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这一理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5:38:58
如何理解“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这一理论?
x[rI<Fc!002&.H%u$t/3]͓aϩlZ2݈P`ee:Y~[~ïvYzRyu+oy ɄAW{l-՜7okoS7oT"/uqIUQ}KᑬR#~maU|31G`r{~XݜC6m/t7:]7(B[MotC?vJܸn?Ζ94V]g)*.l˻j6usOMs[jKE?{TQK5!4n¶:Pq̪3:_δ9?|AX*_e( ?`a'_{.6+lZ2^껿寯^y',W> S V?_PlmA\ ʢF?h>3=LsdNF;Sס0f˹ɱZԂ(UUU7Rb]#Rc't֊zΎw5 : Sz'YUv>uK?HA v O_;a5E:߳طPGT;?([jh3W?wLoGȣ @Y$H"qT+W1@Q ͞nk)@k$^#,+@|L87u  i!\it<X2Sn&z@Qhwm!] 6%n>L2]?~- I !րUmBTz8U-~ _I3ʈNfSj \-r%,ObhGWnk)dwrWLLǮr)8 aҊT-UM1`=$IևvHgg"*s^ ^(uzͷy KIԎ5tR-h0j,$6{Q  )!KGsn,6 ""B8wvZtIKwij;a_ 5|"}-xd(ԊG '1_8YuܱKL"lEdx 6S^In:vvD;G\Wb Ϊt2JʬmfܹWz[%&Qjڦ>ՠUA*X ZorԤ !Z>zT[+GBrV &8cWa?#5x?sG\C,l#WUhF0X-FHfѲrj#_:zSҡD $ '{!vM#3O4\ N6~S R[7j`n\i\vImHũ B&W\MHg˕M@;ˤ1 )9=)_= n.R \bI0#q<_U]O LdIJ#L riɎf2/|VaUygdȞ.DSh{Yܽss@E6(*\x.}ЊIQ:ԫ 7,w+@C89]--uHJ^Y] 6ʼ 37MGnrg_-jh9帚Mk^hdN){d\ U'AvH:vD& xsg]$q}VZD`.^į}jEwss*yYGLE9ږ\(YUK,'uKe`ti $@1s&ˑ5]>n  lv( :C \pi2[ʜ>0y/f }Xx~Wxݧ.uVKkP+0dKT)!\_Kva MTRRߩ""D/tH/*g%:"OQ+ͤϼ\VeH`穯?uwd~͌Q/T|M/|~$DU0@kb`мW]@MejЌh0CaᨮAY* tajwjU9U:P3:{{W?f[{5н**Y+!>P p)&{zqi5a&UEp"u;2<6dO`О^n^?CUΔ:qG)f3LV5a—MoʉP叮ck'OR^Aa#k(*Q稒Bo `)Sp 5^S1ŞcА|uܜj+Hue  Xc,BÕOjӿOd*.5B>[u!}0"x#?[$yk*U`Yf WaPg0f\eJ-

如何理解“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这一理论?
如何理解“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这一理论?

