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一颗叫哈雷彗星是怎么一回事那位好朋友可以详细讲一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5:33:39
宇宙中有一颗叫哈雷彗星是怎么一回事那位好朋友可以详细讲一下?
x|rvD.'QFPvW+rU7P$ J$A8% b")d& ' $QP"3aQUT|S w*QuseڛNu1r;DaTM;Piԏ݋X?k6yv:~.hVV?uJضwUZqv-Tj2!l/v sÑk\*]bQS*TY3x!oLξUa/t'Iwkmw1{ao\tۡWxmT؉cutOJ۩%7855e8i_D[{ ڒJ^j|4|zb[hg;N%%U;QO*]n̍U-,\T{N!;, Z*J}?[vrל p,p.ΧOIgsea?LmsFT`cC?ᬯ`MfzӹjqX&_c[~r> 3,s8/?eT92Kr;zZE*j9q=[Tf=ջ+URNfpR[;R#P5ͦ.Tf9"#soZ!ԩGN娻_f dyyWNs|{Q5nCLթ0TU'U–9'3bwmw^7} aoZ!T y2)HPۉ4'&6|I{vw{|˗EgopkFXr-f=F"C'v*>7A7Obukو][WslÝZ(&  WT,S58 ?J zhVP:~MpA-5VZHivkPë~-2#t}w {JPNdBK(wwĆ ;VI^%<'K-UҹnOzdBX׀{y;S&rR;5+iX[,溯@$f-R:cT+!`ێ X :}.v-c/,XU$o-븩Ң*cW 6W6k9 ԒSXv,Mcf+nZ~TAvjg9g@ŅDWX / #Ӱ fY!1 T-;,[\Bw]H2rzς z+FPER? C[ A6u򆖢v[a[M l km(!~@Bhc/q"Eyi+?tdB7vy9!-JN VJw:?ZT KCȱsTf.WxNUN{C7P (>o^NتxY߃r%굘%Hn1oӛio֦͆wO6T$&AUI/^٘dLv=}G-}cA':Ns+hisOêKd!4V>2(19G׻vc ܩֆmygSjee\eHģ]#zegtTe\@]ȭG*(YLP\Eڗp :fӂdg?G}P\-SN#ڄ"DT</i4B}!EFA'a%N=,,! ‹M=Y ܬ9=E+ p$.,p<8VS>Q3A\Ǩ0*B'sO(aC:h*ʂ,Wl5;]xC0Y,Sk~i sT[@CdL[5/ջ$XAO಻^X bUs}XדCb ږc$Ii7I VowZ@v }/{iٰ|Yj3f&cTP?K6 !2K5Ÿ8mE\=h"^C"S,LFuT %Nb9SX o4mȷ`䡄=F!څ~y)Gy*s2`٪)01Pj)oVN0H[m iN#3H" EO<}l֢^j<v{zӈ3}yc"c6|E«OrtUDQTalu)y~GUe MufrB& j;dqS$B],R~qoB,?iHtduRSmX,nڐ`f&=>|nFq_kW8Iaf~^fQ:NB,X.xLb%& `$> g뵉Qڡ9](ؒ@̈\FCVHVuEkF@J%p޷-}Fp|NM"?ҫf@E-ڈY<2mV -_؛qa'v>_m^Es ;u(H,9,KMax\T}2)ͬ*#_q=z7silU;.~vgl~G@ P -'pWM;Z`F/d^=-,D.@ٮhbqK?]YGT/=::Vƪ\sZ)=$a@]^DP;zzOJN| G{e@~tJ+rG\p0)ށq zEX&p?/[=1=bqt連icCEnEK DuJ:LhZQCrM j>ceU <]_#!:U AH Zr?O`2^ L]P[j!vOYWJ{i܍:[1w8‚5Y]l vcR'I]` ML+z \_J]x'd  ]VbЕ+㶿a[ۊk'mMJ/0 姹c{kEe|i~&&_g4D7%,CDа.%zX̃I2ڴs@2@ҸuW&yߍ&]!Cك+k!