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蒙古包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20:51:30
写蒙古包的作文
x|Wr+IVg]{eff6 hM@ T$qIht#R|DWTk,qݤNSSnB=_/N-'^1|2os&A;?_^ɬL7;oO88k uo9O_bY;deG-ƃyLf7$G5/=zz>΅4 %$}@[Әǣ0nN#.Slb]P12lXOqNݝe<6juot%n9ћ"1E j'+{mآwyeg8 ~Ϋ, SZQWX!ʞ{3M xk\1e\c.YϤ/M^6g\j%s\d" 8Ǻs3@+Q9 LBbLlٸ9SǠaד¸&5nvi5_v d> Z/.]x=շy2CVY nh`F9 Dw14)N\2<4<>CǼܽVXNA(NsAWYV_wV>{e^%Q]35֕na w JNݭZw3XG*j~(ƜDi=M?04T lO)tq'fYc &)v9oʑ'ArV)kqr77O^!F jŨ)?] "x61*VEH;}?y`_zۼa=ub@TN&f:oĿ9ss<[NMь[i\brX_e&8]xXg!eM2  }σsX{! 6TYN{OU<#; hi/nmX7\9y o*~}$ePF-x-]rws1JNSkRqVTGhf@pOC|QpD'A࿶jE;l6". #w aƷRJqٛ髣uoqm*67  ,n3 ^O f8*2{s9alZ6[=<![7'T"& X[(E2XPOND7{tu{C &&`)wK65ER4%B6IpN)K,{T 8i~*RW{n%_O.RrM<]N`%6 q%}?yg`&6XuK_?>BavJKSݦ nG Lt'L*Cx? "R*HΝ:Ĉ[|p>mtmJ,Sּj,dkb:Ȥ^MLga{t9Nm8 A"Dq-Sg7f*.@ AApyWtwTQOWlvm( Mد|`7vrBA4h/9K]?'𘵕-g,_Ms0,Ek+I9V(:7{ϥޑۜȰJ'/=Qgc]}pMdU~%Gwr5P+|E!Oyb[^e2ON|:l ~JwN,>w tnTq(?v<S|ˏߑ <)*fe8oM}",f>`4Io4sy͖)% guVߔ?{7$G_.$s.X~d(xw =0f W1k\ JH3>!z4;G*mWQNWN:,tBSY=vN @ Ȍܳ;ĕԡy-Tvg!RL%vU8r[QPz4֧ fJy? \;z/Ċ|&sLć38Ю{L1xӢ(QuP\5vuy )|GhBVMH\sX<#RQd_h_ 50"wcFC/TB:!0&+8taaH`K>'b^@".Sgxx7&ڦǠY-̟5'3 C&y3^9ao!\$t (Z Y?Dt梉d@]{qi;-1q>2SC{Xt}$jݻJ#ƜcxE s3#@_4`$(1''b&[dpr?GnXg&bҺ$e_O$]ou)f#:Pozr [-GJ2k 2tk SWY'AfJ >PGI@.I;mss+3XBUlcpTWV=eD];h0T)?t1 E6sդq Ǧ(a/\# Kv4U#pcG|DvJ@BR@#˃ Ä,}ݬ_q?i3Ӟ)^s%N8ܦiDҨwSLv6zcȩOɎW$r+r`#/D򋆿vjq2ۊ`h# =P< .XWiej)w[fOg[(qGw"'H :g#z@osU:;"ٜ4cp6g?DcFNB5snumң$8+O1 _;l!u"d.λ-I=f=x*1 %LѱAr$Óۤa.`['$34hY =X"WH6%8d;0+36=(:=cѩe*ɻ:TMp8(t\N^%.L1MA \7 x7ol&,f1"2c%A+vCaU| ͼa&a@Avpv&*@01W>)V}i_stSȺɮ̬g ) f6 /r??)GtC9.T.>Ϝ]\%ڱXB`^Bat1Gm@Ø$v\$NdC[E DU"Z:  /j7S~jG;3yFLdWlTfkJџdy =+JM'KVNGגNqfFPջZfO@b.h:H4j#d`X>W`uv d܇Ex1^5OV`*g_zMј+Ŝ.᭸8U-2>3&/ nr+)'E(q5̊_#E.$ \GqLDVlDS C:eО !^o;Pbŵ/UUِ[]?eTO`ZvʌCQ*& o?w[7U]ωoe]+6Auo45Hb&6ˢK4 kZ-ի赵cȈiK22g9!mq>_/)R_hHVl/ޜh+;\ jFSdܾ&g2Vk_mqɔNW=_~_5R4sńdȽ}K QrD#+c,c_3_&J.ɣW.'V%sM&~t!