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初三...我要概念和公式是初二加初三的.....我这用的是人教版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2:00:26
..我现在初三...我要概念和公式是初二加初三的.....我这用的是人教版的...
x}[sG_aކ 7;+g;:k{c&#fzm~ $ A"R$EE|QUž|YY /YBUeiMrO`R7k&^Z @8XT`OXXQh7 w'Dw3zMȴھ'OUW0$mO?Y)JR-.neJP=?Ujq`&#Ybif/S nkD8#MI?旳27?M-8M,|0U? g<@ٮ B eoLσv],⒗_֞/oq+vV~ u[_H+nsң²nK/ݐvI|BL-fȉ4e)5=% 0#İӤK  BH5d&`ˍvsC0Jq]L(OnL xSYᏮ]T%O:9 ^ >yI9j7+  k m`cd.kd}2d?@?hp4~/KyPw@^ ##;xr,,~6G ݊J}.+na'qdIC_p;0N"I%}܆?j_ $ӏ`om{Psn:īYc;[In3a ~D@ JR;?Y1vg֎.n>9`m̛;Kh[Ȋ$7^m3[%oj,؞lM[k03. etl/=1@l=3 AmZXj\;{BÑN%+3Y&tU-NAUql/fD z~c \E@#shِT0 P4Ih#fJm-'DgʹT- £Y8G+5)p'3y6'?h )"  vR3+%$;(3ݙU9T$4hiQsIQA_B~8v2)b^R5%Iay*9I )h2"FX5%*TOe/@@&h NNB,֡h22\qB=gQQE@078̼ԘÛi>:KQɈABk*,>%o6iT2džKu>9,ԗE09o +MS~ b WB#]GwjE8LeDk)_j|];Ròg[Η,1jTJNXQR%6Ǡ ӻ~vIM8GA?`G̸ڏ3>P4Tm,uM^LuD>u~~=eXU 4@#QaRɢL9.=|w-3`WfW*Nku3b=`ƍ&EbY?ꙕe%?M`  zJ[VYT*X}30ޑ2ir-cwtҏD_im.='$KX9i [uo#Hy4[uirMT(jcpuեX0R`ÂT٧Opk7&M8[%LvŸov7t hQ`)`U uh }YONjvNw#OVr3(~y1(#Ї1.zK0J7`B-t\yD (diN[z%}ˤGS1,,U3zb#wؾc5ge2NO_g;g' ̯ ^LspLHN*U݀ckhVOO'dA*[f+5dDؠwB&0eax'n(!zs0Gh۟bc4fJK$PNkAy5m=z,Ap(FVE&G˰[Y6f&^?\ھƞ3QMLy-Kңy! g')(#QQ-&MΎ|c7G:+#*N,خPb{^I/ݞQ}67?d uKbj/!\.oNZMWWdYY F˳Bnۆ0雳J,Tg3?~2,>0^ |Ub&؛q_ qewe:0x/Ll*S1X.Ɯ`߿}`>ط> ( PSL{[f .xpnz=N|-X+՚w9> M@A;1< ;jCZqZt!j 5JpF8W ˧Ǯ;I_=7y$Ec}lmr%%\!fþD)F}X%*(4RAKˀ՚y)Xl?kb'2NJ'Y`bN;[^k f6錆v}ש=@&9+u☚LޙҠ*NU1M7 ogAÊȦt?؟f:R3MtWMi]v7~ R\4tfEOmb2m \p(,nctIlkYHVO:9~d\SbU'z;[-)`m;>GAUU]&ꪨ,G˴kx0WaUsmbgAj#ڃ ,CWibE & ]ԮO`rfxwFE7eieW(!LuוgV,i T,x\8QDRCdDOјs;=$D(E(e'10 O' ˷%yQX,.%8.tmݫdV\`&MI]yz%N.R`4ɕf˛(g_*9= (e.r[]̶GI< #.2{2 ^;WD%IA_R͘k]黿}) aa ioEQ]OйR V98 ea,U\d`_\aB"kyFf9yOz5koѠ)kSTdVꝠYuz$5Zx)7-vas"hNS,n`,ub/MߺdRA YYșӷ߹ziUuԸvObp2:Qo(vzÕ\uJณ&UYFxsEfg}sY>A_ :5**XчV''txvKB(}Q_hO1읬 p)DTV|Q퀨P<Ѣ"B;#㱇B Պ?v2%;}+ S3vOV<~6~@JV1o|2(OHTEؖ́]bfTtbS@P#t~ p55䷼N3CvEz c7&r;"`: m#s8R,\[L;*[^=]$|O'V%WhXt:ڈn>ҽ<LAy5#h+xS}D3۝< Jb.2\nmz7+B^Tdޭ nZQɿK7m./Cb12ΌJpă N@I-`@D>IĜOTZ!