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啊!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秋天】预习笔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0:09:10
急啊!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秋天】预习笔记
x]r"I۴FOuLOu}ͼv6) /UG_sAʪ 3Yׯ?:RR+ԫ-(j+j9eW.f̮tϑUN#R~`]Wb:XŒ]Y3j#bJT^Vo87T^}jſwoODJW{cq{^\5cH4ʒ}W#+$vR/f^=̭Zޱv0t2rһ.~,W6T6׫w]4B7VTz͒]^#Q|a7m,_f zd هgq-:z; [Vb^VK?Nc:څ~,fYNCOѷ첿wdzkzuQ.v!ICՙuR}-UV/F֑~0o\G2*/q*j^Bޏ~x;.DŶJvzmL br`܎8uR!YX7n$s iL3V^CTD-֛IWK+ NeVsIdz_UK>GخLas3qq &QW+"g2k^NvU Qt g]HBj:mE *unNj\DꬨOSؕ@v]vZ2,@0j#tR#/%&/0~zeݩx:& { auE0ePrhlM)$p-;8p^K.b륄~10bwd@ "NќMDĮE/aPh^mЮl~Hn[G8nV!"v"-?d-SQbvOٱϲcfiX>qRToӜӁ[0bTa UC`-VŘCMPO6.ıֆ~KKUEu=NſX0"aQw(ٔ)ɸt3F4k/;&S!֋*^.c-{.rV>ΟݥՅ ;96n]7銠bUN^p?\a+j>DbgWovގ\W󜂧 a sQub b`Vᑤ1He _65@I*:݁f&Tv Tӻ[ICo=lAҔḟ}kƺ7#%m #RQwmSŷZXa* a (tdW[lUi.𩌏kәQ֏fgd aV0 *4v=ԉNƱp Pku:[\gA½B^Tk8z\]cԜ&sŤ]{wRoc0YWT@W|*ޢ.5lg%$]ȳ?dIܱ?p?}qQ'D/hLZt\qdLz\hg.OI94ɑ͢EL#0`$2_0LiaxKq:q}x-42RyuNu-b}Bʞ\TT'J(V"(ʒu$MSZ0Uv[rЋU9ζE+UĒm+U2!L+xϺH9+0+DQc'҃/wÎw?ov@P2XM|B,(!!{ُrqq!0@bӰE:{[:a^]Ov*79M)mt;I[E8H8ȏTw.aypU{"MعM;WjfZAx" !oGt[d鵚XMoGp@XD=(U;6UuI"CEP{-w֝_tq]b<au(y1zNG*xD'"P(Mao%>\ԍ,8&wFHÖw;vTϟDgo0Fn5*VK>0bfH>P1'P\Ph.("`dBjA!jXtG-:crHd(&6"kmdQ0VVr:qCnjo".ELfNQ.sWӁǭ8z%b7ح< _$jݫ5<|~3=+.O,$[O4tAMǾqXX!E6T#ZfdY90$VF<^3 ʄO)Rb!,ɪ -;$Y]#@-UN@NUNj`I h8oa5"Z V5KRBb o-a/n`$~뇓 [ 6* A٨librˈW/emQ ~M\YX%JeV}_B*AHe^B8f/pW؀q$Ws #vNnr6a h)$6@s)kQX\&^b=azyu9eRs>:m5k^6+ esj9J Cn#4 b5FY/G*øk];y0`e 8 ;mDxa ȅk Uc)),qC $*:IÜ%_0FnK!)sJe^niEuSf9U,wD}f1JmtrdP5>Fx\՜8C?\s$ s:Sϑ|@*uOua)> I{%+l:Z$O {u#gV>LWkC@T;ʥŕMT(݌ 8W9tlmE-'ң3ӿp.ؿL6CzיS"̵yr0L=srfh+5>yl ZF9ytѧ iTrZk䮍 !PU57<"@>"㾱U\ouaUo0 +ߦ 11 r| N$?