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晏子使楚 泊秦淮 (柳宗元) (苏轼) 《晏子使楚》 (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2:15:38
英语翻译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晏子使楚 泊秦淮 (柳宗元) (苏轼) 《晏子使楚》 (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
x|ir*IVeEYWYYZVz b @hL*#Wn} @7_~9~\_ 돪j\z5O6F|nՠ]mt;nl/ˬa],sj/_G`ﴽLzzZ f} \/h!T96{z׭[yoc:Ǫ׃׼Q{ZXA㩺[6o4&]T]V*k;/wq ,7yJOm[;9MU-U2.8v\k1˃t˪k'm]x˘ 5.$lYd#,Uojyi@/u.]wl]TkD͓uwUekyW㚿i1{SY QXk=*رn,}Vʀni;8/Xbqn ߵUu*fyKZA kJ#UZjP>uKe} -8ұZD&1uz!3m)5ElUrwVe,UeA jمz#;8ǛP15;49f&=OKӿéVmuՕM\.TI.b6!#PCx*ݤwшI臗{0bYy]p5_T@?}VÆMQYUJ|aЃZ#Bl`C> cd^KVY׫SAl ŷTJW1 ;f֝1(&lպP Ͽ~R4HгGoT~}HX(R QNMGg%T6F;Zȿ:+Xw.^n6unyFK1 ^pN43D=E\-͂Њ8{ͅcC " ک(Od<0#!ɕLߐA3~* pww `mPC0ȡ k Wĥg@ ']#?)(~ )h  O =5fNpnbQ<4ӂ1D^ĩmGRPvFiY3Y-+x cts?0R` \rX?=koà9uD\QU0m*WWNvfǡ|¥}IE\Fկxoh3Pxe1߷nd]!uYmpKת(XAF4W k/AB3X=mna%C@hhP_@﹦-][jė5_\"es*.3:rzgü&(X&$$ G0bC݅̕ ،8H`:yݖ9hvelW%X*3W`K-jM;qL; >([Q.UrߪG5u)x+70jSa.`UW0> V%*_:F+^ QbH#"cr]3"f1Oht-+N{K#e"˔X#9D IXc$psTQ'^d x$MI~c9 ~C Pö?|4@MpM̪.1Dњ O#AunmZ^ jNn!4Af20DSق*Ekq 3G~Q 38Y5o82`n"od@5g:T^jE6aǚb)ȺԳ`^lW'>\?k(l-{:݉d C4 0r5&kfue\)sǖΊIǺAnjK-C1n\-2p hFx0Y/Wxfjh'"04A6P\s Is$}M9Du7#ef(y-\B 6-UYfg!rFk3ҍJ_[KWzUuǸ+/Mm!! _J[ "~QgmK/%[ж"g]ŚՁ^(i80;6kKb!ƆO$68[9ҁFJ.~r&lFLV 91Qİ'b߄bpUPXeDe,SYQYU_xg:~Mlp`:{ #Cs+;:p;{ϻM59dYKY{]x`*q1 qn?X~s`W Y_ !PPkp^Fߐ^Km+DttLS`w ^]ys<5KL {;ꞑ*AVp ;"gStFXa%.Jʷp {kDp8΅I{f}}2tp/j5֖_KXR K* qp)ޙDX p,@9PpcUpVNӪ)v,x-XL8XbD"T(u+ 1)3~rX>P,c9dޤF4uY_NeÞS-"WNl"!UW`{w: I|~U;הwm;#)[oQO c%!l= r rpdj]zAob~]z ϳOfK2lJtnI(;E8tƟ'ʴܒ~Q4 6P9v^mq>PhQKB z&~u9 9˦87˟ ,G+}$S#xIB?_F$r Ww!L:B[L60Cy4~'ԗ*Qߔ'Ex5ûԍ_4ŋ0`i-.`kso hOcLn:4% [3dWAu6z;E R_qi:a$9wf55"_3:ܕ0O@M8<ACB!4}q-NZb7*%Ha!g-<`TrKprTJ>;P)f1ᗥ-(;Q9.|eܗTmRX‡7G{$)ROzT;%*sG͈.JJ/u'R\nRI-~'p:,64j>ل0H7E' (L%I!1L1 `_Jj;֙s'X=݃vU 4ַ}a#RZƙhrZt72A4Q;?)y0 ;vBS0،㒣OB,GDQzFoc.YY |zz9`SaLeb8za>:g s`J>w ixa1x[*hŕ`Y&H]|FȾA"?G]n." mK"jSn ǒ/ҼhIIU>U%v~K4 H6 fH,Z3G7,3_a5^2('^E 1TO)?u } #Y+nȾ2\IN1 rzs]{۹S,sx3 _]vq9ߛ,`;:l]AX_\ԚB]V6,x[7gndRV''w iJrùy3x+l V@C4{{Ĝ렾FĿ:[ SK/-`QO`]=$xmߵj n:G̀|SgGTsEoU/;gPSW5o}S7uv;* cVPM3 x!2/~0KdʟK!i 2$e A(gu|]<~DbΎغ0+&< p Vƽ>D`$H!ApcrLdԢ՜IbY44ϭM2!Q\7,3c%2c<C3vcOlc%X4lU^H҇ׄϓ.GFY131w8|"谋[V,1XjY'H}nFN9RϦ#܏ejbP:xwDKKwdRNLvH@nP !0۟'Yh8J̪ 3wX*Z78p6/@TzŚ'o*oxGuv6@ '5*/Bwc.#φC&e?TƙiYl0MDǐ^ 5vV֋vXL7/Ha'=u_FS+T曌(Cy* /OIn̚{~*԰c\䥿YI/~3t{ynٸLI-Xp.$ʃ cx}i"ZvqsvQ6 j+{Źՠȥ¾hDq ){NmY_l =C~'0ʹp7nN ʴ_&JNjsnqM2iȤa`?0-]dS7=Rj&s, oR\JlLd zE{xv3G} i*y+KZ=6M'uRJY;ΐB!_ W\baυXlVt]I/Ի.!Jmhcg !cйR从WzS2_ k0qj&+{RwHOΗch\?Jtu%*XljX>!]"GP{sL,4uM ~/ٞQaOݣχ0@S^'piY1p?þ͈O52Ňy Z6d[d]h͢ꜫaVJE.\HYve'DJ4y2ڰ%Oxn8 9:^N4n!J€QxμPlHgsp$eD<MGOumw%ЀӝVeo;sLr0/J,1 5te0snCƘC0N ׍ƣ2-YlTȄ^ޫysٮt3 ?dnt-ao~j*VBMNzBwK=JudlXp˺癡Z݌m6yA4?;Eۑ$1K/`Iג_=Opxp+)aL :6Fs1RO7V4jL [lOtl4S1+q 9n ;fU =H/E~ W0*YI v7iP0@+ fjÒىfI&1@:@#|M.(Q,!TicF$*pe_g f1ݙVU/LDH$4Jr2#4 Ч<4X( b<ݖ..~=%ٙ+~)弴yrR zS<߈Y[@Jֹw&(=/A<+9srXY Zx{ _ K\>=UrYߞԙ")̦ NSp9kB1 !ZbN4+ g)KΙS`2fG@uMa4wohacS6;6 nc6OԧTrߛ7)a&^ CwEFM04&jc`uWloC8{J^ߨT:TiG3Ko3v}aj6eK%-y~*aB+dzْ+n0=Fi2fy7"Vo[eItn௞nsC-Ӭca9P[qPꞙ!1 5@R|G=?7Fj 5=n8aG6ZPX6{.!㭞61HBUpn"5jtldehC0"215aZ~- jZ.fG&t1IL_ :zGN?K`*E ol?H$\' dzN13?0c}*Yѵ &`jc#(`mN0Qsm'Z%Yu*9D33'qGe\֭5RAzp'i=e<;AT_2# c-NWà緶ԞԼ㿽èr] YLydl"cP,Uǰg(y7guϿyg珠x4 Rwd `Z`ؔ4f! E*d;߇z#. @N%PՄ j{g<4fo4R6#ga geXF$h`@NZn,,aaĜKp pojIudAfhd^_ ieʲZi?4L1 U4|*!u+

