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详细的三个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8:37:59
将相和详细的三个故事
x}Iokɕ_qr(eEݽ^47J\*J)"))I#gJV }Ľ/_.ZC"p "O~S^q]Z`[v3?߿&ӟ|T?_VV_2d7$^ŵ7i6.x '><]4txο*uhݻױ8tkNpL{KV֣;ėct.*.|O&vLy%>xܴ'4L0mi6ԧ{vݜ7o33'qӰl )Sbw9v3Xp:F&3WriofNuJVjVCxL⠾Kg.s$;9TrXt#Y.85(n惩|Oޙ32e&9y`y _MyeY3ŵ,a ]CB$ynܴW6S̚"ڤѨ㝭H3 Z8q0ͷy㝝Xݏ߿~~§?|O~ӿ?g'O>?}_lSZ ?.⟾??,{'䇟~>?}ؽgh_ }o~o?×׿Ͽ_7_ᧅ~>̎Hӏׯ D9f0sL SX#1_2+sn>VomguBC>d&&?Ը٦A|fgd"F3}v*ҹ:M?ljVoMnAZ5@So2K2ۉRɜ.:[Zل]W ‡U:J$HYrRk wgN8h:T>s0Әݔex--ߐ1TJ=u)NcG);A5Φ\xx9 i^쌶^t91 +D[ohZ7Rَ[>&txcͻZl/fX|ֻ :RpKbX׼_3XǤʾx:ډhxh m&4U[ygY]un/ښ |My2Y~ kvc'7Y_WpMb ;Cn8Q{܉j.&rK`0+i7`;уPmAcVoBd !uzcL5c~J d&GB9:y1[nL+%OVfp뚴:CIYB"ulj7h!Kn wLSI9-U&q䝑q"\Ɣ`kHjU2egɨ$S;8f4+ԠCxgJ@CAW L_>2Kwa)4ôO:Hl=cB^餔#ZsAq[n(3\GTLV-K|,AYX)&dM{aј7gmMتPROLk΢\ G^NĈ=Lh(K/1*5/N$6Y<t`^"Z* ,XEtECc1X(y7@. gS;iNҎ2?⹅t%,(߆tЌxG;!~R&1׼c"=BЀ[#qPJl?*b@>~B:JDʦ^{9@Z`rO?iyMyU`SqWc]CZ:KTeI3ƣk̜eB:CrF&nmk@F(c#5D+}\4p~Kٌ2ﴮ>,j(!Ѧ9OWBBaA)eɥ' ϴ g)t@{*R5siCq5AcW;s{e<޸͹q䢁j]Wl}"쬊!52#OP? ٢WX|S⺌8P*^UigCraP 7hyCty*&Q Lu4Ĝ^iGe&36i+yQt2AQarw"'U5ޝ5}$b9 # g)RA޹\߽8DIJ3&)j T9j_5kZ^ ;+vd}.-$F_vf`bVrRw?jӜmeEeA:F!f|D#n{9t B 4Z5- ?ƴUAӼ)@zͶmEé"[pʧtƝ-1UNi"ۊ41 3zX14IC:umNVr4UŐu\ p)v֛TTDѲ?gJ}f(g&L$*(ں@2K:?ϓar4++y3K?!w zؔnlk"U|P|RYp{<;֦Nؿv 㔦tTht a6/C HddwOoh(2=g'+9x˺) >ǭq-UX:nS#ԕQvsm[$PccN^!ٌ`#p',WE]Km,b_FDG(I YW;X%I$: ~jW4L0Iz 0l4nehQϳb[v ^,b^MC10K= Ѭ/$jyJ/_8Q!n xoq$.3uEV$HkOyL۲2$ޱ%z/OX6@oC_]jЫ"7;y@cQcF9"I[S!@ALNM*Dxc2W064M/gpB_`\w_vZ_| {\pbNj&ɣM\U46LC[gD>P#=^n%M΢ Y %2s*[l:IIS[NU @B"z~L{ 1>Es&X5 'i;1r8 V#lcQژXCN@qA $;؀q;ox ,a.&HqL(kyNyD-A`˦%+zәO F]b{KBDlU[oLhN[xDrK0nDj$.lyw!0]̍(f(aI6+)~%%OqwhI6$ɕpW og#F9+H5XIr/3 š/ʴD36Ք^v{!Q0$ 99l f uLҤJ Q8Olgp: ]{siçdMMKGoPJ|rt"4$*t`xtuu2^<(2ÙtpVZ[P +/2}WpO a~/BSԥqhj}w,Uxj `woŬ ݤat06돖 &> rgҹ4E&: Mr|fF|JN|Ȋ9wӈ9ՎMaFmƬB)%SL( t䰒z1 !r5Hi쭈*ۡW6iucʨ8ȾX&uK`-Na.yG'Ÿ5c۔5+ܝh=a7h~l`^ƿERX9a]r3TV+)ȱghhߠm)O`s&MgZȕ =Jޙ^m.