˛68ћU|_?oxt/|Q| Eq9ʌނn+ mz`x'²juoeo 1{iUZU'5~~_ߓ_"wfcF Q7kqq*\# 9^)c*.Ldi2!w0r[Pp ^_39o酪":h6pQJ:k$2d3z<Ԭj#b똗60M1 DO'2o> 0$BsuɯfLV8 y_f@"TNun9U9*VDM @Q=N aDnӿIF,Rm =^Koai)G3L*⥊0%&1Lc-hm3){ 3q㙴Bnv,2ЁO"ս.a{Ύy\ӯUf=љ#Q*\Ds>$Ǖ6!C֌>f|:W@;v%}@7_W$ 1bXJK*=c539da 3WF0cP&zvɯ:J7NpArhQtxр/ ^se&'gTMb+wR K>ve9Ψ_jXy?[oVU)OfwMo DYd?*`.:ч@v *RцٻBQ_B.QyOr g#h۲ECt_Z356[u- z@{l.̋A_1tJ|= cKrwD!LA/P^AFC%3jξ0DX./t&K e5 ƺjmM/[D߃ڠI'9n¯ }gC?svfW;vikyL~Ṳ]ʾ{ew{ h9n9r‰_#\^.G҇{&Owٞslo=Ir|n8gN? 9g'+$ V:f]85C<ĐL4o ?)l#G{fp H97}'Ub$V=9M]wIg~vS F;IgNŷ}43t*`|_o ﯀UJ0)N[Pe`5/U9xĴ6'4&o} &}Ts.;G"Bu˶JcҼ;=ĪNn#Hp3~k=$cY'p%m!Ȟ$ w | -PNo܉&Pxl+(y؍/R1S>pz0uׇdX12PពN[ԫG} a CI綝S<I"b]&`rbr HKŀD$XrHNS:!ոyq2yY3`TwZ 釄ʬ$ 6I2 3LCy9L^Ou25A>7(0x`zI%[ 3)yq ´_` 3VGU!zF1YBؒs)3R9G& >'ˉEǍ S|:ssダB^umJ%YF('Lj( Om)4dc; Eg-Hl mq |i)-Φ!p#"T d6=L8$Dn^s̥y̥q̌Ay0!"fo7"޼2BNJyKgy{q[u++}ccǃ|Vt:`{W6&R4xT[2ܷ3)gi7O&:y K3J;8Kտ #39t&X+yc 0a.Z @/ rAB |D@T"){'t?>^fRq.Dqeugi ^*6A,71.8>*籊Dq:nMqٖjK|Vwʏ?y9E9 # UD|7E\CZo%,+(#Tw$w\82SG=Gq?G&%Y/DL3H$(QC!'H$THZV*}rOUi0|MMgnjB!Tt)t:bRNn9)o4A=8dԘCOfJrjKTmJJ*:e),Q'0'*YE`/]DY2) 4LFQOmI~\ɉSܨHsg}|97`_eΧ%U;s>ܹ7;9\s~5Iy}I1ٛ˞{Q& =>=8Uf1J#?y @ֈ_Al4n8_]̛ɍr75Gp~9]%e(':J 8hSɎ Hّ tGl£yфy4b=8=R|Y#JN?LH~ɭ?JX("$c.'C\G"LDH͢Er$FJtoF:ޣHXʏt'&dr$%6%9k<[l_uNjfiFꭻ\w h7o.ަ]ͨ>hr뮿Xv_u.ꮻAׯZxJ4Qz]!{@ ވCwa7x5 |L)k+nc[zWEv[%ٍ$e7콅ٹ%_7'ksl/vn<7 %oXwOv E9$9,94W^"BP*GP-p.ts!C /z%:>?GQYF @JzD&EfEEϽ=f_Up'5z@:Fhor/AˎvzG ~ ==;#G}#9ӘGa5:F&5=`nȍ_) G1gbF}9_>M0w'ܾ?z7HvbH7H ïÑ xCbspr;[|Nŷ}430^9*xkz}Q/UtUq_k"륅}酽O"W>Ju }B畾Ԗ)/ew֗b_S^ܗyP:yů/u}ͯ9u>_!}}8٨>uk&or orˁP''ɗ)8OG?˄O4aUO5|Ų*$^œ|1%"َXr_FLxX^I)z⧀Luɔ Je. ҅A0H ] ta. ҅A0H ] t/.