}p@ k2z&6aI}LC竛_}i ] QTF5 HjjVz'rT!a[IZ 1`]xQ:'݀#r[jepKwk0iXMjbsN61IxӪOe:(t }[hwJ,\DI jK@'40 wwT mʤ^NJFGU[?n"egdi)iX&Յh5P˒qcƼ_7ÊclMK)"ω%vpا ҨN4c}(H_Г:O^j&JtS 5÷%(D[bl?KTByg}KБhj)pf?D8@B,"[2 pd|u]f2V#=IE&AIg:%x(_YD+⩲_,;'̪ ]L- ^z>hfg|Yv=kd:YƂ%TtsUn86C!eV"B-(MhD gXuSCY,e92^~w".Xcw# X5NBlTk.&'tS"'RW}eGL3yt )E֩ZCZl`UJ1e<4dݦ&F5p S7GAm+=.~kG%:1Z6C8+5Kxm,kQZW =ijo(j:50@" f {O1&`P|wH]d"%rʕz[*O*FQQ>f"ka*$r:O^RK$LLC5dÜΫV}a&rl/C*Vg!Fju0}1yCn$('mAe{I= `q`Xx/Q.Y.*2Cv*y?> ܄?^W& -uX ~ nO ,T?ՠ\P^XX[pˉZ v_06O .nq|9 S *)w.9BC^<%5,:hi-؟3=y0UVD &\O2^3-iOex_@ecZ}*[lѵcVJ>ѝca++\3i5L6rȏa_rb.VE;T4 rgث sTlc)>1&d>_2 a 39vHIN.Z[13C3εiA8FW98'\{ϧJ߉!xG/0DiZh83⛏_:+ōUX>sO3n aؔ% nZLx)=g9TGST(cfE v g-aZa+^k }>NCKՙ:>*NM#jG/Sa:zP܈ :Н͝b={?^[ڲؘW{ jP@w;nn0<0)"_5H\(;sdV- qbLRĀ^3,br* eK k2<(gJc^q.S㽬7 3R@“(É|^f+>o ƌ* 9nhMqZ*3⧢.z6W3Ru' %,NbFEيEE =o??o&{xtX u, |U؝d)OGx8IR2E23Q01Qk;o&- }Q_ۧB v">pC*NLQ"U_'d?Y͉2 B{8RM׵:[2fnފve͆F,X-Twv;><<0.݈!6WjIWRkRń1'f`;Ka3N'VZD&·ZbT{y0.| T~yR,6J1#4*}l.էKU={h6|7't (u N[?YB˔5D,/DnO:4ze֡7K:dd6#CNץBɿp!gM?DD zI "KB:xa"7T}]&?!o7rzEb+*a<{*5$ [IpY+Mr9\_HR]IHvA0=ݕU^veR9:Yl{R3⯟J$ʎ0_2V_- VO4XZԃTXdX]tX+ f;ĊwΉE%Őe^'3}~WscyX@_ٱ"7C#ݾ%_'K f}\YdRo7g͚YQ1=Y[RzNhARha Fi{4QW_J˜ ydZٴ4@?P3jE!daN-]YYWj2kan-/ˮZV 5 嵋U^up]}ߘ+5o o/mNyVQ[P7c|76)Kj-rŹ&%NƁzPȿ캳ŲFPg;& #GB 1PٱݑΆ- 11M҇3Diлx[t ee3?ޭ;x1x^ėz +21RY, PhTJNġ1xE囖t4ɩEX56fe})Z+8'jZlB3΅oN)3U]nbpvMq7<MR0wz$^aBYGΌ_Џi6@P:J({,ӯbNGm5Mȃp|$l°BK@d8=RRxaE!yj]Ŷ-ٞaƒ1L*uEi T氉ֈ# C}/'p2^=-[dՒ0bLM9i#R%a`P痷z!1"chD`#"0֠0^箅;BX!`1\i0 4BuCߋi-D'3FY6t"uI#h2̨ GG&4)~j(Y!ra!Yl f [M7ȱ`=r>JKt7b#GmnR.laij Q3̬L´żZ0/_YPk0@+(¢,j EZ^ }cUqeR^M @NtSZ͠YK}/Ix{*C09IRVb[7""| Zӏ_.N_%'ty\^A ۺAj{ 4W yfvSAWݞ2]?mÕv_dtcݥ'\'V#!