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应该怎样写?书目 《论语》 《弟子规》《水浒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7:11:18
读后感应该怎样写?书目 《论语》 《弟子规》《水浒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
x}n#YޫT =cczAa?Ѱ_DqDjRM$27 s.̬Fa6)$Dƍ;ǰ71ݺ0Akt^?-7A_Ű뇽_%~0 ө[?{I?Ll] d O#)o__<~?_f^ԚZ٦ϖg{r'oA/gr%?k;l.Mû4lh>WV3|?82^pc6_G[1^-'mS}4SN;tv)ܖhܱ3 UЯr .7-OB:nbg' umqar=k(Զyn >/7F}sΚ40c뻾7J9rRvkˋYlb82Z q7)^Ԗ~c9ڵ-_3I*i|ʹd^pbOAqfp+aK rͣ{9\ʦ0&i٨5tw:(gy4UbXY*ɠKӞf=%m&KӬoj%Erd1qzxtsdyCT.0h >cm?;Exq?aq`}4YpqAa͗r6gŵXg9Ƶ}zflZ:R-ӆyBY;&7I ž7uKHy&-;%or>vz"hbߓt&MI :8 {=,x8` ? >Ц.8tKw#sMD?b ,G rr@0d_'hKD;b6)طa$psǞ>,Oi> 9cسHf3y>kRǗ^22<tֵy\$Hؓl!w߾.N0~t I)Ϙ}jyGބH0B`1'aoIi9]yB | YT緺./#UA|m<~`RJ~!eӐ%OKYʸn}zow<=A7{Q4fur"YZmi۸(Ù@@H/xJL>G9]a\F i om5uAE#lk{|9܃ym3݇xoÏG}k^}-5SMnX/pzQ\@&5IDne/H4EzǦN`KpJAj~⾰` L/h3BN;rFQl S:SbM^XKS\)D848AhbV[~1ڼ3X,A&XPY#ZUKiU_z rlV4m6mK wP)Pvvkn>UV(Sԕ\(]\o77as6%P,!*'R-,}*Qr [D߶5o]'+Vk+'g)jUUDpmfI;?qpbN ӏQ*Xw !CѨMɶΑ{$jAQK9hӁ*Whߪ|vtwMom.*`!'Ig/f &F[`0f3;g-1y +v/McHb/KÁ m&>Sl잭-ʶ>Óh:Ag źy' N>4[:8o7J3T_d ŧrgU44h7<[C@Cw.[И ڄ`mb2j9!zAW0L-NBgo|pw )oL0i fPi4ҎkԗJbu>\@ S&)Q&!7Ibs ? XY%덞p2L#Iz,@,\j@1 Qwӓ H6eacb|);M롅)=@^g R\qҘ m-kٟ9g%: v,Й"9NZL}"xS'Կ) ,ǗI:VIj){'ꗿ;~ ɡ='3')wһ}Y Ä!VƆwG. ) 0O]붐ps2_z,:uTN<"$驮f4xt?N":\1D=6/M+ˉ兛 5h;%xr: u-p&rAxL(DAUrV{lu~]%=Ydv.N:ZE5a'bvHY5QL6W %gu!$c"xAC8I$$O;觐I-O |Sgn9WM{ģ!悃tS-rt I 34~`_`r97bu- \LG:2ޡ\ yԍQ0LVGvL/'owā_n8O’,4_VR4த(J݈7W_>p ؝P$tT͂‡ >,.?(#rq0 tVl~i/IFũQɏ:/N `NFA"Il/r]z`| FƤ \0k8Xk{=]I()LE|iLK 0 PW-uyfzD$ժEj,9 |_?PI@UإK{Q#A';dx5iɝT,lx]գ[[b 8)e~w9A!fc4wnO?brz.]DPQudܖXzR=VQOnDuPY>&0-GcщaedLO4e_s{6_/ap'gB{S=|V1]de!+}czvǧZ0IvC9{6dZƯ.=[ri*jOpšH'(:kB(>J1ȩEa4v&}+Y}q@(Ox3.=Rn>Ş'ObXy-|˧lŧtAn4)' yiĀD=*ߙ |;6+GkE1rU~S~[|pcG&(dPwGZ jjDNƕ׎Cyj}  mu^8Wߖ(Т/~ s" J/n4KkjՇ!D-ؾ.,8qfY{$!ݎ& 0 3Mmvp-,._>zO2;u"p]st>۾ ĞZD aÓ]0E4RdLLS;Sf*_dɿNK3)@tA)1)(\q`ΡU  bE2omw zjxD{SJAO*+ vomLFӎ7'^.dvu݁ѹ@Ɛw rހ؊ڃΈX^A۳r&މ`3Vs0玞h?IWO/xR&I7Gs1QEp (W%g5*bapGb Q' iQ>Oi@^ ."/qt_J 4ZCmzƕv NyUA0aN8-PdUyю-zs*o'p+cFyƛV+t9~P `Bo3ioQRn /5v30L.-@a 4B+Hb UM&Za%RlT·Q׉..Dx'@z?8 0Ra |vS{~$H6.v0#ҷ5t$#R|-15홧~]()<A X֞;UDEv8;Um} ^X'ȴ'=$ױ8 ;?$\  Ȣ߄:hx f' • Aq§O"Z|ҳmEG|޷]WLE%d+JҤ_1Vu %hek2t鋬#np Lid`92W)VW;~[1h4%hkOnɞ٣s[)Rb| q*=sv-Пq*ϥH9&D`0‚Yڼ.cFXqiTLy? wt6*E ΪB٩쇯Lt$#`&[ W?"<i̦I:5׏A_N{>/d61V+/gb룠}~D;}K1x"c jlSyXٝ1  is[J%ξQ:3MP|Fom`s ìpk 0!3Xt;!}"KX`_=`>g񃖊ĨoU~^)  kЋ (wM<Eۗ-UNͻx8x6!iB_ n&oN6@d3Pd`sx0K¾Pކyb/eJ=hiM./Ϯ]$K O*hSW.Ϗ6>1ݢV24!'ejuפHAE @.%|:%CfWw8܍pX^S$u=J)ZfY8kߖkpi/- :PfZi#9e{Rd;e$/'OؖcPx/:\,Y=V0#9.zzMm|H!N#ܭ{Nݷ`Vw0wx O2oBO_XAX@mzƛjkRG#97+ 8 zr>5wS QDX 1[`sI%AfRfŠ,Juo*;fU}RʖڔX--}.