ݷP(^k,OVt:.usOߺ+S&Ӓ+7^ H&%T%8Q|"41m 5'rĜvWW5}h"8,IW}$N3Y6&B~p>&*XPh˄ RI%*_KjwJ ky Zx؍ > $ޙ S'݃G2o H웺[^섶5̖ ΉfzŲ,:,.M[g~缩fٴyX_Tfe01N=kAH cvus Afl;LTK0FZ+N  &m`|}FQUy Èq06SZQ0bAkaL i-pEj3oOyo+ęT$?5)14NPZ_f } }_`/{TC(ŔsNaɑjre.1{cݭP[!r:k: &>8ꩫ!8z4T2z<`l08Jp;fΚThMBYErLᅼN?=2 >.g4&}2t> ,hTS;H aKE(ARw 8eX~ /B)]s^9XV 8ؖlG. *@UoCY?vxZ&P`a!n;-xerPdvllTjϩ] 3`"r2 icaᕀ'^yhH T '/?uvt[WnuTYN$҆KG ;@{PR4F)MFP3'7Xj4TaWF|`m.AGkM.֢B/ 馤EOCeA J4&d)$6 ޟcsFib&LJI6i[uK5Xf ֞WxK# 9?!TBDíَ<(c1;F]ZSgۡ^ѣ'E3L,1Qa|tLviu11C9ʜ3,azrjm8%Lƽa7@7]p4.T=B|G[}NLdzS0/| ~=1Bfvvr%d>crtx!gf|j}p~ :Wysҝ}k, AVu@hUuL-U~IХ)EU?AWҀUL04ΒGΟQy#sGUg"rJ0ey2kf^7)Yv%C2)&i#r*_!bXI*8[m9e3}$m5nqf jYJ-!^jӨk۟`X O%1K´f2GsϲSA՛bX9"PmXk]8<>vuKQi]_Z#EfN+;j'?!_U1,2# B:JkO ж%6ـHd9 GǤ89K`SSS֜*8>59sٰ;`;hj=+D˹܏v*!/*:[XRqj4ElvnY C N*_MiO ^W1o[|5d-y٥o֮2 `9cHSRWQ9+Qia];=$P qo<5)=1ɨf9wMj+T^P~Z#G\3DSf8\3dB`W5Xn_a?J!}tk9 N iͨ:)پܳw=:lQ-GFnv0lc;kUfk]0%:jH;4#|7T~Vz2<$-T;ڰ?0l v"s^z̩L:ޝȩZGEj^2^ʚ ;|d}etd>Y $xi~^Ӎ|{fUr <nx)إp<Ε8:rL1̬Vu6CZK~::9#}lL±@ ,͆/2+KviĄ#K, 5NCebF"Z=];ܔ7"\b;'WDfcJͽ:E{d<B0(V|:-9L!klT_G"jsO` -NhARhO0J}v%gI'R叿_ y?3[SbDK <Sׇ##j}gkR9G< wYva) PhH:PYȞۄlk_W. /W#)_{ "0*020:G.㙯YF7ωXnG.bzzBo?pyG'Ls#w)JkH7INVzInSw{{RS[_uS]w)06頋>Սuuέ7v{8?ps=p]"GuxwIqnH{Mٺ.{Oxͮiv؝"?x]k'snv;%cnt;K6-ws]rMwoCϸﮙ7A>|CTP?|{ǿ.9霍|<xN=-x=P݄z^CHux>܉#ފ`u/^"ߍ}ҡB_u?^g"v#/_sK^\Qɋ#6MyP{ߕ3cߖx}yJ87Wݙg`;pk^7ޜ|׻A0}<; z >;Kx7ԏߥz^QJ%᧟?w?6 ~ÿ?sޡ4}++b,VՍsu㹺\xnYob:v'f~oZ P#Pú>wsCNZ*ak:دXv :,֕ŒY{oDFv..n{fbX`h 2] wLc˸ 43lgkƾ>؏7Ǚ4[a@[c93zccsXkcscZooOÏXNt_cRF&Jxձ4;8@^}0nc8MZ1w?1;͏ d|sc]K d&#mhD_+d' Y>!RQY0JS|Y|T`kdRl#{!C[$&ɆI0OoL*,Y0Jd?s6aaL `i2wM^dϭZ'KB' `>YToeZ((S5Q[4RL+e)v:ɲ>R 4UP4l?,Ef ^{eY4X֨bY!M+~e_Z-s;͖eOnAO2s`e>yOe]k[/sB`!gـYc[0=܇xFwb!X/fڍ9P{~@z2*]){w3Ѝқ;3F?3kףY}.4,߫Ss8IǺ5S׬:6Xwczszw3uo :8k/#^Cqx

宇宙中有一颗叫哈雷彗星是怎么一回事那位好朋友可以详细讲一下?
