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要的是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5:19:32
谁知道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要的是故事!
x[gr3Irgؐ. I $Hx._sYh) IJeVk8N~:g^j_}=bx_Fo埚5vc۳z/{+GMsV"3{C_'vz҇8.Ut8gHKHlZ0DQch*PFG/3e=?6$Vpҳ X{lq>%MrbhvcDϝѰje֧keS}7Q%`XnYh9Oa8s=Z1j=¹ْOA/Gu/LYݟ Mdǐ]T)̆>cix;&!m.8hFx(-벿 S;s_=0;gGUۀ@ uRd ;&aAQj^}4kb ־Vp L/ɣ}20UA.1U'hoF0?RC7Aa$ GxٷGl <̃ՙSv\#"Xj B؂.f6+<jTm I(ܾ^CWwf|7a/lzDoҐӎ}+B/vuTƪjHsa3w Zgjn? <ݳzo'_G[?E3rm3؛֦We08L6``x'`P+c%f4?=f.paHݻJba9PӉ}IahօN]Op,H=˪=fcx:@A(ܖF6\:16"x\!FOqDR(35<*kcL4GTb ԇ$-nP,+pmr !l`ֻz .E3. 3!@.bY,f\b8 43s"h˝j.F6a i6A)¤Zcs?FhbF 1U[\*x4 +L,wcg7 .SW f yBpqgjwŶ[#F5;'jK?$SgFVޥ^Dl/I78ɀ<˦@f<5?Vm,OZ8Zk`!X"@# <>aFwؘ˫BΑ1wY_r.dSj)=chiӄj;&$XLh?r65ҴK2@P^53V}#d"EVTݔIL qM8Lﺘ 0: p^W0pJ!;́p)<;j_3 YŨnNÔ@-2egoDa79.>"v kѹmgK}G&!Vlr2wX3lج@o$C'aԠݦ8@dS(VdJ ڗJGzxp |ÌSl'fK?gm1C4IB9g"D<|O]A7P09_Io(Vn1_A oiˋ\@ 1ad j{-29 [C S`F9 49:R3jfh/<ْX J2Vb-(.d]|܈M9Qk%JlDa!G8M#!(< 's4YMY8Y 80׬.~g3xM9* Ip*m*[tx-‘qc 'J b3sMsFd IdH#%!pܡ]@b2WXz@ ep/{MI`%410Nf|H䩳Gx_+lXIr^\OkO;4LoBۨG|j7?2{`IK^NYށ@CԝBB½+Ӻ8|\nףb1)a)Sz=FSrC@ @ 3 mj\W8k =$fb VsqKe+g?|8C 9e8Cp LB[nRK949%,&LJ{eh &8n;_PTF-WgA{3(e!JVKuGlLɒcbm7:a K8b(3aT2/|`=AJ~r ȷH3Ǟ-={tfK_zdpV $Y5(JWX 0pqlWP9Nz(Mc2/{V/ ƴ랴8$;& CE6Pw/bUQTߑN)oY$ϿB{_7̓/ܗ~V1V)us%?sӻMgmfR a0 k3P`cN|!T4}1 RA+ 1ҕ4ŷ O# K $b]~*9IȂ }0sd8ՎTѡNsd'}xjj YZ+WpGQ؎9?ŏK;^)ꕶ0=.9>xN,-i<2X um!:!@y].ae׹OIb `Rn0U2+,۸&(iR7߃X}e j8,Zp4h[ L̋`df>I(Y2Y`^#LA†/K@R]=]xFU#`n@-F-UHAR/0"FyX֌S6WgaJT˞ww(]JH&~fj 7mЪ98 =Sb/l$F›gn_d(Ϡhx}(VlZX#" F\I.Ixw&PP"篤ãԧd@!ckA.{؝g^`*&XLu?md%9!{pKyU 02XcBL+2Bg[6b\;gҫg+} JE"]`\ʢ c2cW/r“xO8alD,*>bP)Žpea{F|E+?)g()&gQ[Vh;%OZ$h ~&wI^ˊ]ů{^1*<BB#ZG64%ӌC ,1یzIG&U-U\jg \7/Z:X\n` ׎*rsVF.lvj {\ z+/MdWk ?T44ji~ m譻HzC܆$gϬNhܒ i< z/:8o}ص #wK 򒭙~Ҙ023FiYq{Q7LWW^g#Aŗkef,27W|STah:jZkE5ʟ9\2v2JL%ka>blʫQUJf}QST,A'e_ůHrc/Q~*F;Wd,ݟP4qrǞ fhciMlz?LC+5C0SNn";Hv,w5 }҉terI~kZ =1KĦE@25+H &}Vڌq>wIh^xev΋B{L{Ɋ&~%^կfA/rٛ[~q!L6ZA^6ɾ 0k7ӭOoܰ"ow`˚YU=k۱F6$)UMk`xi6BTokCOR:YdAkiPg?-ԑб0Aɤ,H vXiAB95{%^|C waR"WĨ̇iی$El^m^n$\Lo/ e_=XFN$@n6'eT8rWm.HeKk{r詊$t?i).Y `#q8rw=$(X6ɖ^^ ם^D@: 'v,)0ѡ3%}ReW8TOIsG cg%sR-8;|0l>>d _ܛa&f;̋ _L`͓dJ_ n0_llF%#GX?Ku(ЫVQީ Q(m}&3,ywΐfcyW=+?lrWefizX_eSA_N{8u:UHLu [s0 )5:{]iGm/Qc;vF?ۃRIO[ jZ'a cߑOT#o\7@UxasF4V L8~ovaHY~ha*ORYw 280nV[[Zg|k_{{ ^tȁE HzȬb^?)`}OY乃ܞN@d\w![zќύ]8}0>H|,g2O9͎?ȏkDi /l66!,ⶓN[j/6q:--LIӹ%I߾/f*BuiF y~:-FI`:`S`%U>taY o=۬YRXT(x!Ϯi|nԪ{)I!dɞʎ( _K UBp[eR'ϻ~\4!K=%=Ǔ$1O꽚@|ix>%JaRkIC@3̿= hSGZ7wM4oa2ɗW%ՂvPU13F/EOtl(]#}''%s(cXQ}eNxf_W|R=Nn~z70 ];JgMȢ;֛ďjQQ+T=a+}w_Q11J8ɟ0$B SR>J0%YU-fD.|M4V:qA& 5[~^Ĉ#vسv;\Ffr&&)]~fu]P;i(Jϐ՝y#|^Ϩ\O.Arp' Ч 0݋׳uNOz(K4Ā 4zu W* Hv1'S̛=I] $}j;$z<%ޥ D;v,Glj/W,Y@_6}IjVg'j**i:\ fL,H[yڧzU_`zt5e%tC]-s3x2 0G%Y5EI6aȪ,1BRw2tS}{ڔ|TDAUU{P@tJ'sPUnq_?37x

谁知道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要的是故事!
谁知道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
要的是故事!

谁知道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要的是故事!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参考资料:以后这些在百度问题里找就行了,着问题有人问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