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版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22:52:47
课改版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x}Yo#۵_ H-b\A^`$@7'<('f<Ԝ4rD{WՓBo]"%96@vS=o l׻^.ka/y%a'ig/?W~s#8{,NO.)]°{`KewǬI_;v7faäwS4]3I8J;yn{9 ;ynu3ᣁ؃~7}S9.Ӱln<&1&1yS%ln$L9XO%z :AMK]yF {[&c.;`#x l/:d 7bd~2==vYAF4m5~6=(޹vl [w5}v]^?W=o8Kr5z$WFՐ/[aP6.z`rצi Lyп[ߟ n #pta`g->xg%M#eoGCJEQsڍ%P1)dG fXJB!8r^Ih6klױcҜ EJ~;y>ɲ3),Ʀm$on`u?aeݻjrא^~?|! >(|p:]2a`:2o^e91|L3N^˄T>lܫafO e7\9 9'*_ipx4)R~*6b&OMP^MunM} 嫄Iɳruô9AgLK2q!"Y>hފ靹!ߓ1mu+: 7/^ Vy5aEd`F>r+ȱ 'A "L3&h-wP8GekŠ3E]fpU:8$vfFMv(ݤo";P:Clm\loq2VDަZ3-)vp(G0H{j~j;K {=pi}݈ O6r[+,/i-Axծ,f lf#ghoM.ַm 7Zh3PmaG_=UTq#'(&p éI?DB{2&M.ˋ(yGuY>Tv] 8A'PBv}jFTZSlTX o61#6xcۇ#nz޹]Njs1=64u@Yu ۭ{@pr#u w'kN&!\o`a?C?[;} nSXVOR N4>~PS3S,4yS44\PLUt:s7#XcnEA29T7 |c,бy 1בέH?2 :7Bd9LS|bAFl** U+OnڐO[d ccBP lM긮2gG)Snq3*(ge> Ӹėm~x^t7FEEXq8;}3h%,9㧶}u2.15.袭ܚrA, lA.Mg:C q<|301.,ogpZm֔s5~ E<8,R x/B:ރ3:X 17 ˜ӑr}WbI.Ŕ|Jk6olWquXkNjj%p f+AoB#ׂ𩠺ι-QDz矟yM*i-8-'?8|2"f~! Uoߩ;R 7vP#v-qF:݁@:Jl[Ng~jv[W7PREn5pCL՘Nddz)2RfV꿀{ 8eTTԬ6 ݸf}Mw1 nIIC$t#41 t"1V/vZ2q+62%sQ$h Y]&|v:8:(Xfӷ㇯ËA\x$@xNy"C-^F^c_;.g' 1cf¨0o n)K ~^#۶|#$\(tV!e-bv=9 9n2/&"+g]]="q Ez^ Ϲ< VO ;HdPVԬ.G-FX~ E&) s/M`,6M]´n:ۃ Z!R .#I(vB,,,C꟪F}װwB։),]~BIsO;50ه6A[}B.ߣPeЩq4bQ|ᄆ_a}rG8ffZcK-d,p00Գo &T$ &eWFc: vw<6/Lp$1)dhuخ?>'[S.҃c$S;Sm)WP(UGzO\R$12VߨB@דg;ϰ& Kt-ppU⻱qԚy~p ֹ=zNGrn;зYty 0@P/3=P`kwBͲ>QF-Ѽ}7LBpse$ %`-&uB8<"ȧ)2 rb c/hiɅ8,B@ \#T2HjQڡ> y{gZn[ Z5[}m*eB/#o-'A 2J)vx}y.o>k4GXrGsHd66Aȿ{pɌc@;<5<`9_A3i)R+jq1H"7[;W vnl}4cjLI#6.&\!u_gŞ=09QbKB$1H"} objaҔoOL}D7x/߸ S$YdPV؊ L;'elNڛ-{H9|5{HxºQNH@w`$pW:lڻgOńT 'W`EX$yKһ~6+wvbhRhM =j|b]ՋqI&gX&!I;b MO[p!a$ӑy$ szJ!ZۤLG&v2A h\d%P970ZfC %Bt֥^1Ǭ~3KU[["$1#=v.% ao,eO< Q9* }fZ"x`Y&\Z{:xp^5}׻SЂvB[%PPPt*nMsJ0#Q F]5K L|krL@]lox{AfU;W:mwkJ_^o sHcCI!Nn#ܝ-\am7blqh_Gs4ƒ5 M>͝ u t 08<7AX_ `l @!ِ8zF׷2A'jkS)c/]?a Se1F4CW1{f֧i>!^DEB(.;~ T~¨x\ ^>c.h~5Gȡ ԏM2 >;yퟎӳ`q\MAWjENu6OSV"ExSU["BR4K68S&W Vy\G2OvRu'KtpYjK\ &8Q'm>̍&2t4ɵ3s`aqx4ly%^˓g-<85VB'?77eCh>ૈg>}?,g/WXVX#}@ȟޓu'$Frn›oO-{ ovk_|o]e$6#cK#rgΫҤ`!UmkAm42*I,Ndaev:&ӇՒ#|{cv%NJЪ9Nr6E2ˡޗ#詈%g0zנKDjd%!W3uC!p[8yv^Okp5X}<ɩn&bJSb 3Cr~~zJ"N(LUnm4Z^tv}<¤qJcY'&,T#Զcu<`z.L`F I.DkK0}*#'/֜n:u/RK'%Me*{ a"MZ2t#‚83()nL]|w{Q)eh(?o1P*fUS'e‘އv4*,pYq̘0 ~S;o1,b*B5aڤZcznDsnJYH?NdC];;#uZń; 5RSBM|MJ[Kn/фRi1Km'0D)Y+Q´l-NcmPM ;@b1O(<`ቸ4̾1 N҈[aPJRsEhn|?