/DzsJicc? J_e,cX@}733Z-N-uZU.W4,)8oJV逎nݻ ڤ7+X*z[RjU_ o %   S8\7rǚ ֫x$$&Oۛ5.0UL2Orud*Y|vP5!wTv8:Ox֜cp63չ9+w`V4èyRY0݋NVRg(T\>c[>xHs'(8mo8lV\aס)㫊T54Eb}ĘR&GW5frDbt)bۜ="/r8ʙ#ijq#dSlvY'T|xCrj/I'uwChX荮B+jK[QYoO_J~=mc6`'ĚVfRΑ;;|7k푖ug,i x:GoJ4!G*n71h=kE&),&KKVЙfFQ^{Do:цVx/讅Aťa ͊ǂ"@Y\:ul9z>|t :*vLgaƝ.Ii FѴ,y<PX=XY| w%uoZQ5tĔO~LWl%{yi /޵;gNv&ZzC{M(%%XԪQ6{6:{W4xvK{7I);I,M@&b+ބ$,CNךY6e .xt]SJpg!,&J"\I ưT%NkʼnQ W{p6>HYpQXUIƙȉkMlѲkNv)RԪ<6RPߪiBV5팩 'h~u,f-,lD1w0)K3 uWc+h=Y8 φCyo9 } gck^i(H~(_5m s>¤Jz엝 Uhڴ^\E\?BT.`nup4a0\͜S̑\#^/Q`BvVR6r-5wWg+*[~gCuEU!n Udny{{4TI(2P$$\r!,rAA/3h)z-[8l"Խ&y~PO\<YyJ=| qU;\ipi?HrTd60,"]<H[rVr,pIE/qι Μ1Oh_kDn!|A8SNg{\.}.Jpk1C/Mf>} 9"Kиy+lBemаћ7dLM̰iO^㳔m^YBֺUtpz@@#GPٜYE496#+ZBYY\+Nfj7bi7vF#K,䛄*8 -#B!riðD۠P7r.f!"dk\XvSjZK4,z)/jj4ޓA:"|ŰQĬ ^q]ȾP0̛J ;: *|Ȑ[fܻ:RhO`/*VWtj Fx^(W[#E'yN^U u3 Sp²ERAΎ6|/TQ7/Yy^X;1 KꝊf^L@ھ}N鏼Zj#fKP&Qبad}߀^^ySq) \6rQ@5Kvot)]X,VlP>$"iޱd{:Ńfi+3̊>3dUG-5 U}1 3 5>ҸĴ BEh Z ; _BNz]+xSU.R|43uykN+ '%\?+AQEK٢FЯ͉q|h2]U*"* 5ۀN}A{ڐ#ܸuXyQ\CIɵR*[ŖY{k;1dq`Mz &P֕]yf/S HHJnrhS[/SLWT75[v2_ -y o\Nu+j(x6rOuu\\+T?MDQajr]&RB] hnS03XY|0CUۄTi6SBPT>hf44H}ʞ/ԄK_>晰/U48uKr54_-V- 9Ȧ4Lx{I [nv邼\f8TQ. k~ǐD>>v?eXi^āoޫڵw~EoDz7ODu7ܔ-U}a' ۗXצ/`Rվb~nG_iZ|tT?OVyVYbk]_"\.<Fp(/J  Ǐ^S'XR F5?62mNKbܨȁ+6r3IQ%6TmBMòWr|7D"EjY; aH0KFR-AxOANhJ-l絽tt***Y#VVJIsq܈yZ1ԩAG"b!$ .RoUmM$cQg Ee74R͜\yFd@RR52o0"?m>XaK#tʽ}yAKbw\EJVvFM̳2 SR+9 &ݙja~3)ANA5& Q*o:M))Zjٷ^/$%Lpo`%]>˪@le'S@P LU{/?j1La[ H"bYk :Է2Wx!B=Hs+֏EZ<ñc`Q1* Pɋ[Lo0-rwWt9oI}yA QňݴrVbTwlG1QP~1x'wyk~aan8S ӗ!LwrH죹Eߛ~Rs_{^\[7z=3[ՆoZ7T_A!cku>Z_Z7`Yo;kl7^ w^-r;/Ö|u#|+Cjbk:[u~x1]dؘuooR

写蒙古包的作文
写蒙古包的作文

写蒙古包的作文
蒙古包,蒙舌语称“蒙古勒格日”,意为蒙古房子.在辽阔的三北边陲,从西部阿尔泰的雪峰,到东部兴安岭的绿林.从北部的贝加尔湖到南部的万里长城.都曾经是北方游牧民族纵马征战和自由放牧的大舞台,最适合这种生活方式的居室就是蒙古包.所以有时也把蒙古民族称为“毡帐之民”,蒙古包或称穹庐、毡帐.《史记·匈奴列传》中有“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的记载.隋·唐道衡在咏王昭君的乐府诗中,亦有“皮裘毡帐亦开颜”的句子.清《黑龙江外记》:“‘穹庐’国语(即满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汉语即是音译,又是意译.
