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体会与理解请写出看了《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后,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深入的体会和对这篇课文的语言进行评价..要300-400字!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4:39:45
荷塘月色体会与理解请写出看了《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后,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深入的体会和对这篇课文的语言进行评价..要300-400字!急..
x}r*˵xCsNtt[N@ !%$@BW@7)6U<z9vutb{ QY3e1g?:|XxY/I5 {5MnKbK r`isf4Qpyvl]o0?~5<~jWpS&ooXJGֿ?N'׿OJݶܽd= ^Tp=Y<ݘzRĀH>ߚ򥷞wMݶGo~L_d`f m$h_L/={^~x{iz~lڷ۷Ub m-dnuɓgz23B,sy rågfu|97L k0Z/ڦ+Z8 %y^!c+֓ L~S;G>_a^fPF3 n¦=.Y G-ORc~Yų),\w[pBzg!y'3RmϾpI`=`&Sic y]U_v1el4fƠD]|˥1>Z#/cΜy ?xY/D܊&Mg'U&}Sܥa\ysFӛ&'D?dnC='4746~ 2{\c0O!L*xkG`ޣBZ{Ljqsvg2$F[˛>=R#ӕN<_3?RkKYbQQ׳z6L/ͯs[O/ҡ)O%{kșS/BųSY6X\RΨx6!|!M> M{L?M ։fϖ1T GWsQkntf?֋=J}0uQ|X8ٍGw;@gJPu/Ch +l㔭v":p026|♧;󴿞?B,[7HRrͼochetVgpt+8vp5stOxQlY_|cTe)]L|{ve[/x 1hn&lt)sv|aqI3 A(^Us=CWك_ד਌)q{7`ݖ0,A!gs<+tWQÈ!|O(:|g!셆& ;woϞ:0HF)Ӆvտwde:MpcOSp9]4եcFj,a mûbX5L?\wRڜ]cѶV ;>]|[*suA2"'꘽Ţ. eaebx0Ͽ!?Jj|tu8qKPBP2C6w{4aB,$8ք-<  F=gn?Kwo`κ:.rL|< ߂L X?uOmrb/xVn;c]PԘLk)pj==[8j;fܷW>{y`5r1uNGA}=Ý߄d̝T LPX Lq=·$]ʾsjz+}}= }ĢmaT@|FJ w~8bvCL+Y<tL_| o=? l0J:NqS/G]d#TE_/W^"< {;fpZ@4|){e.?Zjo(^S1^C>O“vjؤᝃ4t\؝][##:yH;V 1g`]XOA3 s#A_&|\MbDͯ?jx V눰j q\X}QBzu!Sb V iԙ' Q.|\znlUG C$s9[ӹk>nhaf20;80ّG?_J9nx۾ ۧ&i0 <`r1g HCuktK0~9:YrEL0dpSúdf(&]\l PYaI;'%dN9YNpE 9e Q`]a~J&aGf vDk4B{9pp % ea6p2K_7 Y4!^&5)6 ԯ༠>e^@V A.q T q+CdK `7s&gW4K,>샊ң 5#7U%72$ڂqy ti3E^ 1>~xJ_G&-,ym8XG[.|!~ݘ2s([$eq(tƩ1f3Ͼ=nܾ`0s2JLW6GtcZKͨD*'H^2dX.9a:}qBf=`8tIrqIJ9;Wtk&;a03qשp0g^\4o=_-SաJqv8%>;̔7BEV;0C6g$c늷cىtN&& ($JaPƙWl@L(R{v]fAAjASBQOrgufjJk/EY? sr0v@z"\U'|'V{/n ]S-Hb,,KIy0>G44+) S9`_1 ~:\bɕ*hz|S_Pdi=OB<[Ա) 'Ds鮙a=~=Dp涓b:Z V t Td,fFL'y~B M`_l3ˑۢ¬LPQS,-䫞n iVoǤt)*1Oo}3>'Tzpa dw#/="vq3K'SQnLʹ}꿅 ,֜xo'-~T/!