^}ZZ4i-qG$p2X⢺ #1&iՕ^/k}# %wc=|" iX.hwpj!\FI !,ė!F0qDѴ wFq\^}+sr'.bRЧ:L*`^zcXTH~J^SRX5zh/||t-[AG8sAGScAI7fI"k` 7`=1E5.FO}KGU wnȪ3lEoOܔo{L!,f>8z8 Ia3& 5`9Nx+W$b23+ڱF{O%r(`aeD8Nt/f[Tn>`KXws7}Nvgk碿R"iN(}G%7j*x 5ewK靨$3B: qCB=7rP/yO EVIcCkڰR^6`JDY00$k?I(l+I>)e Z&uu<;GQIMV闛IOr9V0BUA䕁𦥟:]K~f6iFDr`o/f$,k## %It$K.߭nKd(-?c4gވTw K E+&DxINo|cL2=nn/s]N=/NFhΤZ|528 ~ƴ*Q:lHrLZr0|ZzUnXEuFKoS:d$5]g QEʯ .tQx!HUlƔ“c]u–A:8qϼΥ%qr|ԡ`Ҕܺw?XM) F%M3*ƚ"`-v>"q lbFf[W#p[3fb4ַM#>OXB \:S@!wƎ:٤2nFG~ hQߞ&Lu߶ևOEcaR qdf΍T& u7zo^~+.no.z$M +߀ŰNPyI^$}$̜y" .R8"sxJ($yiw`rnN#;. 9]v%,89̻)˜S fW v0%3~S&Xx D/;5A׎ 㿃o*-oD tLMݔLdJ?UJ)SГ=$p4{KFVe5}uLg$lǫ?E]m4")~jOޒq/R bO5|m)YԊlsBcFlxv~:/~Z}3{'5onZ\gD}y&IurA%MMCcM-U,j.(0#P.빮T𬿳km?VH%5o}* 7&Yx< d:Z O"ȒW+cݔt78ymG{'5]|YRl2%МQã7|%ނPSi8SKc̠q:#, {eޘ_iTy$7Yb! W҂ȪDa.F 'T`%@ 0#vuӍ4쭀 TQ`c/.8Tt^{=xnԫtLo]] N/<푠C8cx7[YO`0 !ə%l[)8f2̬nca?W۔o4PBmر[)90>鳪^wxӑln.ГPx]{Zm+ND P9Botrb0/Xc\\oo;JS}FJeVf\s֦Ɣ:r9Ojv!9C G}c$C\Iݴ+\т)>chI(%`pU\2/1e3NqF;^b[TιE >kK Ϋi* +~UsHa?Y*Ѝ^ѫULvל!h-%#*sr+%e@q ?WGN~2<>x5*yXǸxom,@RXvdgifn``!Jw) ,R G%hy)8C=gv{V!޷{٦Ig pƭn-N[r+ X>W+hKAȱ|"3"]2Lj=t, ϋ2N&۔])xi!rvCdf)ZbGU-cTZwZQnu`2jڑKvT~F|4Z`h,bX\j/jp'ɛr8'Q9i_ƵǵɇW5 @͆a,8&q,高PG珉 C|-n tn[ISD]0ާ =A(M_psu|# `;wr_&EʫFʨѤ%KoW)&$|쭺 }|O>VyJ;b{Gi@dѐr8i{r@~Zȁ*0,h(^د,[|އv<1)K|g|/xRAN[)&pFefCi6g.1c'>}^Lx%hJ k6Z 65z*%[GߘG#ng1mN1@ S& "H! oЇeZa?E$05z׀`$F7*c kpH9fsR8z\}DsQL4M+PՙQ1 |j[ t6UėxR޵ _U[JܗQhlQ~2u=6vV= xdan l ȭ#mOovp2[T_aZ uѽ/&h3嶌̓uh' ]Key">RlwQ&pӼ_s)CnusZ/@3"^_ؚ _Ե޶us=h1Яmv̀gh5ai3D3k  w+!'i1kJK;ë庼,Kyhv6̛̆pv7cs7hKql]` skZKXut*aNn+(٠5̅2Uo2yYcff?_,h>bd:&e}u[9\ڦU 8ISn7u >$X^i}nMIq y/hHjֿwEeͼgyW;.Aͼ9!*RCa}Ԥ}d#ϴ^r1H&]I<[2\ _p?c{[L< GdTͻ40}VMYnwu;Hr;Z}Nۤo mkPR9< yB+6્dʨŘg8IM&sT5/m¡6ZꁨAˋ8~Q ȭ40!~]"s2=u 17&&El1: l4%;/C!NH/q锬F=h?; [ڗ|f?NOqQ\݇SLHo;͍ԨHp-Hd?')u"i5Z K!\\(l~W(64 Ѵ(@ 1A0?KA3%GBF%iwkm/]}T4LaB|Ӻ}"°3sq|s:8S{̤W'z@qG{=}eB^qmnp~G#i$%,ώUž')Kdly.I5{ -ح;0^"Ƅz8#HN$M2\gQv"I^BvjQ ƔS@R_s:`4]*jڪ9rc%ho~%mGj'ANʬǭQ). z=KZ&.ʮ?Fc5L|OQ};_,ޖĦKi6B &>/t@k/Nu%Nx*:U"a-Bs-0a.M]*%|*$O/}M_IJN"HݙFV|{V}k:+Jl+>1@nv!sJZyNX/afuy8,ZpV(nFM3CBv0*!G\wџ/+~ʝXdVcrٱtq*=SD=rGDZ=Th'y݉^GA΀ 3aU7ZA1ZixLRu$(x!ni}ݗ: kGyg Dy1>΁?O3nzV?"ة6p"}50FVTɼ<'bS}kbo.Qo arm7`>&W};TMxR+'c[|%*<ɠ[RwF݄G%/7dX4ao^ aꍩљ{i=hEa̳935##zVttXbjBGbJ؎P#}B/C׸1ZOeȝE~*WI٘@UJ1R.% C?^X1tԤzUAҿ*ϥO5 ;6g|<ک%e BWW!Eybh0érU׆`m;SaJ+2{ōٙTIqj(yĿкSFm77TBP@Tg>3{fg?J^vz Dq.TNbp܎_ j_n0kj2}m-;'_ﺍ= a

