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让读书走进人生6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9:26:55
作文 让读书走进人生600字左右.
x[r"Iױ0)[z}!vIB -EDJKeGSœB-Qt?FeB]ϽZ< qZwN{d η3+Zá}z_hk]}_l&||-kw^nԃ/2߶տwqOF2Dav٭ rZCqVi'&btKcA'dZEE>Dq"ϢzgyYw#ksk,EeaȎvBN H n"}5 ftKcvaPTd$ZoL[+d{Yâ!0}Ys'e]Luh?DB!NP@>B*=؇/"aJ9, J nR6N#dX5[u!R ;>'h^%-t@H#S 'QЩt 9]=ۣH7 zgDJ [4r=FC97;:tE .>TG} p2b&w@r c7t@De+EjY*e@*XHg 2Q9l$b )S6XMNX3 VNν[s g$tDaR6y*e>fEohfMz\oaKR 9Y. |#9VP'pcSU-%M4TE b3+Z֣BJT(]nnmtkWt%a;P^N  |N'B_~ǂn R=D:4"n>Nd.$E0D Dx|eA^FH3( dd.iڨ{5SH%b&ΕJ#Wrݷ`_Zj!."8tN*v8p,͑=:Aa38PC^&#jFBٝ:[z! Ű)tRZzqѽYA҉Vcj/G'`yx&'09o|""h"g\ڵU "Ǫ%C>_hQCU*iTtWoIVs>z &8r&NY(@$纡(aUY3R@AgP=5ẗwC{KN#24pdZTY4KYGƀ}0n( }{^&1$5'C@ti.j>x?婛}7pt_;]A^x ?4a:LUx=1Љ~^9Ctly~Ջ ;.'3VEJ Z'+/0?x#ıjc< 1 npx."nM:;vihg61b>&ȔÂ[?OiP>Fc?(N ij >1y"Y5TVtsKNpI  $6أ]GB pϫt=Jh-Ntc|qrb>vKpNo׆o_dc d%3fR>UkR (d+NL`yKCͷ&U ^ Karد};`=lymAobQ+.^`= ê5I<j&dH6R0{tF5T(eƁˤlf(ִ,s8f_`bm'WhCx(eO^!FophV3hv$Rfi :cuPrj370}[Dosa O)z x`m虇>BF((<1o溹4Q%SbA dôo' *#Nk|\N*`h&FI_C Fxӕwu+AW!A>NR/Iɇ+١G;@6F^`})5zG6gsሟ@o_do8)fA@Dݠ.&c}Tѽ]K572 'qT^=mH;D 7{$a٫Ɲ.a**l3uy$m[L@m/_to^lXlʴ3Ufx qFڄNt4cv+v oVp%>x8s"*\ct>%yzOV.nW4ΗkzmWW-_cAomT[ p܇+ײN;i.1Osid> Ji- E~(.E6(H[<X)G61S:*pS\sbi?Ei2TڛKڍbV~YTdUU8ߝR^^XQum0{-sGZnை1X Y9M,Cg}ɢrYyY*Y(-i*jd[k1n63[ztۢ"ݢ-mO1\V9.,⎚U˃.۫loKjbz!wTzgT$wV/_3 290,ʂy6Q Lqa1\ÆiXÇ?e0gGN*s^`Œ}D ;6M80d|#RY2 '9Sw\-#dl`%ƌ3S(Κ&4̙3;uSȟ1X4n"hzt 2ghj#GizF[aS~ƪi«SnWwbmݿ_[^0lh"Ǧm~Rn<Ӧakkpm |zAy,qnºy7ލG7poo e}<i-rq^]z ?c崦Kcr3GQ7ss|k+;774n:-*Gi[Y:朧ӭm[jC{ _ݢ(ng΅y;N+pw*7wP-wY`8Y<;xq\#7 ]iCyVz#HhQ7vO;ZYٹז8>d-Ǣ6;E{|-E~01?2~28?OO_#f;vٍBnPkTktHkGrW OϏ= gavca۷})=S{ pO)=S{ It􍄙

作文 让读书走进人生600字左右.
作文 让读书走进人生
600字左右.