<b[:X\ u ;՚ہ Pt1V?,rRly:Piyp1UQ}~ ݆-iI3CsK۲B,o&| Yčhz$-vsQ1S4 !擑*"aMSr G%.HRHF|~]hgCsAcMQؤ)']‚j|&!>iyq: cMW4JA0vKM/_A|i!3us[2nwC#HCó VCbػt9kxIec ô{Gr:hEǂjtu!A w)P v,xwL-c)a+vr9Qg/mD("¡h^C 6ïu.-x|n Chaxz @QIrޘ`mgR:Yq} r D. QƲVYRNJ%I\8zil0{׶!1h7KW M0b"oQMzh91&PƋ+4vto _IEeɾ{eU2[qUIe·nxdbQ/Snis',ڐP5O: \[=jLmtG} K 2&|v2Y)/gBLlL <8yTTtpdX)"zhB.m]Q J+^*c;eƌw;HTdry=-1A.U$?VwYΎ/](9Lnj2'ӕ&TigEX>n[rqWi`Lĺ**ywYL*vY"pFцx\FAsϋ5C:.Ј}DA; y8< Z22v0^)c]lo\ˋ~}>0ߟPtaHqOTTzz: M#8UȟڃI'H^?@Ѕ y5GPEHMeTjaX=S% L!6?TLʖ" wHd gQ(r6FOAg6'R&XK.5=,x/DEt8ƽP0m;M [Ѩ$)%#uq uj؊&q^#1:4Q{z"1ߍ_Ң%Lq#o玳`N2qyB kSKm{;9,p0j#WL-ٛ2省koDV>/?8EMʘ O Z[Hx~3Z, ':5sayw[ԬKD64]᫞=0qoRs~NsuNh%2WvZ>O[Q$HߺG.  g] vU E'Tz-2^ׁ 1׃} \hU9_c'+Ք)%owK;[T0%BN!-&&Xw Q9=k7hdnqh  xIdݽEU#D26߾ssh%;:C\3! /%q.&ભuZߍBUH\A?bw/=nW}yN}7o{jƟ@YE>ߊF" }n%7j!m\mŸw<EDحgx~oDX|~7O] ߇wLn l|rמF_>5_~yF_k>}v˭F?sW@I彿 Y Bg̼{_ș`fnndv[׷=<MSq-t~q"]LkaǤݝȚ)0?>IJLO*j?F>W*gF~wsl$N-ZaS rk0q4m^ 0x /M?Ͳ e>ܞ/s_1y/cFl{S779YۿBO8ai&Df2dP?SߏC$21yei\ja?(tU4M  ϕNl/=G8( ^>1 EtgVeYnYp'I [U*n=3XC9E7WǢ o%_pMI0RPZ6w3@CtyC2Z]h,c{GT!z/LLn"p(s(C Lۍ4Hd̈́ΤOO:#!{~3ix5jd։_?!_7 Ӹ0=E 湥p&JB;!zY>0! AENM 3@_L`1Ow?Հ0_i*Bi M؏!㋡9ACV2X/mnٱ%qmm]-L2?!O 0뾚I_. bΫ; 0 q0 TI4m4*=U&mSE?Hm'lJhMʩ1ƭ#$QőQfhCϦ7L*GJrp3}d߲<uϞ O^C?¦o9G> N9gιyTaVe3GR!G9h}]zkdڻ ȓٺZ~'pg;Jb*J]{͘jN1b5[?NϞ0>o"%aG`DFEH#vAA:o)k#E۷c11l=Ƥ2273-ƨY5',OO9qP8ή[TQDN; ͳ$·T hFL0>{\Zm61';nEK}Ŕ+rBA+m6^L`V+a7U=]ąlGpZlk|y3"'a>!3"wh'g|(W|<~ZJv]!{WLjXv3oU-,2 _Xz_DF0+p$Zz/od@/(Vs c > bp b>ZAbsĵyM(n}aivbt7I'cj" 5\%(tHrafחXWlwi #=N1;:g*Xx2~[剶=@i=U2d AT)Dyߧ:*(#2sfVt0ѿ0w[:87ܠ4SqL!"]7SOnКNVv$>{P}(gW1z^;y/9=q%G*D.mC&P1Iifu̢MPiub{'D'un]۸LSex)C@E'x!)?7qmDy~耓 rG VSϜfYab6њzM^09´gKfw;7P?TF)=s؊_Bt$< g9ٲz[ 0ݖ8t3)z$q$csk{ a'Cx1) 86쟬o^xSO>|~j!ZfW?P10|ҳ2`"eom<3h7gt6iNZ\TpP&u5*bx

