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全文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8:16:54
诗意的全文内容?
x[n#Yr1`h|(⢅ZHQKq%_f|_97Ij6 b2ˉq~QMƉJ>jZj_GOKӭ93~ϜΜc}2w}g#ov5xЗ.͸B4huijJ_߶jYƴ^mIN1﨓uo /AU~׃SݜFӺ&Ѓ;r_)\-f힞'U:aɱ7)`اAI-J]Mt)RWG >bGfay͹.jy>*7Y>ŀQ cྨ )wts8)EHne]9R/:},cWx冿.ZP}pWi87o R2`; sz8DOP9^ZhRʧɆT&I5:!4?"h_KN\%hn@մAr뮛z<-L=,-UaQoݴSm:[Ws3 lnnk5@x B?O4wv^|gw8G~ Xźେ+Ja:q,D}]Aq]N9YDm]wUKN)淋 9uS~™@ћnMRL[hZ,*;_켅BL7x+/40o6"(K9ux>8nI 3#Uu ~CG`=zmUۄZ=vRF5cONSmuRVndӀ3cbm0f1!>]_p]3m7Y+t5H }dtVÆ$蔽GYh!k=ãm_؟ƬNDު @LU&ߵ*Ӟܥa86 @O'%uz X]%3$c/ImIk_`78;URq1[I%ċ?- 18"FW3~OD8+Onw L sټ~BPOVP?Q|{E~{>tF |jkeӡL F %%D{4+fBg9C8>?;%2 }6#;KӠepZJ-^Av^jNVPW 7tz^n_9'`BP;77 eQOL'tx&5Nɮ1BUXS/GGu\V̘vDDһ7MgYu0e>Q{*;jL=gpآMЮjAm|lRCKyLh'f t$ol΁pNoZV"vw^*&0n(Mx7e z#] &<Ш/ S )eqݜ!l.;lͧ]- X:mJ+w|ZxQ/N.7Ak*Rtpԧ6G9ҿ6mc##T!f%!ʮ)f1P -kYՙ+]aqZy]U5rOCƽdu*[D`)04Ac#OanEa7 qZ`PqK[pv;yLCDx`had"?L؎# E~ǖ΂D,\xJj87gq+ 4ԇnTk}!:uuzi Tw-1#>V 6CsQ``5/ |04. yyI1#Bqo`[;*, F2M!ƻlL`g bRxZH7ވ a$p=SU(dBHL5pǎ=7CP纍u,oYP&$e jv@;Y51RŎ*M]?yg-w??#Si!4=:MZjBUxrKsFs#|%Oe("n=>:p!Eu2b*4):S%%U&j{^s|K强H\gfK @%(2ǀq@LD!022y2 3%h.&QRq̹ ^\e"$2Qև~BGuskgT I+>,Y+[n, fr+J]Rnc&CMưB}q|*A=HF%SKݕv-Y~KG1CN5$hZȁ!iMMZpRrӓvSP\P۝gҹoEa3VːB6OFJNd4Od}S~s Y_x:^sE׏vqeQ b'if*ArlMZ_C0! e$#r dg*%AAXs;ځ3& |_Ui#?ȃwGFȦ`[%ژ]:kFa޲`_.-$,E]q3Go ^8|\T4l|x O!Jw T6>~y=Xjtl򌐻 vҷ"Ghxʫ&sQ k 8s,E 2_cOQme!n|AP35Ҕw ùJd[L O)YG;c7LE_HHfa7)> s9DwvH&ph)|9O ϳ!vin@XFcGgҥ.tCwaY* ~ett. $k ! xxm@yл6gAj.@Jܔ-hS> ':MZS:Sy#ޞ!G20f t^ ʬl:)<*6xc]:,dѥ`Bgru\* ]_]~> \I/%l QZ%_Ⱥ,ZZ$6Zd,/U pJ m/FmSV\L!͊ `m t$Z2Ä`$RK66!!PUzi{!/rd>utNAL;SV'D$lvaYP[\G.Y#\"cHB@z> x3o܍j] V/AKpb4)bɿue#\B)e}[KբO|lF>L:&iO1?jղ)D ~ȍ':S"9.C*`rg`IfkFSsV7T靷2&jwxlA`֔L(s:^v*U/!UDz&12<G ś4UC)j:BQfN{#́a}H2$-2En Oa>l BύTR )>_r1U9`bG=LW'II^ D$ou0u10x %wL&iBvwi{+c[rՌs3S֯YΗf7_~[$WI -AtԵ;.x/m [0({B~ិfkX-- zy`|H@1iKcM#X^b XޕY,Hԟ/X6U /G^2k2uz0iuGU0nTCaR%#FJ+CW^&XtdHXb'# !%9w]-С?zchKXD:e]R"4~tx/ض|~\{g]uZ,Wu&S]wSB3u dgFBϬ,a*[H !,N͎MӀ>_/w#iS.2NXC s@l]="S”R u}{IvlZ+dNtpy@#?`O"w+O&GUw[YĽen_ M2e/e8:=trRrO{TT!ůc|YadoRCJ1MDr ^{B#or9կk1|jS[B΍LW߾vwU lܛƺFtcVtl!b\J"+{:w1ͻar_w~ݼkX)V6wzdWvW7a<ǿ᳉Epᐖno [QpOMi#f`g4[[6CAϢ7( 1o)`K)U%{aJ?, q:2c5=UJv@gLu,n G¬ݙUzrY|f,y&t'j5Qi"is`Aްf*QPDc_{JeY;&Vhd/AN>XRgܤ%dnbVas8/6\/ҲȲkDڜ).u UXV-K{SL۬&P#B5dT@v&Q2]v067gX\ *hrTDvhj!=DnsdY1s$o:;sN G.b'Cq5<,҂#0%L*Rv!#v7i1BahKr hV +K0]BҚ\y˦"f%aAdsu#u0y<M`J;Z8,&zԭ8#$QEF g3F 삎X,1sqPHcpQݺ ]D'"V dx XӨ71_!В[Rz=Z<##[wV>l-a^q;{a?7I<8QsV݄ B$>?dX

诗意的全文内容?
