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训练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好的给多50分是知识与能力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5:20:31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训练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好的给多50分是知识与能力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
x|n#YݯaHv*ʲ] a? S"A(QDMԘ$*O ^k`0(q/ýM'S͠/M!e~=nuR[lkѺ{a [9kOmI4'ovgݙ}|ؤ# W&2V 3?^vGEo\ҕnx~_?ؽc|߼4(->@+^W^l7{|R^8.b'>ޝOXL7 vw,KPz<:k2{dM??%mD ̦.xʦ٪x2 ' M>޽I%j J0>6߶O)D*,7xLH 0A54uS5|msORK5Ax݆Q1VrwԺ^"frz6sTϠQ=nyuT- zGWZι? S7:phJ5~ fȯ`Ѽ;H$5C\Cbμ3::O^L],6\27r:*؇7]/8*i`MZ _Sˑ)Ccw Ûu/fgf׽$^@ۗ?͡[! >AxǔX3n1A!#m^2W19F4gz$[I?Ƌ'r{ޟ:4ɗ)>=/m4Pr\MFf*Cnq[285MPz6n.-Yh`c*{:"{k‹AI M&>^lr Vdv FCݺN7mC>˶lݝ8.YNV o(hY"_*2bwzC)q3: 0ߞaմ3 (1릘5&KI6p]r> $UDC%]sos"-cg=Ӽܝ_pHL⠱8 eunA7Ъ8ÁLNt'nub{ꎒ^uobاy9zvœ`z?t 0 MumK(@.?iB / N Ƀp4Lqrxi6Su@u<+"bG&/sȣRe`š/ U`(͸赧*d"lCmZԄ~+`.h? )}b,4NօI^1 ǗG#E?rs3%l$˭ r^ބșmψ[X+|Pf7u`9JR8vĖF $ $Zy&1+3MUW9!˸l=~fgmЮwO>t%nH^ywňMMuDPjR#g>DSDʌE{{ QJNJ g#g4>>] t R%bK%j>EбlC'9+n;EkPP`;D#Q*ZY֞8A8"#eH'~ VY{82{(lBݡr+~mJ%ow:5e^D͊I#F3 r3 pdI&|YSȤ@cN`I xCn9ĵPj@3=yn 6}9VnB8ksNکF//m{UHf=ޔק!µ)Sg>@p8XQH/n=[d8ZNLl?'8z-o./V ,Mkhߟ8B{82%دLDIJ/jCwe=q 0FL~IFcu!LwKMaAvo9`#zRp-he4;+%nh4v6 (?;j{Mj"wagL>kH6ֶ[Iypi>ߙd߽/N vL`V}-{kݻƺMȓ6L-`Q4; :JFQn&} ź%dڇfn}fk|n-{_܊\64c:@_J\ FZnhv"a;]" `|v('6@G=VP%ܛm_|ώ5a?` iVNOVqkϴsAj gWþ'F+ UDj+O4k}#u›!z.XNoM#4ۋG:wJ/AZ Pɦ 7]?<][|4Fah&-̓Nݴ|xf T(}iۡ`Kb:䂈C{g%0z?mt =t6]r)1m7i*Ğ!3>}v`J֘2niGgႦ}p)jnVJ#{YSr]j=dvP;DB ;'0S.#qo ']hҝ^ DV9aF sJR f4 cm%.rIn. U#g I12n65f^YQ~kp~i{c;Tw(svko}YQ"h!3%}W-.;ݘ/!H9] !ot ̓Q^ &d|a%JH0 R\]DeK?s+lǏGKĭ&_~y1ᄦݯy (l>?  d42)H!|Wy<J*J$0p>HƵ*+mp!)ԣD l#N{?}O 9tۿݱŢ;ڧ͇]I)kD9~bK,Sp+#j1Z4^9wAK.d1m"P7&k"#![: g_UF0ך)}7Y.*EDg{[zHb`lވONp7ŀC?jt\0kw>ț97&c3c{%n^Y#;%:)$n~ hZo]>fdis*&XAI!CI Ic^fA qOo>~CRt ~(@\SЦ ȹm$tq;, n2{CQ8pKA]o:uRz շ- ưGgivIg tPhO F+i^j øBK5Ͻkā$!^74/+κل馠TFkFz=L+Z]MI$n]L~$)܁\nl%my|glL%݃fu1#M1bSԐ*W\_+ЈW`?6v3^T;2oRf@=X{_hlb r5(Okb !Q2 Qvr .A~PU {@:xӌtocA]kժnOJpZ6A$Tiw?O]H.$;bI!=`42*mRb1IAPҠq\^iXW&.#7 k92h+ts1%\s9`)ly^C,lyMבɻ)(Nç>f[=(( :4܁) rI#&] h 4t7Y.WA`/dMR&_ };w}?k߯ AI*4e&&o3P6-paM?L1v1',-n{^!g4+&5'40,5՚[eY(SF^Q߶5Ckp1 4a.To"͡< lx7-_.Tf,&OV3}ɎlbK\sO,6 B z`Bؓ~_3n&i;=T JǙpW˥. }iN6P*~ӽ̱IIg'JCÚiOK0@jN5| "ZJ1-70a"9"-tD1k!TG Kn*+9CT|BS%>{5I_a>:-2Qn(ڞH{9ˢ- pU?F& DqOHeewOf73o_ ,(D;٪ 0p6 b`5161Ի#Hjb"*ZJi {kJ\N(X P14q$mڔ !m)$Eed[jѱTJajIU1r,ݯd.mǛU# &Wa`c)$Q+Y/F{;G{Ȩ漪:DyIy h(@ɞf3`B[ֿe[lon?~Sfh7ɶ^iS2 fm|;. Os{$BD3!X0$PgfT|lq!g#tYB׸/;OQGXjC]` ~'Png( HC mD&C0sϰkd1$ Ox85)L,z:/S<ÂDf/f<8 Ů]a 4uZ=z {A&=C|HeOftlMpEQ&a@|37NbrhrI̵E[* 3.( }u;M;rE3'"\bp" )0_ ^ Z̕oҏJ.} qqoIΡL:X@kأVWNGWa AwyQ6xgIsIe1 iΙޮmAe=vImx.kgx'[39yOJ)N/;p ƤKi\.2bU ]Yl@ ]LN%Tw; Rut?͢"pJZwn'\҂#{Wok=vF1\DZOPcpm^'d̫玪f$=N#o|Ü9ќԢeҶsa3a,2Hlխ= I26gm7`r=QE^2oyߪ6J#rZt͙&+ؖgUjdM9P# ,ޜTsmD]:Hίǜ"Sd_ɖjTSqjBQ3fzM.Vvx|y,=i#r zQDU&hMU'AtSÀExdmf_#XDM3fK߇,Yº+A\h<{Ç ¤y-.2/-fH%iDz/ SH((MЇ'JΨgAuQ; \!nYå/MsK[Z.)2D6OM* =tVR+?ϝZ~${LGJ%yOM\h?J[Y`_Pg_Hv33z@Y)^2Z7fH;M9*sFZSA$/qO.rx!$m'[\94`/09kƻe`LkBǴonbv->G !Z(~4P7j2̨-SA8&N#MQb̼ ' #Y~+]/gV!Qt6TlU̡߫-H:COMVbG͉PBu^>"աi wDw6`C.zM9QQS掣/xZ؝_6y@ꨈ @ev@:At=п <Ծ2{W5T"}@`.{{.BpxiȹW$o3EgbH~oFi 0ՠ޿ bmLռC~"-(V[#SHxcA``D۱PȒZ[ޏo+2>k2Am\2z8Ƽ4>, u! OdJ&sfL&kwwvV6xJ3&i7V|iJP_>gLH~7nd8{ ;pg{XH/-<}6{oYɩ?keqsM7 zG-9l: <$ʞ?HTX1[ Xu ::f+)g0vn]p8z W_O-bH͌T@X2>ot3Rwo_i_e)pMhB +Au+lEraeQ:tCLg_ISdmEUuGѤHt5'lW ɞH#BКhՖJa0(~aMqӡNMD1z.+ʇHr4 /!Qe׌2X unRIsC<|81JHA!<aHpm=~}6V$YK3iL˩66MёmL[U:Lk' B{ ť' cC\z#|Y|,%Vߕ;7 8> E9ሉo,wcwѧB1cEoG_Ŧ|%æy: G@$:w5趤 ҥTnDZ^ >K]od&4Bk t ϛ%tR!M諤 _>hrU-nt/o& ֣gP"+ g0I\|OvI,ה@L؂!rK,ivHT>$XX~3ȹCSK7˒rܜ%XOhϟlI|VUQ-g7FM&*[؝][bڏ9Pǚ7wO6rsWB1{1g!`'EAB@c8_ SiF߫g=Og/ 'fG~3^Z^a)1qkˣsMlu` .W&c\mIigArFERSy$5;7šp$'@8(%\r%1(jΊ#VNǰ$.e_;eQW" hr8d37!vJT#zx׹pG)A)~''Ma QRadtʶFf츩TKj0?R_L9: \O0Y M(޼S7H3rfkC}Svo<#ַlU^(&B_zGySJGN2vM^\<߁rQ`%, >8: D:f*E-8Lbk WؕSI0@gX]BfxC@ v2hF {ӯrDNG#ݦ!" (K˹&d?u5c<߃,R8ໞ2W0Y8I]6Iva]2E9r 6^{/_K:?kM񉉣k?׸|I1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训练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好的给多50分是知识与能力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训练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
