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文学“的作文素材我所说的”文学“的作文素材,是关于文学的素材!如:文学作家的素材 文学角色的素材 文学发展史的素材等等!总之是有关文学的就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5:55:29
求有关”文学“的作文素材我所说的”文学“的作文素材,是关于文学的素材!如:文学作家的素材 文学角色的素材 文学发展史的素材等等!总之是有关文学的就行!
x|n#ٖݯah̬̬L?`6NJ8H$H%5Ię'uybx> R,nOTg{ǿsz\{'Y=ͻɂ9n-Ymz'zwsxmKC?ɭ/x,Gx=|?_42m;^ HҺ&Sz+j1d՛SDdUM*;qF-W%׎aU;ˬ/L $&Ժ4,Xc_4fպb{AJh:md|$sYr-(<иFM{o5{K>ߟ"v fRp嶌+8ۗr ǞܮvSe%~kާh YKfWܤRΪ_ӏk΁Op J肣Fax>Nh?ѣAP5&" LxgEy+h>Uk%#[i/0vdps =GЈ!=@sk[& &|CnG&Yi~3^ؒ]s\ u/i!-NP~]qݩ _zN=1cAÇ޻#yu*_;"=`Nycވ{"AHp}d9Ɋ)+?5/h)̳cu {<>UDբZ^_>Y-^p8 `[2p!&#+"mĠ?~rf%j@5sJoP+k߆ˡn A]tM|FXR~eID?"MX5U{K91^F4 絘:Mek t\!jfbfJ{74¼S} }:HMnFnN1q(ż8k`c.;m8`CA, QX,yfgoxio-@1{Gg\_hѷ/v]Y1*yyXN):)8d6CsCHWbM?ٔ_~!'7Nΐ7mF $ޢA"e6BGF$j9""1p, -nkr&xpwj@+o7 5*p4 `[W@j[*S)q¿X8=gfs=s%\t T/$q&>QWwo{Zsiڼ&>EJ0Ls&~DhE z=x\I|B6bVJ[ Ο>9}[|}'I"NVRBiOVc⺻3 2\? k/< VU0'n Z}{yfӴ.r|30Np7i~{O*5IJąt M*x)x X 2w05YH C?ЁH> P\nF|cνؽ8xrjw%VQXYAy0gC\ ckJ8A>%ήWbـMNaPq~3wY{.H@\y'! %w+suH-xY\e."ΊCܗ5]O_7×GmAuessVP8-ˈѐq鞩uL>۟f0lc ?VS)[q)1/˸h2bVobeK Mcdތ rdKcqI"Voԝw6(Z>!\կoʆ|3jRTo<pjx$b5'P#_3`ʳy3xqwʤӚ)jZ?{ 9J=١dW>쟧5uͺ#/:lAY=ﵠ8g]z@\a.oYg7&8P.<%X)Ђ෹×JQ ֢@)wnsi%ÙQ!n;HjTcLH/_I7VVQ=W,8 L^6Gj[w@X,?=\P +q!CAi2\h5(&O ~8A4bR7MZ@HиѵvOn |Gr UYynt˜PovL^u.yjsFgSs;*jFðWWg3 gfΦr0apsGLֈՓutv5#68cԎ eSB";e-^%Sd4t^v+GiBv\Exmb1KZWݒDB2BMU[g"_ŤeEOރ".U0 SҺytKдTS-E8L.MLIp0z9X{$5" TvTa'TD$}yq$NO#u'# Y4ѳ^utKhM/t.UE_U*ߥ--h U%c s_=oҡ8goZxm=ıJج{|FyB*wsCM4$ыe/2d)l(&y3U'u@NXoU~>}5''n:1 )I07y=Cܧ*8-hn >{n, /wr5XO1ZЮ:f1hNZ$Z=tíu8 C`~쀦>aT8~4_L 0LC~nܧᩗ ݟ]-WV}SB(EWi0dMS5:xiN*a/׸|:?_DWAxFaI_/>0bq@r[aeHo4q[w])Ip*]B*U! ӆ@zΊaV# *`>8 F^9qܰa &z{W+))%pGu'^)l[Ez$G8,Z_1.,-}`;, iVYXҗ8Ø]>13L͑7]oA5P䖕hP6l]bw@nP},4tFiرnk 5 xLz)du@1dZ\Y#.fqUx$2h E,8c+PE4CUVE8WZ([%̣xKɩ*"ٜIYHqM-S̵EJM%\%]2.