诗意的全文内容?

诗意的全文内容?
致橡树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评析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赏析: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所陶醉.
评析
爱情的礼赞——浅析舒婷诗歌《致橡树
女诗人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大量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是与北岛、顾城一起并立诗坛朦胧诗的三巨头之一.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诗,不局限于朦胧,保持了超然的鲜明的个性,因此在文学的天空里涂抹出了一道绚丽夺目的轨迹.她的诗,从意象到语汇都深具南方风情和女性特色.便如这首《致橡树》,语言和意象是何等的鲜活感人!而其所歌唱的那种不卑不亢至纯至美的爱情,可谓理想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曾令无数的年轻人向往和憧憬.
舒婷曾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致橡树》曾经是传遍天下的诗歌,二十年前,评说纷纭.虽然如今朦胧诗派早已落入冷寂,但舒婷及其《致橡树》却值得一说.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
爱情,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课题,也是古今中外诗歌描写最为广泛的题材.朦胧诗人的杰出代表舒婷,深感现实生活中崇高精神的丧失而追慕先贤们伟大爱情的坚贞,用其《致橡树》向人们提出了一个爱情的高标准.她在这一诗篇中塑造的爱情形象,鲜明地昭示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让我们逐字逐句地来把这篇关于爱情的经典诗作赏析一遍.
《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这种爱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
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是你——/绝不象攀缘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是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鲜明地表示她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须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气质的人,你是树我必须是树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平等地立于天地间.总之,两人形象必须一致.
但这一致既不意味着要凌逼和挤迫对方,也不意味着两者毫无区别,只是为了“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真是并肩携手息息相通的情侣,那怕是一点微风掠过,都能引起共同的颤栗.他们心心相印,没有谁能听懂他们的话语.这木棉用一种为橡树自豪、为自己骄傲的口吻说道:“你有铜皮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显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他们双方不能互相取代,倒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这里,她毫不掩饰地颂赞橡树的男性美和阳刚气慨,豪壮挺拔,锋芒毕露;也对自身女性的柔韧气质作了赞美:那丰硕的红花不正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标志?可是,木棉的朵朵红花为何又象“沉重的叹息”?我们可以从中感触这位女诗人那种独特的声音和情绪:这声音带着痛苦的伤痕,这情绪染着忧伤的色晕.这声音和情绪里融化了多少那个年代社会、亲友、个人的阵痛、艰辛和挣扎!这沉重的叹息是那么真实,以至把它掷之于地,便会溅出泪渍和血斑!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她接着写道:“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真正的爱情,当然应同甘共苦.他们表面上“仿佛永远分离”,实质上却根叶纠结,“终身相依”.只有这样的爱情,在舒婷的眼中才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的伟岸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在这里对爱情的“坚贞”提出了她独特的见爱情的坚贞,不只在于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止于容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结合,而是更进一步,把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从精神上完全相融和相互占有;不仅在形体上、而且在思想感情上达到完美的结合,站在同一个阵地,拥有相同的生活信念,追求同一种目标,才算得上“伟大的爱情”.
全诗明丽洗炼、概括集中,作者运用了抒情主体拟物化的表现手法.诗中抒写的对象明为橡树,实为木棉.写法上也独辟蹊径,不去描绘木棉外貌的秀丽挺拔,却用了一连串精妙的喻象从各个角度反衬出木棉的品格、特征、信念和抱负.接着又从心理上对她的爱情观作进一步的剥露,从性格特征上加以刻划.在刻划中用“叹息”、“火炬”两个意象对比,更深一层展示了木棉丰满的个性.然后,又把“寒潮”、“雾霭”等意象铺开对比,衬托和渲染出木棉和橡树这一爱情形象的典型环境.这就从四面八方突出而饱满地表现了木棉对橡树的爱情.在艺术上巧妙的比兴、鲜明的形象、蕴藉而柔婉的调子,构成了全篇的独立特性.全诗收束处,既是虚拟,也是实写,虚虚实实,意味深长,富于哲理,开拓了题旨,对木棉的爱情观加以理性的升华,以理想之光反照那象征爱情的形象,使木棉的坚贞倩影更为挺拔和崇高,显得那么饱满、美丽、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