<>r`fz2fuBIt!|q}-?|;S)7?fmlܝ=N2bpN΋.}qzDܐѸ# X7Yy3fB_FeYg= x.G<Z^ԜޛGtLN^šyVu;l%f7+W*xg"L(D{M)UYM$cf{?4ss83IIPna_'ikx"A(tsԦC{w@ځnu!V4(/_5[ `*cTݙOΠ~=ȁ`3hlQs-mgkOƊ̛:eGTk9Z ԗ^=}ZfNkM./h"9FC`@ )x j.WuO]|C,ϧԺ ZL66'AR{fo( G`O^5HCjvWZ<R@-uQaf-A#UM ɨV}IJ6-)Rn_u KFa6%s!xE-X,SGߕlZH y؁Cșp1 L$fr/x)^0=Z#*˴D(ukFmqKk Y\sagf>ZO%oAkt )ɖ#ٺ}&.[O C_*\hpݓPbmE{hY"zg-&]PX2!K _ s<2=o& 8r"껔sd7#)uA/_v mRT鑏I?;7ЄIٗy|zGOET];F(_@ןW) '-6"*qQ chC8xJ0mE(5]7p,a<F cHrQ̈ۜ4Paedb(2<e|~Uv)Ps#Ej~&>YPl$"vt\-ov陓\^)"5å{11VՕ2s'|,kb :KaAri[,h}lq~` gЌ xXB¡Z|sl20hxb _ _6? —rB+o ?:3noEa<Ͽt͔ wC6ʙX0\U%^g;:C4QTk4E~~iަLпٝ xl7EBC:],FsXC'|ta)GVYLOgRE[Ru$=9 1 mIifKG=ft{BM3]֒J/+iqFcq<;s|AWҡK5)y II# $$IWѐcԓ2r+D_OC2؞l="6_koJn7ݟBeR}Exe߶Fm_;Rv>!C!I$ؾH78h,|V٠a_of&ˤ}P.=$Ŏ}zJV(U&gfLƿqL;c{u>.YlrtajyiB9٭qkH\\|N2pG.uv= dk ^Y}'&"_04WP|m6eO˛Œjt15l}c5TᇠV GoӱF1R0o ӵ~O_lf3Ҹ@j,V& CΗaEܩ=I8 (8sXYpH7#&c!1j3!6N]nKOz`K ]ˑe(J-Dcjd_zJYPt*P:Ln/%;ڟm~m] ?\3V2[i=#v׳dZ;τ(V@ÛtY)r_Z g% vIJ+D Ixx7O!O/}ӯ^lWnz$ES'$-8b1zhLEh~p%/(v,dtLVxRy]ֿ@f[hS!I,/+e(7(FγkTE>%'3$X܅߭JGSvl׆PA3 | 60P'꾄"?`ǝ=ǭS桎3ad273{SdÌHɹ:,F 1j7$8%-/X~{F=[zBD zK"I!|1`vתѴ[u+BqzI<2egG} zHPb^rq"a>Q)f-5H OڌXKoQ* !>O7PWl/<&_A.k'ҝ}W q:6n昏kZ i',k̍Iǿfvը= *TIe nkd N9Z"ZЕ($3$E@9M#ΨbNE#wm5bE$ g"[Np4!2]j1VM)cZX^ED=jjf_, VXkIp֓zR<±nd㷄I!MnWHq$U&,CI96 ΃T"P3w\pM)lXs>u+4 iPx w.my'9hKn2FlOMɗvz撬=+'<"۾IvkoHv{07A6<8 ڡ̘yMrRrͷ<ي'Bߗ|+Y@m{q$OkO $ʷEЬcyHܑ˃E,qFGV6ح`qyZes g 'UgfUOG9S|~g}wv"CNkx26ť(Tp]-|ee=!wvȷYxU# !Q5}>dǧGZ*qf#E[LLKT.惞(F6AYKZxB!}&wI=zZp7ągLcX?vb*TL*ͣ Urj/)=N%zxzUudVoaz CÉ]-U+bd]r^{2l)+ȤnЙ+1$>u,)=쏔PȊ! "n+6k₌>)}_[da{8~(8JOFhбt8܆舸t<۸fbɆ^|d.J\G :p?JHZ* s0$5{7E6-8JZW Zkv }$bMHTi$7܄xaTFJ$.