^QV7`a DG\lq Z{|SpTˇ RDҍ=̀w&ra_eH `YTʡdUvEɎ'hއwʩPD7-}seZ-[ j9SLlyrQgpxG2.D9S)Qj 8:؝K~>XIJLfpȼߚ.}Vt&_K $,f!K3MuzgWx\Q f3Fb" jlQ*:3=r&ܽJLL T9ma$@{x5@fhP B:9"kw# iflob>GAtd*CYֆӳ=3ULW!ύ)3瘂6<6X~mtDPzXg:i.YM6K//>Py6Q[":H,\UHq ,9H|* d% MD|@]Uieh tnk(yV@fSB-^;--_btBsj,1P]^#+1HL6[k9۷mpҎYfљ=B,۔FKuU:{i`ƉxgKhT%u-hW0Clr<uMǤƐs<իb/:"}Eʦzmުݷ[ :!SWu.3aӸ{“c \tzW>?1>lqIŔщ%J:lgӇkߡNÕJq $ 5QGjT3vv9ڃ%1Ǚх^`@3o_LJkjY`KMQ>Eq^wfҴe>sO-?c1&fؤ6KSQ\H~ V|Sx[`A[1l<[f;2"rlmmX*fq?ߣ^z3\bvY@"i 0.nMiL(a/L}PA(Tr5aQw75;szT8SՁ֫"rZr_/:H"_zPdٞ=na Մ[#T'ecdŅ60^]ռs 鋐$+ɪ1??gl3Og /.STڼ_:EJI)ѩA+M@PVgCKfp?Pse0y:׎\Mz|sTt RW{-6.KX6*@&[fGEM|-pC]߫A_͂nk5 UGm>؃nbT]Ӆ S1쫐&*9[/<0;cR6S[:Ko=}a0ef%@ h˖FmHpwbWYҋ-EXxjPN}q4y d_'+nMY:YQ1ܼR.z-'YpNQԙJby8rHq#e1 cQٝG*Xi@ -tj1UXZ.Ag76?B%!`B{{73tF+^]P%/%$cպx9Z{ r2YGѥcZHo%]){p1^/B!4Y5s^噭]+x)$df>.O3NN &+Fb?fEj$!H4o`Z&%w9/YKwNj-)8]ȿy%X>IIͅFޑRРAj=b\/ *ށ'O! ؕ鮛:|%7'<23fa*5WH-d!G-ZyZQ}Mt|~4=όnXZk$~l%Sk;˙x~@+ D4;+tBqb8]2,% XZcw~TYO'w2(aY*l[otwnRrLÛ;tj2$> & >2t pL R}0բ#}9{#@.u'NM ^[]0ܵ+`^/2<εHKGWu@Nk}y"9^u&u1IvTkkFy է-Q3wf_ "H^b2Ȋ\l ]V'9/iwFX6pC0(v!0Q*F3vj<;Lb*\TPaזQbK]~Om׿cr `,L7O{1fiP"/ǭ0b<Gl)lfS&s+Ե)<!6b;ӛH6E<̽,'E[ߪLo< TQ%ȣZOq/VC XVɱZ'O?}<=r,~U};geaAyT^"{8dFׅlzyc 4xCqmYo@anH;/wKY3=݈ݺQ?H>űՇƿ!S/}z DWls au3ى̼]:38-H]>%y"\D&9GozRgPyh3FVMW w%d.3k1orf#T]Oij蠦|DWbX7X2 H>{M9bPח^߇% ]]]_ Pi7415Yt%_1\Vu#qn['wSxU OuVWUl5_#:f=axw%B .>/mATi5Y)p0g_0*fKX.x&NH.Q5KR:^Zzzd Jp2ǩs-ӇsӮP&R!-52+FܪbݖK{k=mgwUg̬_l]Lβn콅HQRB.4k^Nk96Gq8#BqKxU.td;LΘLs\.v?ۚ u=Iaa':eI:6LONmIEί) 5 C?O~PW-wq٢)9M E@|6վX<z#?O?}uAnk3 ђ D)x7);JR^  4DF+0=ѤfK%eFsH'q[{tn&_2v ҰgnCa7~p )׌ Hk6ܴC .\?\ z{X3`OG08uHDT|SkA#am'wUqKP\G:L8,Q19DƵ@:#ed[\a}P2zZA%@rBu[ TYu~Lqlch!Y49  ֲR͋1(u`ڔV{ }h %938iu<799o܍5<.41;^}ӟcעw"ȠRM³e@68şHnoR)2 dW;A!-ҪًAtjӺ^I} kFwuO{/ tϴuJ!weGY6,te;#Z._٧F`C3s֗p+O/kc݊uVzG] +K,;Kzw9֤iQY[WZ.'^weL։g5S%`uթ=@TZlEVψXRI>I%%W۳fHz坐Yݙ.g5ζKQ""3I̔鬦w<hHq` U. 9չ]nEbI;nz9)}.GZkz{@o!I*W3"WA#`+V]Z,`_:M.Q̐~ d͙/f`.KSuזr%RlLe0Z! ӌι=a熷Z8,enrCyacsqzddLe5`Ë}ïן#f@/V

读后感应该怎样写?书目 《论语》 《弟子规》《水浒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
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书目 《论语》 《弟子规》《水浒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

读后感应该怎样写?书目 《论语》 《弟子规》《水浒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
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编辑本段]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三: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编辑本段]写景和写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编辑本段]读后感范文
《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那么,《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詹天佑》读后感