..我现在初三...我要概念和公式是初二加初三的.....我这用的是人教版的...
..
我现在初三...我要概念和公式是初二加初三的.....我这用的是人教版的...

..我现在初三...我要概念和公式是初二加初三的.....我这用的是人教版的...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
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
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
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
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Q吸=cmΔt (Δt=t-t0)
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 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21、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初二
第一章 声现象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唱歌的声音是咽喉处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各种乐器传出来的美妙的乐曲声,是弦或簧的振动产生的;许多昆虫(如蝉、蟋蟀等)的鸣叫声,也是发声器官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声音都来源于振动.能发出声的那部分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 一种波,叫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媒介(物),即介质.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就是一种介质.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速度.声速除跟介质种类有关外,还跟介质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它的意思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1s 内传播340m.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耳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再带动听小鼓振动并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就产生了听到声音的感觉.即,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外界声波—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声音感.另外,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时,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外界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声音感.
由此可见,耳朵虽是人类唯一的听觉器官,但不是感受声音的唯一途径.耳聋患者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另一类是由于耳传导障碍,如鼓膜破损.如果属于后者,声音通过骨导的方式传到听觉神经也能感知声音.
2.人的双耳对听到的声音由于距声源距离不同,在三个方面形成差异:一是感受到声音的强度不同;二是感受到声音有先有后,即有时间差;三是感受到的声音振动的步调有差异.这些差异使我们能判断声源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双耳效应也使我们感觉声音是立体的.
1.3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在合唱时若起调高了,我们常说调高了,唱不上去.这就是指高音调.在音阶中1比1音调高八度,2比2低八度,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决定的.频率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显然,每秒振动次数越多,振动就越快,频率就越大.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大,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频率小,音调就低.
频率( )的单位是赫,符号是HZ.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至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不能听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与人类不同.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说话时声音大,洪亮,就是响度大.发声体振动时,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也越大.
3.音色又叫音品.同一首乐曲(音调相同)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它们发出的乐音是不同的.例如,用二胡和小提琴分别演奏《二泉映月》,常人一般能区分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就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乐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不同.在波形上,不同乐器若发出相同音调的音,可看到主要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反映音调同),但附加振动不同,反映音色不同.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音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与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共同构成环境污染的四大公害之一.
工厂里各种机器的运转声,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的轰鸣声,都是噪声.用金属汤勺刮碗时发出的刺耳的尖叫声,令人难受,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噪音.当我们正在专心学习或工作时,其他人旁若无人的谈笑声,甚至平时听来优美的乐曲声,由于干扰了学习或工作,都是噪声.
2.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0dB是人能听到最弱音;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要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控制噪音从三个途径着手:一是从声源处,如摩托车加装消声器;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如工厂的围墙和树木都能起到吸收和阻挡声音的作用;三是在人耳处,如双手捂住或戴防噪声耳罩.
1.5 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人类利用谈话、唱歌等声音来进行交流,大象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而蝙蝠则是利用超声波来感知周围的一切.
人们通过声音来了解自然或研究对象的一些信息.比如,用次声波接收器接收火山爆发、地震以及火箭发射、核爆炸等发出的次声波,了解这些现象或事件的情况.
2.声音还可传递能量.医院用超声波震碎人体内的结石,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的污垢.据说,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不敢在山上大声说话,是担心声音太大会招致雪崩.
3.回声是声音再传播过程中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由于人耳对于传来的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要大于0.1s以上才能区分,所以在教室听课时,一般两次声音相差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是使原声加强,因而在教室内听课很难听到回声.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
初中同学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实,就初中物理而言难度并不大,很多同学觉得难学,多是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另外还有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薄和惧怕的心理因素;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减轻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熟记一些概念,公式及推论
基础知识...

