhBrc_$O6{իeKկ9 *|V̞`t—$&b}7i&^@٩%9xMKҗg= ,"V7sWf!2q`ha(At<e)*cE reo}(POȰkhBI@ÉfWp!#IcR,&+ke$->i 3*H(@WMu]7 pDz-,A')p7{G~&oC<1f)J7`RrLb!` G4WeH-o1 g<3BԽ κMd1MŞb^e۬,üWbd8 ؽgC=g[E> ݖ~f#lqs1{ $$E<2tŃ--='"fLbC*tY]GI"k0"j+з,k07H%1 2sPYbc|A+Q_NqHQe̅^op/2FL)xߍUo.xĹ!R " Kez ȊPi7ׁǪɦ q/}93 r'^=0'~5S_٣W_arIg&N3B6>*E 3i\!f,6d,c]f }5;(դ(8} f+vzbGq^W])(,SgzG;R/Buo^19 4,@[D"|KpMyt&_EozZ@WAD=oޗH8xzrKͭ;i0^u@u7j3ZRZBfͻ{PSwע[|ʯ, wZpuKLtL ߝTתxao eq7&.^)~-v8DjLAHҧIҝ=H}\cB/QSb{>:Cјp ݉nmtGYAe\] hq ĩe&

律师在格律上主要有哪些规范?最好举例说明.
律师在格律上主要有哪些规范?最好举例说明.

律师在格律上主要有哪些规范?最好举例说明.
+我的QQ374625669一起探讨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咏怀古迹》的第二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三句就没能跟第二句相粘.这可能是不知不觉地受到齐梁诗人的影响而一时疏忽. 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现存杜甫近体诗中,只有《寄赠王十将军承俊》一首出现失对: 将军胆气雄, 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 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 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 何人高义同. 第一、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为失对.这可能是赠诗时未来得及仔细加工而一时疏忽.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不顾格律.比如杜甫的另一首名诗《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律了.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例如《复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现第一字用了仄声“故”,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声“今”了.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例如《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第一句本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客”,第五字就改用平声“愁”来补救(注意“醒”是平声).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拗救
  如果仔细看一下前面所举的近体诗的几种基本格式,会发现一个规律:在一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 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例如《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改成了平声.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甚至是第一字,诗人也喜欢救一下.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声“晓”,第八句的第一字就改用平声“花”补救. 又如《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依依漫寂寥. 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为平(“三”);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仄(“卧”),第八句第一字就改用平声(“人”). 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补救混用.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 草阁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 溪女得钱留白鱼. 严格的格律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此诗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翻”,以“得”就“溪”),也有对句补救(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实际上,在“一三五”位置上拗而未救的也是很常见的.象《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猿”就未救. 象这样拗而未救,破坏了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但是这些都发生在“一三五”的位置上,只要不出现孤平或三平调,就是可以容忍的,确切地说不能算拗.另外还有一种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的拗,在这里不讨论.但是有一种拗句,在唐诗中用得相当多,不能不提一下.请看《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平声,违反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逢双必反的规律.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咏怀古迹五首》,几乎每一首都用到这种特殊句型.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衰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句是这种句型.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七句“泯”可平可仄,如果读为平,就成了这种句型.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七句还是这种句型.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第一句是这种句型.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不能不论.
  对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如《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这是首、颔、颈都对仗.首联第一句没有谓语,第二句也用无谓语句式相对. 颔联上句的句式是“主谓定宾状”,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对.颈联用的也是相同的句式. 又如《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 况乃未休兵. 颔联上句的写法是把“白露”一词拆散,下句的写法也相同,是把“明月”一词拆散. 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可以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义词.前面所举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而“垂”对“涌”,“平”对“大”,“阔”对“流”,也都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形容词的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象《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首联“西”对“南”是方位对,“山”对“浦”是地理对,“三”对“万”是数目对,而“白”对“清”,则是借用“清”的同音字“青”,而构成了颜色对.这样的借对,也属工对. 这种谐音的借对,多见于颜色对.比如《秦州杂诗》其三: 州图领同谷, 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 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 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 西来亦自夸. 颈联以“珠”谐音“朱”,与“白”相对.又如《独坐》: 悲愁回白首, 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 天虚风物清. 沧溟恨衰谢, 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 投林羽翮轻. 颈联以“沧”谐音“苍”而与“朱”相对. 一联之中,如果大部分字都对得特别工整,其它字就可以对得马虎一点.比如《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玉不胜簪.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和“别”算不上是相对,但其它各字都对得非常工整,合起来也还算是工对. 对于七言来说,第五字可以不拘.比如杜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五字“天”和“老”未对.有一些对仗,表面上看起来不对,实际上是用了别义相对,象这一联,“朝”对“顾”用的是“朝”的别义来相对,“下”对“臣”,用的是“下”的别义来相对,而不是用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另外有一些对仗,要明白其出处才知道是相对.比如《曲江二首》之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颔联以“寻常”对“七十”似乎不对,其实“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寻常”两字也可当成数目字,与“七十”对得相当工整.像这样用了别义、典故,要拐一下弯才对上,出人意料的,也属借对,而且经常被认为是不俗的佳对,与灯谜的“求凰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下句描述的是紧接上句的行程,就是一流水对.又如《秋兴》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尾联也是一流水对.流水对一般也被认为是不俗的佳对,如果尾联要用对仗,经常就用流水对收住全诗. 有时候一句之中也有对仗.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一首诗四联全都用了对仗,而句之中又有对仗,第一句“风急”对“天高”,第二句“渚清”(“清”谐音“青”)对“沙白”,第七句“艰难”对“苦恨”,第八句“潦倒”对“新停”,都是先在本句自对,再跟对句相对.有趣的是,第一句因为押韵,跟第二句在平仄上就无法完全相对,而在字义上却对得天衣无缝.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即使仅从形式上看,也当得起此美称.
  编辑本段律诗类型范例
  五律类型一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五律类型二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五律类型三
  格式 范例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七律类型一 格式 范例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七律类型二 格式 范例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类型三 格式 范例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类型四 格式 范例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