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0:22:22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x|[okˑ_XxN`{ oA<`1y HQ襤MH(Ƌ$J]fZ|_UsqQ{8]]U]ե?ζ7ϖ0[2ՉYϿǿ~4ӽOd> M&gr2Wa>=U{xobD$G`Z[wLyh 3K/';gA2eF9ORCk}^q>l[D4SлZ&y woNeΊrq.'}$K~/i$>luVmޔ2f?MfM=7I :y,e =%~[zd>XPcgf~isdu[ޣV@|iRҗ0̪>x).'9jjxA5*ӌnv !qoCmuwh?͉=Lyӯ Ajͤ.pP@\X܀ܑqhS35HfLF)05@> !KrrҤfͤEɏj\fO~nT l5L{8vBrU-$0ס%i`ԫ8qY"/EIYtzi +Eh"2l[8&m6=x} "l>Aw!KV/gS^ Jދ)n>0cU-Q[c N"f.x#8c2oX~9)6}>l\"bg.N 1A?@M٣7LMl䏳/u) &SNEmhn;%y9*T? `z욎Kw4ϰ~m] $ssa<[LDO?r;l#uar,~t: h>nGOp=(6H)}i3W[]·Eq£]{T(R?~a  T ]A%Z `7}͢!a2o8y*lM̞/HqRwYUgVaު9/0z_ JAg&ӟp HVQyaph7yAׂEv\eO'L_NI₁#0Džw%Ǡ=1wM6G>[jNy{r yJ|,܆zTIȠ40 7;eh?aA 36:Qvh~?|gCۼ3SE[atg'Q' *] ÙjP~ <ڢ­3x\NT0ؗc+aB_KU[dS% ALamW`3idMR 4(g_k`>]\;cf^wY,}Ţv"鹁H]GTsTfR1>ɂj8 :S0-}IisZr^5Pz#(֡<%])47.mwuŚd78iC=̒aRMWó)ǃ_w}J0Qu48 >Ư=ջ%Ur7&=[=ܵG;AOӲTZUk-z -\NZ< lvfML` x0^zIIT/ >l)☽*sh $g37M9o~t>^o_=§Q8cȑLMptOXL8Tv#"^ҷ7",Kpm4݇,WLn+U`1GLq'$ia;'fvnsflmÓW>k)`MQy: &8ċ SK` T|`+'yT񕾑-D螹޲gx^ r#Cn~H¿eF{cĉ`ol>f!Yݫfn h5YPd13D06bA C]0NKVJdr";\% JD,+)]#1` ն5/af DP=B[?O50EuAvKв`O͆&b0Sxpa}H]Dh?)*8z?Π<=ya3 ׹oobk p= %`Pېȶo)?k tK^$jL;QCM+Cy8wAPxAq01"&Ւ dZ:>e/F4Ik: HrR :0yq'3կ4gcN?tySBTdu2\J_1_;QGEOOSٞ-WPc ZqIrtOhCE[_0؄'[)fqvBk e! ?SK,H-|Q|g5B< WsO >%V(÷O?SDKݟh5 ?&Ci s>'vJ\4[iwK<|w|" )k^Dž' 4i+(c,2KoL:K!JɴhП7v¡{JNA _prFv2NTĴY2 ОiK9a shT L^(x=g64Cp|pC]7Í\d\t]4i:%oARvLnO1n#grkD8'ϟ\ JCݾoO~.*'tw]=(kbºuyD}TaIE~p%?TEd|ŢiX5ldLf _lJ?aLi%M+5yx3ZFo-|k e0,²Dy{Ķ%BaG#tgJ Y,yjСnW s\k'&ZiS-$"o)Nsݩ10^ ! u/=MNxjS̋~5/+w:ځsǰ-iA./9綋c8r(;HYL}R`IMsĞ wLUprWdNwgHq կ~OmQ f.<.sE u2Q-?`SX9&̮:^_[?!V\fۇw?)EZlZcXh CV@~^%hyd_Sy LBv2QU\H#YZ^DAtX|ͮ`G՞T*Q1w8_%0%g"LzdjlC.uM zOn;ǰ2MV(%0ycH?J AoH4/h:wNıR?AW= ~ 0{/Iw#j~K!jMD89CazC Qava?jG)J8y'HyM tt = @<T&;yτSw)`n}R$M]R#^_EARbF6/\JĨBTt-c13PKN t~Nүj+9v&)vK٤Y5Wѫ SLUu_~c t̉ }dWO[)єB4KkAy/ymm^ZIOa -z)V滢;2yDUd7ǭ֮KDF*e5nޑc&'e HILI#7&hRRAƹv:"0* '[w~1Q 1Pg/(DT,C͜Oοǟ?_\ qEp+skgkp_j/L/ L^Ԛ߳b}EQ{CY⮟CV$"ޱ0.1g$D`Ê,i_㹹 A?{%u3ְ&![^V|qkQ2+2]Ѿޞ\kޯ!{г[C){9 -nQ{vKGHEwJI \|)s!yN`?