全部展开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
初中同学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实,就初中物理而言难度并不大,很多同学觉得难学,多是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另外还有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薄和惧怕的心理因素;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减轻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熟记一些概念,公式及推论
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 学习物理,应该弄清所学的知识的确切含义和道理.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 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是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分清一些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使它们不会混淆起来,从而正确地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一种好方法。
反对在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不理解的情况下,把它们硬背下来的死记硬背的方法,我们必须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过的东西记住了,到时才能从大脑信息库中将信息提取出来。
理解是正确、完整、巩固的记忆的基础,要通过分析综合,将知识的理解强化和深入,记忆才能深刻。对一个概念的分析,要突出它的要素,抓住关键。
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有人以为,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这是对人的思维和记忆规律的误解。一个人的一生见过、理解过无数的事物,但只有那极少数(有人统计认为不足5%)经常反复作用在我们头脑中,而且反复应用的事物,我们才能记住。所以每次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习等,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如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发散思维法和逆推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1)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
(2)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小;并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3) 逆推法,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二,重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

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在做演示实验之前,老师往往会讲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样做,希望同学们观察些什么。这些话都是很重要的,是我们观察的依据,我们都要听清楚,还要边听边思考,想一想将会得到什么结果。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三,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不丰满的.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的知识理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1.坚持独立做
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曾说过一段话"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可见学习物理必须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2.学会分析物理过程
学习物理要重视物理过程的学习,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3.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4.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5.归纳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节。
6.要正确使用数学工具: 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学习物理时,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运用好这一工具。应用数学工具学习物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概念、规律的数学公式,与用文字、语言叙述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单从纯数学关系上理解公式,避免产生物理意义上的错误。例如,物质密度的定义式是ρ=m/v,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的数学关系,说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呢?不能,因为密度ρ是描述每种物质固有特性的物理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 X 103千克/米3,不管把铝做成小铆钉,还是大铝块,ρ都是这个数值,怎能说它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呢?所以公式ρ=m/v只是提供了一种测量和计算密度的方法,即,当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利用这一公式计算出构成这一物体的物质的密度。
(2)在进行物理计算、推理时,要把物理计算和简洁的文字说理结合起来,才能使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思路清晰,方法简明严格。计算得到的结果,也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
(3)要养成用作图来表示物理过程和规律的习惯,如画物体受力图,简单机械的力图,晶体的熔解曲线,物体的运动情况图,光路图等。自觉学会按题画图,看图识义,提高正确用图的能力,克服做练习不画图,不用图的坏习惯。

四.说到底学习物理就是:学知识,学方法,长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中,我们将学到什么呢?不少同学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学到物理知识。"这一回答最多只算对了一半。因为学习物理学,不但要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些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培养从事生产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只要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阶段,可以学得快而好,参加建设工作后,就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有所创造发明。

收起

初二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唱歌的声音是咽喉处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各种乐器传出来的美妙的乐曲声,是弦或簧的振动产生的;许多昆虫(如蝉、蟋蟀等)的鸣叫声,也是发声器官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声音都来源于振动。能发出声的那部分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 一种波,叫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

