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用法,小标题作用,记叙顺序的作用及用要全面!还有扩这号的作用及用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8:25:20
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用法,小标题作用,记叙顺序的作用及用要全面!还有扩这号的作用及用法
x|n+Kvd$h{lWPnwEv ?@,N%ΓD8I8?TkE$p}F1;v9ݬ/f3pTNwہ4d"%_.m-5uq(+[1Z(`$e,ҥ"_u;~ -ZB&ն,oCpo^c:ApL ȥHċFܞf?*rXWKPģײAែ!Y) lz銮8zM:Ǐ`(6wwuDQGQ4w#եWRjU˛S^lƼdnh m-qC ۪$~mܪj[|"%>Gef:`o3_&bmm4ٖߜځ*8 oqp[E{9+:ۥ\L=[ {n[5LK]M`Mfs?P >Z@yres 42k" !Πhc_̐_,ti.-o -=5z1;N^j۰e~,K>7b}gf/x/[,zJgbղU_NgdTg"b ;"b$Z@G9D.cq[lB{&^la[m+F[G\ך>n"OU\ 1ӱO:i|ՕeI^QJF؍psd^e|o)p ,"Sdv+r<W"q~- Lt&jwG=Bř>msELLiU;٠+'6EIAY,ݲ>נt,K6KX2=-RNNu[^' <^Sb\*뗫ލL\P\m1=g7Ms5`ۇ%^/E#Yc>>-="ˬۤDkF3}ZNY!eK(2.S.BwmJ`:wP.ktOMQo^^ܕL,(k*9EkF4<wf<:3l[K6̞S@f,(~.cgSXz`{F+FYRNrDEgbUn D:,m'7ܯn@BKCQ/: '[uQacL׌H5?֦lלk63~22$/x`z_xKrh4/eP"7ټ.U0⍹[v ՉAQFZ}0~"Ta3Ъ^SElqw }2:iS#,Q <@[B0ES[w)ǿ]ڝ5U قʽÚnytrد;ݭFg܍֊fvv[Zc^ d;a9zֻ35 iZ e<̛.in%o)NÑJ]TX,gFr/ 8!**^,d|D"q/g7jfKjDEzZKdE">a`G~"' lLV0M sxo4` ǡ9uMPtQ{%(+YҸ0@dŭph?. M`m,,V̟СHnMo"x=y"Yh[&E0_qm ܰ4$ B!p@b('!.cI*_B-Wk+PuTЫU䡪 d0Mf7[W'WT=V"aXu]\_Ulm ͜cU\7UjiYݬCHvzg6o 8 keXVޞwj0()n4_C0I:=@_:ݹ]lXa7paxZY E"kN[TQbkLE5 8qHdOn<ݩaQ7(q9= qٹQ݆L~5}x>āaDvHcޚ10*kgU1US{&o_L ?&_)"q$XU4tKs+ -c/|at^7\`]$ጌȧ6cFIOT&z#.?3>g< '[wږi-׿B0 L둸ͅ5Tq ‹KB2RvGs/Aŷ EUE:f><6m(bm8G𡩋?#`gKDHv&PM `Z6s@ƟjKvW!.녻,!% p Ѐ卬n}`F7N`t}#:VɵuL%"rl/'yIgޣ SQKAc1g>KpRUG܊dHԈODqobأOwBol ft #bn)t&%/U9D#exu "7_g e.d=(Kd=#"O'LMFk3l_qaP Om5xaR01TONƁu,߹Db9߂8Z}D zGT"yCS.; t0G:w&x w 7!̒[n9{=QO3?71.ܑSq+qWNVg*et<布)21<3=N,w)GYY:?l29gqmڐ-5:gAا.6 îk&}qO$\")ڣъ0hmF*0KvO4j +~Eo`\ݪ.3]'UOl1<݊k#n`o|}7S"J9whϛqX:JkwDDM6<5R"|13:| YcH<0<]ܴ})U;8~MX8{|x0o|Q/ް(lD#Td';'v½ae-.:vC: 3^롐 [*>'-|>#uy24/&8|}A!.<4ӏdz0q{8x_6O5XY|cDzUMroyD(>Ql3n<]-M._LVn/ݖ:pَMb^Һb7F;ީOǍ"㝨h4gڕ1hY#W5n׊qG:1ߋ^T^<3iai! s:I6G/4 &-6ҹ.9U0Kab: }rx_7s3;:0#G\X2X~67n)G H 01~?-i'p}dpyZ9 kq\g?TDNy#%S[ ͣD?VLkCnPaӳK_RFo;>cfJƸ}FqSgRؘ(Te(j5ؼf&| "Ok$r!'ft&{-bp-p ,laQ+#|ݔqtXϔ\v /gR{ b&S[tk^Znap$)@k Tdby RMDW9HT9\H0_qˮNQߓgNGAr:<5t-^xv=iɳʧkݽ9rht 'xfekt6UhO9>fH_l&n0^L 4Lϫ=KG@ M8pUR<ݴ_R{"_)D!/a F:Gމ.Mm݀_}L߸>g(}φ)|,A݁ޒ#6i[ ocln#+6/},X>}0Y֜¶)w~0 qYף}0jϻefvͲ>υkP6ǦCM},"!!z#dSZd'$ry(/ӆ5g@ج=@#U-9]|X -.݋05u7ѰVp ̩|޳tSmB 댳v"="ZÎ_hAHީtֈYa"#i"U i"4P" xcCiD_tz) bPBs\<]bJ$` ةNU\t~f. V53Sl_ˤ2j+ K&H⟡Oib4F2491|ZD^Lc4a|v> 3MsK 7sFTW]@)V!t`o5Ľx܆6.tVwbۃv0g ^kea3;!s /lgymUV6- Mj\[LՁz~M>0NJx\|aԲ7%|33->ZX!݆g>(=fFynF;g3~4z^œ:}h0^,ڈɀщ^k5ƖflW66XWw0i4O#h<}?T۫u܍3uƣK`po{tGPO˭FÂ9i)άo&Y#3XfF,LN5s-0`ٿcLg @`R6-qGo+Iӝ'(U2?Ey'T #>n9!?K ZG0h{T6yƤ]Irб5-isN _jX簰f_mwu0s2wvk^=!oi_//wʼ8ћuWSu7w/.QnIΔlvCf?~3d 2jʽ0&*&?_:U=oOxY4)7u CAlm1dA F":̴=Z:rى K6m E>=P tZbbT̜Y"S' ÒZR'z{͂Yp0CG3rt+}~kܫ(`$*Թ213Ìq̮ =)<9[>iNw-:Li8ՁBM%`oj97#Qge|IK$]b v<ߢŹ쌆`)SEB%^taTdɡO-wSf{R,J=  7srp\\5<μTm~#w$7v1 x?@PYZ{%9yn3^|cH{;IZ'҇7N%\-Qƃx{t"Gp؜LBNB4v-'d6 ]Z$'QfJlv,#2'&/{-$SqZF!E_[g\թYEM\݋ Yj@I ҡoI%tNNj &{2<'=#g"s`v Hnnhcv q^ vniu0WQm.u^AҒϟ- p/,/4N ܭH_mՉkfQbQ}e|"6Sz?%-5Yp~"H%|TY2X&ѩ=_\Ͱk 1 ]z'?x|LB x7߈zo8S)Xel0.ȹ9EhspgkQܠ"3l[l%9~2YjT-p+4bKepȝإ701JZY clJSL[ջyo^L8= .omsz v+_J2k#Pޏ) CK/Cyy ^tVwfɰI/ۿ?;W~oL9=z&