{&vNbϔӔN`ˡ2v#|Ev5n+I=ƉI;̓ ttC2^,V< Vg&YMsL^<*+ىXJVn[tp:ak"=)dQUg4?dNM۟Wt2e4GqGd );o$&w(R:H?ć,vzhwS7:RfbVC@H ̳uT!oӭMRCψY^Mc=d  A"+?_5C'8{ɖpU0[>m*=eE^+2ȃzi^(:b%7e) 4Z{^Y\8%ow'&'2:v6LT9;sh2$()zìIX|0dd@Ĺ5mMQHad5@MPh*e_BBVAD2MeKe9?#d('fcSOAEY`'o݋H,:>NhP'OvT|XkMcigiG=ezPhK1Byt*5&sb؝Ȏ|-C"G5_ou?T#'V#(%Y=='f`2 %T1;RjB+ڠ^)fMf)P=dzVm/kߜg,7aI;^1g$?DoEAƩertsWtE 7hYW!UPRssnxl=gl# 7)rT%Wh?dҺfjB7a^;w0J0Iy{x薛бf 1 R&ϬWARpfct8AZ8tӚ̱"܃{w٠ITܫ*]=* "9+`<^%%'KVRAU&` > zx0Ki64Gଢ଼LmlR xֿڡ( =+W32c8ILny̳fYMVx~ö́0_'M:sܴݻCﮣ:czRD4qb=莛 C"E;3dh+-FI Ne&]U6ҵwO$xC8kL 0y-xa>";i[{ADz~?YpF:q{0X-Y0Hu>҆p]6Ï},8M#Wr*#7<,0_wE]!ßQQn8|(VMi@i=cZN Ƌh$ՅQa`23 {Cw"[W8F<@fU 0,2bWKg{ vZ:+FQmݱTa2s3M1Ecanc.u@MXX~ w-y̟ ur_.A?PX Ճ3*AxP k8& q%>뜹zΈj/ɡb>$EXwn]xݘ8)YդKxl}LJ_ 6%F^z͹MAeiV+gˌѦfZE Li*{1k5Nh9 x 0SAdužŦ䶲+IY dtw n+9Vd.mn@LLHL.>~y*1!\ P ֛D21^Вq0Ch OUPz$ }ģ~|Û@.LzroJR,=h2/oX|jB8 Z>~)Y-3PR3V 7bڽ/f-9Z%?pvc )XL=3RJUYөK$d4枵ѹn܁%21K+ؐ\UdUY,W~C{'SE3ˢrYיFI1N0.GD\~ <᤽nE=ڥ7YiNuד^I_SU h_xem0<VvW͔h 6~ n;it-+ئ WGW*I)3\:s)gEe ?@hY먕2Ldc`N_Vi J\\KDY'3Vbl5L6@\1Xb!SYA nMc0})<,w}kbNN$prh.WCne"V 0,kaXpeMlB|0lKXT?]PEvtɮHMRe6ֆ4'½r Cndx 'Uv$WjS0cMuE^-=8EF2b:e΃}#ip*E̥;k^9b[D*VP|G"jVQ@ ੝ uM. @ <(od%S!f$)a} t1$6,!> s7sZGBbz.9˘1B(1+iMƤ,X:N rP"i,f4kȰH"Gt0)9Wb Q%ޞG{]W12YU!B)[B;zSd$73ASBuL'LWlh+7|d<ᙶMX kKm{PŀU2!pLOX{ d&/7 sI(`Vnb}h ލ˕T()c^5&a$V8 [j LOiP{݅\d8 ~ yH/kR+vCn-+K-p;=!'K-/kn=]NXuf(r{c-h/;1mfd.-AT<X½iŴs{J MCGh=_G*[ԬSBpםKv<<kˈx$ :Jm"ѡ4J>㡟!aKouk)_c;W@[FSR֞i*t/QƭIX;-rVMQutjBgv@{aE0C4ePJj9#?jVKKnP7g g:ۤ1\ O$slmDgKFUfQ]axhK'ù5K+R!B+o|Ͻ7wn{ly픥7TLwa )MEHH}'IcS%/&/I71eg"= Gг>$_xFsBd@p =Ҧ%tUTkV Ȟf$ ߟQm0OvetJDX&K)ٖ d\~\+L l_Y@yLt e4YT./W%«҃I]xݫ D)JK֯^KjԐR8"/$ q~Yn?V=b!\a0 &$jVΝ#H?S5egY0G[#vx5_y}Ov|fo5CX j9;a[B_-R hAtLJNo!w^6FThY&QBl_?T#ф~4<!`3>eiI! :sց㙃o0`+FQMnMxkSXei{?xq ;px8UyIu4j8n NiB!х3k$/u> ! {0nLZ56L}d$r oDo˟Jí^0RηAXbF6@<D QA=3ufKw|6^!KOZ߽9R#b&|+}f'BILMri&C,