1、早期的蒙古包有两种.一种是载于车上可以移动的蒙古包.另一种是能够拆卸、直接搭在草地上的蒙古包.载于车上的蒙古包大小不一,小的载在车上,一头牛或一匹马就能拉走,而大的则需多头牲畜拉载.
蒙古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生活居室的时候,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终于在窝棚的基础上形成了适用于四季游牧搬迁和抵御北方高原寒冷气候的住宅,找到了蒙古包这种能够经受大自然考验的居住形式.
2、蒙古包的特点
(1)适合自然环境
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由于包顶是圆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时候,把蒙古包的顶毡盖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球状封闭体.因此它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安然无恙,再大的雨也不会漏进包里.
蒙古包冬暖夏凉.蒙古地方自古奇寒,“三九的严寒,会冻裂三岁牛的犄角”.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的蒙古包,没听说冻坏一个人的,因为其一,包里有火,牧区有的是牛羊粪,只要火一生起来,立刻热浪扑面.其二,冬天毡包外面加厚,里面又绑一层毡子,隔风性能较好.其三,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烧暖,把套瑙盖上,门堵严,盖上羊皮被、皮袍,怎么会冷呢?其四,还可以在包里盘座暖炕,从外面烧火.如果包内热的厉害,还可以通过顶毡调解;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在视野辽阔的高地搭上毡包,人坐其中饮酒唱歌,真是花香袭人,凉风扑面,奶油飘香,不啻仙宫帝阙.因为蒙古包形似球体,以白色为主色调,有较好的反光作用.其背面可以开天窗,还可以把围毡边撩起来,使其八面来风,如坐凉亭.尤其适合制做奶食品,因为不会酸得过劲.现在有的蒙古包已不住人,夏天专门用来做奶食品.
(2)适应游牧生涯
搭盖迅速:搭盖蒙古包不必严格择址,只要周围水草好就行.蒙古包是一种组合房屋,各个部件都是单独的,搭盖时不用很多人参加,二人足可.到一个新地方以后,把它们从车上卸下来,只需生着火熬好奶茶的时间,一座蒙古包就搭起来了.熬茶时还是野炊,到了
喝茶的时候,已经坐在蒙古包里了.
拆卸容易:拆卸蒙古包,比搭盖还容易许多.两个人拆卸只需十几分钟.围绳、带子都是活扣,很容易解开.带子一解开,毡子和架木就自动分离.哈那、乌尼、套套瑙都是分根分片的,很快就可以拆卸开并折叠起来.
装载搬迁轻便:蒙古包以木、毡为基本材料,不用金属、砖、瓦、水泥等,同时又是由各部件组装而成,所拆卸的任何一件都不重,一个女人就可以举起来放到车上.
维修方便:蒙古包所用的材料无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哪个部件坏了、旧了就可以把它换掉.蒙古包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不过在心理和习惯上,蒙古人不喜欢缩小.有“与其缩小毡房,不如缩小肚子”之说.
3、蒙古包的组成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覆盖物)、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1)架木
蒙古包的整体框架是木质结构,由套瑙、乌尼、哈那、门组成.
套瑙为架木的首脑,是蒙古包的天窗,套瑙的大小决定乌尼的长短、数量.套瑙为圆拱形,如撑开的伞,一般由三个规格有序的圆形木环和四个弧形木梁组合而成,最大的圆木环外侧,凿有方形插口.
