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用的知识点!上海科技版!以后有分追加,现在有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2:44:33
求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用的知识点!上海科技版!以后有分追加,现在有点.
x\[oɕ+ Xq X6/v G`-,l dJ$%^n+u-QeKȈ/|_S]]ݤd,tW:uԹW_93zMv sv'Tꔶ[6vꥻ}͹3tÕ{d-n.RNyk;c]:Fw}u/'&cu v>='v;/G?^]Mcy揿}<4ugHگY{` mv f\^qշ0{X+tOv:$v2{$sfÖN^b>]Ǫ+{g=K;Y. wp7>toԪ]yEMU>.ڍ^yNt̀.3Cd'/[Fc 9]X,um e/&ЀI1ׁE {'wѡd KTZh hx5:v[I `F0`4YI9[%Ž.f.[v H Z'1-`WqGYsvN*_A>^ YLo>O<8KUcj>-ȳ[O+:!璽:@)L8`5,NksK"qSm"a+8߼[s[stPEQu8jTʲ9V+*,J"٤=SIh>LÿY@6VtF6NkuvS;hHEL@O vP%;a8m^b :kndBoUP*ٍN(|i%vTF飈+|d-BF0ox 㱸~—/< s~´9t-ݙЦ-qV-g2~ch2cDeU:MS @Ȁa0}_yD䃤6 ?G" Rj!PzsF P [*nJTh*clfa!FB`*dW`只bE.p\5#)i_J!"4>h]IҸ;W*_ ݉92!3MVoʫp,+oWEB{2ь*pwϚsp}րDXm: L ߜ< 5sv#B׍|h7gfYkU5A<4ҴADŶ>RX]>kqsT2:|n;Zn0˼KtD rI+#`U;gCڥE~:>!)#Q|:R[PQD^g] 2Â%[ /i+r:xZzOQ ^WJm0wD}בT|kKsTm= Kxs ,L/F833>]lѨjg y֊!h9=rm&, mJ@jùXLLDys}A뒹ʥh"&7f¥\]9WsYzџ? :m/pYpfw+#/zwXÛnsZR2x.[zAkfh `.R/re'T OxC!KxS HrFmnaTS28mw3#- צ!YCݪ`+ȥ:J %0ϊ1 6R6J#My+cd~eΎׅ񑠈#pZL}8%eU5&ڴ9 #=ww)(j[(IgoҨ>Iȗ\sEWr$n*Hm)qd/ &ڝ $͑i&5'$HIV5w CeGKznh]S@%cN D`hoٹUH!d:HZ"16%>$c*.UQJ<@aكPe,pbofminYKb&X@D͚M0E,.RID @c66r&`]X^:T|\8 ]-??XL9xE[ `*0%ymGǚ-Cyj{2)o0.2AK]i}RXJɋ^C~Jē5 +-^{'*q"x!JƖ72Bl q "O+p&dQMySvNf2ZVQ&բ##~FفgZ{lM83ڃxg^rR\ |JU|Vm#aR5}EMUe,hA6KlK$% ʈ!v\{aԯT]8yRmzog,"I##?'1dP/ @)(aKQP)ٝlX:28Yxzz%Bh4F "D>+Q-:]=S;_Bޭ( lB'r'2Z# ĬW;lHҤ̏ %DXZ+&$Q^U5F8ث$T)1chY6c>kAaJ+N~Q}No2;!`3QD4 3QXh+ZYY/cp;2hV~L%9>ș,Nޘ>Ţl'`GޟDʲ!< .C36fARO .9Gx>Zuy8WFvNzo*V kda("W/ K0%.`Ds^JXBG6y T:6:#DV .bU k!8"*"6Y^)+Z/Z^Se9{Ԝ].> ANɁJ)g<l% eczE%>db,D`5o$R$[yG%2JC]kJ2 vѺɰӉ e>=k;&Aα}e)_! bHx'UOw\39!Qd%g:RUӎb0~?6 g&C2\SnswLS&G*7 BxQ W@n*~cc٢ [CrKAĐ7d`XP:3ӰŻ~COt^Uu ҥO{XHDkגRhIp8:SGQ[5v] /Չ FDА rzy񅴣bN Y=R\评1 ȜHP2g1LID :V_P qEnBά^b+4U''#@q]s*ĺ1UmRyA`, )&ì b O%䥊!O6Ĕ5Ev%K1.mcg=3aIl54VX璒9M>} =ɇ lO<>#b)V-X|aMք~~JwDGw|M7D1(ae3S >9D>U".SwFM' M$t\4V.9S?`A.I49z`_@qktsVۜ7$"`)@m9U3|::Pm\//Ѓ֋!9yJwI͠(mu k~g {>PQ 1HF1>Dq[\aM9Vur/Nz dEO5۵< Ւ}O{[\ChD _%u;$rFJ+_w7ѽYO *Qz2F  .ӈRZ}mׄ7^* \ [31_PVNl.{wZt O6;`dy,B iezW Z}t,Zdfz,Ѧ@:+G5cTK7i {CKb>{U_UVj'MiuZZ&n(b6d.묞 F:EN5kFw5Z!ߺpݣe?h{} ;H:O"K'=mݬ/u tM7^ܩb%I`q*PtQ"69BÛ5ʑk;ZByMdJWuN%rG̭\Qx{U[)qTUah΄o4E˵_ߢ)\6oƫmhЌb1SќdL t NB{h-ot^z$z6:OlO뛕` դQߎ5V6 o4*DItL$cLW"Uey!&ldZTі+{ ¦mRtv#iHN-i;L 0qt15ă sIv03:t,[U",W"gA&XN:KA.̙9L.LNhSvaU$_AjbT#O"mr~5G͒>A)؎-i+0yTnViDgC ~hY-1tlp̚|iEDM vș %ױviZ69`}6k+`n8m:~pc2i1Y\ \7g>u]-nnMY:(U/8 Uv0\ 0]R8hTl[ Q5+!s-̭&<ۧ.Ut\3 *R䐃^R2`@RF^YACL7 ôwۣ&n(i]ܧ}+2FiEK~ Eg9/H qx:G"d.og~O#޽|)*&7#71k]TحX6~#bߏ{E8EͯliÇsuj㣎jDJ\P$_m-#OoxO,>ur"NR?