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3:37:01
孔子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孔子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孔子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我认为,孔子的以下三点主要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积极乐观的有为精神;第二,对于道德价值的高度重视;第三,伟大的教育思想.
孔子承认天命,但又不把一切寄托于天命,相反,却强调人的自觉努力.“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知命是孔子思想中重要的一面.然后,他并不把一切委之于天命.面对天下无道的局面,他努力去改变这种局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说明了他的这种态度.关于仁,他说“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由此看出,他强调仁德的修养完全依靠自觉的努力.推而广之,推行仁道也要依靠人的主观努力.孔子说:“人能弘道”.孔子一生,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他表明自己的心迹:“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不甘心默默无闻.他周游列国,屡遭危难挫折而不改初衷,时人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反映他积极有为的心态.孔子的这种积极精神,反映了春秋时期人们对待社会问题的一种新态度,即从天命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转而从人事方面寻找答案.从孔子开始,依靠人的主观努力而不是依靠天命鬼神的思想,就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和一个突出的特点,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最后形成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传统.
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重视道德价值的观点,他宣称“君子义以为上”,“好仁者无以尚之”,这就是认为道德是最有价值的,而最高的道德规范是“仁”.关于“仁”,孔子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过论述.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言之,就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出了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原则:以社会利益为上,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主要表现在:第一,“见利思义”.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人应追求品德的提高,不应只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第二,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就是说,凡符合仁义要求的,于社会利益有利的,应该积极勇进,不可犹疑退缩.第三,“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社会利益的要求,就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以致生命,不能因个人求生而损害社会利益.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养成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的美德和为国家为民族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古代志士仁人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言壮语,尽管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有着极大的不同,却都渗透着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举几例:第一,求实的态度.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今中外,不论什么人,不论对待什么问题,要想真正得到一点知识,都必须抱这样的态度.又如:“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都体现了这种精神.第二,学而知之.孔子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提出对学习应抱的态度是“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他赞扬孔文子“不耻下问,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第三,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出了二者不可偏废,反映了学习、求知的规律.第四,教育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因材施教的方法.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当然,孔子处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时期,其思想也有不足,如“述而不作”,对于创新重视不够;强调德治,对军事重视不够等.这些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一定影响.这里不再论及.现在的中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尊孔的封建时代已经过去,十年动乱时期盲目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们应理智辨证地看待孔子及儒家思想,以剔除其糟粕,发挥优良传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古文化中唯一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化。它覆盖面积广,形成了幅员辽阔、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国。明中叶以前,中国的经济、科技、文教的发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不少方面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府政治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幅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了孔子...
全部展开
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古文化中唯一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化。它覆盖面积广,形成了幅员辽阔、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国。明中叶以前,中国的经济、科技、文教的发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不少方面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府政治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幅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了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公元一世纪,孔子文化南下越南,东渡日本。早在明朝初年,朝鲜就创设成均馆于汉城,祭孔于文庙,促进了文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回顾以上文明发展的历史和孔子学说对东、西方的影响,可以看出,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及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的精粹之处,自有超出地域和时代,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客观需要的价值和成份,而值得今天的人类所吸取和发扬光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