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姜维到底是九次北伐还是十一次北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3:34:42
蜀汉姜维到底是九次北伐还是十一次北伐?
xZn#Krx6ŽOH7).")j!s(q).2Utd$z%*3'"ǿzSmߛX-Ouc[tӥ*wJmULÇ?O?v>|h%Ǐ]wiYQ*?bΛqyQn[.{?ssUknS7v^ 駫f'G{*-u-7\P;|i}feG*5WnPz ݲ$bGt#xU}/6R%=նKuT/wvOͬm?o>|l8h/_mt[C^w*4;L0ʷ=_^g/)$o'tkʵj`z-JaO5 },ya7_Z]_eݼ TNst`t+pح*c+a `UiAl 2/\ xKt~P]Gׯ< @ϨDYͳ* U~q|>oSb] k%1ߚBoyeAzJ%?|oxUo=%\ TȂ];\(7VݶS`;sqsDS ^AXE09гzfJgz:SEDerjvA:h! ~CZQ1] *bCuK_ G߂ftdJ硳ye~]9Vy5ɺ`2&6:~#5.ٚ ,TDysׯ%⽹5,fXixW=$.쎺 9حz:y\Yb"m41dԷ`tB;*AeҔ k49I V,X`dR\e߽ ^ζިY&&m~oX0ExcZGVHvQG_Wg4a 0_W-sgN Ot%^#v(WB[KoJd6eYZC+Ej ,8<@!vՠYx ˭.2r 3HHxXQwMh?Y'S^D.  _-ݧK]x.6%W$oMQ\U5 eB}u!DZ]VS=j7e ,nLpщ>ZA3& 86d km1AC ^l*5y9קm$R< 2XA4!X" lXιa@ʱ0;iR;[585W@s @J|o^} (" fH$n+(=7L46cwZސ xIHm\Vwy$Gl:@?n/tr g䄬6c6/N [*yiU)!u]6N m[VMFٰ4p,}ul *a( )cZ(5"@6boHZ0ÈCqؼgtn|#6EL6>+Hq`ftou2R( bڰڤE/8M]7 *݄ukc$/{}dExkqY^H0:$Ԇu42nMW_~shvIupr`PH[x]3vv0EMYmTG QI[sh#t8 j^c?g(dD96Ъ6Mgql'.?PIPfM"Um[s=[WshD!xBۨ9=ٳ?2:Gɍ!v=, &oRjxg'F5lW3 C%<_T⠶Ge$9yPmS:~NxE FiCJv*5+nFTI7u (f@MAɓ 9HÆ)vEWPm :qL.uz\SJ2_`eU×泉[˕rhn*) lի#BtD( t:m!4<3;%YMUA%\|FЏ%iwtmr߮T9/̜,!ط|sŞ.|'q֧vS|)Gd`v&:Wԙ#avSCz.YC0z128{ jLy2^KI&,xEz]ѶG0:)fޑjE։jH, -d 11OE<Γ]oQ_Yz{ YJyЃlX&&r,ۃ-EBMKVJfà04*֚Eυg b%`Lb(!-4)=֛xSLK|[+nm+%͡,SSWsv@$2Kxdz) p}J#R)TEZlGXC,d˥ZOb(aſue+Sg5h rj02Xgr$']8#ئX[ bn T4O PRe{Eh ]},Blm:wdxm&:}O |,RB6FR3$s`y6Cx2470h]${Q G{'='iȔ4̌+f`nR ²2]\)/wBZ&(̃b#n i%m'L`p 8#Y pzσ8m*K4ꐋA#4 ve3a3x0ɤx`AG=b 3 ^OfiJHa,v-hI2F [j [:%Kws[5k0(  t&5xEֻ+V=DF2\ 9ix0Gb*qFcLn8da0X]-.@Cʏ_?6fV\](B ժ:6 DLoyY)  ¢:|@֍[C+k)88紻5S ^'26j tY64Z3NK> hq6wAE錀`;cJy?I䰂Z v<5`T߱sjRmfFKD_[35߄-O7*ѷ5B/zضu ̌yZce]t9a @>ECn?5SR8S *F4?)W'qtVVaV{ 9UCFg0`o.!3nUN-bIy9A;A"k<.}Ho#?{l'c*(9'~RB;J$Ui&Y}KZsC i-Ŏf0ȑ~ߞqCʟwS"e/~ ͝%/͢Kʧ9Sic?/g

蜀汉姜维到底是九次北伐还是十一次北伐?