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连接套瑙和哈那的木杆,木杆长约为套瑙直径的1.5倍,上端较细,下端较粗.上端插入套瑙环形木的方口,下端穿有孔眼,与哈那的孔眼一致,用绳与哈那连接.
哈那是以柳木条用皮绳缝编成菱形网眼的网片.将若干哈那连结,形成一个圆形栅框,就是蒙古包的墙壁.蒙古包的大小,一般由哈那的多少而定.普通蒙古包,多为四、五、六个哈那,也有八、十个哈那的大蒙古包.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性:其一是它的伸缩性,高低
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套瑙、乌尼那样尺寸固定.其二是它有巨大的支撑力.哈那头均匀地承受了乌尼传来的重力以后,通过网眼分散和均摊下来,传到哈那腿上.这就是为什么指头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压力的奥妙所在了.其三是外形美观.制做哈那的木头一
般用红柳,轻而不折,打钉眼不裂,受潮不变形,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门,蒙古语称作“哈拉嘎”.由门框、门槛和门楣组成,门框与哈那高度相等,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一般高约三尺五寸左右,宽约二尺五、六寸,人得弯着腰才能进去.门朝南或东南方向,可避西北风.冬季门一般是双层的,两扇里门叫风门,向两边
开.外门为单扇门,从左向右开,叫封闭门.此外门帘(蒙古语称“乌德”)也是蒙古包的组成部分.蒙古包通常用两种门帘:一种是用毡子制做的,四边纳双边,有各种花纹.一般多为白色,蓝边,也有红边的,上边吊挂在门头上.另一种是用芦苇或白柳条做成,一般在夏季使用.
(2)苫毡
苫毡由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墙根、毡幕等组成.蒙古包的苫毡夏季盖一层,春、秋季节盖两层,寒冷的冬季则盖三层,并在里面挂帘子.套瑙上盖的毡子叫顶毡,蒙古语称“额入和”,是盖住套瑙的正方形毡子,四周都有扣绳,夜间压盖,成正方形,白天揭开一半,变成三角形.它有调节空气新旧,包中冷暖,光线强弱的作用.顶毡亦称毡包之帽、顶饰,素来看重.拆卸毡包时最先拿掉的就是顶毡,要放得离人脚远远的,防止践踏和跨越.由于它苫盖处于最高位置的套瑙,烟火所出,故重视之.迁徙时,和佛像放在一起,走在车乘的最前面.
(3)带子和毛绳
带子和毛绳(围绳、压绳、捆绳、坠绳等)这些东西虽然零碎,却起着很大作用;保持蒙古包的形状;防止哈那向外炸开;使顶棚、围毡不至下滑,在风中掀不起来.总之,对保持蒙古包的稳定和延长寿命都有很大关系.
蒙古包的搭盖较简单,先选择位置,略加修整地面后将整个框架固定好,然后用毛毡围好,再用毛绳拴绕即可.
蒙古包上的民族图案较多,其装饰主要在套瑙、额人和、围毡和门帘上.常常以犄纹、回纹、卷字纹及其他各种引人注目的民族图案装饰.
蒙古包充分反映了蒙古民族的审美文化.蒙古包的色泽洁白,整个形体为圆状,套瑙与乌尼连接,呈日月射光状,是蒙古族尚圆、尚日月的审美心理表现.
4、蒙古包里物品的陈设
蒙古包的内部陈设也别具特色.各种物品大致都有固定的位置,正中央为炉灶,即火撑.火撑在一个家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火是一个家庭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家庭兴旺繁荣的象征.
蒙古包的西北侧是供奉神象、佛龛、祖先的地方.因为蒙古族一直以西北为尊,古代的神物一直供奉在西北.解放后,经过无神论的教育及广大牧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观念的更新,现在包内的供奉者大多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收音机、电视机等.依次往西南主要是摆放男人们放牧、狩猎的用具.如马鞍、马鞭、弓箭、猎枪等.蒙古包北面放置被桌,紧挨被桌的东北方,是放置女人的箱子的地方,东面摆放绘有各种图案的竖柜,盛装碗盏、锅灶、勺子、茶、奶、家具等.东南侧放置炊具、奶具等.