*bcZo&rZ6s>`skWY/NG Vh#({)~7!2dM܁:wSk3wSVy5=4@d)srLGkCm?d_o(GH:E'ۙ0 "AA]2ܒ?jak4F{ͤQ/v>k4 _SXD{WkQowh2>EŸ=zd(wݗ9םܜ%)[֑  `>ќE/= EsH6l{ 9>Xw${{ wCD>T$* %xzZ=An; Xmç& _JZSOK'q";*yWT|EF$rzTwy}D tvn.^&.꘢ S^]ů3 J)ȝ;fޑJIH}"u/gFG i*ᵥGC-|j_s\gZIr5-95M ivyׂ Z1}`ܰ 8 KWJhϠ9NC:xVWopZOG7I"c{^d 55iAq#~_eƶU& [G.ڮ\}x2lWx^pwH4rK1+ pe|QQci]4BV0p;{~xOh{!b\ŠEn՚ sO˂  ӯ XԲ+m3mOؤ<?gq?܎^J"6?uX audlVK$`t5?&78, /yՓr޿KBNjop+G/XP`WiQp߱F;taY0Gm=k`ٰ\Ym{@1j#XjzyaMsayM 89kj刧yT~rwkm4CՁ^;PiYHîPTqw4s)PK—)U?[盫iJ.7:U٘Wњ}*M Ә-Rd7lJl--'.~:UM{4dNwޘ"7ZU5rsn-Ѻ> Q(Ђ.=WzN^dx *\p6u75o x]ԩ&Nf<]Ÿ|X¼w UnFZ6' WI}{X44qF Kֿ5A"Ձի:~cVͅR(K'OBǟFpmqz#>C?g>xw$= [of'8団U0O$Gif^%w Vm D!Kln)I*ea£~ɖRw`Yvjz샑cr:⨔nJ&?oOC%&_HMؓVz&%4ҎkWF%raŻkҿZߖnjI|(WF~eNȟ6?:EnؾYi@zs'N}q1*bw/==f6>##eG:wj^{\WޥcЎ'Q͓T=:?<]jrld$=^Y;i$ 88zv0뇸-vJ~iGs[;I/@(

荷塘月色体会与理解请写出看了《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后,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深入的体会和对这篇课文的语言进行评价..要300-400字!急..
荷塘月色体会与理解
请写出看了《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后,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深入的体会和对这篇课文的语言进行评价..
要300-400字!急..

荷塘月色体会与理解请写出看了《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后,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深入的体会和对这篇课文的语言进行评价..要300-400字!急..
朱自清,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以其朴素、平常、深沉和饱蘸真情的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坛的地位.“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为光辉绚丽的篇章,应属他的抒情小品.作家的名字已经跟他的抒情名篇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蔡清富《〈朱自清散文选集〉序言》)《荷塘月色》正是这样的美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饱蘸着感情浆液的彩笔,情景交融地抒写了他特定时期的心情.”(同上)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达到了情与景完美的统一,织就了朱自清散文中的一精粹.