全部展开

初二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唱歌的声音是咽喉处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各种乐器传出来的美妙的乐曲声,是弦或簧的振动产生的;许多昆虫(如蝉、蟋蟀等)的鸣叫声,也是发声器官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声音都来源于振动。能发出声的那部分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 一种波,叫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媒介(物),即介质。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就是一种介质。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速度。声速除跟介质种类有关外,还跟介质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它的意思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1s 内传播340m。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耳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再带动听小鼓振动并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就产生了听到声音的感觉。即,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外界声波—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声音感。另外,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时,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外界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声音感。
由此可见,耳朵虽是人类唯一的听觉器官,但不是感受声音的唯一途径。耳聋患者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另一类是由于耳传导障碍,如鼓膜破损。如果属于后者,声音通过骨导的方式传到听觉神经也能感知声音。
2.人的双耳对听到的声音由于距声源距离不同,在三个方面形成差异:一是感受到声音的强度不同;二是感受到声音有先有后,即有时间差;三是感受到的声音振动的步调有差异。这些差异使我们能判断声源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双耳效应也使我们感觉声音是立体的。
1.3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在合唱时若起调高了,我们常说调高了,唱不上去。这就是指高音调。在音阶中1比1音调高八度,2比2低八度,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决定的。频率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显然,每秒振动次数越多,振动就越快,频率就越大。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大,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频率小,音调就低。
频率( )的单位是赫,符号是HZ。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至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不能听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与人类不同。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说话时声音大,洪亮,就是响度大。发声体振动时,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也越大。
3.音色又叫音品。同一首乐曲(音调相同)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它们发出的乐音是不同的。例如,用二胡和小提琴分别演奏《二泉映月》,常人一般能区分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就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乐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不同。在波形上,不同乐器若发出相同音调的音,可看到主要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反映音调同),但附加振动不同,反映音色不同。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音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与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共同构成环境污染的四大公害之一。
工厂里各种机器的运转声,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的轰鸣声,都是噪声。用金属汤勺刮碗时发出的刺耳的尖叫声,令人难受,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噪音。当我们正在专心学习或工作时,其他人旁若无人的谈笑声,甚至平时听来优美的乐曲声,由于干扰了学习或工作,都是噪声。
2.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0dB是人能听到最弱音;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要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控制噪音从三个途径着手:一是从声源处,如摩托车加装消声器;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如工厂的围墙和树木都能起到吸收和阻挡声音的作用;三是在人耳处,如双手捂住或戴防噪声耳罩。
1.5 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人类利用谈话、唱歌等声音来进行交流,大象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而蝙蝠则是利用超声波来感知周围的一切。
人们通过声音来了解自然或研究对象的一些信息。比如,用次声波接收器接收火山爆发、地震以及火箭发射、核爆炸等发出的次声波,了解这些现象或事件的情况。
2.声音还可传递能量。医院用超声波震碎人体内的结石,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的污垢。据说,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不敢在山上大声说话,是担心声音太大会招致雪崩。
3.回声是声音再传播过程中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由于人耳对于传来的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要大于0.1s以上才能区分,所以在教室听课时,一般两次声音相差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是使原声加强,因而在教室内听课很难听到回声。
第二章 光现象
2.1 光的传播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火、萤火虫等。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故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气体中、透明的液体和固体中都能传播。扫地时会看到射进教室的太阳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现象,小孔成像等也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除用在开凿隧道时激光引导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外,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排队站直线,木匠检查工件是否平直等都要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3.光线是人们为描述光的传播方向而引入的带箭头的直线或曲线。箭头的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直线或曲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4.光速是光的传播速度。从现有理论和实践中知道,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c=3×108 m/s=3×105 km/s。一般空气中光速也取这么大。和声速不同的是,一般的,光在液体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小,而在固体中的速度又比液体中小。
5.由于宇宙太大,人们用光传播一年的距离作为天文学长度的一个单位,叫光年。1光年=365×24×3600s×3×108m/s≈9.4605×1015m。
2.2 光的反射
1.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光源。不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到呢?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物体反射光源发出或被其他物体反射后射到物体上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这个物体。
2.光射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就叫光的反射。
3.射向界面的光线叫入射光线,被界面反射回来的光线叫反射光线,过入射点垂直界面的直线叫法线。
4.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规律就是通过确立三线同面,两线异侧,两角相等来最终确定反射光线的唯一位置。由于光在反射时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若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推得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即入射光线改为反射光线的位置入射时,新的反射光线在原来入射光线的位置。
6.非常平滑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特点是:若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也一定是平行的。而凸凹不平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漫反射,特点是即使入射光线是平行的,由于反射面各点法线不平行,各入射角不再相等,各反射角也不再相等,反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时每一条反射光同样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2.3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物对应点的连接点的连接垂直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物左右对称。
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看见的像不能显现在光屏上。在课本上2.3-1中,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如白纸板),上面不会有像,是进入眼中的光线使人感觉在像的位置发出了光线。
3.平面镜所成虚像可以用两种方法确定:一是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由光的反射规律作任意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来确定。
4.反射面是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是球面外表面的叫凸面镜,反射面是球面内表面的叫凹面镜。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平行光经凹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会聚的点叫凹面镜的焦点。
2.4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在两种介质界面时,除一部分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外,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游泳池看起来变浅,水杯中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如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
3.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4.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要发生折射,必须是斜着射入。如果垂直射在界面上,入射角为零,折射角也为零,则传播方向不改变。
5.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也会发生折射。早晨看到地平线上刚升起的太阳,实际上还在地平线下方。这是因为太阳发出的光在穿过逐渐稠密的大气层时向地面偏折而看到的。海市蜃楼也是由于空气疏密不均使光线发生折射造成的。
6.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所看到的虚像在实物上方。空气中看水面下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所看到的虚像也在实物上方。
2.5 光的色散
1.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就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一现象叫光的色散。将这一七色光再通过一倒过来的三棱镜后又变回白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2.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红、绿、蓝三色光叫做色光三原色。品红、黄、青是颜料的三原色。由品红、黄、青三种颜料进行适当混合可调配出各种颜色。一个透明体是什么颜色,决定于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窗户上的蓝色玻璃因为能透过白光中的蓝色光而显蓝色,白光中的其他色光大多被吸收了。一个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一般某个颜色的物体能反射几种色光,若主要反射蓝光就显蓝色。两种色光混合后变成另一种颜色,这就是色光的混合原理。颜料混合的规律与色光混合的规律不同。两种颜料混合后是什么颜色,取决于它们能共同反射的色光,这是颜料的混合原理。要注意,没有黑光存在,白颜料也不能由其他颜料调配出来。
2.6 看不见的光
1.不同颜色的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科学家常常利用光谱来研究发光物体和它发出的光。太阳光是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就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形成的光带,我们把它成为太阳光谱。
2.太阳光谱上的七色光是我们人眼能看见的,叫可见光。而红外光(也叫红外线)不能引起我们的视觉,叫不可见光。它们和可见光一样具有反射、折射、衍射等性质。
3.红外线是光谱上低于红光频率的光。任何物体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温度高还是温度低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棉、食物,利用红外线加热取暖,临床上用于理疗治病,响尾蛇导弹有红外线探测器和红外线测定仪以自动跟踪目标,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成像仪,红外线遥感卫星等。
4.太阳光谱上频率高于紫光,在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太阳光,紫外线的化学作用是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有利的一面是:适当紫外线有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以预防佝偻病等,医院用紫外线灯灭菌。由于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也用紫外线来识别标记。紫外线的危害:过量紫外线照射易引起皮肤癌。
5.大气能把太阳光向四面八方散射,散射光使整个天空看起来都是亮的。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散射光,所以月球的天空是黑暗的。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3.1 透镜
1.透镜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也是眼镜的基本元件。凸透镜是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的两个表面,一般都是球面的一部分。我们常说的放大镜以及老光眼镜就是凸透镜。凹透镜是指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光心:透镜中心的一点叫光心,通过关心的任何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不偏折)。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相交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焦点,通常用F表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的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焦距:焦点或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
3.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并非一定能使光线会聚在一点,而是能使不同方向射来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两个表面的两次折射,最后向主光轴一侧偏折,这就是会聚作用(图3—1)。