=ZRa< !fnS$Z3}Qҫ/+͐6lCT-jE^:fz?N[N<VL;>~W`8)_:z{0|+;+w6b E J#7@9d${2X +u D#ٱ[Il CҘp@{ Aa]ɦ:̗b̻k].ov ` mf&hEV%0ӷaD1~W1YxD[)uY 8ٓ,@ΰ_=EgZW>'5⌼ xA4yPΑjLQc9=0dnjSJ.b g2Z x2~wap!ﺃMΎ_N 9 Yf,v Z܎Cɡ;-oNA!M$2W:vcNibI0˦ੀ$ >DO74<:u}lը2d! ԣk9 "MIYUL/0=Z5x=5=V+D~VDߊyE#v"W{mRm::pc7Dc3ո"g+fuĎsȬ7nR*e_>{ JQ1眸oIAv1zCdܱ;r,AN;M>wLr_1 Ն:b3Vp"L 0s1]dsҌOW:ppʘd*g3\$_; -@jkGκ.nυ}nP߭mTmRnrip t7IJ7Fߓ&FFjwh#, فBr٠FFMbˏeGVHٽ!ަ5vLրv@LzvMb}:8f+%WmD7KZlÍz2pM~'_Mi5%È#􊱒U6Yӹ*I:w0{z*Kz{SvIlȡ/zp8wUiM"Š: 7X?t6>F^LVXH<@&{SE(ԓ3$wc~R-e &p^_XIQqߥ4ϻ$\$uJJ(6^gdNɯZ_>=⋄2Qi}Ngl^fm%UvW1q)w 4Gyw<{z}`75X.c2L&ĸӄcl8m#˻ɦta!5+qrC3rJ?u ZX3d[Olj2kV)مT)|; ?;Rr *{LIuC<|"w@-Z|'GLG"^6IhAވn{Fmw4F&>ѦR`~n1b405u>^v3g!|U>U)sctsrt;po _3q(NvMT_~G]>`{,;^HL%P JƼ&ۥip8 \"&]XB~q H(,=+t"̖tTXWRq}VEZm~>AcJ@z^7npÃ$ }%N_kDil(Qk6dfVSn|usyĶ_4< G{lGB*_`&FBUf+P5 D#֐Z~j-p$ݟhg)s ʂљ8MX|Ab;[Ζ?޸+5$tݘlF/Yu'"N,jpvl^,Գz0E $v?_xg=GP2$ns8OcކܣtԲGJmE;E)7X/m?lm<_xOo&Ϧ }g L4U#vʉv[׾t0p=ᱫ=tC J/T=@3BEW6?-kTxzYo_uP>˧^BpOɚfdlO t$mՍ]n D)oTqd rai&_Q{(Uk׿NZ] kQz5}e/cR8S]SOg9[jȴ̤Ner`C8!h6bqj`(pи_80wSb|"Z73%neuI|2qo2}P~M1ZQAŘX8~uQDܙ0(j~q!IS!&+NV<;4I}#UF?ŞM/*MOަM2)jPH8s%B0iͳz~!:0Qk9r{D ѬT v W%mvDs[$}AOɺIFbiBS6"O' )aT>?>=!w)Gz s&gb>CR5&q![MUge@ ~FPV<-·[2ـƟQ{U8F>S, `_~9??ߡe5)Oٜ/3vJJ1ìKλatěgsiH*78A,kY=k]CuX M2_9Рk7H`{v6$32XV!xdĜj yzho"nHϊasjp M :7Ok?yɫ!9?y=Á!O _*i;D><lzk3cu 랅ղO;X]63nʚLTW`YIbݜc^S'%2:$/EؠO L M_j!-S_ar(!,'+a]Za.ϕB "XB.|*[u(;)n μJ;CMidOW}vQ>^!;37[O \: 3SSGLqm-JTkHϬ̊63A3L{>#"^ '2):p9(i0Qz0;szd((-*Ye&sߕ/8UaOXL_G%PM,;fz& <x2`F:ӟ}6q0gN$ T7^؏ê(9׏wN00'

求有关”文学“的作文素材我所说的”文学“的作文素材,是关于文学的素材!如:文学作家的素材 文学角色的素材 文学发展史的素材等等!总之是有关文学的就行!
