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2:27:17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x}R+ɖ,R:M~KU&E#8mTn/O4@Ac9-* jWc]T8.8v^;MY}^a=;sB v7ܦу~c30ifWv4lvT)w4`r9N;v=ZmgrzҮ- })|rX2j ^Nϋ]t#C夭z% !=XIw]b__{}Wۙ7[j-P:Qw94S#v=ηUVQ2?ғ.;7dFQHhh~P= o}~'7K{xi0x2Dzlƥti9l U/пO7jX_TM/4U}KWӹꜸyU}ڵ_&-ʼn׷)xg{V NS^ 2=]r)zD36Rvs93Dt& ֹWOEo +&[L}a IIxS@&,=uMA۹]ꁉqYߡmN*wk ?IixzF0"=Zp%2}+[^}9i,!^{;؍_7B_N,zȻ9ڙ;$gӢڜ,I=[dD3?8;R,NK^`?]˥fc` [qp#(2xX^sه!{e5=%S+ 5&ݶ/rFStFnDPdޠX #8MKHHTϿZwfޫ>9ѬG.>FY6,de3fqա $;ݯZP_aBc 4'Q587䰭$h _eLhi4"%1 X ^g ňȨZFix>=KWӗM,pQVxG͞aa]ݬ)ȳ 'no[%+ԳůMk*:.\Iqouj`8oZ2 B6N30xNiN3e W%vuĉ _E;˰RXΒ5/+q6VFdmgH{+wLIkݟ\ԣ"۷T^!YI_Iپ[λK4xpHw^\0ʃq߾ Qgzh2Be Y Ȅޠ;+yr}/n<Vegm wX7Fڋ;Ytrwۻx dCC2ȁ8]R!KrEZf{ŏw,I-pӝ QV j~۲/wբ4R?ay|uۏlTJzr9oo@)c&A_0蜧6@f1Ʋ͑oj<yGhO뤊轰 ( Dj@ ɑn)?sZZz*wNzDY="/f`8xwJ7.陶ڠ;ZDAL9?i9oe4n{4%x  )l,")P5_+sՙxKxUq+]#˞$&"tƷI(7 F#`]NH%fUt.-Za>W^L $Lg2 ғWʹǶd$dGO.5QRŮY+yyk9qyf67wۜ'mݘ|LO&=`.<m,Hm!t;b[PFpv.>ȹ "\ ]Y@,ˆ뀴M!b" &$)$h5 Ȣ-v>DW" FM+G 뾿b7 IjnUFc paYZgXte 5jbڴiWOez҈!(۸r^S(%s4};s*L%Jm?kթG|@7;rPˏ@b60(E\rbQL0/ua1"s~gAl>"ow+WBdlE!gwo4BNvG|k<8\z$&K@7zH+3m jC~gQ aY= mx{LN\|(CZ\)躃%EB?mߴUDAh;GC5^kO /' cd{!($b_'Дs21P!,|:2 t ^fhқ]7~y;ss_LXAJq:!^t1;2=+Fo_CC$Y+M{11g~iRy}i{2=Sq5{ xڏa2==[x'KSȦ&xҧ& Mn*L8,|j{[ؕH`~`FHd$`Cޱn8`JJEP7 !h1$#ySTFt9 0;&domYL7o Mt %t(U%#cǧNٹd j'7q >>"0WhGNSeY>"P{+=bػȺ]51WMy1" ;5zu AzY)xQ3PDaq _ĄJ'v6l${2w?w&լ?7\Xe0S<WêP9W\`jc:9/U5HɦJ?u(Åe0.3Ҫc Z;v\&٤`޲r^2I^v!\Ԝ\ S>{Ucv> `YL2-$ `fZf{j4 ,\gl9RWTM;`fAW-z3CNw1IEPBrL]iAӵTVX2\ ULFQ_UWN5x$3j#Y?Y86/?<6"r9 2rvrUGׅK'n6QHdHqA:"{gđo~.P(0S Z88;M_{ ޜ˄Vᄞ?adϋoc+:5DL\%%_kpmdD2>Vr,<hJv\c%H~%:j\%/2`9z0 rx}]un-(cos7voTi_>}\Hp-Mk5WŒZnٹȐz⸣%6~5te@TA& W'^@h}؃?FA!K2 uS  ǽ;+I6(pJr@aiWsّ} `=QF`iIp- NhC1:qa6 -Hn{O7 _YG;u!XBک#fzvfb>F/ *dOf1nrװiBllG'3C ͺG``q?Psۥ/H*#$yݴKIVE5ā!,@PgSFwNS ʀ6T4Lxfǹ$ %5͍e`(O b9ṕpDZ>F=T,- \EDK(r$!C`35g~L 6,߂BcvT3\;̆SBMWc]dʅ1a)Q!@h-.%`?V;wn*TK ҏv_L-AxA.X~Y 0qDe% |ַigSa8CDiu|˸]F!k ,Ax9!SV~Kš\|m ¯2jg}u:d8I3FppqW?Ppkj"Sb !R}c<ɠ%z}ٖI}4w&zk*`g: Zu Fȋ<Wu7*T69튇PQG Z{Ao8Ke+e~ eI< r%bZӜ,tA-y (z:i# #9t{}7oBk}1k}N]٦|oRf!XX( iwT^I vkDE] P"DB+UʄָN0t6e`zA>;کgyc]Yl;35d>.:SKRרEuǴώEv +O!e8j_Yzs?$/J 閐9v^Z`|;HE{uQ#VZeR҃;R.嬤:in$!U<%x}C8GE\VfF!9G ?\.pzgŠ6N:F\','-7fXO|BQ&0>2Ws⽍1yꝐjDr " =i[5;oDBg.4{v: O~32aj޻;Q)ėH.)ϙ8٫q`)MoPRclFp@8*rg%W!3ca‡ܦ3np tO('6 r窶,oQW@&o}H=lSZ9)g^<* Q噀39|m~> {I%.w1aGjPq=Dpz+VJH,7"0X -SlA*.`x3{Rw8#CuJ#%o]k=hkH2~_]ʸ d}fh;ҁq웚I-wL0:eeW=V=DxJ5N-bhz6硦wg7d("@B,g. 5_F/ɒr*oG*H0~w~¬fFtNCxƯ? 4=%n6YEgvF]nDƇkKfK1y%/^9_aRgrRVt6ε-v_|˯1M DBᔠk:lS%~#~̓tyMf;:wVAGp Jێ QП2$[L,+՝.SlhK#{@s{ᔞs˲yy$RGI:'-vL]?@5f->qR7@}S:6\I*j큔/=2?v&R hzj|#5F|(Z%U:m/׷[FMͻ2>W>RC/n,/``[O̬u3%4Wj>bĎ $(g&'HÏ'4Vϋ sONjPk)anB>lpWdθF_a"MEG%S)Pdv'?RLmUuj.'?lr2@1KfgUjjy2l#CC+t $~YړʳHr'vmXm#2ǯ%^WhT"΋ڝ<ޮ> Qq.ܢBX}KɼȌei8T$S5'(!eVZo|k%ϩo~bEGdX"K;#}O@xUUK|7Q ja1rVQb GST u8ŇS4&j4\PôK#1/FEk dg\2|KhMܹ`P \keW^!YƗOS6|%4`qnqU? =Y" ^w>Dp`q/+& q$0VV?Ƒ슭8\K}vWK^q2 שٳ'\ >kQݎ#Q4:r@262RYTz@8*nGĥATV3hi:) aH=v_DS'@-a zg]Pp^E:;Ҋ~!f\r:۰ <)[pV%| OKRhn CK)7OPB'@=E0/6C2 fНSsą0MQD'NTbSipȱG"| B>OB# Ѱ 8q#n.Up[*C 㦐gx4!ͫ^k..Dv8C&s׍W@^܃-7Nv=@.HB,Utjl ѵY[߂)%;F5-]&Z^NLY `Ws!}1aGC$Hv88Ks 2U;"5b'  S½ ]9yD JNJMDiQdj.?؉X@7wѫ]:&eze"8%4sXT)&aLt) It!DA*G#e8#+%#]:z9#f^M]Kl} H4 \.$Tєǀtםb<~ߋ$tN=zh%\B]io0jhBͫO_yCXfW f7T\C^CLӋsdM} Cb*Gٝȵ@&Ri(Y{ܪfrXe}[mڏv2&1NRic$><EWFsbpT)UI_@r*uˤ>E`/؜+pSLJΙ2GD/F#miwnoܹnaǚ=L땮@,]Vyg8|iC&byd["gC/t.