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2 working the land公开课要上公开课,这一课要介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知道课文导入部分要怎么引入好呢?请教各位有经验的教师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6:45:46
unit2 working the land公开课要上公开课,这一课要介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知道课文导入部分要怎么引入好呢?请教各位有经验的教师们,
x|r"ۖݯ~HsjÎv %Hn$J_f|ڿ1LD:ݎ{6J2e9_/?_=y-zzbgY*>;CvfYr#Ǹ[$Tob-7zq<ù$%\T*\7ҥSut^du-e!Gqr={Ҋ=->l^ay=}kIw±w6gEJ5\[N,Feqz|b W]O2v0V70 nTFu_~5\/{nxj2Ϊ|Yn`Ư{Orq㎪.t-ʲ2~a{bjްks< ۃg'no9 &+uO8C1ljԲo3 /R9crM73Z/┤Zˡ.EjNݮe2iWΦS\ņUѺEgOs*;t7陪1}7کOB/!sK' */GF :&!,7ny ֳ0u‡vJ-ːCPGI7Z~_tSj[+ݹV\OЗȉ]M۳$#`[P]fuU[ï!Ʊ 4'Onn&SMqQss9paW3{XkL=g8+[u{\~rW Re0ռ#ZV\*`ܡigpK4 tExOmj`E$m0ªe~'2)q>w͙r3gDŽ5^NLIS43G齟+y0wB"?ʆ8)jvv/S!B$ff'=f&LxbJeǷͩANDjz=: " N %1VgiOu8MNJ,?}O:]^d8W}W^} ZeqRL l7!F*e`'W<_`^^tE :<{no*gP>6t^CuМ-@SAzFGt* J8'17ԵtQ Ey br )饇@} W;kŝuȧS8 $-89uz} s`"EJXe|%ag4Uz-'Cw8WwKz!WqHIBvSNny25oͫRmqa,P z{}Rn^=`N)oNuSz`PqqKÍŸ7YrnOgXQLFwB5&!Ԡ΀e txӨ,'PS/Ke9pPAIq`&ā];@^T(ywA ۑ%M5VLC! s[-'5~gA, e<1,Fh$DӼAfW xAYw"+U~Vq,2T@#e,E;X| ڕ&:C&[0\@C1E\.U{=oWEW+tqr a !nF!NuL2#91Q2azsKZ;/N0F,b]8| 1z\ezN_wHҭ|c4x#iIA- &wt/E`Àgm{a8JdtCkөb֋=<'W/gӝk,q'uT[h :5QɦQB/RJ/ETcjp83fD$jx}q@{fU~o hqǗi- tPup`o8*}AHY[̥7$I7@8v=QTြħYCҺ ŮXBq 7efPa֦cn8g~4܊}6~ GDfG1+a4{^8`վY:Fkc~qa+?f>,-%W8vUp}F-=mZXF Yj0`fY/4%_O %ppa3SK soKnh+,9(+<:YKJ}B-Y8+"a(&"6 bLĴ\`a lk+hkIɴ̾j!J_XouVѐε}P 왖#X::ؠp ]t3X]\r^D"p27QӎL1`pṚv:4i3Z<8M 7ЧdAL~޽911!qv^Mh.x2jzg^u?nQ aO'Zc[Dnh !3\aM3΀'KNR$ ugSpΤL![sjlI}$~_0vw gQ菻1N\ފ^0o8oa̙Lۧ3c-`=Qyb ,Q4惏{Uv@ Qeg Mq_DbfD4l5,ݿ&%3QR@V}hBv';oh,RQ_Q9@-ըgFlj/O[?RbM !r DN ׳zzνh,8dw(9չvҬq;V F6˅ele1},- NYQv !fYgm 5'?)\TgSdcv9K1 X^lP8N qC`]Dp0@{ISͳ[ os`XtpcG̍[pRܡF 08vO&N>0% J@{YgalI?^/8o, ϒ7QdodL6ՇJd}?bb\: p8RYF C J@}Vl-qpL@m"6ιWqKvgBK}֋}%}{ݐDNGg|f* *wh֭]:fϫ콤O<.4rcIsto!z]7I$ؿ=}]8>=S~9*0A>5NKuĪuʫ Mn$h^@ bO:e RfjkS:IF?nuKB, WLbtRO{N_Xζ0?ֹC|եֳ_FZ>)(9uaWfR^6u\p[hbw^/ҝ쵚yV9}IkxhkϘtF_  ^)lZ .< t˞YJJu"KT H"Au‹a8،.w7&x!E|6-v>5{󎟼 7QܢAL&M D|GbR"* ;ARlʴ1I-$&Kpzfw!pmzL iE/yKJQa=^ؠw3eW>0DNGVmjlƜxҔu7cePb~7*kZ" )v ޓ]j9P3 R?L%ǗU6@^Mdw`Tg|:E2F,I.M綪gk7N1q;߱2hbK.^cb3/(z S6YkS}~j7fDT_^+3? :y4-U˰[;9k\+l2F^ʧy>`a o1<}]~аm)rUi Lk1ՃFOo! a` кeI3 g<^ ވ ӕn| sϐe\faWs?8:?nBRdB7|I-Ffؽ)FuVjFS?EUomW2#̎Dd8)5 >/M.׋S;b S|{Ed {˦ c 3_/?Eɧ