如何理解“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这一理论?
(1)请先说明理论出处,并澄清“形式-内容”“主观-客观”在此问题中的含义.(另外,你自己是怎么理解“形式-内容”“主观-客观”的呢?我的意思是,你会想到哪些具体例子呢?)
由于问题中的术语“形式-内容”“主观-客观”乃至“意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用法的含义,倘若界定不清,就会如“海瑞两千”所展示的的那样,变成怎样说都可以的诡辩结论.
(2)按照2170422童鞋的解释:“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反映”是意识的形式,“客观世界”是意识的内容,总结得很简洁.虽然“反映论”相对而言是一种幼稚的理论,在理论上有很多困难,并且哲学界很少有人持有这种立场;不过大家都会承认,意识有其对象,不论是传统上说“反映”,还是现代说的“表征”,还是“构造”,还是“指涉”,这些立场都承认意识有其对象,只是在这对象是什么、意识与其对象的关系如何上面有不同的看法.
照这个思路,我说一说我对句中“形式-内容”的同情的理解,
首先做一类比:
张三说:“雪是白的”
“雪是白的”这句话是描述了世界中一个事实,“描述”是它的形式,它所描述的事实是它的内容.
这两个例子(意识和语言)中的“形式-内容”显然和一篇文章的“形式-内容”(那是指结构和内容)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为那种“形式-内容”的意义渗透,下面我一律采用“行为-对象”或者“能-所”这种更加专门的术语.
通常,从一个意识活动中至少可以识别出两个要素.一个是意识行为(的类型)、一个是意识的对象(这也就是我说的“行为-对象”)——有时还要加上第三个要素,即意识的官能.比如,就“我看天空”这个意识活动而言,其行为类型就是“看”,其对象就是“天空”.佛教唯识学中亦有“能见”、“所见”之分:“所见”即是见的对象,“能见”是见的官能,即眼睛(关于能见,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因此,有各种【意识行为】,如看、听、嗅、品尝、触摸;有其对应的【官能】,眼、耳、鼻、舌、身;有其对应的【意识对象】,色、香、声、味、触.
应用到语言上,亦有“能指”“所指”之分,能指即是词句的物理部分(比如说出的声音、纸上的笔画),所指则是词句的意义.
但是,“行为”如何就是主观的?行为的对象如何就是客观的呢?我对你问题中的说法,以及“主观-客观”的用法非常不解,也无法赞同.
如果用“主体-客体”(注意:是主客【体】,不是主客【观】)这一区分,那么我还能接受,意识活动的“行为-对象”结构也可以说成是意识的主客体两极结构.不过这也仅仅是相对这一个意识行为来说的.所谓主体,是一个能动性的自为的存在者,ta能看,能听,能思,能想.但ta同样可能成为其他意识行为的对象:张三看天空,李四看张三.
如果用“主观-客观”,我对这对术语的理解仅仅等同于“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于是,不能够说某个东西本身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而必须说,某个东西(可以是实体[包括大脑]、属性、行为[包括意识行为]、事件等等)对于我(或者张三)来说是主观的(或者客观的).说得更加学术一点:
x对于y是主观的 等价于 y具有对x的第一人称通达.
x对于y是客观的 等价于 y具有对x的第三人称通达.
注意到,两者并不一定对立:一个东西对某个人来说可以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也就是既有第一人称通达,又有第三人称通达.比如就我的身体而言,我对我的身体既能从“内部”通达(有所谓的“本体知觉”);也有“外部”通达,你可以看到你的身体,听别人谈论你的身体,从镜子或视频里看你的身体,以第三人称视角回忆你的身体等等,这些都是或包含第三人称通达方式.
所以,凭什么说意识行为就是主观的?就如,在“说话行为-所说事情”这一结构中,凭什么说张三说话这一行为就是主观的,而所说的事情就是客观的?张三说话在李四(甚至在张三本人)看来也是一件发生在世界中的事件啊,同样可以是客观的.同理,张三的意识行为也发生在世界中(如果你们认可唯物主义的话),那么同样可以从第三人称角度来看,比如对于李四来说,张三的意识就是客观的而且也仅仅是客观的,因为李四对张三的意识仅有第三人称通达、而没有第一人称通达.
【小结】
问题中的“形式-内容”虽然在日常用语中有其意义,但用在意识上不知所云,只好猜测为(或者不如说是替换为)“行为-对象”这个两极结构.而“主观-客观”虽然来自哲学,但其含义早已被日常用语弄得面目全非.如果按照较为规范的哲学用法来使用“主观-客观”的话(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视角),那么问题中的“主观-客观”的用法就犯了范畴错误,导致整句话没有恰当的融贯的含义(就如同说,“紫色的叫声是香的”)

意识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就是形式,"客观世界"就是内容

不知这句话是哪位哲学家说的,我觉得很有价值。
意识坦白地说,也是客观存在的能量流动,这种能量流动也不以你的主观意识而存在。
也就说,意识不以你的意识为转移,他是客观存在的。
不信,你静静地坐在一个地方,所有的意识都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看似有个主导者,其实没有,他就像流水一样,时而平静、时而凶猛。
意识,被说成是某某人的意识,其实不过那些意识流在那个人的心上显现而已...