将相和详细的三个故事
将相和详细的三个故事

将相和详细的三个故事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相)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壁归赵;又培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将)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
该故事也被编为同名京剧和影视剧等,广为流传.
现代讲解:
http://culture.163.com/05/0902/13/1SL9MQ2S00280007.html
成语故事:
http://www.chengyu.org/Html/CYGS/20060407113836533.htm
将相和故事:
http://218.75.83.254:7769/rainbow/student/eFile/Template/mo3/content.asp?diary_id=2612
和氏璧:楚国人和氏有一次在楚山中发现一块叫做璞的玉石.他把这块璞玉拿去奉献厉王.厉工不懂璞中含有宝玉,所以把玉匠召来进行鉴定.那匠人看了璞后对厉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听了这话勃然大怒,他大声喝道:“好一个胆大包天的贱民,你竟敢以乱石充玉欺骗我!”紧接着他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脚.和氏忍痛含冤离去.
厉王死了以后,武王继位.和氏带着那块璞进宫去献武王.武王也找了玉匠鉴定那块璞.玉匠仍然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氏因此又惨遭与第一次献璞相同的灾祸,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脚.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位.和氏来到楚山脚下,抱着那块璞痛哭起来.一连三天三夜,和氏把泪水哭干了,又从眼里哭出血来.附近的村民和过路的行人见此情景都感到悲怆.这件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况.那差官见了和氏以后问道:“天下受砍脚之刑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长期悲痛不已呢?”和氏回答说:“我并不是因为脚被砍断才这样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块宝玉被人说成是普通的石头;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被说成是骗子.”
文王听了差官的汇报以后,觉得有验证和氏的“璞中有玉”之说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果然像和氏所说的那样,里面露出了宝玉.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和氏的胆识与忠贞.
这一故事的主人翁和氏,是一个有才干、有忠心的人.他在两次献璞都遭受砍脚冤刑以后,仍在楚山下大哭三日以鸣其冤,体现了他为坚持真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顽强精神,他的忠诚和执着实在是令人感动.

将相和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

全部展开

将相和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收起

《将相和》中的“将”指__廉颇___,“相”是__蔺相如_____的意思,“和”是__和好___的意思。后人常用“将相和”来比喻_文官和武将团结一致,才能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

现代讲解:
http://culture.163.com/05/0902/13/1SL9MQ2S00280007.html
成语故事:
http://www.chengyu.org/Html/CYGS/20060407113836533.htm
将相和故事:
http://218.75.83.254:7769/rainbow/student/eFi...