图3—1 图3—2
4.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使不同方向射来的光线折射后偏离主光轴(图3—1)。
5.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焦距的长短反映了透镜对光偏折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使光线偏折越厉害。
3.2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与光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的光纤能使胶片感光发生化学变化,成为感光。
2.模型照相机由一个透镜和一个半透明纸做的光屏构成。要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就要改变光屏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像距),只有二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3.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来成像。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被投影物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与照相机成像的共同点是:都能在光屏上形成道理的实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需要调节的是镜头到被投影物的距离(这个距离叫物距),这是和照相机成像原理有区别的。注意投影仪上面的平面镜只起改变光路的作用。
4.任何一个凸透镜都可做放大镜使用。当把凸透镜靠近物体上方的适当距离,对着凸透镜看去就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样使用的凸透镜叫做放大镜。放大镜的像与照相机、投影仪或幻灯机成的像是不同的,它只能通过凸透镜去观看,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这个虚像与平面镜的虚像有不同之处,放大镜成的像与物体是在凸透镜的同一侧,这也是与照相机、投影仪(或幻灯机)不同之处。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这是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和论证等几个方面。
2.提出的问题: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倒正跟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猜想和假设:像的大小可能跟物体和像的相对位置有关。像的倒正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设计实验是这样做的:先通过平行光测出凸透镜焦距,把凸透镜放在蜡烛(物体)和光屏的中间,先让蜡烛离凸透镜尽量远些,通过光屏找出对应像的位置,然后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找出对应像到凸透镜距离(像距)。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时,进一步减小物距,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对应像的大小倒正,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进行实验:按设计步骤做实验。
分和论证:由实验数据可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u>2f 2f>u>f 倒立、缩小、实像
u=2f u=2f 倒立、等大、实像
2f>u>f u>2f 倒立、放大、实像
u=f 不成像
u<f 物像同侧 正立、放大、虚像
变化情况:物体在远处向凸透镜逐渐移动的过程中(u减小),像逐渐远离凸透镜(v增大),像也逐渐增大。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放大的虚像就在物体同侧了。
两个分界点:两倍焦距点——缩小或放大的分界点。
焦点——倒立(实)像或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即,物体在距凸透镜两倍焦距外,像是缩小的;在两倍焦距内,像都是放大的;物体在距凸透镜焦距以外,像都是倒立的是实像,在焦点以内像是正立的,是虚像。
3.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聚成的像,无法用光屏接收到虚像,可通过实际反射光线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形成交点找到虚像位置。
4.照相机成像原理:当物体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在凸透镜另一侧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成像原理:当物体在距凸透镜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的原理:当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时,在物体同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5.照相机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光圈是指光线进入照相机的小孔,用来控制进光量的,大小是可调的。要注意的是光圈数字越大,实际的光圈孔径越小,即光圈孔径小光圈数字大。光圈还影响照片上景物的清晰范围,即景深。光圈数字越小,精神越小。快门有两层含义,既表示遮光的装置,有表示遮光门打开是时间,也称快门速度,相机上所标值为时间的倒数(如快门开启时间为1/60s,实际标60)。调焦环用来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即像距,并非真正调节焦距。