unit2 working the land公开课要上公开课,这一课要介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知道课文导入部分要怎么引入好呢?请教各位有经验的教师们,
unit2 working the land公开课
要上公开课,这一课要介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知道课文导入部分要怎么引入好呢?请教各位有经验的教师们,

unit2 working the land公开课要上公开课,这一课要介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知道课文导入部分要怎么引入好呢?请教各位有经验的教师们,
新华网北京5月22电(记者 朱继东)提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确实,作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杂交水稻之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作为农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萨”,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谓是大功至伟.但是,当记者问他怎么看待网民尊称他为“人民科学家”时,这位77岁的世界科学大师却谦虚地说:“‘人民科学家’谈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4月29日,袁隆平在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这只是他获得的大大小小无数荣誉中的一个.因为改变世界粮食格局的一个发明——杂交水稻,他已经获得过国家特等发明奖、美国“世界粮食奖”等数十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但这些奖励对袁隆平来说“都差不多,没有高下之分”,他更关心和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早日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爱提问、好自由的城市学生立志学农扎根农业

袁隆平的事迹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简历简介(照片)
5月10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袁隆平说:“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只有这样,才配当一个科研工作者,也才能当好一个科研工作者.”这其实是他多年的人生感悟,从一位普通的城市学生到世界农学泰斗,他一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在兄弟五个中排行老二,小名二毛.1942年初秋,他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且保持至今,受益终生.
1943年,袁隆平转学到博学中学.期间吃的是杂粮饭,点的是桐油灯,一两个星期才能打一次“牙祭”.但学习还是紧张而有规律的,早上6点钟起床,10分钟后就得洗漱完毕在操场集合做操,这养成了他干事利索、遵守时间的作风.

袁隆平的事迹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简历简介(照片)
1947年,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袁隆平由于个头小,没有被选中.在参赛那天,不服气的他坐在参赛同学的自行车后面进入了赛场,体育老师发现他热情很高才勉强答应让他去试一试.结果,他出人意料的获得了汉口赛区男子100米和400米自由泳第一名.而其他同学无一入选.不久,他又在湖北省里的比赛中又夺得了男子自由泳的两块银牌.从此,他酷爱上了游泳直到今天,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塑就了他百折不挠、勇于搏击的个性.
上小学时,一次参观园艺场时,他对生气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华秋实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尽管父亲袁兴烈希望他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19岁的袁隆平仍无返顾地报考并考取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大学期间,袁隆平主修专业是遗传育种学.这一选择决定了袁隆平的人生轨迹,不仅使他的人生丰富而具有传奇色彩,中国一位蜚声世界的科学大师也从此起步.