作文 让读书走进人生600字左右.
读书之趣
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必需苦读,不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为“学而优则仕”,有时仅仅为了父母嘉许的一句话语,同学羡慕的一个眼神,都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动力.慢慢长大了些,懂事了,知道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话虽然含有一些偏激与歧视,但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古今皆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了多少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不得不付出许多.于是乎,有人焚膏继晷,有人头悬梁,有人锥剌骨,不辞辛劳,不安享逸,正如王禹在他的《清明》中所描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皓首穷经,布衣终身,大叹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可怜宋代的晁冲之,一生苦读却终一事无成,老年尤为惨淡,一日见眼前灯火阑珊,想到自己一生大幕将落,不禁悲由心升,感慨良多:“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这样的书读得好累!怕也读不出多少趣味来.于是又有人叹曰:“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初长正好眠,秋又凄凉冬又冷,收书又待过新年”.
当然也不全是如此凄苦.读书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自不相同了,还是卸下沉重的包袱,摆脱名利的羁绊吧,顾虑太多只会窒息读书的乐趣.不是有人说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然而我却不敢存此奢望,但求“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便好.把书当作故人朋友,每每交谈,无须掩饰做作,而是“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仿佛已见朋友那明亮双眸里蕴含着的盈盈笑意.摆脱了俗世的喧嚣,书可以把我们带去那一片宁静与致远,“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如遇烦恼,书可以解忧,“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闲来无事,还可邀好友共读,览阅书的旖旎风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些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意境吗?
书可以作为闲暇消遣,充盈时日,可是有人却也认为书可以陶冶人的情*,培养人的气质,不可不读.苏轼总结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种书卷气的自然流露.黄庭坚则认为,“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真是这样的吗?三日不读书便会语言无味?想我不曾静心研读又何止三日,真是汗颜,希望所出文字不要索然无味,淡然如水才好.
真的很喜欢读书的感觉,当然不是那种为了考试的仓促应付,而是在某个下雨的午后,或是静寂的深夜,泡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在静谧的小屋里,感受或清丽,或脱俗,或哲思的文字带来的美丽,醉心于文学的广袤深邃.看得入神时,便会忘记周遭一切,什么雨啊,月啊,茶啊的,通通抛诸脑后了.不过古人好象对读书的形式大有讲究,于情调意境,甚为看重.所谓“读易松间、谈经竹下”,“读书于雨雪之夜”,“雪夜闭门读禁书”,便是此意.甚至还规定出要在什么时节读什么书才合“时宜”:“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有人读书前还要焚香沐手,可见对读书的重视程度.而欧阳修的读书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则让人莞尔.
读书的乐趣真是不胜枚举,“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 拨琴一弄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是朱熹的感受,而“红袖添香夜读书”又是多少读书郎向往的境界.且不管这香是来自红袖,还是书卷,就让我们在这四溢的香气中细细品位吧,在竹露松风蕉雨,茶酒琴韵书声的闲适中,坐拥书城,红袖添香.
读书
灯,灯光依旧亮着,不能熄灭.几只小虫围绕着灯光.对于那些小虫来说,一切发出耀眼光芒的东西都是它们的理想乐园,也是它们的神明.简单的崇拜,以致奋不顾身.如果可以我倒很想做一只小小的飞虫,每个夜间飞向最吸引我的某个光源.在那里玩乐,在哪里祈祷,在那里奔向另一个世界.
从遥远的梦幻回到现实,摆在我面前的还是堆积如山的资料与星罗满布的习题.熬过今夜,就能从书中逃回到这个世界.在书海里漫游,达到幻灭的程度,才能从书中抽出思绪,让呆滞的大脑休息片刻.
我,我不明白.在现在这个年代,怎么还能说只要读好书,就会发财.这种想法让我感觉好呆.难道只要读好了书,就一定能发财吗?那全世界的人都会去读书的,我相信.
爱我的爸爸,疼我的妈妈,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对我好.我说了那么多,你们都明白了吗?我不是要反抗什么,只是要你们看,我不满的地方.别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思想,你们认为的一切都是对的吗?你们所想到的都是最好的吗?别再互相争吵,似乎和文革那会一样,谁没有心机,就会被铲.难道不觉得累吗?我觉得好累、好累……
我读,我会读书,会读好书,但那不是被逼出来的,那样会让我感觉想吐,好想哭.我怕,怕什么,怕老是背书,怕别人说我好白痴.你,你们,只会说“你要第一,没第一也要上班里前十名.制定好计划,编排好剧本,我成为里面的主角儿.我想告诉你,我就快要发羊颠疯.
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读书不厉害也不一定就会输,我并不是想要说我会读书不在乎.我只希望你们能够清楚,我不是你们的玩偶,请别为我编织自己的人生.