^Qp ff]z%Gj9%[e~Gȳͨr2K,)ǟ66>Tȥ ]禄,ye9gȘщGxeH/_xš@Z]B )%XxFYvs9I4SN"e4B;%w0nWa_1WYG$Feە?.)WJWTsר=ύT[l x]F#"/W>"AHŮgC,m\N.7;ն%~gM;gk8(eP^;z>2KjɄ#=Q{ټR6ZW'kIOܖ(zPg%p\}pP7 xc~`p>/~ϸ%sWYBh%)sB1\$[U򱜢-cbᱶtZ-Ipxp \3SE\uѲ:=^*~2[fINLڡMb+ږXpDiI<MА@ Y! %].w uC͒ΜHy4蒕ՔbҗH#N`FkXgVنM!cSW460 1ϩY}TbP̅w\=Ux]mZ5p*7##m??aOqW}%-cRsODpκz_{*%?,+["GKڄ;_КV舖JD;+ݲ;BSߙ-I|Bsi;+99ręۿuwHp}ܫz19KE. WWQ==T3/bf1 ҙ\cv Jc̾x@b>uDȨױν(( /)ǒ34t)7m7'hcXZ KwYă͊u*u#7(?8\'t~Wbgř.QBz^ 8j eqAwk|Hu6 0ch"3FN}{wca_7C{BɝO6raz7^ P lvQ*'%`GpNY# JD0|aP?x}>~IA#hCz5V{II@8$ߠD[9A0),K.PoA:PƉta|-} ,]0mvDf\5\aO*ٔ} 7Y&\na j`&c Yhl 5@acv,+ RJ:xo Xr꽛S{ sk]r1:ŸMqt{{sڻ9vˤg:.os9o؅(%sD [말֑2)O݊cDP? u{~o_25qL v; lX\>0&Oם@ !_xE8&B ^q G&x8WÏ1IwkĐHvh6_8fT^7| NF|\/h^7ID:>Ơ 2 ̻t??x:&iަ=?lD65<:k~zYrdlkr Cѓ׌)G&-1)(0ա"e5dES8*i3R=9xOn=_NYįߖdC}J^ZSk3Bu^#ADƨR7QuGSKW{.ӏ4/q#ύZ1s_oC  Jp3ZP v=NK \1:;mIWV+M8t1 /6+g^8(*R\oRKWJIߊoΔ+(sBUӘ t\,ZB3y @K7I3~M%SbQ(&g>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
  (“黄金时代”)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此段不作考试要求) 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萎缩 抗战胜利后(1945—1949) 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此外,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其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求发展,逆境中奋进,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 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
  B、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错误探索表现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B、“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服饰 (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3)阶段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2.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3.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4.习俗风尚:
  (1)促使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2)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5、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6、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
  (1)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2)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3)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7.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1)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汽车.
  (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8.通信:邮政、电话、电报,见P77-78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直接:土耳其扩张阻隔了传统商路.
  根本(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2)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会考要求迪亚士、哥伦布的知识即可)
  ①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②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③达伽马直通印度;④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方向 最终到达地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好望角
  1497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印 度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美 洲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西班牙 西班牙 环球航行
  (4)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的影响
  ①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和“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
  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②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⑤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二、殖民扩张
  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2)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3)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4)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