宇宙中有一颗叫哈雷彗星是怎么一回事
那位好朋友可以详细讲一下?

宇宙中有一颗叫哈雷彗星是怎么一回事那位好朋友可以详细讲一下?
提起哈雷,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彗星中的佼佼者——哈雷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1656年出生在伦敦附近的哈格斯顿.1673年进入牛津大学女王学院学习数学.1676年,20岁的哈雷毅然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证书,只身搭乘东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颠簸了三个月,到达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建立起人类第一个南天观测站,进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观测,测编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被人们誉为“南天第谷”.哈雷推动牛顿写出了经典力学的奠基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慷慨解囊支付这部巨著的出版费用.仅此两项就足以使哈雷名彪青史.但哈雷对人类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他还发现了月球运动的长期加速现象,证明恒星不是恒定不动的.以后,又选择了彗星这一前人涉及不多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创了认识彗星和研究彗星的新领域.
第谷提出彗星是天体,但对于它是什么样的天体并不清楚.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彗星是在恒星之间的漂泊不定的“怪物”,无法预测它的行踪.
哈雷对彗星似乎情有独钟.1680年,哈雷在法国旅游时看到了有史以来最亮的一颗大彗星.两年后,也就是1682年,又看到了另一颗大彗星.这两颗大彗星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682年8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几乎所有天文学家们的关注.当时,年仅26岁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尤为感兴趣.他仔细观测、记录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变化.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他惊讶地发现,这颗彗星好像不是初次光临地球的新客,而是似曾相识的老朋友.
1695年,已是皇家学会书记官的哈雷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彗星.他从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记录中挑选了24颗彗星,用一年时间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这三颗彗星轨道看起来如出一辙,虽然经过近日点的时刻有一年之差,但可能解释为是由于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摄动所造成的.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迅速地闪过:这三颗彗星可能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但哈雷没有立即下此结论,而是不厌其烦地向前搜索,发现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历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记录.
在哈雷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彗星会定期回到太阳附近.自从哈雷产生了这个大胆的念头后,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中去了.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哈雷作出这个预言时已近50岁了,而他的预言是否正确,还需等待50年的时间.他意识到自己无法亲眼看见这颗彗星的再次回归,于是,他以种幽默而又带点遗憾的口吻说:如果彗星根据我的预言确实在1758年回来了,公平的后人大概不会拒绝承认这是由一位英国人首先发现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其实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归我国都有所记载,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纣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每隔大约76年都会按时回归.在哈雷彗星回归时,可以对它进行大量的观测研究.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中国和各国一样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发现了断尾现象.它的再次回归要等到2062年左右.
哈雷在1705年发表了《彗星天文学论说》,宣布1682年曾引起世人极大恐慌的大彗星将于1758年再次出现于天空(后来他估计到木星可能影响到它的运动时,把回归的日期推迟到1759年).当时哈雷已年过五十,知道在有生之年无缘再见到这颗大彗星了.于是他在书中写道:“如果彗星最终根据我们的预言,大约在1758年再现的时候,公正的后代将不会忘记这首先是由一个英国人发现的……”
一些人嘲笑哈雷是在说胡话,一些人对哈雷的预言将信将疑,但相信哈雷预言的也大有人在.法国数学家克雷荷在彗星回归前做了精确的预报:由于木星和土星的影响,彗星将在1759年4月13日前后一个月过近日点.
1758年初,法国天文台的梅西叶就动手观测了,指望自己能成为第一个证实彗星回归的人.1759年1月21日,他终于找到了这颗彗星.遗憾的是首次观测到彗星回归的光荣并不属于他.原来1758年圣诞之夜德国德雷斯登附近的一位农民天文爱好者已捷足先登,发现了回归的彗星.
