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各个阶段及代表人物和学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5:29:52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各个阶段及代表人物和学派?..
x|r*2pݲ?,~1_!! $Ѐ$!?Jïz^kI[Q9ak'l&=Xf~ܺSщwq`*SpM=ӻwǫN$?A0[~Hg޼lJfL&nm~[\-IEΤ^^oʝo?x//?A#3LЫOUWWՔ^Y6\{2f+ sX^nMuy]/:xToD/8Ay3m&fՄ>wJh_xLk?@d\7C_Y_Ol eũc靁>x>cO1&ILѿOL纥\,O,?w2eb,֤'[㿃!}:ǖ^/G. EcA0C$HYO9%b5.ۉ_MLkF0+7{7gCm+X30t}߳dn"i <9>33&3G#bR=w]ygsY9ӱ?( KIHuA$f1Jwl O8~gfvd֪ozy-x>3tef0m?}Dⴿ4ͬD?$Ui Ú9evo.b˺^a "Oy++x[kQƅ:wc2,NJ;͡W94:ĦdxY@ФcVJaxZV%̓nǽ8q-+^c=-`8Vc "z/kV]QvhcS>C.(7ݘBͿl4Ȇ8M> \o{pk&v+o/|>;^65pS[`$>c0G!ۼ2(?)Cӈ)%l`uZN H~8 Vdu NN!I?ݧ;~b&'f5A' OEI5gz2 8fr wL%?]G/#0 R:EMR~a\^`⫦{ë+n9D&tW*}?'`W`ȗFv[1#lk]~C"D-!n3z^pR,#,fXLOzҞ&˯p "&+9 ^9m,tǩ+N:7 ǹ hn<({I]6k3eW*܍S6,&n K,s D)!E"2՗?D~M_ FZB]xڻV˯0i_k"45oᒰrzهwpJ;١Y L25t<3`jhbDdG A?XB 8[qٝ;S3qG1H/ CV^÷mOF3 ͠f&u]jyTОɗpfxG؛WGe{]y{ N (ڒ8(щdA9f >T4Xk/&oro?ӯÏ~3uCLHK_pb' mg[G}q4Ry'jKa1 #nnRWU?E":nB# `q3! B١ߡY ^m|TNp:ӟN PzLE+* +UWi'kq0 ^8՜&jl-J?%%*1ox+,Ln(fWewt=5zBf(d=r+ohsl9 BEձ&A&&aT`|}x.pFgާ=> lǰ;<P`VB{lP1H,cL̦L񟳃Ϡ\^C4&LN|LJ$)h;#tAbڽ1N+XG G$=Ikj7[.^tZdh%P[ 0I %-o0__ ec;baK0eui:f&XW3\:n\.:!1D/`בFˡhlhG9?nSґ–w`1c;.D$̮%h;z5SM|d NNHCeo 0 /vv5dqpwYݚM*P֘ wNMfU7w#8{|=Z9nBXy27PO< +,ŗL"1W6K;-oSwﵥ!4L#jW*[Qq%&79wcԂf4TF|hW8u9D'% sf-x[HAaaX3ISͰxh%T=dU'l 6<1ddG&w,#SeK i 8Wkv U٫RF!~_5)旦);σ &/@k5eXO[/NA !گX24{"JF-@T^7߼ k C>`Tg_ {K>"B[5(K\wh!h^ ` l`zU$ՕbG,3n c-xEkƛO oqVN-9Y+`&YYY2@QFa-lzj|^#&{HUG[ڦ4IOhfb)_׈Bdw'CJ on_W2]r$,Nף#wj|myߦ12' P"_q~G2Ey}/יWs,ku GfyBHW ]VxXcCJ{bif3}3VB0w܇kgA: Gś%)zU->ď*lmL2(PMo&s`F] l|@[c:#ގYȚ8!* "|gtM [U:Z&ƒȭ 4McL.(1HyapshZ--=@'"و!j#@$jW}GEv%^JVtP_Yפߠ>j>쟙ߪ;: 2(Ga)$n{y$ȽI_ht*4Opw!pGUI nkW2 u:uNin~nUy5Vd &aXt7-hU]Ͱ R[PNz2rNu ¿AJ/.y͖ GMzꭤizkQ8i-ǮR,؃=w?MyY^Ɏht,'p ^.Ӂ{%AtHƊW) W?36եY0ba!EId.m) qb ָ-D:;7|òԤ.PB8\n#\dĘ?nT[ b[K'K%KYžPۻ|Y<,H r;;5 9kf vd {\]^k7[fgwJqQDL}Xs#RV"`]PT Y?hNY\Go_j^Hbb5` [芣t^&γG.|:?HߵIX{J ^;0J>?#Ed A?U '~LT9<l)tԳ, rcJQ: q-sV4Q@`|̆'kvuG,| qp\E <z7][~[A\Z_8(z%RWDhp\ej 낛==E8T>Jxu_bxlθ\ [u+ "6_ ؂'B)"3eApY;hNj-Ŝw5qb;Kjy%7dlr)hL%ߞlz'9dʬNޟ;=QgMgE&+4pT`<7dz^ EyHZK߂m1qv,ZGqaeI~=42 qsvԀFh`g`&0t$Jf| u|J9+!