作者一开头就这样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正是本文的文眼,主旨所在,整个文章中都渗透着这种情绪.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又发动了“四·一五”广州大屠杀.朱自清曾这样评论道:“近来广州的事变,杀了那么些人,烧了那么些房屋,也许是在恐怖的开始吧!”“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罢了”,“那里走”这个问题,“只要有些余暇,它就来盘据心头,挥也挥不去”.(《那里走》)作者对反动派的暴行极其愤慨,但又对革命抱怀疑态度,看不清革命的前途,表现出极度的彷徨和烦闷.接着作者说夜已深了,孩子们都玩完回家了,“我”自然想起那清雅幽静的荷塘来,“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披衣出门,沿着“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走向荷塘.更深月淡,杨柳蓊郁,这可人的景色怎不令人忘乎身外呢?世界是那样的令人窒息,何不在这美景中赢得片刻的逍遥?正如作者所说,“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如果说以上是“我”刚刚进入景色,那么下面所描绘的“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则是作者完全把自己融入了了这“荷香月色”之中,完全“超出了平常的自己”,陶醉在这“荷塘月色”中了.对“月下荷塘”作者写到了田田的叶子、零星的白花、塘上的微风、缕缕的清香和叶下脉脉的流水,行文如流水,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如轻风送来清香一样清新舒畅,又像密密的碧叶一样醇酽醉人.对“塘上月色”,作者写到如流水的月光、薄薄的轻雾、淡云中满月、参差斑驳的树影,用轻柔的笔触,皴画出一个朦胧的仙景,“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对于本两段精巧的结构和多姿的笔法等这里不作探讨.)
醉人的美景完全是作者超脱中淡淡的喜悦,然而景转位移,这片刻的逍遥也应付被打破.以下作者的笔锋略一侧转,景与绪便开始了偏移.全面地观察荷塘的全貌,难舍塘中塘上的梦景,却也感到了身居景外;塘外的“远山”和“路灯”虽悄然无言,却引出那淡淡的愁绪上心头,“蝉声”与“蛙声”也就难引起人丝毫的兴致,只感到缠人的烦闹又伏上身来.
于是“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的情景是详和舒心、热闹有趣的;刚刚领略了超脱的喜悦,怕敢触到那被现实折磨够了的心弦,不能不“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对于“惦着江南”,作者在写此文后两个月曾说过这样的话:“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因为平平常常,正象‘胡涂’一样‘难得’,特别是‘这年头’.但不知怎的,总不时想着在那儿过了五六年转徙生活的南方.转徙无常,诚然算不得好日子;仅是一要说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时候容易深切地感着.”表明在白色恐怖的年头,作者深感到世态的炎凉,因而特别向往过去在江南生活的“人生味”.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以此作结,似是自然平常,实是冷水浇下的一激凌,使“我”完全从那种超脱中惊回到现实中来,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绪又袭上心头.
《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以感情作文章主题思想的根基,又作其内在联系的纽带,构结了一幅淡雅恬静的“荷塘月色”图,融进了他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抒写了他微妙难达的心绪,塑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的经典,也非常的感人,我非常的喜欢.读后,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高大的父亲的背影-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写得是那样的贴切,是那样的真实,让人不得不潸然泪下.
有时候,我们只能感受到母亲的慈祥与关爱,因为,母爱是伟大的,其实父亲的爱也是同样的伟大.也许,有时候你甚至感受不到父亲的爱,因为每个父亲表达对子女的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严厉的(严父慈母就是这个道理),有的是内敛的(其实是关爱孩子的,但是却不表现出来),正如朱自清的父亲一样,他的父亲对他的爱就属于那种内敛的爱,有的是……
因此,每个子女都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否则,就太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了!因为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愿天下的父母都永远健康快乐,愿天下的父母都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愿每个家庭都幸福美满,和谐安宁!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段落大意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
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
2.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
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
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从到南京时”到“……太聪明了”):
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从“我说道”到“……又来了”):
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主题思想
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
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这种社会虽然早已不存在了,但记写的情景,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
写作特点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
这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关系.
因为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半生潦倒.
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
当时父亲的心境不好,儿子的心境也不好.
那么,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1.民族化:
《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没有《背影》语言的明丽典雅、古朴质实,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
2.简洁:
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
3.朴实:
《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
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
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
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4.感人
语言平实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文白夹杂:
文中出现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础,当时的语体文中常有夹入文言词句的情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中使用文言词句,可能也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有关,
例如不说“失业”或“丢了差使”,
而说“赋闲”,似乎“赋闲”不象“失业”那样刺耳和使人难堪,有失体面;最后一节既因父亲来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见真实,也因所表达的尽是家庭和父亲的困境和沧凉的心情与复杂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许多文言词句,这也笼上了一层时代赋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殊语言色彩.