课改版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课改版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课改版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上)
.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
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
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主要经过: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
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
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
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
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④结 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8)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会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
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三单元 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1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4)经过: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争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以罢课为主要斗争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后,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主要斗争方式.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13、北伐战争
(1)1924年5月,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①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②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主战场:湖南、湖北 ④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
⑤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⑥结局: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1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17、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被迫长征.
(2)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解决了博古等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以苦为乐等.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8、1931年9月18日,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陷,共产党员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
1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
②催化剂—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③直接原因—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
(2)目的:逼蒋抗日
(3)经过: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争.
22、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23、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24、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5、为了粉碎敌人“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6、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 (2)地址:延安
(3)背景:抗战即将胜利
(4)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5)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参见P82)
(6)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7、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①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正义,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日是正
义战争,得道多助.
②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2)经过:①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进攻在中国东北的日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由局部反攻转入大反攻.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取得伟大胜利.
(3)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警惕日本军国主
义复活等.
(4)意义: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
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28、重庆谈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29、1940年6月,蒋介石对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0、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1、从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2、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后解放了锦州、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歼敌最多,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使华北全境解放.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4)国民党统治腐败,土气低落
35、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评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错选、多选、不选,该题不得分。)
1. 看电影时,人们在电影院每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银幕向各个方向都发出了光
B. 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全部展开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评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错选、多选、不选,该题不得分。)
1. 看电影时,人们在电影院每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银幕向各个方向都发出了光
B. 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 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 银幕对光有折射作用
2. 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olume)”旋钮是用来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3. 在比较狭小的房间内挂一面大镜子,会产生增大空间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平面镜的哪个特点( )
A. 能成虚像的特点
B. 物像距离总是物镜距离2倍的特点
C. 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特点
D. 能成正立像的特点
4. 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逐渐减小,则反射角( )
A. 逐渐减小,但总等于入射角
B. 保持不变
C.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D. 逐渐减小,但总小于入射角
5. 图1所示的情景中能够推理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图1
6. 人们认识事物时,需要对事物进行比较。物理学中为了比较方便,要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在图2所示的各种比较中,引入的物理量不准确的是( )