英语翻译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晏子使楚 泊秦淮 (柳宗元) (苏轼) 《晏子使楚》 (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
英语翻译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晏子使楚 泊秦淮
(柳宗元) (苏轼) 《晏子使楚》 (杜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英语翻译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晏子使楚 泊秦淮 (柳宗元) (苏轼) 《晏子使楚》 (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
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勾人的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霍松林)
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
这段话,可与他的另一段话相补充:“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
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文,是“充满勃郁”于内而不得不表现于外的东西.胸有“万斛泉源”,才能“不择地皆可出”;胸中空无所有,光凭技巧,就写不出好文章.苏轼的确是胸有“万斛泉源”的大作家.就其散文创作而言,那“万斛泉源”溢为政论和史论,涛翻浪涌,汪洋浩瀚;溢为游记、书札、序跋等杂文,回旋激荡,烟波生色.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只有84个字,从胸中自然流出,“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无从划分段落.但它不是“在平地”直流的.只有几十个字,如果“在平地”直流,一泻无余,还有什么韵味?细读此文,虽自然流行,却“与山石曲折”,层次分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这像是写日记,老老实实地写出年月日,又写了个“夜”字,接下去就应该写“夜”里干什么.究竟干什么呢?“解衣欲睡”,没有什么可干的.可就在“解衣”之时,看见“月色入户”,就又感到有什么可干了,便“欣然起行”.干什么呢?寻“乐”.一个人“行”了一阵,不很“乐”,再有一个人就好了;忽而想起一个可以共“乐”的人,就去找他.这些思想和行动,是用“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几句表现出来的.寻见张怀民了没有,寻见后讲了些什么,约他寻什么“乐”,他是否同意,在一般人笔下,这都是要写的.作者却只写了这么两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接着便写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步于中庭”的时候,目光为满院月光所吸引,引起一种错觉:“积水空明”,空明得能够看清横斜交错的各种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见了碧空的皓月,这才醒悟过来:原来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竹、柏”影子!“月光如水”的比喻是常用的,但运用之妙,因人而异.不能说作者没有用这个比喻,但他的用法却和一般人很不相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很不相同.
文思如滔滔流水,“与山石曲折”,至此当“止于不可不止”了.“止”于什么呢?因见“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当止于月;看见“藻、荇交横”,却原来是“竹、柏影也”,当止于“竹柏”;谁赏月?谁看竹柏?是他和张怀民,当止于他和张怀民.于是总括这一切,写了如下几句,便悠然而止: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读完全文,两个“闲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观赏的景色,都历历如见.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评点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歌背景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指南录》记录的文天祥自注云:
“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李不得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歌注解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宋代科举制度,考经义,五经(易、诗、书、礼、春秋)中可选一经.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后官至丞相.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最险的一滩.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作者简介
《过零丁洋》是南宋大臣文天祥的著名爱国七言律诗.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1276年,元军迫近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他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群众的救援,由海路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击元军.曾一度收复了一些失地,后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转战海丰、潮阳一带.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后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迭经威逼利诱,受尽百般折磨,始终不屈.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文天祥的后期作品密切反映现实,艺术地反映了作者的斗争生活和爱国思想,展现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情景,写得沉郁悲壮,感人至深.今存《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名篇为世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