5、蒙古包内的座次、坐法和下榻就寝
自古以来,蒙古人对于坐包就有清楚的划分.很古的时候,男人坐西面,女人坐在东面.当时在东面是尊位.古代蒙古人有过一个母权制的氏族社会时代.那时的人崇拜太阳,把太阳升起的方向看得特别神圣.因此把东方让给了占统治地位的女性.当社会发展到父权时代,又把西方当成尊位.这样虽然男女的座位没变,尊卑关系实际已颠倒过来.家中的男人们,按照辈份高低,岁数大小在西面由上(北)向下(南)排坐.东面的女人也如此类推.北面和南面又有特殊的划分:毡包的正北唤作金地,为一家之主的座位,即使是自己的子弟,也不能坐于正北或西北.只有当他成为一家之主或建立新家的时候,才能继承或取代父亲的座位.如父亲年事已高,就要把家里的权力交给已经成家的儿子,让其坐在正面(北面),自己坐在西北面.如果父亲早逝,儿子不论大小,母亲也要让他坐于正面.蒙古包的门口处一般情况是不坐人的,尤其是客人,只是有时家里人多,孩子们可暂时坐在那里.
客人在蒙古包的座次,与上面家里人的坐法相同.普通客人和年轻人不能越过套瑙横木以北,长者则一定越过横木以北就坐.主人如请上座的话,则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要坐到西北或正北.不过一般不要坐在西北面佛桌或箱子的前面、灶火的上头等地方,表示尊重那家的神佛、祖先、香火、门庭.女性来客从东面绕过灶火坐于东北面.东面一般留给女主人烧火做饭用.客人在包中分东西落座的时候,要按年龄大小,出身尊卑、亲戚远近等,从上往下依次排列.
民间格言说:“不学书也要学坐”.在蒙古包中如何就坐,历来被看作是学问和大事.不论什么客人,来到别人家一定要单腿盘坐.包西就座者,应屈左膝;包东就座者,应屈右膝.不仅客人要这样坐,主人看见客人进来以后,也要采取这一坐姿,坐于迎客的座位上,以不彼此尊重.女人在客人面前,多采取一蹲一跪的姿势,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友好.蒙古人平日在自家睡觉,主人同他妻子睡北面,家中长者睡西面.如果睡不开,需要在东面睡的话,一般让女人睡,客人来了以后,要把最好的地方(北面或西面)让给他们睡.
就寝时不论客人和家人,不能将脚伸向佛像、灶火.睡在西面的人头朝北,睡在北面的人头朝西,睡在东面的人头朝北.睡时,须给来客专门铺新毡,准备好枕头被褥,请客人人睡.来客、长者、主人睡下以后,其余家庭人员才择隙而寝,不得先于客人而睡.

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

全部展开

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 。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因为很容易拆装,有利于放牧时搬迁流动。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蒙古包成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起帐篷。
蒙古包也称“毡包”。蒙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一种用厚羊毛毡制成的圆形凸顶房屋。分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牧区多建移动式。通常高约2.5米,直径4米。包顶有圆形天空,通烟气。包门小,朝南或朝东南。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于游牧等特点。
目前蒙古包大多用在内蒙古草原旅游区,有着蒙古民族特色。并发展特色农业。

蒙古包的组成部分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1.蒙古包的架木: 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乌尼、哈那、门槛。
(1) 套瑙
蒙古包的套瑙分联结式和插椽式两种。要求木质要好,一般用檀木或榆木制作。两种套瑙的区别在于:联结式套瑙的横木是分开的,插椽式套瑙不分。联结式套瑙有三个圈,外面的圈上有许多伸出的小木条,用来连接乌尼。这种套瑙和乌尼是连在一起的。因为能一分为二,骆驼运起来十分方便。
(2) 乌尼