《詹天佑》一文描写了在1905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国工程人员独立修筑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在英俄等多数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
在勘测过程中,詹天佑常勉励工作人员:“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
在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开凿隧道时,山顶的泉水往隧道里渗,詹天佑身先士卒,带头提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那些帝国主义国家估价的五分之一.
文中的一句句话语,一个个片段充分表达了詹天佑对工程的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颗爱国心.
再想想我们自己,如果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有毅力,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如果我们也像詹天佑一样事事为国家,为集体着想,身边会有多少活雷锋出现呢?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像詹天佑那样有着精密的要求,还会有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么?
虽然我们不能像詹天佑那样有那么伟大的业绩,但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和他的优秀品质,让“中国近代工程师之父”——詹天佑的伟人事迹和他那不屈不挠,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下去.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读《永别了武器》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候,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哈姆雷特》读后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经典的代表作.这本书在表面情节上与历史的传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讲的还是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其中充满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剧中人霍拉旭所说: 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修理的行为,冥冥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 曲折选宕的情节,紧紧围绕着复仇而展开.哈姆雷特从德国的威登堡匆匆赶回国内,是来参加他父亲的葬礼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赶上父亲的葬礼,却目睹了母亲与叔叔克劳迪斯的婚礼,这已使哈姆莱特疑窦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宫城堡的露台上与父亲的亡魂相见,亡魂哀诉,这桩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为,并要他为父报仇.至此,他开始了艰难的复仇历程,与克劳迪斯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最终,向克劳迪斯发出了复仇之剑.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爱也彻底,恨也彻底.报恩也彻底,复仇也彻底.这就是在我读完《基督山复仇记》后最大的感受.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也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并不是凭着一时的心绪就可轻举妄动的.而基督山伯爵,则是最具体的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这句俗语的.在经历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义就是找寻曾经的亲人,曾经的恩人和曾经的仇人.在确认了所要寻找的人以后,他并没有如我们在武侠小说里所见的那样,于恩人抱拳云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剑刺死.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如果说他的报恩令人感动,那他的复仇则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在我们也有几度的叫好后不免有点心惊.
[编辑本段]该如何写读后感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