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用法,小标题作用,记叙顺序的作用及用要全面!还有扩这号的作用及用法
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用法,小标题作用,记叙顺序的作用及用
要全面!
还有扩这号的作用及用法

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用法,小标题作用,记叙顺序的作用及用要全面!还有扩这号的作用及用法
修辞手法简介
语文修辞手法名称列举如下: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分正衬、反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
[编辑本段]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 臧克家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着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谐音双关.
例如: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2.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
例如:
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
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16.顶真:
顶真也作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
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
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淹《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 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 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 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20.呼告:
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例子(1):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
例子(2):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例子(3): 秋,听说你已来到.
[编辑本段]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骨瘦如柴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鸦雀无声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 烘云托月 风卷残云 百花争艳 鼠窃狗盗 兔死狐悲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3.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
a明喻: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d对比: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e对偶: 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谦受益,满招损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f借代: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g比拟:闭月羞花 百花争艳 草木皆兵 风尘仆仆 呆若木鸡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 土崩瓦解 风烛残年
h反复:登峰造极 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冷 真凭实据 一心一意
i反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j双关:风雨同舟 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
k回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l顶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m夸张: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日上三竿
总结:修辞手法有这样几大类: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对比,联想,通感,双关,顶真(顶针),互文,回环以及移情.

表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