求有关”文学“的作文素材
我所说的”文学“的作文素材,是关于文学的素材!
如:文学作家的素材 文学角色的素材 文学发展史的素材等等!
总之是有关文学的就行!

求有关”文学“的作文素材我所说的”文学“的作文素材,是关于文学的素材!如:文学作家的素材 文学角色的素材 文学发展史的素材等等!总之是有关文学的就行!
老子
(约) 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孔子 Confucious
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
〖春秋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曾任“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又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终为见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删修鲁史官所记《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先后有三千人弟子,其中著名者七十馀人(贤人).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邓析
公元前545 - 公元前501
〖春秋〗
春秋末法家先驱,名家.郑国人.曾任郑国大夫,并创 办私学,以所作《竹刑》(写在竹简上的法律)教人,宣传法治,“民之……学讼者不可胜数”(《吕氏春秋•离谓》).他“操两可之说,设无究之词”,对后来辩者颇有影响.《汉书•艺文志》著录《邓析》,系后人托名所作.
曾子
公元前505 - 公元前436
〖春秋•鲁〗
(前--前) 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名参,字子舆. 孔子学生.以孝行著称.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又主张“慎终(慎重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等.《大戴礼记》中多记载其言行,相传《大学》亦为其所著.后世封建统治者尊其为“宗圣”.
子思
公元前483 - 公元前402
〖战国〗
战国初哲学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相传曾受业于 曾子.宣扬儒家道德观念“诚”,以为“诚”是世界本原,以“中庸”为其学说核心.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世封建统治者尊其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等,相传为其所著.
墨子
(约) 公元前468 - 公元前376
〖战国〗
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名翟.相 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其“天志”、“明鬼”学说,承袭殷周传统思想形式,但增入“非命”与“兼爱”等内容,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说,以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力主“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处世奉行“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精神.其“非攻”思想,反映当时人民反对战争的意向,其“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为反对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又重视生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上》),并提出“尚贤”、“尚同”等政治主张,以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弟子众多,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墨学于当时对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现存《墨子》五十三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庄周
(约) 公元前369 - 公元前286
〖战国〗
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曾任蒙地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但拒绝楚威王厚币礼聘.他继承并发展老子“道法自然”观点,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自本自根”、“无所有在”,“道未始有封”(即“道”无界限差别),而达到“万物皆一也”(即万物齐一无差别).又以为万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仄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为文汪洋恣肆,想象奇丽,.所著有《庄子》.
荀子
(约) 公元前313 - 公元前228
〖战国〗
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其为“卿”. 汉人避宣帝讳,曾改称孙卿.赵国人.游学于齐,曾三任祭酒.后赴楚国,春申君任其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著书教学以终.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其学说总结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如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如以为人能通过“天官”(感官)及“天君”(心)之知觉认识客观,并强调思维优于感觉.又认为“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为获得正确认识,必须使心“虚壹而静”.与孟子“性善”说相反,认定人性生来本“恶”,“其善者伪也”,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其政治观为“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坚持儒家“正名”说,强调尊卑名分,主张“法后王”(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其于经济,提倡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省工贾、众农夫”等观点.为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赋篇》对汉赋兴起具影响.所著有《荀子》.