ܶP@Gta^Șn,:SnnK!}{*dla WMЯ2eOop 5#UqE^ٟ~PiҢpr"^CyP'm )?MCu2:ѵuqp՘a X吹-Dx>ytYf/-f-e#yTܡl[s*C8ܿus/nHz2vyDUcim4nj]g [avT(eꈐ @YZ{f 0ً͛^%McG&BDN[iG'1fTEٚ$4cVa2R,>R=+!R@K0/< nFeǛ[LQ|*"KnN(Q4Zk"DHnLR Jpi[&u%lrL鄗W^֩PByvWlp{JhG0;J.U`G(ءUrWalEl@ :+*U]ɞ{E eQe5=ʐ@OHF.QC| cV6].edU`;nYeY6BXޘE3J`V .U??ϗԆm1p6gz,*|m'Ć=!A'2cI;hAmg{o~H@&y9,m96TCl4_?VlfV#۴u ℵHD},\Ba$6W2-}Y]klHgzG'`Y16Upz)8zL62.zg;[m4O3927%+K[4p;Z,c'\~NHsD#sKڇIwۏe̤lUNY*XTZRzN~Su~pFb RM郂bAݶqW=Z ˊ[Ԋm|EuKѐ;f5oKP8__ ^C`)#G}^lOH0 JnDMKour[/|ƃ 5uH{0[T`2ϵe jmdٟ'SO!b#bL,cY l Iﺦ߈X#ZXjCsfKÓhʂ=70a[XEFˆJbs2I[DD * d;Uqm γ֣BAKpB#_M0zh]=)n{r P# !pK]aYdަ~ƟOI(~<^jd?ֹsᯮl"H [k1#g MNlhvs,KOW=.y;ò*CҾ)ܑ4Y2^}8ap.x쐚QNtwFZ7'^U*OSe5rrh(aœH@AF0“rQ l&Wvt:vMYliպf+l# ^S~Zvҹ酭m˱qK=Vȃ)MP))jh3d~t~a͉Wl*v Yq'i{hoxO+ mT0д밵QfȫPr~g1c&, .:@ld yҔ'HҟڂI/ 4S5&1WjۭG\ȴi>|\eBH#=(2WQ)ӁZdSp_e22YII9a g24Hmi1w"^Cf|zi i=x?IGI#h4CBi$T5z$T6eRLBnnʶ)#i$ t6 Ese獉;TmJr\Zt@aa\Q'9K'J eht౵-9s/;m{^͞$DrSI=?l8<,%_xO&_]WQѫ :y Fq'F:Ni#*R:-:5xu}42v97) {x+ߢ3[^f[ %]~wKB,qHh{xPF4:um+MyCC>G8چ$i&~I=m;%TÆwI`4sVeq~ͥr C1'@[#>q'}N7Ϫ* mM~@"b[a4>Me7&ShaJ TYW)Wbj3W x:믑tB|i#yuJzsCB(7ޞOIJ+÷xj *$ %|,\ʞCyn?UF {Tj6Hn5EEH\hsSu'jTz3:Ԛnv`Db&O'A?MY?_%=d`}خlJ^뎟/G?2;ڬ:[ۘ\Q RjdL)``sHUS-&kΫXpNګ]luL^uL6p )E)n7WPpױ"H91w ~D ;G߹L˷5~vUS6uQ=FlqzHnuө;F1p[r@ݞ>C#s=z/MVKNKIeZ1BW@?/ǂ"98,ڮ[@-9F1l'xȍ\^Y Ai(hڛdX~ L\&Gu`cv%Hz#JǶCTy1-Lj]%ľ yƒ[wp6I\\'[yl6]Re  D4E]u``)d-cA޶;upcLN?$9!/z'{ZrSLO94 0GtGs+ Z!A*O{iK&PJlu'i}-t,OA,~VsNyF۟쉵o?'"펎#ZrdP{:vЮ&ׅM;(OÂLtMs\(ѡkk㕣U: /i]<јp,A]HTg3- J+UIJ3H?} i_?*"o圲(ϔm8jyψDa:ٔ?AqJ+yYٮvdV=- d#!Sλ>{_Ņ#1HɽdVyd+"Sd2W𰃅@~>(J{p QXꅭҼ> p^ͷ_`IG[KGD@iߩS PۃɅBtڹ?X Cx0"2N\)l4sGmxuLfn g͢ _VDԯYeM:అARp̋ޠ_~o4;G$mӓۨ3OtE8JNbG>\GLDӺUI3=mتگ=:^tU3g:~[\W=cjHL.VeTT|Ք='YW AH)*7%-w_̰'vD5SS4k^H˓Rb(L)G ]g,UPBl? 1e6#U% zj¤PƎ,w4Lt wcȔ"lX=UPfn=JnCx^`=wNtzԳx-x[uݬOHѝ>ͬ)mAf'&f>DpϘQN_G{yY lHۿ|9X#l6;&^&t_>o_肽е^=IZ+9%E.'/?^]i9~}ެ {$'1 k!ʖf& <#sEnKZe# vVB?[k -* `do zZVy~§~.蕽n"6o:7t|S`:Ik`euu&sǴøgkZBywD?/mɫ9$_~mE'v4;s??DBՉ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各个阶段及代表人物和学派?..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各个阶段及代表人物和学派?