好的给多50分
是知识与能力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训练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好的给多50分是知识与能力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七下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七下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术:(七下P67)
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有,比我国晚约400年.
十三、指南针:(七下P68)
1、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作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十四、火药:(七下P68-69)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十五、《清明上河图》:(七下P74)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十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七下P71)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目的: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3、形式:八股
4、后果: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十八、明朝郑和下西洋:(七下P86)“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2、时间:1405-1433年
3、经过: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十九、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七下P87)
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被称为“民族英雄”.
二十、军机处的设立:(七下P91)
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2、时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3、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二十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设立(七下P94-95)“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二十二、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驻藏大臣的设置(七下P99-100)“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顺治帝时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时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2、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二十三、伊犁将军的设置:(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说明新疆等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尔扈特部回归:(七下P101)
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
2、时间:1771年(乾隆帝) 3、首领:渥巴锡
4、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七下P107)
1、出现时间:出现在明朝中后期;
2、萌芽地区: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3、典型表现:“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4、影响: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闭关锁国”政策(七下P108)
1、原因:1、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
2、主要表现: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1、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启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五、评价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P63)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七上P98)
(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16号给你

ky1

你哪个学校的哈,不学好呀,告诉你,我也是初一滴,想考好也不用这样子把~!~!~

说清楚一些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训练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好的给多50分是知识与能力的期末测试卷的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1-23页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训练3-5页答案 有谁会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知识与能力训练》51-52页的答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第一课的答案急需!今天就要 期末测试题 知识与能力训练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题 越多越好.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训练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题P16页 杨瑞恩发明望远镜根据的是什么原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训练第七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拓展与探究问题一.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与能力训第三单元测试卷的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七年级地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知识体系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第十三课知识体系,我没带! 知识能力与训练9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与英语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测试题 历史与社会7年级上册知识与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四课答案重赏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评估测试题(七)期末复习 全部 知识与能力训练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答案知识要点的答案 18页 从网上下了,没有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