%@Oֹj՟,3:TpKAjSr>uFvPFHѠMO@vgrbt3/Rc|<[^I'`g٬wAyE\i4Xp{-b ʜ*~,1LٟZVij6 CFv/fxL߆os\y:5 O?3)qw3f%tQkr\#xl{04zQE2`uq]-h@GP\#c{ShaGvz>8 bEUbdF>d]X3~fL*q}<,guZVJbcGxgR'+3Wê}cl~㔻D.氜8#5'UMJužUXE_S&eIY&d/̴KLl%dX_kwこmsbonddt+?sH*Yi1C$^-6MX_]JĿ БHAܴf&fPe¸^ןM/F.NFs Zz*/:UsYk. Dy֯4zZwUBka研 6,] 3GO"|gۛ}*1"%dhiJ8R5b?NLT>+gMpqxu LunͤDh^x"s5o3KT*Ox$V ?<6_VmҥZb7C*Nr-b5iPZ)F4Fb5ra ~ct_/juavҔ V]s7,{ i=cE'QMP 46zF' O "k$QPﱄ~FJ]RuKY='KQNDkaWW]w:*0KcmxT.kwӫFHU:%sN@u>ak<= ~>?E"?vL&c',o4}GRg~5H5{78ˈTi/2>qц WUaW]0&ToAlX.f  ,XdbP߇P ~B^(UdƢSsaUm}Dֺ* %浞F.5UAҪ0:|cڻ-1D%Tny8Mn#3ʼF E迶AnNWWu\z2W_/*4#AUԱj ƥ~Q䶿jcN_3_: ;Z]4 [_p &O(/_^]*C[dDay#؆:U?)51+v~N('Aa>\h4'lC>_ԁ`T]Ľcqsw;cӛJSR sGI>W Z i{ݢ .MAPD 8;IyOQCz߾k68PngO;W; *ȓݕb?3Z!T&0:O=dwDڷvR":ӵIrxDܔ%` 9ux'ޞV&uIwJgS:f8#({0#E4M.UGo4.WPG'M֔%\͞Âꂴ~J~X&.z-qp^9๏ƛIQp\Ӭ#@P1̑HUiMhрNp5NY'^,.(yo1ݣM75n$Ρ\dwxNv,ņI*Lffx E;Pz)]FӵS;r@)~FoыOC[JF~%z+ _% ["hGI{c[R1{EAulˆM0,G!y$jeڍ^S;)ٙ759Qlb;߽{zWE=544z!]?ZJDC]A.zF;߷o ^Mݘūnxq=M3 ޠwfwj$~@e3~R(-ir x:QE.7) @_M9*iKmWx7Q.JХh{{Edc! 7↪<".[ wg_v޾µiQi\"}RsXMt >iTi!&w5Ħe31|^0ts9&շ6omt :YמGsuOŸ Sor6lKh@wZmնmn53~`f.G]E k)J]ٍ 6z&S4[w地/ LuÈVٛ|:QHWɞCAKש92s>_.&P-nM|$2=%&ӧg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
  (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
  (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亚里士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到科学理论上来.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学科,特别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已经从泰勒斯想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有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但是,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对实验科学确实毫无用处的.因为实验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发现,而不是从公认的前提得到形式证明.从元素不能再分割为更简单的物体的前提出发,在1890年未尝不可提出一个正确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运用这个前提就会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前提既然已经改变,“元素”一词的意义也就改变了.但是,这个事实并不能证明三段论是没用的,也不能就此认定现代物理学是错误的.幸运的是,现代的实验家并不再为逻辑形式而耗费心神了,但希腊和中古时代的科学界却在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下,运用演绎法把许多错误的权威说成是绝对正确的,并用欺骗性的逻辑形式进行了许多错误的推论.