..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各个阶段及代表人物和学派?..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还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卜辞我们称为“辞”,《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我们相信这些辞都是当时的“雅言”,就是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了诘屈聱牙的古语了.《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的相告的话.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
2. 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二)两汉
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贡献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开创了“纪传体”体例.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历史人物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迹;“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②《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时期,记载了我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在《史记》中,司马迁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货殖列传》;司马迁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由于纪传体可以容纳广泛的内容,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级关系,因而这种撰史方法,为历代史家所采用,影响十分深远.
③ 秉笔直书,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秉笔直书,就是史学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史记》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爱记述了项羽的伟业.但对于项羽的骄傲自大和企图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致命弱点,司马迁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于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从感情上司马迁是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恶.相反,对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才使《史记》以信史闻名于世.《史记》还贯穿一条重要线索,即重视人的历史作用.司马迁是反天命的.强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写帝王将相的同时、注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的地位来写.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萧丞相(萧何)、留侯(张良)的世家、孔子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史为镜、鉴往知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之父”的美名.
④《史记》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它的文采历来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史著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一指的.
(2)《汉书》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①《汉书》具有浓厚的封建正宗思想.班固时,封建神学思想已发展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而班氏父子又是“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的史学家,他们自然以维护封建神学思想为己任,将“圣人之道”作为自己著作的指导思想.这样,作者一面承袭《史记》的内容,一面又指责它的“是非颇谬于圣人”,因而篡改《史记》的观点,使《汉书》更加符合于封建正宗思想.《汉书》神化西汉皇权、拥汉为正统的思想,其目的是为论证东汉王朝的正统性和神化东汉皇权服务的.因此,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据的“五德终始说”和王权神授的封建神学说教,便成为《汉书》的主导思想.为了宣扬“天人感应”、灾异祥瑞的封建神学思想,《汉书》首创《五行志》,专门记述五行灾异的神秘学说,还创立《睦西夏侯京翼李传》,专门记载五行家的事迹.
②《汉书》开创了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班固之所以断代为史,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他总结汉武帝到东汉初年,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著作,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其目的是为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班固认为,《史记》的通史体例,将西汉一代“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既不利于宣扬“汉德”,又难以突出汉代的历史地位.这是《汉书》断代为史的根据.于是,《汉书》“包举一代”,断限起自西汉建立,终于新朝的灭亡,为了突出刘邦,就将《高帝纪》置于首篇.这种断代为史的体例,受到后来封建史家的赞誉,并成为历代“正史”编纂的依据.在编纂体例方面,《汉书》继承而又发展《史记》的编纂形式,使纪传体成为一种更加完备的编纂体例.例如,《史记》虽然立了《吕后本纪》,但却用惠帝纪年,《汉书》补立《惠帝纪》,解决《史记》在体例上的混乱;对于年月的记载也比《史记》详细和明确.再者,《汉书》新创立的四种志,对于西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记载,比《史记》更加完备,从而提高了《汉书》的史料价值.对于传记的编排,《汉书》基本上按时间先后为序,体例上也比《史记》整齐划一.