csacsa

想的美

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必需苦读,不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为“学而优则仕”,有时仅仅为了父母嘉许的一句话语,同学羡慕的一个眼神,都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动力。慢慢长大了些,懂事了,知道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话虽然含有一些偏激与歧视,但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古今皆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了多少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

全部展开

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必需苦读,不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为“学而优则仕”,有时仅仅为了父母嘉许的一句话语,同学羡慕的一个眼神,都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动力。慢慢长大了些,懂事了,知道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话虽然含有一些偏激与歧视,但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古今皆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了多少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不得不付出许多。于是乎,有人焚膏继晷,有人头悬梁,有人锥剌骨,不辞辛劳,不安享逸,正如王禹在他的《清明》中所描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皓首穷经,布衣终身,大叹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可怜宋代的晁冲之,一生苦读却终一事无成,老年尤为惨淡,一日见眼前灯火阑珊,想到自己一生大幕将落,不禁悲由心升,感慨良多:“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这样的书读得好累!怕也读不出多少趣味来。于是又有人叹曰:“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初长正好眠,秋又凄凉冬又冷,收书又待过新年”。
当然也不全是如此凄苦。读书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自不相同了,还是卸下沉重的包袱,摆脱名利的羁绊吧,顾虑太多只会窒息读书的乐趣。不是有人说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然而我却不敢存此奢望,但求“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便好。把书当作故人朋友,每每交谈,无须掩饰做作,而是“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仿佛已见朋友那明亮双眸里蕴含着的盈盈笑意。摆脱了俗世的喧嚣,书可以把我们带去那一片宁静与致远,“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如遇烦恼,书可以解忧,“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闲来无事,还可邀好友共读,览阅书的旖旎风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些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意境吗?
书可以作为闲暇消遣,充盈时日,可是有人却也认为书可以陶冶人的情*,培养人的气质,不可不读。苏轼总结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种书卷气的自然流露。黄庭坚则认为,“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真是这样的吗?三日不读书便会语言无味?想我不曾静心研读又何止三日,真是汗颜,希望所出文字不要索然无味,淡然如水才好。
真的很喜欢读书的感觉,当然不是那种为了考试的仓促应付,而是在某个下雨的午后,或是静寂的深夜,泡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在静谧的小屋里,感受或清丽,或脱俗,或哲思的文字带来的美丽,醉心于文学的广袤深邃。看得入神时,便会忘记周遭一切,什么雨啊,月啊,茶啊的,通通抛诸脑后了。不过古人好象对读书的形式大有讲究,于情调意境,甚为看重。所谓“读易松间、谈经竹下”,“读书于雨雪之夜”,“雪夜闭门读禁书”,便是此意。甚至还规定出要在什么时节读什么书才合“时宜”:“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有人读书前还要焚香沐手,可见对读书的重视程度。而欧阳修的读书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则让人莞尔。
读书的乐趣真是不胜枚举,“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 拨琴一弄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是朱熹的感受,而“红袖添香夜读书”又是多少读书郎向往的境界。且不管这香是来自红袖,还是书卷,就让我们在这四溢的香气中细细品位吧,在竹露松风蕉雨,茶酒琴韵书声的闲适中,坐拥书城,红袖添香。
读书
灯,灯光依旧亮着,不能熄灭。几只小虫围绕着灯光。对于那些小虫来说,一切发出耀眼光芒的东西都是它们的理想乐园,也是它们的神明。简单的崇拜,以致奋不顾身。如果可以我倒很想做一只小小的飞虫,每个夜间飞向最吸引我的某个光源。在那里玩乐,在哪里祈祷,在那里奔向另一个世界。
从遥远的梦幻回到现实,摆在我面前的还是堆积如山的资料与星罗满布的习题。熬过今夜,就能从书中逃回到这个世界。在书海里漫游,达到幻灭的程度,才能从书中抽出思绪,让呆滞的大脑休息片刻。
我,我不明白。在现在这个年代,怎么还能说只要读好书,就会发财。这种想法让我感觉好呆。难道只要读好了书,就一定能发财吗?那全世界的人都会去读书的,我相信。
爱我的爸爸,疼我的妈妈,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对我好。我说了那么多,你们都明白了吗?我不是要反抗什么,只是要你们看,我不满的地方。别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思想,你们认为的一切都是对的吗?你们所想到的都是最好的吗?别再互相争吵,似乎和文革那会一样,谁没有心机,就会被铲。难道不觉得累吗?我觉得好累、好累……
我读,我会读书,会读好书,但那不是被逼出来的,那样会让我感觉想吐,好想哭。我怕,怕什么,怕老是背书,怕别人说我好白痴。你,你们,只会说“你要第一,没第一也要上班里前十名。制定好计划,编排好剧本,我成为里面的主角儿。我想告诉你,我就快要发羊颠疯。
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读书不厉害也不一定就会输,我并不是想要说我会读书不在乎。我只希望你们能够清楚,我不是你们的玩偶,请别为我编织自己的人生。