*̄p%6Zr $mB8NRc=2I_W!{&O\>͡e_.d'\gTJ=/DGt[Q~BR4O牏y>D5pD4lo7hGk? Lt֪x'ВihUޗz}8DgȺ@ 6ˆIaBݍ.: E]w\˱B;ERQN ߕQfa~CH| <6>jĠ{-^rk"DۨwHn##TEp`HC" ZjrY[]0ܖj9'Xٹb3h2q20*Ct FN'mn"GyMVa->F`zP?D?,) jr27۴% rokRq tCa)ZIU4o|Wn{p3ɮ0RwYrL;N֞hܧ|}.TuIJ_x(T;5V6D~GTbHD0tLaPÏB*b5xX [7vRS2!u*# QeoA9Wt h|X$B>J;n UM5j\&)i5MQ-}"|'oSLBRR8Xmmf1 r@oMA+1h8N^~1&}",QN{)sf=c }b7;=i׮c}L 50Xk w[ОTjn ) F2}Kq;kr_80gP>\2 *bLpkNɂQXŗ8» !Ƞ]HO%P$#Mz\|߬|GCq &'¯ Q&p1a N-:x眂itPSFnG.(g1#<_OX/{ؐ

求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用的知识点!上海科技版!以后有分追加,现在有点.
求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用的知识点!上海科技版!
以后有分追加,现在有点.

求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用的知识点!上海科技版!以后有分追加,现在有点.
必修1
运动学公式
V=△X/△t a=△V/△t
S=V0t+1/2at2 S:位移 V0:初速度 a:加速度 t:时间
S=1/2(V0+Vt)t Vt:末速度
2aS=Vt2-V02
Vt=V0+at
自由落体:H=1/2gt2 2gH=Vt2 Vt=gt
胡克定律:F=kx k:劲度系数 x:表示以原长为基准的形变量
牛顿第二定律:F=ma
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 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 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
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
若F>F1>Fsinθ有两组解
若F<Fsinθ无解
(3) 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 力分解的解题思路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
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思维升华——规律•方法•思路
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具体的方法是:
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
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 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
(4) 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
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到.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
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
我们有
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
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
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
(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
(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
(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
k==y/x
(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
仿此,
(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
(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处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
(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
==V/t
(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始云动),t==0,但a不为零.