1759年3月14日哈雷彗星过近日点,正是克雷荷预告的一个月前.此时,哈雷已长眠地下十几年了.利学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们对科学的贡献却永世长存.正像哈雷当年所希望的那样,大家没有忘记哈雷,将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对哈雷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不仅证实了周期彗星的存在,也大大促进了彗星天文学的发展.此外,哈雷彗星还像巡回大使一样周期性地检阅太阳系各大行星并经历各种各样的环境,带回丰富的信息,因此,它的每次回归都引起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
哈雷彗星每76年回归一次,绝大部分时间深居在太阳系的边陲地区,即使用现代最大的望远镜也难以搜寻到它的身影.地球上的人们只有在它回归时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能够见到它.一般来说,人的寿命只有70岁左右,因此一个人很少能两次看到哈雷彗星.只有一些“老寿星”才有这种机会,第一次看到它是在牙牙学语的幼年,而第二次看到它就到了步履蹒跚的晚年了.
这里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梅西叶虽没有成为第一个证实彗星回归的人,但他并不灰心,而是开始有系统地寻找彗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凌晨和黄昏后进行观测,一生中共发现了21颗彗星,而经他观测过的彗星达到46颗.一次,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开玩笑地说他是“彗星的侦探”,这虽然是一句戏言,但却是对梅西叶一生寻彗工作的最高褒奖.
[编辑本段]我国发现哈雷彗星
我国对哈雷彗星曾做过最早的记载,史书《春秋》中曾有:公元前613年,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于北斗”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它的轨道和时间判断此星孛即哈雷彗星.
后来我国历代的史书对包括哈雷彗星之内的彗星现象多有记载,是全世界古代彗星记录保存最全的资料.这为现代对哈雷彗星的研究提供了方便.遗憾的是,我国古人未能确定某次出现的彗星是不是曾出现过的那一个.
[编辑本段]哈雷彗星概况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元.
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哈雷彗星的彗核大约为16x8x8 千米.与先前预计的相反,哈雷彗星的彗核非常暗:它的反射率仅为0.03,使它比煤还暗,成为太阳系中最暗物体之一.哈雷彗星彗核的密度很低:大约0.1克/立方厘米,说明它多孔,可能是因为在冰升华后,大部分尘埃都留了下来所致.
哈雷彗星在众多彗星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又大又活跃,且轨道明确规律.这使得Giotto飞行器瞄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它无法代表其他彗星所具有的公性.
彗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早在我国晋代,我国天文学家就认识到这一点.《晋书●天文志》中记载,“彗本无光,反日而为光”.彗星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一般彗星的发光都是很暗的,它们的出现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只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长的尾巴,才被我们所看见.
(Halley's comet)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当它在1682年出现后,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注意到它的轨道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出现,并预言它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出现.虽然哈雷死于1742年,没能看到它的重新出现,但在1759年它果然又回来,这是天文学史上一个惊人成就.这颗彗星因而命名为哈雷彗星.它的公转周期为76年,近日距为8,800万公里(0.59天文单位),远日距为53亿公里(35.31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为0.967.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编辑本段]哈雷彗星观测记录
公元前240年 《史记-始皇本纪》“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
公元前164年下半年 巴比伦的黏土版中记录
公元前87年8月
公元前12年10月 当时有学者称其为《圣经-新约》的伯利恒之星
公元66年1月
公元141年3月
公元218年5月
公元295年4月
公元374年2月
公元451年6月
公元530年9月
公元607年3月 《日本书纪》中有记录
公元684年10月 《日本书纪》天武12年有记录
公元760年5月
公元760年5月
公元837年2月
公元912年7月
公元989年9月 日本和中国均有记录,日本并因此更改年号为永祚
公元1066年3月 .《宋史·天文志》:“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出营室,晨见东方,长六尺许,西南指危洎坟墓,渐东速行近日而伏.至辛已,夕见西南,北有星无芒彗,益东方,别有白气一,阔三尺许,贯紫微极星并房宿,首尾入浊,益东行,历文昌,北斗贯尾.至壬午,星复有芒彗,长丈余,阔三尺余,东北指,历五车,白气为歧横天,贯北河、五诸侯、轩辕、太微五帝坐内五诸侯及角、亢.氏、房宿.癸未,彗长丈五尺.星有彗气如一升器.历营宿至张,凡一十四舍.积六十七日,星气孛皆灭.”