全部展开

现代讲解:
http://culture.163.com/05/0902/13/1SL9MQ2S00280007.html
成语故事:
http://www.chengyu.org/Html/CYGS/20060407113836533.htm
将相和故事:
http://218.75.83.254:7769/rainbow/student/eFile/Template/mo3/content.asp?diary_id=2612
和氏璧:楚国人和氏有一次在楚山中发现一块叫做璞的玉石。他把这块璞玉拿去奉献厉王。厉工不懂璞中含有宝玉,所以把玉匠召来进行鉴定。那匠人看了璞后对厉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听了这话勃然大怒,他大声喝道:“好一个胆大包天的贱民,你竟敢以乱石充玉欺骗我!”紧接着他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脚。和氏忍痛含冤离去。
厉王死了以后,武王继位。和氏带着那块璞进宫去献武王。武王也找了玉匠鉴定那块璞。玉匠仍然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氏因此又惨遭与第一次献璞相同的灾祸,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脚。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位。和氏来到楚山脚下,抱着那块璞痛哭起来。一连三天三夜,和氏把泪水哭干了,又从眼里哭出血来。附近的村民和过路的行人见此情景都感到悲怆。这件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况。那差官见了和氏以后问道:“天下受砍脚之刑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长期悲痛不已呢?”和氏回答说:“我并不是因为脚被砍断才这样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块宝玉被人说成是普通的石头;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被说成是骗子。”
文王听了差官的汇报以后,觉得有验证和氏的“璞中有玉”之说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果然像和氏所说的那样,里面露出了宝玉。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和氏的胆识与忠贞。
这一故事的主人翁和氏,是一个有才干、有忠心的人。他在两次献璞都遭受砍脚冤刑以后,仍在楚山下大哭三日以鸣其冤,体现了他为坚持真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顽强精神,他的忠诚和执着实在是令人感动。 现代讲解:
http://culture.163.com/05/0902/13/1SL9MQ2S00280007.html
成语故事:
http://www.chengyu.org/Html/CYGS/20060407113836533.htm
将相和故事:
http://218.75.83.254:7769/rainbow/student/eFile/Template/mo3/content.asp?diary_id=2612
将相和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收起

<史记>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索隐】:按:阳晋,卫地,后属齐,今赵取之。司马彪郡国志曰今卫国阳晋城是也。有本作“晋阳”,非也。晋阳在太原,虽亦赵地,非齐所取。【正义】:故城在今曹州乘氏县西北四十七里也。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