急啊!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秋天】预习笔记
急啊!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秋天】预习笔记

急啊!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秋天】预习笔记
基础知识
一、背景材料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秋天》是何其芳在20岁左右写的一首现代诗.
①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②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③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
“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心情愉快.“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之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而这里却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农夫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娴静的氛围.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第二幅画面是“渔家秋景图”.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3.难点精讲
①作者写景顺序:由远及近的顺序.
②第三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
③“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学习方法指导】
1.诗歌要透过诗中具体事物的描写来理解意境、这离不开描写客观事物和抒发主观感情,阅读这类诗歌要从情与景的交融中去领略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要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展开联想和想像,品味语言,结合全诗的意境和具体的语境进行体会.
3.学习诗人明朗纯净的诗风和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似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既深且长.
【知识拓展】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课内问题指导】
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
此题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这是从鉴赏诗歌的主要方式着眼提出的要求,应引导学生反复吟诵.
二、品味下列加粗的词语.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此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具体的语境进行体会.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三、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诗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首同样优秀的外国诗歌.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何其芳诗《秋天》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贞福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境象、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用在这里才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背瓜果所伴随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秋天)西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画面在这里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在此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化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时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处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一不和谐地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境象、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用在这里才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背瓜果所伴随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秋天)西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画面在这里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在此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化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时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处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一不和谐地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创作和论著.

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秋天


【学习指导】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

全部展开

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秋天


【学习指导】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秋天》是何其芳在20岁左右写的一首现代诗。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①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②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③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2.重点精讲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
“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心情愉快。“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之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而这里却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农夫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娴静的氛围。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第二幅画面是“渔家秋景图”。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3.难点精讲
①作者写景顺序:由远及近的顺序。
②第三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
③“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学习方法指导】
1.诗歌要透过诗中具体事物的描写来理解意境、这离不开描写客观事物和抒发主观感情,阅读这类诗歌要从情与景的交融中去领略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要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展开联想和想像,品味语言,结合全诗的意境和具体的语境进行体会。
3.学习诗人明朗纯净的诗风和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似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既深且长。

【知识拓展】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课内问题指导】
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
此题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这是从鉴赏诗歌的主要方式着眼提出的要求,应引导学生反复吟诵。
二、品味下列加粗的词语。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此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具体的语境进行体会。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三、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诗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首同样优秀的外国诗歌。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收起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基础知识
一、背景材料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秋天》是何其芳在20岁...

全部展开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基础知识
一、背景材料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秋天》是何其芳在20岁左右写的一首现代诗。
①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②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③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
“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心情愉快。“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之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而这里却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农夫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娴静的氛围。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第二幅画面是“渔家秋景图”。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3.难点精讲
①作者写景顺序:由远及近的顺序。
②第三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
③“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学习方法指导】
1.诗歌要透过诗中具体事物的描写来理解意境、这离不开描写客观事物和抒发主观感情,阅读这类诗歌要从情与景的交融中去领略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要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展开联想和想像,品味语言,结合全诗的意境和具体的语境进行体会。
3.学习诗人明朗纯净的诗风和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似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既深且长。
【知识拓展】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课内问题指导】
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
此题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这是从鉴赏诗歌的主要方式着眼提出的要求,应引导学生反复吟诵。
二、品味下列加粗的词语。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此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具体的语境进行体会。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三、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诗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首同样优秀的外国诗歌。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何其芳诗《秋天》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贞福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境象、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用在这里才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背瓜果所伴随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秋天)西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画面在这里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在此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化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时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处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一不和谐地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境象、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用在这里才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背瓜果所伴随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秋天)西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画面在这里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在此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化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时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