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蒙古包的肩,上联套瑙,下接哈纳。其长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木质要求一样,长短由套瑙来决定,其数量,也要随套瑙改变。这样蒙古包才能肩齐,能圆。 乌尼为细长的木棍,椭圆或圆形。上端要插入或联结套瑙,头一定要光滑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那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哈那决定,一般卡在哈那头的丫性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齐为准。乌尼一般由松木或红柳木制作。
(3) 哈那
哈那承套瑙、乌尼,定毡包大小,最少有四个,数量多少由套瑙大小决定。 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性:
其一,是它的伸缩性。高低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套瑙、乌尼那样尺寸固定。一般习惯上说多少个头、多少个皮钉的哈那,不说几尺几寸。皮钉一般有十个皮钉,十一个皮钉等等(指一个哈那)。皮钉越多,哈那竖起来越高,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小;皮钉越少,哈那竖起来越低,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大。头一般有十四、十五、十六个不等。增加一个头,网眼就要增加,同时哈那的宽度就要加大。这一特点,给扩大或缩小蒙古包提供了可能性。做哈那的时候,是把长短粗细相同的柳棍,以等距离互相交叉排列起来,形成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小网眼,在交叉点用皮钉(以驼皮最好)钉住。这样蒙古包可大可小、可高可矮。蒙古包要高建的话,哈那的网眼就窄,包的直径就小;要矮建的话,哈那的网眼就宽,包的直径就大。雨季要搭得高一些,风季要搭得低一些。蒙古人四季游牧,不用为选蒙古包的地基犯愁,这样的房子是无论如何不能比拟的。由于哈那这一特性,决定了它装卸、运载、搭盖都很方便。
其二,是巨大的支撑力。哈那交叉出来的丫形支口,在上面承接乌尼的叫头,在下面接触地面的叫腿,两旁与别的哈那绑口叫口。哈那头均匀地承受了乌尼传来的重力以后,通过每一个网眼分散和均摊下来,传到哈那腿上。这就是为什么指头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压力的奥妙所在了。
其三,是外形美观。哈那的木头用红柳,轻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走形,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哈那的弯度要特别注意掌握。一般都有专门的工具,头要向里弯,面要向外凸出,腿要向里撇,上半不比下半部要挺拔正直一些。这样才能稳定乌尼,使包形浑圆,便于用三道围绳箍住。
(4)门
哈那立起来以后,把网眼大小调节好,哈那的高度就是门框的高度。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人得弯着腰进。毡门要吊在外面。
(5)支柱
蒙古包上了八个哈那要顶支柱。蒙古包太大了,重量增加,大风天会使套瑙的一部分弯曲。连接式套瑙多遇这种情况。八---十个哈纳的蒙古包要用四根柱子。蒙古包里,都有一个圈围火撑的木头框,在其四角打洞,用来插放柱脚。柱子的另一头,支在套瑙上加绑的木头上。柱子有圆、方、六面体、八面体等。柱子上的花纹有龙、凤、水、云多种图案。王爷一般才能用龙纹。
2.苫毡的裁制:
由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门、毡门头、毡墙根、毡幕等组成。
(1)顶毡
顶毡是蒙古包的顶饰,素来被看重。顶毡是正方形的,四角都要缀带子,它有调节空气新旧、包中冷暖、光线强弱的作用。顶毡的大小,以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决定。裁剪时,以套瑙横木的中间为起点,向两边一乍一乍地来量,四边要用驼梢毛捻的线缭住,四边和四角纳出各种花纹,或是用马鬃马尾绳两根并住缝在四条边上,四个角上钉上带子。
(2)顶棚
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盖乌尼的部分。每半个像个扇形,一般由三到四层毡子组成。里层叫其布格或其日布格。以套瑙的正中心到哈那头(半个横木加乌尼)的距离为半径,画出来的毡片为顶棚的襟,以半个横木画出来的部分为顶棚的领,把中间相当于套瑙了么大的一个圆挖去,顶棚就剪出来了。剪领的时候,忌讳把乌尼头露出来。苫毡的制作讲究看吉日。裁剪的时候,都分前后两片,衔接的地方不是正好对齐的,必须错开来剪。这样才能防止雨水、风、尘土灌进去。里层苫毡子在哈那和乌尼脚相交的地方必须要包起来,这样外面的毡子就不会那么吃紧,同时也使蒙古包的外观保持不变。