收起

读书之趣
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必需苦读,不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为“学而优则仕”,有时仅仅为了父母嘉许的一句话语,同学羡慕的一个眼神,都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动力。慢慢长大了些,懂事了,知道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话虽然含有一些偏激与歧视,但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古今皆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了多少人...

全部展开

读书之趣
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必需苦读,不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为“学而优则仕”,有时仅仅为了父母嘉许的一句话语,同学羡慕的一个眼神,都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动力。慢慢长大了些,懂事了,知道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话虽然含有一些偏激与歧视,但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古今皆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了多少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不得不付出许多。于是乎,有人焚膏继晷,有人头悬梁,有人锥剌骨,不辞辛劳,不安享逸,正如王禹在他的《清明》中所描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皓首穷经,布衣终身,大叹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可怜宋代的晁冲之,一生苦读却终一事无成,老年尤为惨淡,一日见眼前灯火阑珊,想到自己一生大幕将落,不禁悲由心升,感慨良多:“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这样的书读得好累!怕也读不出多少趣味来。于是又有人叹曰:“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初长正好眠,秋又凄凉冬又冷,收书又待过新年”。
当然也不全是如此凄苦。读书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自不相同了,还是卸下沉重的包袱,摆脱名利的羁绊吧,顾虑太多只会窒息读书的乐趣。不是有人说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然而我却不敢存此奢望,但求“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便好。把书当作故人朋友,每每交谈,无须掩饰做作,而是“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仿佛已见朋友那明亮双眸里蕴含着的盈盈笑意。摆脱了俗世的喧嚣,书可以把我们带去那一片宁静与致远,“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如遇烦恼,书可以解忧,“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闲来无事,还可邀好友共读,览阅书的旖旎风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些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意境吗?
书可以作为闲暇消遣,充盈时日,可是有人却也认为书可以陶冶人的情*,培养人的气质,不可不读。苏轼总结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种书卷气的自然流露。黄庭坚则认为,“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真是这样的吗?三日不读书便会语言无味?想我不曾静心研读又何止三日,真是汗颜,希望所出文字不要索然无味,淡然如水才好。
真的很喜欢读书的感觉,当然不是那种为了考试的仓促应付,而是在某个下雨的午后,或是静寂的深夜,泡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在静谧的小屋里,感受或清丽,或脱俗,或哲思的文字带来的美丽,醉心于文学的广袤深邃。看得入神时,便会忘记周遭一切,什么雨啊,月啊,茶啊的,通通抛诸脑后了。不过古人好象对读书的形式大有讲究,于情调意境,甚为看重。所谓“读易松间、谈经竹下”,“读书于雨雪之夜”,“雪夜闭门读禁书”,便是此意。甚至还规定出要在什么时节读什么书才合“时宜”:“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有人读书前还要焚香沐手,可见对读书的重视程度。而欧阳修的读书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则让人莞尔。
读书的乐趣真是不胜枚举,“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 拨琴一弄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是朱熹的感受,而“红袖添香夜读书”又是多少读书郎向往的境界。且不管这香是来自红袖,还是书卷,就让我们在这四溢的香气中细细品位吧,在竹露松风蕉雨,茶酒琴韵书声的闲适中,坐拥书城,红袖添香。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