董仲舒
公元前179 - 公元前104
〖西汉〗
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东) 人.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馀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为一,形成封建神学体系.其说以“天人感应”说为中心,以为“君权神授”,“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等表示愿望或谴责.又将天道和人事牵强比附,以论证其“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观念.还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并宣扬“黑、白、赤三统”循环的历史观.所著有《春秋繁露》(经后人附益修改)及《董子文集》.
扬雄
公元前53 - 18
〖西汉〗
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 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大夫.为人口吃,不能剧谈,而以文章名世.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风格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来薄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在社会伦理方面,批判老庄“绝仁弃义”观点,而重视儒家的学说,认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法言•修事》).曾著《方言》,叙述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又续《苍颉篇》编《训纂篇》.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杨子云集》.清严可均所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收其赋、箴等共四卷,最为详备.
王充
(约) 27 - 97
〖东汉〗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出身“细族孤门”,少游洛阳太学,曾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历任郡功曹、治中等官,后罢职家居,专事著述.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汉章帝特诏公车徵,以病未赴.论学以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即“气”之运动产生万物.自然界之“灾异”,是“气”变化之结果,与人事无关.又以为:“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遣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遣告》),人之生命与精神,均以“精气”为物质基础,“死而精气灭”(《论死》),不承认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其说对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论和灾异、遣告、鬼神等迷信,又曾作《问孔》和《刺孟》等篇,反对歭儒家经典变为教条.论文章则强调内容,力主“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自纪》).并提倡通俗,反对崇古、模拟和“浮华虚伪之语”(同上).所著有《论衡》.
嵇康
224 - 263
〖三国•魏〗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9銍(今安微 宿县西南)人.与魏宗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因倡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权之司马氏集团,遭钟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在哲学上,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均禀受元气而生.又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返回自然,厌恶儒家烦琐礼教.鲁迅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与山世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代表作.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有《幽愤诗》传世.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感情.善鼓琴,所弹《广陵散》尤著名,并作《琴赋》,对琴之奏法及表现力,均作细致描写.所著有《嵇中散集》,已散佚.后人辑本,以鲁迅所辑校《嵇康集》为最详备.
王弼
226 - 249
〖三国•魏〗
三国魏玄学家.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人.曾 任尚书郎,少年即有文名,卒年仅二十四岁.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风气,世称“正始之音”.认为“无”是宇宙万物的本体,“道者‘无’之称也”,天地虽大,“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又以为“凡有皆始于无”,肯定名教(有)出于自然(无).又“援老入儒”,以玄学代替当时逐渐衰微的汉儒经学.其注《易》偏重哲理,扫除汉代经学烦琐之风.所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等.
玄奘
602 - 664
〖唐〗
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本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贞 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e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曾编译《成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韩愈
768 - 824
〖唐〗
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刻苦自学.贞元頴成进士,任监察御史,以事贬为阳山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ò韩文公.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力反六朝以来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继承先秦、两汉古文传统,加以创新发展,气势雄健,?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所作《原道》、《原性》,维护自尧舜至孔孟一脉相传的道统;又认为人性有上、中、下三品之分,上品之人天生为善,下品之人天生为恶,中品之人可引导至善或恶.但在《师说》中,又以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并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之合理见解.其诗力求新奇,以文入诗,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所著有《昌黎先生集》.
李翱
772 - 841
〖唐〗
唐哲学家、文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 ,一说赵郡人.贞元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谥文.哲学上受佛教影响颇深.所著《复性书》,糅合儒、佛两家思想,认为人性天生为善,“情由性而生”,则有善有不善,“情既昏、性斯匿矣”,提出以“正思”的方法,消灭邪恶之“情”,以达到“复性”而成为“圣人”.曾从韩愈学古文,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所作《来南录》,为传世很早的日记体文章,文风平易.著作有《李文公集》等.
