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做阅读题时所问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1:45:25
语文上做阅读题时所问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x|n3Iޫﺀ{jP=S HQMURM$QW 8$%=c`<K,';fVWwUՕW {S?t/oJN"S8['7ԩ~>fwWrERͬ_?^_Yn>Ûy4,L*?pZR $ӢΙb=l&):Dqbj}SͲzPVst*LfC,E+r-"[7*Tjgmʴ9Wt޵Q󠍻{^d,N'iخ krjKXδq%c@ۋAU|kс>GuƭvTuGX/9u+4ǽ絞1UȠ]z葲0]S?ye7`"sJ"w'thfY$@%|Nm!VZƞ|<,IM.cg#R5g7SΙ~*.T1mC/:{+6Ç^-kkHuᣍ:t.NZjywz?n0Y7ʧAD-.lwNm=?G*l{{ E%HHR "qNw?i 0wXtu/ 9]UN^ˑ eu@> $F<5?ڬ.O p#C۳{8Qs27uu;+T!q}y;}2{=ur0nad6F٥.It;JmX*̉0@ts&$S8[{U@&C58"4U uTO-޽vuEѥ* TcyyЍfhYX8 ̰V)yﭶXc7d6$kaKGc1=P 'c.vT7ihM [pH^7Sȝ+.waeRYœ;bp,vobC2iqu+tdr+ @j,N_^ז:\@@"*hg1|obin;f?a ^=8+sSB߈ݢX4HwV^[jQҫ6]h`I#DPn#6\TqN;6 Dzȫל9 Jp}+rqŗb4`ZJ'k!CuWږwV~c7N*WUFMBnM]V1;Qp)xu$uaJ)K铘>̃9;8/XS|shFV [/ɓnTA1들>oއmvWQsB?Y '5L8ZOSmk0\~&L'߼ʭJe%=۴DC@a蒁,uBuhFT2@?7`Vc詊% CEp{`]W9/vaՋS~dPΦiГ)yJo=I;&;Yc,i6#艱LFрd(0At&LɊϚ'Uz-#Z-QkMNP: ׅ8$ D'M8KFYaS=:fHKa6YPUú4y+MYkuuҹk:,U=明`xӻnt#`LTu@t &Ew Nc})."/E\tRգT:laf|~@F(F$9{˂: ch{'2h8 Rj:nCYm,wN4TSOwz &tB դICq^^ 7= 1TFLq3Qr\DNl -G,*cau Z9慏u h\`xI9+]^yʍYt*up"z6ﺥ{7z.Zʞ.c]\èn ž~2q*^J[Hz<_,w}{ɒd (QzW/A:078ga\nv>!g+eO>IBj *J9͈buXu {۪) a9R)T*'w#L}hK9 wUWD#\q_p:üKMgn8 #k@?^QwUH;cfHjxksyf2]%a~^7uZ32QSê^-v&Uͫ~%|XLį\UR&@Lpa>>0{CํezԪK}QR!AXN6bahȯӨs"CV{ӀMY`O*^1+/RfewqתKH o[Tjsϒ?2d/pGub-W&, $ ؇,҂|>8 Hg:ۧch3!X^4vO+`pKkĂĻzTN]g+U5c#[ct`$)zբb _q[.^t>jKWhhqg3[iFڽ@hLLte&뿢MrY'Lt*A 8j8aQ'9(fG(CkXL.U< `$(Sz)_xb~d,m'{r#L$S2U&Fꇒ_PE|XvaM_K!t0_EB8]z)J7 da+3P# 1)+ nSڥd!}$M20=t+hm_3 ڪVdʺqWS #f96Ҕ9} )rn5%ss9}Gm٧Bb+6n;҇mm]>[^8/}Dֱ+BQOݗ!c?NbE]}PODd+2h8QWW1#x0zpW%Ku46D:-w Losz{2f'Jkmѻ,^9%&N%H.J`0)ynR7NyFi_v&_)`HSDjQuo.HT9=lԩڽsjqXtOzQ~ōü o ir ?RŪ|09۽?5'|)Hw;φ+1褦z7p X #q0kw|iTժWk3},[?MYq6L=¿sA,S Fs ~k@hٜ}_bu jٹ]No˂L[WU/oLgwkw[Ts;Շ jR?4Y37Y7` Rv3]Ĕ?XېD]J> /ADm>>VC0wnP/%yj^$I+nJc3kW:8 ')cᮇrEoߒrLĘ{@i%1|3osǢqҸ{ B6WRc!:pN%P n$J> ,LG:=T%8(98Է,~pf:F## 'zՎ#TFVY1mNCӼFzĔf i?ҸCrc/ mQM-Bg G^B>v%#LCjJ3#/MȋHkܽ5gl_f6-Ō$rS&_1pyA 0AW)m_Wn(RCDRY_]jH[Dx'Arfea2sxX`){s9'#Oo]uܳUF$ EA/BFow@ i, b9"Ms&.KVYi˵Hؖz;@svύh?1ѩkþn2Ap 된dJ}rx(n@xͤ&/ a=XDG,b#kdfmb)+ذP?8_{47me`e}}\ֵS6uӔE͓sJ>rv6͡9t:RB I&KSm<?Ϥ#vb hȠ+iA p-7^hvsCjkT5'(k]<.g0I\37u e뾺~H-w[ 4Iƻ{T+VSW3{|:}ZDNB &,qؠ̬!F#bnl䊻n Bneg3b +BVaZRkNQi K=\;c"QQ+ ig%g\ a©꘻Нzr_2$9Vq?2&tca`@*l.phDH8fÓ P,#O;,;xzRky,i 7OGƉÛ9>SSβȑ8OO^iDgD6^ `Yۨ0Β0G>N(åyZgm7Zw*2A9͙IVUQ!T[v|Һ<5fK lSKXz]M2 ̡b/X}OwJ ɳvQfzi<{`3i՟tqRQŐzVEH"W]>&,!0.ҽ>4Ӯ*UG}]0C-rPVH >Jp!Cns5+MM[nX|8x2YQD?=C/ugB׸Kˑ*e'UB*eƖ&XU,֏W}6@MHnT?'xxvr#8~Gatl/~sӮ>^I',L#~OYG> 3dWrn ,Vx_T;nb6UOWG8vf3^xwAmu48_n+ 6,cfb"WҜ%#Yn`'#S8,P'L e'Hό$#nZwvt>ibMg)Wl*#)Us]F{D9%/KE(n:斕>?:oi3m{'}. qw?vSnl`_:1 u'1 \`iKL褅k h%h#-6IXF R(Fм9l'1 (Op[@£twn'n&Lc67~)pʂH;LrbZ˻z#b>)b~G73aVs\&}YN=<FHP[͸vq|򚕇-]_\ }L`}Fŏ-,_" 3Гw=Dl6YYbtZZR hp[r3KyHe{̞TCD-B@Ɔ%3,2|AFBs( (dٛ H A e_}oZ?c,gH_j-8ѣŐ̈M)Qtbb7m~Zԣ fq}〓˭u8d"d $ɍd,/d­ _Lڟչ#K%A҆Oo*73 […qҭY/MuXE(ҏo Lܭ7ry %od q2Cn6B0a\-3L,'Z̊ݭb4iw͸1{ š>Z^j^)#;,!HɂAC%`tYҭgM,}X |n3zZƦ*U #:ꝝXsFB Wb+J^'U UqW'kHyN7FO*D .mX$'XeOA}݁tI0["w:9V76yF 4\ZFi)0"mYs$HV2`jU\y3čGXFpa.!>598reuH?Nurl3]6r|t)G}t Kz*SDlر39׿իX14'ױhnp ľ%Jl?xTau3F]A@-77C6$N98vt(vBiSq}O NaN<HY-b & %Bٴ.y8.E@ZTD_n28.q<-߿)nԠ:j~N ?~:jq Be#<؅+!q;ٿgc$pSLܫeՋāWO*~qRez{sc!W=ˍƙŐM#LtW%`(wr?o8Gs#?㶰J YB"gH>zJ^I󁖹.$GZ8>aކyw3;"sTce0?$|_d(-Ӹ6W SD?eIȕ+ %,9"rb]5+o,,B,IyySsZ;R [#.3/BmrdڿթG~N. Ue\Q@;Yz38M1ݣH/\ghxFWWQ*m3_-yG'jM)8w \vmG+B {o/Erh