蜀汉姜维到底是九次北伐还是十一次北伐?

蜀汉姜维到底是九次北伐还是十一次北伐?
十一次
  蜀汉大将姜维,历史对他的评价是不公正的因个人的原因,非常喜爱三国,不仅喜欢书也喜欢三国类的GAME,尤其对文武双全的武将极其喜爱,最典型莫过于姜维
  最近仔细阅读《三国志》,发现作者陈寿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说他是“玩众黩施”,也就是浪费人力物力的意思,而《资治通鉴》的评注者胡三省更是斥责姜维“屡败而不止, 为亡蜀张本”,而且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姜维后期北伐使军民疲惫,从而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至少他的大罪之一是没能按诸葛亮生前嘱咐守住阴平小道.那么历史上的姜维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否是像史家们所说的“粗有才略,穷兵黩武”的人呐?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重回过去的时光,去认识一个真正的姜维吧!
  历来对姜维的北伐贬多褒少,像《三国演义》篇末的长诗就有“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勋劳”之说.而大多数人也认为姜维的北伐极大地消耗了蜀汉的财力物力,致使日后被魏军一攻即亡.真的是这样吗?不管别的,让我们先来看看姜维在历史上的历次北伐吧.根据《三国志》记载,姜维的北伐不止九次,而是十一次.
  第一次,238年,姜维和蒋琬合作率偏师出陇右,结果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 .
  第二此,公元244年,姜维和费纬出兵兴势,派王平袭击魏将曹爽,曹爽大败,勉强保住关中.
  第三次,公元248年,姜维率兵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收服了凉州胡王白虎文,活文戴.
  第四次,公元249年,姜维派廖化去洮城,由于邓艾事先得到情报,廖化最后无功而返.
  第五次,公元250年,姜维以羌胡为辅,与郭淮战于洮西,平手.
  第六次,公元254年,姜维率兵围南安,因粮草接济不上,主动退兵.
  第七次,公元255年,姜维出陇西狄道,魏将李简率众投降.维乘胜攻取河关,临洮两县,杀死魏将徐质.
  第八次,公元256年,姜维再出狄道,大败雍州刺史王经,斩杀魏军数万,后来魏军大举增援,于是回撤.
  第九次,公元257年,姜维与邓艾战于段谷,由于蜀将胡济失期不至,蜀军大败,死伤惨重.
  第十次,公元258年,姜维利用诸葛诞在淮南反叛,率数万人出骆谷,与邓艾相持不下.诸葛诞兵败,姜维引兵退还.
  第十一次,公元261年,姜维领兵进秦川,又遭邓艾相距,力战不胜,撤兵 .
  纵观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土狭民寡仅一州之地的蜀汉竟迫使拥有九州之地的强大的曹魏被迫采取战略防守长达三十年,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至于北伐中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魏将邓艾手里,我一向认为邓艾是魏国最优秀的将领.而且姜维攻,邓艾守,从兵力和补给上也是魏国占优,姜维败在他的手里可谓败得其所.说姜维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不断衰退的蜀汉政权,一点也不过分.
  曾有人说姜维北伐造成了蜀汉“兵困民疲”,这的确是不克避免的,但同样道理魏国也有损耗啊,而且作为战败方的魏国损耗远比蜀汉来得大,因此我们不妨认为正是姜维的积极北伐才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啊.