.变加速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大小却可能不变.(这两句怎么理解啊?举几个例子?
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改变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变,如果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但大小不变.
刹车方面应用题: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马上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最好附些过程,谢谢)
15米/秒 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 那么停止需要3秒钟
3秒通过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应时间是0.8秒 s=0.8*15=12
总的距离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线运动”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运算法则学习力的计算.现在倒过来了.建议你还是先学一下这这章内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即由开始位置指向结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体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量)与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速运动(叫变速运动),速度就又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物体速度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加速运动(叫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就又有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导学
知识要点
1.牛顿定律解题步骤.
应用牛顿定律解题的步骤是: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③用合成或分解作等效简化;④分段列牛顿定律方程;⑤选择适当公式列运动学方程;⑥解方程并判断解的合理性.
例1在车厢内用倾斜绳A和水平绳B同系一个小球,车厢向右作加速运动,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A和TB.现使车厢向右作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增大,则两绳拉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
A.TA变小. B.TA不变. C.TB变大. D.TB不变.
解析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G、两绳拉力TA和TB作用,三力以上作用时常采用分解的方法,将TA分解成TA1和TA2,则有:
TA1=G和TB-TA2=ma.由前式可知TA1,和a无关,所以TA也和a无关,则TA2与a无关.由后式可知当a增大时TB必增大,故应选B和C.
2.超重和失重.
当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就出现超重现象;当物体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就出现失重现象.但这里的超重和失重都是指的“视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只是这时如果用弹簧秤去测量,会发现示数偏大或偏小了.
例2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在他蹲下的过程中,磅秤上的示数将 ( )
A.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复原. B.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复原.
C.先减小后复原. D.先增大后复原.
解析人下蹲的整个过程应是先加速向下,再减速向下运动,最后又静止,所以先有向下的加速度,再有向上的加速度,最后加速度为零.那么,先是失重,然后是超重,最后示数又等于重力,故应选A.
疑难解析
例3 升降机以加速度a加速下降,升降机内有一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质量为m的物体与斜面相对静止,则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 ( )
A.m(g-a)cosθ. B.mgcosθ.
C.m(g+a)cosθ. D.mgcosθ+masinθ.
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G、支持力N和摩擦力厂作用,先将N和厂合成为斜面对物体的总作用力F,则
mg-F=ma.
所以斜面对物体的总作用力F=m(g-a).
则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N=Fcosθ=(g-a)cosθ.故应选A.
注意:本题也可以把N分解成竖直向上的分力和水平向左的分力,把f分解成竖直向上的分力和水平向右的分力,然后水平方向(合力为零)、竖直方向用牛顿定律列方程解方程组.
方法指导
1.整体法和隔离法.
与平衡问题一样,在不涉及相互作用力时,首先考虑整体法,在两物体的加速度不同时仍能应用整体法解.
例4 质量为M=10kg的木楔ABC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滑动摩擦系数μ=0.02,在木楔的倾角θ=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1.4m时,其速度v=1.4m/s,在这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 取斜面和物体为整体,受到重力(M+m)g、支持力N和摩擦力厂作用,将加速度分解成水平向左的a1,和竖直向下的a2,则对水平方向有
f=ma1=macosθ=0.61N.
注意:这里斜面体没有加速度,所以质量只用m,而不是(M+m).
2.弹力和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弹力和静摩擦力又称被动力,它们由其他外力及运动情况决定的.所以一般都先把其他外力分析好,再考虑弹力或静摩擦力;然后再看运动情况,加速运动的由牛顿定律列方程,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列共点力平衡方程.
例5 两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滑块A、B质量为M和m,A与斜面间滑动摩擦系数为μ1,A与B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 ( )
A.沿斜面向上,大小为μ1mgcosθ. B.沿斜面向上,大小为μ2mgcosθ.
C.沿斜面向下,大小为μ1mgcosθ. D.沿斜面向下,大小为μ2mgcosθ.
解析 物体B受到重力G、支持力N和静摩擦力厂的作用,B与A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其加速度大小为gsinθ-μ1gcosθ,方向沿斜面向下.先将重力分解,设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则由牛顿定律得
Mgsinθ-f=ma.
所以摩擦力为
f=mgsinθ-ma=mgsinθ-m(gsinθ-μlgcosθ)=μlmgcosθ.
解得结果为正,证明所设方向是正确的,故应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