图2
7.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驾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 )
A. 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
B. 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的很慢
C. 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速度与飞机的速度一样
D. 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同,但子弹比飞机运动快得多
8. 小红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碗底,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怪事出现了,小红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币。小红想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现象,图3的四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

图3
9.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同一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骄傲的兔子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的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 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10. 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二.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多于一个,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6分。错选、多选、不选,该题不得分,漏选得2分。)
11. 如图4所示光学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图4
12. 某同学看到学校中的一个水管在滴水,马上前去拧紧。在此过程中他突然想到水滴下落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吗?于是他和几名同学找来秒表、刻度尺、数码相机等器材开始了研究。首先他们调整水管阀门使水能一滴滴的下落,并保持水管向下滴水的时间间隔相等。此时他们将刻度尺放在水滴下落路径的旁边,用数码相机拍照。分析照片之后发现,每滴水的运动规律基本相同。其中一幅照片如图5所示。水滴从图中最上面一滴水位置至最下面一滴水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滴下落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
B. 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C. 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D. 水滴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图5

三. 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13. 在如图6所示中,入射光与镜面间夹角为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相应的反射光。

图6
14. 在如图7所示中,一束光(AO)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图7
15. 在如图8所示中,小丑正在照镜子,请根据小丑以及它的像的位置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用符号“ ”表示出平面镜。

图8

四. 实验探究题(16题4分,17题8分,18题6分;共18分。)
16.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下表列出的是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 与折射角 的一组数据。比较这些数据可看出,在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发生折射的过程中,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1)折射角_________入射角(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17.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9所示的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_______ , 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_____________ .