刘禹锡
772 - 842
〖唐〗
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 系出中山(今治河北定县).贞元间联登进士、宏辞二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迁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又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插田歌》、《竹枝词》及《柳枝词》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在哲学上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反对“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说.所著有《刘梦得文集》.
柳宗元
773 - 819
〖唐〗
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解 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所作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批判时政,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篇幅精短,笔锋犀利.《永州八记》等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又工诗,风格清峭.在哲学观点上,认为”元气“是物质的客观存在,否认“元气”之上还有更高主宰.并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反对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天对》文,回答千年前屈原在《天问》中提出的有关宇宙、自然、历史等方面的问题.又有提倡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所著有《河东先生集》.
李觏
1009 - 1059
〖北宋〗
北宋思想家.字泰伯,学者称盱江先生.南城(今属江西 )人.曾任太学助教,升直讲.反对道学家不许谈“利”、“欲”的虚伪道德观念.认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肯定了人的物质生活要求.又说:“耕不免饥,土非其有也.”提出“井地立则田均,田均则耕者得食”的主张.著作有《直讲李先生文集》(《盱江文集》).
现代哲学家
任继愈简介:
1916年4月15日生,山东省平原县人.
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毕业.1942年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留北京大学任教,1956年晋升为教授.
1964—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筹建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并与北大联合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
1987年至今,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兼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导师,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学术界的代表,王羲之艺术研究院学术顾问,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著作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手全译》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中国哲学发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中国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国道教史》、《宗教大词典》、《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一O六卷)等.
艾思奇(1910-1966),云南腾冲人.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原名李生萱, 后因仰慕马克思与伊里奇(列宁),改名艾思奇.一九二八年留学日本,攻读自然科学并自修哲学.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归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三三年在上海加入“社会科学家联盟”,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三七年到延安,在“抗大”讲授哲学并主编《解放日报》. 解放后在中央党校任教,逝世前是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作有《大众哲学》、 《哲学与生活》,并主编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艾思奇杂文创作不多,但感情强烈,气势恢宏,自成一家.
一九三五年,《大众哲学》的出版使艾思奇家喻户晓.《大众哲学》,顾名思义,就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新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被千万普通民众所接受.它在新中国成立前曾遭到一些文人的攻击和国民党当局的查禁.它是人们喜爱的一本书,自出版始共印行三十二版.
四十年代去过延安的人都会描述“在延安,毛泽东讲辩证法,朱德讲游击战,艾思奇讲大众哲学……”《大众哲学》在黑暗的旧中国启发了千万颗苦闷彷徨的心,许多青年在它的影响下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道路.
冯友兰(中国1895-1990),字芝生,唐河县人祁仪镇人.13岁丧父,发奋读书.先后在开封中州公学、北京大学学习.1919年,他考取河南公费留学生赴美,192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1年获印度德里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8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还历任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民盟中央委员.
冯友兰一生著述甚丰,中、英文著作近500万言.20年代,他出版了《生理想之比较》.30年代,他编著出《中国哲学史》两卷本,这是近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确定了他作为中国哲学史学科主要奠基人的地位.抗战期间,他撰有“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
冯契
(1915—1995)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曾任上海哲学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逻辑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名誉主任.
冯契,原名冯宝?,1915年出生于浙江诸暨.1935年考入清华大
学哲学系,抗战爆发后,曾赴延安,并辗转山西、河北等地,参加抗
日工作.1939年前往西南联大复学,1941年毕业.1941年至1944年在
清华研究院读研究生期间,曾从学于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等.离
开西南联大后,曾任教于云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并在
《哲学评论》、《时与文》、《展望》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与杂文.
50年代初,开始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并先后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
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
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主编《哲学大词典》、《中国近代哲学史》;个
人的哲学著作是10卷本的《冯契文集》.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