公元1145年4月
公元1222年9月
公元1301年10月
公元1378年11月
公元1456年6月
公元1531年8月
公元1607年10月27日 为哈雷观测成功
公元1759年3月13日 哈雷的预言被成功证实,此时中国为乾隆24年
公元1835年11月16日
公元1910年4月20日 达到-3.3星等
公元1986年2月9日 地球上观测条件恶劣
[编辑本段]哈雷彗星的成分
水、氨、氮、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不完备分子的自由基,是哈雷彗星的主要成分.
[编辑本段]哈雷彗星探测器
1984年12月15日,苏联发射第一个哈雷彗星探测器.
苏联发射的韦加号探测器是第一个造访哈雷彗星的人类使者.在韦加1号启程6天之后,12月21日韦加2号接着升空,结伴飞往哈雷彗星进行考察.
韦加号探测器
两个韦加号结构相同,质量4吨,都有一碟形天线和仪器平台.平台上装有分光计、摄谱仪和相机等,4块太阳能电池板为探测器提供能源.探测器由三轴陀螺仪保持稳定,并使它指向任何方向.其主要任务是在哈雷彗星回归期间探测彗星的气体成分及其外流速度,拍摄彗核的红外和光谱照片,从而获取彗核的温度、尘埃质点和气体分子的性质、密度分布等数据.
1985年6月韦加1号首先顺道到达金星,向金星表面投放了登陆舱,然后在金星引力作用下,转入飞向哈雷彗星的行星轨道.1986年3月4日韦加1号在距哈雷彗星1400万千米处开始对哈雷彗星进行考察,拍摄到数十张高质量的哈雷彗星照片;3月6日在距哈雷彗星只有8900千米的地方作了综合考察.1986年3月9日,韦加2号在距哈雷彗星8200千米处飞过,发回700多张哈雷彗星照片,传回有关彗核的物理化学特性、彗核周围气体与尘埃等方面的新情况.
1910年哈雷彗星非常亮,达-3.3等;1986年哈雷彗星星很暗,几乎看不到.

这是最著名的一颗彗星。过去人们认为彗星是不吉利的象征。后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研究了历史上关于彗星的记载后认为,其中有3次的记载,彗星的特征很相像,因此认为这应该是同一颗彗星,并计算出其周期为75-76年,而且预言了这颗彗星下次出现的时间。后来,这颗彗星果然在哈雷预言的那年出现了。但这时哈雷已经去世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这是第一颗被确认为周期彗星的彗星。...

全部展开

这是最著名的一颗彗星。过去人们认为彗星是不吉利的象征。后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研究了历史上关于彗星的记载后认为,其中有3次的记载,彗星的特征很相像,因此认为这应该是同一颗彗星,并计算出其周期为75-76年,而且预言了这颗彗星下次出现的时间。后来,这颗彗星果然在哈雷预言的那年出现了。但这时哈雷已经去世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这是第一颗被确认为周期彗星的彗星。

收起

提起哈雷,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彗星中的佼佼者——哈雷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1656年出生在伦敦附近的哈格斯顿。1673年进入牛津大学女王学院学习数学。1676年,20岁的哈雷毅然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证书,只身搭乘东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颠簸了三个月,到达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建立起人类第一个南天观测站,进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观测,测编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被人们誉...