全部展开

不知这句话是哪位哲学家说的,我觉得很有价值。
意识坦白地说,也是客观存在的能量流动,这种能量流动也不以你的主观意识而存在。
也就说,意识不以你的意识为转移,他是客观存在的。
不信,你静静地坐在一个地方,所有的意识都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看似有个主导者,其实没有,他就像流水一样,时而平静、时而凶猛。
意识,被说成是某某人的意识,其实不过那些意识流在那个人的心上显现而已,被那个人感知到了而已。所以,可以说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意识,无论他怎么丑陋、伟大,无论他表现为什么摸样,他都是客观能量的流动、客观能量在你的心上的闪光。你无法干涉他,看似你干涉了意识,其实多数情况是你被意识牵走了。他引导着你去为善作恶,你还以为那是你自己的决定,你这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啊。
意识的这种特性,很诱惑人,我们往往被他牵着鼻子走了,所以孔子强调“勿意、必、固、我。”就是别让意识牵走,时刻保持冷静的心,让真理在心上显现。
这也是王守仁心学的秘密,意识虽然是客观运动在我心镜的显现,但是他未必真实反映了客观运动,所以我们一定注意“私欲、人欲”,防止他们阻碍良知、天理的出现。
最后,修改这句话:意识看似是我的,其实是客观运动;但是这种客观运动是真实客观现实的折光,我们要尽量让他反应客观现实。

收起

(1)请先说明理论出处,并澄清“形式-内容”“主观-客观”在此问题中的含义。(另外,你自己是怎么理解“形式-内容”“主观-客观”的呢?我的意思是,你会想到哪些具体例子呢?)

由于问题中的术语“形式-内容”“主观-客观”乃至“意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用法的含义,倘若界定不清,就会如“海瑞两千”所展示的的那样,变成怎样说都可以的诡辩结论。

(2)按照2170422...

全部展开

(1)请先说明理论出处,并澄清“形式-内容”“主观-客观”在此问题中的含义。(另外,你自己是怎么理解“形式-内容”“主观-客观”的呢?我的意思是,你会想到哪些具体例子呢?)

由于问题中的术语“形式-内容”“主观-客观”乃至“意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用法的含义,倘若界定不清,就会如“海瑞两千”所展示的的那样,变成怎样说都可以的诡辩结论。

(2)按照2170422童鞋的解释:“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反映”是意识的形式,“客观世界”是意识的内容,总结得很简洁。虽然“反映论”相对而言是一种幼稚的理论,在理论上有很多困难,并且哲学界很少有人持有这种立场;不过大家都会承认,意识有其对象,不论是传统上说“反映”,还是现代说的“表征”,还是“构造”,还是“指涉”,这些立场都承认意识有其对象,只是在这对象是什么、意识与其对象的关系如何上面有不同的看法。

照这个思路,我说一说我对句中“形式-内容”的同情的理解,
首先做一类比:
张三说:“雪是白的”
“雪是白的”这句话是描述了世界中一个事实,“描述”是它的形式,它所描述的事实是它的内容。

这两个例子(意识和语言)中的“形式-内容”显然和一篇文章的“形式-内容”(那是指结构和内容)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为那种“形式-内容”的意义渗透,下面我一律采用“行为-对象”或者“能-所”这种更加专门的术语。