收起

物理量的含义和单位
v-速度-主单位m/s,常用单位km/h(关系1m/s=3.6km/h,1km/h=(5/18)m/s)
s(路程)、l(力臂)、h(高度、深度)、u(物距)、v(像距)、f(焦距)是长度量-主单位m,常用单位km,dm,cm,mm,μm(关系
S-面积-主单位m^2,常用cm^2,mm^2。
1km=10^3m,1m=10dm,...

全部展开

物理量的含义和单位
v-速度-主单位m/s,常用单位km/h(关系1m/s=3.6km/h,1km/h=(5/18)m/s)
s(路程)、l(力臂)、h(高度、深度)、u(物距)、v(像距)、f(焦距)是长度量-主单位m,常用单位km,dm,cm,mm,μm(关系
S-面积-主单位m^2,常用cm^2,mm^2。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
t-时间或温度 先说时间-主单位s,常用单位h,min等(换算关系略)
温度-主单位K(开耳文),常用摄氏温标℃(摄氏温标数值上等于热力学温标+273.15)
f-频率-单位Hz(1Hz=1s^-1)
I-电流-主单位A
U-电压-主单位V
R-电阻-主单位Ω
W-功-主单位J,常用单位kWh(关系1kWh=3.6*10^6J)
P-功率-主单位W,常用单位kW(关系1kW=10^3W)
m-质量-主单位kg,常用g,mg等
V-体积-主单位m^3,常用cm^3,1m^3=10^6cm^3)
ρ-密度-主单位kg/m^3,常用g/cm^3,1g/cm^3=10^3kg/m^3
F(推力,拉力,提力,压力)、G(重力)、F浮(浮力)、Ff(摩擦力)、FN(支持力)等-力-单位是N
g-重力加速度-9.8N/kg,计算中取10N/kg
p-压强-单位Pa,常用单位
η-各种效率-无单位,用百分数表示
E(各种能量)、Q(热量)-单位J
c-比热容-单位J/(kg℃)
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f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

..我现在初三...我要概念和公式是初二加初三的.....我这用的是人教版的... 我要初二到初三的物理定理和概念. 谁可以给我苏科版初三物理的概念与公式,最好有图解我要的是苏科版初三内容最好是概念与公式分开总结 我要初二、初三物理公式~~~复习急用,拜托了 我初二的物理就一直不好,现在上初三了,怎么办呀我?我一上物理课就犯困.一上物理课就犯困,而且公式概念都记住了,一碰见应用题就还是不会做, 初二物理概念我需要初二物理下册的概念 比如求电阻 电压 电功率 一些 要用到的公式 现在我对物理学的库仑定律是模糊概念,请解释和举例说明和应用公式. 初三上半年期末考试 求物理相关概念,公式 平时基本没上课,现在只能临时抱佛脚啦初三上半年期末考试求物理相关概念,公式平时基本没上课,现在只能临时抱佛脚啦下半学期的也给我吧,都不 谁有初二全部的物理公式和概念?我的物理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我用来整理资料的,书上看不懂,最好详细点. 帮我找出 初二 初三所有物理公式 我现在是初三了,但我成绩不好!但自己初二没有好好学!和英语一窍不通!有没有方法对我有帮助! 为什么要初三才能学幼师?我现在才初二.、我不想读书了.可是非要初三才能读. 苏教版的语文初三都学什么文言文?我现在是初二,下学期升初三.知道有好多文言文要背.请问一下都有那些?只要求说出题目和作者,不必说原文.记住是苏教版的! 我现在初二,应预习初三哪些知识? 初一,初二,初三数学所有的概念.原理.性质.公式. 科学,初二的难题专练,什么练习册比较好,我现在是初二要升初三的学生,科学,基础还可以,想要有所提高, 为什么说初二是个'转折点,初二和初一对于初三来说真的那么重要么.初三再努力行不行?现在,差不多就是寒假了,但是,就是没计划,现在我已经是初二,我预感到时间将会很紧.初二的下学期是 跪求初一和初二上学期的知识总结,英语和科学.我想好好复习.快到初二下学期了,我要加倍用功才行.数学是北师大版的.重点是公式.概念.所有.细小的地方都要.科学浙教版的.重点是概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