语文上做阅读题时所问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语文上做阅读题时所问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语文上做阅读题时所问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修辞手法
[编辑本段]修辞手法简介
现在可知的语文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针(又名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编辑本段]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 本体 |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 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 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 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编辑本段]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鸦雀无声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 烘云托月 风卷残云 百花争艳 鼠窃狗盗 兔死狐悲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3.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
a明喻: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d对比: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e对偶: 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谦受益,满招损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f借代: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g比拟:闭月羞花 百花争艳 草木皆兵 风尘仆仆 呆若木鸡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 土崩瓦解 风烛残年
h反复:登峰造极 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冷 真凭实据 一心一意
i反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j双关:风雨同舟 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
k回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l顶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m夸张: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日上三竿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1.比喻
2.比拟(拟人.拟物)
3.夸张
4.排比
5.对偶
6.反复
7.设问
8.反问
9.引用
10.借代
11.反语
12.对比

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表达方式: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但一般比较常用的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通过如周围环境等描写)
修辞手法:1.比喻 2....

全部展开

表达方式: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但一般比较常用的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通过如周围环境等描写)
修辞手法:1.比喻 2.比拟(拟人.拟物) 3.夸张 4.排比 5.对偶
6.反复 7.设问 8.反问 9.引用 10.借代 11.反语 12.对比

收起

语文上做阅读题时所问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语文阅读题中除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还考什么这类的题 语文阅读题中什么是表达方式,什么表现手法的,都有哪些和如何判断阿?求祥解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到底有什么区别?做阅读题关雎,问艺术手法是什么 表现手法是什么 表达方式是什么,一连三炮,怎么答. 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哪些? 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哪些? 语文阅读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方式有什么?(求详细!)另外,阅读的表现手法适用于诗歌鉴赏吗? 语文阅读中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都是什么详细点的回答.最好还有怎样对文章进行赏析.. 语文的概念题,急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分别是什么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分别包括叻哪些【例如:抒情,议论等】 在语文阅读题里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弄引、 语文阅读中,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分别有哪些具体内容? 语文上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语文上阅读理解中表达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问几个关于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课外阅读题目问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这两个问题怎么答?还有课外古诗也这么问.该怎么答? 语文阅读的规范答题如:此句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时该怎么回答?还有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回答方式这些问题回答时有什么规定的句式? 语文阅读题经常问表现手法,或者写作手法,请问有哪些,各表达什么作用? 语文有哪些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效果? 语文中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哪些?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