通常,从一个意识活动中至少可以识别出两个要素。一个是意识行为(的类型)、一个是意识的对象(这也就是我说的“行为-对象”)——有时还要加上第三个要素,即意识的官能。比如,就“我看天空”这个意识活动而言,其行为类型就是“看”,其对象就是“天空”。佛教唯识学中亦有“能见”、“所见”之分:“所见”即是见的对象,“能见”是见的官能,即眼睛(关于能见,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因此,有各种【意识行为】,如看、听、嗅、品尝、触摸;有其对应的【官能】,眼、耳、鼻、舌、身;有其对应的【意识对象】,色、香、声、味、触。
应用到语言上,亦有“能指”“所指”之分,能指即是词句的物理部分(比如说出的声音、纸上的笔画),所指则是词句的意义。

但是,“行为”如何就是主观的?行为的对象如何就是客观的呢?我对你问题中的说法,以及“主观-客观”的用法非常不解,也无法赞同。
如果用“主体-客体”(注意:是主客【体】,不是主客【观】)这一区分,那么我还能接受,意识活动的“行为-对象”结构也可以说成是意识的主客体两极结构。不过这也仅仅是相对这一个意识行为来说的。所谓主体,是一个能动性的自为的存在者,ta能看,能听,能思,能想。但ta同样可能成为其他意识行为的对象:张三看天空,李四看张三。
如果用“主观-客观”,我对这对术语的理解仅仅等同于“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于是,不能够说某个东西本身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而必须说,某个东西(可以是实体[包括大脑]、属性、行为[包括意识行为]、事件等等)对于我(或者张三)来说是主观的(或者客观的)。说得更加学术一点:
x对于y是主观的 等价于 y具有对x的第一人称通达。
x对于y是客观的 等价于 y具有对x的第三人称通达。
注意到,两者并不一定对立:一个东西对某个人来说可以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也就是既有第一人称通达,又有第三人称通达。比如就我的身体而言,我对我的身体既能从“内部”通达(有所谓的“本体知觉”);也有“外部”通达,你可以看到你的身体,听别人谈论你的身体,从镜子或视频里看你的身体,以第三人称视角回忆你的身体等等,这些都是或包含第三人称通达方式。
所以,凭什么说意识行为就是主观的?就如,在“说话行为-所说事情”这一结构中,凭什么说张三说话这一行为就是主观的,而所说的事情就是客观的?张三说话在李四(甚至在张三本人)看来也是一件发生在世界中的事件啊,同样可以是客观的。同理,张三的意识行为也发生在世界中(如果你们认可唯物主义的话),那么同样可以从第三人称角度来看,比如对于李四来说,张三的意识就是客观的而且也仅仅是客观的,因为李四对张三的意识仅有第三人称通达、而没有第一人称通达。
【小结】
问题中的“形式-内容”虽然在日常用语中有其意义,但用在意识上不知所云,只好猜测为(或者不如说是替换为)“行为-对象”这个两极结构。而“主观-客观”虽然来自哲学,但其含义早已被日常用语弄得面目全非。如果按照较为规范的哲学用法来使用“主观-客观”的话(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视角),那么问题中的“主观-客观”的用法就犯了范畴错误,导致整句话没有恰当的融贯的含义(就如同说,“紫色的叫声是香的”)

收起

意识在形式上,是一个人的主观看法,而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看待某一事的角度,

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反映”是意识的形式,“客观世界”是意识的内容

如何理解“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这一理论? 怎么理解: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这句话? 关于考研政治马原请问该如何理解“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这句话呢?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指的是什么?形式值的是什么?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但是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我觉得这句话是不是有问题?应该是在形式上客观 在内容上主观才对啊!譬如说 一个客观物质芙蓉姐姐 在我们 1.为什么说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1.为什么说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如果说“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那么可不可以理解为“内容和形式”这对哲学范畴:“内容是主观的,形式为客观的”? 单选题16.范畴( ).A.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B.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C.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主观的D.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客观的17.引起阶段性部分质变的根源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1、范畴 ( )A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B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C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主观的D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客观的1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如何理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客体的主观印象”? 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 如何理解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怎么理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请问如何理解“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是哲学里面意识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