  有一种观点,西川地险民强,易守难攻.只需死守消耗魏军,不至于过早被灭亡.这句话从理论上讲是不错,但我也要再者引用厦门厦新队主教练迟尚斌的一句话“守是守不住的”.东晋桓温就凭七千士卒收服了西蜀!
  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世时就定下的,如果说这是错的话,那么姜维只是在延续诸葛亮的错误而已.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人才衰退的速度也极快,朝中渐渐被奸臣把持.其中尤以最受刘禅宠爱的宦官黄皓最为突出.董允在世时,每见黄皓必怒斥之,所以黄皓不敢有所作为.董允过世,朝中便无人再能制得住他.姜维曾想出去黄皓,但为刘禅所阻.而黄皓也因此忌恨姜维,屡屡想夺去姜维的兵权,然后加以谋害.姜维深知其中厉害,所以不敢放弃兵权.而保住兵权的唯一方法就是领兵出战,不打仗还要你带兵干吗?
  道理很简单.设使姜维采取坚壁固守的策略的话,那么不久他就会被削去兵权,而由黄皓的亲信阎宇来替代,请持“坚守论”的朋友们想一下,阎宇带兵的话蜀汉能守多久呢?三十年吗?三年就不错了!
  到了蜀汉后期,优秀的将领也不多了,称得上的只有王平,廖化,张翼,以及后来的降将夏侯霸.面对强大的魏军,姜维一人要担负起统帅,大将,参谋的全部职责.稍懂军事的人可以理解姜维当时作战的艰难了吧,可是尽管是在这种条件下,姜维仍然能在战术上不断取得胜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呢?
  [蜀汉最后的奋战]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这是二十九年来魏国头一次主动进攻,时间是在姜维屯田避祸的两年后.你看,你不攻,对方就来攻了!
  姜维采取廖化的建议合兵一处,死守剑阁天险.钟会十万大军在姜维五万蜀军的坚守下,寸步难进.就在钟会几乎想要撤军的时候,素有胆略的邓艾偷渡阴平得手,直趋成都,在击败诸葛瞻的部队后,顺利进至成都城下,怯懦的刘禅当即投降,使得姜维在剑阁死守的努力化为泡影.《晋阳秋》的作者孙盛指责姜维应该在邓艾奇袭绵城,江油的时候迅速回兵成都,保卫成都,不该坐视蜀汉灭亡.我觉得这个指责太过牵强.
  熟悉军事的人都知道大军回撤只要稍有不慎,被敌军从后面抄袭的话,损失是很惨重的.隋以百万大军攻伐高丽,因补给不上而撤退,途中遭到高丽军队的袭击,当时高丽举国之兵不过十万,而隋军在撤退的过程中整整损失了三十万!姜维如果要撤军,他后面的十万钟会大军岂会坐视不理,钟会也是一代奇才,可以说姜维真想回守成都的话,他的五万蜀军将一卒不存!
  而我觉得应该受到指责的不是姜维,倒是那个死后赢得忠烈之名的诸葛瞻.诸葛瞻虽然对蜀汉忠心耿耿,但他没有继承孔明的谨慎的优点,而且不识兵法.
  当时邓艾攻绵竹不过数万人,而诸葛瞻手中也有个两三万人.当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据险死守,坚壁清野,根本不该迎战邓艾.邓艾是久经沙场的名将,诸葛瞻是个从没正式参战过的新手,正面应战岂有不败之理!人家姜维算的上是久经战阵吧,还不是选择死守,看样学样也应该会了.只要诸葛瞻据险死守,不出数月邓艾
  补给肯定出现问题.举个例子东晋的一代豪杰大司马桓温,领四万兵北伐,孤军深入,两次击退前来拦截的前秦军队,直逼长安,前秦雄主符健就是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桓温因军粮不继,只得徘徊灞水前,最后前秦征调三万精兵,双方在白鹿原展开激战,桓温败退. .现在问题也是一样,邓艾孤军深入西蜀重地,巴不得寻求蜀军正面对决.因为是在敌人的国土作战,士兵的凝固力特别强,因为已经没有后路可退了,孙子云:深入则专,就是指这个道理.只要避开这种锐气,等魏军补给不继,再在其回撤时给予致命一击
  或者等钟会大军撤退,姜维回撤合兵一处,邓艾不死也难啊!