全部展开

提起哈雷,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彗星中的佼佼者——哈雷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1656年出生在伦敦附近的哈格斯顿。1673年进入牛津大学女王学院学习数学。1676年,20岁的哈雷毅然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证书,只身搭乘东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颠簸了三个月,到达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建立起人类第一个南天观测站,进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观测,测编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被人们誉为“南天第谷”。哈雷推动牛顿写出了经典力学的奠基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慷慨解囊支付这部巨著的出版费用。仅此两项就足以使哈雷名彪青史。但哈雷对人类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他还发现了月球运动的长期加速现象,证明恒星不是恒定不动的。以后,又选择了彗星这一前人涉及不多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创了认识彗星和研究彗星的新领域。
第谷提出彗星是天体,但对于它是什么样的天体并不清楚。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彗星是在恒星之间的漂泊不定的“怪物”,无法预测它的行踪。
哈雷对彗星似乎情有独钟。1680年,哈雷在法国旅游时看到了有史以来最亮的一颗大彗星。两年后,也就是1682年,又看到了另一颗大彗星。这两颗大彗星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682年8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几乎所有天文学家们的关注。当时,年仅26岁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尤为感兴趣。他仔细观测、记录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变化。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他惊讶地发现,这颗彗星好像不是初次光临地球的新客,而是似曾相识的老朋友。
1695年,已是皇家学会书记官的哈雷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彗星。他从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记录中挑选了24颗彗星,用一年时间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这三颗彗星轨道看起来如出一辙,虽然经过近日点的时刻有一年之差,但可能解释为是由于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摄动所造成的。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迅速地闪过:这三颗彗星可能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但哈雷没有立即下此结论,而是不厌其烦地向前搜索,发现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历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记录。
在哈雷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彗星会定期回到太阳附近。自从哈雷产生了这个大胆的念头后,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中去了。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哈雷作出这个预言时已近50岁了,而他的预言是否正确,还需等待50年的时间。他意识到自己无法亲眼看见这颗彗星的再次回归,于是,他以种幽默而又带点遗憾的口吻说:如果彗星根据我的预言确实在1758年回来了,公平的后人大概不会拒绝承认这是由一位英国人首先发现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其实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归我国都有所记载,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纣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每隔大约76年都会按时回归。在哈雷彗星回归时,可以对它进行大量的观测研究。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中国和各国一样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发现了断尾现象。它的再次回归要等到2062年左右。
哈雷在1705年发表了《彗星天文学论说》,宣布1682年曾引起世人极大恐慌的大彗星将于1758年再次出现于天空(后来他估计到木星可能影响到它的运动时,把回归的日期推迟到1759年)。当时哈雷已年过五十,知道在有生之年无缘再见到这颗大彗星了。于是他在书中写道:“如果彗星最终根据我们的预言,大约在1758年再现的时候,公正的后代将不会忘记这首先是由一个英国人发现的……”
一些人嘲笑哈雷是在说胡话,一些人对哈雷的预言将信将疑,但相信哈雷预言的也大有人在。法国数学家克雷荷在彗星回归前做了精确的预报:由于木星和土星的影响,彗星将在1759年4月13日前后一个月过近日点。
1758年初,法国天文台的梅西叶就动手观测了,指望自己能成为第一个证实彗星回归的人。1759年1月21日,他终于找到了这颗彗星。遗憾的是首次观测到彗星回归的光荣并不属于他。原来1758年圣诞之夜德国德雷斯登附近的一位农民天文爱好者已捷足先登,发现了回归的彗星。
1759年3月14日哈雷彗星过近日点,正是克雷荷预告的一个月前。此时,哈雷已长眠地下十几年了。利学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们对科学的贡献却永世长存。正像哈雷当年所希望的那样,大家没有忘记哈雷,将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收起

http://baike.baidu.com/view/4084.htm

哈雷彗星的发现
提起哈雷,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彗星中的佼佼者——哈雷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1656年出生在伦敦附近的哈格斯顿。1673年进入牛津大学女王学院学习数学。1676年,20岁的哈雷毅然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证书,只身搭乘东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颠簸了三个月,到达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建立起人类第一个南天观测站,进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观测,测编了世界上第一份...