但袁隆平对自己的学生生涯却有着另一种理解.5月10日,袁隆平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风趣而谦逊地说:“我的大学同学说我的爱好应该是‘自由’,特长是‘散漫’.现在听了这么多的赞扬话,我的压力不小啊!”

袁隆平的事迹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简历简介(照片)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湖南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最初他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栽培.就是在这里,袁隆平看到有人饿死在路边,意识到只有水稻才是农民的救命粮.
为了让人民不再挨饿挑战权威 发现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1960年,天灾人祸带来了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一天中午,走出校门,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围观的人都脸上堆满了忧伤.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感到了“饿殍”两个字的刺痛.他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他觉得自己应该也必须做点什么.
当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无性杂交可以改良品种,创造新品种”的传统论断垄断着科学界.袁隆平继续做了许多试验,依然没有任何头绪.他开始怀疑“无性杂交”的一贯正确性,决定改变方向,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研究水稻杂交.而在当时,作为自花授粉的水稻被认为根本没有杂交优势.“别人都讲我是‘鬼五十七’(长沙方言,意为不务正业),我也不理.”从此,他义无反顾地选定了杂交水稻这道科研课题.
1960年7月,盛夏的一天,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袁隆平像往常一样下课后挽起裤腿到稻田查看.突然,他发现了一株植株高大、颗粒饱满的水稻“鹤立鸡群”.他如获至宝,马上用布条加以标记,反复观察,并采集花药进行镜检.
第二年,他把收获的种子种下去,结果长出的水稻高的高、矮的矮.“当时我非常失望地坐在田埂上……突然灵感来了,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这一定是个天然杂交种!”
袁隆平马上想到,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就能得到有杂交优势的种子了!但单凭人力不可能大量生产这样的种子,如果专门培育一种雄花退化的水稻,将其和其他的品种混种在一起,用竹竿一赶花粉就落在雌花上了,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稻种了!
想到这里,袁隆平欣喜若狂,也更加充满信心.接下来几年的夏天,水稻扬花吐穗的时候,他都拿着放大镜,顶着烈日在田间苦苦寻觅.1964年7月5日,他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稻田中找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种子.
1965年7月,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这是他关于杂交水稻的第一篇论文,直击禁区.
今天回想起那一切,袁隆平深有感触地说:“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也创不了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科技创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怀、智者的头脑,更需要勇者的胆识、志者的坚韧.我们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10年历经艰辛坎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
正当袁隆平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袭来.造反派把“自由散漫,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袁隆平的试验田搅和得一片狼藉,并准备把他关进“牛棚”.他郑重地告诉结婚不久的妻子邓哲要做好分手的准备,但邓哲的话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大不了,我和你一起当农民.”这让他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1968年5月18日,这是一个袁隆平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他视为自己生命的试验田里的秧苗竟然全部被人连根拔起,整个试验田被彻底破坏.事发后第4天,痛不欲生的袁隆平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
袁隆平回顾自己育种走过的路程,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觉得要加快育种步伐,不能只局限于安江与长沙,而要到气候炎热的地方去.从1968年起,每年冬天,袁隆平就和助手一起像候鸟一样赶到海南三亚搞水稻育种.他们把这种与季节赛跑、追着季节走的育种方式称为“南繁”.在路上,他们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孩子出生、父亲病故,他也没有时间回去看一眼.可做了3000多个实验,竟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虽然焦灼和苦闷,但步入了不惑之年的袁隆平从来没有灰心,更别说放弃.原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陈明山多年一直对袁隆平的科研大力支持,他告诉记者:“袁隆平最苦、最难是1970年以前,但他从来没有消沉过,也没有抱怨过.即使再多困难也难不倒,这样的人我还没有发现第二个!”

