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篇》----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8:50:24
《礼记·礼运篇》----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礼记·礼运篇》----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礼记·礼运篇》----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讲的是战国时期的情况
《礼记·礼运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译文】
从前,孔子参加蜡祭典礼,充任陪祭,祭事完毕后来到门楼的高台上游览,不觉长叹起来.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吧.言偃在旁问道:“先生为什么感叹呢?”孔子说:“大道盛行的时代,和夏商周那些杰出的人主政的时代,我都没有能赶上,幸好有文献记载下来.大道施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大家选举贤德和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协调人与人关系达成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慈爱自己的子女;他们要让年老的人都有归宿,壮年的人都有用处,年幼的人都能得到抚育,男人老了没有妻子的、女人老了没有丈夫的、幼儿无父母的、老人无子女的、以及残废的人,都能够得到供养.男人都有职事可作,女子都有家可归.财物,人们害怕它被扔在地上(而想收藏起来),却不一定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害怕不是从自己使出来(都想使用出来),却不一定要为了自己.因此,阴谋诡计就被堵塞住,不会兴风做浪;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就连外面的大门也用不着关上.这就称为‘大同’.”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不见,天下变为各家所私有,各人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各人只是慈爱自己的子女,货物和劳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的子弟世代承袭,认为合于礼,因而修建内城、外郭和护城河作为赖以防守的建筑工事,还用礼仪来建立纲纪,使君臣关系正常,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又规定制度,划分田里,尊重有勇力有智谋的人,让他们立功作事,却都只是为自己.所以权谋因此而兴起,战争也因此发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正是由于这些才作为杰出的人选的.这六位君子,没有不谨慎郑重地执行礼的准则.用礼来分清是非,用礼来考察真伪,用礼来揭露过错用仁为法则、典范讲求礼让,用礼来指示人民,让他们明白应当遵守的常法、常规.如有不用礼法作为准则的虽有势位也要被众人认为祸国殃民而被罢免.这就称为‘小康’.”
[赏析]:选文是假托孔子与言偃的对话,描述了“大同”(“天下为公”)和“小康”(“天下为家”)两种不同的社会状况,并且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表达了与传统儒家不同的政治理想,它实际上是战国后期的儒家后学融合了其他各家而形成的一种思想.选文思想境界开阔,感情充沛,语言气势很盛,句式排比自然,给人高屋建瓴之感,具有战国后期文风的犀利论辩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