  所以,在蜀汉最后一战中应负战败全责的不识姜维,而是诸葛瞻,他实在对不起他死去的父亲啊!
  蜀汉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姜维的假投降了.这件事在《汉晋春秋》,《华阳国志》上都有记载,陈寿说姜维“明断不周,终至陨毙”就是指的这件事.
  姜维的计划是:先骗取钟会的信任,再借钟会之手除去邓艾,然后策动钟会谋反,抵抗司马昭派出的增援部队,最后除去钟会,复兴蜀汉.这个计划及其危险,几个步骤,只要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全盘尽覆,前功尽弃.但姜维顾不得这些,在国破主降的情况下,他唯有利用邓艾和钟会不合这个唯一的条件来博一下,作为一名智将,来施展他个人舞台上最后的一次奇谋!
  由于钟会行事不密,军士哗变,被杀死了.而姜维更是死后被剖尸,他的那史书上记载的“大如斗”的胆被血淋淋地挖出,如此惨死也是蜀汉史上仅有的一位. .
  曾有人骂姜维假投降是变节的行为,对此我除了愤怒无话可说.姜维其实可以有许多的选择,国君都降了,他本来就是魏将,他为什么不可以降!但姜维没有降.姜维也可以像北地王那样自杀来博个忠烈的名声.但姜维也没有那样作.他恰恰是选择了最危险,最不合时宜的做法,他自始至终都想维系蜀汉的存在啊!记得有一部动画片里有这样一句话“比赛只要未到最后一刻,就不能放弃希望,当你放弃希望的时候,也是比赛结束的时候”姜维始终都没有放弃希望,他奋斗到了最后一刻,正确地说直到姜维倒下的那一刻,蜀汉才算是真正灭亡. .
  到底是什么信念支持着姜维至死不渝地维系蜀汉,我想姜维这样做不是为别人,正是为报答当时把所有重任委托给他的孔明.姜维是为了报答孔明的知遇之恩而奋战到最后一刻的姜维是一个真正的“士”!一个甘“为知己者死”的“士”!
  [为了忘却的记忆]
  先贤已逝,留给我们后人的是无尽的追思.三国因其历史上的特殊性,造就了无数的英才,当人们在为关张的武勇赞叹不已,为孔明那近似神的业绩而感叹,当有人在为魏延鸣不平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提起姜维,即使提到,也是将他和蜀汉的灭亡联系在一起,给予的则至多是惋惜和指责.
  后世对姜维的评价是不公正的,姜维因为特殊的历史情形,注定成为蜀汉灭亡的见证者,殉葬者,注定为蜀汉的灭亡背负上沉重的责任(比他先死的人可以说都逃过此劫,在世的名气又没他大)
  但历史对姜维又是公平的,它给予了姜维广阔的舞台让他得以展现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的全部潜质,并且忠实地记录下姜维为蜀汉所作的一切,让我们后人看到的是一个顶天立地为蜀汉献出自己毕生才能的男子汉!
  姜维作为一名将领不仅能使用谋略来迷惑敌军取得胜利,同时他也能凭借自己的武勇斩杀敌方大将,可以说他同时具备了智将和勇将的素质.没有人能做到像他那样来守护衰退的蜀汉,他的才能即使放到名将如云的前三国,也绝对是一流的.进前十名肯定没问题!
  或许只差一步姜维就能力挽狂澜,复兴蜀汉了,可政治上那样腐败的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
  姜维成为了腐朽政治的牺牲品,但是没有他那超前的军事观,采取以攻为守的政策,腐朽的蜀汉政权何来能维持20多年,后人对姜维的评价是不公的!就是像对明末的降将洪承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