顶棚裁好后,外面一层周边要镶边和压边。襟要镶四指宽、领要镶三指宽。两片相接的直线部分也要镶边。这样做,可以把毡边固定结实,同时看起来也比较美观。
(3)围毡
围绕哈那的那部分毡子叫围毡。一般的蒙古包有四个围毡。里外三层,里层的围毡叫哈那布其,围毡呈长方形。
裁缝围毡的时候,比哈纳要高出一乍。围毡的领部要留抽口,穿带子。围毡的两腿上也有绳子。围毡外边露出来的部分要镶边和压条。东北围毡和东横木相接的地方用压条。有压条的围毡要压在没压条的围毡上面。围毡的襟没压条,也不镶边。
(4)外罩
外罩用蒙古语叫胡勒图日格,是顶棚上披苫的部分,它是蒙古包的装饰品,也是等级的象征。
裁缝胡勒图日格的时候 ,其领正好和套瑙的外圈一般大。胡勒图日格的腿有四个,和乌尼的腿平齐。外罩的襟多缀带子。它的领和襟都要镶边。有云纹、莲花、吉祥图案,刺绣的非常美丽。胡勒图日格的起源很早,从前一般的人家都有,后来才变成贵族喇嘛的专利。
(5)门
门,原指毡门,用三、四层毡子纳成。长宽用门框的外面来计量。四边纳双边,有各种花纹。普通门多白色,蓝边,也有红边。上边吊在门头上。门头和顶棚之间的空隙要用一条毡子堵住,有三个舌(凸出的三个毡条),也要镶边和纳花纹。
3.制作带子和围绳:
蒙古包的带子、围绳、压绳、捆绳、坠绳的作用是:保持蒙古包的形状,防止哈那向外炸开,使顶棚、围毡不致下滑,在风中掀起来。总之,对保持蒙古包的稳固坚定和延长寿命都有很大的关系。
(1)围绳 围绳是围捆哈那的绳子,用马鬃马尾制成。分内围绳和外围绳。把马鬃马尾搓成六细股,三股左三股右搓成绳子,再用二、四、六根并排起来缝成扁的。这种围绳的好处是能吃上劲,不伸缩。内围绳是蒙古包立架时,在赤裸的哈那外面中部捆围的一根毛绳。哈那的压力很大,内围绳的质量一定要特别结实。内围绳一旦断裂或没有捆紧,哈那就会向外撑出来,套瑙下陷,蒙古包就有倒塌的危险。外围绳捆在围毡外面,分上、中、下三根。围绳的颜色有的搭配得很好,搓出来是花的。外围绳不仅能防止哈那鼓出来,还能防止围毡下滑。
(2)压绳 压绳也叫带子,分内压绳和外压绳。立架木的时候,把赤裸的乌尼横捆一圈的绳子叫压绳。内压绳蒙古包内有四或六根,也用马鬃马尾搓成,较细。这些压绳和乌尼压绳一样粗细,防止套瑙下陷或上翘,是蒙古包顶保持原来的形状。
外压绳分为普通八条压绳、网络带子和外罩带子三种。普通压绳比内压绳要粗,外压绳用在苫毡的外面。前面四根,后面四根。网络带子和普通压绳不同,套在顶棚上,从包四周流苏一样垂下来。尤其是顶棚襟边的制作更为精致,垂下来缝压在围毡上。外罩带子是有外罩的蒙古包才有的。有外罩的毡包不用其它外压绳,外罩本身就起了包顶压绳的作用。外罩与其说是苫毡,不如说成是压绳更准确。外罩脚上、领上钉的带子,将顶棚的襟、锅捆压得更妥贴,大风吹不起来。
(3)捆绳和坠绳
捆绳是把相邻两片哈纳的口绑在一起,使其变成一个整体的细绳,用骆驼膝盖上的毛和马鬃马尾搓成。坠绳是套瑙最高点拉下的绳子。蒙古人对这根带子分外看重,用公驼和公马的膝毛或鬃尾搓成。大风起时把坠绳拉紧,可以防止大风灌进来把毡房吹走。
4.哈雅布琪:
哈雅布琪,是围绕围毡转一圈将其底部压紧进行封闭的部分。春、夏、秋三季主要由芨芨草(枯枝)、小芦苇、木头,冬天用毡子做成的。暖季的哈雅布琪是卷成一个圆棒形的,无风天折起来放好,有风时围上。冬天用的哈雅布琪是用几层毡子摞起来做的,上面纳有花纹。

收起

你还是实地考察下

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由于包顶是圆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时候,把蒙古包的顶毡盖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球状封闭体。因此它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安然无恙,再大的雨也不会漏进包里。...

全部展开

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由于包顶是圆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时候,把蒙古包的顶毡盖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球状封闭体。因此它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安然无恙,再大的雨也不会漏进包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