在写法上,《背影》的主要特点是白描,作者写父亲的背影,描写那买桔子时过铁道的场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
所谓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 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换句话说,白描是用叙述的方法进行描写,达到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
《背影》中作者白描的技巧很高.请读下边的文字: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
作者记写了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
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
作者没有什么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极朴实的文字,却生动地勾画了父亲的形象.
那父亲送行的一幕,是发生在八年前.作者用白描的文字,极为传神地把当时的动人情景再现出来,我们不能不佩服朱自清的描写技巧.这种笔墨,乍看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起笔似觉平淡,实际上却在平淡中显露新奇:
为什么“我”最不能忘记的不是父亲的音容笑貌,而竟是他的“背影”呢?这就造成了悬念,使读者急于要追读下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追叙.“不相见”三个字也颇具深意,读到后面就会明白.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
因为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一般而论,人若处在贫困潦倒和无可奈何之中,往往寄幻想于外力的恩赐,希望化险为夷,又重新踏上坦途.父亲被生活所逼迫,故怀着“天无绝人之路”的侥幸心理,要到南京去找差事.实际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又加上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得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在饿殍盈野、难民云集的时势下要想找个差事,比登天还难!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先交代了这次分别时的家庭境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旧债,又借新债办丧事,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出外谋事,儿子离家读书,真是一次悲伤的离别.这些交代讲明了这次父子分别的背景,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哀愁的气氛.对深化主题起到了成功的铺垫作用.在文中这样的铺垫还很多.如描绘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之前,先写父亲亲自送儿子到车站,照看行李、拣定座位、嘱托茶房,写这些细心照料为下文具体描绘“背影”作了铺垫.
南京“勾留”不是本文所要叙写的主要内容,况且作者本也无心“游逛”,因此只一笔带过.
到了浦口车站,父亲忙着为“我”照看行李,又为“我”雇请脚夫,还亲自送“我”上车,并拣定一张座位.已经照顾得如此细微周详,父亲还有点牵肠挂肚,于是又不厌其烦地向“我”嘱咐一大堆像叮嘱从来未出过远门的稚童那样的话语,以致“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作者如此细针密线地描绘父亲的行动、语言、性格,突出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和关怀,把一个慈父的形象真真切切地树立起来了
对父亲爱子的至情,“我”当时竟未能领悟到,以为都是平凡琐事,“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现在省悟到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这才自责“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自责,说明真正理解了父亲的爱.表现一种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的内疚之
父亲已经送我上车,什么都关照到了,我也劝父亲“你走吧”,父亲又有要事,但还要去买几个橘子,父亲就是这样疼爱儿子.
买橘子为什么感人?
因为父亲穿行铁道爬上爬下相当费劲.行文至此,在平实中又见曲折,把文章推向抒情的高潮.
“我”的第一“看”,从看中担心父亲的艰难,是预示着下一步的“看”.“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我”边看边想:走到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爬上,父亲是个胖子,自然费事.这样,既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又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以便烘托其困难辛苦.
父亲买桔子为什么费劲?作者先作了交代.句句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一定要穿过铁道?因为卖东西的是在那边月台的栅栏外.为什么穿过铁道费事?一则“须跳下去又爬上去”,二则父亲是一个胖子.
重点描写,细致刻画.写看见的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 语句不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样感人至深,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的第三“看”,是饱含着热泪,热泪欲滴和热泪下落的“看”.“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泪眼模糊中的背影,这是爱子敬父感情升化的背影.
这里,对前面具体观察作了简要概括,是储积力量带有深厚感情的落笔点题.这里,用视觉中的背影和触动中的泪下,表现我的心理活动,以此烘托父亲买桔行为的特殊效果.
第二次流泪,因为感动.