  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国家的矛盾和冲突
  战争 背景 结果
  1.英西 战争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2.英荷战争 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英法崛起
  导火线:英颁布《航海条例》 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
  3.英法战争 法国插足印度、北美;
  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 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3.殖民主义的罪恶
  1.野蛮的掠夺
  2.残酷的屠杀
  3.强盗的贸易 罪恶的三角贸易
  4.★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
  提示:破坏性、建设性
  对殖民国家而言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
  世界市场进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途径
  初具雏形 新航路开辟后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瓜分世界
  (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3)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详参p114-115.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新政的“新”之处)
  (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7.二战后,德、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会考只要求掌握德、日两国)
  (1)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个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恢复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2)日本从战后初期的“统制经济体制”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个模式使得日本在短短25年内赶超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国家进行社会改革,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两者的关系:互相促进.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2.欧洲联盟
  (1)欧共体(创立时间:1967年)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3)影响: ①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欧盟与美国、日本并列为世界经济三强.
  ②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欧元形成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4.北美自由贸易区
  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组织的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影响: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相互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是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加快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5.亚太经合组织
  (1)正式成立:1989年11月,堪培拉会议,.
  (2)中国于1991年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
  6.世界贸易组织(WTO)
  (1)依据:乌拉圭回合
  (2)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
  (3)性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机构.
  (4)成立的意义: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7.中国入世
  (1)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入世的影响: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我们的策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
  8.经济全球化
  (1)时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
  (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③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3)表现:
  ①资本的跨国流动.②生产的国际化.
  ③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④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⑤世界市场的扩大.
  (4)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贫富悬殊更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②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6)对策:
  A、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
  B、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对策研究,制定出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
  C、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人民携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