全部展开

<史记>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索隐】:按:阳晋,卫地,后属齐,今赵取之。司马彪郡国志曰今卫国阳晋城是也。有本作“晋阳”,非也。晋阳在太原,虽亦赵地,非齐所取。【正义】:故城在今曹州乘氏县西北四十七里也。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集解】:韦昭曰:“九宾则周礼九仪。”【索隐】:周礼大行人别九宾,谓九服之宾客也。列士传云设九牢也。正义刘伯庄云:“九宾者,周王备之礼,天子临轩,九服同会。秦、赵何得九宾?但亦陈设车辂文物耳。”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索隐】:广成是传舍之名。传音张恋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於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索隐】:音希。乃惊而怒之辞也。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集解】:徐广曰:“惠文王十八年。”【索隐】:刘氏云盖谓石邑。【正义】:故石城在相州林虑县南九十里也。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於西河外渑池。【索隐】:在西河之南,故云“外”。案:表在赵惠文王二十年也。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集解】:徐广曰:“二十年。”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鲊秦王,以相娱乐。”【集解】:风俗通义曰:“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索隐】:鲊音缶。【正义】:鲊音瓶。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鲊,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鲊。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正义】:溅音赞。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鲊。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鲊”。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索隐】:王劭按:董勋答礼曰“职高者名录在上,於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於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正义秦汉以前用右为上。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於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於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索隐】:肉袒者,谓袒衣而露肉也。负荆者,荆,楚也,可以为鞭。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索隐】:崔浩云:“言要齐生死而刎颈无悔也。”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集解】:徐广曰:“几,邑名也。”案: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三年,颇将攻魏之几邑,取之,而齐世家及年表无“伐齐几,拔之”事,疑几是邑名,而或属齐或属魏耳,田单在齐,不得至於拔也。【索隐】:世家云惠文王二十三年,颇将攻魏之几邑,取之,与此列传合。战国策云秦败阏与及攻魏几。几亦属魏。而裴骃引齐世家及年表无“伐齐拔几”之事,疑其几是故邑,或属齐、魏故耳。【正义】:几音祈。在相潞之间。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集解】:徐广曰:“一作‘房子’。”【索隐】:案:防陵在楚之西,属汉中郡。魏有房子,盖“陵”字误也。【正义】:城在相州安阳县南二十里,因防水为名。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正义】:故城在魏州昌乐县东北三十里。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於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於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於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集解徐广曰:“属魏郡,在邯郸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正义】:国谓邯郸,赵之都也。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今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索隐】:案:“胥”“须”古人通用。今者“胥后令”,谓“胥”为“须”,须者,待也,待后令。谓许历之言更不拟诛之,故更待后令也。【正义】:胥犹须也。军去城都三十里而不行,未有计过险狭,恐人谏令急救武安,乃出此令。今垂战须得谋策,不用前令,故云“须后令”也。邯郸。”许历复请谏,【索隐】:按:“邯郸”二字当为“欲战”,谓临战之时,许历复谏也。王粲诗云“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是言赵奢用其计,遂破秦军也。江遂曰“汉令称完而不髡曰耐,是完士未免从军也”。曰:“先据北山上者胜,【正义】:阏与山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赵奢拒秦军於阏与,即此山也。案:括地志云“言拒秦军在此山”,疑其太近洺州。既去邯郸三十里而军,又云趋之二日一夜,至阏与五十里而军垒成,据今洺州去潞州三百里间而隔相州,恐潞州阏与聚城是所拒据处。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於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集解】:张华曰:“赵奢冢在邯郸界西山上,谓之马服山。”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正义】:奉音捧。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於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於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集解】:徐广曰:“邑名也。”封廉颇为信平君,【索隐】:信平,号也。徐广云:“尉文,邑名。”按:汉书表有“尉文节侯”,云在南郡。盖尉,官也;文,名也。谓取尉文所食之邑复以封颇,而后号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集解徐广曰:“属魏郡。”【正义】:在相州内黄县东北也。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索隐】:按:地理志武遂属河间国,方城属广阳也。【正义】:武遂,易州遂城也。方城,幽州固安县南十里。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於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於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索隐】:谓数起便也。矢,一作“屎”。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正义】:廉颇墓在寿州寿春县北四里。蔺相如墓在邯郸西南六里。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正义】:今雁门县代地,故云代雁门也。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集解】:如淳曰:“将军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莫,大也。”【索隐】:按:注如淳解“莫,大也”云云。又崔浩云“古者出征为将帅,军还则罢,理无常处,以幕帟为府署,故曰‘莫府’”。则“莫”当作“幕”,字之讹耳。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索隐】:上纪苋反,下音牒。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正义】:许六反。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原一战。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集解】:管子曰:“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彀者十万人,【索隐】:彀音古?反。彀谓能射也。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索隐】:委谓弃之,恣其杀略也。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集解】:襜,都甘反。褴,路谈反。徐广曰:“一作‘临’。”骃又案:如淳曰“胡名也,在代北”。【索隐】:上音都甘反,下音路郯反。如淳云“胡名也”。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索隐】:按:暖即冯暖也。庞音皮江反。暖音况远反,亦音喧。杀剧辛。【索隐】:本赵人,仕燕者。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索隐】:扈,氏;辄,名。汉张耳时别有扈辄。於武遂,【索隐】:按:刘氏云“武遂本韩地,在赵西,恐非地理志河间武遂也”。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於宜安,正义在桓州?城县西南二十里。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索隐】:音蚁。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索隐】:县名。地理志在常山。音婆,又音盘。【正义】:在相州房山县东二十里也。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集解】:徐广曰:“一作‘掘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索隐】:信音伸。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索隐述赞】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收起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

全部展开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收起