全部展开

哈雷彗星的发现
提起哈雷,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彗星中的佼佼者——哈雷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1656年出生在伦敦附近的哈格斯顿。1673年进入牛津大学女王学院学习数学。1676年,20岁的哈雷毅然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证书,只身搭乘东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颠簸了三个月,到达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建立起人类第一个南天观测站,进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观测,测编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被人们誉为“南天第谷”。哈雷推动牛顿写出了经典力学的奠基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慷慨解囊支付这部巨著的出版费用。仅此两项就足以使哈雷名彪青史。但哈雷对人类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他还发现了月球运动的长期加速现象,证明恒星不是恒定不动的。以后,又选择了彗星这一前人涉及不多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创了认识彗星和研究彗星的新领域。
第谷提出彗星是天体,但对于它是什么样的天体并不清楚。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彗星是在恒星之间的漂泊不定的“怪物”,无法预测它的行踪。
哈雷对彗星似乎情有独钟。1680年,哈雷在法国旅游时看到了有史以来最亮的一颗大彗星。两年后,也就是1682年,又看到了另一颗大彗星。这两颗大彗星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682年8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几乎所有天文学家们的关注。当时,年仅26岁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尤为感兴趣。他仔细观测、记录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变化。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他惊讶地发现,这颗彗星好像不是初次光临地球的新客,而是似曾相识的老朋友。
1695年,已是皇家学会书记官的哈雷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彗星。他从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记录中挑选了24颗彗星,用一年时间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这三颗彗星轨道看起来如出一辙,虽然经过近日点的时刻有一年之差,但可能解释为是由于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摄动所造成的。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迅速地闪过:这三颗彗星可能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但哈雷没有立即下此结论,而是不厌其烦地向前搜索,发现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历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记录。
在哈雷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彗星会定期回到太阳附近。自从哈雷产生了这个大胆的念头后,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中去了。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哈雷作出这个预言时已近50岁了,而他的预言是否正确,还需等待50年的时间。他意识到自己无法亲眼看见这颗彗星的再次回归,于是,他以种幽默而又带点遗憾的口吻说:如果彗星根据我的预言确实在1758年回来了,公平的后人大概不会拒绝承认这是由一位英国人首先发现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其实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归我国都有所记载,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纣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每隔大约76年都会按时回归。在哈雷彗星回归时,可以对它进行大量的观测研究。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中国和各国一样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发现了断尾现象。它的再次回归要等到2062年左右。
哈雷在1705年发表了《彗星天文学论说》,宣布1682年曾引起世人极大恐慌的大彗星将于1758年再次出现于天空(后来他估计到木星可能影响到它的运动时,把回归的日期推迟到1759年)。当时哈雷已年过五十,知道在有生之年无缘再见到这颗大彗星了。于是他在书中写道:“如果彗星最终根据我们的预言,大约在1758年再现的时候,公正的后代将不会忘记这首先是由一个英国人发现的……”
一些人嘲笑哈雷是在说胡话,一些人对哈雷的预言将信将疑,但相信哈雷预言的也大有人在。法国数学家克雷荷在彗星回归前做了精确的预报:由于木星和土星的影响,彗星将在1759年4月13日前后一个月过近日点。
1758年初,法国天文台的梅西叶就动手观测了,指望自己能成为第一个证实彗星回归的人。1759年1月21日,他终于找到了这颗彗星。遗憾的是首次观测到彗星回归的光荣并不属于他。原来1758年圣诞之夜德国德雷斯登附近的一位农民天文爱好者已捷足先登,发现了回归的彗星。
1759年3月14日哈雷彗星过近日点,正是克雷荷预告的一个月前。此时,哈雷已长眠地下十几年了。利学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们对科学的贡献却永世长存。正像哈雷当年所希望的那样,大家没有忘记哈雷,将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对哈雷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不仅证实了周期彗星的存在,也大大促进了彗星天文学的发展。此外,哈雷彗星还像巡回大使一样周期性地检阅太阳系各大行星并经历各种各样的环境,带回丰富的信息,因此,它的每次回归都引起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