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表现在他老态蹒跚地为“我”来回买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
这个背影写得所以感人,还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情.作者当时是20岁的人了,上文又几次写到自己对父亲的行事不以为然的心理,而现在“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正是因为这背影太感人了.这种父子间的感情是十分动人的.用亲子的感情最能有力的烘托父亲的爱.这一笔特别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当时作者想到的一定很多,但是一概不写,只用眼泪烘托这感人的背影.
“怕”:怕父亲见了伤心;怕别人见了呢?难为情吧.
在写父亲返回时,对于过铁道、爬月台的情景不再详述,代之以父亲“散放”、“抱起”橘子的动作,来表现上下月台的过程,父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下,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把橘子放下又抱起,一点也不怕麻烦.这样写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重复.用“抱起”和“散放”,还表明所买橘子之多.
他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用几番辛苦买来的橘子,连一个也不品尝,全部留给儿子受用,并因此感到很轻松.在父亲的心目中,儿子就是一切了!这里,慈父爱子的至情,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这“衣上的泥土”又补充了前面爬上爬下时的形象.
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这一句又道出了为什么父亲不肯让我去偏要自己去的道理: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觉踏实满足.同时,作者不是通过对话而是通过动作刻画人物心理、感情,表现父亲虽说心情沉重,但因为怕儿子难过,只得强抑离愁,“扑扑衣上的泥土”故意显出“心里很轻松似的”.
最后的告别主要用语言描写,写直到分手时,父亲又对儿子叮嘱:“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最后又几步一回头,嘱咐我:“进去吧,里边没人.”这时还一直为儿子在旅途上的安全而分心.叮咛的话语,虽朴朴实实,但感情深沉.
“混入”,准确,因为车站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这样一位至情至善、爱子如命的父亲,当他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时候,作者当然潸然泪下了.
末了再提背影,对父亲已有了深切的理解,这回的分别就感到特别的怜惜、怅惘、依恋,以“我的眼泪又来了”结束这一段,更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
淡淡的哀愁,此处可见一斑.少年,即现在说的“青年”.
父亲外出谋生,东奔西走,结果家中光景还是“一日不如一日”,“老境却如此颓唐!”据作者在《笑的历史》一文中说:当时家里负债累累,“连利钱也不能够按期付了,大家便都不肯借了;而且都来讨利钱、讨本钱了”.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在中外反动派压榨下的小有产者虽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这几句照应开头,父子俩虽相隔千山万水,但心有灵犀一点通.特别是父亲,不仅惦记着儿子,而且还惦记着孙子.
读到这里,我们才了解父亲百般爱“我”的全部用意.近两年来父亲之爱“我”,除了人的本性之外,社会给他无情的压力和磨难,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父亲在贫穷拮据之中,回顾自己一生的坎坷历程,原来尚能“独立支持”的小康之家,随着时间的流逝,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至破产了,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呀!痛定思痛,既不敢回首往事,又不敢瞻望前途.
希望在哪里?光明在哪里?饱尝人生痛苦与目睹世态炎凉的父亲,只得靠儿孙们出人头地,寄殷切希望于未来了.
儿子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之泪.
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文章开头回环呼应,进一步突出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的感情,写得凄切动人.
收束全文,余音如缕,情长绵绵.
很平淡,甚至过于拙朴,但细细品味,却感到质朴中含着真情,其中蕴含着一股感人的力量.朱德熙先生说朱自清的散文,“于平淡中见神奇”,我们从《背影》的描写中可以得见.
白描的核心就是“真”;实际上,真也正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本质特点.现在分析散文,常常分析它的意境,这是不错的.但对《背影》却不能如此分析.在一九四七年,当《文艺知识》的编者向朱自清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回答说: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文艺知识》连丛,第一集之三)
作者这几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背影》写作的契机,而且说明这篇散文是完全写实的,说不到意境上去.以白描的文字,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都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表现出来.这感情真挚、强烈,又表现得恰到好处,父子间的至情被作者记写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怕是《背影》长久不被忘记的原因.我们分析《背影》,用不着去探求它的意境之类,抓住内容的真实和感情的真切,就能深入了解本文的好处.一个“真”字,是把握全篇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