  在天文学方面,他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在物理学方面,他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在生物学方面,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途中经常给他捎回各种动植物标本.在教育方面,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亚里士多德还曾提出许多数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如极限、无穷数、力的合成等.
  主要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他们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认为逻辑学既不是理论知识,又不是实际知识,只是知识的工具. 《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另一著作《物理学》讨论了自然哲学,存在的原理,物质与形式,运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要使一个物体运动不已,需要有一个不断起作用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一书中开始讨论物质和可毁灭的东西,并进而讨论了发生和毁灭.在这个发生和毁灭的过程中,相互对立的原则冷和热、湿和燥两两相互作用,而产生了火气土水四种元素.除这些地上的元素外,他又添上了以太.以太作圆运动,并且组成了完美而不朽的天体.
  《气象学》讨论了天和地之间的区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地带;其中还有一些关于视觉、色彩视觉和虹的原始学说.第四册里叙述了一些原始的化学观念.在现在看来,亚里士多德的气象学远不如他的生物学著作那样令人满意,然而这部著作在中世纪后期却有很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其他重要著作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分析前篇和后篇》等.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
  结束语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柏拉图的思想不是一般的形而上学,而是独一无二的形而上学.
  ――法国逻辑学家 戈博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要影响.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的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柏拉图出生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他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曾经跟随他到梅加腊避难.之后柏拉图自己又到各地游历过,包括了西西里岛、意大利南部甚至埃及.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此以此命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到达锡腊库札,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还有很多是有关苏格拉底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别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而哪些又是柏拉图的思想.例如柏拉图最著名的理念论,就出自《巴门尼德篇》,以苏格拉底的对话为主,但一般认为是柏拉图自己的思想.
  [编辑]柏拉图思想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就是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The Republic)中,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型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柏拉图在《律法》(The Laws)则指出,“宪法国家”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的国家.他在该书中同样指出,妇女和男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训练.
  柏拉图企图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部门.他认为:“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图认为宇宙开头是没有区别的一片混沌.这片混沌的开辟不是是一个超自然的神的活动的结果.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宇宙由混沌变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造物主为世界制定了一个理性方案;关于这个方案付诸实施的机械过程,则是一种想当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立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四面体,气微粒是八面体,水微粒是是二十四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立体是由正五面体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以太.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脚来推动.四大元素中每一种元素在宇宙内的数量是这样的:火对气的比例等于气对水的比例和水对土的比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数目来定名,这个数目就是表现它们所含元素的比例.
  [编辑]柏拉图在西方的地位
  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后者在中世纪被奉为经典哲学家而使其的学说臭名昭著的结果.
  中世纪的教廷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列为经典学说,而对柏拉图大加批判.柏拉图和其他主要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得到查禁,在整个中世纪,柏拉图的著作几乎失传.直到文艺复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
  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
  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
  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清教.苏格
  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
  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
  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
  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酷署严寒,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
  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
  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
  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
  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
  “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
  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
  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
  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
  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
  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
  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这一
  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
  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
  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
  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
  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
  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
  体.”三十僭主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据说,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苏格拉底叫
  去,命令他带领四个人去逮捕一个富人,要霸占他的财产.苏格拉底拒不从命,拂袖而去.
  他不但敢于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开谴责其暴行.克利提阿斯恼怒地把他叫
  去,不准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说:“你小心点,不要叫我们不得不再减少羊群中的一只
  羊.”苏格拉底对他根本就不予理睬,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三十僭王”的统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权.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
  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
  对被告叛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苏格
  拉底借此机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
  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叛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拚命劝他逃走,并
  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这位70岁
  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
  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
  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
  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