图9
18.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和同学们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们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实验计划。他们首先进行了下面三次实验:
实验1:选用编号为A、D、F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实验2: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音调高低与琴弦、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
实验3:为了选用三根琴弦验证音调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还必须知道表中空白项的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随着探究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他们随后进行第四次实验,验证了这一猜想的正确性。
完成第四次实验后,有同学提出要重做前三次实验,你认为有必要吗?(要说明原因)
回答:


五. 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9. 特技跳伞运动员在做空中造型表演,只有在他们保持相对___________时,才能形成图10中的造型。

图10
20. 在一次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小红两位同学用纸杯和细线制成了“土电话”(如图11所示),并进行了通话。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也能传播声音。

图11
21. 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表示声音特征的物理量)
22. 如图12所示,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说话声音的__________没有将门打开。(填写表示声音特征的物理量)

图12
23. 2004年6月8日出现了百年一遇的“金星凌日”天文现象,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往太阳表面上看见一个小黑点(实际上是金星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24. 一个身高为1.75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此人距他的像的距离为_________m。人在后退时,他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 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________现象。
26. 如图13所示是甲、乙、丙三个运动员跑步比赛中的情景,三块表的示数分别表示了各运动员从起点跑到图中所示位置时所用的时间。从图可以判断出运动员______________跑的最快。(选填“甲”、“乙”或“丙”)

图13
27. 海洋中有一种箭鱼,它沿直线匀速游动600m,用了30s,则它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28. 如图14所示,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60°角,用一平面镜把斜射的太阳光变为竖直的光照射竖直的矿井底,平面镜镜面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_。

图14
29. 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15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物体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图15
30. 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450m/s;用超声测位仪垂直向海底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底的深度是_____________m。

六. 简答题(31题4分,32题2分;共6分。)
31.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由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运动形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图16中有小明、小红、小车、树木、地面,请根据图中所示情景,说明上述观点。

图16
回答:
以小红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可以说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若分别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可以说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是相同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2. 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光污染,这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还会影响街道上行驶的车辆及行人的安全。形成上述光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对此能提出哪些可行的防止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回答:
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计算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33. 在射击训练场,教练员在离运动员17m处观看训练。当运动员开枪射击枪靶时,子弹以75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问:
(1)从开枪到教练员听到枪声,需要多长时间?
(2)当教练员听到枪声时,子弹已经前进了多远?

34. 小李开车时看到如图17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汽车内的速度计如图17乙所示。
(1)你能从交通标志牌上了解哪些信息?
(2)若小李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17乙速度计所示,汽车此时是否超速?若以这样的车速行驶,再经过多长时间能到达香山出口?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多长时间?
(4)你对小李有什么忠告?

图17

【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B 4. A 5. C
6. B 7. C 8. B 9. D 10. D

二. 多项选择题
11. AC 12. ABD

三. 作图题
13. 略 14. 略 15. 略
说明:每图均可分为两部分给分,作图规范1分,光学规律1分。

四. 实验探究题
16. (1)小于 2分
(2)增大 2分
17. 秒表(钟表),刻度尺,0.18,0.15 各2分
18. A、B、C; 2分
80,1.02; 2分
有必要。 1分
第四次实验说明琴弦的松紧程度影响音调,而在做前三次实验时没有意识到这一关系,实验中在控制这一条件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前三次结论的可信度。 1分

五. 填空题
19. 静止 20. 固体(或线、纸杯)
21. 音调 22. 音色
23. 直线传播 24. 3(或3.0),不变
25. 反射,折射 26. 乙
27. 20 28. 15°
29. 甲 30. 1450

六. 简答题
31. 略。
(说明:小红分别相对于前两个空中的参照物的运动形式不同,得2分,否则不得分。小红分别相对于后两个空中的参照物的运动形式相同,得2分,否则不得分。)
32. 主要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1分
防止措施:略。(说明:只要合理均可) 1分

七. 计算论述题
33. (1)
(2)
说明:每问4分:公式1分;代入数据正确给2分,代入数据不正确只给公式分;计算结果正确给1分。若解答过程中表述不规范,可总共扣1分。
34. (1)此位置距香山出口5km,此段路最高行驶速度是80km/h(说明:答出限速为80km/h也给分) 2分
(2)超速 1分
(或180s) 2分
(3) (或225s) 2分
(4)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等。 1分
说明:第4问只要回答的能反映出有安全意识均给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