从1981年6月获国内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开始,袁隆平至尽已经获得数十项国际国内大奖,在世界上享受很高声誉.图为他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拯救饥饿奖”.(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时间终于到了1971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茫茫野生稻丛里,袁隆平的两位助手——他的学生李必湖和南红农场的技术员冯克珊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的天然野生稻!袁隆平仔细观察后,又采集了稻花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验,最终确认这确实是一株十分难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鉴于它是一株碘败型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当即高兴地命名为“野败”,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
最令人感动的是,袁隆平他们还把“野败”材料贡献出来,组织全国性的攻关.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1972年3月,国家科委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全国协作攻关.袁隆平将“野败”材料分发到全国10多个省、市的30多个科研单位,用了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了上万个测交和回交转育的试验,扩大了选择概率,加快了三系配套进程……就在这一年,袁隆平选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二九南1号.
1973年,在突破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广大科技人员广泛选用长江流域、华南、东南亚、非洲、美洲、欧洲等地的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43岁的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每亩500公斤以上.当年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原来有人预言,“三系三系,三代人也搞不成器”.而事实上,袁隆平及其同行们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
从1964年发现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起,到三系配套成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袁隆平整整熬了10年.他的执著、创新,尤其是为了科研事业和国家利益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不仅当时感动了很多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感慨地说:“没有袁老师把自己的成果公开,我们大家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们很多人可能还在饿肚子!”
深受杂交水稻惠泽的中国农民,用生动而朴实的语言称颂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或“米菩萨”.5月13日,湘潭县泉塘子镇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我国第一个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中央新闻单位袁隆平事迹采访团一走进这里,村民便自发放起鞭炮.村民李希明说:“记者同志啊,你们来采访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我们打心里高兴.你们要多宣传袁院士的杂交稻,他可是我们的米菩萨、米财神!”更有农民一遍遍感激地说“解决中国吃饭问题‘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袁老师是我们农民的大恩人!”
“杂交水稻之父”赢得世界敬重更造福世界
1979年4月,袁隆平首次走出国门,赴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所在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远郊的洛斯巴洛斯镇——参加一次重要的国际水稻科研会议.这次会议有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科学家参加.同行的中国水稻专家共4人,袁隆平是应邀在会议上宣读了他用英文写的《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论文并即席答辩,与会者一致公认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1981年6月6日,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这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也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
袁隆平在国际水稻领域首次亮相后的第三年——1982年的秋天,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又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先生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向主席台.同时,投影机在屏幕上打出了袁隆平的巨幅头像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英文字幕.顿时会场为之欢声雷动,来自世界各国不同肤色的学者和专家一致起立,向袁隆平鼓掌致意.
曾担任过印度的农业部长的斯瓦米纳森也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在发言中说:“今天,我十分荣幸地在这里向你们郑重介绍我的伟大的朋友、杰出的中国科学家、我们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特邀客座研究员——袁隆平先生!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这次会议期间,菲律宾报纸头版刊登了袁隆平的照片和“杂交水稻之父”的大字标题.从此,袁隆平在国内和国际上赢得了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这也是袁隆平非常珍惜的一个荣誉.
1985年10月15日,袁隆平首次获国际大奖: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
1986年10月,国际水稻研究所和湖南省科委、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合在长沙举办了世界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专家共20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袁隆平作了题为《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现状》的学术报告,提出了今后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设想:通过“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再向“一系法”发展.这一新颖的设想,让与会的代表深受鼓舞.
后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还举办了多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印度、越南等国家培养了一批杂交水稻的专业人才.从1981年至今,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机构共举办了20多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员.袁隆平也先后应邀前往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埃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传授技术,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丰收的喜悦.
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和印度的杂交水稻发展很快,已应用于生产.2004年越南种植杂交水稻65万公顷,印度为56万公顷,并取得了比当地良种每公顷增产1.5~2.5吨的效果……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袁隆平带给他们的惠泽,很多人在告别饥饿的同时记住了袁隆平!1999年,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从此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翱翔.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 (1930.9.7 -)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