哈雷彗星每76年回归一次,绝大部分时间深居在太阳系的边陲地区,即使用现代最大的望远镜也难以搜寻到它的身影。地球上的人们只有在它回归时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能够见到它。一般来说,人的寿命只有70岁左右,因此一个人很少能两次看到哈雷彗星。只有一些“老寿星”才有这种机会,第一次看到它是在牙牙学语的幼年,而第二次看到它就到了步履蹒跚的晚年了。
这里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梅西叶虽没有成为第一个证实彗星回归的人,但他并不灰心,而是开始有系统地寻找彗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凌晨和黄昏后进行观测,一生中共发现了21颗彗星,而经他观测过的彗星达到46颗。一次,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开玩笑地说他是“彗星的侦探”,这虽然是一句戏言,但却是对梅西叶一生寻彗工作的最高褒奖。
[编辑本段]我国发现哈雷彗星
我国对哈雷彗星曾做过最早的记载,史书《春秋》中曾有:公元前613年,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于北斗”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它的轨道和时间判断此星孛即哈雷彗星。
后来我国历代的史书对包括哈雷彗星之内的彗星现象多有记载,是全世界古代彗星记录保存最全的资料。这为现代对哈雷彗星的研究提供了方便。遗憾的是,我国古人未能确定某次出现的彗星是不是曾出现过的那一个。
[编辑本段]哈雷彗星概况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元。
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哈雷彗星的彗核大约为16x8x8 千米。与先前预计的相反,哈雷彗星的彗核非常暗:它的反射率仅为0.03,使它比煤还暗,成为太阳系中最暗物体之一。哈雷彗星彗核的密度很低:大约0.1克/立方厘米,说明它多孔,可能是因为在冰升华后,大部分尘埃都留了下来所致。
哈雷彗星在众多彗星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又大又活跃,且轨道明确规律。这使得Giotto飞行器瞄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它无法代表其他彗星所具有的公性。
彗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早在我国晋代,我国天文学家就认识到这一点。《晋书·天文志》中记载,“彗本无光,反日而为光”。彗星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一般彗星的发光都是很暗的,它们的出现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只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长的尾巴,才被我们所看见。
(Halley's comet)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当它在1682年出现后,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注意到它的轨道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出现,并预言它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出现。虽然哈雷死于1742年,没能看到它的重新出现,但在1759年它果然又回来,这是天文学史上一个惊人成就。这颗彗星因而命名为哈雷彗星。它的公转周期为76年,近日距为8,800万公里(0.59天文单位),远日距为53亿公里(35.31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为0.967。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编辑本段]哈雷彗星观测记录
公元前240年 《史记-始皇本纪》“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
公元前164年下半年 巴比伦的黏土版中记录
公元前87年8月
公元前12年10月 当时有学者称其为《圣经-新约》的伯利恒之星
公元66年1月
公元141年3月
公元218年5月
公元295年4月
公元374年2月
公元451年6月
公元530年9月
公元607年3月 《日本书纪》中有记录
公元684年10月 《日本书纪》天武12年有记录
公元760年5月
公元760年5月
公元837年2月
公元912年7月
公元989年9月 日本和中国均有记录,日本并因此更改年号为永祚
公元1066年3月 。《宋史·天文志》:“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出营室,晨见东方,长六尺许,西南指危洎坟墓,渐东速行近日而伏。至辛已,夕见西南,北有星无芒彗,益东方,别有白气一,阔三尺许,贯紫微极星并房宿,首尾入浊,益东行,历文昌,北斗贯尾。至壬午,星复有芒彗,长丈余,阔三尺余,东北指,历五车,白气为歧横天,贯北河、五诸侯、轩辕、太微五帝坐内五诸侯及角、亢。氏、房宿。癸未,彗长丈五尺。星有彗气如一升器。历营宿至张,凡一十四舍。积六十七日,星气孛皆灭。”
公元1145年4月
公元1222年9月
公元1301年10月
公元1378年11月
公元1456年6月
公元1531年8月
公元1607年10月27日 为哈雷观测成功
公元1759年3月13日 哈雷的预言被成功证实,此时中国为乾隆24年
公元1835年11月16日
公元1910年4月20日 达到-3.3星等
公元1986年2月9日 地球上观测条件恶劣
[编辑本段]哈雷彗星的成分
水、氨、氮、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不完备分子的自由基,是哈雷彗星的主要成分。
[编辑本段]哈雷彗星探测器
1984年12月15日,苏联发射第一个哈雷彗星探测器。
苏联发射的韦加号探测器是第一个造访哈雷彗星的人类使者。在韦加1号启程6天之后,12月21日韦加2号接着升空,结伴飞往哈雷彗星进行考察。
韦加号探测器
两个韦加号结构相同,质量4吨,都有一碟形天线和仪器平台。平台上装有分光计、摄谱仪和相机等,4块太阳能电池板为探测器提供能源。探测器由三轴陀螺仪保持稳定,并使它指向任何方向。其主要任务是在哈雷彗星回归期间探测彗星的气体成分及其外流速度,拍摄彗核的红外和光谱照片,从而获取彗核的温度、尘埃质点和气体分子的性质、密度分布等数据。
1985年6月韦加1号首先顺道到达金星,向金星表面投放了登陆舱,然后在金星引力作用下,转入飞向哈雷彗星的行星轨道。1986年3月4日韦加1号在距哈雷彗星1400万千米处开始对哈雷彗星进行考察,拍摄到数十张高质量的哈雷彗星照片;3月6日在距哈雷彗星只有8900千米的地方作了综合考察。1986年3月9日,韦加2号在距哈雷彗星8200千米处飞过,发回700多张哈雷彗星照片,传回有关彗核的物理化学特性、彗核周围气体与尘埃等方面的新情况。
1910年哈雷彗星非常亮,达-3.3等;1986年哈雷彗星星很暗,几乎看不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