③ 资料丰富,保存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现存《汉书》约80万字,卷帙比《史记》繁富.它增载不少重要的诏令,主要集中在帝纪部分.在许多人物传记中,《汉书》又收入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奏疏、对策、著述和书信.在《汉书》的10志中,也有类似的重要历史文献的收载,如《食货志》收入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汉书》还增补《史记》对于国内外各民族史的资料.例如,在《史记·匈奴列传》的基础上,《汉书》大量增补汉武帝以后的史实,比较完整地记述了自远古至西汉末年匈奴民族的历史.《汉书》又合并《史记》的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诸传,在补充大量的史实基础上,以合传形式写成较为详细的《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同时,《汉书》改《史记·大宛列传》为《西域传》,记述今新疆境内我国各民族历史,以及中亚和西南亚诸国史.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大赋是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大赋大都以问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词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枚乘的《七发》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其他代表作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小赋是汉代后期继大赋后出现的新体赋,至六朝而盛行.多为抒情作品,篇幅较小,少用典故.至唐宋,进士考试科目中的律赋亦称小赋.这些赋短小精悍,不再是主客对话的形式,而是作者的直接描写.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魏晋南北朝的文坛出现了新的格局,并开拓出个性化与美文化的多元发展前景.在各种文体中,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与汉赋的对比也最为鲜明.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的句式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骈文的出现和成熟.赋体受诗的影响,也趋于骈化,有些赋其实就是骈文.北朝文坛虽然整体上受骈化的影响,但仍有别具风格的散体名篇大放异彩,从而构成对唐代文坛发展的多重影响.
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随着感情表现领域的扩大,作者的表现力也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大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王粲的诗赋为“七子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其代表作是《登楼赋》.由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魏晋时期涌现出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如曹植写《洛神赋》.
辞赋生机的焕发,还表现在大赋的体式功能得到一定的调动.和魏晋以来,大赋仍有表现严正重大题材的习惯,不过与汉代不同的是,它已不限于国家政治生活之一端(如左思《三都赋》、潘岳《籍田赋》),更多更重要的是个人生活中的大事,如潘岳《西征赋》以及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山居赋》、梁武帝《净业赋》、梁元帝《玄览赋》、颜之推《观我生赋》等.汉大赋多有以“乱”、“诗”、“歌”等形式系之文末的,但一般说来,这类文字的声情之美游离于主体结构之外,而魏晋以后的大赋则倾向于有意识地在主体结构中汲取诗意,不少中长篇作品的命题就取自诗骚或抒情小赋.被刘勰认为是“策勋于鸿规”的潘岳(《文心雕龙·诠赋》),在这方面颇具匠心,如其《秋兴赋》之于宋玉《九辩》,《闲居赋》之于张衡《归田赋》,《西征赋》之于班彪父女的《北征赋》、《东征赋》都是如此.后世庾信《哀江南赋》题目取自《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杜甫也常以赋题为诗,如其《秋兴》和《北征》,一为联章,一为长篇,这种拓展文体的方法,可以在此找到发源的因素.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赋家是庾信,代表作《哀江南赋》.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以韩柳为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将他们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还非常具有文学价值.
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古文运动的成功,使散文更切合实用,南宋时大量出现的笔记杂文便是一个明证.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明清的《挥尘录》是笔记杂文中的佳作,此外,朱熹(1130——1200)的古文长于说理,造诣非浅.
(五)元明清时期.
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明初的宋濂(1310——1381)是“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部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明中叶以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他们在对扫荡八股文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走上了盲目摸拟古人的路子.后来的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复古运动,也再一次重复了他们的错误.
归有光等“唐宋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进而是万历年间的公安派也加入猛烈抨击拟古主义的队伍.
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时称“三袁”,袁宏道(1568——1610)最为著名.他们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袁宏道更出于作家的主观要求提出了“性灵说”.公安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是:冲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
与公安派存在的同时还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
公安派与竟陵派革新的直接产物是晚明大量出现的小品散文,这是传统散文的一个发展,张岱(1597——?)是小品散文作者中比较有成就的一位.他的小品散文题材较广,山水名胜、风俗世情、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等都可以入他的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明末清初,晚节不保的侯方域(1618——1654)的散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任源邃传》等.
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因此而得名.方苞(1668——1749)继承归有光的传统,提出“义法”主张,并使之成为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桐城派古文作品选材用语只重阐明立意,而不期堆砌材料,因而文章一般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与桐城派对立存在的是提倡“骈文”的复社作家,汪中(1744——1794)是其中成就最大者.
清初有不少成绩突出的散文家,如王猷定、魏禧.王猷定(1599——约1661)的传奇性散文以小说传奇体打破了传统古文写法,代表作有《李一足传》、《汤琵琶记》、《义虎记》等.魏禧(1624——1680)以人物传记最为突出,代表作是《大铁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